英语阅读笔记怎么画
❶ 如何做英语笔记
怎样高效做好英语学习笔记?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时候,除听力、对话外,偏重于字、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等方面的了解和记录,由于记录和记忆量太大,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笔记本来记录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或课外阅读时看到的点点滴滴内容。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学生所见所闻往往带有离散性,时常是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或今天听一点明天换个人又听一些。那些会记录会经常性翻看并活用到生活中的学生,考试成绩总会更加理想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非经常性进行英语语言交流或者阅读,否则那些比较少动笔做笔记的人,很难在英语学习上获得比较明显效果。
笔记怎么才能做得好,方便调用参考呢?似乎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英语笔记记录非常有讲究。在二十多年的学生英语学习跟踪调查中,发现了学生时常采用以下几类记录方式,并表现出一些极其明显的趋向性特征:
1.第一类记录方式,是将英语笔记随手做在书本、练习册、试卷旁边空白处。
这种做法出现一个明显弊病,各记录内容极其离散,常常因为试卷抛弃而记录内容随之抛弃,或者因为无法确认记录内容处在何处而放弃对比,最终导致看到就看到,没看到就算了这种心态和做法的出现。长期下去,就不是英语一科的问题了,而是习惯养成上的问题,其它学科学习也会发现存在同样相关问题。记忆离散而不确定,短时记忆偏重而难以进入长时记忆状态,这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上不下经常发生波动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明显特征。
2.第二类记录方式,是利用作业本或笔记本来进行记录。
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普遍采用这种记录方式。
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在于自由度高一些,至少能够让内容集中记录,复习方便了很多。但弊端也有,一本作业本页数差不多三十页左右,一学期记录下来,就要用到很多本,记完之后平时一般得放在家里或宿舍里,而且还得一起放,否则与其它作业本放在一起,查找起来非常不方便。
由于作业本太薄,有些学生会另外购买页数大约为一百张左右的记录簿来完成英语记录工作,这比薄本作业本转为记录本来记录英语学习内容,无疑好了很多。而有些学生会购买硬皮笔记本来记录,但翻看不便,时常会掉页。
所有学生在用作业本或记录簿记录英语学习内容的时候,均会发现,平时记录的内容是按顺序来记录的,即便出现了相关联的内容,也不方便找一下在哪里,即便找到了,又不易找到位置再补充内容进去。
3.第三种记录方式,是利用活页纸进行记录。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字又写得好,又期待能进行知识记录补充的学生,普遍采用这种记录方式。
这种记录的方式明显优于前二种方式,但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难以狠下心来采取这种做法。但是,试用这种做法的学生,普遍感觉记录速度减慢,手脚放不开,写快了字又难看,觉得浪费了纸张,写好看一些,内容记录上就会慢很多,上课时常跟不上老师步子。不得已,上课记录时有些内容记,有些内容没记,知识记录上出现断断续续状况,心态不好时会恼起来不记,有些学生会下课后去借同学笔记再抄过。无疑,这种记录方式对课堂学习效率有一定影响。
以上三种记录方式对学习英语无疑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弊端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几乎克服前三种方式所带来的弊端,相对高效地完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下面介绍一种学生实践反馈来的一种高效记录方式:
(1)从电脑装配店购买低价位的复印纸,再购买几个小铁夹子。
一包低价位复印纸,共五百张,大约十几块钱,等价于十几本做作业用的作业本,二者价格相差不大。一包复印纸,差不多可以应付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或者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而其它学科也可用于记录,并不局限于英语一个学科。
(2)拿几张复印纸,用铁夹子夹住,便可成为一本简易的笔记本。
(3)将平时生活中看上去没用的装牙膏用的外包装盒或其它包装盒,用剪刀剪成短短的小条,没字的那一面写上要记录的内容(一般是几个小字),如“定语从句”,粘贴到一复印纸的边缘,这一张纸便可以记录有关于定语从句内容。写满相关内容,再拿一张复印纸附在已写满内容的复印纸后方,又可以继续记录关联的同样知识内容了。
这种做法非常灵活机动,再多内容都可以补充,并且由于集中在一起,很方便查看、对比和复习。
如果担心乱掉,可以在纸张右下角或右上角圈个小框,写上对应内容,并加一个序号,这便绝对保险了。
对于单词应用或短语类应用,可以在复印纸旁边粘贴英语字母A、B、C等二十六个小条,按第一个单词字母来集中记录,很好查找复习,还可以打破书册复习上的人为限制。编制顺序时,A4纸中央可加如A1、A2、A3 类顺序号,这样方便复印纸随时自由添加。
❷ 英语短文的阅读笔记怎么做要格式哦亲~在线等
先简单介绍概括一下全文内容
再讲一下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己从中理解了什么
如果可以的话 把不会的短语和生词记录下来 标上音标 写上中文
❸ 学生自己做好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后要怎么整理笔记求帮助
我认为对于阅读理解的话笔记其实帮助性不会特别大,把文中不会的词组单词记住是有必要的。
顺便总结下几大重点
词汇
词汇是基础必须掌握。阅读中如果一句话中有一两个单词不认识,很可能导致这句话的意思搞错,甚至把整篇文章的主导思想搞错;如果问题选项中有单词不认识就更麻烦了。
我一开始做阅读练习的时候,错一大片,有时候甚至错一半,认真总结阅读错的原因,大都是因为文中一些单词不认识,导致对文章关键句甚至作者的主体思想理解错误。
阅读技巧
核心思想就是“分块阅读”。一篇阅读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是按顺序分布的。比如说一篇阅读有5段,第一问在第一段中找答案,第二问在第二段中找,以此类推,这就是所谓的“分块阅读法”,分块阅读的基础就是——题目是按顺序分块设置的。
扫一遍5个问题,对题干信息有个印象,看一眼就行了,不需要记住。然后按顺序精读,对含有题干信息的语句仔细阅读。另外,留意“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st?”这之类的问题,在分解阅读时可以顺便留意一下作者的观点态度。
正确的选项有时以同义替换的形式出现。这一点是成败的关键正确选项实质上就是原文中某句话的同义替换,而不是靠蒙和猜,正确选项一定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同义替换分2种。
第1种是:正确选项中的某个短语和原文中的某个短语意思相同,
第2种是:正确选项是对原文中某句话的概括
注意出题人设置干扰项时的惯用伎俩。干扰项无非以下几种:
①偷梁换柱:原文中说“人物A做了事件B”,干扰项为可能为“人物C做了事件B”,而人物C其实在原文中另一处出现的。如果仅凭印象选择,很容易出错。
②前后混淆:如“人物A在文中第3段提出了某观点”,干扰项可能为第1段里的某个观点,前后顺序颠倒。原理上与偷梁换柱差不多。
③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事件A的必要条件是B、C、D”,干扰项可能为“如果B发生,则A一定发生”。
④过度引申:原文中说“A今天做了某件事”,干扰项可能为“A经常做这件事”。
⑤无中生有:干扰项是YY出来的,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比过度引申更离谱。
⑥曲解原文:原文中说“A很好”,干扰项可能为“A不好”,当然不会这么直接。
总结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将文章分块→读懂每块的长难句→以原文为依据→找准“同义替换”、排除“干扰项”。
❹ 英语阅读笔记怎么写
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跟写语文的读后感一样,再根据你的英语水平
❺ 英语读书笔记要画画
老鼠,想必大家都对它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它呢,总是人们讨厌,唾骂的对象,我想,除了猫,再没有谁对它有一丝好感,因为它是猫的美食嘛!
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外貌,瞧,那穿着灰色袍子的修长身材,长而细的尾巴,还有那整天想着歪注意,溜溜转的两只黑豆似的眼睛,那好吃懒做,尖长的油嘴。哈!一只活灵活现的贼老鼠形象。
老鼠的胆子非常小,干什么事都萎萎缩缩,小心谨慎,生怕有个闪失,有一丁点声响,它们就会四处逃窜,我想说到这儿,老鼠们一定会不服气地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哎,有的人就是这样,别人点到他的错处,他非要找个理由来搪塞。
老鼠的听觉很敏锐,我自己这样认为,因为它们每爬一段路,便会停下来,竖耳倾听,如有动静,立刻准备逃跑,这个逃跑本领可是一绝的呀!简直可以用“飞檐走壁”这几个字来形容,它们总是可以敏捷轻快地爬上树或墙壁,不会摔下来。真不知道它们脚上有什么秘密武器。
刚刚出生的小老鼠很可爱,我见过的,它们身上没有一根毛,像刚出生的小猪,只是比小猪小。大约只有大拇指那么大,全身都是粉红色的肉,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它们的样子很难想像它们会长成一只只人见人厌大老鼠。
要说老鼠的害处,那可真不少,它们经常啃东西,柜子、柱子、墙。。。。。。。它无一不啃,这些都难逃它们的嘴。他们还偷东西,自己整天不劳动,靠偷偷摸摸过日子,真是“恨铁不成钢呀!”
老鼠,你为什么不能正正经经做个人见人爱的好老鼠呀,像米老鼠一样。我真希望你弃恶从善,弃暗投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呀!
❻ 哪位大佬知道英语阅读笔记怎么做我太渣了(ノДT)
抓中心,记主题
❼ 英文文献阅读时,如何做笔记
理论写作使用的英文通常大词长句连篇,新手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读懂字面意思上,而无法像读中文理论那样随时连贯思考,导致读过和没读的感觉差不多。其实学习英语就象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是艰辛的。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每天花多点时间练习使用英语。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定期复习所学内容,认真做作业。听英语广播,读英语故事和报纸,看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用英语写日记,参加英语讨论和演讲比赛。如果我们犯错误,就要立刻改正,尽力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我们要认真准备每节课。不然别说文献了。
让自己对英语产生兴趣后就会有一种想要研究,学好它的劲头,这么一来,那么推导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困惑的过程了。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轻松、快乐地学好英语。
❽ 英语读书笔记怎么做
Company. On reaching the Cascades of the Columb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