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英语阅读课教学
农村小学增设英语教学以来,还处在一种缺乏语境、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方法不多的阶段,尤其是英语阅读和英语口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英语教师最犯愁的地方。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阅读就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不足
(1)重视语言知识能力,忽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2)重视传授讲解和练习,忽视阅读过程中的指导
2、学生自身阅读能力薄弱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明明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这样就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内容有限,知识面狭窄。同时有的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些使得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除了上面的主要问题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㈡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一、尽早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而是需要经过师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一点一点的提高。那种你认为让学生在初一、初二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底子,等初三再突击阅读能力的训练之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师就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的阅读量会日益扩大,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
2.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然后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强化课文整体理解教学,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须充分利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除此之外,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如: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可让学生找出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英语来说出这部分的意思来,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就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㈢ 如何开展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有机整体,在这其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往往决定着其他三种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英语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形成
㈣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小课题新浪博客
【摘要】阅读理解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之一,所占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包括任务型阅读占50分)。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1)。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势必影响中考成绩,乃至影响到高中的英语学习,所以培养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阅读能力 现状 教学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读的要求明确指出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2)。对初中学生英语“读”的方面提高了要求,阅读理解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英语听、说、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另一方面,农村初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视远不如高中教师,没有运用好正确的教学策略,所以针对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现状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
1、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基础差,对阅读理解题有畏惧心理。
由于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积累不够,很多学过的单词没有记牢,在阅读时一些原来学过的单词都变成了新单词,加上原来阅读课文的部分新单词,整篇阅读课文在学生看来相当一部分单词是新单词,导致学生对阅读理解题产生畏惧心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是似懂非懂,对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很难理解,就采取猜答案,蒙答案,以至于阅读理解题得分率低,这样恶性循环,学生遇到阅读题时,个别学生连文章内容都不看,就随便选择答案。
2、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理解能力低。
因为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阅读实践,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对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有关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学生知识面窄,学生不能在特定的背景知识和环境下理解课文,在阅读中学生没能在具体的背景和情景中掌握知识,无法根据相关知识理解材料,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农村初中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得分率低。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如讲解词义、短语和句法,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分析课或单词讲解课,遇到生词的时候,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忽视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技巧,略读和跳读、预测等其他必要的阅读技巧。导致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得分率低。
二、鉴于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我想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对策:
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重视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为今后学生自我阅读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阅读畏惧心理。
让学生把“阅读”变成“悦读”,教师应注重阅读课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对英语的阅读产生兴趣。《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任务型教学,我在教每一section时,也经常运用了任务型阅读教学,先让学生用5-8分钟左右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对话或课文的理解题,或自己设计几个与文章有关而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完成,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来。然后,再按精读要求,让他们自己找出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并采取课堂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无定法,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另外,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英语报刊杂志、原声影像作品等也能丰富英语课堂,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提高英语基础,克服阅读畏惧心理。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扩宽操练面,发展学生综合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语言技能中读的要求是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语言学规律表明,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要充足,信息量要大。要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来展开。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选择一些题材和体裁广泛性、实用性,内容趣味性读物让学生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学习过程。我经常利用多媒体上课,让学生多接触一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短文、广告、海报等英语读物。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学期订《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中学英语园地》等内容广泛、丰富、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英语报刊、杂志,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语言材料,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同时鼓励学生多留心一些公共场所的中英文结合的温馨提示或公告的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4、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题的得分率。
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遵循英语阅读策略,掌握解题技巧:(1)A.解题时先了解篇章的体裁并把文后的题目要求快速浏览一遍,弄清考查要点和题目类型,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B.快速阅读,把握文意,理清层次关系。C.在了解大意后,还要注意具体细节,辅助性图片、表格、背景知识、标题里隐含的观点。D.认真审题、仔细推敲,着手进行答题。(2)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词汇,教给学生一些猜词技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初中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比较有限,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影响对文章理解的准确度。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词汇。在阅读时,我们往往会碰到生词,尤其在考试时,既不能查字典又不能互相讨论,所以学会猜词就显得十分重要。猜词一般利用上下文线索、构词法等。一个单词虽然通常有不同的词性和意思,但是它在所处的具体语境中或上下文中就只有一种意思。我们可以通过语境或上下的意义联系来猜测词义(4)。例:He let a little air out of the tires.从所给例子中我们根据上下文内容就容易地猜到tires是“轮胎”的意思。答题完之后还要认真检查,提高阅读题的得分率。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保证(5)。因此,平时课内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A、养成限时阅读习惯。试卷中英语阅读题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体现了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所以必须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单位内的阅读效率。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根据不同的年级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上4-5个理解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阅读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B、养成默读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初中学生仍然会有声阅读。在基础阶段,选择一些精彩的对话、短文或广告进行朗读背诵,这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则需要默读。因为读出声会影响速度。C、养成“悟意 ”的阅读习惯。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或语言结构来猜测并确定生词的词意。有的学生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一方面浪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边学习边查字典,有时难免忘记了文章的某些意思,甚至不得不回读文章。D、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喜欢逐词阅读,从一个单词“爬到”另一个单词,这样的阅读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无法掌握中心信息,无法对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逐词阅读的方法,养成成组视读习惯。例:Computers/ need/ regular/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perform/ at/ their/ best.按照逐词阅读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很难一下子抓住全句的中心意思。如果分成Computers need regular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perform at their best.几个部分阅读,就很快理解句子的意思。
总之,通过改变阅读课的教学观念,采取正确可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克服阅读的畏惧心理,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能够逐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天仁:《英语奥林匹克》八年级(2008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4)、杨金昌:如何越过阅读障碍――猜词义,《中学外语教与学》,2005年第5期
(5)、、杨大亮. 基础阶段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之我见. 中华现代教育,2007.10
㈤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详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我对英语阅读能力对初中生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英语阅读能力是农村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桥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但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缺乏阅读策略。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农村英语教师经过长期坚持、有计划地努力,一步步提高。 关键词:课内精读、阅读兴趣和能力、课外泛读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由课堂主阵地向课外延伸。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就会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彻。而只重视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1.立足课本,开展课内精读,坚守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主阵地。 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农村初中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来获取信息,提高词汇量。为此有效地进行课本材料的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同时面对中考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轻单纯的语言点和语法考查的趋势,教师应在进行扎实的语言点训练的同时,紧抓学生的情感技能、学习技能、阅读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故将阅读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可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一课时: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即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让学生感知,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眼于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第二课时: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教师设置教学情景,导入完成第一课时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掌握的词汇和短语(其余词汇和短语可在第二课时教学)。这样安排更符台中考阅读考查的标准——语篇中可存在3%的生词。这些生词多为通过上下文可猜测词义或不妨碍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词汇。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设置情景教学词汇和短语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纳旧迎新——由归纳复习学生已知的相关词汇和短语,导入本课需新授的词汇和短语;②头脑风暴——确定风眼(本阅读课话题),由此启发学生联想,进行词汇和短语教学;③问答授词——用几个问题得出与此词汇和短语密切联系的关键词,轻松引出所教的词汇和短语。 教师分层次设计阅读任务,逐步完成对学生情感技能、学习技能、阅读技能的培养。 a.要求学生浏览全文,设计2 -3 个与中心思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出本课话题,切忌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浏览全文便可回答。 b.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获取具体信息。可设计选择题、判断题、表格填写等题型,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 c.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情节或写作顺序,写出各段段落大意,或设置Who,When, Where,What, How 等细节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以此为提纲,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简短复述。 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历和观念。练习的设计以巩固本节课阅读技巧为重点,兼以训练其他阅读技能。 仍以巩固本课阅读技巧为重点,进行阅读训练。并要求学生预习Reading 中的重点坷汇,短语和句型,发现问题,排除障碍,为阅读课堂教学第二课时作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加强语言点教学及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本课时主要是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等语言点的教学。多数教师更习惯于本课时的教学,且经验丰富。但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范围的确定仍是长久以来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其划分标准大致有:①围绕本单元话题的词汇和短语;②含有四会词汇的短语;⑤具有本单元重点语法特征的句型;④现时不作要求但常见常用,且有益于学生写作的短语、句型。同时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也是重要的划分标准之一。那些超越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的教学难点,教师一定要理智地处理,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那种见语法就讲,见词组就背的无限延伸的做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弊远大于利。 复习Reading 第一课时的阅读信息,并由此导入新词汇、短语的教学。主要做法是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切忌完全用中文解释词义。 这是一个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另一种是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剖析。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归纳出本阅读短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操练时可将第一课时中的题目合理改变。将练习重点由阅读技能的训练转移为对语言点的训练。 在解难后教师可将课文按段落让学生复述,真正实现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练习题可设计为课堂上的小测试,重点仍为检测本阅读短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同意句转换、单句改错、汉译英等都为较好的题型。 应以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为基础,予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 2.精心选材,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技能。 (1)兴趣是一个人热爱、向往追求某物的心理状态,是他或她希望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为此,选材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趣味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同时还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技、社会生活、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医学网络、动植物、语言文学等。阅读材料的体裁要具有多样性,可包括描写文、叙述文、说明文、文学作品、广告、说明、图表、图示、电报、会议记录等等。 (2)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可以把初中阶段英语阅读的技能概括为:接受性技能、解码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 ①、接受性技能。 考察学生了解读物提供的事实的技能,可以通过一些记忆性问题来实现。 ②、解码性技能。 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包括其创作意图的理解技能,可以通过一些理解性问题来实现。如: a.确定读物主旨大意的题目。e.g.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b.确定读物标题的题目。e.g.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text? c.确定事物发展线索的题目。e.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of…? d. 辨认重要事实的题目。e.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true? e.猜测生词词义的题目。e.g.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refers to…? ③、创造性技能。 运用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观点去解决问题,或在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考查学生创造性技能,可以通过一些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来实现。如: a.根据上下文推断作者意图、态度等的题目。e.g. By saying…, the writer means…? b.根据读物线索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的题目。e.g.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c.根据读物线索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题目。e.g. From the text, we learn that … d.用读物中的观点解决类似的问题的题目。e.g. What is the advice given in the text? e.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如数量推测、实践图册、故事解决推测、人际关系推测等)的题目。e.g. After learning the text, we can infer that … 在掌握了以上的技能以后,学生就能够在获取文章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进行再加工,做出正确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只有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上才会有所收获,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在平常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阅读策略: a、预测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标题、上下文、图片等预测文章内容。 b、猜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的语境猜测词义;2)利用对比法猜测词义; 3)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c、辨认文章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意义的推测、理解,也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d、看清楚题目要求。有的题目是考查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而有些是考查学生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对于前者,学生要留意文章的题目及关键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而做后一种题目时,无须一字一句地读文章,只需扫读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即可。 e、 在做题的程序上,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一是文章不长时,可以考虑先看文章,如果文章非常长,则可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去阅读。二是看题目是应该特别留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三是看题目是不一定要看选择项,避免受错误信息的干扰。 f、在做选择题时,当没有非常大的把握决定选项时,可以运用排除法。 总之,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研究阅读能力的基本组成,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开展课外泛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才能达到现代英语教学的高度。有了课堂阅读方法的科学传授,学生便掌握了有效的阅读策略。但相对于有限的课堂,要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必须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计划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检查,逐渐养成学生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以下方式可供参考: (1)开辟“英语角”,张贴一些较简单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每日在黑板上写一句名言警句、英语谚语或英语绕口令,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 (3)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值日报告时间,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外阅读材料,检查课外阅读的效果。并由值日生提问,要求其他同学回答,来实现信息的再传递与再理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达到知识积累。 (4)组织阅读竞赛,可分为速度赛(比时间)、成功赛(比准确率)、能力赛(比难度),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达到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提高的效果。 (5)现代的网络资源为学生们收集信息和开阔眼界拓宽了渠道。每周制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自行收集材料进行阅读。如名人生平、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历史事件、科技问题、环保问题等。 (6)学生课外兴趣自由阅读。针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推荐一些难易适中且趣味性强的英文课外阅读书籍,可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素养。 (7)引进奖励机制。结合学校少先队组织的雏鹰奖章活动,在“英语阅读章”下增设三枚子章,定期进行考核。“小读者章”颁给能阅读英语小短文的学生;“小学者章”颁给能阅读各种文体且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的学生;“小文豪章”则颁给能阅读名著简易读本的学生。 小结 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养成良好的语感,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思考、不停地探索、反复地实践,为加快这一进程而不懈努力。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2004,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㈥ 英语阅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等创设大量的视觉情景,对儿童反复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反复多遍的听说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而尽可能快的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字母时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单词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来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时,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来进行对话,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奖励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对自身学习的满足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4.讲授法
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㈦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的基础。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中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值日报告、情景会话、教唱英语歌曲、做游戏、表演英文短剧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学生想读、爱读,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㈧ 如何开启农村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对于怎样进行阅读教学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特别是最近又举行了全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很多专家也作了点评,想必一些老师已经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些想法。下面我们就来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我们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基于阅读的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比如人教版的教材。这两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是有些区别的。今天我们可能更多涉及的是第二种方式,将阅读材料作为一种巩固提高的素材。
(二)阅读教学的准备工作
1. 分析教材(阅读材料)
分析教材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目的是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分析教材的方面有:
(1)教材中对阅读材料的要求是什么?
(2)新词和新句子有哪些?这些新词句是否影响学生阅读理解?
(3)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比较适于学习或巩固哪些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哪方面技能等。
下面我们就PEP教材中阅读板块进行以下分析。
高年级阅读板块(Read and
write, Let's
read)是在每单元的A、B项的第五或第六个板块,前面几个板块,如:Let's learn、Let's find
out、Let's try、Let's
talk.等的作用是学习新词和新语句,练习新词和新句。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作单项练习的话,Read and
write板块就是综合练习,把在前面几个板块中学到的新词和新语句,放在一个情景里,通过一小篇阅读文章,再一次呈现给学生,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和感知新语言的使用场景,这一板块起着复习巩固的作用。这一作用正好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的第二种方式,“把阅读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这一板块的时候,是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新语言知识学得更牢固和扎实。
教材中阅读板块的特点是什么呢?
(1)有情景。举例,在B5U1 part B中,两人正在谈论学校的新老师,在B7U1 part A中,两人在谈论怎样去公园。
(2)绝大部分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过的。
(3)有一些新的语言,这些新的语言是场景对话时所必需要的,这些新语言不太影响学生的理解。
(4)都有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和发展相应的技能。如:B5U1 part B:Describe Jim's new math
teacher. B7U1 part A:Answer the
questions. 阅读理解的练习已经设计好了,教师可以利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在重新设计。
2. 分析学生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分析学生的方面有:
(1)学生生活经历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
所谓生活经历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家庭、社区等方面的经历,是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内容,能够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诱发他们行动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内容,设计出能够反映他们思想和感受的课堂活动,将诱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比如说新起点教材里有一篇介绍爱迪生的文章,在学习这篇文章前,老师要分析学生对爱迪生知道多少,知道的多少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的理解有关系。特别是教材当中与文化有关的阅读材料,更需要分析学生对文化部分掌握多少。再有,农村地区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也不一样。
(2)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智能因素和认知能力等。
这个分析说的是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因为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心理上的差别很大,所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有助于阅读活动设计的实效性。
(3)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同一篇阅读材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所处理的方式就不同,比如在课时比较多的学校,处理十分钟,可能在农村校就要处理半个小时。
(4)预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的好的方面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设计阅读后的练习做准备。
(5)与学生阅读材料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
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科内容的横向交叉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很多教材里都会有表示方向的阅读文章,在阅读这类文章之前就要考虑,学生学过东西南北的概念吗?
还以PEP教材为例(高年级Read and write, Let's
read),进行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阅读材料里的大部分语言,在文章的理解方面应该问题不大,也就是说不需要老师的帮助也可以把文章读懂。
(2)文章中有些延伸的内容学生可能认识/不认识(具体列出来是哪些,是否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的哪些学习技能还有欠缺,是单词不熟练还是句型不熟练。
3. 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虽然我们前面讨论了阅读教学的目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条件不同,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发达地区的学生,素质较好,课时又多,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就不单单是为了巩固提高。条件相对比较不好的地区,学生需要利用阅读材料巩固新知识。老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阅读教学的目的弄清楚,这样才能谈到怎样进行阅读教学。
我们先来看教材中给出的教学建议:
B4U1 part
A
Read and
write
1. 请学生观察Read and
write部分的情景图,预先空出来需要书写的四会单词,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充对话。
2. 强化练习拼读单词picture,可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3. 练习书写句型“Is this a ... ?”时可从陈述句“This is
....”中衍生问句。先请学生排列一组单词成为新句子,然后改正新句中的错误,如:打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第二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句末句号改为问号等。用这种形式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突破难点。
4. 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简单问句检查学生对于对话的理解程度。
5. 游戏。学生A从书包里拿出一件文具放在身后,问同桌:What's this? 同桌回答:Is this a ... ?
如果答对,学生A给同桌敬个礼。
B5U1 Part B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先让学生仔细看本部分挂图,请学生描述图中女教师,叙述错误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2. 学生阅读对话,提出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教师解答或请其他学生尝试解答。
3. 看挂图、听录音带跟读对话,注意理解和体会,然后完成句子填空。
4. 教师指导书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仿写句子,可进行“看谁写得好”的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写”的能力)
B8U3 part
A
Let's read
(说明:在做这个活动以前,教参建议先学习story
time)
1. 教师说:“Zoom had a busy weekend. Wu Yifan had a busy weekend,
too.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独立完成短文后的填空练习。
2. 挑战记忆活动
教师板书Wu Yifan's
weekend,然后提问:“What did Wu Yifan
do last
weekend?”学生合上课本,仍记忆回答问题。教师板书相应的动词短语,请学生分小组把短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3. 师生一起根据板书的提示描述Wu
Yifan's weekend。(复述练习,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跟读两遍后齐读。
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Wu Yifan's
weekend。(强化复述练习,面对全体学生。)
PEP教材培训包对B8U3 part
A部分的建议:
1. 说一说Wu Yifan的周末(本单元part A 部分阅读材料),引出张鹏的周末。
2. 学生阅读短文。
3. 读后做相应的练习。
(1)回答问题。(原则是要用到文中的句子,这种方式是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明:阅读课中回答问题的练习,都要尽量遵循这一原则。)
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What di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2)完成书上的练习Wu Yifan's
weekend。
(3)找出动词的过去式,然后与原形连线(老师事先准备好练习纸)。(语法练习)
present
past
is,
am saw
walk flew
study was
fly studied
see swam
swim walked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复述。
(三)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
从以上的教学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来,阅读的基本环节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那么,每个环节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好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呢?
1.
Pre-reading(阅读前)
在pre-reading部分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背景上的介绍,它让学生进入这个故事的发生的背景。另外做一些准备活动,像warming up,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文化背景的准备。pre-reading部分是以准备为主,实际上就是为后面学习做些准备活动。一般没有必要呈现所有的生词,只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因为学生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含义(根据语境判断课文中生词的含义是阅读策略)。
Pre-reading的活动设计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问答、讨论、小测验、游戏等,复习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或从标题和图片入手,猜测故事的主题,使学生适度了解文章内容等。以B8U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可以设计一个发指令做动作的练习,复习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如果想渗透阅读中的句子,也可以发指令:Walk east / north / south / west for two
steps。
Pre-reading在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高年级学生的活动最好是有思维能力的,有挑战性的。
2. While-reading(阅读中)
While-reading是学生自己阅读的环节。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去获得关键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完成一些任务,比如一边读一边填写表格、完成图形或者摘录信息等。这个时候重要的是训练阅读技能,当然也可以强化语言知识,比如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章中找出某些类型的或者某些主题的词汇,做成一组词。有的老师会把语法也作为这个时候的一项内容,比方说一边读一边把文章中的重点的某些句型找出来等。PEP教材中每篇阅读材料后面都会有相应的练习,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这些练习。如果老师认为还不够,可以再出相应的练习。
以下方式供参考:
1. 把相关图片和文章的各个部分配对;
2. 把打乱顺序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正确排序;
3. 完成不完整的句子和完型练习;
4. 通过完成清单、制表格等方式重新组织所读内容;
5. 完成能反映阅读内容的活动:绘图、配对、识别、选择、分类等。
这一环节注意的是,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有眼看、脑想的时间和过程。老师尽量少提问题或讲解,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再做这些事情。
3. Post-reading(阅读后)
Post-reading是读后理解性的检测环节。以往的Post–reading活动仅限于知识层面的,如做一些阅读理解题等。前面我们谈到,阅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还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载体,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来讲,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其他英语学习技能,这些读后回答可以是一些小的任务。
比如:
1. 在图片和词语提示下复述故事,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2. 读后联系所读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做一些讨论和思考。
3. 画卡通,设计书签,介绍该故事给其他人。
4. 组合式讲故事——分小组的故事接龙。
5. 表演短剧或者木偶戏。
6. 讲述类似的个人经历。
下面还会举一些读后的活动实例供大家参考。
(四)具体实例介绍
PEP教材B5U3 Part B
Step 1:
Pre-reading
1. 课件呈现超市图,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饮料。与学生对话并板书句型。
2. 小组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 food / drink?
并汇报。(语言:I like .... I don't like
.... )
3. 学习have to。
教师出示一个上边写着 beef 的食品袋,T: Who likes beef? Hands up.
准备把食品袋递给某举手的学生。教师从举手的同学中点一名体型比较胖的同学说:
Oh. You're heavy. You have to eat vegetables.
把学生手里的牛肉换成蔬菜。可以示范2-3次,然后让学生猜一猜 have to 的意思。
Step 2: While-reading
1. 略读,并作练习(√or ╳):
(1) Does Monkey like apples? (
)
(2) Does Rabbit like
grapes? ( )
(3) Does Zip like carrot
juice? ( )
(4) Does Zoom like beef? (
)
2. 细读,并回答问题:
(1) Rabbit doesn't like
grapes. Why?
(2) Zip like carrot juice.
Why?
(3) Zoom likes beef. Can he
have it? Why?
3. 读、写(完成书上的练习)。
Step 3:
Post-reading
1. 看录像或听录音。
2. 学生跟读两遍。
3. 角色朗读和表演。
4. 调查好朋友对食品的喜好。
5. 完成短文填空练习。
I am ____. I like ___.
They're (It's) _____. I don't like ______. They're (It's) ______.My friend is
______. He (She) likes _____. They're (It's) _______.
6. 口头汇报。
7. 互相阅读。
㈨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有机整体,在这其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往往决定着其他三种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英语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形成,对于英语教学,乃至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在面对这些生词时,很多学生会停下来查字典,以至于形成遇到生词就读不下去的坏习惯,这不仅影响阅读效率,更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既然生词总会存在,那么,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语境来猜词的能力是解决阅读障碍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猜测词义,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短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来确定词义。
精读与泛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快速获得信息。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重视精读与泛读的相互结合。精读可以为泛读打好基础,并使学生熟悉句子结构,扩大词汇量。泛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对语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获取信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进行通篇快速阅读,抓住大意,能够抓住文章中心句;在深入分析文章时,应要求学生理解各段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掌握文章脉络和结构,摄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大教学内容容量,能有效地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英语阅读中单词是基础,词汇量的掌握情况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信息技术能把单词和声音、图像甚至动画相结合,寓教于乐,不仅能使教学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而且能增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形成英语思维的基础,是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语教师要认真探究阅读教学方法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