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辩论的英语阅读

辩论的英语阅读

发布时间: 2021-03-02 08:22:41

㈠ 中国人不需要学英语(辩论赛) (我是反方)

对于中国人是否有必要学英语的反方资料如下:

一:虽然考研英语总分只有100分,但由于有单科分数线,因此,就算把英语总分降到50分,也不能改变考研就是考英语的现状。每年,英语成绩不佳是淘汰学生的主要原因(非英语原因被淘汰的考生只占考研总数的10%)。考生就算是因为其他科被淘汰,也是因为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英语复习上。
二:在学生所学的所有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程比英语更需要死记硬背,这种长期的,艰苦的死记硬背必然消磨掉学生的灵性,好奇心,创造力,这种完全依靠长期死记硬背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研究生的选拔应该把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创新思维能力是选拔人才的核心。
三:日本——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据说他们学生的英语水平远低于中国学生,但这丝毫不影响日本成为科技,经济的世界强国。甚至,在这个英语落后的国家还产生了十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其中,2008年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益川敏英的英语还非常差。可见,英语水平不是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和能否出大师的关键原因。
四:纵观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落后国家国家追赶上先进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大翻译运动,把发达国家取得的科技成果翻译成本国文字,供本国人民学习,而非全民苦学外语。
五:随着翻译软件,特别是分专业翻译软件(文学翻译除外)的不断成熟,在不久的将来,翻译软件的准确性必将大幅提高,最终取代人工翻译。现在,让学生花大量宝贵的时间死记硬背英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学生的大脑应该是用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而非海量存储器。
六: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需要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基本上是学生自费接受教育。因此,没有必要以英语成绩刷掉很多专业水平很高,创新能力很强的学生。只有那些对某个专业有极大癖好的人,才有可能在那个专业取得重大的成就。弗洛伊德说过:“象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一种强烈的嗜好——用席勒的话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假设爱因斯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躺在床上背诵外语单词,我敢断言,爱因斯坦绝不可能发现相对论。
七:学习英语其实并不难,只要有英语环境。在英国,哪怕是英国人养的狗也能听懂几句英语。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学习英语就非常难,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学生每天都在背诵与遗忘之间痛苦挣扎。如果非要让中国学生都学好英语,很多偏科的天才就可能被埋没,这不光是中国人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
八:青年时期是人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人的思想在这个时期最活跃。杰出的科学成就往往是在人的中青年时期取得的。牛顿,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在20多岁。但是,在我国英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要占全部学习时间的50%以上。而语言学习有个不同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不使用,就会很快忘记。因此,在高考英语,四级,六级,考研,考博,职称英语的重压下,中国人就在背诵和遗忘的反复轮回中学习英语,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断向山坡上推滚落的石球。如此,中国人哪里还有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
九:钱老生前问过:“为什么我国出不了大师?”我觉得,中国教育把英语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一门完全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当作选拔人才的标准,把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青春时光耽误在永无休止的死记硬背上,就是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人与动物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工具。当老外使用枪炮的时候,我国人民还在苦练武术功夫;当电脑和翻译软件代表未来翻译趋势的时候,我国青少年还在起早贪黑地苦背英语单词。那些本该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众才华的学生,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偏好,成为中国教育标准化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十:数学,计算机,英语是进行术学研究的三大工具。其中数学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自然科学及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都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才有说服力。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英语相对于数学和计算机来说,重要性要低一些,因为可以借助翻译软件来阅读英语报纸和学术资料,不认识的超纲单词也可以查阅字典方便的解决。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㈡ 求辨析:英语阅读理解四种文体

exposition:记录性的,实验报告,菜谱书,
argumentation:辩论,中间有观点
description:描述,像诗,散文
narration:讲故事,里面会说出道理

㈢ 辩论年龄大是否应该读书的英语论文

不要,一:虽然考研英语总分只有100分,但由于有单科分数线,因此,就算把英语总分降到50分,也不能改变考研就是考英语的现状。每年,英语成绩不佳是淘汰学生的主要原因(非英语原因被淘汰的考生只占考研总数的10%)。考生就算是因为其他科被淘汰,也是因为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英语复习上。
二:在学生所学的所有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程比英语更需要死记硬背,这种长期的,艰苦的死记硬背必然消磨掉学生的灵性,好奇心,创造力,这种完全依靠长期死记硬背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研究生的选拔应该把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创新思维能力是选拔人才的核心。
三:日本——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据说他们学生的英语水平远低于中国学生,但这丝毫不影响日本成为科技,经济的世界强国。甚至,在这个英语落后的国家还产生了十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其中,2008年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益川敏英的英语还非常差。可见,英语水平不是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和能否出大师的关键原因。
四:纵观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落后国家国家追赶上先进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大翻译运动,把发达国家取得的科技成果翻译成本国文字,供本国人民学习,而非全民苦学外语。
五:随着翻译,特别是分专业翻译(文学翻译除外)的不断成熟,在不久的将来,翻译的准确性必将大幅提高,最终取代人工翻译。现在,让学生花大量宝贵的时间死记硬背英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学生的大脑应该是用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而非海量存储器。
六: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需要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基本上是学生自费接受教育。因此,没有必要以英语成绩刷掉很多专业水平很高,创新能力很强的学生。只有那些对某个专业有极大癖好的人,才有可能在那个专业取得重大的成就。弗洛伊德说过:“象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一种强烈的嗜好——用席勒的话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假设爱因斯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躺在床上背诵外语单词,我敢断言,爱因斯坦绝不可能发现相对论。
七:学习英语其实并不难,只要有英语环境。在英国,哪怕是英国人养的狗也能听懂几句英语。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学习英语就非常难,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学生每天都在背诵与遗忘之间痛苦挣扎。如果非要让中国学生都学好英语,很多偏科的天才就可能被埋没,这不光是中国人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
八:青年时期是人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人的思想在这个时期最活跃。杰出的科学成就往往是在人的中青年时期取得的。牛顿,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在20多岁。但是,在我国英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要占全部学习时间的50%以上。而语言学习有个不同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不使用,就会很快忘记。因此,在高考英语,四级,六级,考研,考博,职称英语的重压下,中国人就在背诵和遗忘的反复轮回中学习英语,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断向山坡上推滚落的石球。如此,中国人哪里还有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
九:钱老生前问过:“为什么我国出不了大师?”我觉得,中国教育把英语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一门完全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当作选拔人才的标准,把学生思维最活跃的青春时光耽误在永无休止的死记硬背上,就是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人与动物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工具。当老外使用枪炮的时候,我国人民还在苦练武术功夫;当电脑和翻译代表未来翻译趋势的时候,我国青少年还在起早贪黑地苦背英语单词。那些本该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众才华的学生,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偏好,成为中国教育标准化生产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十:数学,计算机,英语是进行术学研究的三大工具。其中数学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自然科学及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都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才有说服力。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英语相对于数学和计算机来说,重要性要低一些,因为可以借助翻译来阅读英语报纸和学术资料,不认识的超纲单词也可以查阅字典方便的解决。

㈣ 英语辩论赛 写英语和读英语哪一个更加重要

因为这是英语辩论赛,题目很明确地说哪个更重要,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亮出你等观点.
you can start by saying:in my opinion,definitely,spoken English is more important.for one thing,speaking in English is faster than writing,when you talking to people.for another,speaking of communication,every day,you chat with people by speaking English not writing what you want to say on the paper and hand it over to the one you are taking to.
you can end by saying:in conclusion,spoken English benefits us in daily life a lot as I mentioned above,if you speak English well,pronounce correctly,you can communicate fluently and make yourself clear.therefor spokenEnglish is more important in this regard.

㈤ 辩论粗略读和细读英语

1:背单词.长久的来说,你每天能背20个单词.就可以保证你以后英语很牛
2:多说,尽量找内英语好的人容或者外教,有条件也可以到聊天室,.尽可能的张开嘴,不要害怕不要害羞
3:书面的英语教材要多练,阅读每天都做上一篇.并且认真理解
4:掌握语法的大致架构,了解语法的语类、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即对语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缺少某一部分的语法知识,停下来,打开语法书查找相对应部分的规则并加以掌握,结合例句来学习所遇到的实际语法现象。这样你很快就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语法,而这样学到的语法才是真正能够运用的“活”语法

㈥ 关于知识从书本中得到的辩论英语作文

我来给你介绍一点学习方法,希望能有用。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

㈦ 征求十个或以上小学英语辩论比赛题目

2.对教育制度的讨论
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讨论。。
或者就是加拿大的教育制度的利弊。。
对加拿大教育制度不熟。。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3.男女同校和男女分校的比较利弊。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小学生要不要减负?
发展经济重要 还是保护环境重要"
学习成绩和特长锻炼矛盾吗?

4.Team work的利弊。Should students be required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
学生需要穿校服么?

Are the Olympic Games a waste of money?
奥林匹克比赛是在浪费钱么?

Should skateboards be prohibited on sidewalks?
静止在人行道上滑板么?

Should student ues computer working on the class?
因该在电脑上学习么?

Chinese studystyle is bad or good?
中国的学习方式是好是坏?

do you think sport is important?
体育很重要?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everystudents should have work experience?
你同不同意每个学生都因该有工作经验。

这些辩论题从第三题以后就是我刚刚想的,前三题是我在上学时候学校互动的. 我在国外留学.这些问题都是辩论赛经常看到的..希望可以给予搂主帮助
团队合作的讨论。。老外应该很喜欢。。

5.Weather teaher should use computer to help teaching in the class or not..
关于老师是不是应该运用电脑辅助教学的讨论。。

㈧ 英语辩论赛题目

美国学校VS中国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文化及行为差异

有一所小学校的校长,在倡导孩子们自觉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如果截止到某月某日,大家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那么我将会高兴得从家里爬到学校去……

也许孩子们都已望着看到他们的校长是怎么样从家里爬到学校来的吧,总之,到了那一个日子,每人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有的孩子还超过了……
于是他们在学校里给校长打电话,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当然,首先是通报了他们的读书情况……

校长听了很高兴,欣然答道:“那么你们等着吧,我这就从家里爬到学校去!”
于是他开始了他平生第一次长距离的爬行。

马路上自然是不允许一个能够行走的人按自己的路线爬行的,他只得绕路从一块草坪爬向另一块草坪,曲折接近学校……

过往车辆的司机们明白了他为什么爬行以后,纷纷鸣笛向他致意,为他加油。
许多孩子得知自己的校长说到做到,离开学校迎接他,陪伴他爬行。

他磨破了几双手套,磨破了裤子,磨破了膝盖。三个多小时以后,当他终于爬到了学校,全校小学生为之欢呼,争着与他亲吻,拥抱……
这件事发生在美国。

我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它登在《意林》杂志2007年第10期;非原发之文,摘自《天津日报》。很短,题目是《信守承诺》。

有些短文受我喜欢,乃因使我联想多多。
此短文便使我联想多多,而且都与信守承诺的榜样无关。
首先我想到的是孩子们和大人们的关系。

说到底我们人类的社会也是由几种人类关系构成的。主要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其次是“治”和“被治”的关系;再其次是强者和弱者的关系;当然,还有穷与富的关系,精英者与平凡者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

所有之人类关系,说到底无非是两种关系,即现实关系和心理关系。现实关系主要由政治和经济所决定,心理关系则大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文化对人类之心理关系的影响,反而要强大过由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现实关系。进言之,没有文化作用的介入,人类对和谐社会的祈愿,是可望不可及的。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不仅是政治纲领,更是文化纲领。

而孩子们和大人们的关系,在我们中国人这儿,虽然当下已被研究很多,关注很多,但基本立场往往是大人们的立场,即强者和优势者的立场。一方面,大人们对孩子们的越来越自我中心,甚至越来越霸悍忧虑重重;另一方面,孩子们却一向觉得,相对于大人,她们普遍是弱者,是“被治”之人。从心理学上分析,全世界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种接近着受大人们“压迫”的“小人儿”心态。这一种心态所巴望的,往往不是“再多爱我几分”或“我们是平等的”,有时直接就是变弱为强,让大人们也尝尝弱者“下场”的机会。连所谓“女权主义”的产生,那也根本不是因为全世界的男人们爱女人爱得不够了;或人类社会到了近当代,男女平等的意识反而比古代还倒退了。它也直接就是女人们企图“也让男人们尝一尝弱者滋味”之心理的社会反映。

女人们尚且如此“要小孩儿脾气”,何况孩子们本身?

美国的孩子们伺机“报复”大人们的心理最强烈。美国佬深谙他们的孩子们的此种心理。他们以大人们的“老谋深算”应对之,方式方法之一便是以大量的娱乐文化加以抵消。所以美国拍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儿童电影。而在不少美国版的儿童电影中,儿童不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还是强者、优势者、大人们的同情者、爱者和义不容辞的拯救者。他们足智多谋、临危不惧、举重若轻、英勇果敢;往往比大人更有责任感、使命感、道义精神。那一类美国儿童电影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便是--“感谢孩子们!没有孩子们,大人们可怎么办?美国可怎么办?”甚至“世界可怎么办?”

同时,一切类型的,形形色色的,通常不被普遍的孩子们所喜欢尤其被他们所嫌恶的大人们,又尤其是在大人们看来也很坏的大人们,几乎皆在影片中被调侃过、捉弄过、帮助教育过和被惩罚过了……

再回到《信守承诺》这一篇短文来谈--老实说,我不太相信那是一件真事,猜测其很可能是某一部影视剧中的情节。但不管真实与否,都不妨碍我们籍此来分析一下孩子们的心理。

为什么当校长承诺“自己将会高兴地从家里爬到学校去”,孩子们读书的“热忱”就那么高涨那么一致起来了呢?

起码有一部分孩子,肯定是为了看到校长从家里爬到了学校才下决心读书读够15万字的。
预示事情成了一场心理战争;许多是小学生的孩子和一位是小学校长的大人之间的。

在许多孩子一方,为了看到一位他们生活中的一号权威人物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爬行,他们宁愿完成一项希望于他们的自己们并不情愿的“任务”;在校长亦即大人一方,你寄希望于某种结果,你就得为自己那一种希望付出一定代价。

这是那些小学生们头脑里的公平法则。

在大人一方,初衷是良好的。在“小人儿”们一方,心态很有些“吊诡”。而结果呢,同样是良好的,可谓“双赢”。并且,每一方都获得了双份的正面收获。于“小人儿”们,皆读了15万字的书籍(我想那位校长的希望是以读好书为前提的),还被大人信守承诺的诚意所感动了。于那一位校长,他倡导孩子们自觉培养读书习惯的愿望实现了(起码实现了一次),同时还提高了声望,赢得了意料之外的爱戴……

结果怎么会这么良好呢?
结果当然会这么良好!

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们的心灵本色是良好的。

还因为,世事往往有自己的法则。那法则有时其实并不多么复杂,倒是某些人的头脑过复杂,于是将有些世事也搅得复杂了。

比如还是以上一件事,倘发生在中国,将会变得怎样呢?

首先身为小学校长之人那一句话,就难免会引起腹诽或公开的非议:“当校长的人是可以跟学生那么随便说话的么?太没水平!”

接着兴许就会有孩子告密:“×××同学和×××同学暗中串联了许多同学,他们准备在某月某日集体向校长发难,专等着看校长的校话!”

不幸得很,我们的不少孩子认为只要能在老师和校长心目中成为好孩子,揭发其他孩子的“劣迹”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光荣的。

再接着就会有大人们郑重其事所进行的调查,很可能如同有关方面调查贪污受贿一样严肃认真。

再再接着大人们就会习惯性地施展大人们的谋略,对孩子们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一举揪出主谋。不获全胜,决不罢休。家长们也会被动员起来,与校方统一认识,配合行动。孩子们迫于压力,那也一定会互相揭发,彼此推诿“罪责”,都力争使大人们相信,自己只不过是盲从,绝不是主谋;并指证主谋是张三,或李四。
然而主谋必定是要揪出来的。一经“坐实”,遂成“反面教员”--公开检查,当众警告……

从此是“主谋”的孩子,成了老师们眼里的“坏孩子”。起码,是“问题孩子”。于是,仿佛大人有了“前科”。他们以后的一言一行,将受到好孩子和老师们的格外关注。他们等于上了“黑名单”。学校再发生什么不良事件,他们首先是被怀疑对象……

而年终总结的时候,此事将被重点提及,记载入册,自我评价为“一场争夺孩子们心灵的硬仗”云云……

也许,还会被当成“经验”,四处介绍。

不消说,有的学生和老师,将因而受到表扬。

如果事情并不是这么发展的,以上过程都没有发生--到了某月某日,某一位中国的小学校长,也像那一位美国的小学校长一样,信守承诺地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家里往学校爬去,结果又会怎样呢?能够以理解、包容的心态笑对之的人又会有多少呢?趁机起哄对其羞辱大行恶搞之能事的人又会有多少呢?有人会把他当成疯子么?交警或治安警察会将他怎么样呢?当一切混乱过后,传媒会甘于寂寞么?家长、教师、学生、学者,将会有多少人介入此一番大讨论大辩论之中呢?教育官员们会站出来表态的吧?那将会是怎样的表态呢?当一切传媒也沉寂了下去,他将在本校学生和老师心目中变成了一位怎样的校长呢?依我想来,普遍的中国人将认为他是本年度最拙劣之“作秀”的人吧?那除了是“作秀”,还会是什么呢?于是,这一位小学校长,差不多也就接近着是小丑了吧?那么,他以后还怎么当好一位小学校长呢?

同样一件事,总体的民族心性不同,文化成因不同,文化的日常形态不同,日常熏染也不同,结果将多么的大相径庭啊!套用一句当下说法--在别人那儿起码是“好玩儿”的事,在我们这儿将被弄得一点儿幽默感都没有了,一点儿都“不好玩儿”了……

㈨ 我们要举行辩论赛,我们的观点是,我们认为在英语中读和写比听和说重要。您能给出点子吗急!

你可以这抄样说,中国现在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直接和外国人交流,而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却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传播过来,因此决定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读和写的能力要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国外的期刊、论文获取别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写作来让国外了解我们。而需要听说能力的仅仅是一些专业英语人才,还有想到国外生活的。对于大多数人读和写更重要。
如果别人反驳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以后接触到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你就反驳说,我们开放不假,但过程是我们越来越强大,到时候不能仅仅是我们学他们的语言,更应该让他们学习我们的语言。话说的慷慨激昂些,估计能获得点稀稀拉拉的掌声

热点内容
壮丽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8:24:56 浏览:189
问题在哪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8:18:20 浏览:305
我们两个都喜欢读书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8:12:39 浏览:93
第几栋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8:09:54 浏览:727
在英语角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8-28 07:56:51 浏览:371
即使不喜欢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7:50:15 浏览:400
穿衣服的艺术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8-28 07:47:07 浏览:180
我想了解的更多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7:44:05 浏览:645
真性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8-28 07:43:35 浏览:904
你对我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8 07:43:27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