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著阅读指导模式的看法
Ⅰ 如何解读英语文本,构建思维型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意思,英语课本其实未必讲的是国外的历史故事啥的
也就是身边时常发生的事情,我还是觉得中文的课本更有一些特殊的教导意义的
Ⅱ 小学英语语篇阅读理解都有什么不同的模式呢请解释一下这三种模式
1.TorF判断题,也就抄是给一篇文章袭,让你看完之后给几句句子根据文章判断对错,T是对F是错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注意回答时要看清时态,如果用does这个助动词提问回答中行为动词要加s/es如果题目中出现人名例如:Alice Ben等,用代词回答。
3.选词填空或根据首字母填空。这个比较高年级了,四,五年级会接触多一点,初中就是必考题了,大致上是把一篇文章抠掉几个词,联系上下文填空,比较考验对语法和单词用法的熟悉度。
补充:还有就是看文章选则,这个考的就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没有看懂,我觉得这个上了初中后比较难,有的时候很纠结的,小学挺简单的,都很显而易见的。祝学习顺利!(*^__^*) 我已经上初一了,英语还不错,九十几不是问题的有需要再说吧。
Ⅲ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英语阅读
第一步,培养兴趣。可以通过看英美原声电影,听英文歌曲或者阅读英语小笑话等。。当然。。如果你本来就喜欢英语,这一步就可以跳过。。 第二部,单词积累。买本小点的单词书,便于随身携带,等车啊,等餐的时候都可以背上一两个,长期下来这个数量是很客观滴。。还有就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什么时候到达到怎样的单词量,然后分解到每一天,每天都要完成每天的任务,要持之以恒哟。。 第三步,口语练习。看英美电影是我最喜欢的方式,这样练习自己的口语也会比较纯正,而且很快乐,每天日常生活中看到什么想用英文表达的,尽快翻字典,或者在网上找些日常用语,记下来,慢慢的你就会说得很流利了。 第四步,听力训练。本人比较喜欢看英文原声无字幕电影和听英文歌曲来锻炼听力,说真的,你能看懂原声电影,听懂英文歌,听力已经是6级水平以上了。开始的时候可以听下VOA的special english ,较常速VOA慢些,这个有点枯燥,但是是个不错的听力入门方法,当初我就是这么练习过来滴。。 第五步,阅读理解。这个就比较综合了,对语法,单词,文化背景,阅读速度都有比价大的要求,这个我个人认为没什么捷径或者比较好的方法,本人就是看英文报纸看得多了就是知识的累积,对文章的理解也慢慢有自己的看法。才看得透彻,跟中文一样的,而且看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默念,要用眼睛看。。要知道,眼睛看的速度比读文章的速度不知道块多少倍。。 漏了一点,语法,这个。。本人采取的题海战术,做得多了也就牢牢记住了,而且做得多了就自然有感觉了,就是所谓的语感,。。。。英文学得好,就靠兴趣和坚持。。要经常用,就会想自己的母语一样了。。。 呵呵,我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好多年了,成绩一直还不错,现在一外企工作~~~这是本人多年英语总结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吧。。
Ⅳ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种基本模式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我校教师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逐步形成几种常用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就几种基本的指导模式进行介绍。 一、按教学结构分 1、单元组合式。就是模仿教材的单元编排方法,把同一类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单元,进行分析比较,领略同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品味同类文章的不同写作风格,迅速掌握不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按主题组合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等单元,也可按体裁组合为“童话世界”“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单元,还可按内容组合为“壮丽河山”“人物写真”“自然奥秘”等单元。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简介作者——浏览不同文章、找寻共同特点——精读各个片段、对比不同风格——整理归纳知识、巩固阅读方法”建议运用此模式时要依托语文单元教学,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同步指导,把语文单元教学作为基础,介绍相关的一组课外文章,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阅读方法,降低阅读难度,减轻阅读负担,强化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在有序扩大阅读量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单一指导式。这是平时阅读指导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在一节课里只指导阅读一篇文章,通过分析理解文章,总结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把握、理解内容——互动交流、总结学法——推荐书刊、学以致用”此模式适宜阅读方法的指导,但由于内容单一,比较枯燥单调,最好结合其他模式进行。 二、按分析研究对象分 1、作者生平串讲式。把作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理解作品所渗透的时代烙印,收集分析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此模式适合那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年代、思想性强、寓意深刻的学生不易理解的作品,如一些唐诗宋词、诗歌散文。 以指导《走近杜甫》为例,可以这样设计: (1)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风格特点。 时代背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分析青年时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胸怀远大的抱负,一心想建功立业。 代表作:《房兵曹胡马》通过对大宛马的写照,寄托自己欲投明主、驰骋万里的胸襟和抱负,《画鹰》则借鹰永志,表现自己乘风奋发的豪情和嫉恶如仇的性格。 (3)分析中年时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 代表作:《春望》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美好的春光在国破家亡的诗人眼里却是满目创伤,诗人见花溅泪、闻鸟惊心。 “三吏”“三别”组诗反映了杜甫既忧国又忧民的矛盾思想,他一方面同情人民的痛苦,谴责统治者大肆征兵的罪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站在整个祖国命运的立场上去鼓励人民参军保家卫国。 (4)分析晚年时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借景抒发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惆怅辛酸。 代表作:《登高》把登高之眼前景同悲秋之心中情紧密融合起来,概括颠沛流离的一生,抒发满腹的愁苦悲怆。 所以此模式的运用实施要在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基础上。 2、作品人物分析式。许多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作品人物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命运结局,追溯造成这种人物性格和结局的社会制度、社会根源。 如《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农民起义军的英雄人物,有关人物性格、心理特征、言语、表情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精华所在。里面一百零八将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朝廷命官,有平民百姓;有捕鱼为生的、有开店为生的;有循规蹈矩的,有偷鸡摸狗的。一百零八将有一百零八个鲜明的个性,忍辱负重又武艺高强的林冲,生性粗鲁又行侠仗义的鲁达,仗义疏财又封建忠孝的宋江,鲁莽英勇又纯朴可爱的李逵,不畏权势且嫉恶如仇的武松,豪爽豁达且广交贤士的晁盖。虽然一百零八将的出身、教养、性格、能力不同,但一百零八将最终却是殊途同归——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接受招安,没落凋零。由于人物众多,可把人物按社会地位、家庭出身或按本领贡献、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分析,这样就能比较清晰、比较容易把握人物形象。 其基本模式为“通读作品,锁定对象——品读细节,体味性格——揣摩思想根源,把握人物形象”。 3、故事情节演变式。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选择精彩的故事情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睹为快,享受读书乐趣,制造紧张的故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其基本模式为“引入故事——精彩再现——制造悬念——推荐书籍”。 三、按教学形式分 1、推介式。主要是推荐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在推荐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指导,引发想象,为学生走进阅读材料进行铺垫。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也有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这种模式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学生阅读面,引导阅读有益书籍为目的,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模式,经常与其它模式相结合。 其基本模式为“情境导入——教师推介——小组推介——代表推介”,其中二、三、四环节可交换顺序,注意指导讲出推荐理由,如人物有趣、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受到启迪等。 2、交流式。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或者对所读作品的内容进行评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此模式应注意两点:一要提前布置学生看一定量、一定范围的书刊,防止交流时海阔天空;二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作品内容到作品思想进行评论,防止交流时浅尝辄止。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营造氛围——交流内容 复述故事——表达感受 提出见解” 3、赏析式。以教师活动为主,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段、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陶冶和熏陶,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如窦桂梅老师的绘本赏析课《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狄姆是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他的爸爸焦尼从远方来看望他,狄姆是多么兴奋激动,一天相聚的时刻是多么短暂,最后狄姆与爸爸依依不舍地告别,体现父子情深。 (1)赏析语言。文中讲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这是狄姆对各种各样不认识、认识、擦肩而过的人介绍爸爸时讲的话,窦老师引导学生看图中狄姆的表情、动作,从简单的语言挖掘出狄姆说话的不同心情:兴奋、激动;神气、自豪;难过、不舍。 (2)赏析动作。窦老师引导学生看图找出描写爸爸动作的词“奔、举、搂、抱、牵”,爸爸的爱在肩上、手中、怀里,爸爸的爱还在眼神“盯着、目不转睛、凝视、片刻不离开”。 (3)赏析色彩、形状、道具。窦老师引导学生赏析图画,领会作家用意:披萨店、宾馆的色彩是温馨的黄色,喻示跟爸爸在一起很快乐;车厢的背景是有点冷的蓝色,喻示爸爸要离开,有些悲伤;最后一幅图的形状是圆的,喻示合家团圆、破镜重圆;狄姆的围巾颜色是爸妈围巾颜色的组合,喻示狄姆是爸妈爱情的结晶。 4、展示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成果,教师从中检测学生一阶段来的课外阅读情况。汇报展示有这几种形式:讲故事、演讲、朗诵、读书知识比赛、读书笔记展示、课本剧表演、读物插图设计等。由于趣味性强、成就感强,这种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Ⅳ 阅读中英对照的名著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建议英语学霸们!
阅读是一个单词积累的过程,阅读中英文对照书籍应该先把中文看一遍,把故事的梗概了解清楚,再去读英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Ⅵ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最标准的发音是瑞格叔叔的自然发音。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读法共分五级,其中第一级的自然拼读如下: A a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上下唇开与半开之间,形成半微笑状,嘴唇绷紧。这是一个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B b 要发准确这个音,保持上下唇紧贴,完全阻止气流,声带要振动。 C c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D d 要准确发这个音,舌尖贴住上齿龈,声带振动发音。 E e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绷紧,向外伸展呈一个半微笑状,上下唇介于半合半开之间。 F f 发这个音时,上齿紧紧贴住下唇,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 G g 这个音的发音方法和c一样,只是声带振动发声。 H h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触,气流从喉咙流出,但声带不振动。 I i 要发这个音,稍微降低下巴,放松嘴唇,呈半合状。 J j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中部贴住硬腭,完全阻止气流,然后突然释放气流,声带振动发声。 K k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L l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向上卷曲,把舌尖紧紧贴住你的上齿龈,声带振动发声。 M m 要发好这个音,闭上双唇,然后声带振动发出m的声音,气流从鼻腔流出。 N n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贴住硬腭,并且停在那里,声带振动发声,气流从鼻腔流出。 O o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开,保持放松。 P p 要准确地发这个音,上下唇紧紧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气流,然后双唇发出砰的一声,并张开,声带不振动。 qu 发kw的音,注意,这是一个不送气音。 R r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后缩,不要把舌头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圆形,并向外突出,声带振动发声。 S s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中部贴住硬腭,然后慢慢地释放气流,但不要停止气流,也不要振动声带发声。 T t 发这个音的时候,舌尖贴住硬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发声。 U u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嘴巴稍稍张开,上下唇介于半开和开之间。 V v 要发好这个音,发音方法和f一样,但声带要振动。 W w 要发好这个音,放松舌头,嘴唇呈圆形,稍微抵住牙齿并向后缩,然后发声。 X x 发音为ks。 Y y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变平,与硬腭齐平,但不要让舌头接触硬腭,嘴唇做一个大的微笑状,舌头向前伸,声带振动发声。 Z z 发音方法和s一样,但声带要振动。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Ⅶ 如何指导英语课外阅读经验
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除教材外,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阅读的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接触的语言现象有限,不容易在对比、概括和总结上下功夫,因而对语言的掌握就不牢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把在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反复检验,反复印证,加以充实、巩固。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知道,泛读材料多,情景复杂,所提供的语言现象极为丰富,最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感性知识,他们才有可能在精读中进行对比、概括,从而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
本文中课外阅读的教学亦即泛读教学。课外阅读的 “课外”不是相对于课堂或课内而言,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教师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上的帮助。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精读有补充和促进作用,课内精读对课外阅读有提高和加深的作用。这样,课外阅读实际上为课内精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也许有学生仍有顾虑:课外阅读会不会耽误正课复习的时间?于是死抱课本不放。这样其实把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学习对立起来了,是学不好英语的。要让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导,为其进一步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巧选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课外阅读,不要字字推敲,过多地细抠语法结构、时态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中。原则是:先易后难,多易少难。一般认为,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词汇,就是不要有太多的生词。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长,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不一定要指定某一本阅读教科书。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培养是必要的。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阅读策略。注意力放在识别和辨认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和意义特征上,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的阅读顺序是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阅读。而top-down(自上而下)阅读是运用一定量的信息来预测语言的结构,不是十分精确的感知、理解、领悟语言的过程。
interactive 则是语义、语法、词汇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阅读是互动的过程。当学生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识而不能对阅读内容达成理解时,他们自然会依赖、借助其他方面的知识来克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困难。例如,学生由于缺乏有关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而不能对所读材料作出准确的推测理解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懂得单词或语法问题时,他们会凭借头脑中有关背景知识对所读材料进行推测,作出判断。因此,阅读不是单向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而是双向、主动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互动(interactive)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文字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识帮助阅读。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需同时运用多种技能。学生既需要低层面上的技能(识别字母和词等),又需要高层面上的知识(普通常识和对主题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才能理解一篇文章。
Ⅷ 想问下各位对英语阅读的看法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参加考试、工作或是留学都对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去年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更是体会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每次课前都有大量的阅读任务,如果不能按时保质完成,那么上课讨论时就会感觉尴尬,甚至内疚。回答老师提问时如果总以一声简单的“sorry”应对,那无异于混日子。鉴于英语阅读能力如此重要,笔者想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教学经验,根据全球英语教学研究中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给各位读者的英语阅读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了方便阅读,本文采取问答形式: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也就是从七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其中前两个部分是总的介绍,后面五个部分是具体的阅读策略。希望本文对大家的英语阅读学习有所裨益。
一、什么是英语阅读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容易被人误解。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术性阅读的能力。西方专家将阅读方式分为四种:掠读(skimming,旨在寻找主题),浏览(scanning,旨在定位细节),细读(intensive reading,旨在获取信息),泛读(extensive reading,旨在自得其乐)。西方人看报常用前两种方法,学术性阅读通常使用细读法,而小说一般使用泛读法。当然,即使是学术性阅读,有时也用到另外三种方法,但细读是主要方法。细读的内容主要包括:核心词汇、重要句子、话语标志、段落大意、全文内容、文章结构、修辞手段、作者态度等。对于上述内容,下文择要介绍其中一些方面。
二、阅读策略
对于阅读策略,坊间常和阅读应试技巧混为一谈。广义的阅读策略包含阅读技巧,但阅读技巧只是阅读策略的一部分。阅读策略适合所有的阅读,而阅读应试技巧可能仅适用于某一门或几门考试。但是,各类阅读技巧作为阅读策略的一部分,具有一些共性,不妨讨论一下。对于阅读技巧,坊间有两种看法,其中一种是:我的英语阅读不行,那是因为技巧掌握不好,学好阅读技巧就行了;另一种是:我的英语阅读不行,完全是语言水平不够,阅读技巧对我没帮助。我还是多背单词和分析难句吧。全球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学习策略是有效的。但是,有效不等于万灵。所以,如果英语水平中等偏下,重点应该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辅之以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策略,这样英语阅读进步就快。例如,可以练习如何寻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对于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同学,在继续加强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使自己的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可以练习寻找文章中的话语标志(如转折等)和图示文章结构。与此相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用技巧的能力存在反复。学习技巧时有这么一个过程:刚学会时运用顺利,阅读理解正确率大幅上升,过一段时间所学技巧运用不上,阅读理解正确率与未学技巧时相比持平或偶尔低于原来水平。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第一,不要将技巧绝对化和简单化,只依赖技巧而不注意相应的语言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第二,由于对技巧理解不够正确或运用不够熟练,也会造成这种情况。所以,如果所学的技巧是有根据的,而且反复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能帮助自己超越原有的阅读水平。
三、词汇问题
上面两个部分是对英语阅读以及学习策略的一个简单介绍。从这一部分开始,从阅读策略的几个方面作具体论述。首先是词汇问题。很多人将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不高归咎于单词不过关,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阅读能力当然还涉及其他因素,但对单词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水平。关于广度方面,可以参考这样一个标准:如果认知词汇(recognition vocabulary,也叫sight vocabulary)——看见就认识、但未必会使用的词汇——低于六级水平(基本词汇为5,500,不涉及派生词),阅读水平就会受限;如果低于四级水平(基本词汇为4,500,不涉及派生词),受限程度更高。所以,不管是否参加相关考试,大学期间的英语词汇量至少要争取达到六级水平。当然,如果所学专业将来根本用不着英语,那就另当别论了。要想顺利阅读英语外刊,如Economist, Newsweek, Time等,要求更高一些:词汇量应达到雅思或托福等考试所涉及的范围(7000以上)。至于深度方面,主要问题是对于常见词的意思应掌握多少。常见词一般有多个意义,确切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好在这类常见词汇的意思也不是多得无法应付。它们常有两三个意思,由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习惯,其中一个意思我们最熟悉,其他意思就不甚了了。由于这类词不多,阅读中碰到了就要记下来,然后进行处理。另外,这种较生僻的意义一般都是由其最常见意义引申而来,所以可以结合后者进行记忆。此外,在文章中碰到难词时,如果不妨碍大意的理解,就不应纠缠。也可以根据该词所在的前后判断其大意。
四、难句的解决办法
阅读时碰到的难句,很多是其中一个关键词或词组看不懂。也有部分情况是句子结构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特点不一样,所以中国人理解有些英语句子结构有特别的困难。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分隔定语、虚拟语气、省略句、强调句等。阅读时可以把不懂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中心,读多了就能把握它们的特点了。
五、话语标志
话语标志(discourse indicator)主要指表明句子之间关系的连词。常见的有表示转折的,如but, however, yet等;表示因果的,如because, for等;表示举例的,如for example等。只有阅读时关注这类话语标志,才能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作者的论述逻辑。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原因是汉语的句子讲究意合(parataxis),句子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意思判断,有时并不借助连词表达。而英语讲究形合(hypotaxis),特别强调以连词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
六、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与上一部分一样,这个方面也是英语阅读学习的难点。同样,由于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英语文章的行文逻辑和结构(organization)与汉语不同,具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需要认真研究。所以,如果阅读时不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就难于从总体上把握全文。英语文章之所以有一些固定的结构,也是为了方便读者,使读者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可靠的期待。例如,很多英语文章运用这么一些结构:文章开始举一个例子(进行类比);文章开始讲点奇闻轶事(大多是陈年往事);文章开始给出中心意思。不同的开头会导致不同的下文,所以只要熟悉了其中的模式,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
七、如何看作者态度
英语阅读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作者态度的判断。其实,一位高明的读者不仅要学会区分文中阐述的事实(facts)和作者表达的意见(opinions),而且要学会区分作者的意见和其他人的意见。区分事实和意见不难做到:凡是含有赞同(approval)或不赞同(disapproval)等态度的部分就是意见表述,反之一般为事实陈述。把握作者态度同样要关注作者表示意见的部分,根据其中表示意见的词汇判断态度的褒贬。
文章来源:青年人外语考试网
Ⅸ 语篇阅读教学都有哪些不同的模式及其看法
语篇阅读教学都有什么不同的模式呢?并对每一种模式进行解释。 我们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三种模式。 一种叫bottom-up approach可以叫做自下而上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就是先解词,然后再帮着学生理解词组,然后解句子,最后才通篇理解,所以这样的话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给所有的生词和短语都放在最前面来单独进行学习。这是较为传统的语篇教学模式,; 第二种作为叫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这种模式蕴含着一种语篇的理念,它认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而且是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按着这个模式,这种阅读不必逐渐地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件,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所想意义。这个背景知识指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认知策略,还包括生活经验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谓图式scheme,阅读者就调动一切这种语言或非言语的手段来进行信息译码加工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作为一个开编码,读者是解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第三种是interactive approach就是互动模式。互动模式阅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所谓的互动是指读者使用bottom-up approach和top-down approach这两种模式互动,所以是读者与文本,甚至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这种阅读这头脑中各种知识之间的互动。你认为哪一种模式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三种模式融合互动进行教学比较适合训练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并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在教学中,我们用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给孩子们创设学习语篇的情景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语篇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文章的general idea主要的大意,并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使用bottom-up approach去理解一些词句或者细节,最后在理解和掌握语篇idea和词句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语篇知识的互动巩固。这三种模式融合互动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为教师不要局限地只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自已会教条,停滞不前,孩子们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