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单元主题阅读活动
1. 小学英语如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任务教学设计
乍听到课例打磨、课例研究这样的字眼,大家也许跟我有相同的感受:不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吗?以前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限于校内校际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由于缺少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和教师自身深刻的过程反思,教师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囿于同等水平的反复。因此学校的教研状况和学科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教师如果只满足于现有授课水平,只是一名经验型教师而不想成为反思型甚至研究型教师,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教师素质,我们的学生能力又谈何发展? 正当我们陷入困惑和思索之时,远程研修为我们指明了学习和实践的方向,那就是以课例研究为模式,进行学科教学的不断改进。通过远程研修学习了课例研究的方法及各位省专家的案例后,我们心中深深的震撼,顿时豁然开朗。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打磨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打磨计划和研究主题确立后,我把新标准英语第十一册第九模块第一单元作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基于个人经验和以往模式的第一次备课。首先我进行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完成了详细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这次设计是根据我区小学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和我在远程研修中学到任务型教学法和真实情境等先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分为激趣热身,初设任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拓展延伸,实际运用;练习反馈,自我检测;情感升华,总结深化;布置作业,课后延伸六部分。接下来群组成员共同进行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并对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看到各位老师不吝赐教、真诚地提出许多修改意见,真的很感动,也激励着我更热情地投身于这次课例打磨中去。通过反思同伴们的修改意见,我看到了集体智慧的强大,也认识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我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使得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加细化,让各种学习任务更加真实明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的活动才会更有目的性。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 然后我综合各位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反思,进行了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学设计,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第二稿,并进行了第一次授课。在课后评议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从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尽快进入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是否创设适当的语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 是否很好完成任务型教学等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恰当切实中肯的评议。但第一次授课没能达到预想的目标。通过分析老师们的分工观课报告,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了第一次授课反思。并将课型各流程做了相应的修改,导入环节用老师的照片创设更真实的情境,增加了学生展示的环节,加强小老师导学的培训,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在各位群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形成了第三次备课: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学设计。 这次磨课过程不是循环反复的,而是呈循环上升的趋势。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来看,在每个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种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在Free talk和最后的拓展让学生编对话环节,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小组共同完成学课文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英语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小老师导学则使优等生口语更棒,更自信。 通过这次群组磨课活动,我认识到课例打磨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课例打磨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打磨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正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过: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让我们不再做理论的聆听着,而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真正走进远程研修课例打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打磨中散发迷人的光彩!
2. 英语主题阅读粹选(初中进阶版)的答案2013版
我要文章翻译 ,大出来很麻烦的 我有答案
3. 如何进行小学牛津英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系统的设回计教学,整体处理答单元教学内容,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纵向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横向则以围绕主题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为依据,各课时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各个课时任务的完成正好构成了一个单元任务,每一课时任务是单元任务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
“单元教学目标必须是通过该单元的四节课或五节课来实现的,而每节课的目标应该是体现层次,有所侧重。比如有的老师设计第一节课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该单元的词汇或句型,这样的课就不是特别现实 ”
因此,单元目标的落实是分布在不同的35分钟里,在不同的三十五分钟内以子目标为核心各有侧重,或以单词学习为主,或语法学习为主,或以语篇学习为主;或以听说能力培养为主,或以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主题单元整体设计兼顾了知识、技能和语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习策略等长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4. 英语学习小组的主题活动有哪些
主题探索。围绕学习材料进一步深刻研读,揭示主题的意义。
话题辩论。就内学习材料中的某容一点用所学语言展开辩论,旨在检验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小组对话。用对话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呈现,使所学内容得到转化。
短文写作。根据所学内容提炼话题表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作文,通常100词左右。
小组讨论。就某一任务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这是用的最多的。
5.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不断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在教学中,除了用足教材,用好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应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难易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并适当加以拓展,这样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积累词汇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注重词汇积累,打好阅读基础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如同建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 阅读能力,就要学会积累词语. 1.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将歌谣、游戏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词汇的积累.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词汇积累方面的活动,如听写比赛,认读单词比赛,单词接龙,课外阅读,收集单词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词汇量较以前大幅提高,学生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联系上下文猜词 要想阅读取得好效果,必须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记单词,扩大词汇量.平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词义,比如学了6B A部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材料,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It is a popular holiday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spend time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hey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y have a good time at Spring Festival.而其中popular是一个生词,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猜,学生很容易便猜了出来.如果学生在猜测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跳过去,因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文章主题,并不一定非抓住每一个细节.经过不断的锻炼,猜词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创设课堂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游戏中阅读 牛津小学英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图文并茂,有幽默小故事,有风趣小对话,有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5B Unit 8 E部分是由昆虫而引出的小短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猜谜活动.It’s very small,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学生猜出“ant”. It’s very special.it glows at night.children like to catch them.猜出“firefly”.通过理解词句来认识各种昆虫,然后再用其他几个昆虫类单词让学生自由描述,接着在学这部分短文时学生便能轻松地掌握,这样的游戏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2.阅读中表演 6A Unit 1 E 部分是由一个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小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图片自己阅读,然后在通过课件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再让学生扮作Mr Smith和Park keeper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男生信步走上前来说;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忽然神色凝重,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It’s a ten yuan note.(他东张张西望望)I looked around:nobody nearby! .(然后迅速地走过去,捡起纸币) 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就在这时公园管理员走了上来说)Fine ¥10,Can’t you see the sign on the grass? 一连串有趣的话语,诙谐幽默的动作引来阵阵掌声.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堂留有余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或空间,让学生几人一组合作编对话或故事,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像编故事之类的,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再给出一些词语,比如,在“The Wolf and The Lambs”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词语:some bread,cakes,potatoes,long teeth,wide mouth,grey hair,Who is it?Wait a minute,Open the door.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编,尽管学生的设计显示出很多的差异,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邪恶得到了惩治,真、善、美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三、精心选编材料,拓宽阅读面
选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是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收集、选择和编定一些程度适合每个年龄层次的阅读材料,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做到;
1.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动力.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材的多样性,如浅显易懂的儿歌、习语、动物故事、幽默故事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短文,只要学生有兴趣读,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
2.难易适中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教师应首先推选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环境中理解体会.随后,生词量再逐渐递增.学生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就会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3.逐渐渗透 在阅读过程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他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You can’t miss it.我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Mr Smith 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然后利用上下文来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
四、多种形式并举,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从整体对词句进行推敲,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梯度性提问 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要有“度”;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只是给出问题,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的感悟体验,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是引导,是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
2.阅读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外,在课堂上适度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3.尝试表达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表现欲也较强,这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表达,比如学完了5B Unit7 A busy day 我让学生说出他们一天的生活情况.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完了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作一个自我介绍,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My name is ZhangZhongGuo, I’m a boy. I’m Chinese. I’m from Yi Zhen. I’m tall and thin. I have short hair. I am very active. I study at Xincheng Primary School.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like reading with my classmates.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延伸,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活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对阅读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课堂绽放异彩.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氛围,积累词汇,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体裁,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6. 如何结合新课标开展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课题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这些要求,我们针对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就教材教教材,就课文上课文,课程资源匮乏,阅读量严重不足,“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练”,学生阅读时间严重不足的弊端,从2007年起开始了长达7年的艰辛探索之旅,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自由素读——经典诵读——群文海读——主题阅读,逐步形成了今天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让阅读真正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构建出了低消耗高收获的语文阅读教学。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不同文本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依托教材以及其他优秀的阅读资源探索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各类课外阅读课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策略,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3. 学校及家庭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指导上的配合的研究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途径研究。
【课题研究的思路】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以学校的“四环十六字”的总体教学模式为依据,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三级教案”的形成推进课题的研究和发展。具体开展以下活动:
1.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研讨活动。
2.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经验交流活动。
3.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案例、示范观摩活动。
4. 开展单元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3. 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主题式阅读相关的科学理论,广泛汲取、借鉴主题式阅读相关的先进经验,收集处理各种资料,把握依托教材开展主题式阅读的规律和特点。
2.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调研等,了解主题式阅读现状,发现和分析其存在的利弊、问题和需要,为研究指导方向,提供决策依据,调整和促进课题研究。
3. 个案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个体和学习组织,进行专题研究,研究项目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展过程,得出结论,形成案例。
4. 经验总结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阶段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建立适应我校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机制。
【课题研究的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1年 8月—— 2011年10月
(1) 加强理论学习,申报课题。
(2) 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人员。
(3) 制订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4) 编写校本教材《主题阅读》。
2. 实验阶段 2011年 10月—— 2014年 12月
(1) 以学期为单位,制订计划,进行小结,形成研究管理制度。
(2) 以抓单元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根据实际,修正研究思路,加强对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3) 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认真及时总结有关成果和成功案例。
3. 总结阶段 2013年 11月—— 2014 年 12 月
(1)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 撰写结题报告,报请上级科研机构评估鉴定。
【课题成果分析】
单元整体阅读是在一个单元中不断地让学生践行着精读与略读结合,诵读与默读结合,通读与情读结合,细读与海读结合,读一课书与读整本书结合的综合性、整体性阅读。单元整体阅读是将国拔课程资源与自我开发课程揉为一体,将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与读书能力的培养揉为一体,将学生读出情感体验与读书思想分享揉为一体的主体性、多元性阅读。单元整体阅读是从教材出发通往浩瀚书海,从课堂出发通往孩子自然生活,从情感出发通往人类精神文明,让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旗帜性构建性阅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主题文化,收获了学习能力,收获了良好的习惯。
一、“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让课程资源丰富充实
“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主”即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主体,“多元”即指围绕语文教材,我们编写的《经典伴我成长》读本、《主题阅读》读本、围绕单元主题推荐的一本阅读书籍,以及学生自己进行拓展阅读的主题读物。在这种课程体系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文化大单元,主题文化大单元以课本中的4篇课文为核心统领,由《经典伴我成长》中的5篇优秀诗文,《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中的5篇美文和每单元一本推荐书形成14篇+1本的主题文化内容。主题大单元的阅读内容与过去的一本教材比成倍增长,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语文阅读资源,阅读空间大、阅读视野广、阅读内涵深、阅读效率高。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所以,我们在进行“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经常根据教材中的相关主题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资源。如:四、五、六年级每个学期的教材中都会有写景类的文章。主题大都是“壮丽山河”“祖国各地”“景物聚焦”等,在这些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会让学生在网上搜集祖国秀美河山的图片,或自己旅游的照片,并配以文字介绍、导游词或旅游日记的形式,开展“诗情画意绣山河”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此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在学完“春之旅”主题单元后,就让学生假期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田野、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郊游活动;在学了“名人风采”主题单元后,我们便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名人”调查走访活动;在学了“民俗风情”主题单元后,让学生去体验赶庙会、看大戏、圆十三、二月二吃糕、七月十五送娃娃等地方风俗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学了“绿色的梦”主题单元后,让学生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走上街头义务宣传、自制超市环保袋、变废为宝小制作、环保时装秀等多彩的活动形式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异彩纷呈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自主编写的主题教材广受好评并推广运用
在“单元主题整体阅读”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围绕语文教材编写了《经典伴我成长》读本、《主题阅读》读本及每单元推荐的对应整体阅读书籍。我们编写的《经典伴我成长》读本分年级共6册,每册基本由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及《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圣经》四部分构成。我们所编写的《主题阅读》教材,配合各年级学期学习共分为12册,每年级分上下两册,每册教材配套语文课本分为6——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读、美文赏析、名家名篇推荐三个部分组成,每册最后编入本学期推荐书目。这些配套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广阔的阅读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还受到了教育界权威专家和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姚文俊专门给我们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写了序;市、县教育局局长还专门为我们的校本教材题了词。同时来我校参加教学研讨、观摩学习的省内外20多所兄弟学校和相关单位对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他们学校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使用。还有一些慕名而来要求购买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的单位和个人也得到了我们的赠与。在他们的阅读反馈中,我们感受到我们编写的主题阅读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1413”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多元高效
“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是从大单元14篇课文的整体入手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的。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逐渐形成了“课型多元,课堂高效”的鲜明教学风格。
1.课型多元
“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第一个“1”是每单元的一节起始课——略读导引课。“4”是每个单元的四节自主阅读课——精读品析课。这里的精读品析课包括“得法型单篇精读品析课”“迁移型1+X精读品析课”“运用型多篇联动课”三种课型。第二个“1”是每个单元精读之后的思想文化成果汇报课——情读分享课。最后的“3”是14篇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围绕单元主题文化开展的三节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课——海读拓展课。其中包括了三类7种课型,具体有好书推荐课(绘本推荐课、主题读物推荐)、名篇欣赏课(古诗吟唱课、诗词赏析课、美文欣赏课)、名人研究课(名人推荐课、名人交流课)等几种特色课型。
2.课堂高效
“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各种课型的课堂都体现了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灵活,表达生动,在独立阅读中大胆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中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主题、写法等各个方面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能够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能够以小组为核心,先在组内充分地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读书收获,同时又能够在小组内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在全班交流时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理高效,充分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多种学习能力。
同时,这几种课型均以学生探究为基础,以自学感悟为主线,注重读书方法的迁移、运用、渗透,真正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导引课教会了学生略读、浏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概括表达、总结归纳的能力。精读品析课则侧重指导学生运用画、注、批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度品析感悟,创设了开放自主的阅读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辨析文本的能力、概括中心的能力、品词析句的能力、内化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在精读品析课上由“扶”到“放”的过程,也正是学生逐步习得方法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精读品析课上掌握了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后,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多篇联动课和海读拓展课中运用内化、形成技巧、收获能力。几年下来,学生们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了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丰厚的语言积累。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不仅是对单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挑战,更是对信息时代的主动应对,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分享,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证据的思考、多维度的思考、辩证的思考,以此实现了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潜能、开放学生思想的价值追求。
四、主题阅读硕果缤纷成就学校铸就辉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我们第二小学的校园硬件设施并不是最好的,但这些年我们的“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课改活动却进行得风生水起,名声在外。正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2008年全县古诗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全县养成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9年全市养成读书写字好习惯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10年全国养成教育晋城现场会上我校六百多名(两个年级)学生读书成果展示得到陶西平郭振友等专家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3年4月全县“1413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研讨推广会”在我校召开,同年5月,山西省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阳城现场会上,我校800名学生的主题文化诵读展示赢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2014年5月,“晋城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与会专家、同仁观摩了我校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展课的八种课型的教学,我校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受到省教育学会崔云宏主任、市教研室卢团云老师的高度好评和认可。而这次现场会的星火也正以燎原之势,在晋城大地上掀起一片“单元主题整体阅读”的热潮!与此同时,我们的课改经验也先后在《太行日报》《晋城教育》《山西教育》《青少年日记》《全国语言文字报》上刊登,数次在全省校长论坛、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交流。
如今,“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阳城县第二小学一张响亮的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同仁。几年来,来自河北、河南、山西临汾、运城、太原、长治、吕梁、晋城等省、市、县学校的局长、校长、教师纷纷前来观摩学习、取经寻宝,先后观摩学习20余次,人数达几千人。每次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满载而归。同时长治潞城、离石城内小学、晋城城区三小等几所学校已经成为我校课题实验推广学校,并将我校的课改经验做法在他们的学校全面铺开实践。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荣誉室内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记录着我校行走在课改路上的点滴收获。五年来,我们学校年年被评为晋城市和谐校园、晋城市养成教育示范校、晋城市先进单位、阳城县红旗单位、小学教育先进单位,课改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全国作文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
【问题与反思】
思考一:单元主题整体阅读具有较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供借鉴较少,实践过程中光有教师们的摸索实践往往会走一些弯路,需要有更多的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才能更好的发现课堂中的一些隐性问题,让课堂更加高效。
思考二:课题组领导、教师都兼任了学校管理工作或班主任工作,工作量较大,而实施单元主题整体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能敏锐地挖掘课内外可整合的因素,这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课题研究,很多学习和思考都在八小时以外,教师负担相对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师课改能力、业务水平提高不快的现象。
总之,既然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改方面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我们就会以课题的结题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并对课题内容进一步细化、深化,争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课程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7. 英语阅读课可以设计哪些教学活动
一、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对于学习者的分析。初中生刚正式接触英语这一门学科,对一门新鲜的学科还是感到好奇并且极其愿意学好的。但正因为从前没有学习的经验,所以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习惯要靠教师来设计和培养。教师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既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评估他们对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和意见。
2、学习需要分析。《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叫学生学。” 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目标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目标英语》的广泛使用,对初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句型,词汇和语法,但初中生阅读的学习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还要依赖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而阅读策略是在老师系统的,长期的培养下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英语阅读课的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处理。对于阅读内容,教师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循序渐进,精心选择,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在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阶段教师应加大课堂输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阅读能力,拓宽视野,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媒体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对教学媒体的研究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优势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英语学科的教学媒体有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两种。如教师的言语、表情及演示 ,各种实物或模型 ,图片、图表和简笔画、黑板及各色粉笔等属于直观教具 ;而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及计算机等属于电教媒体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现代英语课堂上的新宠。在考虑如何运用以上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 ,需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学生状况及媒体特性等方面来进行选择。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在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导入(presentation)——阅读(Reading)——练习(practice)”的教学模式。
8. 用英文作文介绍学校的 读书周 活动 . 活动目的:创建读书环境. 活动内容:举办书展,
中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视野,提升人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陶冶情操,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近年来,我市把“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读书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将其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构建校园理想文化生态的重要举措。
(一)加大宣传,重塑阅读理念。我市教育系统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通过读书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在学生中努力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夯实文化底蕴,为人生打好底色。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读书是一种美丽的休闲”、“让师生共沐书香”、“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等阅读理念,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二)创设环境,营造书香氛围。一是建设“书香”校园大环境。每所学校在走廊、教学楼、食堂、宿舍等显要位置都设置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和赏心悦目的书画作品,力求做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学校建立了“文化墙”、“读书亭”、“读报栏”,努力营造“书香”大环境。二是建设“书香”教室小环境。围绕“书香班级”建设,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创设具有各班特色的读书口号和板报;班级布置突出读书主题,力求让无声的环境能够与学生有心灵的交流。
(三)充实图书,丰富阅读资源。市教育局要求各地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学校图书的购置,满足师生的阅读需要,同时加强对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使图书报刊分类规范合理,摆放整齐美观,管理有序,方便满足师生借阅。各学校还注重流动书柜建设,让学生能够共同分享书籍的美妙和读书的乐趣。
(四)纳入课程,确保阅读时间。我市多数学校坚持每天开展不少于15分钟的“晨读活动”、开设“大阅读课”,以此保障学生有必要的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或读书交流会,由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答疑解惑;定期向学生推荐介绍好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扩展性阅读活动。
(五)师生共读,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教师是校园阅读的第一推动者,是阅读的示范者。市教育局倡导全市教师养成“每天读一点、每天摘一点、每天背一点、每天写一点、每天讲一点”的读书方式,带动指导学生阅读,形成师生共读氛围,让孩子们多一点书生气,让教师多一份书卷气,让校园多一些书香气。通过开展“一日三读”(晨读古诗词、午读经典名著、晚间亲子共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师生创设了交流和展示读书成果的渠道。教师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乐趣。
(六)评比激励,共同感受成功体验。为激励各地各校更好地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我市教育局每年都组织“书香校园”的评比、命名和授牌活动。各县(市、区)也纷纷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以及“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2008年以来,全市共有61所学校被评为市级“书香校园”,1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书香校园”。2010年我市开展“忠诚如山·感恩奉献”读书活动,树立了10名“忠诚楷模”学生读书先进典型。
深入推进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以及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先进经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再上新台阶。
英文: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Reading can not only broaden the horizons, enhance people's culture, but also can edify sentiment, make people understanding, navigation for life. In recent years, our city "Scholarly Campus" to create activities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tudents reading activities organically,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Carry out the "Scholarly Campus" to create activities, is not a simple reading activities, but as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omote quality ecation, cultivate the habit of reading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ampus ideal culture.
(a)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reshape the ideas of reading. The city ecation system, actively advocated the "book with" thinking in the teachers, through reading to promote teachers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enjoy reading, enjoy, enjoy life ecation. In the student to advocate "I and good peers" thought,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solid culture, lay the background for life. Through various forms and channel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ading is a good way of life", "reading is a kind of beautiful leisure", "let the students were bathing in book", "I read, I happy, I grew up reading philosophy," push "Scholarly Campus" construction.
(two) the creation of environment, create a quiet atmosphere. One is "Shuxiang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very school in the corridor, the teaching building, canteen, dormitories, a prominent position set inspiring reading words and pleasing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strive to achieve "let every wall talk, let every corner of e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 of "culture wall", "reading Pavilion", "the newspaper column", and strive to create a "quiet" environment. Two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gant" classroom environment. Around the "Shuxiang class" each class construction, establishment of a Book angle, and create a class characteristic reading slogan and poster; class outstanding reading theme, strive to make the silent environment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three) full of books, the rich reading resources. City Board of ecation throughout the year to be appropriated funds for the purchase of school books, meet the reading need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library, reading room management, the books and periodical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neat appearance, orderly management, conveni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orrow. The school also focus on flow bookcase construction, let the students to share the wonderful books and reading for fun.
(four) into the curriculum, to ensure that the reading time. I most schools adhere to no less than 15 minutes a day to carry out the "morning reading activities", set up "reading",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tudents need to read time; weekly schele a lesson as reading guidance course or book exchange, reading guidance, answering questions from Chinese teachers; students regularly to recommend good books, guides th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extended reading activities.
(fi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reading, topic reading activities. The teacher is the first mover campus reading, reading the demonstration. City Bureau of ecation advocates the teachers form a "read a little bit every day, every day, every day, pick a point back a bit, wrote a little every day, every day a little" reading way, lead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ad atmosphere, let the children more bookish, let the teacher more than a volume of gas, let the campus more book aroma.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day read" (morning, afternoon read poems read classic Books Classics, evening parent-child reading) and other various reading activities, creating the exchange and display the channe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ading achievement. The teacher through the reading to improve themselves, beyond their own; students through reading experience "I read, I happy, I grow up" fun.
(six) assessment incentive, shar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encourage all the schools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Scholarly Campus" to create activities, the city Bureau of ecation organizations every year "Scholarly Campus" rating, naming and awarding activities. Each county (city, district) have also carried out "Scholarly Campus", "a scholar class", "literary youth", "Book Teacher" and "scholarly family" selection activities. Since 2008, the city a total of 61 school was named municipal "Scholarly Campus", 17 schools were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Shuxiang campus". In 2010 the city to carry out "loyalty mountain, Thanksgiving dedication" reading activities, set up 10 "loyalty model" of students reading and advanced models.
Further create "Scholarly Campus" activitie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is a long-term basis, work. Although we try to do some work,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with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gaps. We will take this meeting as an opportunity to seriously study and learn from other city, advanced experience, pragmatic,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to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work to a new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