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问
A. 有效提问,无限思维——谈如何采用有效提问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纠正偏差,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是每个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有效提问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程式化”,更有重要的意义,笔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纠正课堂提问的偏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需要及时纠正。
1、纠正无义偏差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才可称得为“有意义”问题。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与之相反的“无义”问题,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联系的问题,或者提一些走过场并且浪费时间的无效问题,造成教学不严密。如:
(1)Are you a student?
(3)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以上例子反映出无义问题的一般特征:问题回答与教学目标和主题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可能误导学生脱离所学内容,或者只对活跃气氛产生效果,与本课内容无实质联系。
2、纠正低效偏差
目前的英语课堂提问内容,反映出提问实效过低的现象。特征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所学内容无实质联系,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往往只需在“Yes”,或“No”, “Right”,或“Wrong”, “True”或“False”等肯定或否定的两极范围内选择。这些提问内容上的偏差,使得看似热闹的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效果,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主题偏离了教学内容,学生的语言能力达不到任何的训练和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提高课堂提问内容的认知策略
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务必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问的目标性,注重提问的艺术性,突出提问的主体性。
1、明确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提问教学的目标,笔者以为,主要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学生在所学内容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而又与所学内容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例如,在讲授《牛津初中英语》 7A Unit3 Let’s celebrate中的 Reading时,在课文学习之后,巧妙的通过两个开放式的提问:①.How do we Chinese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 ②.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alloween and Mid-autumn festival?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其见,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还能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艺术、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2、注重艺术性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项艺术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近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在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例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6 Fashion单元时,讨论What’s your favorite fashion?让学生按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问“Why?”
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赞扬,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学生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回答,教师应立即纠正,纠正速度越快,越有效。例如,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用“Well done!”“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 “I hop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3、突出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学生回答,师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例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第一课导入时,通过展示各种宠物的图片,直观地呈现新词,让事先预习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他们真正的“说话权”和“提问权”。
教师还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尊重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时,讲完Reading后,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来讨论:How can we express routes in English? Give some examples.在讨论之后,请同学把讨论结果与大家共享。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提高课堂提问角度的策略
1、相机诱发:点拨式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适当点拨,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是个常识性问题,但常常为人所忽视。根据心理学中注意力的转移和新异性等特征,我们要在课堂的不同阶段,用新颖有趣的问题,不失时机地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教学中来。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1 Star signs的导入时,用多媒体展示十二星座的图片,问他们不同的图片代表什么星座。授课中要经常提问来调控课堂气氛,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2 Colours中的 Reading时,在学到remind 时,教师让学生猜测remind sb.of sth.这一短语的意义时,可先置景:Suppose you entered a room and saw a picture on the wall,which made you remember your friend.这样学生可以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发挥形象的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2、降解梯度:搭桥式
上课时,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来,这常常因提问的梯度大。这时,教师就可在此点和彼点间搭桥引路,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顺利地解决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面对教学的核心问题,产生思维上的障碍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的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搭桥式的方法引领学生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比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的Main task之后,问学生: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stress?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有些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将问题分解成以下问题:
T: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too many exams?
S: I will talk to my teachers.
T: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do not have enough sleep?
S: Maybe I should go to bed earlier.
...
从以上提问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时很有效的,教师并没有直接将中心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内容分解,通过采用搭桥式的方法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认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比教师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英语教学更有效。
B. 有关英语阅读的提问
阅读理解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词汇量。如果你是应付某项课程,那么我想只要把课程中要求的词语全都熟练地掌握就可以了。掌握的要求就是能够熟练地应用,见到这个单词能够迅速地想起它的意思,用法,并能够适当地加以引申。在阅读理解中词语含义的引申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适合具体语境的解释在词典中并不能被很确切地找到,这个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去“猜测”合理的解释。
你用小本子去记不熟悉的英语单词,我认为是不错的方法。我也经常用这个方法,但是使用这个方法一定要注意不是记了就算完事了,还必须经常去翻看和“考查”一下自己,如果有遗忘的要马上重新记忆,这样的步骤要重复很多遍,直到你看到这个单词就能马上反应过来。
在具体阅读的时候,其实你大可不必大声阅读,最多只是默读就可以了。比起读,更重要的是理解,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把每句话的意思都搞清楚,每句话的意思都清楚了,不就是看中文,做语文阅读理解了嘛。对于一些一时无法理解的句子,你完全可以暂时跳过去,去看下面的句子,看完下面的句子,很可能会对这个无法理解的句子起到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阅读理解重在理解的能力,文章本身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你要练习,每天最多3篇文章就可以了,但是做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要句句落实,整篇文章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了。熟练到一定程度,其实的确是不需要看完全篇的,只要大致先浏览一下,找出关键章节,再具体翻译就可以了。
C. 英语阅读提问
Robert had just moved into the street and he felt strange and that he was not wanted. He knew that perhaps the other boys were trying to get an idea of what kind of a boy he was. This did not help to make him less lonely. He was new and he had to be tested(考验). Still, proving(证明) himself would not be all that easy. He did not want to run with bad boys or get into something against the law(法律) to prove that he was strong .No! He must show what he was made of in a more helpful way. That's when he got the idea.
next day was Saturday. He knew that most of the boys would be down on the playground and choose up sides for the Saturday game. Robert knew he could play well and that just might be enough to prove he was strong—and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He arrived early and did his step exercises. He shot(投掷) the ball several times and did some other exercises—the most difficult and most wonderful in basketball. Then the boys came. Robert went through what he had done before the game and showed what he could do. No one said a word. The boys just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thought about it. In the end, when it was all over, the biggest of the group just smiled and shook(摇, shake的过去式) his head. Robert knew he had made it.
6. What does “This did not help to make him less lonely” mean?
A. Robert felt more lonely because the other boys wanted to test him.
B. Robert did no want himself to be less lonely.
C. Robert felt as lonely as before when the other boys tried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a boy he was.
D. The other boys did not want to make Robert feel less lonely.
7. Why would it not be easy for Robert to prove himself?
A. Because he was not sure if he was really strong.
B. Because he was new and was not wanted in the street.
C. Because the other boys had found out what kind of a boy he was.
D. Because he must choose the best one among different ways.
8. When did Robert decide to prove himself by playing basketball?
A. After he had thought about the two wrong ways.
B. Long before he moved into the street.
C. When the other boys came down to the playground.
D. As soon as he showed what he was made of in front of the other boys.
9. What did the biggest of the group mean by shaking his head?
A. He did not want to say anything about what Robert had done.
B. He had not thought Robert could play so wonderfully.
C. He did not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Robert.
D. he did not think Robert played basketball well.
10.The name of the story should be _______ .
A. Three Ways to Prove Oneself
B. Robert Is Lonely
C. Just One of the Boys
D. A Saturday Basketball Game
6—10 C D A B C
D. 谁知道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如何找关键词,来回答文中的提问。最好拿课文举例。
手机不方便举例,简单说一下,我基本不用看完全文就可以答对题目,省时省力,当然内个别文体容的除外。题目一般都会出在关键词前后,这个在平时练习时要多总结。先浏览题目再做题,再比如but, however这样的词后面都是重点出题的地方,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另外序数词开始的段落也很好出题,关键词的前三行后三行都是答案所在。多做一些阅读,注意总结,然后把总结好的经验应用到后面的练习中。可能一开始还是用不惯,拿到阅读就像以前似的读完做题,坚持几次,要求自己,很快就习惯了,真的是非常好的方法。
E.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课堂是教复师与学生、学生制与学生最主要的交际场所,课堂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师生互动过程,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有效性,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依赖于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则依赖于提问的策略性
F. 英语阅读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你都能把阅读看懂~~却看不懂问题~~你已经登峰造极的地步~~和一般那些回正在前线奋斗的高三学子答无法比拟了~~~人家~~看问题按常识猜答案的·~你却看不懂问题~~我只能~~I 服了YOU~~~言归正传~~其实分类还是不是特别多的~~我觉得-- 第一类型:WHAT 和HOW ~~的针对字面含义的题型~~ 第二类:关于词型的问题~就是你那一段里面挑一个词~问你啥意思~~懂不? 第三类:计算与是否型~~ 第四:中心思想~ 第五:结论~~ 其实你大可以买一本有详细的解题技巧的书~~看了你一定成为顶尖高手~~对吧~~你都看得懂~~就差那么一点~~祝你高考成功~~~
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激发兴趣、锻练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英语阅读量要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之后,就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教学。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1, 如今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都有相相应的配套录音,很多教师上阅读课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读上,英语是需要反复操练的,但重要的是如何兴趣地读。有的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跟录音机读,跟教师读,然后是小组或个人读,如此简单的重复,兴趣被慢慢磨掉,使读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阅读就失去了兴趣。内容过于单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英语学得好的同学,一般来说,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教师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言点给予过多的重视,花大量时间讲解和操练,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失去了对阅读的喜爱,反之只有阅读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3, 有教师这样说:每次让学生阅读材料后,提出问题总是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有如“一潭死水”,有的干脆就不看,好象阅读与英语学习无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这正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把握不到位而造成的。首先,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问题只要学生回答“YES”,“NO”,“OK”,“Right”,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地思考,问题一晃而过,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半点印象,看似效果不错,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其次,问题难度较大,小学英语是起始阶段,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知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对复杂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容易产生挫败感,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再次,有的问题是针对优等生的,却忽略了差等生。阅读理解对差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一提出来,优等生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教师也习惯让优等生回答问题,看似圆满成功,皆大欢喜,可实质上差等生仍旧未得到任何的提升,久而久之,会打击差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教师的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如何让问题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首先,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类学生。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尽可能的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例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ecycle2 part6 Let’s Read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背景知识的问题:Are they having a parting? What’s the name of the party?学生会说出很多party的名称,如:A Christmas Party, A New Year’s Party, A Birthday Party, A Farewell Party等。此时,教师可以追问:Why are they having the party?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如:The new year is coming. It’s Ben’s birthday today.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们可以用举办晚会的形式庆祝一些特殊的时刻。这篇阅读材料中讲到了刘云由于生病而不能去参加聚会,所以打电话向教师请假,在电话中教师说道:Don’t be sad. We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这是一个很关健的句子,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句子设计有深层内涵的问题:Can you guess what the surprise will be? Why will the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give Liu Yun a surprise?通过这样的提问向学生传达了师生情谊和同学友谊。 如何利用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 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Who live in a new house? Where is the new house? Do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通过这样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回答就能够对本课加深印象。 现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就插图中的情境或角色设计问题。例如:《PEP小学英语》5A Unit6 In a nature Park中的阅读材料都突出了用There be 句型对环境的描述。教师可以根据插图设计问题,例如:Is there a river/lake/bridge,,,,,in the park?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 What can you see beside the river?学生所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插图上,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整篇文章。人教社《英语》(灵通版)第四册中有一则题为The mail mouse 的连续性故事阅读材料,讲述的是Mr mouse环游世界的趣闻轶事,教师可以以这样的问题切入:Which country is Mr mouse going to visit? What will Mr mouse see? What will happen to Mr mouse? Will Mr mouse get presents from his friend?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在故事情节之间建立联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如何提出点拔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和难点:寓言故事《The dog and his bone》,这个故事中的关健词是greedy,在学生初读故事的基础上,围绕单词 greedy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 know it was a greedy dog?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故事,找到了很多描写小狗心理活动,显示其贪婪本性的句子:Oh!what if another dog sees me? No, I will not, I will not share my bone. It is all mine! Where can I hide my bone? Now, my bone is safe. Hey, who is that? That gog has a bone too. Hmm,His bone is bigger than mine. And his bone still has meat on it! Bark! Bark! Give me that bone! 通过朗读和感悟这些句子,学生不仅理解了greedy这个词的意思,而且明白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在《PEP小学英语》Uite1 Public signs 单元教学中“Be quiet ”这一标语时,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出问题:Where should we be quiet? 学生在回答 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 library/ hospital,,,,,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应举止文明,意识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及阅读理解能力:在故事 The monkey with many friends 中小猴子认为自己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需要帮助时,却没有一个朋友来帮助它,许多学生对小猴子的朋友不去救它产生了疑惑。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y didn’t the monkey’s friends help him? 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阅读故事,通过自身的阅读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多种答案,如:Because they were not good friends. Because the monkey’s friends were scared of the hunter. 教师此时接着提问:Did the monkey have true friends? 此时学生都已明白:小猴子并没有真正的朋友,教师进而提出 What is a true friend?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通过适时的问题引导,使同学们在阅读理解这个故事后感悟到这一道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好朋友的概念可能就是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的人。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或鼓励学生提问: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gether?
H. 英语阅读题总结性的提问有哪些
(1).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2). The main topic / subject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
(3). The main idea/ The general idea is/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
(4). The last paragraph ends the passage with an emphasis on _________.
(5).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text?
(6).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7) What’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
(8)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text?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d the passage?
(11) The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____ .
I. 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提问求解答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时可作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度”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t Green Wall》时我们可以作以下问题设计
这四个问题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