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案例
A.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实效性教学案例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实效性教学案例
口语教学,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英语毕竟是一种用于交流的语言。在这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口语的教学我一直十分重视,我认为学生学习英语会说是最关键的,我们不能把学生都教成“哑巴”英语,如果学生不能用所学的语言去进行交流,学那种语言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在我校,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着高涨的热情和兴趣,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喜欢或者说能用简短的英语来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扰腮,表达不清;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打开学生嘴上的这把锁,让学生从被动地开口过渡到主动地说,大胆地练呢?这是我在教学当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校现沿用中山本土教材GOGO《开心学英语》。本教材话题性强,各单元以故事的形式开展,生动有趣。但教材所涉及的单词量,口语交际等内容较少,如果不进一步深入挖掘教材,拓充各单元交际的词汇,句子及对话,学生越到高段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无话可说,永远只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来进行交流。我校引进《典范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效果还是未有太大的改观。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思考的问题,本人也于平时教学当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采取了各种措施:
一、以课堂为立足点,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交际性游戏,为学生在比较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各种语言操练创造条件,大胆练说,注重交际性。课前注重5分钟的日常口语交流,唱英文歌曲等。课中注重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从严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得好;性格内向的学生,动作迟缓,反应速度慢,应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
三、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充分扩充GOGO各单元的话题内容,在词汇及对话方面进行拓展,增加交际的可说性。改编课文,充实课文对话式的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
B. 读毕业诗《送别》,把你体会到的感情写下来
旧年迎新载,
年年赴新禧。
书堂十八年,
深阁寒窗读。
昨日抛书言,
共谈前尘梦专。
往事多回属首,
童梦悠悠乐。
年少本无愁,
花开何言苦?
甜梦落幕时
青春终散场
值此别离日,
同窗亦同岁
灵号
想到上学时就感叹啊
C. 南阳市教科所2014年教科研课题有哪些
中学语文
1)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
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 中学语文评价研究
4)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6)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教学的研究
8)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9)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10) 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11)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4)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
5)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
6)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7)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8)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9) 小学语文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
10)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1) 小学语文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13)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中学数学
1) 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4) 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5)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6) 中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7)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8)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9) 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11) 信息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12)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3)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 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研究
15) 中考、高考命题中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
16)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的研究
17) 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
1)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4)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实验与研究
6) 小学数学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7)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8) 小学数学大班额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10)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11)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
12)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
13)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英语
1) 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含人文教育)的纵向比较
2) 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4) 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考查方式的分析研究
5) 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6)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方式、内容及其效果研究
7)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 中小学英语不同考试的体制、结构与功能研究
9) 中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10) 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运用研究
11)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13) 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14) 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15) 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16) 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7) 新课程英语高考的发展研究
物理
1) 对物理课程标准的分析与研究
2) 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
3)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4)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5) 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
6) 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 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学分认定及评价方式研究
8) 对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9)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研究
10) 以校本教研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11) 关于中学物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研究
12) “3+理综”新课程高考模式下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13)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14) 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实验创新研究
15) 农村中学进行科学探究的资源开发与研究
16) 中学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17) 中学物理学业评价考试研究
18) 中学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研究
19)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20)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化学
1) 化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呈现方式的研究
2) 如何把握高中必修模块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
3) 化学教学中融合并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
4) 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5) 关于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6)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开设问题研究
7)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8) 化学新课程中有效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研究
9) 新课程评价方式与化学中招改革的研究
10) 化学课堂中学生互评的有效性研究
11)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研究
1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13)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14)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 中学化学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16) 新课程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17) 化学新课程探究性活动的策略研究
18) 初中化学“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
19) 关于“化学、技术、社会”内容的研究
20)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的研究
生物
1) 新课程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分析与研究
2)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3) 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 新课程下生物学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
5) 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 生物学科技活动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7) 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8) 把握生物学知识的教学要求
9) 生物学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0) 生物学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11) 新课程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12) “3+理综”高考模式下的新课程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
1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实验室配置方案的研究
14)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15)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实验与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1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建模教学的研究
17) 农村中学实施生物学新课程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18) 生物学课程标准下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19) 生物学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题研究
20)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1)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
1)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研究
2)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
4)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题研究
5)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6) 思想品德中招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问题研究
8) 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程中的体现研究
9) 思想品德新课标多个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10) 学校德育课程开发研究
11)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的研究
12)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3)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4)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15) “3+文综”新课程高考模式下政治试题特点与教学、复习策略研究
16) 生活德育实践研究
17) 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18)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19)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领域中重大时事热点专题研究
20) 思想政治课程的动态化、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21) 中外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22)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课例研究
23)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问题研究
24) 中学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小学品德、社会
1) 对教师(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
2) 关注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研究
3)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5) 德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
6) 小学德育课实施开放教学的研究
7) 关注生命成长,建设和谐校园
8) 新时期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9) 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课整合的研究
10)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11) 小学德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
12)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研究
13) 小学德育课程校本教研方法途径研究
14) 兼职教师上好小学德育课的行动研究
15) 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6) 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模式研究
17) 打工子女品德现状研究
18) 新时期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及方法途径研究
19) 小学品德课教师基本功及能力培养的研究
20) 品德课堂师生交流问题研究
21) 德育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2)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的研究
历史
1) 历史课程改革与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研究
2) 初中历史常规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3)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4) 初中历史课堂典型课例研究
5) 初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6) 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之研究
7) 历史教师强化备课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8) 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9) 历史课堂教学与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问题的研究
地理
1)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编制研究
2)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
3) “3+文综”高考模式下的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研究
5)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6) 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7)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
8) 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9) 初中(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的研究
10) 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
11)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12)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
13)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14)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15) 地理图示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6) 地理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体育与健康
1)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研究
2)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3) 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
4) 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实施研究
5) 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研究
6) 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改革实验研究
7) 体育教学中学法与教法的改革实验研究
8)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研究
9) 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
10)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11)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音乐
1) 农村小学(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 小学(初中)音乐课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3) 小学(初中)音乐课调节教学方法的研究
4) 小学(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5) 小学(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6)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计划的研究
7)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8)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9) 高中音乐《歌唱》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10) 高中音乐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实施研究
11) 确保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改音乐教学顺利实施的调查研究
12) 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13) 开展音乐教育教科研方法的研究
14) 开展综合性音乐活动方法的研究
美术
15) 中小学美术教育普及与提高关系的研究
16) 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特点以及发展态势的研究
17) 基于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18)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分析及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和实验的研究
19)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20)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21) 本地(校)美术教育资源调查以及整合、利用的研究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效益的研究
23) 新课程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
24) 充分利用本地美术资源上好高中美术课的研究
25) 高中美术新课程各模块教学实践研究
26) 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状况调查与新课程实验推进策略的研究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
1) 各级教研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2)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3)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 幼儿园初任教师、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5)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与支持性策略研究
6)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
7)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8)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9) 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10) 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 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 操作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研究
13) 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14) 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15)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6)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17) 幼儿园区角活动与材料投放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1) 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实践研究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4) 学生学业问题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5) 心理故事(心理电影)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实效性研究
6) 心理漫画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中的实效性研究
7)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研究
8) 中小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研究
9) 儿歌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影响的研究
10)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11)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心理健康能力提升研究
12) 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法、模式的研究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15) 中小学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研究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17) 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18) 学校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的研究
19)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学生心理保健关系的研究
20) 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地建设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
1) 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策略研究
2) 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3) 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4)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研究
5)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6) 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研究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
9)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通用技术
1)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 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建设研究
3) 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
4) 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5) 通用技术教室装备研究
6) 通用技术课程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研究
2)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3)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
4)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5)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6)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研究
7) 信息技术教学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8) 信息技术课标教材及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
9)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研究
10)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1)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研究
2)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4)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5)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6) 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1) 小学科学典型课例研究
2) 大班额小学科学课教学策略研究
3)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4) 小学科学“技术与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5) 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6) 科学课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7)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8)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9) 农村小学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资源开发研究
10) 小学科学学业质量的评价技术研究
11) 小学科学教师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2) 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研究
13) 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1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15)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研究
16)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7)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段培养目标研究
18) 多媒体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研究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4)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5) 小学信息技术典型课例研究
6) 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8)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10) 河南省纵横信息数字化创新学习相关问题研究
绿色证书
1)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师资建设研究
3)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4)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5) 绿色证书教育实习(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
6)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评价研究
7) 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 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 绿色证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10) 绿色证书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综合类
1)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2) 校本教研的领导与保障机制研究
3)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4)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5) 教学(教研)问题的发现、筛选、解决机制研究
6)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7) 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方法研究
8) 有效开展同伴互助的方式方法研究
9) 专业引领的本土化实践研究
10) 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
11) 区域推进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
12) 课例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13) 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验研究
14) 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
15) 实施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
16)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17)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班额问题的对策研究
18)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9) 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验研究
20) 启发式(或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实验研究
21)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2) 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
23) 师德建设中XX问题研究
24)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XX问题研究
25)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XX问题与对策研究
26) 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
27) 农村小学包班教学中XX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急需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汇报
英语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需要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2012年秋季,我县很荣幸地率先成为全市的省级课改实验区,我校作为实验区先进学校之一,在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凝心聚力,扎扎实实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讨论、对话、合作,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师为本体,则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在培训中,主要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让教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做法进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师资培训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促使教师全身心参与培训工作。1、专题讲座。我校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培训、县课改通识培训、县新课程学科培训的同时,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请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经过培训的辅导员主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者将学习内容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教师能很好地领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2、观看录像。放映能引起争议的录像片断,录像中教师的行为反映出教师有尝试新课程理念的愿望,但不够完善。观看后组织教师分组讨论,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明确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3、教学观摩。强化“三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管理,积极开展“假如我来上这一课”讨论,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并以上课、写体会等方式汇报学习所得,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作点评,帮助教师从感性的经验中生成理性的认识。5、经验分享。根据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在一年级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难,定期组织教师沙龙,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积累的经验,把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学反思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提问和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写成心得,并定期在教研组中交流。不少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在省、市、县级的杂志或评比中发表或获奖。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我校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将4的加法寓于孙悟空分桃的活动,使识字与生活、游戏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我校的课改实验教师在今年的县级优秀课的评比中,获得了语文、数学、艺术学科的第1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扎扎实实进行师资培训是分不开的。
二、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边研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由于我校采用的是平等参与的培训方式,因此,培训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培训者成了参与者的“协助者”、“协作者”。“受训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因而,他们也就成了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给一定压力,予一方舞台,教师就能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我校举办了“走进新课程”系列竞赛,在演讲、备课、上课等竞赛中,教师互相探讨,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对省市专家上课改汇报课、对县上课改示范课都获得好评,在县课改学科优秀课评比中夺魁,课改实验骨干教师向城区教师汇报培训学习所得,这些都是充分调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也成为师资培训资源之一。
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我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够好,但在师资培训方面却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场地限制,我校图书室不大,但图书数量多、内容新、品种齐全,为教师获取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创造了条件。我校教师人均每月借阅图书三册,每月业务摘记、心得两千字。此外,我校还加强了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上网了解外地课改信息、课改动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我校还拟将建立自己的网站,各教师自制网页,交流实验体会,展示实验成果。
三、加强对培训的科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本体开展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1、培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边学习、边反思、边提高。2、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培训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培训活动中进行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培训学习。3、个体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既有个体的自学自练,又有集体活动。只有通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自主学习与研究,并积极参加集体培训活动,在集体培训活动中交流、研讨,在集体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使培训活动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收到实效。4、培训时间安排和培训形式灵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块时间培训,也可随时随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交流;既可集中培训学习,又可分散学习、交流和研讨。在培训中,我校采用了平等参与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教师亲自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此类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最后一个音节时,让愿意领读的同学上台读,学生“哗”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着空空的座位,老师索性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说:“老师来做学生,你们做老师领我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师资培训中,我们还尽可能使用一些具体的学科实例,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具情境化的阐释。比如,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低年级诗文赏读》阅读指导教学片断,《到小熊家里去》一课的节奏练习片断等),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努力使师资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四、加强对培训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就会流于形式,师资培训目标、任务就得不到落实,完善的严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师资培训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师资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针对新课程制订了相应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同时领导小组合理分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请省、市、县教育局领导来校,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2012年9月初,县教育局领导评估我校师资培训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加强系统性及学科间融合性的要求,我们在师资培训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厅专家到我校调研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时,在审阅师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对教师调查问卷,与教师进行座谈后,专家对我校的师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宝应就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迅速提升,教学方式迅速转变,真正出乎我们的意料……”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高,师资培训任务就越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让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E.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_鲍当洪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版中得权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F. 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1,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内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容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阅读kfc中,为学生展示各种快餐美食,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兴趣有了,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2,设计多样的阅读形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对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在饶有趣味的导入后,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只是昙花一现,得不到保持。
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分析论文怎么写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
Step 1 Warm up 热身
1.greeting
2 .to sing a song finger family
T: Do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Ss: Yes.
Ask students to sing the song together
Step2. Presentation
1.to introce “hat, pen” to the students by using a hat that is filled with pens…
Hat (new word)
T: Now, look, what’s this?
Ss: A hat.
T: Yes, it’s a hat.
(1)to teach the word “hat”
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 as they touch the hat.
T: 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hat.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Put the pen under the hat on purpose)
Ss: Pen, pencil, ruler…
(After the students’ guessing)
T: Oh, where’s my pen?
Ss: It’s under the hat.
2. To teach “where’s my pen?It’s under my hat.”
Where’s my pen?
It’s under my hat.
T: Where’s my pen, now?
Ss: It’s under the hat.
3. To teach “Where’s my hat? It’s on my hat.”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It’s in my hat.”
Play the radio and let them read after the radio.
4. To learn the text
Read the text together. Let four groups have a train game. Read it one by one.
5 .games
(1) To play the first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T: Do you like games?
Ss: Yes.
T: Now, let’s play a game.
(2) to have a rest by doing exercise “up and down”
(3) to play the second game to practice the text
T: Now class, we will play the louder game. Do you like it?
Ss: Yes.
T: Ok, let’s begi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To hide a pen in a student’s hat)
Ss: Where’s my pen? Where’s my pen?
Step3 Practice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Step4 Check-up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tep5 Summar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Step6 Homework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二、 设计说明
(一)话题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二)课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方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
三个方位词 “in, on, under”
(三)课时说明: 本案例是第十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模块是整册书的最后学习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文具等内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利用所学的旧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四)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七模块的学习,同学们对文具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方位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详细案
课题名称: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分析
This lesson is taken from New Standard English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ts as listen, point and find “in, on, under”, listen and say, practice. In part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alogue about “where’s my pen?” In part two, it is the extending of part 1. While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s: 知识目标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2. To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situations.
Ability aims: 能力目标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distinguishing the positions “in, on, under”
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标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
In this lesson, I mainly use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和寻找物品的游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分组朗读课文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Th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难点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the use of the sentence to speak in daily life; while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the master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英语句子;而难点则是课文单词及句型的学习。
The teaching proceres: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热身
In this step, I use a song “Finger Family” related with this lesson.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以与本课有关的歌曲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2 Presentation 呈现和操练
1. to play a song to introce the word “where’s”
Let them sing the song finger family,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where’s” ,通过歌词引入本节重点单词 “where’s”
2. to introce the new word “hat” and the text by showing a hat filled with pens, pencils…Let them watch the hat that I prepared to master the word “hat”. Then let them guess the things in my hat. The proposing of this process is to review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and introce the text.
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制魔术冒,教授新单词 “hat”,通过让学生猜测帽子里装的东西复习以前学过文具的单词,新旧知识结合。同时引出本课课文。
3. to learn the text.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read this text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学习课文。
4. to play a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通过玩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来加深本节课新授单词的学习。
5. to have a rest
做课间操,使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 to play the louder game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通过让学生玩声音由大到小的游戏练习课文,加强朗读。
Step3 Practice 练习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通过分组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获胜的小组奖励他们一颗星星。
Step4 Check-up 检测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练习一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主要是针对课文第一部分而设计,练习二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连线(图片与句子连线),本练习把知识扩展到课文第二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最后师生通过课件共同检查。
Step5 Summary 总结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总结本节课所学重要知识。
Step6 Homework 课后作业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熟练朗读课文,争取背诵;和父母一起玩练习三的游戏
Step7 Blackboard design 板书设计
I divide the blackboard into two parts. One part is used to writ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xt; the other part is used to show the ppt to the students. 把黑板分成两部分,左边板书课文及重要单词,右边向学生展示课件。
四、Self-reflection 教学反思.
本堂课开展的活动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适合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步骤上处理恰当。
回头看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的语言少,对学生要求过于严厉;巩固单词这一环节游戏时间过长,导致巩固句子时间过短;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环节设计的还是不够完善,不能灵活自如的衔接;上课过程中应尽量用全英,培养孩子的语感;开火车的游戏在英语课堂当中应该换成英语的说法,比如何凤老师在课堂中运用的snowball(滚雪球)。
H. 如何上好一堂高效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1,采用恰当的导抄入袭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阅读kfc中,为学生展示各种快餐美食,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兴趣有了,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2,设计多样的阅读形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对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在饶有趣味的导入后,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只是昙花一现,得不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