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应怎样教
『壹』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语阅读课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英语阅读课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 教学模式 进入高中以后,英语阅读课是每个单元教学的重心。我们经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朗读背诵,大量模仿,仿佛阅读课文只是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新的高中大纲强调: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牛津译林版新教材阅读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用以往的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战性的英语阅读课,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呢?我根据一轮教过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体会。一、精心备课,并充分发动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 1.寻找背景知识介绍等相关的补充素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篇文章总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场观点。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减少阅读障碍。2. 吃透课文,精心准备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有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过程衔接有序,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的在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虽然他们的课看似上得很轻松,但课前却作了大量的准备。因此,在教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3. 预习指导。牛津译林版教材阅读文章考虑到中学阶段的基础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作准备,所选择的材料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具有内容新、时代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而且能使他们发现问题,提高兴趣。二、教学模式1.速读(Fa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采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填图表等检测形式来检测学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语模块八第三单元阅读课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学过的生词和习惯用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3.复读(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或作者的思想,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阅读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强化练习,不断巩固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提高阅读技能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和补充阅读理解训练题型对学生加以训练,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词汇量和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方面的报刊和读物,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办简报等活动。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好阅读课,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既定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通过将阅读策略与技能培训、思维训练相结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进行阅读课文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1.《高中英语教学大纲》2. 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四期
『贰』 教你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题
【摘要】 在整个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量始终是最大的,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部分不丢分或者少丢分,软件外包专业的老师们分析了做好阅读理解题需具备的几种能力。同时老师们归纳了阅读理解题的常见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给出了相应的答题策略。为了让考生们更好的做好阅读理解题,老师们还教给大家省时迅速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软件外包特色专业招录办公室宣】 阅读理解历来都是中考英语中篇幅最大、计分最高的题目。这一题的得分数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整个卷面成绩。随着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的提高,考查考生能力和运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阅读理解题对于测试考生思维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好阅读理解题,一般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相当高的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体现在阅读的准确性以及速度上; 2、归纳和总结文章要旨和大意的能力; 3、领会或推测文章的隐含意义的能力,即能理解作者言外之意的能力; 4、较为广泛的知识面,阅读理解所选文章题材各异,形式多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5、较大的词汇量,词汇知识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没有词汇量就谈不上进行较好的阅读。 另外,对于构词法的掌握也是必须的,因为在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生词”,这些生词是由某些已学过的词派生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单词来领会这些派生词的含义。 阅读理解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推理判断题、归纳综合题、客观细节题、词义判断题。现就这几种类型分别给大家分析一下: 推理判断题:这类题是深层理解题,解题难度较大。有时要找出正确答案需要考生理解通篇文章。碰到这类题时,应做到纵观全文综合信息,推断作者意图及文章的脉络或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有时,文章中太明白的文字或意思反而不是正确答案,可以将其忽略。 归纳综合题:这类题要求文章主旨或段落主旨的题目较多,题目多以问“main idea”为主,让考生选择短文的最佳标题。当然有时也会让考生根据所提供信息作出一个总结。这就要求考生们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往往文章或段落的起首句及结尾句是最能点出主题的句子,提醒考生们要格外注意。 客观细节题:这类题要求考生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及处理细节的能力。这类题并没有上述两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但考生对于某些单句的理解却凸现其重要性。因此,在做这类题时,考生对于时间、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清楚的理解。 词义判断题:这类题的文章会给你一个单词或一个词语(常以划线形式给出),然后要让你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正确的词义。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语境的逻辑性,利用选项中所给的内容代入原文,再看其上下文意中逻辑上是否合理,来正确作答。再有一种考题是考文章中某一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而这种题目又常常出现在人称转换频繁、动作施行及承受者较多的语境中,因此遇到这类题目时,考生要镇静自若地应对,理清纷繁的头绪,认着作答。 了解了阅读理解的常见类型,再教大家几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1、先看文章后做题。这是考生在做题的时候最一般的方法,也有人称之为顺读法。即先看文章,用较快的速度看完。不过,虽不需要句句、词词完全精确地翻译出来,但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要到位,否则对以后的做题不利。如果发现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先掌握其主要信息,理顺文章的思路,再看短文后的题目。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些在读文章时并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看到问题后反而能清楚了。 2、先看题目再做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做那些对你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你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反复回看该题所涉及到的文章中的段落,努力找出正确答案。 3、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答题。这种方法对于科技小品、人物介绍、历史故事等有一定的效果。当你并不完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你却知道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时,不妨利用你已知的知识进行猜测,也许这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4、猜测法。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猜测也是一种能力。同样一篇高难度的文章,对于一些学生来讲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做题才好,但对于另一些同学来说,他们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语言及生活知识,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迅速排除逻辑有误的选项,找出最佳答案。当然,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的训练的基础上的,不劳而获是永远不可能的。 以上是我们软件外包特色专业老师根据考生的需要,分享给大家的好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叁』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怎么教
做题时应注意的几点:
Ⅰ。熟悉掌握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特点及目的
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作为问题的主干和作为选择项的答案。其中主干是该题目的核心,许多学生为了迅速找到答案而匆匆地略看一下主干,往往容易忽略主干中的关键部分,从而导致答案错误。因为有些题目粗看起来似乎有几个正确答案,实际只有一个是测试者要你回答的。一般来说,评说性问题或推理性问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答案明显错误,一些答案正确,甚至所有的答案都有可能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必须辩明哪个答案比其他答案更准确、更符合问题要求。因此,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问题,比较所给答案,排除只有部分正确的答案;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Ⅱ。注意NMET阅读理解的重点
1.注意每段文章的主题句及结论句,通常是每段
的首句或尾句(也有在中间的)
2.注意文章的细节
(1)数字与日期。
(2)同位语,破折号(——),括号( )。
(3)表示附带说明的词如:by the way,furthermore,besides, in addition to等。
(4)倒装句及加强语气的词如;above all,mainly,chiefly等;
(5)注意全文谈何人(who)、何时(when)、何处(where)、何物(what)及特殊之处。
3.注意比较或对照
除全文的原级、比较级与最高级外,还应注意下列表示比较对照的词。如:
(1)对照:though, although, but, despite, in spite of,yet,however,still, otherwise, differ,unlike,on the other hand
(2)比较: same, like, compare similar, similarly
(3)例外:except,instead,rather than, on the contrary,oddly enough, regardless
4.注意所举之例及解释处
(1)举例:for example,for instance, such as, examples
(2)解释:in other words, just as, namely, that is to say,in the same manner
5.注意否定及包含全部的词
never, no none neither not, seldom, hardly, only, always,at all times, entirely every, forever, all
6.注意全文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1)原因:because, since, reason for, cause, result from
(2)结果:thus, so, as a result, therefore, hence, result in,in short,in conclusion
Ⅲ。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是阅读能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现行高中教学大纲对高中毕业生的阅读速度要求为50—60wpm。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篇幅加长,阅读信息量增大.不断加大了对阅读速度的考查力度。但不少同学由于平时缺乏训练,阅读速度慢,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差,无法适应高考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同学们在复习中应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提高阅读速度:①矫正不良阅读习惯。不少同学在阅读时常用手指着字,或复读(回读)、或声读,这样的习惯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必须加以克服。在阅读时应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意义上,把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作为第一目的,加大“目光跨度”,以“意群”为阅读单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和形式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故事性记叙文可采取“顺读法”,以便找准关键词句,领会主旨大意,而某些篇幅较长的应用文(如广告等)则可采取“逆读法”,先读理解题,从中把握题干预选项所含的重点信息,然后从短文中查找相关内容,以便排除干扰,快速准确地抓住信息点,增强解题的针对性了。②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短文的阅读、理解和答题的习惯。
『肆』 怎样安排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标)中,阅读课文在各单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级下及九年级每单元还有一篇拓展阅读,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那么,阅读课应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阅读领先的教学路子,是上世纪初直接法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印度的困难教学条件,主张在入门阶段的语音和口语训练之后就开始直接领会式的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伍』 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提问求解答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时可作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度”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t Green Wall》时我们可以作以下问题设计
这四个问题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陆』 英语阅读怎么教
找人读文章一遍。然后,一个个自然段分析。从生词,到语法,到句意专。说到生词,还属可以外加 如何使用这个生词之类什么的。在解释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增加师生活动交流,顺道让学生动动脑筋,不让课堂那么沉闷。etc
『柒』 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曾经我在洛基英语教学,英语也算可以,我就提几点建议吧: 1、教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找到文章的主题段落和主题句,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并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一般来说,关键词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who 之类的问题。特别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快速掌握主题大意;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弄清楚文章的文体,若是议论文,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要点)、结论或观点;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略读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不仅让学生对所读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率。3、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捌』 在英语阅读课中如何教授词汇技巧
收藏推荐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时最怕的是遇到生词。平时看专英文材料,一碰属到生词就停下来翻字典,然后赶快将中文意思记下来,写在旁边。参加阅读考试时,如果遇到生词,就慌张,怎么也考不下去了。为了考托福或GRE,不少人突击背单词,背得头晕脑胀,结果成绩也不见得好。这些现象说明学生们缺乏应有的词汇知识与词汇技巧。然而,在一般的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构的分析和一些难句的语法剖析。对于文章中的生词一般局限于解释词义和讲解使用方法。应当承认,这种教法对于初、中级英语水平的学生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中、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就不太适合,对他们不能局限子单词的释义及使用方法的讲解,而应侧重于讲授词汇技巧。 教授诃汇技巧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教给学生词的派生法和构词法。通过分析该词的词根、词缀、词干,悟出它的意思。第二,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猜出该词的大致意思。因为第一点(派生法和构词法)已有众多文章论及,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点。 所谓上下文是指该词所在的句子及与它前后相邻的句子。
『玖』 在英语阅读课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教学创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寓教育于教学中和学生讲一些空洞的理论,很难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讲究教学艺术。紧扣教材、适当补充、合理发挥,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创新、有激情,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英语教材每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大都是由一件或两件实例引出观点和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层层剖析实例,步步引出观点,通过分析事物的表面特征,探究其原因背景,剖析人物思想动机。英语教材中还有许多道理必须反复讲,但“老生常谈”又是教学大忌。为此,我尽量从新的角度去阐述老话题,这样不仅教学方法出新,而且教育性更强。
二、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人的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单纯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难以收到圆满效果的,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我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经常设计以下课外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 开展各种竞赛。如朗诵比赛、默写单词竞赛、听写竞赛、日常口语交际竞赛、查字典竞赛等。2. 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英语黑板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3. 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4. 组织各种节日的英语晚会,同时请外教或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三、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为此,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我们应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近年来,语言教育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我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开发利用现行教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实现语言文化同步进行。2. 精选课外读物。除了教材,我还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每周在英文报纸或杂志上精心挑选三篇文章,供学生阅读。3. 利用先进的英语音像电子阅览室。这样,学生可以直接面对面地体验中西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