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创新之处
㈠ 如何培养英语阅读的创新能力
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是十分幸运的.在下过硬工夫的过程中,我从未感到英语学习的单调和苦闷,也未感到英语学习有多么艰难.我读过一些英语名家谈体会的书,其中有中文译本,也有英文原文本.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能够在结合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常识的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原则.如果你能按照这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体味,那么你就定能学好英语.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并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上大学的时侯,英语老师让我们大量阅读英语.有些同学就借来原着,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词,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不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着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变成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我想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常理.
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当年,我碰巧是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的.现在,书店里有好多套把原着简写成的"简易读物".我先读那些用500~800词简写成的读物,后来又读用800~1500词简写成的读物,再后来就读用1500~2500词简写的作品……我能读进去,因为我读懂了;读懂的感觉特别好.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外国的英语文学作品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结识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样的文化、生活、人物,风俗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神往,一种强烈的欲望.每时每刻都想读!
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2、增加兴趣.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字--"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Plain English(简洁英语)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大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
当然这并不是说"难的单词"和"复杂句型"一点儿也不能用,或者说没有用,我只是说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但目前"简单英语"即是"最好英语"的潮流是千真万确的.其实你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你就会惊喜的发现,他们讲的英语是那么的简单,你甚至会反问自己学了多年的复杂英语用处何在?
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量的原则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国人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线-面"的关系.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就拿阅读来说,首先要读大量初级书.当你读完30本初级读物书后,在你读第31本初级读物时已没有几个生词,能轻松地读懂,并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时,那你就可以读中级水平的读物了.仅仅读过一本初级水平的读物,基础根本没打好,就急于读一个更高水平的读物,那必然就会"欲速则不达",自然不可能学好.也就是说,无论处于何等英语水平,在相应水平上的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亦应遵循这一原则.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请注意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筑结构.有宽广深厚的基础,才能造就塔尖的辉煌.学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样的.基础必须打牢,也只有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英文.
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阅读为例,一套简易读物分六级,每一级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页左右,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一个级的读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太多拘泥于语法,可以偶尔体会一下语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说的主题上.要注意,我们是在通过英语获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读进去,才能读得快.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立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总有人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好英语.这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没有衡量学好英文的标准,并且学习英语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英文的方法.实际上,学习英语如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会入门.从入门到能用英语交际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学好英语.
(三)重复原则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 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为,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 "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 量的原则要求你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字.而重复原则要求你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如此看来两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只有两个矛盾体,才能产生最大的动力使主体前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应力求矛盾的统一.既要有数量的积累,把面铺开,又要同时将一本阅读书、口语书、一盘磁带、一部电影学透彻.在量的基础上把部分内容学"精",这是很重要的.
(四)模仿原则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象,突然有一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模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我的一位朋友英语口语很棒,当他谈到学口语的秘诀时,他总是说"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五)突击原则
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学习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练.当然,学英语或许不像学会骑自行车、游泳那么简单,但驾驭和使用英语语言的确是掌握和培养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是最重要的.
我在学习英语时就运用了这种突击强化的方法.我最初开始学习英语,先突击英语阅读三个月.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天天最大量地来读.通过突击英语阅读,不但学到了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紧接着,又去强化听力,经过三个月的听力突击之后,再回过头强化英语阅读.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按照这种方法来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 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的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语音,就应该安排一段时间(比如15天).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死去活来".15天之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来.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你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给录下来,认认真真地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过一段时间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突击语音.你这样反复突击五到六次,你的语音定将成为最棒的.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都要有这样一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单调,因此就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的.
(六)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尽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那么,应如何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发现和挖掘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
我对小说很感兴趣,我当年学英语是从大量阅读英文小说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的简写本读起.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进入英语的天地,我畅游在狄更斯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我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入迷了,天天读,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这些小说带我进入一个英语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但在阅读时,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学习英语,只是努力地读进去.后来,我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电影使我着迷.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学英语.因为我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做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别投入,大脑积极地工作,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最佳.我同意这种说法:在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是你学习得最多的时候.但请记住,前提是你正从中得到最大乐趣.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股票.他到了美国,每天24小时都有股票电视节目,他就兴致勃勃地去看,但无论如何都看不懂,于是跑来问我.我对中文讲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说英语了!于是就对他说我也不懂,但告诉了他如何学会看懂的方法.我说 :"你首先找一份报纸的商业版,然后再借助字典阅读所有的内容,这样你就积累了关于股票的简单语汇.此后,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电视节目,这些语汇很快就会从纸上活起来,出现在你的耳边,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识,很快就能看懂那些节目了."于是,他真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因为他对股票的确很有兴趣.等我再去看他时,股票节目他全都看懂了,还边看边给我讲解.另外,通过学习看电视股票的节目,他看别的英语节目时,能听懂的也多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所爱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这个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相结合,那么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很简单了.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看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广播就听英语的……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两个人在一起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烦了.但是,如果他们能到水里体会一下游泳的感觉,并努力地去学着游,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一旦爱上了这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时候就很爱游泳,有的时候为了游泳甚至都逃学.
兴趣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你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并变得越来越深.如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你能够尽早地尝试使用所学的英语的快感,那么你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日益增加.具体地说,就是你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找机会来用英语.比如说,你刚开始学英语,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学会口语了.还有,你想提高听力水平,恰巧你喜欢听新闻.那末,如果你坚持每天听英语的新闻,很快就会把听力提高上去.和热爱英语的人在一起"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如果一个人对英语充了热爱与激情,与他在一起的你对英语也自然而然就产生喜爱.我在大学的几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英语是没有条件的.别人那种爱英语的疯狂会使你也深深爱上英语.所以你的确应该与喜爱英语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们对英语的爱就会相互影响、变得更强烈.比如,你有几个喜好学英语的朋友,你们就会组成英语学习小组,一起学习阅读、口语、写作.几个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语聊天,一起讨论英语学习中的体会,相互问问题.如果其中的一个英语水平显著,那么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齐.当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每人的进步都会很快.
树立目标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英语.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学英语同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发展联在一起,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联在一起.当然,还应该有无数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通过一个英语考试,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英语.短期目标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个英语国家求学,在出国留学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学习英语.短期目标还可以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去旅游,找到一份更令人满意的工作.比如成龙,因为会英语,他不仅可以在中国拍电影,还可以到英语世界去拍,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更加缤纷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学好英语之后的灿烂的未来,即使他学习英语有挫折,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投资增加兴趣
我对美术作品很感兴趣,我买的艺术品越多,我对它们的爱就越深,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真正深入到我喜爱的东西中去:"陷得越深,爱得越深".如果你喜欢听英文歌曲,那就去买磁带、CD,你的兴趣会随着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增长.如果你喜欢英语,你就要买各种各样的英文书籍,各种各样的英语磁带,各种各样的英语报纸杂志,你还要参加不同的培训班,这些投资会使你找到英语的趣味性,并使你发现英语给你带来的奇妙世界.当你体味到英语内在的趣味之后,进入英语语言所带来的信息世界,你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综上五条,英语学习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你喜欢阅读,那不妨从简易读物开始,你喜欢歌曲,不妨就从英语歌曲听起,你喜欢报纸,就从报纸读起,你喜欢电影,就先看英语电影.记住,做任何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
㈡ 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
英语课外阅读十大好处
(1)提供可理解输入;
(2)促进整体语言水平发展;
(3)增加语言学习机会;
(4)增加词汇知识;
(5)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6)激发阅读动机;
(7)巩固已学知识;
(8)有助于建立长篇课文阅读的自信心;
(9)为口语活动提供了大量机会;
(10)鼓励利用冗余(辨认和处理文中多余信息的能力)。
Krashen(1993)指出,“阅读是特有的、唯一能使我们成为好读者的方式。它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风格,提高拼写能力,摄取充足的词汇知识并使我们精通语法。”
英语课外阅读应包含以下特点
(1)大量(或长篇文本)阅读;
(2)以整体理解为目的;
(3)以快乐为主;
(4)自主行为;
(5)不做练习。
从特点可知,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不是指专门的有题目的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之类,应是真正的课外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
课外阅读,不能像课堂阅读专练一般地功利。应努力将阅读转型为“悦”读;
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别阅读4万、6万、5万的课外读物,初中阶段要完成15万的阅读量。其实,分散到平时,每一天,量并不大。但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老师指导下的合理规划,学生往往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达到相应要求的。
㈢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处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处
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处有哪些呢?
1、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
学习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你说出的语言是否纯正地道。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感知和把握。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
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的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
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
此外,良好的语感对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大有帮助。作为一种隐形的英语能力,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解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这个缘故。
2、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抛开词汇来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
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又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是通过背单词书背字典来记单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忘。
事实上。除了死记硬背,扩大词汇量还有很多方法,其中阅读是掌握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最佳手段。
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就是把单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结合上下文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
此外,大量的阅读增加了我们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一个单词,第一次见我们可能不认识,但借助工具书我们能查到它的发音和意思,根据语境我们能推断出它的大意;第二次第三次见到这个单词时既使记不清楚,我们脑海里也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这个单词见上十次八次之后,我们对它就像熟悉自己的姓名一样熟悉了,根本不再需要刻意地去记了。
3、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英语学习水平。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怎样才能用英语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一定词汇、语法基础外,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些都详细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英义同样如此,只有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才能写出精彩的东西。
通过大量阅读,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警句、固定表达、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将其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文章中写出来;另一方面在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作者谋篇布局、文章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
此外,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提高文本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用英语来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的英语出现,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文作品。
4、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风俗文化,开阔眼界
语言与文化之问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
由此可见,要学好英语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而阅读则是了解西方风俗文化的最佳手段。
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从而不仅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学习,还增长了知识,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英语阅读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
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阅读量就会不断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部分转移到阅读材料的内容上。
对题材,内容发生了兴趣,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上感到了英语学习的进步与成就,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英语学习兴趣。
通过广泛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学习者猎取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进一步促进了英语学习动机的增强。
英语阅读对英语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
想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先找出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障碍,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做“阅读理解题”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谈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认为做大量“阅读理解”题目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实际情况怎样呢?让我们先来打个比方,如果某人想要提高身体素质,他是应该通过一次次的体检,还是应该坚持科学的日常体育锻炼来达到目的呢?答案自然是后者。如果有人想通过多参加几次体检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你一定会觉得很可笑。
同样想通过多做“阅读理解”题目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和体检一样,“阅读理解”题目只是一种量化标准和测试手段,答题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被动适应题型的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它受到题型因素的多重制约。
㈣ 英语阅读表达
英语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题是近年英语高考出现的一种新的测试题型,它是阅读理解与表述阅读信息的结合。下面我收集了关于阅读表达题的备考策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阅读表达题———英语高考新题型和备考策略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英语高考中出现的一类新题型——阅读表达题。笔者分析了新题型的形成背景,命制方式和基本题型,提出了解答阅读表达题的基本思路和备考策略,同时展望了其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阅读表达题,新课标高考卷,题型创新,阅读理解,备考策略
阅读表达题是近年英语高考出现的一种新的测试题型,它是阅读理解与表述阅读信息的结合(reading & expression)。命制阅读表达题的具体做法是:设计一篇在语篇结构上是并列或承接关系的300字左右的短文,之后是5个需要考生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考生从短文中提取相关细节信息,并结合上下文进行适当的概括、判断和推理,在规定的字数内将答案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一. 阅读表达题的课改背景
阅读表达题的推出是与正在全国各省市区推行的高中学科新课程标准密不可分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学生毕业时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8—30万字。这一量化的规定可见新课标对高中阶段学生阅读输入(input)的充分重视。同时,krashen(1985))认为足够的信息输入是保证高质量信息输出(output)的前提。阅读表达题正是这种阅读信息输入与即时输出的巧妙结合。
阅读表达题是对阅读理解题型的创新。阅读表达题以一种主观题的形式,“打破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十几年多项选择题的单一形式”。在阅读难度上它略低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题,而它是以主观回答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表述能力,故中高程度的考生答题效果较为理想,而如果考生读不懂短文,就基本没有答对的概率。因此,该题型能“有效地评价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会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 阅读表达题的'设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在目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试卷中,有四个省市英语试卷推出了阅读表达题:山东省(2007年始),天津市(2009年始),和江西省(2011年始)。湖南省试卷也在前几年简答题的基础上,2010年推出了阅读表达新题型。在卷面形式上,四份试卷阅读表达题均以一篇短文后加4——5个问题的方式命制,其常用的题型有:
1. 主旨大意题。这一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或个别段落大意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归纳主要信息的能力。现在高中学生阅读时的普遍问题是:文章大意都基本能看懂,但缺乏归纳主题和写作目的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阅读教学和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主要目的。主旨大意题有助于矫正这种能力缺陷。主旨大意题既考查对整个短文主旨理解的能力(如江西2011卷76题),也可考查对段落大意的归纳能力(如山东2011卷80题)。
主旨大意题的提问方式通常是: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s writing the passage? / what does paragraph 3 mainly tell us?
主旨大意通常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或段落的首尾句。在2010山东卷中,我们可根据第一段的最后一句:studies show that those families who eat dinner at least 3 or 4 times a week together benefit in many ways 概括处文章的主题为:families benefit from eating together.
主旨概述既可以用完整的句子,也可用一个简洁的短语:a website where we can learn english well,或一个问句:how to deal with stress。
2. 信息归纳表达题。该题要求考生能在短文中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事实性细节,并能适当进行归纳表达。在找到相关细节信息之后,有时可照搬原文信息轻松作答,有时还要对事实性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2011山东卷和江西卷78题)。
信息归纳题有时以例举填空的形式: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或回答的形式,如:point out the advantage of televised sport which does not concern money in paragraph 3. ________________。
解答信息归纳表达题,一方面要找到相应的原文信息,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词语的恰当词性。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就没有注意到词性的要求。如回答上一题“advantage”即用短语 a health benefit,而有相当数量同学用一个句子__there is a health benefit_,实在是教训深刻。
3. 指代关系确认题。考生根据下划线代词(如they, that, it,so 等)找到它所指代的上文内容。指示代词所指代的是上文的事物,考生主要是在上文寻找答案,答题难度相对小些。考生要注意到代词所代替的是上文的名词或动名词,如原文所指向的是动词或其它词性的词,则要相应的名词化。
如2011江西卷80题:what does the word “it”(line 3, paragraph 5) probably refer to?
4. 补全文章空缺题。短文在设计时,在短文中间设一空,要求考生用恰当的短语或分句进行内容补全,使之与前后内容连贯,并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符。信息补全题类似于完型填空,但空缺处需填的通常不是一个单词,多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就无疑给考生带来相当的挑战。做好这道小题,一方面一定要看懂上下文,另一方面还要会分析文章的发展脉络,使填进去的信息与上下文语境刚好吻合。2011山东卷77题和江西卷79题即为信息补全题。
在补全文章空缺处时,首先要先知晓短文的主旨大意,因为需要填进的内容都是与主题切实相关的;同时要注意一些连接语篇的词语,如however,therefore,on the other hand,similarly等,这些词是上下文过渡和发展的关键词。2011江西卷79题为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我们在通读全文后,知道短文的主题是“电视直播体育赛事的利与弊”,而前一段分析了“利”,同时我们注意到空缺处前有一表转折关系的连词however,且空白处的下文是分析“弊”,所以填进去的当为“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从而与上段形成“利与弊”的对比关系。
5. 短文信息转述(填空)题。短文信息转述即通过题干中的一个句子,找到原文中的与其意义相近甚至一致的句子,并把它写在题目后的空白横线上。此题类似于paraphrase (using simple english sentences to explain the original sentences with complicated structures),不过题目中的句子有时侯也是很复杂的复合句(山东2008年卷79题)。而短文信息转述填空题则是对原文相关句子paraphrase的基础上,在题干的空白处填上原文所缺的信息(江西11年卷77题)。它既需要考生找到原文与题干中相一致的句子,也要求他们在题干空白处补全与上下文相连贯的信息,是一道相对较难而得分较低的题目。
短文信息转述(山东卷也称英文释义)的提问方式有: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 which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要练好英文释义题,考生一定要吃透所给转述句中的关键信息,捕捉与原文相吻合的关键词汇。2008山东卷79题所给转述句为accordingly, these shopaholics should turn to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 so that they can stop complulsive shopping. 考生要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根据下划线关键词在原文中第四段找到语义相同的句子。
短文信息转述填空题是江西卷命制的一种新的题型,它是在山东卷的基础上将所给转述句的部分关键信息挖掉,而要求考生根据原句补充上缺失部分并注意其相应的形式。
要备考英文释义题,教师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复杂句的paraphrase训练。在nsec教材中就有很多练习专门是用来训练学生用简单英语解释复杂句型的。如笔者在教学unit5,book1时,就把原文中引用的nelson mandela 的一句话paraphrase 为两句简单句,而要求他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原句。
6. 词义猜测题。此题的命制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陌生词语的能力。陌生词语以下划线的方式标出。指示关系的确认依靠上下文语境的暗示或信息的互补。在2009天津卷的阅读表达中,下划线的词语是“chrome-plated contraptions”,而上句话是说“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要花些时间推购物车”,而含有下划线的句子是说“他们在一生中推______的里程有很多路”。显而易见,后句与前句在语义上是并列关系,所以后句中“推”的宾语就是前句中的购物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在阅读理解中,词义猜测也是常考题型,笔者查阅了06、07年全国各地38份高考试卷,其中就有37份考查了“在上下文理解生词”,均体现出新课标的这一理念。
7. 开放性问答题。此题是要求考生根据短文中所出现的话题,发表你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如2011天津卷60题是就“人与动物的理想关系”发表见解,山东卷是就参加“某春假活动”表态,并说明其缘由。它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开放性的问题使考生跳出了试题,有利于体现创造性思维。考生在平时要多思考生活,关注些社会和国内外问题,高考时方可写出具有自己个性、言简意赅而合情合理的句子。
8. 其它题型。如山东省的翻译题(英译汉)。翻译教学仍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复合句,更需要适当的成分分析和翻译。我们没有必要用“信、达、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翻译的句子,只要翻译后的汉语能较流畅而又能忠实于原文。
如湖南省和天津市的细节理解。细节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题型。据不完全统计,细节理解题在各省市区阅读理解的分值在40%-60%之间。而阅读表达题中的细节理解题更是对新课标“阅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的全新诠释和落实。细节理解题采用5w1h形式提问:
what is the aim of the program?
why did linda join the american women’s club of toronto?
how does shaw feel about his future life with the help of cuddles?
who may choo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lternative break program?
……
三.阅读表达题型的备考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必然要反映出考生在学习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高考相对于知识性考试而言,它对于记忆的要求要低一些,而更侧重于对日积月累的能力的考核。《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认为高考要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作为一种综合题型,阅读表达题既考查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测试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能有效评价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类。但作为一种新的试题类型,阅读表达题不同于阅读选择题,因为选择题是答案提示性问题,而阅读表达题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组织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它没有提示性成分,所以广大师生对它都有一个认知—了解—熟悉的过程。阅读理解题解题能力形成和提高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理解新题型渗透于日常教学和练习。
众所周知,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广大师生只有顺应高考改革的方向,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我们既要研究高考新试题,更要把它贯彻到我们备考和复习之中。概括短文主旨、明确指代关系、归纳段落大意,英语释义,寻找关键词,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有意识地用几个核心词汇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在遇到一些复杂句时,则先呈示同义句,要求他们在原文文中找到同义句;通过上下文、构词法猜测词义;在一些记叙文中,教授学生以5w1h形式复述课文。
2. 阅读理解新题型要求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在批阅试卷时,笔者常发现学生找到了题目在原文中的答案,但常出现句式错误。如回答指代关系题把动词短语填上去,信息列举题又把整个原句写上去。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学生在概括能力方面的欠缺。学生既要能圈定答案所在的句子范围,更要进行一些合理的提炼,才能准确到位的回答相关的阅读表达题。阅读表达题要慎抄原句。
3. 阅读理解新题型要求学生阅读训练要持之以恒。
在研究近几年高考卷阅读表达题型时,笔者发现其基本是稳定的,但各年份在排序和题型上有个别微调。这在客观上给考生备考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只要严格按照新课标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学生坚持每日阅读600词左右信息量的短文(两篇阅读理解),准备好这一题型是不困难的。
4. 阅读理解新题型要把握好一些特有的细节
阅读表达题各小题都有字数的限制。关于回答问题时超出规定字数如何给分,笔者请教了专程到笔者所在学校进行新课标高考卷调研的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组专家,她的回答是超出字数均不给分。理由有二:考生没读题目后字数要求;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阅读表达题也属于主观回答的试题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书写整洁、清晰,为自己赢得印象分,切忌乱涂乱该。
四.结束语
阅读表达题作为一种新题型,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在对原文理解基础上的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表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为对阅读信息的撷取、归纳、表述和内化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理念和nsec教材模块后的comprehending的问题练习是不谋而合的。基于高考对于中学英语教学强烈的反拨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巧妙而有选择地利用好comprehending中相关的练习,使高考题型训练常态化;同时通过平时的日常阅读和备考前相对集中地专项练习,进一步提高高中生阅读获取信息和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 longman.
2.richards, jack & c.lockhart. (2000).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蔡银保 《专题调研:江西新题型》,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黄远振等 “高考英语命题:现实与诉求”,《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年第10期
5.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英语)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
6.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
㈤ 英语阅读的好处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其它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还能促进词汇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有帮助,是学好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5)英语阅读创新之处扩展阅读
阅读英文书的好处很多,一般包括:
1.让我们喜欢英语
2.提升英语整体水平
例如:增加词汇量,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内容,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提升演讲和聆听的能力。
3.增强信心
坚持读完一本英语原版书时,我们会有成就感,这能让我们坚持读完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本。
㈥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过读思达吗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二)“读·思·达”教学法
“读·思·达”教学法(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ng”)的内涵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和流程。“读·思·达”教学法是指以读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思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达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读”是基础和前提,“思”是关键和核心,“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保持和谐关系,缺失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环节,都会使学习及其功能受损。
“读·思·达”教学法的英语学科性特性是:英语语感: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英语阅读+英语思考+英语表达=英语学习/教学。学生经过用英语进行阅读、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把英语知识转化、内化为英语素养。“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让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
(三)语篇教学
语篇(Discourse)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构成语篇的语段或句子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能反映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话题教学的背景。《标准》强调,“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
语篇教学(Topic Discourse Teaching)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提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语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包括文化背景、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篇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与语篇教学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语篇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在写作教学中,语篇教学通过写作活动巩固词汇语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以特定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的教学,其核心思想在于创设有效高中英语话题语境,置教学于具体话题语篇语境中,置语言运用于具体话题语篇情境中。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是基于英语教材话题和语篇,指导学生解读体验学习话题语篇,发掘体验话题知识的交际意义与语篇意识,创设话题语言情境,结合学生的经验而有效开展的话题语篇教学活动,倡导教师基于语篇整合话题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知理论和“窄式阅读”理论。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标准》基本理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应用实践(Applying and Practising)、迁移创新(Transferring and Creating)等一系列容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Discourse)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认知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样,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两条主线相互对应,其中,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分别对应求知欲望、探究欲望、表现欲望,前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显性要素,后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隐性要素。
(三)“窄式阅读”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阅读的概念,窄式阅读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克拉申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专题性原则引入窄式阅读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窄式阅读有利于增加学习者阅读的趣味性,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既有趣又相关,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与输出。窄式阅读的优越性表现在: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上有不断地重复,能促进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习得句法结构并记忆词汇,并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写作。
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全国优秀教师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他在第九届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指出“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认为“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是面向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学科学习/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从个体发展角度讲,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根基,阅读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潜力。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能力。
其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或“读思言”教学法。学者王福瑞探究“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从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生成的角度,以“读思达”教材分析思想为指导,探索建构“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并探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教材的有效策略。学者黄远振、兰春寿探讨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指出英语读写教学的读思言指的是阅读、思维和书写,读思言教学流程包括读的互见、思的互见、言的互见;教学互见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学习、互惠共生的过程。学者黄远振、黄睿进行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指出读思言构念具有简洁性、灵活性与可复制性优势。学者许华华进行“读—思—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反思与探究。
2.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通过语篇可以实现语言的交际。系统功能语法指出语言是语义潜势系统网络,它能够实现概念、人际和谋篇三方面的功能;语言的交际是通过语篇而不是通过句子来实现。功能主义语篇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是语篇教学,它以篇章为中心。应该当代语言家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定义为具有功能的语言。有人认为,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是建构话语范围知识,第二阶段是建立语篇模式,第三阶段是合作创造语篇,第四阶段是独立创作语篇。哈蒙德的语言模式为语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语篇是任何语言交际模式的最里层,是实现语义功能的手段。也有人指出,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
国内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学者何慧仙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者李莉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思维”教学实践研究,从“读解—探究—创生”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学者陈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策略,从呈现、泛读、精读、复述等方面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实施。学者吴圆圆探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学者曲国红从语篇层面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结合具体的读后续写教学实例,提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提供科学的阅读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学者姜丽萍探索通过英语语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学者邢文骏、张复海探讨基于主题和语篇的高三英语复习,指出有效提高高三英语课本复习,应做到基于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性;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巩固提高知识与能力;基于语篇,指向真实语言应用。学者刘红丽探索以语篇为依托,话题为载体的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策略。学者徐继田探究基于语篇与话题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合理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语篇,从判断辨析、逻辑思维和拓展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英语教学要体现语篇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教学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意识指导课堂,可为原本或有或无关联的高中英语语言点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英语话题语篇概念,通过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出,从而把词言的习得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语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国内许多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走程序、教学不深入的现象,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思考与表达。因此,针对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传统的词篇教学方式和教学缺乏整合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语篇阅读、语篇思考、语篇表达,我们反复思考: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尝试实施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语篇教学的优势,整合运用话题语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话题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语篇与高中英语话题教学结合起来,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语境、语用、语篇意义,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话题语篇,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掌握与运用话题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习的和语言输出,从而达到话题语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很有实践意义。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努力探索在新高考、新要求、新对策背景下,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聚焦探索形成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的策略。
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话题语篇教学实践操作。
关键问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否活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能否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假设: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结合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话题进行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语篇教学研究,把话题知识教学与相关话题的教材单元语篇或教材外语篇教学结合起来,使语篇教学不脱离教材,且能体验按话题教学的优势。围绕“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力图构建一个学生乐学的话题语篇学习环境,使教、学、用三结合;突出语用、突出能力、突出学习英语话题语篇的目的——有效的应用。
创新之处:(1)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整合话题语篇,指导学生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契合《标准》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2)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话题相关知识在不同语篇中多次复现,与记忆的规律相符合;二是采用“读·思·达”的话题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把话题知识运用到话题语篇阅读、话题语篇思考与话题语篇写作中,实现运用话题知识完成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和以思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项目编号:KCZ2020094)研究成果。
㈦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平时多加练习,英语阅读理解每天至少练习一篇。版
英语阅读理解能权力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快速的阅读文章、材料,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其原理在于激活“眼、脑”的潜能,培养和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感知、归纳理解、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能力,对应于阅读理解方面的帮助很大。快速阅读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掌握快速阅读后,可以快速的对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也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
㈧ 长期坚持英语阅读有哪些好处
长期坚持英语阅读,有助于促进听说水平。听说水平的提高,到了一定阶段,受制于词汇量和内容的理解,而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极好手段。
阅读可以扩大眼界。很多英文原版名著,就是一部网络全书。大量的阅读,有利于读者见多识广,提高判断和选择能力。
当然,热爱阅读的孩子,通过阅读激发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流。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
3阅读可以使人放松,心境平和,陶冶性情,使读者与作者进行深度交流。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交汇、融合。,最终,智慧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洗礼。
此外,阅读有助于深化写作,增加写作的深度,提高写作的文采。只有平时日积月累、大量阅读,才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有效地输出。无论中考高考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出国留学的申请文书,还是国外留学期间每周的论文作业,都离不开写作的基本功。
最后,阅读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法宝。现在新课标高考英语改革,取消了单选题,只有阅读文章类的试题,所以,阅读能力决定了高考英语的成绩高低。
㈨ 英语作文阅读的好处有哪些
好处如下:
1、英语阅读有助于全面提高英语能力。英语阅读逐渐成为我国学生、研究者、企业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相互交流思想的便捷途径。阅读是人们最必要的学习工具之一,是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
2、英语阅读有助于培养读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文本是英语文化的主要载体,阅读文本则是了解融人英语文化的主要手段。语言的存在需要有一个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3、英语阅读有效提升人文素养。英语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体系或交际T具,而且是英语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英语具有民族性和鲜明的人文属性。
其他好处:
1. 加深对英语单词的记忆。
家长应选择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英文图画书。这样,孩子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当绘本故事中的单词在孩子的眼睛中反复出现时,孩子对单词的印象会加深,从而达到记忆的效果。这种记忆不同于死记硬背,是孩子通过愉快的阅读理解记忆,所以他会记得更多。孩子们喜欢看,他们就会反复地看,把这本图书看透为止。
2. 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
阅读对培养英语语感很有帮助。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才能逐渐形成语感。语感对以后的英语口语练习很有帮助。
3.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
让孩子经常阅读英语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让孩子从小就摆脱中式英语的束缚。学习用英语思维来组织语言,将不再是先翻译成汉语再是英语,也不会读得很生硬。
㈩ 英文整本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突破点
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英语教育是培养公民英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但高级别学生的阅读水平似乎进入了“瓶颈期”。
如何突破阅读瓶颈,91reading项目组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 坚持英文名著整本阅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很多学校老师也有多次提出,不知道如何教授高级别孩子阅读章节书,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做法和体会。
英语阅读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91reading在阅读力较高的学员中开展了主题为“英文名著整本阅读”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共读、细读、研读等方式感悟经典名著的魅力,使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组共读
同伴互助降低阅读难度阅读英文名著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需要整本阅读,困难可想而知。
小组共读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避免阅读过程中的分神;可以一起对抗阅读惰性,保持阅读热情;可以在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集众人之力予以解决等。
要成功地组织英文名著整本阅读活动,读前准备工作很重要。
第一,书本的选择要尊重民意。
师生共同推荐阅读书目,小组讨论决定最想读的一本书,并阐述原因。投票最高的书目即作为共读书本。
譬如,小组在推荐英文名著《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时,首先介绍了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传奇经历;接着描述此书的流行程度:阅读率仅次于《圣经》,是世界上影响大的童话之一,曾被译为160余种语言,被改编成电影、戏剧、歌剧等形式;最后概述故事内容:小王子在离开了他的星球开始独自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人和事,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爱、责任和生命的经历。
第二,小组的建立要自主搭配。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一样,自主选择小组阅读搭档,可以提升阅读过程的舒适度,也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第三,阅读的进度要保底不封顶。
小组共读的质量需要时间保证,因此,学生要确保每天都能让进行英语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特别是家长要高度配合孩子课后的时间安排。
二、师生共读,构建框架提升阅读能力
有人曾说:认字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在看书时感觉自己像体验一段精神之旅,而书本在完善自己的灵魂,才能称之为阅读。
很显然,小组共读是一种浅层次的、碎片化的阅读,还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自主阅读的能力。只有“俯而读,仰而思”的深度阅读,才利于阅读者提升学识修养、培养学习思维和阅读能力。
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在不断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因此,小组共读后,组织个体重读,整体理解文本很重要。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专心研究,独立思考的习惯。
英语教师在学生个体重温英文名著的过程中,也要精读文本,构建框架,帮助学生挖掘文本深层意蕴,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健康个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学科目标。
以英文名著《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为例。在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文本的阅读后,精心设计一堂阅读课,分成五部分检测及拓展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首先,写作背景介绍。列出了与小说背景相关的知识链接:
Klondike Gold Rush, the gold prospectors or Klondikers facing Harsh conditions,the uses of the dogs at that tim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gs and humans.
第二部分,阅读细节理解。
通过Quiz competition环节检测学生查找文本细节的能力,共设计多个从易到难的问题。
如:
Who is Buck’s first master?
Who wasCommented as “agreat dog breaker?
What’s the job of Perrault?
Who is Buck’s ideal master?
Which dogs are passive and uninterested
At first? ......
第三部分,人物性格分析。
先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文本内容概述;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Character,Personality,evidence进行叙述;
最后引导学生提出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观点:
Life evolved through a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Only those strong and adaptable survive!
第四部分,总结小说主题。
通过问题Which book did Jack London take when going to The Klondike?引出主题讨论,归纳出Survival of the fittest,return To primitivism,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dog, HeredityAnd environment.
第五部分,语言赏析与拓展提升。
小组讨论推荐,这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环节,他们踊跃参与,各抒己见,挑出并分析了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
如,
Buck understood that a man With a club was a law-giver,a master to be obeyed,though not Just a friend.
巴克明白了手持棍棒的人,尽管未必是朋友,却是立法者,是主宰,必须服从。P19
In his passion to break And destroy,he never forgot that his enemy had the same passion To break and destroy.
他强烈地想要破坏毁灭对方,却从未忘记他的敌人也正有同样的渴望。P39
接着,播放视频,介绍Jack London其它作品,如《White Fang》,《The Sea Wolf》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望通过英文名著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成为 a happy learner,a sharper reader,an active team player and a careful Thinker.
三、精彩研读,图文并茂增添阅读趣味
古今中外,所谓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常常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感悟,给人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
英文名著中也有很多被念念不忘的经典片断和台词。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精彩研读是不可缺少的阅读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介,结合影视作品,图文并茂地展示经典部分,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阅读信息,加强理解能力,增添趣阅读味。
当然,英语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英文名著整本阅读前,先和学生一起欣赏由该名著改编的影视、戏剧等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阅读兴趣。
譬如,在小组共读《Hachiko: The True Story of a Loyal Dog 》(忠犬八公的故事)前,先和学生一起赏析了电影《忠犬八公》的四个精彩片断:Hachi和Packer教授的第一次见面;Hachi坚持每天早送晚接Packer教授,准时准点,风雨无阻;
Hachi最后一次送Packer教授去上班;Hachi在车站没有等到主人,再也没有离开,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老师可以和学生们分享经典台词:
Whether it Is waiting for the previous owner, or waiting for me, I feel very Touched,very happy.
不管它是在等以前主人,还是在等我,我都觉得很感动,很幸福。
They taught me the meaning of loyalty that You should never forget anyone that you loved.
忠诚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应该忘记爱过的每一个人它教会了我们忠诚的含义———永远不应忘记你爱的人。
学生很容易被影片中八公的可爱与忠诚所感动,被经典台词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所感染。
紧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观看的片断用英文编写简短的故事,并在组内交流。老师也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并表达了自己特别想看看原著里是怎么写的,就像大家在看了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之后感觉不过瘾,又买了原著品读,甚至连里面多次提到的《万历十五年》都被大量阅读一样,学生们一呼百应。于是大家一起翻开这本书阅读起来。
四、经典再现,搭建平台强化阅读输出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是这样来描述阅读的: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然后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这才是真正的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英文名著整本阅读的目的就是想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
而一个人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加以锻炼,才会变得越来越强。给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将阅读的内容、积累的知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阅读输出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阅读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在学生整本阅读完一本英文名著后,笔者通常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舞台剧表演、电影配音、故事演讲、诵读经典名句、英文读后感征文等,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营造知识输出的氛围,因为学以致用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和阅读的最有效地内在驱动力。
在所有的阅读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往往采用最多也最喜欢的是舞台剧表演形式。
以表演的方式开展语言学习和知识输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语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整体理解所读名著的机会。学生通过模仿、改编,再次深入文本理解语言意义,感知语音语调,体会语言魅力,思考语言所传递的含义,并通过反复练习台词和内化实践,形成整体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英文名著整本精读,对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优秀的学习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学科成绩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英语教师对师生共读经典,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能力的提升是个过程,需要时间,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