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A.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五篇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学目标1. 听懂会读Let’s talk。并能做灵活替换练习。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会唱歌曲《My family》,并能替换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本课时的重点单词。
2.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着重讲解问句与陈述句中动词的变化形式。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教师为学生播放教学媒体资源中的《chant》,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A部分Let’s learn中的单词:Act like a singer. Spell the word singer,driver...
Step2: Presentation:
1.教师用卡片里的单词做替换词,让学生灵活应用的对话。课件出示图片:
What do you do?
I’m a driver.
I’m a teacher.
What about you?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singer. He is a writer.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2.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课本59页 Let’s try部分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看图,听音进行选择。录音内容如下:
Woman: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Girl: She is a singer. Woman: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Girl: He is a teacher.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Chinese. Man: Circle the right pictures.
3.学生听完Let’s try部分的录音之后,教师问学生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如果学生回答She’s /He’s a singer/teacher.教师可以继续问Does she /he teach English? Does she /he often sing songs?学生会回答Yes, she /he does. No, she/he doesn’t.复习以前的知识。
Group work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m going to be...
然后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Let’s Talk的教学录音,学生跟读。最后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做替换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动词的变化形式: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词动词后面加s 或者es,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前面有了助动词does,后面的动词要变成原形。)
4.教师给学生呈现Group work 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先认真看图,然后在表格内填上所要采访的同学名字,然后去采访班里的同学: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
Step 3: Practice
按要求改变句子。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背靠背活动。
学生两个人一组背靠背坐好,每人使用一套职业卡片和家庭成员卡片。左边的同学先把家庭成员和职业卡片一一对应排列好,右边的同学向同伴提问,如: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左边同学根据自己卡片的摆放位置作答,右边同学根据对方的回答排列自己的卡片。问答结束,两个人的卡片位置应该相同。教师做裁判,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棒,并发送小礼物表示奖励。
Step 4.Summary
Jobs 职业
driver 司机 teacher 教师 farmer 农民
player 运动员 worker 工人 cleaner 清洁工
doctor 医生 manager 经理 dancer 舞蹈演员
boss 老板 employee 职员 engineer 工程师
editor 编辑 designer 设计师 reporter 记者
tailor 裁缝 waiter 男服务员 waitress女服务员
jailer 狱警 fireman 消防员 conctor 售票员
accountant 会计 salesperson 售货员
postman 邮递员 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
policeman 男警察 policewoman 女警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Step 5.Homework
1.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
3.让学生课外完成Task Time 任务,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Unit 5 what does she do? A Let’s talk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学目标1、 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完成相应的活动。
2、 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较好完成招聘会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操练巩固本单元11个职业名称的单词和重点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Where does he/she work? How does he/she work?
2、本课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中的新语言,如:help the bank use their money well. likes helping people. help tourists find their way.以及三个小建议。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Greetings
(2) Let’s chant(课本第56页)
(2)Free talk
预设问题: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do ?
Where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work?
How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go to work?
How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go to work?
(设计意图:课前chant热身,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复习旧知。通过日常会话,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职业名词及句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Pre--reading
I.T:Now, I will introce some my friends to you. What do they do ? Can you guess?
Ss: OK!
T:OK!Let’s meet my first friend. (投影出示卡片: She works in the school. She teaches English in the school. She loves her children very much.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___________)
师生一起读卡片上的内容后,让学生猜所描述人物的职业,然后揭示答案。
II.用同样的方法阅读第二个片断.( 投影出示卡片: He works in a car company. He likes math and drawing very much. He can design(设计) many cool cars. What does he do? He is an ______________.)
师生齐读内容,出示单词卡,教读design。之后师问:What does he do ? can you guess?
S3: Maybe he is an engineer.T: Yes, he is an engineer. You are very clever!( 揭示答案)
III.Now, let’s go on , meet my friends. I have many friends. (投影出示卡片: They like beautiful cities. They like traveling(旅游) very much. Who are they? They are ______________)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Have a try, please!
(学生试读小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后,教师说出答案并出示tourists单词卡,并领读。)
IV.投影出示一张城市交通图,在图上标出两个旅行者。
学习本课难点句子:Help the tourists find their way.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路线。
V.出示周杰伦照片,讨论交流信息:
(出示提示句子) Look! I think Zhou Jielun is a singer. He goes to work by car. He likes singing very much. What do you think of Zhou Jielun?(学生看提示语和同位讨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B.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了一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阅读参考一下哦!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a) 学习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掌握复杂数字的表达法。
2. 语言技能目标:
a)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b) 让学生复述课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c)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汇、知识,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创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学会有关地震的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讨论懂得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和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
b)懂得地震无情人有情,即使发生了多么可怕的灾难,国家和解放军官兵都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c)了解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d)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e)欣赏课文中优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语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教学过程:
步骤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先播放有关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画面,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马上就联想到earthquake这一词,这时教师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紧接着引导学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过图片,学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识,为课文的阅读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认知状态,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但估计在前面所展示的画面及图片的启发下,大部分同学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虑到文章生词较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在讨论“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这个问题时,引出单词: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这样既可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重点单词,又可为阅读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又可为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作好准备。
步骤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略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归纳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该环节教师应通过限定阅读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精读各个段落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
设计思路:本文的篇幅较长,生词多。因此,采用分段细读,根据段落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主要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唐山地震来临之前所发生的奇怪现象,培养信息归类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现很多的数词。因此,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查读方法迅速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再以4人1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数据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第四段,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后救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非停下阅读去查找单词表。在这一环节中可适当处理一些语言难点(如:一些生词、词组及定语从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体会这些词组的用法。每个段落刚好都有一个含有英语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了解其中的英语修辞用法,学习理解并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3.通读全课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并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内涵。
设计思路:针对本文的结构较清晰,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和大意。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再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促进,学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础较差学生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励。最后教师可通过图表展示文章基本脉络及中心词,一篇篇幅长的文章就转化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我设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让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步骤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环节共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指导学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时间线索展开复述,这样把阅读内容和所学的词汇、句型有机地结合。二是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活动。
步骤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学习成果的过程
设计思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并学会通过反思性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步骤五.Homework: 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
1.Language focus
设计思路:分组归纳出每个段落的语言点(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字典或参考书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节课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协助归纳。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设计思路:本部分设计一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学生按老师所给的参考时间,进行限时训练。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本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通过限时训练的'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设计思路:每个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采访的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尽可能多地用上所学的词汇及句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2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同时对于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借助阅读课文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
一、跳读和读,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 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 识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然而, 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 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 猜测等方法, 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 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 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 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 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 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 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二、精读,侧重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字母和单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短语、分句、句子和 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 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随着学生对课文理 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 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所以, 通过阅读, 可以学习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语言知识,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 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的必然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 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 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 式。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 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 种做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 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 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
三、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语篇内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搞“书讯交流”、写“循环日记”、开展“读书知识竞赛”等等,指导学生阅读英语简易读物,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阅读潜能,最终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吸收英语知识的能力、独立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英语问题能力的人。
当然,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绝不是朝夕之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关键。外语教师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师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连续活动过程,因此教师之间要大力提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还要多读一些有关教学法的书刊,以及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以便了解英语教学的新动向;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争取有所创新。
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案例实施背景
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实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高中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用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也提高了学生测试性阅读的能力。如阅读前讲解重点生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用复述,角色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方面,但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要想真正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这点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上得到启示。《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高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介绍了旧金山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大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金山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人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paraphrase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不满足单一的课本教材学习,具备对于兴趣的话题会去网上搜索知识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半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已经让他们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不同于初中的手把手阅读,更多的是他们自主思考,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次欣赏性阅读材料是美国文学原著,他们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较难,注意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逐层进行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师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赏.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后问问题: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现一张地球板块分布图,并让学生说出旧金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师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于学生刚学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图片即或学生原由有背景知识,为下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pre-reading:预测全文。
浏览题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预测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视频让学生用几个句子来描述所见所闻。
学生一般都这样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微技能,目的是让学生猜测文章可能会讲什么。提前预测能够更快激活学生脑中原有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唐山大地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震前,中,后发生的有所了解,让学生用句子或小篇来描述所见所闻符合有效的输入---输出的英语学习规律。当然直观的视频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这环节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旧金山地震中的所见所闻。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句子。
Skimming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后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可跳过某些细节,围绕问题,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引导读读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该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如何进行略读。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称扫读或寻读。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在对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扫描中,迅速定位信息点,而和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该阅读材料文学性强,所描述的细节也很多,学生很难以找出一主线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这两个问题十分有效地让学生去思考人们在震中和震后的感受。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笔者发现可以先将Q2提前解决。因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们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思维,马上问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撑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个班级教学中说到人们为什么很悲伤难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人说他们失去了家人,亲人,朋友;有人说他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由于课文中的一句话还能证明他们可能会由于失去财产和至爱而悲伤。我也趁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么?其实这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和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和排比的修辞现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让学生文中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让学生第做意译,先渗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注释性说明,改换说法,倒换顺序等。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义来意译。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后两篇阅读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虽然都是描写地震,但风格截然不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体裁风格,教师设计了一表格来进行对比阅读。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描写台风之后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单元中心是自然灾害及自我保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写家乡最常见的灾害台风之后情景。
五、课后反思
本课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通过小组活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较好地体现有效性的教学。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体会地震后人们相互帮助并勇敢面对的精神。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用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自然衔接,时间短但有效能引起学生兴趣,猜测旧金山地震的相关内容。在各个环节中能运用激励评价和过程评价来鼓励学生去说。
不足之处是在于很多设计问题难度过高,教师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直到第一个班级的教学发现诸如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去意译有很大困难,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问题给出后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也是难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的同义词去替换解释。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这两个问题的铺垫较好地处理了教学难点。在今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几个选择项,降低难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高中阅读欣赏课也不例外。阅读可分导入,快速阅读,表层理解,深层理解,欣赏,拓展等步骤进行。但教学过程不能只将重点放在处理词汇或讲解句子上。阅读欣赏课可对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阅读欣赏课的文学作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阅读中启迪学生思维,由表层及深层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C. 【高中英语阅读课操作】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
一、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一)导读(Pre-reading)
“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导读语言设计。通过"warm.up activities扫除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但有些生词词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准备。例如SEFC B 2A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张莎士比亚的头像,然后提出几个问题:
1Who is this man?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3What nationality is he?
4When did he live?
5What did he write?
让学生思考,对作者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导入课文。
(二)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察返销度。
(三)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情节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教过的生词和习惯用法、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细读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后提出问题:Who acted as the judge?Did Bassanio know this?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
(四)复读(Re-reading Actvity)
在速读和细读的基败游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接口或作者评价,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知识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世正三的能力。
二、听说活动――深化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说不出。因此,应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活动深化对语言的理解,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活动,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单人或双人活动(Indivial or Pair Work)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一人或两人一组的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可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二)小组讨论与复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阅读材料中,有些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线的数词开展讨论并造句。有些内容围绕阅读课文话题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弄清楚学生对有关话题的了解程度,学生也有机会彼此有目的地交谈。自由讨论会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兴趣,还会促使他们猜测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用英语思维的过程,还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
例如:在学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后,提出了下面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Why do you think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Bassaniot marry Portia without money?
2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preferred to take hispound of flesh rather than to accept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3What arc the two meanings of“I’11 pay him backwith all my heart”?
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在谈话中,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构思、畅所欲言,不仅使思想更开阔,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主题写作――阅读课的延伸
写作能力是语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现。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写”就是信息的反馈与提取。“写”要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提炼,只有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信息输出才成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所以说,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篇写作训练,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例如:我在处理完SEFC 3A Unit 1,That Must BeA Record一文后,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喜欢的或亲身经历的一项极限运动。这种写作使学生可以避免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好处。这是孤立分散语言操练形式,如单句翻译等,比不上的。这个活动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总之,“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时刻明确教师只是指导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习能力,保持其学习兴趣。当然,容量如此大的课文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合理安排时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并促进“Information Transform”(信息转换),逐步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D. 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一、案例实施背景
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实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高中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用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也提高了学生测试性阅读的能力。如阅读前讲解重点生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用复述,角色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方面,但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要想真正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这点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上得到启示。《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高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介绍了旧金山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大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金山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人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paraphrase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不满足单一的课本教材学习,具备对于兴趣的话题会去网上搜索知识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半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已经让他们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不同于初中的手把手阅读,更多的是他们自主思考,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次欣赏性阅读材料是美国文学原著,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较难,注意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逐层进行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师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赏.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后问问题: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现一张地球板块分布图,并让学生说出旧金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师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于学生刚学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图片即或学生原由有背景知识,为下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pre-reading:预测全文。
浏览题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预测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视频让学生用几个句子来描述所见所闻。
学生一般都这样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句子。
Skimming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后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可跳过某些细节,围绕问题,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引导读读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该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如何进行略读。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称扫读或寻读。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在对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扫描中,迅速定位信息点,而和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该阅读材料文学性强,所描述的细节也很多,学生很难以找出一主线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这两个问题十分有效地让学生去思考人们在震中和震后的感受。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笔者发现可以先将Q2提前解决。因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们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思维,马上问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撑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个班级教学中说到人们为什么很悲伤难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人说他们失去了家人,亲人,朋友;有人说他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由于课文中的一句话还能证明他们可能会由于失去财产和至爱而悲伤。我也趁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么?其实这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和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和排比的修辞现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让学生文中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E. 如何设计初中英语阅读课导学案
摘要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有三个,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本文以笔者的实习经历为例,对教学活动的单个环节进行了逐步分析。
关键词:前端分析 目标分析 过程设计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充当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逐句翻译文章大意,教师设法向学生解释大量的语法知识点,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下来,学生容易疲劳,感觉既枯燥又乏味。同样,这样的模式也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于怎样设计初中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就从教学活动设计基本过程的各个环节来逐一阐述:
一、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对于学习者的分析。初中生刚正式接触英语这一门学科,对一门新鲜的学科还是感到好奇并且极其愿意学好的。但正因为从前没有学习的经验,所以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习惯要靠教师来设计和培养。教师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既要逐步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评估他们对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和意见。
2、学习需要分析。《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叫学生学。” 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目标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目标英语》的广泛使用,对初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句型,词汇和语法,但初中生阅读的学习不能仅依赖于语法,句型和词汇量,还要依赖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而阅读策略是在老师系统的,长期的培养下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英语阅读课的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处理。对于阅读内容,教师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循序渐进,精心选择,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在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阶段教师应加大课堂输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阅读能力,拓宽视野,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媒体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对教学媒体的研究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优势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英语学科的教学媒体有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两种。如教师的言语、表情及演示 ,各种实物或模型 ,图片、图表和简笔画、黑板及各色粉笔等属于直观教具 ;而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及计算机等属于电教媒体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现代英语课堂上的新宠。在考虑如何运用以上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 ,需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学生状况及媒体特性等方面来进行选择。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在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导入(presentation)——阅读(Reading)——练习(practice)”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我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阅读课的实习,作为案例逐步分析。
教学设计案例:3a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
教学材料: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
一、 前端分析
这篇文章讲得主要是Huaxin 服装店大甩卖。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来教,逐句分析课文,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倦怠。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解决文章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的主要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谈论商品价格。
三 、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本篇阅读与我们这单元刚学到的新句型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有很大的补充作用,谈论衣服鞋袜等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2)教学媒体的选择
这节课需要学生跟录音大声朗读,因此需要一些播放设备。同样地,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服装类的图片,以活跃课堂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学方法的选择
1、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Pask-based Learning)进行教学。
2、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新单词和新短语仿照原文写篇服装店大甩卖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 主要的教学流程
1、先听录音 掌握大意
首先让学生同一边录影材料,让学生完成题目中要求填写的价格标签,同时,使用幻灯片展示衣服鞋袜等各种商品的图片,产生情景效果,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2、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Q1, 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2,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
Q3,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4,Lisa has 20 yuan,what does she can buy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这些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回答,但这些问题的次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团队合作 解决问题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先默读课文之后再自发地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运学生们通过运用了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强了对“How much...”句型的熟悉程度,而教师只是充当了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角色,让学生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4、合理安排 逐步引导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逐句翻译文章的内容,再板书重要的语法知识点,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先听录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再跟录音读,在读的过程中,再向学生解释一些need、want、sweater重要的词汇和语法,并适当引入了pink、purple、jacket等新词,虽然生词量有所增加但效果明显,这样学生不容易感到厌倦,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书面输出 反馈调控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篇文章的掌握程度,我选择让学生根据教材原文写一篇服装店大甩卖的文章,在学生完成文章之后引导个别学生上台读出自己的文章并要求其作出自我评价,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我在充分肯定其写作成果的同时也指出村阿紫的不足,听过评价是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自信。另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了语篇片意义的深层理解,这样整堂课下来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阅读课教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点或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具备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用自己的观点去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使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更好地培养自己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总而言之,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掌握阅读技能的同时,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
F. 从布鲁姆目标分类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福州屏东中学 鄢海珍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分类:知道(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理解属于低层次目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为高层次目标。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思维品质是其中的一个维度。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此,我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来谈谈我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两次教学设计。
首先,以人教版选修六第三单元的Using language:HIV/AIDS: ARE YOU AT RISK?为例。我设计的是一堂读写结合课。课前,我先由两个情景创设导入新课,一个是关于艾滋病的视频情景导入,另一个是我校宣传“世界艾滋病日”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阅读环节,我主要设置了知识理解类的问题,如读第一段并回答:1. What’s HIV? 2. What’s AIDS?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V and AIDS ? 读第二段回答:1. How is HIV spread? 2. Is there a cure for AIDS or HIV at the moment? 读第三、四段找出How to stay safe? 读第五段判断正误,请同学们正确对待艾滋病的误解,学习哪些行为不会引起艾滋病的感染。读后我设计了两个思考题:1.Many people have prejudice against AIDS sufferers. However,Being looked down upon, people with AIDS will fee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作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属于应用,分析、综合类。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在了解了艾滋病的知识后,应用所学的内容,分析艾滋病患者在遭受歧视的情况下会经历怎样的情感体验?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艾滋病患者?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表明了看法。接着,我再次创设了情景:你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位叫莎莎的女孩,她因感染艾滋病病毒,受到歧视,没法上学。请你写一封信给当地的学校,帮助莎莎顺利上学,过上正常的生活。这个任务的设计目的旨在 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顺利过渡。情景的创设帮助学生综合所学,在语境中习得语言。学生写作后,通过图片展现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
这堂课的设计我认为做到了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出发,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分成了从低到高的不同阶段,展现了螺旋式的上升。由于文本简单,遗憾的是没能设计出体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任务。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另一个课型是readnig for thinking. 以这个学期选修七第三单元的阅读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为例,我设计了基于思维的阅读教学。
导入环节,我用了知识竞赛的方式,Quick response on whales,激发学生对海洋动物鲸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前环节,我设计了两个任务,1.看书里提供的图片,让学生析图说图,2. 阅读背景介绍,填表。这两个任务属于知识理解类,属于低层次目标问题。读中环节,任务一:整体阅读,从宏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大意,这个任务的设置属于综合类。任务二:事件发生先后排序,这个任务属于知识理解类,任务三,细读文章回答问题,通过问题链的设置,达到训练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培养的目的。
1. What evidence was there that Old Tom was helping out the whalers?
2. What other animals did the author compare the killer whales with? Why do you think the killer whales behave like this?
3. Why did George think that the killer whales worked as a team?
4. Why did the whalers allow the killer whales to drag the whale away?
5. 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Why do you think he did this?
从问题的设置看,"what" 类的问题是文中可以找到答案的,属于浅层问题,"why" "how"类的问题则属于高阶思维类的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虎鲸会去救人类?学生通讨论回答,得出了虎鲸与人类是朋友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
读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Whether human being should be allowed to kill the whale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hales? 这个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当今社会下人类是否允许捕鲸?如何保护鲸?这个任务属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类。学生在理解文本后需要实现自己与自己 的对话,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类与鲸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新时代如何保护鲸,实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发展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依托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高效课堂,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G. 小学英语阅读教案
小学英语阅读教案
英语阅读是英语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要想能够自如的阅读英语文章,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基础以外,还需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英语阅读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英语故事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熟练运用文具单词和方位词以及相关句型,能听懂、理解、朗读故事。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独立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CAI 学生阅读材料
礼盒 玩具小青蛙 小球 两个
小组评价的卡通青蛙和小白兔
学具准备:彩笔 白纸 小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热身运动
1.Greetings.
T: Class begins!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Annie.
2.Sing and act. .
T: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Sing and act. Ok?
Ss : OK!
(CAI) Ss sing, acts, follow the teacher.
【作为一节录像课,面对机器,教室里的气氛会变得压抑,沉闷,紧张,这样的氛围会影响到学生和老师情绪。因而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饱满的激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唱歌时学生和老师的声音一定要响亮,通过大声的唱让紧张的心情得以轻松自由。】
2、Present the topic.
T: Oh! Look at our classroom. It’s so big. It’s so nice. You’re clever.(拍拍学生的头。) I love you.(拥抱学生。)Let’s study Unit 1 In the classroom together.(教师板书课题。)【如果说开课的热身运动能够让气氛稍为缓和,使课堂向好的氛围发展,那么师生之间的亲切谈话则是更进一步的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到一个民主、自由、轻松、安全的空间。教师亲切的摸摸学生的头,和学生拥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Step 2 Revision
1. T:Now first let’s play some games. This is Toby’s group. This is Frog’s group. (分组,拿出评价的卡通图案。)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get more prizes? (从口袋里出示图标。)
【通过有趣的评价方式将全班分成Toby 小组和frog小组,进行小组竞赛,为下面的游戏的开展做好了评价的铺垫。】
2.Game 1:
T: First listen and do. Follow me. Let’s look, which group is faster?
教师快速拿出文具说指令:Show me your (pen)?学生做动作并跟说(pen).
3.Game 2:Asking and answering quickly.
猜物,快速说句子。
教师出示一个盒子:What’s this?
Ss:It’s a box.
T: What’s in the box?
Ss guess.
T: Look! It’s a ruler.
Where’s the ruler?
S1: It’in the box.(教师快速多点几个学生回答,奖励图标。)
用类似的方法复习介词on,behind, in front of ,under,这时教师变换位置,出示尺的位置。
4.Sum up: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But our match will continue.
【两个游戏并不算新颖,可是因为恰当的评价机制和小组合作的集体意识使学生都能够踊跃的积极的思维,以获得sticker为荣。】
Step 3 Presentation
1.课件导入,听故事
T: Look! What’s this?
Ss: A frog.
T: Let’s catch it.(走到屏幕跟前捉青蛙。)
课件演示青蛙由田野跳到学校,教室。
T:Oh!Where is it?
Ss: In the classroom.
T: Let’s look! What’s in the classroom?
S: Desks, chairs, window…
T: Yes.But now! The frog ? Where is the frog? Let’s listen carefully.
(CAI, 播放录音,整个故事听一遍。)
【按照常规,故事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看图片或打开课本就可以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设计对不起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样,久而久之会大大减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结合课本故事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青蛙到学校的动画情景,开课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每次上课都会感到新鲜】
2.听故事,做判断题
1)教师引导学生看屏幕,并举例引导学生知道屏幕上是判断题:
T: Look! The frog is in the desk. Yes or No. 学生回答不予评价,再放录音,学生对照手上的录音材料边听边做)
2)T:Can you tell me your answer?
(学生回答,教师直接打√和×,集体对答案。)
3.听故事连线:
1)开书再听一遍。
T: You’re so clever. Now, open your books, turn to Page 15~16, let’s listen again.
2)Look at the screen again——Look and match. Can you try?
学生看材料上的该题,进行自我测试,然后集体对答案。
3)Read after the CAI.
【通过反复地听,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然后通过设计不同的小任务,多层次、所形式和不同梯度的操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能力。】
4.做游戏,操练句子
1)听音做指令:
教师边说边做——将书放在桌子上(Put the pencil in the desk.…),学生跟说跟做,教师板书这句话,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说出其他几个介词指令,教师并板书。
2)鼓励两两练习。
3)教师拿出一个球,并示范说游戏规则——chain game.
T: Put the ball under your desk,
S1: OK. 正确做出指令。并且,面向第二个学生要说Put the ball in the desk. 或者其他的,依次类推,分组练习。计时赛。
4)教师及时小结,并将评价的图案贴在黑板上,数数哪组多。
【围绕本课的重点句型,通过由简到难的操练形式,并伴随小组竞赛机制,学生兴趣浓厚,合作意识也加强。】
6.听第二部分录音。
1)T: Let’s come back. Where is the frog in the story?
Ss answer.
T: Let’s listen. What is happening?
2) Listen to the computer.
3) 点击图片,看剩余故事:
T : Let’s see . Who comes in ?
S1: The teacher.
T: What does he find in his desk?
S2: A frog.
T: Yeah! The teacher comes in the classroom. He finds the frog. Oh! Here you are.
教师拿起青蛙,请学生藏起来,然后教师找青蛙,找到后,说到:Here you are.
7. Show the ending.
1)T: Let’s come back.Look at the screen. The magic teacher comes in the classroom. He takes out his magic stick, pointing to the frog. Then how is the frog? Maybe he becomes…
引导学生想象回答故事结尾,学生可以用中文表述。
2)画故事结尾,贴故事结尾。
T: Can you draw a picture for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以特殊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个人的联想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英语不单单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而是扩大了它的范围,融入了其他知识。这就大大丰富了英语学科的内容涵量。】
Step 4 Summary
1.Task: 课后小组表演故事
2.小组评价。
【课后反思】 谈起阅读这个词,很多人就自然会联想起一些关键词:music, tea, relax,happy.可是说起英语阅读,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到:boring, difficult,要想成功地把阅读变成悦读,使它真正的变成一种乐趣。我想这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在这节课中我为让学生的阅读变成悦读,有以下几个突破:
1、设置了故事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学生借助图片的帮助和多媒体课件中生动的画面,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故事、阅读故事的习惯。我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步学习整篇故事,使学生在阅读的知识积累沉淀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是理解整篇课文的关键。我采取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竞赛的形式很好地操练了句型。
不足之处:教学活动设计还应该考虑多方案,从多方面考虑出发,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思维发展能力。
;H.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讨论非常多的话题。小学三、四年级可以看做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准备阶段,多涉及词和句的认读阶段;到了五、六年级,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显性的阅读语篇,怎样施教阅读课也开始为教师所关注,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课的教学步骤】
一般来讲,阅读理解要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前者针对词句的理解,后者则更多地运用了背景知识及推论等阅读技能。因此,对语言能力低的读者而言,阅读与其说是一个阅读问题,到不如说是一个语言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中,可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步教学模式,即阅读前通过浏览预测语篇内容,而后从略读到精读多次阅读,不断确认或修订预测,直到理解所读语篇。其中阅读中和阅读后两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柔和在一起,呈现出“阅读---检测---再阅读---再检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安排适当形式和难度的活动,即阅读前判断学生对语篇语言(词汇、语法)的理解情况,利用导读活动激活其原有的知识储备,解决其最主要的语言困难;阅读中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引导学生使用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运用背景知识,尝试联想、推论等;阅读后检测部分着眼于巩固、拓展相关语言知识,并促进与其他语言技能的融合。
一.阅读前的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这一部分可被视为新课的“导入”(introction)。在这一部分,应充分鼓励学生利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 首先构建全文的语义图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然后,再在教师的帮助下,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单词等。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手段,如问答、讨论等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同时,应使用提问策略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问答和讨论旨在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指导性问题同样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语义图象,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由于学生刚开始熟悉课文,并不具备运用课文中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设置指导性问题时应注意:
1)涉及课文的主题或最重要的事实。
2)回答的语言简洁,无需赘述。
通常在阅读前可以用一些设问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或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等等,如:
a. Tom is a good student, he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today, he is late. What happened?
b. Uncle John has a magic book, with this book, he has strong magic. But, the book is missing. Who stole the book?
c. Somebody wants to be a teacher, somebody wants to be a doctor, how about Jack? Let’s read.
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调查活动,将调查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再与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词的处理则可在导入新课之前,也可在导入过程中带出生词。一般没有必要呈现全部生词,只需要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因为学生很快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准确含义并熟悉它们的用法。况且,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和词本身的构成线索确定词义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提出指导性问题,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
二、阅读中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从简到精多次阅读语篇,如能在每次阅读前明确阅读后完成什么任务,则可以促使他们更为积极地阅读,在确认和检测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体验。
以六年级下册有关Zhang Peng’s weekend 的语篇为例,在安排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将课本上读后检测部分的“Finish the sentences.”及 “Number the sentences.” 分别作为阅读任务让学生读后完成。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其他活动,如提出 What,Where,How,Who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或者要求学生在语篇中划出有关周末活动的动词;或者绘制Zhang Peng 当天活动的表格,让学生重新组织所读内容并填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用基本的阅读技能,如观察语篇的配图猜测主题并在阅读中验证,跳读找出故事人物里的名字,或快速浏览确定故事发生的情景等。
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及语篇特点安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即是自主阅读、同伴合作阅读,还是小组合作阅读;或是以其中一种阅读方式为主,其他阅读方式相配合。
将泛读与精度相结合,尤其是对泛读技巧加以指导,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泛读伴随的行为是无声默读,要学会泛读还需要了解有关默读的规范。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强调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而忽视对默读方法的指导,也未给学生留出默读的时间。对初学阅读的学生而言,听录音朗读课文能使学生体会语篇的发音,掌握标准的重音和语调,使本文有真实的生活感;教师想强调某一小部分材料时,借助朗读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然而,朗读毕竟不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语言交流形式,而且朗读往往会鼓励学生养成阅读时出声或唇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往往会影响阅读速度。
三、 阅读后的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此阶段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做一些语言形式的基本练习,如本课需重点掌握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练习的选择和设置应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然后教师可根据本阶段的目的选择下列口头和书面的活动形式:
1)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 作者观点、态度等的讨论。
2)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讨论。如是线性结构, 应注意该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等;如是层次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分主题句、用于支撑主题的事实等。
3)围绕课文内容的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 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写后的短文听写或完形填空,涉及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围绕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等。
;I.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1
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英语仍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心,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他们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有趣的听、说、唱、做、游戏、玩、演、视听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然而,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相对缺乏,学生静下来阅读的时间寥寥无几,更没有时间动笔写作,当然也就谈不上对阅读或写作技能、策略、方法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阅读教学课,语言功能项目是Talking about abilities,话题是Housework(家务劳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等家务劳动的英语表达,学生能简单陈述自己能干什么家务活,并询问对方能干什么家务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听说技能,发展读写技能,在教学中以旧引新,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循环复现,帮助学生积累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I can water the flowers等。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Just do it.
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理解课文大意,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初步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劳,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体贴和关心长辈。
2、懂得和同伴交流,合作互助,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文化意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环保、洗涤的生活常识。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多以理解,分析,判断,辨析等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 cards
六、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本课对话内容,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Just do it.
七、教学难点
1、能读懂相当难度的文章,并写出小文章。
2、ill ,just do it!单词与词组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Greetings
2、Sing the song
T:what can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 I can do many things, and you? Have you remember the song what can you do? Now Let’s sing the song what can you do.(教师用动作提示,鼓励学生大声唱出英语,增加趣味性。)
【设计意图:简单亲切的问候和歌曲的吟唱,不仅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站起来,运用TPR,使学生动起来,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复习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T: Great! You’re helpful!
)
(二)Pre-reading
Step 1:激趣启思,预设铺垫
① touch and say
教师示意同学任选图片并用英语表述出来。如: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empty the trash,clean the bedroom.
Step 2:知识唤起,导入新知
① Ask and answer.
T:What can you do at home / at school?
S: ..... (学生可任意回答,如:do homework, study English, clean the blackboard等)
【设计意图:通过听指令做动作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师生问答,发散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感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阅读预设问题做好铺垫。】
(三)While-reading
Step 1:问题引领,预测信息
① Group work
T:If your mother is ill,what can you do?
If your teacher is ill,what can you do?
(板书句型:What can you do? 让学生各抒己见)
② Praise and positive reinforcement(教师表扬并肯定学生的做法)
T:You are helpful. / Just do it. / Great!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预测中铺垫本课的句型,扫清阅读的障碍,帮助学生减低阅读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Step 2:整体扫读,捕捉信息
① Watching the video
T:What’s the matter with Mother Goat? Who can help her? Watch the video,please.
② Skimming
③ Sum-up
【设计意图:观看课文VCD,视听结合。然后,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快速阅读(skimming),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课文脉络,了解本课内容梗概。】
Step 3:问题深入,推进阅读
Scanning
T:Are the monkey, the rabbit, Zoom and Zip helpful? What can the monkey do? What can the rabbit do? What can Zoom do? What can Zip do?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Scanning),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搜集并获取具体信息,并划出关键词,回答相关问题,将阅读推向深入。】
Step 4: 思维互动,质疑辨析
① Retell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T:Mother goat is ill. She is tired, she can’t do any housework. Who helped her? What can they do? Please retell what happened.
② Discuss in groups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了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怀体贴身边的人。】
Step 5:听读结合,演练巩固
① Listen and repeat
② Act out the dialogue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听录音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增强语感。】
(四)Post-reading
Step 1:提供素材,思维拓展
①课件出示poor children 引发学生深思what can you do?
②发挥想象,填写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阅读和讨论,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写作框架,由填词到写句逐步提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通过自身和贫苦学生的对比,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父母和家人的优良品质。】
(五)Summary
(六)Homework
七、课后反思
《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了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怀体贴身边的人。
为了保证阅读的基本因素:“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language.” 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真实的阅读兴趣和真实的学习动机为目标,通过知识的唤起,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再生,知识的运用将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我预设铺垫,设计“主题论坛”,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热议,巧妙地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我引领学生快速阅读,带着自己猜测的可能答案去理解阅读内容,把文字阅读变为印证活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和写作意图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细读短文,通过听、读、演、练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为了提高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支撑,由填词到写句逐步提高,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让学生进行短文再创造的训练。
这节课的阅读内容与句型教学部分较为相似,深度不够,很容易会陷入“炒冷饭”的局面。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书上出现的几个词组打转,枯燥无比。我设计情景“Mother Goat生病时,我们该干什么,who can help her,使之能合理运用。
综观整节课,我自认为做到了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活动丰富,操练扎实。在情感教育这一块,来不及呈现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缺少了一点亮色,可谓遗憾。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2
Topic : My family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se new words and phrases: university, nature, Beijing Opera, be fond of , be strict with,How happy we are!
2、Can understand and read this passage by themselves.
3、Can talk about their own families with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Teaching Steps:
1、Sing a song:
‘If you’re happy’(Ss sing the song and do some actions)
(借助歌曲开始课堂教学,活跃气氛。同时选用与本课内容紧密结合的歌曲,也为新知的呈现埋下伏笔,自然导出How happy we are! )
2、Free talk:
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can you do?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 see , you are fond of…
Teach: be fond of ( on—fond---be fond of )
What are you fond of ?(I’m fond of…)
(采用Free talk的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以旧引新,在相互问候的同时,自然的引出新知,体现教学的无痕。)
3、Presentation:
(1)介绍father
①.Look , this is my father. Guess, what’s he fond of?
He’s fond of cars.(媒体呈现图片及句子)
②.Every week he drives his car to Shanghai, because he work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媒体呈现图片及句子)
Teach : university(unit---university),read the sentence.
③.He’s a teacher. He teaches English. (Ss read after the T) (媒体呈现图片及句子)
④.I was his student. He was very strict with me. Now he’s also very strict with me.
Teach: strict(street---strict), read the sentence: He’s also very strict with me.(媒体呈现图片及句子)
(由Free talk中的be fond of,来猜猜文中父亲的喜好,并同时解决有关父亲的背景材料,分解文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但又不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同时也不使教学内容零碎呈现,主线直穿文章。)
(2)分段教学
Paragraph 1
①.Now you know sth. about me and my father.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other people in my family? (Yes)
Look, 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show Family)
Qs: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Seven)
Who are they? (They are….)
②.I have a happy family. It’s…… (T make a model, Ss try to retell this paragraph)
Paragraph 2
①. You all have the picture of my family. Look at the passage, read paragraph 2 quickly by yourselves.
②. Let’s play the game: Who’s who? Are you ready?
(生根据每个人的特征提示猜出文中人物)
③. You know sth. about my family members, but what are they fond of, do you know? Enjoy some video show, then tell me: their jobs and what they are fond of.
(生看录像,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信息)
④. Ok, let’s finish this form: What are their jobs? What are they fond of?
(生说出每个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完成列表)
⑤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You all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isten to the passage, then we’ll make some choices. (生听录音,完成选择)
Paragraph 3
(选择题最后一题What do they all like?引出):nature
(欣赏大自然风光) nature(picture---nature)
The nature is very_________.
We all like nature, so we often go walking, swimming together.
(媒体呈现句子,生跟读第三段内容)
We should protect nature. (渗透思想教育)
(对文章采用逐段分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形象直观的展现文章内容,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穿插各种题型,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4、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in four.(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Let’s read groups by groups.(小组分段读课文)
5、Consolidation:
(1)Here’s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This is GaoYue’s family. It’s a ….(T 示范)
(2)If you’re GaoYue,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family?
(生上台表演,媒体用表格式提供高月一家的信息)
(3)Ok, it’s time for you. This is David’s family, this is Mike’s family. Group 1,2 are David; Group 3,4 are Mike. Try to finish the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生看图或表格中的信息完成写作并展示)
(高年级学生有写的能力,适当的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写作也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搭建舞台。)
6、Summary:
Look at my family photo again. In my 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love me very much. I want to sa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Family
(这句话中的首字母组成了本课的标题,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熏陶,又能对本节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A family is full of love and joy.
How happy we are! (生跟读,体会)
J. 如何进行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阅读前——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这一阶段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导入新课”内。在这一阶段容,为了激起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看图说话、猜谜游戏、观看录像、歌曲或歌谣引入等方式,进行有效的预热。这是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直观的表现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这对下面的课文阅读理解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中——理解教材,整体把握
本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中的生词、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在阅读中,老师可以优化组合各种阅读训练的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