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阅读课的导入方法

英语阅读课的导入方法

发布时间: 2023-05-01 14:26:40

⑴ 英语阅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等创设大量的视觉情景,对儿童反复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反复多遍的听说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而尽可能快的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字母时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单词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来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时,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来进行对话,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奖励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对自身学习的满足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4.讲授法
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⑵ 英语阅读课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1、 交际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2、 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 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6、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字母、音素、音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业务和交叉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7、 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8、 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
9、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10、 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 以上材料仅供参考,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感觉一下英语ing的英语教学方式,看一看他的教学模式,对你应该很有帮助的.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 链接生活,发掘课程资源

教材中有许多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现实元素,教师不应当漠视教材编写者精心择选、编撰的重要资源,而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一步进行发掘,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以及周边实际,进行再加工。

如在教学《Abilities》一课的导入阶段,教师以“Different people are good at different things. ”为题,给大家介绍了班级一位运动健将和一位歌唱高手,教师适时板书“ability”,领读并进行解释。这样的导入因“链接”到学生身边的两位同伴变得鲜活、丰满起来,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 再现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将现实生活的场景再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是帮助学生做好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之间衔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文、音、像等融为一体,生动地、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信息输送的渠道,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内容、对话语境的理解。让原本平面的、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鲜活起来,把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信息整合在一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能够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促进他们对于抽象知识内容的感悟。

如在教学《Amazing things》时,导入阶段以“Show a period of video”的形式展开新课,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剪辑“长江七号”,还展示了从网络上收集的一些神奇世界的逸闻趣事,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这些鲜活的画面题材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开始了语言运用的尝试。

三、模拟生活,创设真实语境

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张体验式学习,即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生活场景,在场景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化的体验。通过模拟生活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在一个尽量贴近现实的真实语境中进行尝试和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情境化、学习体验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倾向,设计一些具有模仿、表演性质的活动,指导学生扮演语境中的不同角色,将他人的处境转变为自身的经历,在角色的驱动下展开对话互动,达到对教学内容中人物、事件的情感认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在教学《Integrated skills》时,教师模拟了一个根据一组图片为他人指路的生活场景,用浅显的词汇和简单的情节,让学生初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四、融入生活,盘活课堂氛围

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对话是实现英语学习融入生活的极佳方式,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中促进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和美妙感受。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运用导入阶段既得的成果,进一步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自然交谈和对话,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或者生活琐事,让学生在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主动展开交流,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学以致用中牵动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还可以运用英语辩论赛、英文才艺展示等形式,渲染出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让生活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中去。

如在教学《Dream homes》时,以“I want to live in a grand palace”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梦想之家的想象力演讲,围绕着我的梦想之家是在靠海的海滩上、安静的街道以及木质的单人床等,使得课堂在学生的想象中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应当把它与生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叶圣陶语)基于生活的英语课堂导入方式,给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面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课堂的起始阶段就准确把握住生活内容与课本内容的契合点,引导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的光芒中体验、感悟和践行,学生的英语能力必然得到切实的发展与提升!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教学文化导入的两个方面

1.课堂知识的引入

所谓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知识的引入,一般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有意地将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介绍,或者是通过让学生阅读等一系列手段使学生能够融入整体的氛围当中。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文化的民族特性,英语往往和以前的宗教、政治、文化等挂钩,在了解过文化之后,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一来授课会变得简单许多。在了解过文化之后,会对学生的眼界以及西方文化的研究有拓展作用。除此之外,文化上的差异性也会让学生在和人的交流过程当中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避免一些可能会发生的错误,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大方自然。

2.课堂上的文化理解

所谓文化理解,就是让学生和讲母语或其他语言的人相互交流沟通没有障碍。这需要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语言技法教育之外,还将英语和母语文化作为中心内容,为学生带去最前沿的咨讯,例如大众媒体的报道、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除此之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的社会当中,学生要想进一步了解英国文化,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看报或上互联网等都可以接触到。最近随着新媒体大量涌入课堂,互联网教学也是加强学生理解的一个全新手段。教师为了让学生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可以通过美剧等总结出英语日常用语来向学生揭示一些文化的内涵,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更具有自信。

二、教学的实践方式

1.利用课文之前的背景知识

在新教改之后,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可以轻松地找到背景知识和一些课文的简介,对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好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先理解这些问题的含义,这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

2.配合插图,结合问答

现在的新编英语教材当中,教育部门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氛围当中,加入了大量丰富而有趣的插图。有些是为了解释课文当中的内容,有些则是为了引入某些课堂话题。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插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问答的方式来使学生对话题内容和课文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地加深,也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3.利用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学媒体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在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及时更新知识,利用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现在很多美剧的英文对话都非常地道自然,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作为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利用这些较为直观的照片、幻灯片等方式也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音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喜欢上英语。教师可以先进行英语歌曲的播放,随后再说出这些音乐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还可以找来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增强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或者可以与课文的关键词相互结合,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和图片顺序,介绍作者和探讨相关的课文背景,从课文的背景中寻找切入点,进行语言运用和知识面的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之后,教育体制当中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这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给学生带去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认清以后的发展道路。

⑷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导语: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场戏要演好序幕,而对于一堂英语课来说,导入则是新课的起点。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一、插图导入法

新编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此画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例如:

T: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 S: Seven people 。)

T: Who are they? ( S: A..., three … , two ... and a … … )

T: What is the... doing? Why are the two ... kneeing on the ground? What is the man saying to the ...? Can you give me a story?

二、视听导入法

教师可充分利用收音机和录音机以及网络资源,选择性地播放地道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让学生听和看音频或视频资料。在 Advertising 主题时,可直接截取电视上的一些著名品牌产品的英文广告语,尽管有部分生词,学生们一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诺基亚手机的“以人为本”( Connecting people ),飘柔洗发水的“从头开始”( Start ahead )等,都有一种亲切感,毫不费力地翻译出来。当然在展示这些广告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地结合课文加以提问,为课文的展开做好铺垫。

三、音乐、歌曲导入法

根据课文的需要,可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例如: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 主题时,先放一首当时在排行榜上大热的流行歌曲,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接着让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一些音乐的片段,学生讨论歌曲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特点,盛行于哪个年代等等。 Hip-hop,Jazz,symphony,classical music 等等生词一一出现,既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本课的话题,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去了解更多以及用英语如何表达。

四、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英特网 the Internet 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介绍、讨论等形式,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生表演导入法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演讲(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这种形式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学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在老师启发诱导下进行自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并始终处于系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

六、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儿童和青少年好胜、荣誉感强的特点,上课开始时,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如,复习与运动相关的动词,让学生抽签,根据纸条上的指示表演,其他同学猜测纸条上的内容。还有经典的 Hangman 猜词、猜谜、传话、接龙等等都可以灵活使用。事实上,这也是最考验任课教师的灵活性和基本功的方式。老师既要结合教学目标,将需要学生准备或练习或复习的内容巧妙地与游戏结合起来,又必须具有组织游戏顺利进行并时时掌控游戏活动进程的能力。做游戏在课堂中的使用最受学生的欢迎,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学到并巩固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充分使用的“法宝”。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理念来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相信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课前进入教室,如果发现课堂非常吵闹,不是一味地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课堂导入:

T:Has the bell rung?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Ss:Noisy.

T:Is it right?Ss:No.(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Ss:We must be quiet.

通过短短两三分钟我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

3.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这节课时,我首先按常规与学生互相问候,复习检查,然后出示多媒体图片,展开对话:

T:I miss my son very much.I want to send a letter to him.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Then,who can tell me where it is?(学生开始讨论)

S1: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2:It’s on Center Street...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中,使学生在快乐中“问路与指路”。

4.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会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用新知识来解答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才会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B 3a 时,我这样设置问题:There usd to be very quiet in Bell Tower.However,these days,some strange things are happening.Then,what are the strange things?Could you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the article named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aod.教师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激起了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二、以学生为中心,用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演讲式导入法

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很自然导入到本文的知识点。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同时大量的图片也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地运用。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导入到新的知识点。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一课时,我制作了哗哗下雨的图片导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抓紧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课也是学习TITANIC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媒体图片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对于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相关图片,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比如在学习比尔盖茨这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有关比尔盖茨成功的资料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同时,它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⑸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1. 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将单元阅读进行整合,找到各单元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总结阅读思维。教师要重视语篇教学,教会学生了解语篇体裁,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从关键词中整合出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作者意图和态度等阅读能力。

2. 其次,教师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特长爱好,对语篇的资源进行拓展选择。在规划设计教学过程之中,把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各种渠道查找语言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

5. 最后,要提倡自主阅读与合作式阅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自我阅读中反省阅读技能,从合作式阅读中体会互动的乐趣、创新的新奇。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教会他们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根据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

⑹ 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和技巧

导语: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设置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和技巧

一、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用歌声或者童谣来导入

小学生都表现自己,用歌曲或者童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起伏的变化,在感到放松、愉快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把唱歌的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英语字母时,先让学生听一曲《英语字母歌》,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地感知新课内容。这种用唱歌导入新课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学到了新知,轻松自然。

二、用轻松、简短的日常用语导课

运用一些轻松、简短的日常用语来导课,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通常情况下,新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talk”。通过一番“free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语音、语感的培养必须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语音修养。因为学生年级越低,年龄越小,教师在语音方面的责任就越大。要使处在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英语发音准确就必须有语音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让他们听到一个标准的发音,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1,What is your name?How are you?It is time for clas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有的语句我们可以经过人为的调整,使得重轻交替出现的规则保持不变。比如,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Mike .该句按表意重音来划分语句重音和升降调。形成了一定的节奏模式,十分均衡,听起来就悦耳多了,学生也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In class时,笔者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三、用游戏的方式导课

游戏导入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例如:学习“数词”zero——ten时,我采用“过关游戏”,十人一组报数,看哪组报的又准又快。同时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到的数字有哪些,看谁最细心。如:年龄,日期,手机号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在教“时间表达法”时,我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引人新课。先让一个学生扮演“老狼”,让几个学生站成一队依次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几点钟?”老狼回答:“六点钟, 六点钟……。”学生通过游戏学习“ What’s the time ,Mr Wolf ? It’s six. It’s dinner time.”又如:教Body(身体)时,做“摸脸拍手”游戏。Touch your face.反应慢的淘汰。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玩中学,学中玩。

四、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导课

直观形象的实物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之前,通过借助实物、教学挂图、卡片、投影片、幻灯片、教学录像或小学英语空中课堂等,采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物是最简单有效的直观教具,它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服装名称”时,我把课前向学生们收集来的玩具娃娃的各类小服装衣帽等展示给学生,这些小道具十分漂亮可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情绪十分高涨,在把已知的服装名称说出之后,都急切想用英语正确地说出其余服装的名称,于是我就顺势导入了新课,学习词汇:a pair of gloves / jeans /shorts…这些教具的运用往往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因而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 A Unit 2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勺子、护士帽、教棒、听诊器等,通过引出单词,导入新课。

五、创设情境,让英语融入生活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阶段的英语对话和课文多出现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语教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导入What would you like?时,我将整个教室布置成一个快餐店,自己扮演餐厅的服务员,引发学生的食欲和兴趣后,再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这两个句型,这就使句型的操练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多了。再如:伴着“一阵电铃声,”学生们猜出“教师 ”引出单词teacher ; 接着传来“急促而响亮”的声音,学生猜到是警车,引出“警察”policeman.有汽车的声音经过,学生猜到是“司机”driver. 拖拉机声音一出现,老师问:“有谁要开拖拉机”?学生猜“农民”farmer.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是全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教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教学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约定俗成的导入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这就要起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断反思和总结,设计出能适用于自己的有效的课堂导入,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十分有利。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技巧

一、做游戏技巧

1. 游戏与小同学学习英语的联系

英语课堂上的游戏不只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同学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协助同学学习语言,协助同学进行语言交流,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协作和互助的能力。

2. 课堂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活动的布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每一项活动都对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协助。

(2)游戏活动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要为“玩游戏而玩游戏”。

(3)游戏活动的选择要考虑同学的年龄、程度和兴趣。

(4)游戏的种类应丰富多彩且富于变换。

(5)游戏活动前要讲清楚规则并做示范。

3. 游戏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 活动1如:“黄金眼”游戏。这是训练同学记忆力的游戏。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放在讲台上,让上来猜的同学先看半分钟,然后背向讲台面向同学站立,再让另一位同学上来取走一样东西。然后说:“What is missing?”猜的同学要在10秒钟内用英语把缺的东西说出来。如此反复,便让同学在无意当中加深了单词的印象。

活动2:“秀一秀“游戏,把所学的单词分类.让同学找出所学过的能通过形体表示出来的动词.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同学做出这个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会很清楚的记住这个单词,并且印象会非常深。

活动3:“画一画”游戏,给一个单词,让同学画出相关的简笔画,让全班的同学猜这个单词是什么.如:河流,山川,拖鞋,袜子,苹果,小鸟,等等。这个活动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课堂气氛会很好。

活动4:“单词接龙”游戏,从每一组找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教师说出一个字母,让同学写出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写出的单词越多越好,组里的其他同学可接替他写出更多的单词。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课堂游戏既有趣,又紧张,既能控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又能使同学在玩玩、猜猜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二. 讲故事技巧

1. 故事与小同学学习英语的联系

故事可以给小同学学习语言提供一个自然的、有意义的语言情景,用于语言教学的故事中的词组和句子重复率高,并且小同学喜欢一遍一遍地听故事,所以即使小同学在语言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大量地吸取成块的语言(chunk),并用于语言交际,同时激发同学的想像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 英语教学中讲故事技巧

① 将要讲的故事和同学的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联系起来。

②使用图片、动作或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协助同学理解故事。

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使用身体语言、手势等来协助同学理解。

④在故事中让同学参与,可以让他们猜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或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

⑤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以制造悬念,给同学时间考虑。

3. 讲故事技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在课堂中应用讲故事技巧,创设情景让同学感知语言,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第二课时要求同学掌握八个水果类单词,在导入新课时,我尝试运用一个保守的儿童从小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进行教学。 故事大意是猪八戒去为师傅找吃的,他发现一个果园,里面有一些水果(设计成今天要教的水果),他却忍不住把水果都吃了,后来受到孙悟空质问。我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子来介绍这个故事,同学在听和参与讲故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八个水果单词: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rs, peaches, mangos, pineapples, watermelons.用此法教水果单词比以往利用实物或图片,师生一问一答出现单词,然后一个个进行机械模仿、操练单词的效果要好得多,同学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掌握了所学单词,并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外表上师生一问一答,实际上缺乏实用价值,造成了课时浪费现象。如何使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提问,真正起到激发同学积极思维、培养同学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呢?首先看两个场景:

场景一:教师手拿一张图片,指着图片里书桌上的一本书,问同学:“What’s this?”要求同学回答:“It’s a book.”继而又问:“Where’s the book?”要求回答:“It’s on the desk.”这种操练在初学句型时固然不可缺少。但从交际教学的观点看,这种明知故问、缺乏信息沟通的问答训练只是通过直观的手法,出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机械性操练。

场景二:当学了喜欢和不喜欢的句型,教师会问同学一系列句子:如你喜欢猴子吗?你喜欢春天吗?你喜欢机器人吗?我们的同学虽然有时听不懂,但只要是这样“yes or no”的问题,都会容易回答,反正不需要讲理由。

⑺ 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如何艺术导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英语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英语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点变化尤其体现在语篇阅读教学上。笔者认为,一堂阅读课教学,如同一首交响曲的演奏,扣人心弘的交响曲的前奏能引导观众步入意境,课堂成功的“导语”即“开场白”,能激发并加深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说,要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的设计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差。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基本采用以下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从趣味性表现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趣味性表现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动,然后再讲解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以新目标英语九上Unit 1 What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为例,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problems这个话题一般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了富有戏剧性的导入手段:小品表演。一群学生模似了生活场景:他们相约周六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谁知周五各科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回到家后,爸妈又增加了新的任务。他们万般无奈,同时又十分沮丧。这一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产生了共鸣。除了拼命做作业之外,还能怎么样呢?悬念产生了。这时,由一位学生扮演的Luck Fairy 出现了,她作了自我介绍,屏幕上适时出现了有Luck Fairy 文字的图片。每个学生都问她:Luck Fairy? Can you help me? 她回答说:You are a good boy / girl. I’d like to give you a wish. 于是,小品的气氛转为活跃。孩子们的愿望各种各样:I wish no homework at all. / Jay Chou will come to see me . / I can have a robot to do many things for me …然后,Luck Fairy 又走到讲台下的学生中,询问他们生活学习上的烦恼。这次的导入打破了教学常规,以学生表演的形式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因为生活气息浓郁而获得了全体学生的心理认可。Luck Fairy 这一导入自然、适时,在特定的环境中很快被全体学生掌握。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提出新的问题:What do we deal with them when we have problems?顺势引入学生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2. 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课文
以新目标英语九上 Unit 2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为例,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标题,Who is he? What does he do? How old is Martin now? What made him change a lot? Did he use to give his mother many problems? Why did his mother have to work? What did his mother tell him on the phone? What changed Martin’s mind?
分析文章的标题,能够使学生简要快捷地弄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写作意图或学习重点,从而深入具体地展开阅读理解,让学生真正地步入到学习佳境中。
如教读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6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一文时,我做过这么一个试验:在所执教的两个平行班中,采用不同的教法。甲班采取惯用的讲授法。课堂上,从单词的拼写、含义到用法,从词组到句型,从句型又到语法、句法,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非常疲劳;学生们也是紧追急赶,气喘吁吁。整整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却很少,对于那些乏味枯燥的语法条框,学生更是如坠云雾之中。乙班则是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收集有关Food and Drink方面的资料。学生们非常积极,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向有关人士打听、求教……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不仅用英语把课本上的内容表述出来,还补充了不少知识,甚至还有不少同学谈到了东、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会风行中国等。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就如何健康饮食这一焦点问题进行辩论。经过一个时期的“搁置”,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用同一份试题对两班学生测试,试题以课后习题为主。结果表明:甲班优秀答卷仅占全班的38%,而乙班的优秀率达70%。究其原因:教者在乙班从课文的焦点问题切入,相机诱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在学生潜意识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即使搁置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仍能得心应手地去解答相关问题。而在甲班,学生仅仅依赖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即使当时心领神会,但未必能长期保存于大脑,更谈不上转化为学生的真正能力。同一个内容,同一位教师,两个班竟出现了不同结果。为什么呢?仅仅是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同吗?追根求源,学生的学习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后一个班的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4. 从质疑入手导读课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如讲授新目标英语八下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时,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选择了如下教具:一张新加坡国家地图,一段相关的影音设备。在教学一开始,我做了如下的导入:Today we’ll get to know a country, that is named … 然后播放了一小段Singapore的人文景观,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此时提出第一个问题: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Singapore? Or do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Singapore? 部分学生率先简单地对新加坡做一些描述,而大多数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于是我发出指示: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ingapore,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课文,一气呵成读完。然后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心情舒畅,不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读方法多种多样,导入切忌古板、单调。干巴巴的导入不能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气氛就沉闷、乏味。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恰当运用,设置一些科学、合理、艺术的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探求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让课堂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⑻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了一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阅读参考一下哦!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a) 学习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并掌握复杂数字的表达法。

2. 语言技能目标:

a)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b) 让学生复述课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c)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汇、知识,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创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a)学会有关地震的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讨论懂得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和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

b)懂得地震无情人有情,即使发生了多么可怕的灾难,国家和解放军官兵都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c)了解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d)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e)欣赏课文中优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语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教学过程:

步骤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入话题,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先播放有关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画面,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学生马上就联想到earthquake这一词,这时教师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紧接着引导学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过图片,学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识,为课文的阅读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一定的总结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认知状态,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但估计在前面所展示的画面及图片的启发下,大部分同学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虑到文章生词较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必要在讨论“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这个问题时,引出单词: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这样既可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重点单词,又可为阅读扫清文化背景障碍和语言障碍,又可为突破本文的重难点作好准备。

步骤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1、通过限时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略读(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略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重点阅读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归纳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该环节教师应通过限定阅读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精读各个段落语段,侧重培养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细节的能力和猜测生词的能力,学会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

设计思路:本文的篇幅较长,生词多。因此,采用分段细读,根据段落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主要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唐山地震来临之前所发生的奇怪现象,培养信息归类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现很多的数词。因此,以这些数据为依托,让学生通过查读方法迅速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再以4人1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数据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观点。第四段,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后救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体会地震无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而非停下阅读去查找单词表。在这一环节中可适当处理一些语言难点(如:一些生词、词组及定语从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体会这些词组的用法。每个段落刚好都有一个含有英语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了解其中的英语修辞用法,学习理解并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3.通读全课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并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内涵。

设计思路:针对本文的结构较清晰,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和大意。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任务,再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间互相交流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促进,学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础较差学生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励。最后教师可通过图表展示文章基本脉络及中心词,一篇篇幅长的文章就转化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我设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让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步骤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组织语言实践活动,达到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到知识的扩展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环节共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指导学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时间线索展开复述,这样把阅读内容和所学的词汇、句型有机地结合。二是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活动。

步骤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学习成果的过程

设计思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并学会通过反思性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步骤五.Homework: 课文内容的巩固、延伸与拓展

1.Language focus

设计思路:分组归纳出每个段落的语言点(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字典或参考书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节课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协助归纳。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设计思路:本部分设计一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学生按老师所给的参考时间,进行限时训练。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本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通过限时训练的'形式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设计思路:每个学习小组可根据自己采访的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尽可能多地用上所学的词汇及句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2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同时对于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借助阅读课文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

一、跳读和读,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 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 识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然而, 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 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 猜测等方法, 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 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 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 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 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 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 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二、精读,侧重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字母和单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短语、分句、句子和 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 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随着学生对课文理 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 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所以, 通过阅读, 可以学习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语言知识,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 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的必然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 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 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 式。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 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 种做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 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 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

三、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培养自学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语篇内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交流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搞“书讯交流”、写“循环日记”、开展“读书知识竞赛”等等,指导学生阅读英语简易读物,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阅读潜能,最终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吸收英语知识的能力、独立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英语问题能力的人。

当然,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绝不是朝夕之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关键。外语教师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

教师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连续活动过程,因此教师之间要大力提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还要多读一些有关教学法的书刊,以及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以便了解英语教学的新动向;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争取有所创新。

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案例实施背景

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实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高中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用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也提高了学生测试性阅读的能力。如阅读前讲解重点生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用复述,角色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方面,但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要想真正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这点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上得到启示。《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高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介绍了旧金山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大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金山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人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paraphrase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不满足单一的课本教材学习,具备对于兴趣的话题会去网上搜索知识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半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已经让他们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不同于初中的手把手阅读,更多的是他们自主思考,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次欣赏性阅读材料是美国文学原著,他们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较难,注意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逐层进行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师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赏.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后问问题: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现一张地球板块分布图,并让学生说出旧金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师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于学生刚学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图片即或学生原由有背景知识,为下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pre-reading:预测全文。

浏览题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预测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视频让学生用几个句子来描述所见所闻。

学生一般都这样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微技能,目的是让学生猜测文章可能会讲什么。提前预测能够更快激活学生脑中原有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唐山大地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震前,中,后发生的有所了解,让学生用句子或小篇来描述所见所闻符合有效的输入---输出的英语学习规律。当然直观的视频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这环节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旧金山地震中的所见所闻。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句子。

Skimming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后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可跳过某些细节,围绕问题,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引导读读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该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如何进行略读。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称扫读或寻读。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在对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扫描中,迅速定位信息点,而和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该阅读材料文学性强,所描述的细节也很多,学生很难以找出一主线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这两个问题十分有效地让学生去思考人们在震中和震后的感受。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笔者发现可以先将Q2提前解决。因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们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思维,马上问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撑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个班级教学中说到人们为什么很悲伤难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人说他们失去了家人,亲人,朋友;有人说他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由于课文中的一句话还能证明他们可能会由于失去财产和至爱而悲伤。我也趁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么?其实这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和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和排比的修辞现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让学生文中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让学生第做意译,先渗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注释性说明,改换说法,倒换顺序等。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义来意译。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后两篇阅读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虽然都是描写地震,但风格截然不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体裁风格,教师设计了一表格来进行对比阅读。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描写台风之后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单元中心是自然灾害及自我保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写家乡最常见的灾害台风之后情景。

五、课后反思

本课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通过小组活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较好地体现有效性的教学。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体会地震后人们相互帮助并勇敢面对的精神。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用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自然衔接,时间短但有效能引起学生兴趣,猜测旧金山地震的相关内容。在各个环节中能运用激励评价和过程评价来鼓励学生去说。

不足之处是在于很多设计问题难度过高,教师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直到第一个班级的教学发现诸如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去意译有很大困难,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问题给出后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也是难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的同义词去替换解释。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这两个问题的铺垫较好地处理了教学难点。在今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几个选择项,降低难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高中阅读欣赏课也不例外。阅读可分导入,快速阅读,表层理解,深层理解,欣赏,拓展等步骤进行。但教学过程不能只将重点放在处理词汇或讲解句子上。阅读欣赏课可对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阅读欣赏课的文学作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阅读中启迪学生思维,由表层及深层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

⑼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成功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提供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阶段整体目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入门阶段、发展阶段和提高阶段。入门阶段――1-4年级;发展阶段――5年级;提高阶段――6年级。

(一)发展阶段(5年级):在这个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过Let’s talk进行基本句型的教学,通常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听懂、朗读并进行交际性表演,而学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全面,因此有些学生产生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造成学习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将目标中心继续放在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精读和熟读能力,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背诵对话内容,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推动其自觉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在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read & write这个版块,内容有对话或短篇的语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后都有简单的练习题,这就是编者正式提供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语言材料,在这一部分我们的目标为: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

(二)提高阶段(6年级):通过两年的训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因此这时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阶段教师有必要多给予学生一定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一篇英语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们分成三个阶段,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

在读前(pre-reading)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并能回答出若干简单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读中(while-reading)阶段,则要求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掌握文章中心,并从阅读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法;

在读后(post-reading)阶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据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开展语言判断、口头表达、写作等后继性活动。

因此在每个年段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大体上遵循这三个阶段的基本设计,再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是下册书的教学,因此就以下册教材内容为例向大家做以介绍:

五年级:从这个年段开始教材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阅读版块,因此我们要从这时开始进行系统的阅读教学.三、四年级实际上我们都是将阅读教学融于对话教学中,但五年级起我们要将阅读教学与对话教学区分开来,阅读教学不同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特点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属于精读。而阅读教学是以多,快,广为教学特点,属于泛读。我想有很多老师抱怨阅读教学时间不够就是没能很好地掌握两者的区别。具体方法为:

(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主要以问答式、介绍、对话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

1、 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2、 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分层设计小的任务予以训练。

(三) 视听入手,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1、 借助主题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

2、 带着任务听录音,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发展听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断、选择、连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四) 具体了解语篇内容,加强过程指导。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跟读,加强语音语调培养,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深入理解语篇内容。

2、 关注阅读习惯和方法等动态式学情。

(五) 以语篇为单位综合训练,强化综合语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复述课文,包括填空复述,看图复述,根据段落大意复述等;

2、 学生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口头汇报。

(六)布置作业:

强调:1、将四会句型作为重点。

2、布置预习作业。

六年级:我们重点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获得信息,而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信息。基本做法为:

(一)导入——感知教材

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语言结构要预热,唤回他们对某一语言点相对生疏的语感,同时又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预热,这样的预设就能使学生铺垫出一层浅淡的印象,降低了阅读的认知梯度,学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础,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可以讨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实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唤回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也可以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二)读——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读(Skimming):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词能猜的鼓励学生去猜,也可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查词表或词典解决,少数重点词、词组和句子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加英语注解或图解。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学生边读边找出关键词、句,进而掌握语篇的中心、情节,并进一步练习单元重点词句。教师的引导手段有提出问题、阅读理解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等)。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带领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过程中还要进行个别检查,纠音、正调。

(三)练----语言输出

阅读完后,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例如考察信息与理解的选择、判断正误等题型;根据关键词复述、背诵或表演阅读内容;仿写等。


;
热点内容
实现英语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9-16 03:52:43 浏览:481
怎么看待幸福英语作文 发布:2025-09-16 03:51:23 浏览:638
真的是太可爱了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50:04 浏览:628
他在游泳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9:56 浏览:733
时间留下最真的人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8:42 浏览:719
想去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7:52 浏览:373
一切就有可能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2:16 浏览:250
表格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1:30 浏览:793
一个人的精彩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6 03:41:30 浏览:283
他开始唱歌翻译成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9-16 03:36:11 浏览: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