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标五级要求
❶ 初中英语五级课程目标概述
关于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前言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徐英俊,2001)然而本人在平时下基层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目标设定过大、过多;目标设定偏高,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表述太空泛、笼统、不具体等。甚至发现部分英语教师没有设计教学目标,教案里头只有教学过程。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说,是否有设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对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理解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总目标对每堂课具体目标的细化,是短期的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是确定学生要学的主要语言知识点。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来设定的。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和为什么学,就无法确定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状况,教师就无法保证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三、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的内容 1.新出现的重点、实用的词汇。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 2.新出现的重要的句型结构及其交际中的用法。了解和掌握其语言形式、表意功能及表达方式等。 3 .需要了解或运用的语言技能与策略。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4.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情感态度指的是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离不开学习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本国文化,因此,在必要时候,需要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以增进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四、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1.为使教学目标具有课堂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常使用能够准确表达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具体描述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避免使用抽象、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 2.要清楚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形式:说或做什么(what)、行为发生或变化的条件:说或做的方式与条件 (how)、以及能引起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情感上可能产生的变化(why)。 3.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意识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有时很难进行直接描述,应举例加以说明。 但是这几年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变成了贴标签,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所谓的三维目标。其实很多时候,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有时是浑然一体的。 下面是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Unit 8 Topic 2 Section B 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的描述。这是一节语言操练课,我个人认为这种表述比较规范,它科学、具体并可操作。 1. 学习、操练和运用相关的重点词汇 expensive, camera ,sound 等。 2. 学习、操练和运用相关句型, e.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s the best time to go there? You should visit …/ You should not miss …拟定和谈论假日旅游计划 ( Learn to talk about travel plans with what people need to know before travel)。 3. 通过以听、说、读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对假日旅游计划不同的看法,为课后写作做好准备; 4. 通过交谈假日旅游计划和小组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友谊,培养其团队精神,学习交流的基本技巧,如询问等。五、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注意事项1.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所不同,如在知识操练课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是主要目标,“技能”与“策略”就可能不是主要目标;相反,在阅读、听力等技能训练课中,技能目标将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那么整节课下来就可能变得本末倒置,重点不突出了。下面以八年级英语Unit 8 Topic 2Section C Different jobs require different uniforms进行举列说明。这是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其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⑴. Learn and practice the new words for reading about different uniforms for different jobs, e.g., firefighter, soldier, airline pilot, police officer, require etc.⑵. Notice and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It is + adj. + for sb. to do sth…” used to talk about the uses of uniforms, e.g., It’s nice for students to wear uniforms at school/ School uniforms show their good discipline. ⑶. Learn and practice reading skills: Predict what the text is about from the 4 pictures & related questions Skim the text for the gist: different jobs require different uniforms. Scan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how different jobs requires different uniforms with different purposes and fill in the table (1b) with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in (1) and (2).⑷.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earing school uniforms.既然是阅读课,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prediction, skimming, scanning的能力应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把阅读课上成翻译课或单纯的语言学习课,对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只是蜻蜓点水。这跟授课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在培养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抛开语言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只是,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有所侧重。 2.并非每课都要包括词汇、句型、语法、技能与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部内容,除了不同的课型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外,教材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学情特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得处理,设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为教材并非“教”的材料(the materials to teach),而是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可以利用的必要资源(the resource Ss need when they learn and use the language). 因此, 除“课本”(textbook)外,教材还应包括由教师选择或创造的其他材料, 如其他录音、录像材料、相关报纸、杂志、生活材料、特别是学生自己产生的材料。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选择、开发和利用,这也是英语教师必备的一个能力。六、结束语 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不是一层不变的,更不是贴标签式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做灵活的安排和表述。但是不管怎样,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科学、合理、具体且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导学、导教和导测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
❷ 课标要求五级目标 初中 英语阅读速度是多少
没有具体数字的要求。词汇是1500-1600,短语200-300,以课后单词为主。阅读量是累计15字左右。
❸ 读《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笔记—3.分级标准之“语言技能”
分级标准之“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读: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1. 能根据 语调搜族和重音 理解 说话者意图 。
2. 能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3.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 记录简单信息 。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 生词 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 句子的逻辑关系 。
3.能找出文章中的 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
4.能读懂相应水平的 常见体裁 的读物。(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 阅读策略 获取信息。
6.能利用 词典 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 课外阅读量 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
五级技能——说、写(表达技能)
说: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世逗弊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3.语音语调,情景对话,表演短剧,沟通合作完成任务。
写
1.能根据指早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修改 。
3.能使用常见的 连接词 表示 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描述 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❹ 英语“阅读课”之5E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2年6月4日 周六 晴
根据辉霞老师第七次授课整理
一、5E教学法的背景和内涵意义
5E教学法知多少?
what do you know about “5E” Teaching Model”?
what do you expect to know about“5E Teaching Model”?
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5E Teaching Model”after reading the preview materials?
1.5E教学法的背景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基于“先前概念”的建构主义理论
参与(引入)、研究、解释、精致(应用)、评价(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导入,探究,讲解,运用,评价)
探究: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最初的体验和探究
概念引入(解释):教师引入关于所学主题的新概念(或术语)
概念应用(精致):学生在新情景中使用术语和应用概念
精致(elaborate)adj.复杂的;详尽的;繁细的;vt.精心制作;详细计划;使复杂;使华丽;精心制作;精雕细琢;vi.详细说明;详细阐述。
2.“5E教学法”基本内涵
5E教学模式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五个部分组成,即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致(说明)(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五个部分之间呈现紧密的逻辑关系,因每一步的首字母都是大写的“E”而得名,又称“五环教育模式”
参与(引发兴趣)——探索(探究构建)——解释(归纳总结)——说明(拓展应用)——评价(评价巩固)
参与(Engagement):在了解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和概念基础上,提出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新知学习状态;
探究(Exploration):在学习任务(问题)驱动下,对文本梳理学习,收集问题证据;
解释(Explaination):在学习理解和探究基础上,教师(学生)解释关键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使用新知识建构科学严谨的解释,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迁移(Elaboration):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理解解决新情景中的新问题;
评价(Evaluation):用表现性任务或适当的练习,检测评价学生的新的知识理解与能力水平。( 我的理解:之所以拿5E教学法到英语课堂,主要是看重了它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的作用。特别是解释部分,不仅仅是由老师解释,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解释,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搭建脚手架,设置问题,做好领路人,也即指导者,这也应该是5E教学法与英语活动观的融合,更侧重学生活动层面。)
参与的过程可以用预习单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可以提出正确的问题,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所提的交集点。并不仅仅是平时的导入。
谁收集问题的证据?学生。学生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有问题。有两个步骤,自己在预习单上发现的,一个是与小组合作后,发现有争执的,有不一样的理解的地方。
解释一定是在课堂上,是展示。迁移到英语课堂上,要展示老师觉得关键的问题,哪怕是预习单上的问题,要展示。大问题,或者有困惑的问题展示。要用完整的新知识的句子展示。
5E教学法注重在how层面的解释,六要素活动观聚焦what层面。
“5E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与该阶段匹配的教师行为)
参与:培养学生兴趣,让其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前概念(交集点选择是关键)
探究:鼓励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基础上同伴合作:观察和倾听,记录并明确关键问题;提出探究性问题,指明任务方向;给学生思考时间,承担学生学习顾问角色(谁探究?老师的问题设置是抓手)
解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问题答案;追问学生答案来源与理由,让学生澄清问题;规范地讲解学生不清楚的概念、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材料,拓展思考(谁解释?教师追问的能力,学生做中学)
延伸(迁移)要求学生有逻辑地、规范地解释概念、问题;鼓励学生在新环境中运用或拓展概念和技能;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释;拓展创新(应用实践类活动)
评价:在学生完成新任务或新练习时进行观察;评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找到学生改变想法或行为的根据;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谁评价,如何评价?)
二、5E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三、5E教学法在具体课例中的实践运用
我的反思:
一、语篇类型混淆
对于语言技能的“读”,2011版课标五级的要求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而2022年版对语篇内容的要求更加具体、多样。以三级(7-9年级)为例,语篇类型就包括:
1. 日常对话、独白;
2. 记叙文(故事、简版小说、人物传记、童话等)
3. 说明文
4. 应用文
5. 新闻报道(简讯、专题报道等)
6. 工具书(词典、语法书等)
7. 新媒体语篇(网络媒体语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信息等);
8. 其它语篇类型(歌曲、诗歌、剧本、广告、图片、表格、天气预报等)
不仅仅是“记叙、议论、说明”。语篇内容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每种语篇对应的课堂设计”理应有本质的区别。当然这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的。
二、三大主题语境及32小语境的混淆
❺ 2021新课标英语课程标准是什么
2021新课标英语课程标准是如下:
1、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做游戏以及做事情。在学习中敢于模仿、表达,对英语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二级: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词汇互致问候、介绍朋友和家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以及讲述简单个的故事。
3、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与教师或同学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有短句子描述系列图片以及讲述故事。
4、四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叙述、说明以及指令等。
5、五级:有较为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杂志并理解其大意。
❻ 初中英语为什么那么多篇文章
因为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主要途径。
人的70%以上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五级阅读目标明确提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2012:17)。除此之外,《课标(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六点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教育部,2012:17)。由此可见,目前的阅读教学主要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影响学生阅读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对策十分重要。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所在区域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主要针对阅读兴趣、目的、习惯及阅读材料等,以期通过结果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了解我区目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阅读兴趣不浓,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不足,缺乏必要的阅读策略等。
❼ 如何在英语听力和阅读教学中实现听说读写
1、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听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将听英语和语音教学有机结合。 (一)泛听: 英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的氛围内学习语言。课堂用语属于泛听形式的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与要求,只要听懂会做或简单问答就可以了,因此对学生没有什么压力。多听会起到增加英语气氛,培养语感的作用。在开始的一两节课,可以英汉并用,说一句英语,重复一遍汉语,如Hello, boys and girls. 同学们好!Good morning/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早上/下午好,同学们!Is everyone here? 都到齐了吗?Who's absent?谁缺席?What day is today? 今天星期几?等等。有的话可以借助表情、姿势、动作、手势帮助学生听懂,如Sit down, please. 请坐。用双手,手心向下摆动示意,表示让坐下,或教师自己以起立、坐下的动作表示,边说边做便可清楚。用左手手心朝下,右手直立于左手心下,示意学生停止说话,边说Stop talking, please. 或双唇紧闭用右食指竖立双唇前,也可示意"停止说话或别说话"。如果双唇翘起,用食指竖唇前作发嘘声则可表示 Be quiet, please."请安静"的意思等,另外如Come here. Go back to your seat, please. Turn to Page…. Think it over. 等都可用表情、动作或手势表明意思。只要教师坚持每堂课都用,经常说,反复做,学生会慢慢习惯形成自然的反应,如老师一说Practise the dialogue. 用两手指一示意说In pairs, please. 学生马上就会意,两人一组练习起来。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熟练程度,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听英语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听的能力,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二)精听: 中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中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二、说 培养良好说的习惯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话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中学英语教材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别是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写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值得一提的是,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教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学生,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课堂中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请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过程,设计一个阅读教学案例。(300字)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概述Do you believe…? 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 The next best way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阅读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著名语言学家 Christine Nuttall认为,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形成语篇,读者再把语篇解码,获取信息。阅读活动各环节的设置应注重其心理效应、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语篇的整体性。阅读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传统观点认为阅读就是要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内容就是达到了阅读的目的。然而现在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看法。“ 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 ( Goodman )。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事实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文章结构组织的知识、情景上下文的知识等)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 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字面阅读( read the line )字面阅读是对阅读的最基本要求。低级层次( low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推理阅读 (read between the line) 指读者能依据文章的细节材料推测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根据字面意思进行必要的推理、推论。阅读的高级层次( high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形象阅读 (read beyond the line) 读者能将阅读材料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与读者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联系起来。只有当低层次阅读和高层次阅读共同作用时,才能实现流利阅读的目的。这样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定义《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英语课程标准》,第 9 页)英语课程标准》阅读五级要求:1 .能 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 的含义;2 .能理解段落中各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 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 常见体裁 的阅读材料;5 .能根据 不同阅读目的 运用简单的 阅读策略 获取信息;6 .能利用 字典等工具书 进行学习;7 .除教材外, 课外 阅读量达到 5 万词以上 ,累计 15万字。阅读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 信息,得到 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阅读的基础与建立途径基础途径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学习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深度阅读学习 广度阅读学习(相当于精读) (相当于泛读)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域界语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新的语言知识(通过教材学习)阅读能力的深度学习精深阅读,形成新的阅读能力(通过教材学习)阅读能力的广度学习广泛阅读,强化深度学习获得的新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习)阅读教学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text approach),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口笔头)交际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现代语言教学研究证明,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要进行语篇教学,将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从整体到细节的“自上而下 (top down)”的模式,调用学习者的图式知识 (schematic knowledge)。教课文必须从整体入手,一是学生的预习必须先整体理解内容;二是教师上课必须先从背景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说与之有关的 background information,问几个 global questions。然后,有重点地讨论一下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点面结合的原则阅读理解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而考查时命题却绝大部分是词、句、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始终要把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体理解与句、段的理解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注重细节,做到点面结合。精泛结合的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英语课堂上的精读应以“精雕细刻”“点滴不漏” 的“讲深讲透”英语知识为重;泛读课应以“拓展视野”“培养习惯”“发展技巧”为主。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听说读写统筹兼顾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采用简单的方法,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阅读的作用与功能从高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天下从中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三分天下二、初中英语阅读常用教法 阅读教学模式 1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2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3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反对逐字逐句阅读,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思考和扩展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模式忽视词句结构,忽视语言知识等其他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下降。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该模式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先为学生解决文中的生词生句以及新的语法结构。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基本知识,就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基本的英语知识逐句地阅读和理解,已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该模式没有重视语言篇章层次上的语言意义和阅读理解必须有的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及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这种模式基本观点:在阅读中,底层面与高层面的加工方式对阅读理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底层面的加工需要高层面的参与,其加工结果为高层面的加工过程提供“材料”,信息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强调读者与读物的相互作用,即强调读者所掌握的词、句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有关题材的背景知识与读物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问式(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问式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运用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交替模式,展开教学程序。通过设问、解答、帮助、指导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增多,从而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对话式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就比较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从师生的双向交流转向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教师较为自然地融入学生之中,并与他们建立起对话式伙伴关系。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由教师设计、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在其具体实施过程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情景导入—设问—阅读—疏通、理解—深层问题—讨论、扩展—结合实际再讨论—总结—布置口头和笔头作业、加强语言实践。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阅读教学三阶段:pre-reading 主要目的:1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2 )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3 )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活动形式可以有:问答、讨论、小测验、 游戏等。??Warming-up: 提出话题,激发学习兴趣??Presentation: 提供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需要安排 ) ??Revision: 回顾上节课所学语言要点注意: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while-reading 1 .是学生自己阅读的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去获得关键信息。2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有眼睛看、用脑思考的时间和过程。老师尽量少提问题或讲解。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再做这些事情。3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动手操作一些事情,如: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体信息、将信息图表化、记录要点、回答各种问题等。注意: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待清楚阅读的任务。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设计流程:General comprehension: 首次接触阅读材料,解决整体理解问题创设情景—确定理解目标—通过默读解答所给问题(可伴有录音)—讨论问题答案(先小组后全班)2 .Detailed comprehension: 再次接触阅读材料,解决细节理解问题确定理解目标—通过默读获取所需信息—解答所给问题—讨论问题答案(先小组后全班)3 .Target discussion: 通过扫读发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词汇和语法),并逐个加以解决过程:个人扫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内容:研究情景—确立概念—熟悉结构4 .Mechanical practice: 替换练习、造句练习、朗读训练等5 .Meaningful practice: 复述、改写等6 .Focus summary: 归纳总结所学语言(先小组后全班)阅读任务建议Put these cut-up paragraphs back in the correct order 段落排序Find words in the text that mean the same as these 文中找同义词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mistakes in these sentences 读课文找句中错误Give headlines to each section of the article 写段落标题Put this list of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事件排序Write a reply 写出应答Discuss interpretations of, reactions to, feelings about the text 讨论对课文的认识、反应和感受post-reading 主要目的:1 .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2 .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 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活动形式:Pre-task: 布置任务 (一般为笔头任务 )(可根据学生水平提供不同任务)创设情景(完成任务的必要性) --布置任务—提供实例2. .While-task: 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讨论方法—制定方案—实施计划—总结结果3 . Post-task: 展示评价小组展示—全班评价—确立榜样—纠正不足注意:读后理解性的检测环节,重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 Homework适量的语言知识练习和对课堂内任务成果的完善三、初中英语阅读案例分析 看光盘并评课 四、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和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策略 1 .合作阅读策略教师可首先提出阅读要求,使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2 .交互阅读策略阅读教学前使学生了解阅读过程所涉及的四种技能:概况技能 (summarizing),提问技能 (questioning),析疑技能 (clarifying),预测技能 (predicting)。教师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提问,及师生轮流提问。3 .同伴阅读策略一个问,一个读。提问的同学根据对方的回答进一步发问,由此一直进行到无问题可问为止。注意,只有在听到对方的问题时才可以阅读,根据对方问题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4 .质疑作者策略1 )布置阅读任务时交代阅读时应回答的问题: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Why is the author telling you t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What could you say instead? 2 ) 学生讨论自己“质疑”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情况。3 ) 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估。5 .图片故事策略1 ) 根据故事制作相关的系列图片;2 )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3 ) 展示第一幅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4 ) 以此方式依次展示图片,直至故事结束;5 ) 图片故事阅读完后,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对比与图片的差别。阅读基本技能1 .略读 (适用于判断短文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2 .扫读 (适用于细节搜索、捕捉、提取及理解 ) 3 .细读 (适用于推理判断、揣摩、理解作者意图)略读 (skimming ) 和扫读 (scanning ) “ Skimming ” 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这一技巧可帮学生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与主题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个别单词上。“ Scanning ” 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寻找课文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阅读策略指导课例(两节)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 ” 泛读教学的目的要求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英语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英国学者弗兰科斯·格雷里特( 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从对选文的整体意义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明确的泛读教学的目标,我认为还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的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对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的分析。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的程度,在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进行泛读训练的方法很多,如: SQ3R法: Survey、 Question、 Recite、 Review、 Rewrite。Matching :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应该是哪篇文章的。Skimming :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梗概。Scanning :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等而阅读。Task-reading :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阅读。Authentic-reading :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如广告、时间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Timed-reading :限时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鼓励泛读的建议
❽ 英语水平级别是否有五级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PEST5)是最高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水平基本满足专在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属业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需要。该水平的英语也能满足他们在国内外从事专业和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
该级考生应能就各种话题自如地进行对话与讨论。能就其工作的多方面与他人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并能进行有效辩论,清楚地阐述自己需求,能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70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8)英语阅读课标五级要求扩展阅读
全国英语等级的成绩作用:在PETS等级描述中给出了各级考试成绩的适用范围,仅供考生个人和考生成绩使用者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解释PETS各级考试的水平;考生成绩的使用权在录取部门或用人单位。
作为社会性考试,PETS不具有评价普通中学和大学校内英语教学水平的功能;拒绝向考生的教学或辅导单位提供考生成绩。任何人不得用此项考试的成绩评价、干扰校内正常的英语教学,不得用PETS考试成绩代替普通中学和大学的英语结业考试。
❾ 英语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
1.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异同与关联?
阅读技能:是一种获得的能力,基本上是下意识的自动的运行。
阅读策略: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有意识采取的措施。
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训练阅读技能,同时提高学生恰当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
2.课堂惯用的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有哪些?
在课本学习中或者题目讲解中经常告诉学生的有:
如看第一段和每一段的主题句(一般每一段的第一句),利用图片、标题等预测文章大意。
利用关键词定位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然后划线,找到需要的细节信息。
利用上下文,语境等,猜测词义。
审题认真,知道问什么,然后规范答题。
3.教材提供了哪些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您是如何训练学生这些技能与策略的?
教材中给与的阅读策略有:skimming/ scanning /predication/guessing the meaning /reading th etitle and first sentences/find out the text type/summarizing/making notes/using previous knowledge/ finding the order of events/using dictionaries/inferring/using suitable language/using context/reading with focus/- mov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predicting using topic sentences/mind-mapping/learning actively/identifying linking language/noting supporting details/using background knowledge/understanding prefixes and suffixes/making inferences/identifying test type and purpose and so on.
在平时教学中,看文体要求和题目设置,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或“技巧”,做习题时,我会把自己做题的方法拍下来,示范给学生看,有时候也让优秀学生来讲解某篇小阅读,大家一起学习并总结方法。
4.课标规定的阅读技能目标与要求有哪些?对您的启发是什么?
四级对阅读所设定的标准是: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4、能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6、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文体材料。7、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8、课文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0万次以上。
五级阅读所设定的标准是,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文章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次以上。
不仅仅是课内,还要有课外阅读量。
5.您平时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清晰每个技能与策略的本质含义与操作?
在阅读教学中,也会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相关背景知识,设置不同层次理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会绘制思维导图类的结构,给学生更清晰的文章结构意识,便于他们复述和背诵。
感觉因为学生词汇量有限,空有策略,有孩子读不懂题目,不会答题。效果一般。能直接回答的或者文章中有直接信息的还好,如果让学生总结或综合类回答的,学生一般做不好。如考试中的阅读表达最后一个主观题目,五选五(信息还原)
感觉简单的技能能够了解并操作,如寻读,快读,预测等。比较难的,学生操作一般。
❿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不管在哪个阶段,英语阅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因为没掌握好阅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提高英语成绩,甚至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认真对待。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初中英语阅读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1. 讲究阅读方法
(1)依据主题句定短文的中心:任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并且由段落组成的;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表达段落主题的句子叫主题句,通常置于段落的开头,有时在段落末尾和中间;其它的句子是用来说明和阐述主题句的;若把一个个主题句加以整理,你能悟出其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回避、排除个别生词、难句(等困难信号)所带来的干扰,但也有一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常贯穿在全文中,因而要综观全文,对全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才行。
(2) 掌握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养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因为具体事实、重要细节是主题句的扩展、补充、说明或例证,是用来支持和说明中心思想的,而且是阅读理解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运用构词法、语境线索等帮助来推测关键词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如果不懂得这些词义就会妨碍理解,但大部分生词的词义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结合构词法、借助文章中的语境线索帮助在理解基础上猜测其词义,这有助于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训练阅读速度
在阅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生词和不熟悉的短语,这些生词和短语会妨碍我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我们总是查阅词典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为了不查词典又能破解生词词义,并理解好文章的中心,要求考生根据构词法判断词义。如:This material is unreadable.中 unreadable是生词。
学生可以根据词根 read ,知道 un和 able分别为前缀和后缀,那么 unreadable的意义就不难猜测了;还可以培养学生根据生词与上下文的关系来猜测其意义。生词所在的句子、段落会提供很多的暗示和线索,依据这些暗示和线索就可以理解生词的词义了。如:同义词反义词线索;解释性线索;例证性线索;标点符号线索等。
3. 改进阅读方式
(1)预测:培养学生依据文章标题(副标题)、插图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对文章的大致内容预测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然后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纠正,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
(2)略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辨析文体,掌握篇章结构,进而抓住文章的中心。
(3)查读:指导学生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事实细节性的问题。有些细节性的问题不能直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必须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转换才能获得,也就是要在直接可获得的事实和细节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归纳、转换间接地获得所需要的事实和细节。它通常涉及数据、时间、人称、代词的指代、动作的行为的'关联、动作行为者与承受者、地点和空间、表态方式、因果、条件、内涵与外延等。
4. 扩大英语阅读量
目前初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题材、体裁的选取,功能与话题的设计方面均注意到多样化和广泛性;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可以立足教材阅读材料指导和训练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学语言知识和指导学生掌握句法、语法,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奠定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教材中的阅读量离大纲和课标要求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课标五级阅读要求规定: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 达到15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精读泛读结合,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风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泛读时,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作全面精细认真的分析,而是根据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尽快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5. 强化阅读训练
(1) 指定阅读范围:教师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英语读物(配有一定量的问题),分别规定阅读的范围,要求他们课外自行安排时间,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并规定一个较宽松的期限进行检查。
(2) 进行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要及时答疑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阅读。但要注意从学法上多加以指导,帮助和引导他们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检查阅读效果:到了规定的阅读期限教师可以通过口头练习和笔试结合的方式分组检查学生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口头练习以学生回答有关问题、讲述阅读文章的心得为主;笔试检查要求学生完成正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4) 展示阅读效果:利用英语课外活动,通过开展书评、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来展示不同组学生课外泛读的成果。分A、B组评论读物;讨论读物的人物特征、主要情节等,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认真阅读,同时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培养表达能力。
6. 加强评估指导
通过评估测试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理解实际能力与水平,可以摸清学生的强项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依据。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测试的指挥棒作用。
阅读测试文章选材要广泛多样,篇幅要恰当,难易要适中,从而确保阅读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题型设计上做到主观性题型和客观性题型兼顾,并针对学生平时阅读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避免题型过于单一以及偏题、怪题现象,更不能片面追求试题难度。
客观性测试题要能通过阅读文章直接找到答案;主观性测试题要能在阅读短文后通过上下文,运用联想、比较、归纳、分析判断文章的隐含意义。测试后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总结,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进一步提高。
【阅读技巧】
1. 良好的阅读心理: 去掉杂念, 集中精神, 不要紧张.
2. 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全文, 抓住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3. 把握阅读节奏: 眼睛不停地 “移动 à 停顿 à 移动”, 也就是 “阅读 à 思考 à 阅读”.
4. 注意培养语感: 注意词语搭配(或惯用法), 必要时划下划线.
5. 重点阅读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划下关键词.
6. 回味: 阅读结束后, 回味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人物, 事件, 论点, 论据, 特别注意文章的弦外之音.
7. 带着问题看文章: 如果有回答问题的体型, 先看问题再阅读, 也是有帮助的. 问题中往往隐含了这篇文章中的关键词. 特别注意: what, when, who, where, which, why, how, or.
【提高型阅读技巧】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对于这些阅读方法我们要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行练习,每节课选择一种主要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来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不能急于求成。并总结一些做题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握主旨推断法。在某些情况下,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但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暗示来推敲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再以主旨为核心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