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中的德育渗透
①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精神面貌和人文知识教育的程度,她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顺应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呢?
二、现状分析:
1.二十一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对象主要是人才,人才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当我们看到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考“托福”出国读研时,一部分留学于发达国家的人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贪图物质享受,丧失了民族责任感。难道我们不为因为人才外流而导致国家基础教育的浪费而痛心吗?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高智商而低情商,其实学好英语,是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报效祖国。
2、现在英语教学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现象。虽然《高中英语新课标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上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我国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切实的重视, 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
3.短期功利主义思想造成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对学校而言,因为固有的传统观念和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步履艰难。
4.新课标的推行,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依据与空间平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人文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把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鲜明提出了各课程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即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基于上述现状,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始终都要进行德育渗透,大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正确长远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尚“人文素养”的理念,形成良好品德。也就是说英语教学必须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精神。
三、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原则
英语新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容注意到与德育的整合,强调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习”得,个人体验和个体觉悟,通过课程学习,引发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道德情感活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遵循以下的教学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要寻求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在实践中获取道德体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
2.品质培养原则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道德是实践的产物,只有让学生个体全身心参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求知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自主学习原则
外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像我们母语的习得过程一样是自主活动,有句名言“you hear, you forget; you see,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 learn(你听见的,你会忘记;你看见的,你记住了;你做过的,你学会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给他们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向学生提供合适的英语学习策略,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认知和求知。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4. 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英语教学中,应运用启发式原则,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时机,使学生能自己发现规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5. 面向全体原则
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会存在智力、习惯、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呢?
乍看起来,英语是一门外国语,与德育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只要多动脑筋,运用得当,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1、深入钻研英语新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
英语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题材涵盖了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生活、当代社会、自然之谜、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科学研究、世界风俗、时尚潮流、人生规划、广告、体育、商业等等,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具有科学与人文价值。教材内容的编写、选择和组合体现了思想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文化意识强,内涵丰富。介绍外国文化,同时宣传中国文化,并把所导入的中外文化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对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建立在对本国文化深刻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Unit Two “Growing Pains ”中围绕 “青少年的生活体验”这个话题,以青少年成长的主题来拓展的,包括了学校生活、成长的烦恼、衣着外表等,阅读文章的设置,既有英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有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要留心周围的生活, 走进学生生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认真考虑如何挖掘教材人文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把语言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
2、 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自然地渗透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从而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讲授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Unit 3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结合我国申奥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外,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Project项目,由阅读材料和完成项目的四个步骤(调查、走访、讨论和文献检索)组成。这显然属于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分工合作,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例如:在第一个模块第一单元Project项目,要求学生学习了解club 的一些知识并成立自己的
club,因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环境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就高中阶段而言,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独立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在高中阶段实施有效的的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借此Project项目引导学生成立环保club,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种活动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其独立性,创造性和新奇性,从科学意义理解,这种活动应该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独立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课堂教学是传授英语知识、培训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3、改灌输式教学为学生自然习得。
重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隐性教育:即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接受了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它心理的成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既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增加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利用课文和课外英语阅读中的优秀文章,组织学生赏析。把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形象,美好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质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去感受美的同时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完成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转化,从而实现全方位德育培养的效果。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 感受文化熏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英语读物, 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 形成跨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Unit one,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 ”(Period 1)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大任务—让学生采访从英国学习归国回来的Weihua。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了解Weihua在英国的学习生活情况, 从而能更好地完成采访Weihua的任务。此材料是学生接受英语语言信息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此篇文章,可以了解英国学校的生活,感受英国文化气息。同时借助此材料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学生是高一新生,刚来到一个新的学校, 当然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充满向往,同时对别国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充满好奇,而这篇由从英国归来的交换学生所写,介绍英国高中学校的学习生活的文章正好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需求,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4、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搭建德育渗透平台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影视激情法、录音机、教唱英文歌曲,开展英语演讲,讲英语小故事、组织多层面的活动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意愿,进而获得一定学习成就。
例如,牛津英语高一教材第一单元是关于 “high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英国学校生活的场景,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积极发言,开启了思维,学生由老师家长要我学变为自发地积极地我想学,我要学。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主动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改变以往学习中老师一味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对立关系,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最适宜自己的最高发展程度。另外,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气氛显得既紧张又活跃,学生眼界的有效开拓,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去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有利于他们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气氛。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下,坚持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称谓“双主体”,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树立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理去看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和形象思维、想像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创新和自主获得知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敢于冒尖、发展自我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压抑,而是轻松活泼的,是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人文素养会得以健康迅猛发展。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总是在同他人的交际中发生的”。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德育氛围,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体验。即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培养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希望得到赞许和认同的美好愿望。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在运用外语相互式积极学习法(interactive learning)和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earning)的课堂模式组织的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思维空间和行动空间,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自然的互动环境,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的认知行为得以顺利发展。在阅读课堂上,运用外语相互式积极学习法(interactive learning)活动的结构形式如下:
A: 同座二人之间 — 适应对话、核对答案等活动。
B: 前后四人之间 —适应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
C: 自由组合 — 如学生觉得同座之间的组合不合适时,可下位自由选择活动对 象。
D: 个人与全班之间 — 适应某些与此形式相适用的活动。如“答记者问”等。
E: 随意走动 — 适应某些与此形式相适用的活动。如“调查”、“采访”等。
F: 组与组之间 — 适应某些与此形式相适用的活动。如“辩论”、 “抢答”等。
在这样的课堂上,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和激励互动。他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有效的沟通,使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在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过于凝重、压抑,学生完成任务时缺乏安全感,无情感线索,是一种“苦学”;而采用“外语相互式积极学习法(interactive learning)”时, 课堂气氛轻松、热烈、无压抑感,并伴有一条情感线索,是一种“乐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英语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这样德育教育的目的就真正实现了。
6、精心安排课外活动,拓展德育渗透空间
教师利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让学生争论,双方碰撞,各自找论点、找证据,让学生在争论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力。更多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学会了怎样成立课题组,怎样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检索资料,怎样搞社会调查,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观念正在学生当中逐步树立起来。德育渗透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于不同的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就是45分钟之外的德育渗透。现在的学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一般是在单元课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欣赏有关录音、录像、电视,或者英语角的讨论,学习自编自演英文短剧,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因为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而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也就决定了它的德育渗透形式多样化这一特点。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Unit Two 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高一上学期Unit One的阅读课,在完成一系列与课文有关的阅读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创造性任务:Good news for you! A new student Weihua who studied in UK will come to study in our class , and our school TV station will have an interview with her. Today’s task is to interview Weihua.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需查寻一定的参考资料,去了解中英两国的文化,这对于学生探究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英语教学融合,让学生享受中英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既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又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达到了真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不就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愿望了吗?
②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摘要:在全面改革、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精神动力。然而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呢?本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英语;美育;发掘教材;教学;课外活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有高品位的审美修养,通过自身的修养感染学生,然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形成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其次要善于运用美学观点把英语教材中有蕴涵美的知识进行解构,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再次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的书法美;幽默诙谐的内容;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纯朴的风俗民情,甚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建筑、美术、、电影等中也无不渗透着的美的艺术。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英语中的自然美和真善美。
1.英语的书法美
英语书法虽然没有书法博大精深,精彩多样,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展示教学图片和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现一些秀美隽永的英语书写作品。以此促使学生对于规范书写的认识和对美的向往。
2.在歌曲中欣赏美
是能带给人轻松的享受,能直触人的心灵,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从学生心理特征来讲,轻松愉悦的歌曲可以带给学生精神和情感享受,可以让他们放松,发自心底的喜悦。因此,将听唱英文歌曲这种形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音乐活动可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们应该把音乐引入英语课堂。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语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
3.在教材阅读中感悟美
英语阅读就是学生运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解读包含一定知识的阅读材料。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 语文 学作品中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感受教材阅读的美。
4.在教学情境中感受美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印象,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器官感受英语世界以及周围世界的美好。
二、重视教学艺术,让学生欣赏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美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英语教学本身的,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美化英语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欣赏英语世界的自然美的.同时,时刻感受到英语教学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展示内容美
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性及其蕴涵着美的因素,展示其美的各种形态。例如在“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节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就准备了Hepburn在各个时期的靓丽图片,下载了她主演的一些经典影片像《Roman Holiday》,《Funny Face》等等。通过她的优美表演和影片本身的艺术含量,从这节课的一开始同学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再通过笔者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充分。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笔者再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影星也通过多媒体加以展示像中国的Gong Li和香港的Jackie Chan.这样就能把这节课的气氛推到一个最高点。这样就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把语言的学习和艺术的享受结合在一起。
2.运用语言的美
讲课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是师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的语言要自然流畅,生动风趣,富于感染力;语气要柔和,声音要优美,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语调要抑扬顿挫,并与体态语言配合得自然恰当。比如在英语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一些彼此能融合贯通的成语或者俚语,能够生动风趣地解释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共同之处,使学生欣赏语言的优美之处。像“What the eyes doesn’t see,the heart doesn’t grieve over”和汉语中的“眼不见,心不烦”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是很多很多的。
3.设计电化教学实验美
使用或设计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具有动态感的教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起到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师对美的追求的具体体现。比如简笔画的应用,彩色挂图的张贴,甚至一些实物教具的应用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电脑教学,这样多媒体的影音优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和挂图时,也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所蕴含的和谐、对称、色彩艳丽和富有节奏感的美。
4.营造教学氛围美
要营造美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要能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产生心理的共鸣,营造民主、和谐美的课堂氛围。如讲“Neil Armstrong”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既有配乐又有解说词的录像,这一情境可使学生的情绪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后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及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营造出一种教与学相融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三、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创造美
1.开办讲座培养创造能力
讲座内容包括英语的,英语的写作,英语的语法甚至英语的精,泛读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培训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阻碍愈来愈少。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播放一些经典的电影,像“之声,罗马假日,魂断蓝桥”等优秀影片,在让学生们倾听经典对白的同时,也让他们领略到优秀电影的美的享受。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竞赛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像硬笔书法比赛,口语演讲比赛,单词拼写比赛,作文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必须要经过精心准备,悉心策划才能开展,切不可虎头蛇尾。
3.到野外去上英语活动课,熏陶审美情操
现在已融入世界,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的加深,外国友人也在我国随处可见。为了让我国学生克服怕开口的毛病,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教室外去进行英语课,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英语角,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这些场所。或者我们也可以在校园里开展英语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领略人际交往和学习英语的双重幸福感。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应立足于英语学科,挖掘英语教材,讲究课堂,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欣赏美,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
[1]王泉.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版),2010(2).
[2]赵海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报.2007(2).
[3]包云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
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汇编[C],2008.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ecation reform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penetration of aesthetics ecation can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rouse students’ spiritual power. This paper introces how to penetrate aesthetic ec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esthetics ecation; excavating textbooks; teaching ar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③ 如何上好一节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教学逐渐由重知识教育转化为重运用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调能懂会说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阅读课就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课的重要性每位老师基本上都已认识到,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些教师似乎还有些模糊,或者说在理论上没有明确地认识。不少教师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要么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成了翻译课,使学生感到很枯燥,要么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语法等基础知识上,成r讲解课。而对于其他方面,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学生语感的培养等等,似乎并没有认真细致地考虑。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呢?笔者从教英语二十多年,现在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文章为例<he used to o.a&use a lot of trouble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一般的阅读文章讲解分课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过程。阅读前是阅读课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的导入阶段。
i rereading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妙招。一个好的导入,会使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盼望新课的开始。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e used to cause a lot.of trouble以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开始,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老师走下讲台问:when is mother’s day?have y.ou remembered how your parents helped you in your daily life?借助一首歌曲和两个问题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这时老师趁热打铁说:生活中你们的父母给予你们爱,给予你们关心,但是你们想了解一下另外一位伟大的母亲吗?便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意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while--reading
二、巧设问题。点燃求知欲
通过导入这个步骤,使学生的上课状态已达到了无比兴奋的程度,这时老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出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第一环节:速读。
1.how old is martin
2.what made his life become di虢rent
3.what trouble did he use to cause
4.what made him change一
5.what is martin now like
学生带着问题,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情进入阅读状态。几分钟之后学生便很快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对五个问题的回答之后,学生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脉络,这时老师把问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自然过渡到教学过程的下一环节:复述课文,这时,挑选学生根据答案简单介绍文章大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的设置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课堂结构合理。惜时增效
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不可能从头到尾都让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容易使学生疲劳,降低课堂效率。但是课堂结构布置合理,这一现象便不存在。
首先由新课的导入到课文的问答练习,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这时便步入阅读的第二环节精读。精读课文是阅读课的一个中心任务,因此老师要大胆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去细读,默读这篇文章,老师在一边给予指导:1.通过阅读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2.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本文章的语言知识点。这样设计的目地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上下文信息词来猜新单词和学习新词汇的能力。
afterreading
四、抓住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一般的英语老师都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事,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德育教育人人有责.我们英语老师也不列外。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掌握之后,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我便插入这样一话题:discussing: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让学生展开讨论,于是把感恩这一话题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
五、画龙点睛.使文章升华
当这一节课结束时,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学生感动了,最后英语老师意味深长地说:my dear children,mother isgreat,mother’s love is the most unselfish!love your mother!一节欢快愉悦的阅读课结束了。
总之,上好一节阅读课不容易,我们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④ 怎样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怎样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如何适应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以及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更有效地运用阅读这一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历来受到重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发现在经过大量的阅读教学之后,学生的阅读水平依旧提高很慢,时间的投入与效果的产出不成正比。因此,教师们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 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1.认真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准备的基础。例如,在解读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阅读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时,教师要把握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英语在世界上的发展情况。教材安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发展,学习说明文的结构,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2.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有效教学准备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阅读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为例,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
①Knowledge aims 知识目标
a.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native, modern,culture, actually, vocabulary, rapidly, play a role in
b.Important sentence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②Ability aims 能力目标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
③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标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English language and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①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②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教学难点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 article.
此外,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有效教学准备的另一个重点,其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英语发展的一些思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课前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必须要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二、 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是基础,而教学实施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低效的阅读者很难对所阅读的材料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喜欢,其结果就是阅读量很小,阅读量小反过来使其在今后的阅读中很难理解相关材料,对材料的不理解又使他失去了继续阅读的兴趣,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则能形成良性循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还可以使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又为其以后阅读活动中背景知识的激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有很多种,比如,使用网络视频或图片资料,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辩论法,提问法,小组讨论,预测课文内容等等。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阅读文章摘自《安妮日记》,对于刚刚升上高中的中国学生来说,阅读这样一篇英文原著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网络视频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及当时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这样学生就能从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的文章,就不难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从而深刻地领悟安妮日记的内涵。
2.教学辅助工具的有效运用
①科学设计表格
阅读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提取具体信息、组织信息、整理信息,并让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阅读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Paragraphs
Main ideas
1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
2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spite of differences
3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English is spoken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n Africa and Asia.
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小组合作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然后在各段中找出支持这些主题句的论据。或者也可以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该项任务。总之,学生在完成这张表格之后,就对文章的脉络结构了如指掌了,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见,表格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思考、讨论和其它相关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科学设计表格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呈现色彩缤纷的图像和画面的现象越来越多,甚至还呈现电影片断等生动的动画影像,产生了极其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阅读文章《安妮日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电影片段及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便能牢牢地记住了这段历史,在感受外国历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不高效呢?
③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没有交流那我们学的就是“哑巴英语”。为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做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也能增强阅读的教学效果。那么又该如何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呢?方法当然有很多种,比如说我们最常用的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阅读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时,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学生们分成四人一小组,讨论该问题,讨论结束后,由该小组的组长向全班同学呈现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们把课文里学到的一些表达方式运用起来,加深了印象,并且在互相讨论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尽最大努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④巧妙渗透情感教育,高效提高阅读水平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教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是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4的阅读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讲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学习在地震或突遇的灾难中如何自救、救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逃生的基本常识,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教师可以此为教育契机,组织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should we do ?”,引导他们谈谈地震前可能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及如何提前做好准备。这样,融德育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逃生教育。
三、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构建课堂交互活动的重要保障。恰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自始自终,要适时,要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要有益于保护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交互活动有序地开展和进行。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方式要多样,可以用表情、手势和眼神等来代表语言。当学生表现较好时,教师可以用以下评语: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 Your presentation is wonderful. 当学生活动不太顺利时,教师可以说:Don’t w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 discouraged about. 当学生缺乏参与活动的勇气时,教师应如此鼓励:Cheer up, boy! /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 You have our whole-hearted support.”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一节课上完,总有成功之笔和失败之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时地记录下来,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而对于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地记录下这些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取舍,使之成为日后教学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阅读教学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经兴起,如何适应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的尝试和探讨,是广大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待我们去实践,去创新,去积累,长此以往,聚沙成塔,必有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席玉虎 《名师说课》 山西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5年
3、高慎英 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 2006年
⑤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解锁了新的工作,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1
一、 指导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二、 主要原则
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力求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继续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一个观念、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 主要途径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2.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切忌长篇大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选材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环保教育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
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时可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可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很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在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见缝插针、点滴渗透,使思想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继续再学习,继续从中感悟其内在的思想。组织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这样英语学习的德育渗透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本学期准备举行阅读比赛、单词比赛,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改变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培养的倾向,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工作计划2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然而英语在小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因为第一,它是以学习、掌握英语语言为教学目的,并要求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第二,它的教学内容相对简易,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正因为这样,需要教师在不违背英语教学常规的前提下,运用简洁明了的教育语言,直观形象的手段,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又取
⑥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
传授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学纳入德育轨道,才能真正实现其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欢迎阅读!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一)
一、 教育 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前我校英语课使用的教材是专为中等职业学校编写的《 实用英语 》,其章节的安排是以话题为主线,体现交际服务功能。课堂上我特别注重结合所学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学习Booking a Ticket(订票)一课时,教育学生尊重每位乘客,做到热情耐心,对工作高度负责。学习At the Bank(在银行)时,教育学生从事金融工作要意志坚定,洁身自爱,绝不可铸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憾事。讲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学生的情景会话表演,使他们明确作为服务人员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思想道德不断提高。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业、敬业、乐业的精神。如在给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上英语专业课的时候,我时常有意设计一些顾客抱怨甚或投诉的会话实例。一方面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即注意下列十大步骤:(1)注意倾听;(2)保持冷静;(3)同情客人;(4)维护客人的自尊心;(5)给客人以足够的重视;(6)记录;(7)把将要采取的 措施 告诉投诉者;(8)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9)监督补救措施的执行情况;(10)信息反馈。另外我们知道,在酒店如从事行李员或西餐服务工作,常常会遇到客人给小费等问题,教育学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有起码的自尊,同时也尊重别国的礼仪礼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友好地回答:�t� very kind of you. But we don't accept tips.Thank you all the same.?您真好,可是我们不能收小费,同样要谢谢您。)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使学生从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中悟到作为一名服务人员必备的道德准则,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最终目标。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的宏观目标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英语课的学习中得到爱国主义、美育等多方面教育。英语课堂上讲到学好英语的同时不忘强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学生们现在已经深知没有良好的汉语功底,外国语很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开课伊始就教会学生homeland/motherland(祖国),hometown(家乡),Dalian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Tourism(大连旅游职业中专),Hotel Management(酒店管理)等词汇。让学生在掌握自己国家、学校、专业名称这些英语词句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将德育的主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全体学生的心灵深处。
世间万物皆有美的一面,英语这门语言其自身的美往往学生不能够完全体察。我在平日授课中有意穿插播放或教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Big Big World(大大的世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极富节奏感的英语语言本身创造出的声音的和谐与美,此 方法 也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每天讲授一句英语格言,如:“It's the early bird that caches the worm(笨鸟先飞)”,“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滴水穿石)”,“Every step leaves its print(一步一个脚印)”等等。围绕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等方面,选用一些简洁精练、哲理深刻的格言,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有助于增加语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此外,对学生加强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亦是英语会话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人师表”四个字并非一句 口号 ,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然为人师表,就要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榜样。在课上我总是率先带头做到“请”字当先,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请回答问题);Sit down please.(请坐)。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逐渐懂得并学会以得体的装束、规范大方的举止站立、行走,到教室前面做英语会话表演。久而久之,学生不良的言行少了,变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职业道德意识不断增强。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教师明确德育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就能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力的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可见能力在三者之间处于核心地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亦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用。”这些都说明教师在一个人的学习、成长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可如何教学生学,授之以什么样的“渔”,这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想在课堂中把德育一点一滴地渗透给学生,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 ,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努力掌握新知识、新词汇,研究最新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多方面收集最新 英语学习 资料,多动脑、动口、动手,多方获取酒店、机场等相关实习基地的英语考核信息,丰富教案内容。平时的《英语周报》、《空中美语》等报纸杂志,及每天的《希望英语》教学节目,都可以使我们获得教学所需的资料。由于很多内容比较时尚、新颖,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们具备了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执着的敬业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一切都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染,并把教师当作“智慧和美”的化身,产生钦佩心理,激起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教师多付出努力,多去积累资料,就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就会使德育融于英语课教学之中。只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外语课的德育渗透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二)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 学习英语 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教师在注意并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努力学习好英语。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优秀 文化 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度责任感。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三)
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 总结 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 文章 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 英语阅读 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Have you ever pic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自的 学习方法 并写成书面 报告 ,让学生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端正 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 辩论 ,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 教师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 贺卡 ,并写上 祝福语 :Happy Teachers’ Day. 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我深深地感激您所做的一切。)Thank you for making learning not a ll thing but a great joy.(感谢您使我们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巨大的乐趣。)/ I love you, Mum. You are the one that we love the most. Have a happy Mother’s Day.(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On this day we honor you, dear mother.(亲爱的妈妈,我们向您致敬。)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over the years, mom.(妈妈,谢谢您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 Thanks for holding my hand when I needed it.(谢谢您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句: Happy birthday! 又如在教学单词“ should”时,可设计下列问题:①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 ②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make our city more and more beautiful?学生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同时,既得到了 英语口语 的锻炼,学生的道德意识也得到升华。
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如,在教学 “Sorry./ I’m sorry.”时,可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 Sorry./ I’m sorry.”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学到一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教“Thank you./ Thanks a lot.”时告诉学生: It’s very polite to say “Thank you” or “Thanks a lot” when someone help you.(当有人帮助了你,说声谢谢是很有礼貌的。)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教 must/mustn’t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后在下列 句子 加上 must/mustn’t,再表达出来: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Draw on the wall.
Be quiet at the library.
Wai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Take good care of follows and trees in school.
Make a lot of noise in class.
Spit on the floor.
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用 must/mustn’t自由发言,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而哪些是不该做的。此项教学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总之,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作用,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⑦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
20世纪中后期,教师素质研究已成为国际教师 教育 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有关教师素质研究的课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 热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 范文 一: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与教师的德业兼修相统一
目前英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英语课标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 学习英语 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而且新课程标准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体系更全面。课改均立足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以及改变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 经验 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课改要求下,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达到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和身心紧张的情况,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活跃思维,进而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可适当插一此有趣味的东西-——小笑话、幽默等,活跃课堂气氛,使之有张有弛。如果教师语调呆扳、表情平淡或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会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抵制大脑皮层活动,学生会思维迟钝,有厌倦感,学习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学生从厌倦老师到对语言失去兴趣,于教学不利。
例如,为了把新世纪英语 八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What animal are you 》这一课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先从网上找了中国生肖的十二个动物的图片,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这十二种动物及它们的特性,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这些动物的英语说法,接着我先联系自己, 说说 自己属什么动物及特性,学生一听,非常感兴趣,纷纷联系自己涌跃发言,最后再进行课文分析。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篇课文不但有趣而且很容易学,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我在英语教学中还坚持用英语来看图说文,讲解课文,讲 故事 ,以及对一些日常生活的描述,让同学们感觉到是在听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包含着思想情感的流露,人文的点缀,历史的回顾,而不是听一个单词、一个 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最终也会“说英语”。我除了坚持在课堂上说英语外,还要求学生也能开口。我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给每一个学生一个topic让他学会开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具 体操 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怕讲错,学生只要开口了,就会像决堤的河水,汹涌澎湃。我还鼓励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品在课堂上演出,让他们有成就感,反过来推进 英语学习 。
二、课堂 教学 方法 多样化,使学生长久保持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群体规范起着导向作用,学生群体成员往往自发地以教师的思想行为为参照而形成群体规范。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言行一致,艰苦朴素,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身 文化 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且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事,虚心学习。
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规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而富有变化的。变化和新奇能引起学生注意力,使之感觉新鲜和有趣,刺激其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来。反之,教无趣,必不乐学。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上课,学生看不到新鲜东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好奇心的内驱力逐渐消失,兴趣也就会慢慢低落下去。我在教学中引为鉴戒,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尽相同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词汇时,插入英语 谚语 或格言。例如在学到 “lack”一词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英语 成语 :“If you lack health, you lack everything.” 自己故意说得很快,学生觉得跟 绕口令 一样,就模仿了起来,自己趁热打铁又说了另一句“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让同学们猜出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瞬间同学们的精神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了,一节英语课在欢悦的气氛中结束了,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而从此在班里也掀起了一个学习英语谚语和格言的小高潮。这也是逐渐改变学生厌学英语的一个良好 渠道 。 同时,在学习词汇时还可以用演示文稿。例如:在教《新世纪》英语六年级上册What are your favorite food and drinks? 这一课中,我先在网上找了一些平时生活中易碰到的食物和饮料的图片,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食物和饮料的英语说法,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汇,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词汇。另外根据以上提供的食物和饮料,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喜爱的食品,编对话。然后,抽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比、打分。依此类推,要求每组尽量说出不一样的食品。这样,不但让学生开了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本课的单词能很快记住,学习效果也明显。
在课文阅读时,通过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设置等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与同学们讨论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或利用ppt幻灯片、实物,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以此把同学们带入一定的意境。例如,学习七年级第二课课文《A Healthy Diet》,课文的引入可以出示一些特肥胖的中学生的照片,列举班级或学校较超重的同学为例,讨论肥胖是否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讨论致使他们肥胖的饮食生活原因并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一来课文里Kate超重、生活饮食习惯、医生忠告她进行节食等内容就不会再陌生了。再对课文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 文章 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其中的知识结构,然后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同学们就能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此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要精,以点带面,腾出时间多读多练。课文操练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对课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误判断”、“挖空填词” 等形式来理解细节,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问互答,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以这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举的例子可能不在你的教学范围内,你可以换一个例子)
写 作文 时,先让同学做(Oral composition)口头作文,在每次课前的10分钟 (Ten---minute talk)的活动中讲一遍,然后以书面的方式写出来,由教师统一批改。用这样的方法上课,大多数学学生都有表演机会,都在积极思考,既学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能更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对课文复习(Text—reviewing)则采用提问和复述法,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课文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其他同学补充。接着我再小结,对学生看不出、想不到的地方加以指点,容易产生糊涂的问题给予澄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的方法也要灵活,如可用学过的词句扩展课文的段落或浓缩课文,对话部分(Dialogue)改成故事或让学生扮演故事、短剧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等。
对课后语法练习 (Grammar Exercises) 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相互促进。有些英译汉内容让学生轮流做在黑板上,做得好的给与表扬。我则对普遍性的错误给与重点讲解,使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魅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英语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和发掘他们各方面的潜力。如课前3——5分钟Daily speech/report,课文中的对话表演,将有趣的课文编为短剧,话题 辩论 、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英语晚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都能锻炼口、笔、语表达能力及思维创造力。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既面向全体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特别是让后进生“吃得了”,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注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活动的互动、互助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还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且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例如:例如,六年级新世纪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School Rules》,这一课要求学生,把学习校纪校规的活动与英语语法祈使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归纳和练习用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为此,我在英语拓展课上开了一个以《校规》为主题的英语课外活动。首先,我让学生们写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校规,然后我再进行概括和归纳,再联系课文和自己学校的校规,让学生们把它们改成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最后,我进行了 总结 :作为一位中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
随着各国交往的不断频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国际间合作日益加强。在这一时期内,英语因其特殊的魅力逐渐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共同语言。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并且“申奥”、“申世”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明显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强了与外国的国际合作。即将来临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使得英语对于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需要更多掌握大量英语词汇的外语人才,以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的现代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语汇丰富、词义纷繁、语法简练、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为世人所乐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新课程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的答案。我决定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 心得体会 ,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要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做到更优秀。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英语课改的浪潮下,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二:如何在中学英语中渗透德育
摘 要: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挖掘潜力的智育任务,而且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任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务。努力发掘教材内外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那么具体到中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呢?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探析。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论述的:所谓的老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三项任务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传道”中的“道”应该被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构成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政治倾向、道德法则和思想特质。“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社会价值:它使人能够自觉的认同和发展特定的社会制度,遵循一定社会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巩固的目的。(2)个体价值:德的发展可以迎合个体在道德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诉求,这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见贤思齐”的动力。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所谓“德育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据学校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面大旗,引导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伟大的称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那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语学科来进行教育,还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优势。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师必然会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扬“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时刻不能忘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 传统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要学会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二)英语是 人际交往 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实践性。一门外语的习得是学习者母语和外语 思维方式 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其语法结构和词汇学习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还有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门外语,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学会 游泳 就必须下到水里是同一个道理。基本的英语技能包括:流利的 英语口语 能力、较高的 英语听力 能力、畅通的读懂英文材料能力、流畅的英文写作能力、运用自如的英汉互译能力,而每项能力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反复的磨练实践才能成为个人内在素质。重复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必须要求英语老师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航作用: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战胜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冲突时,英语老师还应该站在保护祖国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 散文 、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其实在“英语世界”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获得“慧眼”的学习能力。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同时,读一篇英语美文就会是一次遨游“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华。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学生当做“知识袋”,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在的素质,而道德素质又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统帅地位,让“德育”引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完全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无法喘息,好像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指挥棒让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生机活力,这必然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缺失:
(一)在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德育。刘润清教授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 这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好的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一致的。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缺失德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崇拜的态度传授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 例如:在当今的校园,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 圣诞节 ”,相反却冷淡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 ”、“ 端午节 ”。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缺失德育。德育之魂要想统帅英语教学课堂主要靠的是教师对课本素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内容的渗透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然而现在的改版后的中学教材力求英语课文的原汁原味。虽然学习地道的语言材料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它会对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形成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所以,我们在选择英语素材时,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又要考虑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且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尺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甄别出满足我国中学教学需要的经典实用的英语文章。
四、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的策略
(一)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二)利用活动教学法,创造道德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 “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⑧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教师在注意并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努力学习好英语.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度责任感.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动、高尚的情操能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以营造严谨的学习氛围与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二、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3Thisismy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谈论房间里物品的位置,学习材料涉及到物品摆放不整齐、平常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教育孩子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帮着做,自己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例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创造感染的氛围去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Day、Mothers′Day等节日系列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献上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2Isthisyourpencil?其教学内容是“寻找物主”.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寻找物品主人和失物招领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领会了与他人合作的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如果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学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如果采取专制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态度冷漠、攻击性强、自治能力差;如果采取放任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对待学生,将易于使学生向无组织无纪律方向发展.可见,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以民主作风对待学生.同样的道理,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于他们口头上的道德教导的影响.
道德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团结友爱的课堂中,耳濡目染,将团结他人、谅解他人、乐意合作、乐意分享等作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相反,学生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相互抵触、充满敌意和排他性竞争的课堂气氛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将是自私、狭隘、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相互攻击等破坏性品质.
我们应当遵循英语学科的教育规律,擅于捕捉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思想品德教育.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