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英语阅读题
① 阅读英语书报杂志,记下你所读的书名,用英文来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或一篇(尽量简单一些)
下面这100本英语小说,是西方人认定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发表出来的最杰出的英语小说。是绝对具有珍藏价值的小说。学英语专业的人应该读,没学英语专业的,也应该有空的时候把相关的汉译本拿来读读。翻阅这样的小说,可以保证你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而不至于将宝贵的生命与时间浪费在茫茫的烂书堆中。
总之,这些小说的名字,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那是因为是受到了前辈们的“熏陶”,他们给我们开列的书单,是那一代人视野所能及的范围。他们也只能开列出19世纪以前的经典小说书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离我们更远些。而下面的这100本英语经典小说的书单,更反映了当代西方人的某种权威角度与视野。诚然,这只是英语世界里的经典小说,绝对不是世界性的。但现在不是全民一起学英语吗,这样的大环境中,好好从这100本英语经典小说中选几部出来读,恐怕都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我特意花点时间,把这100部英语经典小说的原名,作者给列在上面,并将书名全部汉译过来,主要是给没有机会读英语原版小说的人提供某种方便。有约定俗成的就按原来的处理。没有的,就尽量直译过来。这是网上很多地方报道此消息时所不具备的,也是我的某种特色罢。
此外,看一下自己的书架,看一下下面这100本小说,你一共有几本,也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我们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认识有多深或有多浅。
原文书名 书名汉译 作者姓名原文 作者姓名汉译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奥吉·玛琪历险记)Saul Bellow (索尔·贝罗)
All the King’s Men(国王人马)Robert Penn Warren(R·P·沃伦)
American Pastoral(美国牧师)Philip Roth(菲利普·罗斯)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悲剧)Theodore Dreiser(狄德罗·德莱塞)
Animal Farm(动物农场)George Orwell(乔治·奥维尔)
Appointment in Samarra(相约萨玛拉)John O’Hara(约翰·奥哈拉)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神哪,您在那里吗?是我,玛格丽特)Judy Blume(朱迪·布罗姆)
The Assistant(助手)Bernard Malamud(伯纳德·马拉迈德)
At Swim-Two-Birds(双鸟嬉戏池塘边)Flann O’Brien(弗兰·奥伯兰)
Atonement(救赎)艾恩·麦克埃文
Beloved(宠儿)Toni Morrison(托尼·莫里逊)
The Berlin Stories(柏林故事集)Christopher Isherwood(克里斯托夫·埃舍伍德)
The Big Sleep(夜长梦多)Raymond Chandler(雷蒙·珊德勒)
The Blind Assassin(盲人杀手)Margaret Atwood(玛格丽特·埃特伍德)
Blood Meridian(血色子午线)Cormac McCarthy(考麦克·麦卡锡)
Brideshead Revisited (旧地重游)Evelyn Waugh (埃菲琳·瓦)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圣路易雷桥)Thornton Wilder(桑顿·王尔德)
Call It Sleep(睡眠)Henry Roth(亨利·罗斯)
Catch-22 (第二十二条军规)Joseph Heller(约瑟·海勒)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守望者)J.D. Salinger(J·D·塞林格)
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子)Anthony Burgess(安东尼·伯格斯)
The Confessions of Nat Turner(纳特·特纳的忏悔)William Styron(威廉·斯太龙)
The Corrections(纠正)Jonathan Franzen(约那逊·弗兰森)
The Crying of Lot 49(拍卖第49号])Thomas Pynchon(托马斯·品钦)
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随时间音乐起舞)Anthony Powell(安东尼·鲍威)
The Day of the Locust(蝗虫肆虐日)Nathanael West(那瑟那尔·威斯特)
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大主教之死)Willa Cather(威拉·凯瑟)
A Death in the Family(家族成员之死)James Agee(詹姆斯·阿吉)
The Death of the Heart(心脏之死)Elizabeth Bowen(伊丽莎白·伯文)
Deliverance(释放)James Dickey(詹姆斯·迪克)
Dog Soldiers(亡命之徒)Robert Stone(罗伯特·斯通)
Falconer(放鹰者)John Cheever(约翰·契佛)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法国中尉的女人)John Fowles(约翰·弗勒斯)
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笔记)Doris Lessing(D·莱辛)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山上高呼)James Baldwin(詹姆斯·鲍德温)
Gone With the Wind(飘)Margaret Mitchell(玛格丽特·米切尔)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John Steinbeck(约翰·斯坦伯克)
Gravity’s Rainbow(引力彩虹)Thomas Pynchon(托马斯·品钦)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F. Scott Fitzgerald(F·斯考特·菲茨杰拉德)
A Handful of Dust(一掬尘土)Evelyn Waugh(埃菲琳·瓦)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心是孤独的猎手)Carson McCullers(卡尔逊·迈勒斯)
The Heart of the Matter(核心问题)Graham Greene(G·格林)
Herzog(赫尔佐格)Saul Bellow(索尔·贝罗)
Housekeeping(管家)Marilynne Robinson (玛琳·罗伯逊)
A House for Mr. Biswas(毕斯瓦思先生之屋)V.S. Naipaul (V·S·纳保罗)
I, Claudius(我,克劳迪斯)Robert Graves(罗伯特·格里夫斯)
Infinite Jest(无尽的玩笑)David Foster Wallace(戴维·弗斯特·华莱士)
Invisible Man(隐形人)Ralph Ellison(拉尔芙·埃利逊)
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纳)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狮子,女巫和魔衣橱)C.S. Lewis(C·S·Lewis)
Lolita(洛丽塔)Vladimir Naboko 弗拉基米尔·那波克
Lord of the Flies(蝇王)William Golding 威廉·格尔丁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by J.R.R. Tolkein (J·R·R·托肯)
Loving(爱)Henry Green(亨利·格林)
Lucky Jim(幸运的吉姆)Kingsley Amis(金斯利·埃米斯)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那个喜欢孩子的人)Christina Stead(克里斯蒂·斯太德)
Midnight's Children(午夜之子)Salman Rushdie(萨尔曼·拉什迪)
Money(金钱)Martin Amis(马丁·埃米斯)
The Moviegoer(电影迷)Walker Percy(沃克·泊西)
Mrs. Dalloway(达罗薇夫人)Virginia Woolf(芙吉妮亚·伍尔夫)
Naked Lunch(裸体午餐)William Burroughs (威廉·伯罗斯)
Native Son(土著之子)Richard Wright(理查·莱特)
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William Gibson(威廉·吉普逊)
Never Let Me Go(别让我走)Kazuo Ishiguro (卡佐·伊什古罗)
1984(一九八四)George Orwell(乔治·奥维尔)
On the Road(在路上)by Jack Kerouac(杰克·克鲁亚克)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Ken Kesey(肯·克西)
The Painted Bird(染色鸟)Jerzy Kosinski(泽西·克金斯基)
Pale Fire(幽冥火)Vladimir Nabokov(弗拉基米尔·那巴克夫)
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E.M. Forster(E·M·弗斯特)
Play It As It Lays(顺其自然)Joan Didion(琼·迪丹)
Portnoy's Complaint (波特诺的抱怨)Philip Roth(菲利普·罗斯)
Possession(占有)A.S. Byatt(A·S·伯亚特)
The Power and the Glory(权力与荣耀)Graham Greene(G·格林)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让·布罗迪小姐的巅峰时刻)Muriel Spark(莫里·斯巴克)
Rabbit, Run(兔子,跑吧)John Updike(约翰·厄普代克)
Ragtime(雷格泰姆音乐)E.L. Doctorow(E·L·多克特罗)
The Recognitions(辨识)William Gaddis(威廉·格迪斯)
Red Harvest(红色收获)Dashiell Hammett (达斯·哈迈特)
Revolutionary Road(革命之路)Richard Yates(理查·叶茨)
The Sheltering Sky(僻护天空)Paul Bowles(保罗·保尔斯)
Slaughterhouse-Five(第五号屠场)Kurt Vonnegut(克特·冯尼格特)
Snow Crash(雪崩)Neal Stephenson(尼尔·史蒂文森)
The Sot-Weed Factor(因素)John Barth(约翰·伯斯)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纳)
The Sportswriter(体育新闻记者)Richard Ford(理查·福特)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柏林谍影)John LeCarre(约翰·勒克)
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Ernest Hemingway(厄内斯特·海明威)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他们仰望上帝)Zora Neale Hurston(佐拉·尼尔·赫斯顿)
Things Fall Apart(瓦解)Chinua Achebe(切努瓦·阿切比)
To Kill a 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Harper Lee(哈普·李)
To the Lighthouse(到灯塔去)Virginia Woolf(芙吉妮亚·伍尔夫)
Tropic of Cancer(北回归线)Henry Miller(亨利·米勒)
Ubik(尤比克)Philip K. Dick (菲·K·迪克)
Under the Net(网下)Iris Murdoch(埃尔斯·莫多克)
Under the Volcano(火山下)Malcolm Lowrey(马尔孔·罗瑞)
Watchmen by Alan Moore & Dave Gibbons(守夜者)
White Noise(白噪音)Don DeLillo(丹·迪里罗)
White Teeth(白色的牙齿)Zadie Smith(匝迪·史密斯)
Wide Sargasso Sea(野海草之海)Jean Rhys(让·里斯)
② 问各位兄弟要几段外国名著(如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等)的片段(最好是不同名著的)并翻译成英文
《格列佛游记》中的好词好句:
1、国王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并指责说:“你的同胞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
2、国王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人的评价是:“谁要能使本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上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
3、格列佛认为,“这位君主具有种种令人尊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具有卓越的才能,无穷的智慧,高深的学问,治理国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拥戴。”
4、这里科学家们正兴致勃勃地在进行各种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头设计如何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的想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用猪耕地;还有的想利用蜘蛛织网,用风箱打气法治病等等。在学校教育中,这里的人,准备取消词汇,认为这样有益于健康。
5、一位教授正在写一本关于如何侦破反政府阴谋的书。于是格列佛向他介绍了兰敦(暗指伦敦)关于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说:“那里的居民差不多都是侦探、见证人、告密者、上诉人、起诉人、证明人、发誓控告人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这个王国里制造阴谋的人大都是企图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恢复元气,镇压或者缓和群众的不满情绪,窃取没收来的财物填满自己的口袋,左右舆论使它能符合于个人利益。”
6、他还将罗马的议会和现代议会作了一番比较,认为:“罗马的议会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会,而现代的议会却象是一群小贩、扒手、强盗和暴徒。”
7、格列佛说:“有时是因为君主野心勃勃,总认为统治的地面不够大,人口不够多;有时也因为大臣贪污腐化,唆使他们的主子进行战争,才好压制或者转移人民对于国内行政事务的不满情绪。”
8、格列佛还谈起法律和金钱的用处。他说欧洲的耶胡们认为:“不管是用钱还是攒钱,钱总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
9、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
10、他把这些亲身的见闻记载下来,“唯一目的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可能感到失望”。
《格列佛游记》阅读感想: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駰(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这本书虽然看似是大白话一般的游记,却从四个角度反映了人性的特点,读后能深深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的对社会,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剖析。
我是女的,不是男的。。。
③ 中英婚姻观念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2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3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5
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7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8 Hemingway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9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10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
11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
12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4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
15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16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
17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9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20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
21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2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23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
24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25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
26
27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2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2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0 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31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32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33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
3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35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36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37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38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39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4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41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3 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44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结局的文化对比研究
45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46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47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48 试论《围城》中四字成语的英译
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0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
51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52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53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5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5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56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57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58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59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60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61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
62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63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64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65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66 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
67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
68 析“花”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
69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7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71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72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73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74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75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76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7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78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79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
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1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82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83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84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
85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86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
87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88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89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
9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
④ 谈谈阅读英文原著
目的不同,方法自然不同。想要阅读英文原哗链搜著的各位,也是抱着不同的目的来的。先谈谈为什么阅读原著吧。
我不是抱着为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来读原著的,如果只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有更为有效的手段。单项听说读写训练,去参加托福考试以及相关培训,甚至于看美剧练口语(那种一集看50遍以上的方法等我是没有尝试过)等等都比读原著来得快。关于学好英语可以看这里: 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这篇文章选自知乎回答,其中的建议我比较认乱历同。快速积累词汇对于阅读原著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不想每读一段就要查个字典的话。)
我读原著,一方面出于保持英语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纯粹的文学爱好。我真的很喜欢体验原汁原味的文字。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小说 Persuasion(《劝导》,有电影版本),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感太美腻。
下面是我在微信公众账号“英语报道”中分享的The Sun Also Rises节选段落的引言,全文见 如果你喜爱英语阅读却不知道读什么,就来这里看看吧 。
原著小说的魅力,不读原著,是无法领悟的。就像中学时代我读《老人与海》,翻译成中文平淡无奇。不少垮掉的一代的小说翻译之后,读着无聊乏味。我读过《麦田守望者》,看到结局很感动,小说的意境也能体会大概。但是小说的语言就不敢恭维了。大学时在图书馆翻阅《了不起的盖茨比》,坚持看了十几页还是放弃了。
后来自唤首己尝试着找英文原著读,特别是在读过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村上提到,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他最崇拜的小说家,《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堪称完美的小说。我找到 The Great Gatsby, 瞬间就被英文的优美征服。不通过体味一部作品的语言,就无法体会到作者的风格、才智,作品的灵魂。
海明威是以语言的简练而闻名。他的小说,没有长篇短篇的划分,只是把自己要讲的话讲完。读他的书,只觉得就应该这么长。
另外,我自己也在一直探索英语阅读。不止是英文原著,也在寻找一些优秀的英文媒体报道来读。通过微信公众号“英语报道”分享给大家。
读原著对于英语水平的提升微乎其微吧,也难以衡量。因为本身这件事情的因果就是反过来的。是因为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去阅读自己之前无法读懂的书,开阔视野也好,享受文字的快感也好,都是为了不浪费十几年苦学的英语。
在读书的时候,也碰到过“长难句”。节选自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因为作者写书的年代为19世纪初,所以语言有点绕。简奥斯汀很喜欢使用多重否定句,绕着绕着就不知所云了。在一位英语专业雅思8分的朋友的帮助下,才能够理解此句。“当坦诚并不可耻的时候,任何隐瞒都被玛丽安憎恶。” where no real disgrace could attend unreserve 是修饰 concealment 的定语从句,意为在。。。情况下的concealment。
所以,有时候阅读原著还是可以提升英语的。就看你有没有去关注表达,探究文字背后的寓意。
这段文字是Scott Fitzgerald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选段,这段文字不了解当时写作的背景是无法理解的。“gesture” 和 “emotion”具体是指什么?答案参考这里: But the rest offended her-- and inarguably, because it wasn't a gesture but an emotion.
读什么。经验不多,先谈谈我读过的书:
我很早就开始计划读英文原版小说,拖了至少有两年,才真正的有所进展。再次说明了There's nothing you can't do if you put your mind into it (引自电影Love, Rosie)。第一本读完的小说是毛姆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读过之后写了长长的影评。有兴趣可以来看看 Review of The Painted Veil 。毛姆的小说The Painted Veil比较好懂,阅读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障碍。因为看过电影的缘故,对于剧情很熟悉,也有助于阅读原著。
之后读完了两年前就搁浅的小说The Devil Wears Prada, 就书来说,反而没有电影精彩节奏紧凑,就是通俗小说。读过之后又找了类似的小说《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来读,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读完又去看电影了。
海明威的The Sun Also Rises 是海明威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语言的运用真的很有海明威硬朗简洁的风格,同时有散文诗的流畅。绝对值得一读。不过海明威的作品读起来还是比较有难度。
简奥斯汀的小说是有难度的,但是读她的小说都是因为深爱BBC改编剧。《傲慢与偏见》凯拉奈特莉版本看过三遍,《爱玛》2009 BBC版看了四五遍,《劝导》也是早年看过的一部影片,印象极为深刻。《理智与情感》2008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999版。一开始很喜欢《傲慢与偏见》,并读过中译本的小说。后来读原著,最喜欢的简奥斯汀作品是Emma《爱玛》和 Persuasion 《劝导》。Emma的故事风格完全不同于她其他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沿用了类似的故事线。Emma 语言的运用最成熟老道,诙谐幽默。Persuasion也算是非常特别的一部作品,不像大部分小说的女主,有钱嫁了个好人家。个人喜欢Sense and Sensibility 多于 Pride and Prejudice。
Eat, Pray, Love 《美食祈祷爱》也是看过电影之后才读的,书比电影好太多了。推荐!
过了这么多年,终于读完了The Great Gatsby。心心念念已久的Gatsby,也终于坚持在读完书后去看了小李拍的电影。作者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表作家,也是“爵士乐时代”(Jazz Age)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同时也是村上春树最为喜爱的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资爱情故事,以至于故事本身毫无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读中译本会觉得无聊。书的精彩之处全在于语言。菲茨杰拉德的简洁、精辟以及概括浓缩能力远远超过了海明威。曾经幼稚的我读过 The Sun Also Rises 以为领略了海明威式的不多一句废话,然而 Gatsby 才是无比的浓缩的精华啊!全书仅仅 5.3万个单词!
The Great Gatsby 评论戳这里: So We Beat On 领略下作者的语言。下面是全书著名的也是我反复读来读去也不怎么明白的开篇: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坚持”“怎么读”以及“阅读方法”。那先来谈谈坚持吧。
和坚持跑步坚持健身以及坚持任何一件事情一样,坚持读原著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很重要,那就可以坚持下来。当然我有很多半途而废的书没有读完,有很多做了一半的事情没有坚持完...但这并不妨碍我坚持去读书,因为我真的很喜欢。2年的时间也不短,17本书不算多,可能不少人会嗤之以鼻。一般来说小说要读1个多月,每天1-2小时,还会有间断的时候。例外的是 Divergent三部曲,平均3天读完一本书。畅销小说难度比较低,而且就是page turner, 那几天每天时时刻刻有空就读,也是入了迷了。但是要知道我读中文畅销书、成功学(类似《参与感》《周鸿祎自述》)的速度是2天一本,这很容易做到。一年读个四五十本,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不能拿别人一年读几十本书来要求自己读书。
我不想谈太多的方法论,很多微信大号教你去坚持2周读一本书、坚持健身、坚持干嘛干嘛,望月,warfalcon,改变自己等等。关于坚持我没有更好的方法,但读了那么多方法不去实施的你仍然在原地踏步。我的方法就是首先,一开始选书一定要选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类似Harry Potter迷从读JK罗琳的原著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有兴趣,才能从读原著中获得乐趣,从有可能读完。其次,就是坚持每晚都抽出睡前一小时读吧,如果能在工作中午休息之时坚持读,尽量在1-2周,最久也不要拖着过了一个月,就能坚持读完。个人经验,读完The Painted Veil大约花了一周,每晚读2-3小时,有时候会抽出一个下午大段的时间来加快进度。读完The Devil Wears Prada前后拖了超过两年,但最后一口气读完花了三周左右吧。海明威的The Sun Also Rises花了一个月,不是每天都读,但有空的晚上就会抽一到两个小时来读。周末也会抽出一个下午来读书。然后,不要逼得太紧。读不完的时候,就不读了呗。随意一点,等有兴致读的时候继续。读的兴起,一口气读完也不是不可能。关于每天坚持读1-2小时,我也不是经常可以做到。我能做到的是,想读书的时候,把一本书读完。总之,只有自己从读书中感到快乐,才可以持久。
坚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为了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我自己开了个微信公众号“英语报道”,至今一年半了,仍然在运营。虽然发文的频次降低,但是还活着。初衷不为别的,只为了约束自己,每周去读点文章。Alice in Wonderland就是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连载小说时读完的。我还参加了英语读书会,Marva Collins' Way (一部关于美国黑人小学女教师的教育理念,本书是她的自传和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英语有不少启发) 就是在读书会期间完成的。每周一次,大约四周读完。有好几本书是在iBook上读完的。用安卓手机时,也用过Kindle APP,但是不喜欢也没坚持下去。iBook的体验还是很好的,Divergent三部曲之所以能短短三天内读完,也是因为手机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啊我没有Kindle)。
读书的时候,一定会碰到不认识的单词。这道坎儿难倒了数不清的爱好者。很悲伤,没有很好的办法。背单词是一个办法,因为你词汇量太低说啥都没用,更别提领会语言的美了!这不扯淡么!或者是找自己能读懂的简单的文学作品来读,简单不代表没有文学价值,Alice in Wonderland足够简单了,四级词汇量多年没学习已经忘得差不多的也是可以读懂的。大部分的畅销小说很简单,Divergent三部曲就可以,Hunger Games没读过书不知道,应该也不难吧。找一些有电影改编版的书也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原著。
词汇量1万多的,读原著还是不可避免的碰到生词。我的建议是,一页不要查太多的单词,这样会影响阅读速度。第一次遇到的生词不要管,不妨碍理解就可以。后来碰到多次的,可以查下记住。
有些书,一直在读,一直没有读完...看来有些书命中注定就是不能读完呀! 这事情也再正常不过,拿一位作家的文章来安慰下自己“ Why You Never Truly Finish a Book ”, 虽然境界不同,讲的也不是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