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惯的培养与研究
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那么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对于英语教师,应该:
一、立足课本,开展整体教学
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我们是农村中学,缺乏外语环境,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来源只有课本,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来获取信息,提高词汇量。为此有效地提高课本材料的阅读是重中之重。
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让学生感知,把课文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整体,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作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课文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语法,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知识的能力。下面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1)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或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或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2)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先提出几个指导性问题,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听读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差生和优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默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阅读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既英语课堂中的排忧解难的过程,是难化重点的必经之路。
二、精心选材,培养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热爱、向往追求某物的心理状态,是他或她希望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要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浅显的科普读物,简易的文学作品或幽默丰趣的短文。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阅读中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就能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品选好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几点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1)查阅(scanning)查阅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①阅读读物的题目。②阅读文章的第一段。③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找出主题句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思想。④阅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通常是作者的结论部分。⑤阅读具体的数字、日期、人名或地名等,这有利于回答类似what,who,when,why和where等文章的细节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2)预测(Prediction)预测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指对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的预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文中已出现的语言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出现的信息,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快速阅读技巧。
(3)猜词(guessing)猜词的方法很多。①可采用词缀法,有些合成词的前缀或后缀分别表示一定的含义。②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获知词义。③通过上下文推断法。
三、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应该:
(一)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常言说: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大量的语言输出。教师可根据所教的每一单元的主要话题及内容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语言水平的短文,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阅读,以提高其阅读水平,巩固本单元的内容及词汇。
(二)定时定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在上课前或每星期安排一俩节课,精心选择有关英语社会文化、科学技术、风士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风趣幽默的短文。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三)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 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们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更新观念,打破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❷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方式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方式
想要提高高考英语的阅读能力,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方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阅读方面的问题
1.阅读语法上的问题。现在的英语阅读材料,其语法的结构复杂,运用了大量的复杂语句,其语言表达的变化过大,隐含的信息分布较广。即使认识每一个单词,但是在整个语篇的理解上不能够做到准确到位。
2.阅读词汇上的问题。在英语阅读材料中,对大量的生词,也考虑到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词汇掌握较多,烦恼也相对较少。但是词汇积累较少的学生,容易忘掉学过的词汇或者是对于其意义记不太清楚,也有可能和同形词发生混淆,导致阅读压力增大。
3.阅读语篇上的问题。1)对于整篇文章的归纳不强。2)在英语阅读文章中,经常会运用到比喻、借代等手法,导致文章意思不够明确,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3)对部分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文章,导致对此类文章的理解就更难了。
4.阅读心理上的问题。曾经拜访的'心理学者告诉我,当人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紧张、焦急,很容易产生恐惧或者抗拒心理, 使得阅读能力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5.阅读技能上问题。1)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逐词阅读、口读以及用笔或者手指指着读,缺少了解文章意群的观念, 直接用视觉接受文章文字信息。2)缺乏阅读技巧,主要包括语法分析、句子的逻辑、承接语以及判断文章大意等。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
1.加强英语词汇与惯用手法的积累
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与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密不可分的,从目前笔者对学生的了解、观察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1)构词记忆法英语的词汇大约有120 万左右,但是多数都是由构词法来组成的。构词法中包含了派生、合成以及转化。在教学中,学生一般使用的是前缀和后缀的含义用法, 此法能够依据已经了解的词汇来猜出相应的派生词, 也能够达到扩充词汇的目的。例如,super 这一前缀包含了“超过、超越”的意思,就可以联系猜出:超级市场:supermarket; 超人:superman; 超级明星:superstar。
2)联想记忆法联想法就是由一个词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联或者无关联的词汇, 例如:live 生活,就能够联想到直播、活、享受人生等词义。
3)广泛阅读记忆法想要让自己的阅读能够流利,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身词汇量。曾经有一句名言就指出了阅读与词汇量之间的关系“To readwell, 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 To build astrong vocabulary, you need to read well.”
2.牢固掌握语法知识最近几年来,在高考的听力阅读中,对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正逐渐走向复杂,掌握牢固的语法相关知识的好处也就随之体现出来了。比如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长句,就可以运用语法手段,进行分析,弄清楚各部分的关系,才能够正确的掌握整个句子的意思, 才能最终掌握整篇文章的意思。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名作和写作精彩的段落,以增强自身语感。要让学生改正其不声读、不回读等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并提高其准确率。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需要正确的阅读技巧的辅助。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一切相关英语阅读提高的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Skimming—粗略的阅读。粗略的阅读即快速的浏览、阅读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明确全文的意图。
2)Skipping—跳跃的阅读。阅读时, 做到一目十行,在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无关联的尽量一带而过。
3)Guessing the new words—猜测生词。在高中的英语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词,在不同的文章、语境中,单词所表示的意思都会不一样。这就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以及构词法来猜测其意思。
三、注重合理的评价与课外阅读
1.合理的评价。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选取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够大大的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试想一下,当学生能够经常取得成功,对英语阅读的恐惧心理也能够越来越轻,自信心也能够越来越强,学习热情也能水涨船高。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语篇等障碍也能够得到全面的清除。
2.课外补充阅读在课余时间,除了教材以外,应扩充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一般来说,课外阅读量应保持在平时教材的两倍左右。最好是选择一些叙事、幽默、人物类型的文章,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英语阅读当中。
总之, 目前高考听力中的阅读量以及阅读理解的量越来越大。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以外,还要坚持一定的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和理解的速度。
;❸ 高中英语阅读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每年的高考都是关于科普知识类阅读理解材料的考查。下面是高中英语阅读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高中英语阅读要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一)
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 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 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 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下面作者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试试看,你能找出下面一段文章的主题句吗?
The panda is a popular animal. Stories about the panda in the Washington Zoo are always front page news and important features on television newscasts. Stuffed pandas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oys for children, and panda postcards are always in demand in zoo gift shops.
不难看出,文章的第一句是主题句,后面的句子都围绕这个句子展开。
(三)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四)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
例如高考题:
Annealing
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If metal is heated and then cooled very quickly, for example by dipping (浸) it in water, 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it will break easily. Metal that has been annealed is soft but does not break as easily. It is possible to make metal as hard or as soft as it is wished, by annealing it. The metal is heated, and allowed to cool slowly for a certain length of time. The longer the heated metal takes to cool slowly, the softer it becomes. Annealing can also be used on other material, such as glass.
1. Why do people put hot metal in water?
A. To make it hard. B. To make it soft.
C. To make it cool. D. To make it brittle.
2. In annealing, the required hardness of metal depends on __.
A. the quantity of water used
B.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C. the softness of the metal
D. the timing of the operation
3. As suggested by the text, how can glass be made less brittle?
A.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quickly.
B.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slowly.
C.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slowly.
D.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quickly.
1、 答案为A,此题属推断归纳题。文中第二句说如果把金属加热,然后迅速放到水里冷却,也就会变得非常硬,但也变得脆。hard 是工艺的主观目的。brittle是伴随的客观结果,故选A而不选D。B项明显错误;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都可排除。
2、 答案为D,此题属概括归纳题。timing 是时间的选择。本答案的依据是5和6两句,"The metal is heated,…length of time.","The longer…the softer it becomes."cool 的时间是可以控制的,时间越长越 soft,即硬度就越低。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在退火过程中,金属的硬度是受到冷却的时间长短影响的。
3、 答案为C此题属推理判断题。文中提到"metal"。最后一句说退火工艺同样可用于象玻璃一类的其他材料。文中我们已知"annealing"就是先"heat"后"cool slowly"。由此推断C是正确的。
(五)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
a. 定义法
如: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句子给予annealing 以明确的定义,即"退火"。
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 it will break easily.
从后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brittle 是"脆"的意思。
The herdsman , who looks after sheep,earns about 650yuan a year.
定语从句中 looks after sheep 就表明了 herdsman 的词义为"牧人"。
b 同位法
如:They traveled a long way , at last got to a castle, 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同位语部分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给出了 castle 的确切词义,即"城堡"。
We ar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8 a.m.---this week.
两个破折号之间的短语很清楚地表明night shift 是"夜班"的意思。
c. 对比法
She is usually prompt for all her class, but today she arrived in the middle of her first class.
but 一词表转折,因此but 前后的意思正相反。后半句的意思是她今天"第一节上了一半才来",因此反向推理,可得出她平时一向"准时"的结论。
d. 构词法(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
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xt fifty years. But the next hundred?
possibility 是 possible 的同根名词, 据此可以判断定 possibility 意思是“可能性”。
e. 因果法
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Sometimes the weakness was permanent。So the player could never play the sport again.
从后面的结果"永远不能再运动"中,可以推测 permanent
高中英语阅读要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二)
一、英语阅读中的三大障碍
1.语言的障碍。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 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孙长顺:2001 )由于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孙长顺:2001 )。 所以多做泛读的训练将有所帮助。
关于这两个障碍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较详尽的论述。
3.阅读技巧的障碍。而这一障碍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语气等。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二、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以下简介几种:
1.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一字一句地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3.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联练习可见成效。
5.头的摆动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头部会无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他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一来,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头的摆动,自己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6.查字典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有的人查字典寻词义,而忽略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是频繁地查字典。这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Forming good reading habits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魏立明,孙长顺:2001 )
三、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
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然而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极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秋芳,1996)。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查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映入大脑,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或摘下。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读者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资料多半按字母顺序排列,如字典、邮政编码及参考资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类别。总之是利用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查读之后首先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提示词。读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四、 结语
实际上正如我们所体验的,阅读不是一个繁长线形的过程,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跳过某个词语、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获取必要的信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形象的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这对于英语的学习其实也是非常的适用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英语不是英语老师讲出来,都是学生们练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以及其他英语爱好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三大障碍,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增强英语阅读能力。
;❹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总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一个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一、英语阅读模式 英语阅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top-down model)。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读者应该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对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阅读的另一种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模式 (bottom-up model)。在这种模式中,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最后从短语到篇章、再到对作者意图的把握。 随着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的相互模式 (interactive model)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这种阅读模式认为,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会交替或同时出现,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等因素。在实际阅读中,读者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模式都会用到许多阅读技能。而阅读技能又可以被分解成许多阅读微技能。例如,猜词、略读和排序等。教师只要学习并掌握英语阅读理论,了解英语阅读模式及英语阅读微技能的基本知识,才能从理论高度审视和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又包括其具体行为,学习策略种类繁多。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在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与学不对路是主要原因。比如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和应付考试,那么教师上课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语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的看来,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且正确率也较低;高三有 75%以上的学生其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能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其成绩显然高于其他学生;部分学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运用阅读策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应该说高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也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方式。他们渴望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阅读教学手段,努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目前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词和短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自读课文 (默读或朗读),教师就课文提问,然后教师分析课文,讲解知识点,学生记笔记,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和做练习;第三课时教师继续讲解语言点,其余的时间都被用来做各类练习。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看似教师在帮助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阅读,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总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而且尽管阅读课文前后都已经安排了略读、排序等适合阅读策略训练的练习,但往往没有多少教师能利用这些练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有些教师还逐句分析课文,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思想。 三、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对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不妨做出一些改进。 首先,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要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即要由教学理论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出改进;教师要由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一名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确认当前的阅读策略是否得当,帮助他们学会阅读。 其次,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会用教学理论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自己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学生进行哪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并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通盘考虑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年级起,就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每学年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教师要使阅读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和情感特征等;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尽量减少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针对各个年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 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为初、高中过渡期,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写日记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以往阅读中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并注意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确定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应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高一年级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猜词、略读等阅读微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略读为例,教师可培养学生在文章中迅速找出所需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首先确定略读目标,然后确定查找范围,迅速浏览,直到获得所需的资料。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所给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写问题对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每次训练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略读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意识地使用略读技能进行阅读。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预习生词,但应鼓励他们利用上下文和构词法进行猜词。课内外的阅读训练都应坚持计时,让学生记录自己每次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正确率。 在高一阶段训练速度的基础上,高二年级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现举几例做法加以说明。例如识别替代词:英语中 this,that, it, one等代词常被用来替代上文中已提过或下文即将提及的内容。快速识别这些替代词对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部分课文中的阅读替代词以黑体形式出现,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阅读中能利用替代词预测下文,并能讲出替代词的作用。再如识别关联词:英语中常用as,while, although, instead of,before等关联词或表明上下文的因果和比较对照关系,或说明时间顺序,或表示语气转折。教师应培养学生注意这些语篇粘和手段或语篇标记的作用。训练中可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也可将抽掉关联词的课文打印出来让学生填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结构,进一步理解作者意图。 高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层次对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进行分析。例如排序:对一组信息重新排序时,要根据关联词的位置及作用,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空间顺序将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文章前后的一致性。阅读课上教师可先向学生讲明排序的方法,并让学生做排序练习,然后让学生对照阅读文章,以此来检查其阅读理解能力。再如利用所读信息解决问题:有些文章要求学生读后去做某件事,例如,根据所读信息写回信和便条等,这些活动或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语言素材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不但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明确其功能,让学生明确文章功能对理解作者意图至关重要。 复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策略进行归类,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和巩固。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并应用阅读策略,阅读过程中要养成对所运用的策略进行自我评估的习惯,以便及时调整不合适的策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使用语言的语气、遣词造句的方式和修辞技巧,正确体会和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在进行每一种阅读策略训练前,教师都应明确告诉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要点,以便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巩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并不等于阅读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等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 最终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❺ 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思维高中英语 谢谢
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
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
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文章归类阅读,考前复习有奇效
阅读文章成千上万,如何从有限中把握规律才是关键。阅读文章总是按照每套试题四篇文章分布,于是众多学子也就按部就班。可是如果我们把自己读过的所有文章按照主题分类,比如分为校园类、医学类、家庭类、环境类等等,到了考前,再按类别复习这些文章,我们不仅能系统掌握某一类别文章常用的词汇,也能把握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出题规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一开始就制定分类标准,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标题后或首句前注明文章的类别,这样到了考前,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
❻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所谓“言传身教”,教师不但要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还应自己树立典范、博览群书,以便课堂上能将各种知识随口道来,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而钦佩效仿。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训练刚开始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坐端正、集中注意力;默读,不要出声;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不要逐字逐句读;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猜生词词意的习惯。
三、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有趣味性;其次,还要有可读性,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如,世界名著的简写本《书虫系列》《床头灯系列》《秘密花园》等。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所说:“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
四、文章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文章的长度要由短到长。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小文章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文章的内容要由具体到抽象。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报刊上的小说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然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五、阅读的形式多样化
每天坚持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书面材料。或者收看电视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或是电影等等可以被称作“有声阅读”。
六、阅读要适量、持之以恒
每天要求的量不多,阅读一两篇英语课外读物,但是要经常提醒学生贵在坚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总之,教师的指导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自我提高、自我创新。
❼ 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需要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的力量。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习惯的形成当然是主要靠内因。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和坚持性较弱,而习惯的形成却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得经过反反复复的时间,而且一个积极、有益习惯的养成,较之于一个消极、有害的习惯形成来说,不知要困难多少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中学生、大学生更需要教师家长费尽心思、采用多种方式来给予帮助。
榜样示范。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家长、同学榜样示范,能产生极好的导向作用。在一个常年不订一份报,父母及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读书看报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又经常看书看报习惯的孩子来。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在家营造一个爱读书的环境,坚持每天晚上陪孩子看半个小时的英语课外杂志,以此作为一个亲子活动。我看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每周把“亲子读书卡”,要求孩子和家长都填上该周的读书收获,包括所读的书名,页数,积累的词汇,读后感想,然后贴在墙上。这样一来,孩子和家长会互相督促,更会为了家庭荣誉而爱上读书。经过一段时间,良好阅读习惯的雏形就形成了。
(2)精选阅读的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选择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要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搞好阅读的信心。
(3)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4) 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定期安排阅读训练外,还应该要有每天20分钟左右的课外英语阅读活动,让孩子随身携带一本简单易懂有趣的英语书刊,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5) 加强交际性阅读。
与初中不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如:要求学生在读完下面这篇小短文后进行对话:
My English name is Tommy. I’m a lovely boy. I’m ten. I’m very thin. I’m in Class One, Grade Four. I’m Number 6, in Row One. This is my photo. Look! This is my father. This woman is my mother. And this is our dog, Spotty.
下面是来自学生的一个对话:
A: Hello! I’m Sandy. Your name, please?
B: My name is Tommy.
A: How old are you?
B: I’m ten.
A: Which class are you in?
B: I’m in Class One, Grade Four. And you?
A: Oh, good. I’m in Class One, Grade Four, too. Are you Number 1?
B: No, I’m not. I’m Number 6. What’s your number?
A:I’m Number 2. What’s this?
B:It’s a photo. 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A: Is this your dog?
B: Yes. Its name is Spotty.
A: Oh! Great!
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达到高效阅读
1 要有广博的背景知识
阅读是一种言语活动。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一个拥有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的人,在读有关内容的英文材料时,要比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人轻松得多,理解的也会透彻得多。他不仅能够理解文中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够将文中所讲的内容与文中未讲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他就不可能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
2 增加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
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几乎每句话都要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因此在现有知识基础上,他们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外阅读或甚至是课内的练习,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❽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一、提高学习兴趣
二、扩大词汇量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阅读技能。
(一)寻找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二)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
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三)搜寻式阅读,即跳读
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视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要竖向阅读,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视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四)正确判断和推理
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阅读者需要长期地、认真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博览群书,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认识能力;培养理解能力,加强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必须正确掌握、使用语法知识,学习一定的阅读技能,掌握阅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