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如何教大学英语阅读泛读课

如何教大学英语阅读泛读课

发布时间: 2023-06-14 04:55:51

① 英语专业的进。上泛读课的时候,你们的老师都是怎么讲课的呢

我们一般是老师先叫我们先看十分钟 做完课后题目 她再根据课文给一些讨论题目 接着分组讨论 练阅读理解的同时练口语

② 英语阅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功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运用好表现──成功──快乐三步曲方法,尤其对后进生,要多给予肯定评价。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等创设大量的视觉情景,对儿童反复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反复多遍的听说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演示效果,而尽可能快的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理性阶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字母时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单词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来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时,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手中的实物来进行对话,并且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去,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奖励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对自身学习的满足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4.讲授法
英语并不像我们的母语──汉语那样从小就开始学说、理解和运用。而英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难学。所以,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述和讲读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讲授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单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讲授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与之结合起来。

③ 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是我国 大学英语 教学的主要目的下面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吧,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一下啊!

摘要: 提高阅读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所需的专业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着手,探讨如何搞好阅读前的准备阶段、阅读阶段和读后阶段这些教学环节。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而且往往遵循如下模式:1•要求学生通过查生词、听课文录音来预习新课。2•让学生阅读课文以检查语音语调,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教师解释并举例详细讲解生词及规定的语法内容,在讲授语音、翻译、同义词辨异和语言现象时,还伴有操练和练习。4•做课后的练习,总结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等。

一般认为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有着如下的不足,即:1•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播,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2•夸大了语法和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3•教学过程比较机械,脱离实际意义;4•只重视笔语,不重视口语。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必然难以承担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的重担。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任务教学法。

二、任务教学法概要

(一)语言理论

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教学方法。它是根据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stky的语言和学习理论而提出来的。Vygostky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学习者对促进个体学习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二)特点

任务教学法强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它一方面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语言能力,指导学生达到交际目标。另一方面,它注重探索知识体系本身的功能,特别是探索学习及运用语言之道。

(三)任务的含义

关于任务的定义,各家的说法不一。Willis(1996)认为:任务就是活动。学习者以交际为目的,通过使用目标语来达到某个结果(Tasks are always activities where target language is used bythe learnerfor a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3],而Nunan(1989)更明确地指出:任务就是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做的一件事。它涉及到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而不是在形式上(A task is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the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manipulating,procing or interpre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4]。这些定义虽然表达各异,但都强调语言学习是在解决交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的,都强调交际的真实性和互动性,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四)Willis的任务实施模式

Willis将任务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Pre-task),任务实施阶段(Task Cycle)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准备阶段主要是起着热身的作用,包括任务的导入,真实的材料提供。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任务实施阶段又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Task),设计(Planning)和汇报(Report)。语言焦点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语言练习,活动的重点将从语言意义转向语言形式上。

三、任务教学法在大学 英语阅读 教学的运用

Sperter和Wilson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传达交际者的意图。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指交际者向交际对象表达或进一步表达一组信息的意图,相当于话语的字面意义。交际意图指的是交际对象和交际者互明交际者有传递信息意图的意图。它指的是话语背后的意思。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对象首先由理解交际者的信息意图,再透过信息意图去捕捉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另外,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读者对此作品的接受、理解、评价和补充。因此,我们认为,语篇的理解不仅仅涉及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际,而且也应包括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以语篇作为平台的交际活动。从这个意义上看,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完全是可能的。

下面以《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Qut(以下简称Lady)为例具体说明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一)阅读前阶段

在阅读前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白阅读的要求和目的及要达到的结果。对于Lady一文,阅读的目的是了解“购物袋女士”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大都市人情的冷漠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1•激活图式,为阅读打好基础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直接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程度。因此,在明确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读前的准备活动,帮助学生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与阅读任务有关的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等。如教师课前介绍或者组织学生讨论有关美国社会问题、美国梦及其价值观念等话题,为即将开始的阅读打好基础。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题目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自己思维成果和作家的思维成果,找出差异,帮助学生如何具体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造技能。鉴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随时在语言方面提供帮助,他们也应学会从别的组员那里得到帮助。

(二)阅读阶段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的基础是对语篇的理解,即弄懂原文。

对于一个语篇的理解至少同时涉及四种不同意义的理解: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在阅读阶段,我们所关心的是语篇的意义,而不是语篇的形式。

在阅读阶段,教师的作用在这个阶段扮演的角色是协调员、指导员和监督员。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作者—读者和读者—读者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既是被评论者,又是评论者,既是被反馈者,又是反馈者。

④ 英语泛读课应该怎么讲

Extensive Reading Course
英语专业课

⑤ 大学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

大学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

大学英语考试中有大量的阅读理解,学生考试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就要求学生不光在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速度上下功夫。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学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首先,必须有一定的词汇量。各级考试中阅读文章的生词量不超过3%,就四级考试而言其衡量标准即大纲中所规定的4200个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1600条和按基本构词法构成的生词)。切实掌握好大纲所要求的这4200个单词及其词组是有效阅读的基本保证。而词汇和阅读也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日常英语泛读的增加,词汇也相应的越积越多,英语综合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其次,还应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否则难句、长句、复杂句或惯用法就难以顺利、准确、快速阅读下去,所以说,扎实的语法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是有效阅读的基本前提。

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1.整体性

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进行快速阅读时,首先用“略读、扫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其中心思想、全文大意、语篇结构、段落模式等。再“跳读”,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运动,如The woman in /the red coat/was reading a book.

要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要纠正唇读、心读和喉读等做法,并消除读音和心音。阅读研究揭示,眼、脑可以直映阅读内容,因为词的意义在字形之中,而不是在声音之中。快速阅读的信息变换方式为:书面信息→眼睛扫描信息→大脑记忆中枢的信息。

2.具体化

(1)详读细节,抓住主要事实

对文章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可分段细读。这时,应注意细节,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尤其是当文章篇幅较长,涉及到历史、人文、科普等较晦涩的内容时,建议先快速浏览一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去阅读文章;阅读中遇到与问题相关部分时可作一些标记。文章读完后,再一一回答问题。在读题时,可根据题干信息划出中心词,先用“跳读”的方法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若难以确定答案,再用“细读”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推敲;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要对文章或文章的一部分重新“略读”后才能得出答案(当然,速度要比第一次略读更快)。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做题的时间,还可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当文章为一段幽默故事、寓言和新闻等内容时,应学会巧用五个“W”,即Who, What, When, Where和Why。在答题时,可边读文章边做记号,把其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一一划出来,对全文的梗概有了清晰的掌握。有关数字、价格、方式即How many, How much, How等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2)理顺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时空顺序、逻辑线索和情感脉络,是词汇、语句、文段能蕴为整体、凝为语篇的催化剂、凝结剂。对课文中这些东西的把握,是对语篇的整体吸收,是对词汇生命、语句灵气和文段力量的体验。

作者为文,总是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还可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在这方面,除了多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外,还应注意扩大的知识面,多了解有关文化因素方面的知识。

(4)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在阅读中,至关重要的是对文章快速的`综合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遇到许多生词。许多人立即翻阅字典,查找词义。其实,查生词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影响阅读情绪,查字典成为有效阅读的障碍。所以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能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猜词的能力是外语学习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只要从总体上把握了文章,不用认识每一个单词也能照样理解整篇文章。

但是,在英语阅读中,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利用各种已知信息推测、判断词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巧。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猜测技巧,排除生词的障碍,顺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三、阅读习惯

首先,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如指读、频繁的回视、重读。

其次,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遇到困难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最后,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要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扎实的语言基础来自平时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只要平时刻苦用功,打下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又掌握了较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

⑥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成功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提供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阶段整体目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入门阶段、发展阶段和提高阶段。入门阶段――1-4年级;发展阶段――5年级;提高阶段――6年级。

(一)发展阶段(5年级):在这个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过Let’s talk进行基本句型的教学,通常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听懂、朗读并进行交际性表演,而学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全面,因此有些学生产生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造成学习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将目标中心继续放在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精读和熟读能力,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背诵对话内容,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推动其自觉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在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read & write这个版块,内容有对话或短篇的语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后都有简单的练习题,这就是编者正式提供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语言材料,在这一部分我们的目标为: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

(二)提高阶段(6年级):通过两年的训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因此这时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阶段教师有必要多给予学生一定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一篇英语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们分成三个阶段,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

在读前(pre-reading)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并能回答出若干简单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读中(while-reading)阶段,则要求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掌握文章中心,并从阅读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法;

在读后(post-reading)阶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据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开展语言判断、口头表达、写作等后继性活动。

因此在每个年段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大体上遵循这三个阶段的基本设计,再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是下册书的教学,因此就以下册教材内容为例向大家做以介绍:

五年级:从这个年段开始教材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阅读版块,因此我们要从这时开始进行系统的阅读教学.三、四年级实际上我们都是将阅读教学融于对话教学中,但五年级起我们要将阅读教学与对话教学区分开来,阅读教学不同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特点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属于精读。而阅读教学是以多,快,广为教学特点,属于泛读。我想有很多老师抱怨阅读教学时间不够就是没能很好地掌握两者的区别。具体方法为:

(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主要以问答式、介绍、对话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

1、 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2、 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分层设计小的任务予以训练。

(三) 视听入手,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1、 借助主题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

2、 带着任务听录音,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发展听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断、选择、连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四) 具体了解语篇内容,加强过程指导。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跟读,加强语音语调培养,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深入理解语篇内容。

2、 关注阅读习惯和方法等动态式学情。

(五) 以语篇为单位综合训练,强化综合语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复述课文,包括填空复述,看图复述,根据段落大意复述等;

2、 学生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口头汇报。

(六)布置作业:

强调:1、将四会句型作为重点。

2、布置预习作业。

六年级:我们重点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获得信息,而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信息。基本做法为:

(一)导入——感知教材

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语言结构要预热,唤回他们对某一语言点相对生疏的语感,同时又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预热,这样的预设就能使学生铺垫出一层浅淡的印象,降低了阅读的认知梯度,学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础,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可以讨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实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唤回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也可以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二)读——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读(Skimming):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词能猜的鼓励学生去猜,也可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查词表或词典解决,少数重点词、词组和句子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加英语注解或图解。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学生边读边找出关键词、句,进而掌握语篇的中心、情节,并进一步练习单元重点词句。教师的引导手段有提出问题、阅读理解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等)。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带领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过程中还要进行个别检查,纠音、正调。

(三)练----语言输出

阅读完后,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例如考察信息与理解的选择、判断正误等题型;根据关键词复述、背诵或表演阅读内容;仿写等。


;

⑦ 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

  1.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掌控课堂,面向全体,有层次,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学习。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

  3. 情景教学设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课堂设计上也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一节学生能接受的而且最好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情境。

  4. 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以一带一或一带二,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用英语对话,体验到说英语的乐趣,从而慢慢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7)如何教大学英语阅读泛读课扩展阅读

  1. 学习英语的方法:到英语国家要想练成一口“洋腔洋调”的英语口语,到英语国家去练习是最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直接与英语本族人交流。但是这也是最昂贵的方式,只是少数人的选择。

  2. 到英语角:如果去英语角的目的是学习就不对了。其实应该把那里当作练习英语表达的地方,在那里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说英语的信心,锻炼自己与不同的人说英语的胆量和能力。去那里要的是一种志同道合的氛围。如果没有时间去,你还可以自言自语,把自己想象成两个人在对话。

  3. 找外教一对一练习:在国内找外教一对一练习口语跟出国效果差不多,但费用会省很多。现在中国外国人很多,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国人随处可见。可以主动上去跟他们用英语交流,或者花钱找一个外教一对一专门陪练口语。

  4. 多进行口语练习:目前大部分目前还无法出国或者找外教学习英语,而传统英语角在时间、地点、形式上的局限,限制了一部分人学习英语的热情。 为提高英语口语的练习,可以试试电话英语角、网络英语角等形式的练习平台。

英语口语好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从练发音(对腔和调进行大量练习)开始效果甚佳。不要总想着这句话怎么写,怎么翻译。这些都会妨碍口语学习。最后,经验证明,选择好的导师、好的教材,加上科学、理性的学习方法,学说英语没有不成功的!

参考资料网络——如何学习英语

⑧ 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咋上

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我当年的老师根本就没用课本,带我们走了一圈世界。看碟文化充电了。播放一段,让学生复述,还练口语,多好。

⑨ 浅谈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泛读

摘 要:英语泛读是英语专业的必修科目,也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实践的课程。有效的泛读教学是学生拓展视野,积淀文化,提升阅读技巧的的重要途径。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小觑的环节。本文就泛读教学中的导入技能作一探讨,以期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泛读 课堂导入 优化教学
英语泛读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中的阅读篇章一般都题材及风格各异,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语感和进行文化内涵积淀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泛读课程也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技能,提升阅读速度,提高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篇,导入在泛读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到好处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调整心态,做好听课准备,从而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一、阅读导哪举入的要求
1. 趣味性。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趣味性的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 新颖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大学生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升。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词汇和表达。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实例更能赢得大家的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告誉3. 针对性。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导入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为篇章而导入。切不可漫无边际、牵强附会,更不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是为课堂主体内容的教学做铺垫,因此也不可用时过长,喧宾夺主。准确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简短而精准的导入新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4. 灵活性。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在课堂导入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切忌填鸭式教学和唱独角戏。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1. 视听导入法。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它是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播放一些喜欢的歌曲或影片,感染学生,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例如:以《泛读教程3》(王守仁、姚媛编)为例,在讲解“Unit 5 History”时,由于课文内容枯燥抽象,我就选用了两首当时正热播的穿越剧《宫》和《步步惊心》的主题曲做导入,用“若有机会穿越到古代,你会如何抉择?现代较之古代,优劣有哪些?”等问题引出历史发展的三种模式。在“Unit 14 Evolution”的导入时,我选取了生动的关于人类进化的Flash动画,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人类进化的历程。
2. 时事导入法。
语言的鲜明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因此语言学习者一定要关注时事。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你的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也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到一些新词汇,而且通过这种模式记忆的词汇通常保留的记忆痕迹都比较清晰。以《泛读教程3》 “Unit 7 Space”为例,我们曾用“神5”和“神7”的发射,“火星500实验”,“天宫一号”的发射等作为导入话题,进行“Unit 9 Cities”的讲解时,2010年时,我们用悄然催生的“换城消费族”做导入。2011年,讲解课文时正值“香港美酒佳肴月”,生动形象的图片很快把袜缓段学生带入了香港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在讲《泛读教程4》“Unit 3 Refugee”时,我们分别用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做话题导入,引发同学们对难民问题的思考。这些贴近时事和生活的话题通常都能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情境导入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在课堂上被运用得越来越普遍。恰当情境的创设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泛读教程3》 “Unit 3 Body Language”时,我们就用“谁知我心”的情境剧模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对于表达人内心情感的积极意义。“Unit 10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创设了一个外国宾客来访的情境,从学生的交流中找寻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
4. 对比导入法
对比法是跨语言交际教学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英汉文化中,存在着很多形式相似,实则内涵意义差距很大的词句表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领会这些看似“貌合神离”的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在实现有效阅读目标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获得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以《泛读教程3》Unit 4 Animals为例,在进行文化导入时,我就选取了一些动物方面的带有明显文化差异性的例子。如: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 ass in a lion’s skin (狐假虎威),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补牢),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同学们对这些存在明显文化差异的句子兴趣浓厚,竞相参与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Unit 6 Language 一文的导入中,则可以用英语中丰富的借入词来体现其语言的多姿多彩。如来自汉语的借词:kowtow, Peking opera, kung fu, Mao jacket. 来自日语的介词:kimono,Hiroshima. 来自法语的介词:champagne, liaison, repertoire 等。文化对比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良好。
5. 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在《泛读教程4》 “Unit 5 Immigrants”和 “Unit 8 Holocaust”的讲解中就可采用此法。在“Immigrants”这一章的导入中,通过对美国文化昵称变化的分析讨论(“great melting pot”→ “pot of stew”, “salad bowl”, “kaleidoscope”, “symphony”, “mosaic”),让学生们了解到美国独特的移民文化。在进行“Holocaust”的讲解时,由于学生对于Hitler及他憎恨Jews的原因了解不多,在进行阅读训练之前必须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才会更顺畅和高效。
6.讨论导入法。这在英语课堂中是应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导入方法。设问和讨论,既是对学生知识存储的考验,又是对其表达能力的挑战。巧妙的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能给学生足够的活动和展示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巧妙的导入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但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千变万化。教师应视材料内容和特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领悟新知、提升能力、启迪智慧。
参考文献:
[1]丁明娟;谈谈大学英语泛读的课堂导入[J];考试周刊 2012年20期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守仁、姚媛;泛读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婷颋;浅谈英语阅读教学[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作者简介:周红英(1984-),女,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热点内容
我的手套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1:13:01 浏览:849
多少人用懂你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1:10:33 浏览:514
我也能唱歌英语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9-09 21:10:30 浏览:257
感觉东西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09 21:10:26 浏览:934
拔河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1:01:02 浏览:352
在博物馆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1:01:02 浏览:44
去划船用英语怎么说百度翻译 发布:2025-09-09 20:55:19 浏览:145
对感到陌生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0:53:27 浏览:280
嘴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0:32:08 浏览:990
我有一个长头发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9 20:31:57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