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提炼英语阅读观点

提炼英语阅读观点

发布时间: 2023-06-17 16:27:11

❶ 如何抓住英语四级阅读的中心思想

如何抓住英语四级阅读的中心思想

引导语:下面我就来教大家抓住英语四级阅读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您的阅读。

一、抓主题思想

我们首先要学会识别文章中那些最根本、最具有概括力的信息。这种信息应能归纳和概括文中其它信息所具有的共性。

例一:

Directions: Choose the most general word.

(A) chemist (B) physicist

(C) scientist (D) biologist

该问题要求找出最有概括性的词。(C) scientist 符合题意,因为它包含了chemist, physicist和biologist,而(A),(B)和(D)都指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家,不能概括其它的词。因此,scientist最有概括性。

例二:

Directions: Choose the most general sentence.

(A) The hotel offers complimentary coffee from 7 to 10 a.m. daily.

(B)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guests feel at home at the Glorictta Bay Inn.

(C) The coin-operated laundry room has an ironing board.

(D) There are a number of extra services at the Glorictta Bay Inn including babysitting.

(A), (C),(D)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旅馆的服务情况,相互间并无联系。而(B)却概括了(A),(C)和(D)的共性的东西,即:为什么旅客住在这家旅馆 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B)符合题意。倘若在一段文章中包含了以上(A),(B),(C),(D)几条信息,那末,(B)就是该段中心思想。由于同 样的道理,如果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分段叙述几方面的内容,那末,这些段落所围绕和要说明的问题就是该文的中心思想。

例三:

Directions: Choose the main idea of an article. (Following ar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an article.)

1) A mount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ighting violence with violence rarely deters a crime in progress and greatly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changing a robbery into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victim.

2) One report shows that at least 100 thousand handguns are stolen from private owners each year, the vast majority ring burglaries...

3) Moreover. a study of robberies in eight American cities states that in less than 4 percent of the crimes did the victim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use a weap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reflec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A) What Happens to the Victim of Crime?

(B) Is Your Family Safe?

(C) Should You Arm Yourself Against Crime?

第一段和第三段提到了victims(受害者),第二段中提到了入室行窃,但是这三段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人们是否应拥有自己的武器来反对犯罪行为。因此只有选择(C)才能概括这三段所共同说明的问题,也就是此文的中心思想。

二、主题思想应能恰如其分地概括文中所阐述的内容

面不能太窄,即:不足以概括全部内容;但是面也不能太宽,即:包含了文中没有阐述的内容。

例一: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choose the best central thought

Sugar history in the Hawaiian Islands is filled with pioneering. In sailing ship days, Hawaiian sugar growers were many months from sources of supplies and from markets. This isolation built up among the Hawaiian growers an enring spirit of cooperation. Growers shared with one another improvements in proction. Without government aid of any sort, they built great irrigation projects. Without government help, they set up their own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rganization. Pioneering together over the years, they have provided Hawaii with its largest instry.

(A) In sailing days, Hawaiian sugar growers were many months away from supplies and markets.

(B) Hawaiian sugar growers built their great instry without government help.

(C) Hawaiian sugar growers have set up their own research organization and have shared improvements.

(D) By pioneering together, sugar growers have provided Hawaii with its largest instry.

(A),(B)和(C)项只是文中提到的各项具体内容,作为主题思想面太窄了,只有(D)项才概括了全文要说明的`问题,因此,(D)是该文的主题思想。

要求抓主题思想的另一种形式是为短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因为短文的标题常常也体现它所围绕的主题或讨论的中心。因此,为短文选择标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对主题思想的掌握。

例二: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and choose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ideas of the passage.

There is a simple economic principle used to determine prices. It is called the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Supply means the amount of, or access to, certain goods. Demand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ant those goods. If there are more goods than wanted, the price of them falls.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demand for those good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supply, then the price rises. Of course, manufacturers prefer to sell more goods at increased prices.

(A) Economic Principles

(B)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C) More Goods, Lower Prices

(D) Fewer Goods, Higher Prices

该问题中,(A)泛指经济规律,面过宽;(C)和(D)只是供需规则的二个单独的方面不能包含全部,面太窄。正确的答案是(B),因为这正是该短文自始至终谈论的主题。

例三: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title: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gods of the ancient Greeks lived in the clouds on the top of Mount Olympus. Zeus, the father of the gods, carried a bolt of lightning in his hand and ruled like an earthly king. Apollo was the sun god and his beams were golden arrows; he shielded the flocks of sheep and the fields of grain. Athena was the warrior goddess, standing in shining armor ready to protect the Greek cities. There were other gods as well, all with familiar huma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se were the leading gods.

(A) The Gods of the Ancient Greeks

(B) The Legend of the Sky God Zeus

(C) Beliefs of the Ancient Greeks

(D) Religions of the Past

该问题中,(B)项只是文中提到的一项具体内容,作为主题思想面太窄了。(C)和(D)项泛指,面太宽。只有(A)项才概括了全文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的主题。

三、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由主题句(Topic Sentence)表达

主题句常常位于段首或段尾处,间或出现在段落中间。同样,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常常在开始段或结尾段点出。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例一:

English is clearly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t is spoken by pilots and airport control operators on all the airways of the world. Over 70 percent of the world's radio programs are in English

本段主题句为首句,其后的内容均说明首句。

例二:

Some students prefer a strict teacher who tells them exactly what to do. Others prefer to be left to work on their own. Still others like a democratic discussion type of class. No on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devised to satisfy al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本段中心思想在结尾句得到体现,它是此段内容的结论。

例三:

For alts a cold is not that serious.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children. Cold symptoms in children may be signs of more serious diseases and should be given prompt medical attention.

本段主题句为第二句,因为在however后面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并在本文中进一步作了说明。

然而,我们也常常发现,有的主题思想并非直接由一、二个句子表述,而是在文中间接暗示着。这就需要读者根据文中细节进行概括与归纳,找出主题思想。

例四:

It's no wonder that we have so many rejections for physical reasons in our Selective Service. Since October of 1948, some six million young men have been examined for military ty. Of these, more than a million were rejected as physically unfit for military service. To get two men today, the United States Army must call seven men. Of the five rejected three are turned down for physical reasons and two for mental problems. To get the 196 thousand additional men we needed for Berlin, the government had to call up 750 thousand men. And the rejection rate is increasing each year.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is that we are under exercised as a nation. We look, instead of play. We ride, instead of walk. The way we live prevents us from being healthy.

本段中找不到某一句作为主 题。根据文中的内容进行归纳,可找出主题思想,即:“The military's rejection rate for physical reason is increasing because this nation's lack of exercise is leading to poor health.”

在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我们通常用快读的方法,从头至尾将全文浏览一遍,注意不要被个别词、句难住而停下来。要从上下文的连贯意思上来理解进行阐述的、有关这个主题我们了解了什么。这样,就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概括出中心思想了。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常常用于检查对主题思想的掌握的问题有:

1. The main (central, principal)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__ .

2. The main idea of this selection may be best expressed as 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main theme (topic)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__ .

4.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 .

5. This passage deals mainly (primarily) with __________________ .

6.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__ .

7.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__ .

8. The best (most appropriate) title of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________ .

9. What would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title for this passage?

10. What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ssage?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e passage?

1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s up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

建议大家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进行全文快速浏览,尝试自己提炼和总结文章主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考试中必然能快速了解整篇文章大意,方便选出正确答案。

;

❷ 英语常用的阅读技巧 常见的英语阅读技巧小结

1、联系背景知识

在选择一本书前,我们通常会通过目录、序言等部分先简单了解这本书的主题。那么在选定之后、英文阅读之前,不妨先花几分钟思考这个问题:“关于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的信息有哪些?” 通过简单的思考,唤醒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然后带着背景知识开始英文阅读会有助于理解。

2、自问自答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会走神,甚至睡着?因为大脑处在“悠闲”的状态中。要想让自己全神贯注,自问自答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对书中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回答这个问题,能够让大脑处于紧张运行的状态。例如书中出现缩写时,试着根据上下文去推测缩写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单词

3、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英文阅读时我们通常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梳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寻找书中的事实信息、看他人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一致等。通常来说,英文阅读的侧重点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例如下图中,如果作者的目的.是说服性的,那么读者在英文阅读中需要寻找作者的观点以及他/她提出此观点的原因;如果作者的目的是知识普及性的,那么读者需要接收大量的事实信息。明确作者目的能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吸收信息。

4、明确主旨

不论英文阅读什么题材的书籍,把握文章主旨是很关键的一步。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要经常浮现英文阅读理解考试中常见的一个问题:“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 下图是美国小学课堂上学生制作的文章主旨锚图:

5、理清文中的顺序

在英文阅读英文读物时要格外注意“first”, then, after that...等表示顺序的词, 理清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于文章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6、理清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英文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理清文中的因果关系将有效地提高理解程度。如果英文阅读时对因果关系没有一定的敏感度,就会在读到事情的结果时才回头去想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需要回头去再读,影响英文阅读进度。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因果关练习系,从最基础的开始,例如“cause-Billy didn’t brush his teeth, effect- His breath was stinky all day!”

7、进行推断

推断通常结合文章内容和读者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有助于达到深层理解。例如,书中描述了下面这个场景:厨房台面上散落着面粉,垃圾桶里有许多鸡蛋壳,一袋白糖敞口放在架子上。因为面粉、鸡蛋、白糖都是常见的烘焙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人正在烤面包或做其它甜点。有依据的推断通常是合理而且有助于对下文的理解的。

8、进行预判

预判是另一个让读者大脑保持高速运转的英文阅读技巧。它与推断的本质区别在于,推断通常是准确的,因为已经有文中的要点作支撑,而预判可能可能是错误的,正确与否在下文中会得到印证。不过即使预判错误也无妨,重点是通过积极思考进行预判后在下文中求证的过程,会让读者与书籍之间产生有趣的互动。

9、总结

在开始英文阅读之前,给自己布置一个小任务:读完之后对书本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是英文阅读时会更加留心书中重点内容。总结时用词不重要,能以正确的逻辑、简洁的语言复述出书中要点或故事梗概即可。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全书、总结、文本特色、主旨、主题的信息量依次减少,从中可以看出,总结中的内容信息量相对较大,需覆盖文中重点信息。

10、区分事实信息和观点

对于低龄读者来说,事实和观点是很容易混淆的两个要点。事实是客观性的,而观点是来自作者或书中其他人物的主观判断,英文阅读过程中分清事实和观点才能正确地理解内容。

11、寻找细节信息

如果主旨是楼房的钢筋,那么细节就是楼房的混凝土,细节为文章主旨提供支撑,读者在英文阅读过程中要格外留心细节信息,从而在提炼主旨或总结时有理有据。

12、重点关注“对照和比较”部分

在科普类书籍中,对照和比较是常用的写作方法,用来呈现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在作者进行对照和比较时读者需要重点关注,因为该部分会包含许多重要信息。进行比较时,通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语言,方便读者识别,例如“different”, same as, alike, 或者in contrast等。

13、建立与书籍之间的关联性

科学研究表明,高效英文阅读者与英文阅读困难者在英文阅读方法上有一个明显差异:高效英文阅读者在英文阅读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背景知识与书中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促进理解,而英文阅读困难者通常思维只停留在书中文字本身而不会停下来去思考这些文字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联性。建立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联性,这一点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具体介绍过,点击《英文阅读技巧放大招之如何使建立读者与书籍之间的纽带》即可查看。

14、书籍内容影像化

英文阅读时我们可以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把书中文字转化成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在脑海中放映。这也是英文阅读的乐趣所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但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是千差万别的,多么有意思!这些画面能够促进我们对文字的理解。

15、重复英文阅读

如果英文阅读时遇到很费解的内容,读过之后没有读懂,那么回过头去重新英文阅读,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策略,毕竟带着疑问读下去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重复英文阅读在考试时会经常用到,答题时定位到某段话,经过多次重复英文阅读、理解透彻后选择答案。

16、调整英文阅读速度

英文阅读和跑步类似,全程匀速并不能带来最佳效果,时而减速、时而加速反而能够更好地燃烧脂肪。在英文阅读时,我们要学会根据英文阅读内容随时调整英文阅读速度,比如遇到生词时,不妨放慢速度,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遇到长句时,停下来把句子结构理清、读懂大意。在词汇难度低、句子结构简单、没有生僻概念时,可以全速前进,享受畅快的英文阅读。

❸ 英语如何提炼主旨大意

1由点到面,构建知识网络
对所学的知识点分步地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理清知识回脉络。从一个简单的语法点答或一个核心句型开始延伸,理清它们的变化形式、变化规律以及与时态、语态等的关联。所谓由点到面,构建知识网络。
2由面到点,加深记忆,查漏补缺
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打好基础。以单元为单位展开复习,回忆每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单词、重点句型和语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对话等。回忆时要有框架,由面到点,比如先通过目录页回忆每个单元的话题,然后再回忆细化的知识点。
3聚焦重难点,巩固易错点
对每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词汇、句型和语法)和在练习中易错的点作进一步的复习,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加深理解。多看错题本,攻克错题。
4经典题目自测,检验复习效果
对复习效果进行检测,会产生成就感或紧张感,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可以及时调整复习方法。在复习完成时,选取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行检测非常有必要。多做典型题,摸清规律,学会举一反三,但不提倡题海战术。
想要考个好成绩,除了熟练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有正确的答题技巧

❹ 学英语为什么要提炼主旨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与深层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吕华兵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张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文本解读,实现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过程。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本解读,理清文本的内在行文逻辑,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深化对阅读主题的理解。英语教学推进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让阅读课堂充满思维的美,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受到了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还远没有完成任务,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理解的检测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学生回答时照本宣科,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中预设的步骤和提问,按部就班,没有结合学生的思维情况和实际体验(崔敏峰,2012:35)。这种浅显的阅读处理方式,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至学生厌倦不堪,更谈不上阅读技能的提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找出作者要传达的主要信息;辨识内涵的主旨或观念;辨识语篇中的思路发展和逻辑关系;根据文中提供的事实和证据得出结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46)。据此,教师应变“浅阅读”为“深阅读”,而实施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评判性阅读的实践。评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读者需要在其间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文本信息,并将文本信息与个人原有经验联系起来解读比喻性语言,判断作者写作目的,评价作者观点,并运用文本观点于读者实际经历过的情景中(Cheek et al.,1989,转引自戴军熔,2012:29)。现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谈谈如何通过解读文本来培养学生深层阅读理解能力。
二、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解读文本“关键词句”,在“识记”中理清文本逻辑
“识记”是深入处理文本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实中,学生在文本识记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缺乏对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能力。“识记”的过程是“理解”过程,反之,“理解”的过程又能促进“识记”。据此,笔者主张通过关键词图示法(Key Words Mapping)(祝继东,2010:67),理顺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识记和内化文本。
[案例1] 利用关键词图示法培养深层阅读理解能力
审视当下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在一些观摩课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离文本而阅读的情况。在对文本还一知半解的基础之上,教师怎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呢?关键词图示法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理顺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养成深入解析文本的习惯,培养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关键词图示”不同于以往的“句子分析”,它着眼于整个篇章的结构,而非局部的语法搭配,起到了提示思维,凸显文本逻辑联系的作用,保证学生能在再次输出文本的时候,有所依靠不至于出现思维断层,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关键词图示清晰地反映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论证逻辑,掌握英美人的表达习惯,并最终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二)解读文本“文体特点”,在“顺理成章”中理解文本
文本涉及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对于文本特点的解析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一方面,准确把握文本体裁有利于分析文本的行文特点:记叙文一般故事性较强,包括故事的起因、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议论文重说理的逻辑演绎以及论点论据的合理使用;说明文会遵循一定的时空顺序,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文本题材有利于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一般来说,新闻类文章的首段往往是这则新闻的导语,它概括了整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状况等等;历史类题材的文本多以时间为叙述顺序,读者可依据时间顺序对此类题材的文本进行解读,提高文本阅读的效率。因此,解析文本文体特点无疑会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序和高效,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度理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The Perfect Copy选自报纸,是一篇新闻报道类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首段导语,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大致内容,预测下文,从而加深对新闻文本的理解。
[案例2] 利用文本特征培养深层理解能力
1. 利用课文内容简表,解析首段导语,探究段落层次
简单导入以后,让学生阅读新闻文章,完成表2.2.1。学生在填写相关信息(斜体部分)的同时,能体验到前两个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由debate一词联系到关于克隆这一话题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如表2.2.1所示:
2. 利用导语解析结果,依据行文逻辑,预测下文内容
在上文表格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对下文内容进行预测。学生在充分解析新闻导语的基础上不难推测到下文将进一步呈现支持方和反对方的观点,并进一步阐述各观点的理由。在掌握和理解正、反两方的过程中,学生能较为全面和客观地看待克隆人类胚胎的问题。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事物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作者在行文中对正、反两方的观点都有叙述,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便是一个客观的立场和态度。这样做,学生不但能学会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还能客观地对待问题。
3. 利用文本解析结果,结合自身感受,评判文本观点
针对克隆人类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学生一定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在给学生再次重现正、反方观点的基础上,询问学生是否支持其中的观点(Here are two different opinions on cloning human embryos. Do you agree with one of them? Why or why not?),并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假如学生不同意任何一方的观点,引导他们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并重点陈述理由。
(三)解读文本“篇章结构”,在“分析”中逐步深解文本
文本是对思维的表达,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文本中就是文本的叙述顺序,具体表现为文本的篇章结构。因此,要深入理解文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熟悉英文文本的结构特点,并进而熟悉英文思维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利于他们进行有序、高效地表达和输出。一方面,解读文本的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有序提取和归类文本信息,便于学生的存储和记忆。另一方面,篇章结构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便于分析文本的行文逻辑,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对文本有了透彻的理解。现以《牛津高中英语》 MODULE 2 UNIT 3 READING为例,阐述如何运用篇章结构,实现对文本的整体分析。
[案例3] 通过篇章结构解析培养深层阅读理解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Mole 2 Unit 3 Reading: The Curse of the Mummy一文,介绍了世界著名探险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文本起始介绍的霍华德·卡特的人生经历似乎和文章标题没有多大的联系,因此决定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预测文章内容,进而引导学生通观全文,整体理解文本,让学生把握文本的行文逻辑:“Experiences → Discovery → Deaths → Explanations”。解释如下:卡特的人生经历(Experiences),使得他发现了图坦卡蒙的墓葬(Discovery),然而在墓葬被发掘之后,一系列的离奇死亡事件发生了(Deaths), 尽管人们对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Explanations),但这些死亡事件至今仍是一个迷。针对教师先期解读文本的结果,确定采用整体阅读的策略,重点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提升他们进行评判性阅读的能力。
1. 激活学生思维,预测文本内容
从文本标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入手,利用图片激活学生已知的与埃及相关的知识,并适时导入新生词。在学习到mummy一词时,顺势导入curse一词,并运用简短视频帮助学生理解curse的含义,让学生依据文本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第一次预测。但由于标题过于宽泛,学生难以准确预测文本内容。这时顺势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段,并进行第二次预测。学生阅读后发现第一段却是关于霍华德·卡特的介绍,似乎和木乃伊的诅咒没有丝毫关系。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霍华德·卡特和木乃伊的诅咒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较为大胆的猜测。
2. 把握段落大意,理清行文逻辑
学生在大胆推测的基础之上,带着印证自己推测的需求阅读文本,并通过对段落大意的归纳,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文本划分成三个部分,并总结归纳出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如图2.3.1)。在此图示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行文逻辑进行分析和探究,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文本标题的内涵,探究作者选择这样一个标题的目的,并对其进行评述。
3. 指导策略运用,提升理解层次
由整体到局部,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对文章的三个部分的细节进行阅读。具体做法为:运用时间轴策略,标注卡特一生重要时刻;运用疑问词引问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图坦卡蒙墓葬发掘的相关信息;运用信息整合策略,深入解析离奇死亡的神秘性;运用个体化策略,激发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离奇死亡的原因分析。当然,策略的运用不能仅停留在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上,教师必须适时引导,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如:在阅读图坦卡蒙墓葬发掘相关信息时,教师可参与到设问活动中来,利用如下链式问答,步步为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Q1: Why did they try so hard to find the tombs?
(For study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public. They didn’t keep the treasures to themselves, but gave them to the museum.)
Q2: What kind of person is Cater?
(Unselfish.)
Q3: What makes a great explorer or a great man?
(Students’ own answers.)
在关注完卡特团队的离奇死亡之后,学生对于木乃伊的诅咒处在将信将疑的状态下时, 询问学生:Did everyone died strangely?Was there an exception? 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难发现卡特却并没有死于诅咒,那么诅咒是否存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离奇死亡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对于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更加深入。
(四)解读文本“段落层次”,在“发现”中准确归纳文本
归纳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当下高中生相对欠缺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便于系统掌握文本信息,并能快速提取和运用。笔者认为训练对于文本的归纳能力应始于对段落的归纳,而对于段落的归纳应始于对于段落层次的分析。所谓“段落层次”是指段落中各句之间的关系,或为总分,或为因果,或为并列,是组句成段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段落的内在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熟悉段落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句子,一般说来,一个段落中有如下一些句子种类:主题句(Topic sentence)、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转承句(Transitional sentence)。下文以《牛津高中英语》Mole 1 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第一段为例,分析展示如何实现对于段落的归纳。
[案例4] 通过段落层次分析培养文本归纳能力
如图所示,《牛津高中英语》Mole 1 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第一段中共有4个句子,其中第一个句子(黑体部分)是主题句,最后一个句子(黑体部分)为转承句,中间两个句子(斜体部分)为支撑句。主题句关键词feel lonely表明该段落是关于青少年的感受,并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对主要的两种感受进行了铺垫:无人理解他们(no one understands them)和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the changes they are going through)。这一句包含了文本的主要两方面内容,将在后文得到进一步的印证。最后一句转承句的功能就是呈上启下,根据关键词felt this way,学生将不难分析出this way就是前面2个句子所描述的感觉。因此想到用teenagers’ feelings 来概括这一段落。
(五)解读文本“语言美感”,在“品评”中深入理解文本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是英语语言教学。因此,阅读教学中离不开对于语言的解读。当然语言的解读不只有对于词(组)、句型的呈现、解释和运用,教师还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语言美感,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当然,语言的美是多方面的,有形式美、韵律美、内涵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理解语言传达的内涵美。在《牛津高中英语》Mole 1 Unit 2 Project部分的阅读文本中就有这样一些句子,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美,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分享如下:
[案例5] 通过解析语言美感培养深层理解能力
1. 诵读感悟,体验语言韵律美
《牛津高中英语》Mole 1 Unit 2 Project部分的阅读文本中有下列四个含有yet的句子,语言形式相对统一,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且内涵丰富。针对这一组句子的教学,笔者首先尝试让学生放声朗读这些句子,体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投入地诵读,必将调动情感的参与,而这些句子内容本身陈述的就是青少年自己的生活感受,就更加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并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对于青春期正面的、客观的、全面的看法。
2. 体验语言内涵美
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之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他们自己对于这几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们作一个分享。其中,A同学这样分享道:As I am reading these 4 sentences, I noticed that adolescence is a period of time that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s shown in the 4 sentences. However, as it is a natural part of our life, we don’t need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it, because we will all soon grow out this period. What’s important is that we should get to know what we are going through, and try to understand ourselves as well as others. 从这位学生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并已有了对于文本的自我解读,这样文本就不仅仅是语言材料,还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
(六)解读文本“写作资源”,在“运用”中丰富主题内涵
阅读过程就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提取文本信息,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重组,让文本信息由零散趋向集中,由无序趋向有序,由松散趋向缜密。指导学生针对所读内容进行“写作”,是一种有效的进行信息重组的途径。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阅读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并结合读者的理解,调用合适的写作图式将信息条理化、结构化,使之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在语言运用方面,“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中的语言进行主动借鉴和运用,有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此外,“写”还要求学生对于文本的深意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并结合个人经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写”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理解与文本信息的有效结合是对文本主题内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丰富。
“只读不写,读往往不巩固,不持久;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可使读更加深入”(宋秀芳, 2009: 3)。解读文本“写作资源”,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是深入推进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解读文本,发掘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资源,将写作点设在学生情感两难处;发掘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资源,将写作点设在学生思维的活跃处;发掘有利于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疑点,将写作点设在学生有话可说处。解读文本“写作资源”应尽量遵循贴近文本的原则,切忌脱离文本空发议论。此外,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还必须就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衔接连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结合阅读文本实施写作的具体方法有:文本缩写、文本续写、文本仿写、评判文本等。《牛津高中英语》语料丰富,话题丰富,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
三、结语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分析、重组和发展。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开展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活动,并最终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观点和态度,阅读教学就走向了深入。当学生将文本中阅读而来的信息与自身经历,形成自己的观点,阅读教学就被激活了。本文主要结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D/2011/02/2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崔敏峰. 例谈培养英语阅读中深层理解能力的策略[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7).
[2] 戴军熔.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六个基本关注点[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9).
[3] 宋秀芳.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祝继东. “五维一体”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2010 (11).
Text Interpretation in Enhanc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Lv Huab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eaching reading in senior highs, the essay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text interpretation in helping achieving the deep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reading text. It is believed that reading is a process where readers memorize, comprehend, apply, analyze, synthesize 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ncrete lesson cases, the essay demonstrates how to interpret a text, which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ing logic and the way the text is developed. During the process, readers may relate to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n achieve a deeper and bette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text itself. In conclusion, only by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 text thoroughly can we bring forth the charming of deep thinking and therefore, promot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text interpretation; integrated language competence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2期)

❺ 英语阅读的认知观论文

英语阅读的认知观论文

摘要: 英语阅读过程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对意义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知识是构成英语阅读能力的认知元素,是学习者解读意义的媒介、技能和策略。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是学习者运用知识准确理解语言、文化和情感意义的能动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 知识;意义;英语阅读;理解

引言

哲学家赖尔(Ryle G.)于1949年将知识区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ral knowledge)[1]。后来认知心理学家加涅(Gagne RM.)和安德森(Anderson JR.)等把它们应用于人类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研究。我国学者皮连生教授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广义知识理论。[2]他认为,知识分狭义知识和广义知识。狭义知识仅指陈述性知识;而广义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技能,是人们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即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动作技能,motor skills)以及运用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即策略性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是有关“如何做”的知识。

阅读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们为研究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阅读理论与模式: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互动模式(interactive model)和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3]本文运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理论,从英语阅读过程分析与讨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学习者理解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以及情感意义的认知作用。

1 陈述性知识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4]阅读材料一般承载着三方面的信息:语言信息(词汇、语法等语言结构)、文化信息(历史、政治等)和情感信息(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此,成功的阅读意味着学习者能正确解读阅读材料中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和情感意义。那么,在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对语言、文化和情感信息的编码和译码究竟起到了怎样作用?

陈述性知识是人有意识掌握的、以命题(proposition)方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事实、概念、或观念构成的信息,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而命题是人们从事物的知觉信息中抽取出主要意义而忽略其细节特征的一种表征方式[5]。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学习者所获取有关英语的陈述性知识反映出他们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规律性的认知结果。在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学习者要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意义,必须提取头脑中储存的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陈述性知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理解某一词语时,学习者会自动检索自己陈述性记忆中的“心理词典”( mental dictionary ),即首先激活陈述性记忆中的有关该词的知觉以及该词的所有含义,然后根据上下文做出选择。比如:要准确理解“He lost the match and also lost the chance to play in the finals.”句中 “finals”的词义时,学习者会自动激活该词的所有含义:“最后的”、“决赛”、“期末考试”和“报纸每日发行的最后一版”,并能根据语境迅速确定“final”是“决赛”,而不是其他含义。可见,理解词义首先需要具备词汇知识。学习者的心理词典内容越丰富,其提取词义的速度就越快。同理,分析句子结构、理顺词句间复杂的`语法和逻辑关系离不开语法知识。要准确理解“He has built a mansion 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 (徐小贞,《新世纪职高高专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这个句子,必须对这个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理顺“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和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与“mansion”之间的语法关系,即现在分词短语和定语从句分别作名词“mansion”的定语。

解读语言意义需要语言知识;理解文化意义必须依赖文化背景知识。陈述性知识作为世界知识,它涉及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图式(schema)是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是对范畴(category)中的规律性进行编码的一种形式(nderson R.C. & D. P. Pearson,1984)[6] 。图式既是一种知识表征形式,又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它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基础上的、有层次的动态结构。比如,“打电话”的行为图式包括摘机、拨号、问好、交谈、告别和挂机一系列的动作程序。即便电话内容有所不同,但打电话的动作程序是大致相同的。图式的这种结构性与程式性为读者加工新信息提供了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和理解框架。安德森(Anderson,A.)和利恩奇(Lynch,T.)的听力理解研究表明,听者的意义建构是通过更广泛的信息资源所获得的,这种信息资源既包括图式(schematic)知识又包括情境(contextual)知识[7]。这表明我们并不仅仅依赖于传入耳中的语音性质来获得意义,还必须运用大脑中储存的图式知识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和意义建构。此外,图式还可以解释话语中词汇的多义(polysemy)现象(Lehnert W.G.)。读者读到 “ The royal proclamation was finished. The king sent for his seal.” 这个句子时,之所以不会将句中的“seal ”(印章)误解为 “海豹 ”;是因为句中的“seal ”、“the royal proclamation”和“king ”属于同一图式。可见,图式能帮助读者消除歧义(ambiguity)、准确地提取词义。就文体图式而言,论说文有论说文的文体图式;记叙文有记叙文的文体图式,等等。英语新闻的编辑图式(who、when、where、 what、why、how)无疑有助于学习者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安德森(Anderson .R. C.)认为,在阅读理解中,图式具有为同化新信息提供信息框架的作用。[8]让我们看一段文字材料:

The procere is quite simple. First,you arrange th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Of course,one pile may be sufficient depending on how much there is to do. If you have to go somewhere else e to lack of facilities that is the next step,otherwise youare pretty well set.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do things. That is,it is better to do too few things at once than too many. In the short run this may not seem important but complications can easily arise. A mistake can be expensive as well. At first,the whole procere will seem complicated. Soon,however,it will become just another facet of life. It is difficult to foresee any end to the necessity for this task in the immediate future,but then one can never tell. After the procere is completed one arranges the materials into groups again. Then they can be put into their appropriate places. Eventually they will be used once more and the whole cycle will have to be completed. However,this is part of life.[9]

一般读者看完后会觉得这段文字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读者没有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的图式知识建立起有机联系。如果将这段文字加上标题“Washing Clothes”, 这时读者有关“洗衣服”的图式就被激活,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更准确。

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文化意义。不同的阅读材料涉及不同的内容,如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教育、体育,民俗,等等。因此,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哲学知之甚微的读者能看懂有关哲学的文章或书籍。从认知意义上说,学习者获取的陈述性知识越丰富,在认知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英语语言与文化图式就越多,其理解事物的能力就越强。语言学家努南(Nunan D.的研究也发现,在阅读理解中,背景知识比语法知识起的作用更大。[10]

在解读文本情感意义的过程中,陈述性知识以语言形式所承载的概念、命题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分析、概括、综合和推理的文字依据。学习者通过运用这些概念和命题来分析与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比如,阅读 “Two Kinds of Football”(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对足球运动的态度,并作出正确评价。要理解作者的态度,学生必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出作者对足球运动态度方面的信息,如“American football … is the American national sport”,“It excites tremendous enthusiasm”,“American football has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brutal and dangerous game. This reputation is not really deserved”,“Soccer games can now draw crowds of over 70 thousand in cities where baseball attracts a mere 20 thousand spectators”,“Soccer is being brilliantly promoted,like any other promising American proct”;然后进行分析、整合、概括和推断;最终对作者的态度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作者对足球运动持“赞成”态度。

综上所述,在阅读理解中,陈述性知识对学习者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和情感意义都起着重要的媒介或“桥梁”作用。然而,在意义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仅有陈述性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运用必要的阅读技能与策略。

2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对学习者阅读技能与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程序性知识是运用规则做事的技能。就英语阅读而言,这些“规则”主要指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条件---行为”规则告诉我们,“规则支配行为”。只有满足用规则做事的条件,才能实施与之相符合的行为。这说明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要充分理解文本意义,学习者必须掌握有关英语阅读技能与策略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并能根据词、句、篇不同层面的信息加工的需要灵活选择与运用与之相符合的词义提取技能、语句理解技能、篇章理解技能。如理解段落大意通常使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阅读技能。就英语阅读词义理解技能来说,有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上下文、定义、解释、重述、识别指代关系等。英语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大量实际练习,这些技能不仅会日趋熟练,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为阅读策略,程序性知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设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技能等,以调节与监控他们分析、综合、判断、概括思维活动,提高意义理解的速度与质量。学习者知道英语阅读技能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但如果不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目标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阅读技能,这无疑会影响其阅读理解。假如学习者的阅读目标只是了解文章大意,那么应选择略读(skimming)策略,然后对自己的略读过程进行监控,即有意识地按照略读的三个步骤进行阅读——首先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然后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最后浏览与主题句相关的信息词。[1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阅读能力是由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构成的(这里的‘能力’指学习者通过获取和运用知识所形成的能力,不包括能力的先天因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阅读认知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对语言、文化和情感意义的理解。

3 结语

本文运用广义知识理论阐明了英语阅读的认知观:英语阅读能力是由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构成的。意义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词义的理解离不开句子;语篇理解又以词句的理解为支撑。意义理解的过程既有自下而上(bottom-up)的信息加工,又有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加工。在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知识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学习者解读文本意义起到了媒介、技能与策略的作用。广义知识理论认为,英语阅读理解不仅是学习者接受信息的过程,而且是他们运用知识主动加工信息、准确解读文本的语言、文化和情感意义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赖尔,刘建荣译.心的概念[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Grabe,W.Currentdevelopmen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TESOL,Quarterly 25(3),pp.375-406,1991.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Anderson,JR.1983.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Anderson,R.C. & Pearson,D.P.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arrell,Devine & Eskey(ed.)Intro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Anderson,A.and Lynch,T.1988.Listen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8] 同 [5].

[9]Carroll,D.1986.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loe Publishing Company.

[10]Nunan,D. 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1] 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

❻ 如何提炼一篇英语阅读中作者的观点和例子

一般example后面就是例子,观点就在开始和结尾,也有在中间的,

❼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更高一级的英语测试,英语阅读都是重头戏。下面是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技巧,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1

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许多专家、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讨过英语阅读方法、技巧,但很多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技巧,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图式理论观点)。但是,在生活实际阅读中,在中考、高考中,学生都得依靠自己完成这些重要的活动。因此,笔者尝试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激活、运用、构建、丰富大脑中的图式,提高阅读能力,完善阅读技巧。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的著作中。德国现代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23)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之理论。该理论强调人已经具有的知识及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按照图式理论,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组成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对阅读而言,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它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

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信息,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都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及知识结构恢复或构成意思。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输入,然后读者在自己头脑贮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以后,读者就产生了理解,否则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阅读时,需要 Reader 和 Writer拥有共享的一部分 schemata。

显然,如果Reader 和Writer 各自的原有图式没有共享的交集,那么Reader 的阅读理解就会失败。另外根据图式理论,读者接受文字信息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过程,即文字符号输入人的大脑之后,人就不断地在头脑中寻找有关的图式,直至找到能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即形成阅读理解。

现代图式理论还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互相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民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很依赖大脑已经形成的图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归根结底是结合适合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填充的内容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推论出的新信息。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如果Reader 和Writer 共享的图式越多,阅读理解就会越多,但是Reader 和Writer之间除了拥有共享的图式之外,还是会有大量的图式差异,即他们之间有不同的个性信息,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阅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只能部分理解文章。要完成阅读理解,阅读者只有在原有共享的图式基础上展开联想、猜测,不断激活相关的图式,并经过推理、判断、选择适合Writer意图的图式。在Reader 和Writer的图式逐渐同化、具体化的过程中,Reader 和Writer之间的信息不断地交流,即“猜测——推理——证实”,相同则被选择、储存,不同的被舍弃,在该过程中“Area of shared schema”之交集不断变大,最后完成阅读理解。借助图式理论,我们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完善自己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有效的图式阅读策略。

二、英语阅读的策略

(一)整体阅读,预测主旨

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学生可以借助修辞图式来顺利地完成预测主旨的任务,因为一般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有标题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新闻报道文章大多有标题,标题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彻底理解全文做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有时文章段落较多内容复杂,学生可跳读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联系文章的首尾段,也可很快获得文章主旨。如一些记叙文、议论文就可通过该方法快速预测文章主旨。有些文章附有图表,此类文章多半可从说明、标注着手,按以上方法进行预测文意,要处理具体细节时再结合图表。

(二) 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因此,阅读理解文章就是经过读的行为,主动的“猜测——证实”,来激活、同化、具体自己已有的各类图式。要把握文章脉络,必须做到通过快速通读全文激活自己记忆中适合该文的修辞图式。例如,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经过对该文的预测——阅读——证实——再预测——再阅读——再证实,学生就可逐渐激活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修辞图式,这篇文章符合“线性原则”,结合相关的内容图式,可以明确该文是新闻报道,其脉络是标题——精要——事件过程。再如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可通过阅读——预测——证实,再阅读——再预测——再证实,很快就能激活他们已知的修辞图式,文章脉络也清晰可见,即提出观点——论证、说明——重申观点,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论,同时也激活、具体了相关的内容图式,获得了证明、说明的主要材料信息,能够大体上理解文章。又如,许多叙述性文章,可一边读一边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要素或做一些必要的简易的笔记,学生很容易就能回忆起已有的某些图式,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并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即明确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基本能够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较为复杂的文章会有时间、地点变化,学生激活这样的图式,(时间1/事件1)——(时间2/事件2)——(时间3/事件3),或(地点1/事件1)——(地点2/事件2)——(地点3/事件3),当然文中的主要内容也就一目了然。如有很多人物传记,脉络是(现在/事件1)——(过去/几件事)——(现在/感受)。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章脉络,捕捉住重要信息,关键是平时阅读实践时要不断丰富、储存足够多的相关图式在大脑中。

(三)弄清结局、明确结论

很多文章结尾非常精彩,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辞图式的一种。如有的文章结尾幽默;有的文章结局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中;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结论,或有一点点感受。总而言之,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结局或结论对于理解全文当然也具有关键性的功效。弄清了文脉(修辞图式),把握住了主要信息(内容图式)之后,结合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紧密联系结尾的语句提示,可彻底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四)读懂题意,选择答案

做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可以开始读题答题。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题目,学生选择时必须以确定的主旨为统率。选择前一定确保理解出题的意图。表层的问题可迅速选定,对于那些较深层次的题目,选择一定要有根据,一定要将相关原文找到,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推理,然后再确定。

三、阅读时应注意一些小技巧

1.学生自己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用眼和脑阅读,整体阅读,整体理解,这样阅读速度将更快。

2.要注意猜词、句技巧的培养。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短语,有的可跳过,而对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有的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可明确它们的含义。

3.学会运用关联词。文章中有些复合句较长且结构复杂,晦涩不易理解,学生可根据关联词、引导词的逻辑关系迅速分清主干和重句,从而明确句意。在段落中或段落之间也有一些关联词,如but, however, although, ever though, as, because, so等等,在这些词的帮助下,学生可明确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因而能尽快把握住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平时阅读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适当、语言鲜活地道、时代感强的文章阅读;毕业年级的学生更应该针对中考、高考选材阅读,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修辞图式,逐渐构建新的各类图式,在阅读时能够激活、运用图式,成功理解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英语文章,在阅读理解方面取得优势,为考试和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2

第一,考生应该学会浏览全文。

英文的文章与中文略有不同,这是由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而决定的。英文总喜欢采取总分结构,即作者倾向于将比较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首段、段落首句等。基于这一规律,考生要学会浏览。在考试中有两种不同用处的浏览方式。一是在解题前略读全文。在略读时,不需要详尽的理解,知识了解基本内容、作者的立场、文章的篇章结构,可以跳过细节或例子。另一种浏览方式相当于检索性的阅读,用于阶梯式寻找需要的特定信息,如主题句、有关细节、难句等。在考试过程中,要想缩短解题时间,就应该根据需要对阅读速度进行适当调节,该快时则快,该慢时则慢。浏览时要求尽快掌握全文大意,速度就要快些。检索信息、寻找答案时,速度也要快;找到有关句子或段落,需要仔细研究理解时就要适当放慢速度。

第二,学会调节阅读速度。

为了确保在所给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理解准确度,学会在浏览中选择重要信息显得格外重要。选择信息的要点在于“准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或短语。

(2)善于判断文章各段的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落开头或结尾最常见。

(3)浏览中善于总结全文的主题。第三,掌握常见行文方式,了解作者意图,预测内容。在正式做题之前,做到文章结构,大概主旨在心中有数,这就能帮助各位考生很好的解决题目,不偏离文章中心主旨。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3

一、强化基本技巧训练

1、读懂文章细节的训练

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是学生基本理解能力的体现。学生读不懂文章细节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不会分析长句、难句;第二,不理解代词的指代内容:第三,不懂词性、词义的变化。针对这些因素,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就必须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1)长句、难句分析。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长句和难句,大多数学生对这类句子存在恐惧感溶易造成阅读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先找出这类句子,抄写在本子上,然后分析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非谓语、从句等成分,最后将该句译成汉语。日积月累,学生就养成了分析长句和难句的习惯并掌握了分析这类句子的技巧。

(2)代词的指代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含有代词的句子,如果学生明白代词的指代内容,那么,句中之意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养成敏捷的思维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3)词性、词义转化猜测。英语单词的词性、词义变化多端,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判断、猜测。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训练学生根据句子成分判断词性,根据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坚持长久的训练,定会大有收获。

2、读懂文章主旨大意的训练

在阅读一些说明文、议论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判断文章标题、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试题。读记叙文时,有时也会遇到排列顺序的试题。主旨大意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全面理解与概括能力,提问的内容可能是全文的大意,也可能是某段的段落大意,一般不易在文中找到答案。

常见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age is that.

The passage ismainly about.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From the passage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

这些试题测试学生是否抓住文章主旨大意,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经常的训练。

(1)加标题训练。阅读题大多没有标题,在指导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训练,其实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句,所以加标题训练也就是找中心主题句的训练。

(2)划分层次训练。找出主题句后,并不等于完全读懂文章大意。还应该读懂该文章谈到的多层意思,这就要求阅读者首先要读懂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然后再进行归纳。这样就能够清楚地分出文章的层次,完全领会文章大意。

(3)辨认重要事实的训练。在记叙文和某些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中,我们需要弄清一些主要事实,以达到明确文章大意的目的。这种训练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阅读中以句子的形式写下重要事实:第二步。以时间或以步骤等顺序排列这些事实。

3、读懂深层含义的训练

深层含义是指文中一些需要想象的`抽象概念: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全文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换句训练。对于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读懂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把有关句子抽出,进行改写。这种换句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作者意图猜测训练。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Whom does the authorwrite for?

Wha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ssage?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训练他们判断语境,猜测有关事实的能力。

(3)逻辑推测训练逻辑推测训练包括四种内容:数量推测、年月推测、故事结局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前两种属于数字推测后两种属于逻辑推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4、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是阅读速度。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速度太慢,即使理解正确,也不能说明他阅读能力强。《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60~70个单词。因此,教师可以按大纲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可精选5篇文章,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限时阅读训练。阅读旨在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取决于一定的阅读技巧。所以,教师要在限时阅读中培养学生以下快速阅读技巧:

(1)视读。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意思。看文章时。禁止学生朗读、默读、逐词读或用手、笔指着读,因为看文章比读文章的速度快。

(2)猜测词义。学生看文章时,经常会因遇到生词而紧张,影响阅读情绪。其实,可以采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策略,放松心情,根据上下文或语法知识猜测词义。

(3)抓整体。阅读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过多地考虑每个单词、短语或单句的意思,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水平。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意识地排除非语言障碍,利用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现有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人文历史、自然灾害、医疗保护和饮食文化等。在使用教材时,学生不仅要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常识,还应鼓励学生泛读各类有助于增长见识的课外读物。

三、注意阅读篇目题材形式特征

文章的题材主要有:科技小品、说理小品、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短篇故事、史地文化、幽默小品和图形表格。不同题材往往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学生若不了解题材,阅读就会带有盲目性。在学习和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题材特征,掌握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以新闻报道的题材为例,这类文章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1)主题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即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2)要点明显。写作即要求五个“W”(when,where,who,whathow)的表述一目了然。但命题时往往不会几点俱全,而需要考生根据已提供的几个“W”,以及各“W”之间的联系去推出未知的“W”,同时也不会排除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可根据这两个特点,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从而较快地作出正确判断。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但是如果学生讲究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得当,快速的提高也是可能的。

;

❽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导语:从阅读理解本身角度来讲,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是文章的要素,但文章是这些要素组合起来表达的信息和内容。换句话说,文章总是要表达点什么,或是能表达点什么,或是时事的,或是故事的,或是哲理的。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拿到阅读篇章,第一步就是要求通读全文,力争把握文章体裁和脉络,做到能够回答when(故事发生的时间)、where(故事发生的地点)、who(文章的主人公)和what(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等问题。

第二步:细读题干,查寻转换内容

把握文章大意后,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题目上来,对于题干内容,必须要提炼出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词、词组或者句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同义词、词组或者句型,这一遍带着目的读文章必须是字斟句酌、非常仔细。

第三步:扫读语块,搜索有效信息

刚才我们已经在文章中找到了与题干吻合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在这个吻合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周围扫描,力争找到能够说明问题,帮助选择正确答案的信息。

第四步:查读题项,定位正确答案

在第三步搜索到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1.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 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出主题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由一个句子来概括。这个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题句。因此,理解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学会寻找主题句。

主题句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相对其主句来看,这种概括性更为明显。

2)句子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不采用长、难句的形式。

3)段落中其它的句子必定是用来解释、支撑或发展主题句所表述的主题思想的。

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也是一种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有不少这样的题目。任何一个实词,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上下文的作用就是帮助确定上下文中的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

猜测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上的推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根据并列、同位关系猜测词义;根据同义、反义、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2)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语法分析。

3)依靠常识和经验做出判断。

3、确定细节和事实。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考查细节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容易一些。这些题目有两个共同特点:

(1)凡属针对特定细节的考题,其正确答案大都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部分作为验证。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词或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相关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

(2)干扰项往往是主体思想与细节混杂,正确答案细节和非正确答案的细节混杂,甚至真假混杂。因此,要做好阅读理解中的确定细节和事实的题目,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二要排除干扰项。

4.进行合理推断。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关的文字作为已知部分,从中推断出未知部分。需要推断的有关文字可能是词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

注意事项:

1、一定要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无法坚持。

2、材料要适合自己,不然只有挫折感。

3、选择大脑清醒时读,感觉不适就放下采集者退散

4、时不时奖励自己,比如一个冰激凌或者情人的吻,建立良性循环。

问题总结为四种类型:

(一)直接题目: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此类考查事实和细节的题目大多数是针对文章的细节设计的。

(二)理解性问题:要求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对有关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答案。此类猜测词义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或短语的准确含义。

(三)推理性题目:这种题目考生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考虑作者的主旨、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答案。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概括性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归纳、概括或评价。此类考查主旨和大意的题大多数针对段落(或短文)的主题思想,标题或目的。解这种题目时,不能只凭文中的只言片语而断章取义,比如涉及文章的标题、主题、结论、结局等有关问题,都需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常识、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获取文章中内含的信息。

❾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介绍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介绍

导语:做英语阅读理解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1:阅读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靠大量的阅读来训练和培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

一、阅读积累

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词典,然后将这些词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当有空时,就拿出这个小本子来背诵记忆。这样做不但不费时,而且效果也很好。因为不时地接触、反复地记忆,词汇量会增加得很快。

二、大量阅读

选一些你感兴趣,且不需要经常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订一份英语报纸,既让你获取里面时尚的阅读信息,又让你体验到英语给你带来的快乐;看一些开阔视野、提高知识水平的英语电视节目等。

三、整体阅读

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首先,要重视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标题或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其次,文章的结尾句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善于标注文章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很多题目就是围绕它们而设计的。

四、把握要领

在做阅读理解时,可遵循三部曲的原则,即:快速阅读短文,通读测试题,明确考察点;认真逐题作答;复查校对答案。

做完所有题目后,再读一遍短文,逐一检查所有答案是否有误。如果有拿不定主意的答案,不要随意更改。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方可更正。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2:遵循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型阅读题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阅读简答和阅读填写表格外,翻译句子、转换句子、连续句子(用连词)、选择句子等都是任务型阅读题。常用的技巧有:

1.读懂短文,了解大意

该技巧主要针对句子翻译题。任务型阅读题中,要求翻译的句子都不是孤立的,理解这些句子往往要根据上下文或全文理解,才能准确理解句意,避免出现表达上的偏差。

2.掌握各种语法,应对不同要求

该技巧主要针对事态、语态转化以及同义句转换等。掌握一些句子结构(如感叹句等)以及更多的固定句型(如形式主语it句型)对于解决这类题目尤为重要。

3.把握句子的关系

该技巧主要针对运用连词或相关句式进行句式转换,如简单句变复合句,复合句变简单句等。

4.把握文章结构

该技巧主要针对将句子还原,将提供的某个或多个句子还原到文章的适当位置,在任务型阅读中很常见。这就要求整体把握文章段落,在上下句的结合处,它们或是需要过渡,或是需要归纳总结,根据需要安排句子。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3:提炼语言,填充表格

英语阅读填表分为两个部分:文章阅读和表格填空。表格是文章内容条理化、形象化的具体体现,是短文结构、作者思路的具体反映,填写时要做到言简意骇。 具体的方法是:

1.先表后文,学会预测

“先表后文”即指先读表格,了解表格内容和要求,再根据表格的要求快速阅读短文,这样便使阅读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有助于保证所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可以节省一遍阅读时间,提高做题的速度。

2.抓住大意,把握细节

表格填空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考生对所读材料细节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要想做好此题,考生一定要在弄懂大意的同时,充分把握所读材料的细节,尤其是与表格内容直接相关的细节,这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3.分类整理,善于归纳

在读懂材料的同时,要对所读材料进行整理、分类,从而过滤出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在通常情况下,表格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是同一个问题的几个不同方面,也可能是几个不同问题的同一方面,或是几个不同问题的不同方面,等等。比如涉及几项活动举行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

4.寻找出处,对号入座

由于阅读填表题要以所读材料为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每个空格的所填内容一般可从给定材料中找到出处或依据,在做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空格”与“出处”对号入座,然后根据表格中已有信息的表现形式,准确填出所缺内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所填信息与原文中的“出处”基本相同,则可直接对号入座;如果表格信息与原文中的“出处”有较大出入,则要进行适当的转换。

5.注意形式的变化

所填表格的词的.形式(大小写等)应与表格中所提供的形式要一致。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4:养成习惯,提高效率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习惯视读,避免手指阅读

即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用手指或笔尖之类的东西,指着正在阅读的内容,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2.略读问题和选项,带问题阅读

做英语阅读理解题时,首先应浏览一遍所提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

3.耐心通读全文

遇到难解的词组和句子不要急躁,要尽量根据上下文悟出文义,解题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分析判断,整题解完后要认真复查。

4.习惯猜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养成自己的猜词习惯,千万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因为只有养成猜词的习惯,并在阅读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学习常识,才能培养自己的猜词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5:完形填空四步法

完形填空题旨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做此题时必须通篇考虑,先掌握大意,再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及常识进行推理判断。解此类题主要从以下四步做起:

第一步 重视首句,把握开篇

完形填空一般无标题,首句一般不留空,是完整的一句,全文信息从此开始。细读首句,可判断文章体裁,预测文章大意和主旨。

第二步 速读全文,掌握大意

阅读全文时要一气呵成,即使有空格、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也有快速读完,理解全文大意。读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中心词。切记不要在未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边阅读边做题,这样做的结果是速度慢、准确率低。

第三步 瞻前顾后,灵活答题

“瞻前顾后”,即先读所要填词的句子,再回顾上一句,兼顾下一句。如果一句中有两个空格需要填,在初定答案时要“双管齐下”,在两处同时试填,然后通读全句,确定答案。

第四步 复核全文,调整答案

把握好的短文通读一遍进行核查,同时注意以下三点:

1.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时态语态的一致以及代词、名词、单复数的一致。

2.从语法和惯用词及习惯搭配、甚至语感入手,判断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3.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6:新闻广告类材料的阅读技巧

新闻广告类材料是中考的热门考题。其文句简练,信息量大,句式使用简单,表达方式多样,但阅读这类题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品位广告、新闻的标题,预测其内容。

阅读广告时,要注意广告中涉及的人物,物品,时间,数字,联系人及方式地址。阅读新闻时,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即何时何处何人发生何事,其经过和结果怎样。

2.要抓住书写广告的文体或图片,注意用大写、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提示的文字。

3.解题技巧

①快速浏览广告、新闻,从标题中预测内容及涉及的类别。

②浏览问题,寻找答案。注意地点和时间的多样化造成的误选。

③复读材料,核实答案。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7: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记叙文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训练内容。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来提示文章的主题。它的题目主要设计为细节问题,它常常与Who,What,when/what time,where,why 即5W 和How 即1How 有关。做记叙文题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1.纵观全文,列出记叙的要素

一篇记叙文,要交代清楚人物和事件,就必须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弄清记叙的顺序

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多为顺叙

3.理解记叙的人称

弄清记叙文中的人称代词指代的对象,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

4.找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记叙文的纲,抓住线索,就能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5.体会记叙文的表达手法

记叙文以叙事为主,但有时也运用描写、说明和议论。尤其是要注意夹叙夹议类文章,它的题目往往设计为推理性和总结性题目。

;
热点内容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5 16:01:17 浏览:959
盼望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5 16:00:30 浏览:78
我也需要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5 15:50:11 浏览:977
最近有空吗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05 15:48:32 浏览:675
笨老公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05 15:45:45 浏览:632
我是男孩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05 15:37:06 浏览:932
怎么介绍英语老师作文英语 发布:2025-09-05 15:29:24 浏览:492
你这人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发布:2025-09-05 15:19:10 浏览:771
你觉得一个新学期的第一天怎么样英语翻译 发布:2025-09-05 15:18:21 浏览:387
不就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9-05 15:03:19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