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一段英语阅读材料
A. 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曾经我在洛基英语教学,英语也算可以,我就提几点建议吧: 1、教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找到文章的主题段落和主题句,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并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一般来说,关键词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who 之类的问题。特别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快速掌握主题大意;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弄清楚文章的文体,若是议论文,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要点)、结论或观点;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练习可采用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略读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不仅让学生对所读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率。3、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B.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成功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提供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阶段整体目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入门阶段、发展阶段和提高阶段。入门阶段――1-4年级;发展阶段――5年级;提高阶段――6年级。
(一)发展阶段(5年级):在这个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过Let’s talk进行基本句型的教学,通常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听懂、朗读并进行交际性表演,而学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全面,因此有些学生产生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造成学习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将目标中心继续放在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精读和熟读能力,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背诵对话内容,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推动其自觉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在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read & write这个版块,内容有对话或短篇的语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后都有简单的练习题,这就是编者正式提供给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语言材料,在这一部分我们的目标为: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
(二)提高阶段(6年级):通过两年的训练,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因此这时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阶段教师有必要多给予学生一定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指导他们对材料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他们简单的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查读(scan),熟读(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一篇英语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们分成三个阶段,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
在读前(pre-reading)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并能回答出若干简单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读中(while-reading)阶段,则要求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掌握文章中心,并从阅读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法;
在读后(post-reading)阶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据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开展语言判断、口头表达、写作等后继性活动。
因此在每个年段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大体上遵循这三个阶段的基本设计,再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是下册书的教学,因此就以下册教材内容为例向大家做以介绍:
五年级:从这个年段开始教材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阅读版块,因此我们要从这时开始进行系统的阅读教学.三、四年级实际上我们都是将阅读教学融于对话教学中,但五年级起我们要将阅读教学与对话教学区分开来,阅读教学不同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特点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属于精读。而阅读教学是以多,快,广为教学特点,属于泛读。我想有很多老师抱怨阅读教学时间不够就是没能很好地掌握两者的区别。具体方法为:
(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主要以问答式、介绍、对话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进行语言项目训练。
1、 借助图片、实物、教具等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2、 将新的语言功能句呈现给学生,分层设计小的任务予以训练。
(三) 视听入手,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1、 借助主题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
2、 带着任务听录音,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发展听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断、选择、连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四) 具体了解语篇内容,加强过程指导。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音跟读,加强语音语调培养,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深入理解语篇内容。
2、 关注阅读习惯和方法等动态式学情。
(五) 以语篇为单位综合训练,强化综合语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复述课文,包括填空复述,看图复述,根据段落大意复述等;
2、 学生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3、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口头汇报。
(六)布置作业:
强调:1、将四会句型作为重点。
2、布置预习作业。
六年级:我们重点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获得信息,而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信息。基本做法为:
(一)导入——感知教材
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语言结构要预热,唤回他们对某一语言点相对生疏的语感,同时又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预热,这样的预设就能使学生铺垫出一层浅淡的印象,降低了阅读的认知梯度,学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础,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可以讨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实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唤回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也可以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二)读——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读(Skimming):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词能猜的鼓励学生去猜,也可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查词表或词典解决,少数重点词、词组和句子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加英语注解或图解。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学生边读边找出关键词、句,进而掌握语篇的中心、情节,并进一步练习单元重点词句。教师的引导手段有提出问题、阅读理解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等)。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带领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过程中还要进行个别检查,纠音、正调。
(三)练----语言输出
阅读完后,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例如考察信息与理解的选择、判断正误等题型;根据关键词复述、背诵或表演阅读内容;仿写等。
;
C. 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
阅读理解在英语试卷中占比非常高,而且是一道拉分的题目,因此,学生掌握英语阅读这一块对于提高英语成绩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英语老师应该重视阅读理解这一块的教学。
一、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就是课文教学。教学活动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重视词汇,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在一些教师与学生中出现很奇怪现象:学生只做语法和词汇练习,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全空着:教师详细讲解语法和词汇,然而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部分,只报答案。
2牛津英语教材,每个章节从课文到练习,从听力到语法都是英语,并且在Moxehnzuaseln.put部分。设置一篇配合课文的阅读材料。无疑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但是根据《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量的要求:10万词以上(一级),20万词左右(二级)。光是教材内容。阅读面和量是远远不够的,
3由于牛津英语词汇量大,听说读写都有要求,教师生怕语言点不落实,语法没讲透,不是把阅读当精读上,就是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对对答案,划划词组。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往往只是一句空话。
二、如何实施英语阅读教学
1课前准备阶段:(1)教师认真深入细致的备课是首要条件。课前教师应认真研读和准确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详略比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步骤,认真准备各种补充材料。(2)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考与探索是实施互动式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前提条件。(3)要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事先向学生说明推行互动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还要强调课堂讨论发言的纪律,要做到既热烈有序。才能确保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2课堂教学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我在必要时给予启发与引导。阅读课的讨论活动可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的讨论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带着目的去读。例如,在教学SEFC 1A Lessons26-27 Earthquake这篇文章时,可先让学生讨论“What will happen in an earthquake?”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想象地震发生时的种.种现象,并做出回答,然后我将他们的答案稍加整理写在黑板上,以此作为本篇的导读。阅读中的讨论往往与掠读、跳读、细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相对应,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细节、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以SEFC 1B Lessons 94-95为例,我要求学生一边阅读A Farming Pioneer这篇文章,一边讨论About Jia Sixie,The ad―vice be gave farmers和About the book of Qj Min Yap Shu这些议题,从而让学生熟悉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阅读后的讨论,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进行交流:二是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评价文章特色和对比文化的差异等。这个阶段的讨论层次较高,对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例如。在读完SEFC 2B Lessons 58-59 Niece tell us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加深对本文主题的理解。又如,读了SEFC 1B Lessons 74-75 The Secret Is Out这篇故事后,我让学生主持一个讨论会。题为:Can Ms King's story happen in China Why or Why not?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既习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又讨论了男女平等、城乡差别、东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等问题,达到愚思想教育于语言学习之中的目的。
3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应充分体现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完SEFC 1B Lesson78 Paper这课后,我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的问题: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m society without paper?并写成短文。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思考与写作时不但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还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在能力。
三、实施英语阅读教学的体会
1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是实施互动式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式英语阅读教学就不可能实现。无论是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课堂讨论的顺利进和都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的。
2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学好英语知识以及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归纳概括英语知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的讲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启发讨论,辩论等各种方法,以启发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与信心,要持之以恒。允许学生有个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会做得差些,但是一旦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效果是非常好的。它能极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真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了。它既要求教师对学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又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大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概括时代要求,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与方法,适应互动阅读教学模式的要求。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D.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 时,很多同学都会遇到浏览速度过慢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 教学 方法 ,供大家参阅!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1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在 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差,考试中失分严重,即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只限于课堂,平时很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以上情况,经过认真 总结 和思考,为大家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 课前预习 ,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 文章 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4、设疑。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5、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解难。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查测。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的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1、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
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2、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 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 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 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 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6) 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3、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
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平常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渐养成 快速阅读 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对付这种毛病的方法不难,只要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克制甚至强迫自己将习惯用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克服。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sub-vocalising)。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觉察不出来的有声阅读方式。心读时,读者在心里对自己清晰地发出某个词的读音并好象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念一个词。造成的主要原因和书面语言的性质有关。因为文字既代表意义又代表声音,读者自然地将文字声音联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因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读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因为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中,读者已经没有时间去念出每个单词的声音了。
(5)心译(mental translating)。心译就是读者在阅读英文时,先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它是读者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习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由于这种阅读方法必须经过多重的翻译环节,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6)过分复视(too many regressions)。复视是对已阅读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没看懂,再次倒回去读的现象。每个读者都需要复视,但复视次数太多会影响读速。
要减少复视,首先要明白对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对的,阅读时并不是要你记住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细节,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并建立起一遍就能读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阅读理解题我们可根据问题稍作复视外,在一般的阅读中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
要消除这种毛病,首先读者要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文时用英文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这一习惯必须经过大量的快速阅读训练才能去掉,因为当没有时间让你重复多重翻译环节时,你的脑子会逐渐自然而然地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
4、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补充阅读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阅读的几种方法。
(1)养成泛读的习惯
(2)养成“成组视读”习惯
(3)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三、以写导读
1、布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查阅资料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
2、以写导读常用的方法
以写导读最常用的方法当数缩写。如果文章过长,也可选取其中的核心段落让学生缩写。设置这种缩写练习的关键在于不能让学生有机会摘录原文语句,拼凑成文。教师可以规定缩写文章的开头、衔接部分和结尾,并要求学生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总之,阅读,作为 英语学习 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但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方法的指导下,阅读尽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并逐渐积累自身阅读 经验 ,久而久之,在做题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2
在阅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阅读。
一、略读策略
通过整体粗读快速浏览全文,领略内容大意,抓住主题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抓住中心论点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
【案例】略读技巧的巧妙运用
初三英语上册Mole8 Unit 2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 .文章以摄影比赛为话题,介绍了Tony为参加摄影比赛而拍摄的经历和上届摄影比赛的结果公示,学习定语从句。摄影比赛这个话题,学生非常地熟悉也很感兴趣。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第一段是
中心段落,其中中心句出现在本段的最后一句There are four prizes ,so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这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依次介绍了4个获胜者,最后一段总结这次摄影比赛的结果和意义。然后回答问题:
1. How many prizes are there in the photo competition?
2.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prizes for the photo competition?
【点评】
通过学习,不但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了解了文章的概貌。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这种略读的技巧,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
二、推读策略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或语法。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理解材料的生词率不超过3%,并且考纲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即猜词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猜测词义要指导学生根据语法知识先猜测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哪个类别的词,最后根据句意、文意推测它的大致意思。
【案例】词义猜测的种类和应用
推测词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对比猜测词义;通过定义或解说猜测词义;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及相互关联猜测词义;利用常识猜测词义等。
猜测词义阅读题通常针对文章中某一个词、 短语 或 句子 的含义而设置的问题,这类题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旧的词汇来理解和猜测生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通常有:What is the meaning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例如,在教学初二下册Mole 9 Heroes 的阅读课文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In 1938 he came to China to treat the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mountain north of Yan’an中的“treat”的含义。根据下文中的相关词语“few doctors, had to work hard, opened hospital to ”的意思,学生就能够猜出它的含义。
【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又形成了一种
能力。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拓展学生的想像与思维。长期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推测能力,学生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能力都将得到加强。当然,若遇到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细读策略
细读属于精读的范畴,又称深读或研读,可以分段细读。它是为了准确地寻找所需要的细节,并理解细节,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所揭示文章结构内在的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E. 如何指导学生英语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英语阅读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应当具有的作用。教师不是把英语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要做的确实很多。如何切实培养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其夯实英语阅读的基础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吧!
【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的原则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并且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兴趣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们曾选择过一篇名为fly soup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它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苍蝇和汤之间的故事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另外,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有学生们喜欢的动物故事,the donkey and the salt, two friends and a bear ;有常识性的小短文, roses, be healthy; 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the french 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a naughty bog, a letter, a birthday 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 to be modest, 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都可以被我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首先挑选的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
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跳一跳,品尝到甜美的葡萄。
3.练习适宜,形式丰富的原则
目前的阅读教材可谓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练习却少有突破,比较单一,一般都只在内容和词汇两个层次上做阅读材料,其形式也是以是非题、选择题、一般疑问句为主。其实,把篇章知识纳入阅读课教材的练习中也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其种类和形式亦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完成的对阅读材料整体理解的'工作单,个人独立完成的习题,以及组际挑战所提出并回答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二、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
1.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策略
阅读课常被称作为泛读课,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应该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对词汇和句型的适度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目前,单靠我们的课堂内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我们就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以每周两篇阅读材料为底线。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教师每月挑选出一、二篇较好的阅读材料,对阅读材料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以达到扩充学生语言知识的目的。对于特别精彩的阅读材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复述和背诵。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才可使学生时时处处接触到英语阅读。
3.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相结合的策略
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知识、技能、熟练、习惯、态度和意志等。英语的阅读能力包括了快速的浏览能力,巧妙的猜词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及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在阅读中会游刃有余,事倍功半。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亦是不容忽视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开始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阅读材料;随后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与其分享有关阅读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三、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词语积累的方法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后阅读时,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当然是查词典了,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不费力,效果却会意想不到的好。反复的记忆,词汇量能增加得很快。
2.整体理解的方法
我们自己在阅读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后对阅读材料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阅读材料内容和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学生也会遇上此类的问题。那如何学会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题目和首句。题目就是阅读材料的主题,阅读材料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是阅读材料的导入,点明阅读材料的时间、地点、意图,背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我们在阅读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阅读材料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猜一猜,这篇阅读材料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便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往,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阅读材料的框架结构,而这是写阅读材料最重要的,也就是阅读材料的构思。
3.提问互动的方法
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单向的,它也可以是双向的。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亦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可按目标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一般以“wh”问题为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获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4.读诵结合的方法
阅读材料的理解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适度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在他们听和读之中,英语语感得到了培养。另外,部分内容和角色对话的重点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复述和背诵,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我们在阅读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时,学生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不同的话语,有的惊讶诧异、有的疑惑不解、有的怒气冲天、更有的得意洋洋,学生们读得热火朝天,犹如自己是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如,在阅读be healthy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复述,学生们除了能阐述材料的观点,还能加上自己的不同的生活实例,运用自己掌握熟练的短语和句型,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F. 谈谈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我们学英语时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只能先接触英语文字即阅读材料,然后才涉及听、说、写的训练,这样,阅读就成为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现在的英语考试加强了听、说、写的考查,但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值仍占较大比重,一般比较重要的考试,都占50%的总分或以上。毫不夸张地说,阅读理解题做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英语考试的成败,决定了中考、高考、考研等的成败,从而可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退一步讲,其他的题型,如完型填空、改错、选择,其实也是变相的阅读理解。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在英语学习中,阅读的分量举足轻重。下面,我就谈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阅读前准备(pre-reading)
1、精心选择材料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理解文章,并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因此,除课本课文外,教师还应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课外短文,一般生词量在1%~5%左右,文章不宜太长,否则容易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如果阅读材料太简单,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灵活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阅读材料选定后,教者应精心设计导入问题,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如果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快更准,阅读也会变得轻松。如在教学《The Moonlight Sonata》时,教师问:“Do you know Beethoven?”“ Do you like his music?”“Which music do you 1ike?”“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the music?”“OK.Close your eyes.Let’s listen to the Moonlight Sonata.”此时教师放磁带《月光曲》,将学生带入《月光曲》的美妙境界。
二、阅读(while-reading)
1、阅读中多媒体或图片的使用应适当
目前,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上公开课时也在大量使用多媒体,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辅助教学,而不能主导教学,应适当使用。
最近欧洲和北美洲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引起了教育者极大的关注。在英国16岁的少年中,有30%只有14岁的阅读能力。尽管原因还要进一步研究,但图片、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最近甚至出现了“关电视一周组织”,号召青少年关电视一周来多读些书。
同时,笔者认为大量直观图像的使用,反而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比如一节课下来,学生眼前是一大堆花哨的图像,那么真正的课文印象反而不深。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并限时阅读,以减少指读、回读的次数。关于生词问题,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另一方面如果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构成影响的生词可忽略而过,即使要查字典,也应在读完文章之后再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专注、快速阅读的习惯。
3、渗透语法教学
目前,有些教材淡化语法,认为语法规则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有些资料的练习却“钻牛角尖”,过于强调语法。笔者认为这两者做法都有失偏颇,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只是不必在一些细枝末节的语法现象上“钻牛角尖”。
另一方面,阅读中渗透语法知识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人曾问“疯狂英语”学习法的创立者李阳:“英语的语法规则太多,记不住怎么办?”他回答说:“不要死记那些规则,要将这些语法用例句来表示,然后记住这些句子。”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语法和阅读的相互关系。
4、扩展学生的词汇知识
“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砖瓦”,没有词汇的阅读是难以想象的。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遇到生词,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不但要讲解这个词的基本意义,还应讲解其在文章中的引申意义,让学生读懂句子的“弦外音”,达到准确掌握句子意义的目的。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评价阅读效果
学生读完文章后,要及时地测试阅读效果,可采用提问、复述课文、讨论文章细节和写读后感等方法。
2、总结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略读、跳读、猜测词义、理解大意等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出针对性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对数字、日期、人名、地名等可用查阅的方法,与查阅内容无关的信息、尤其个性生词要很快掠过,以免影响阅读速度。
3、应用于实践,发展其他技能
读以致用,是阅读训练的目的。这里的“用”不仅是能读懂英文材料,而且要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如写、说甚至听的技能)。
由于没有英语语境,在国内要想学好英语,从阅读入手,逐步训练写、说、听等其他技能,应是学好英语的一条捷径。
G. 如何教小学英语阅读理解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英语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之后,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教学。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不断地复现,需要大量的输入来强化。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知识放到新的情景中,放到新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也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 reading for fun)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
那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对于学习者来说,既是目的又是一种手段。因为,作为人,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作为小学英语的教学,又是希望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学英语,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句,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与英语阅读的目的有所不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英语课标语言技能中的其中一项,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另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得到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希望能帮到你
H.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阅读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多数学生采用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意,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另外,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和简单的个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6. 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可见,在阅读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如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此外,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4.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一种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当然,在考试中,为了节省时间,猜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接着再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5.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词典.
6.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7. 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组织适当的口语和笔头训练,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下有价值的生词、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老师要查阅笔记,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为了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努力程度来进行,不以好坏而论.
I.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读前活动:利用与话题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
1. 教师用与话题相关的关键词、图片、歌曲、录像等导入,开展热身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使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鲁教版八年级(上)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我先给学生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You and Me来导入课文,让学生在歌声中领悟到通过学唱英语歌曲也能提高英语水平。
再如,教鲁教版九年级Unit 11 Reading It’s important to get enough sleep时,我针对中学生面临中考,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的现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Is it enough for you? Do you often feel sleepy when you have a lesson?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sleep?学生反映热烈,他们有了想去了解课文的需求,产生了阅读愿望。可见,课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图像。
2. 通过标题和插图预测阅读内容。这相当于阅读前的热身,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标题:标题往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鲁教版初中英语自八年级起,每单元的reading都有标题。标题与内容紧密相关,不要忽视标题的作用。通过解读标题引领阅读活动是一种实用的阅读策略。标题有助于预测文章内容,成功的预测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阅读和理解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一般说来,可引导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以下预测:
Read the title, guess what’s the passage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What question can you rais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e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例如,教鲁教版八年级(上)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通过对课文标题的预测,引领学生了解支教老师和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插图:学生在阅读之前,往往先看插图。通过看插图,可以对阅读材料有个预先的认识。
例如,鲁教版八年级(上)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中讲的是说英语国家的etiquette,文中的插图画的是在公共汽车上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看图分析,用英语说出不文明的地方在哪?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
再如,鲁教版九年级Unit 7 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中的插图简单明了,一看就明白e-mail English 的两种构成方法,即abbreviation和homophone。学生对这种插图会过目不忘,同时也通过插图对文章有了预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测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而有效的阅读是读者不断地预测并且不断验证预测的过程。
二、读中活动:运用整体阅读的教学理念,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
1. 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语篇整体教学的原则。整体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获取所读文章最大信息量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把语言的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结构进行简单处理,学生理解的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无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过程应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大意、层次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全文,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找出问题的答案,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教鲁教版九年级Unit 9 Section B 3a 时,我提出两个问题:
How many disast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When and where did they happened?
通过阅读全文,才能正确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并对全文有整体的了解。在第二遍阅读时,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
What happened to the water level in Fushun? Why?
Why did people stay in New Orleans ring the flood?
Which of the disasters in the reading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Why?
2. 文章标题、篇首段、结尾段、每段的第一句往往体现着文章的主旨大意,篇首段会揭示主题,引出文章的核心问题;结尾段则会概括全文内容,再次阐述中心思想,与篇首段相呼应,使读者对文章有更清晰的认识。
如鲁教版八年级(下)Reading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可以引导学生读小标题来抓住文章的重点: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这三个小标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方法,便于完整地理解课文。
此外,要培养学生找每段的主题句、关键词(主题句往往在句首或句末)。如鲁教版八年级(下)Section B 3a的邮件中,My family and I want to take a trip this summer somewhere in the east of China. I hope you can provide me with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kinds of vacations that your firm can offer…这一句就是文章的关键句,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此句来写的。
三、读后活动:通过完成各类习题,巩固运用语言材料
1. 设计词汇练习,引导学生归纳词汇、结构的用法,也可以编选择题、填空题、词义配对题。
2. 利用图表题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全面地获取与文章相关的信息或细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围绕阅读内容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如:复述整篇课文或片段,或进行改写、续写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展开,让学生进一步熟练阅读材料和内容,巩固所学语言,理清结构层次和意图,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该积极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采用语篇的整体教学法,结合任务型阅读,有效地提问来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同时,要运用预测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并成功地运用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J. 英语阅读课的步骤
阅读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阅读前(Pre-reading)
在这段时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做好导读工作(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精读
本层次是学习型阅读阶段,任务是立足于全篇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集中学习,并作适当的扩展、归纳。同时利用教具、简笔画、实际场景、生活实际创设新的微型语境,运用词汇、短语乃至句型,并适时的融入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
2、强化和巩固
学生对篇章结构、内容及融入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要围绕所读内容和遇见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进行练习。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其学以致用。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主要是指泛读,是课堂教师的延伸。教师应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或其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阅读,增强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