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初中英语阅读的导入

初中英语阅读的导入

发布时间: 2023-07-23 12:20:06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导语: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举足轻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在设计时也很用心,希望自己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一、导入的作用

充分认识导入环节的教学功能是设计有效导入的前提。好的导入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贾冠杰教授根据克拉申的“i+1”输入假设指出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应该是已有知识“i”加上新知识“1”,所以在导入一节课时,激活已有知识“i”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成功的课堂导入应该安排合理,短小精悍,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自然地将知识融会贯通,大大优化教学效果。

二、导入的原则

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在设计和实施中,笔者认为要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1.导入目的明确。

导入的设计应保证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课文内容的总目标,由目标规定学习行为的方向。教学内容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就应该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应该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忌,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

2.导入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导入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注重互动,注重学生的接受情况。

3.课堂导入的材料要具有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新颖的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能利用时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就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其进入正题,激发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4.课堂导入要具有时间性。

导语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抓住导课艺术的特点,快速导入是每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提倡的,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即“打造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导入教学一般控制在3~5分钟,教师要精心设计开讲导语,做到内容精练,讲解精确、练习精彩,所提供的信息要精确,抓住关键,画龙点睛。

三、导入设计的几种方法

1.头脑风暴式导入。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想象和思考的时间、空间,以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3]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导入的主题词,然后选择并引入各种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与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通过这种导入活动,学生进行有效热身,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准备。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8A Unit4 Reading的“Giant Pandas”讲述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针对这篇文章知识面较广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提问:“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animal in China?”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Giant Pandas一词,让学生展开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把单词写到黑板上,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出更多的词语。最后,教师让学生对黑板上所写的单词按外形、生活习性、成长历程归类,并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总体结构,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铺垫。

头脑风暴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帮助其进行发散思维,充分体现主体性。而教师则需要充分预测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以便做出适当的引导。

2.分享经历式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在课堂上比较常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调动生活经验,引导主动参与。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A Unit 3的“Reading Teenage Problems”讲述了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而疲惫不堪且针对自己可支配的课余时间与家长产生分歧的问题。这个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笔者的导入方式如下:T:Some of you tell me you are very busy these days.How do you feel?Why?学生谈到自己感到疲惫,学业负担太重,于是笔者借机让他们谈谈真实感受。然后,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小组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所谈论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日常经历有关,这种分享经历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3.预测式导入。

学生阅读文章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相关素材的图片文字等,帮助其预测即将读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训练发散思维,使之产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究文章的动机和兴趣。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7B Unit 5 Reading“A Brave Yong Man”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大火中救出邻居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标题和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进行预测。(1)利用插图T: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e book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What happened?What might happen to the boy?(预测内容)(2)利用标题T:Look at the title“A Brave Yong Man”Who is he?Why he is brave?What might the story be about?(预测内容)

②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导语: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场戏要演好序幕,而对于一堂英语课来说,导入则是新课的起点。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一、插图导入法

新编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通过对此画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例如:

T: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 S: Seven people 。)

T: Who are they? ( S: A..., three … , two ... and a … … )

T: What is the... doing? Why are the two ... kneeing on the ground? What is the man saying to the ...? Can you give me a story?

二、视听导入法

教师可充分利用收音机和录音机以及网络资源,选择性地播放地道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让学生听和看音频或视频资料。在 Advertising 主题时,可直接截取电视上的一些著名品牌产品的英文广告语,尽管有部分生词,学生们一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诺基亚手机的“以人为本”( Connecting people ),飘柔洗发水的“从头开始”( Start ahead )等,都有一种亲切感,毫不费力地翻译出来。当然在展示这些广告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地结合课文加以提问,为课文的展开做好铺垫。

三、音乐、歌曲导入法

根据课文的需要,可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例如: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 主题时,先放一首当时在排行榜上大热的流行歌曲,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接着让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一些音乐的片段,学生讨论歌曲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特点,盛行于哪个年代等等。 Hip-hop,Jazz,symphony,classical music 等等生词一一出现,既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本课的话题,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去了解更多以及用英语如何表达。

四、背景知识导入法

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英特网 the Internet 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介绍、讨论等形式,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生表演导入法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演讲(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这种形式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学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在老师启发诱导下进行自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并始终处于系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

六、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儿童和青少年好胜、荣誉感强的特点,上课开始时,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如,复习与运动相关的动词,让学生抽签,根据纸条上的指示表演,其他同学猜测纸条上的内容。还有经典的 Hangman 猜词、猜谜、传话、接龙等等都可以灵活使用。事实上,这也是最考验任课教师的灵活性和基本功的方式。老师既要结合教学目标,将需要学生准备或练习或复习的内容巧妙地与游戏结合起来,又必须具有组织游戏顺利进行并时时掌控游戏活动进程的能力。做游戏在课堂中的使用最受学生的欢迎,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学到并巩固知识。在快乐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充分使用的“法宝”。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理念来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相信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哪些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课前进入教室,如果发现课堂非常吵闹,不是一味地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课堂导入:

T:Has the bell rung?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Ss:Noisy.

T:Is it right?Ss:No.(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Ss:We must be quiet.

通过短短两三分钟我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

3.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这节课时,我首先按常规与学生互相问候,复习检查,然后出示多媒体图片,展开对话:

T:I miss my son very much.I want to send a letter to him.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Then,who can tell me where it is?(学生开始讨论)

S1: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2:It’s on Center Street...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中,使学生在快乐中“问路与指路”。

4.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会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用新知识来解答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才会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B 3a 时,我这样设置问题:There usd to be very quiet in Bell Tower.However,these days,some strange things are happening.Then,what are the strange things?Could you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the article named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aod.教师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激起了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二、以学生为中心,用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演讲式导入法

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很自然导入到本文的知识点。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同时大量的图片也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地运用。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导入到新的知识点。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一课时,我制作了哗哗下雨的图片导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抓紧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告诉学生本课也是学习TITANIC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媒体图片教学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对于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相关图片,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比如在学习比尔盖茨这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有关比尔盖茨成功的资料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同时,它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③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技巧

导语: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举足轻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在设计时也很用心,希望自己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技巧

一、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

温故而知新,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通过复习逐步过渡到新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与技能。

学习新内容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出其中的异同,抓住知识的结合点,对旧的知识加以概括,逐步引出新知识。这种方法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延伸拓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以提问的方式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用这种方法进行导入,所提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不经意间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把学科知识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再现所学的旧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不同的交通工具,如bus, train, subway, bike等。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这些单词,再引出与之相关联的新句型: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 从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象等说起

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象等直观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加生动,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利用课本教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创设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生动、活泼。

如牛津版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大熊猫希望的故事,我事先上网找了一些有关大熊猫的录像,通过放映,观看后,再讨论有关大熊猫的一些问题,最后得出讨论结果并引入课文: Giant pandas are our national gems. They mostly live in China.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Wh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dangers in the wild. What dangers are giant pandas facing that we can know from the text? 这样能让学生怀着激情和求知的欲望去阅读文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利用直观的事物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启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课堂中来。

三、 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

1. 问题情境

教师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一种。在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马上纠正,要给学生自己意识错误的机会,能意识自己的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教师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以pairs或groups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

2. 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 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挖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4. 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协作”

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在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 + 1>2的效果。

5. 表演情境,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才能

上课之初,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两分钟,演讲的内容根据演讲者各自的差异进行安排。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可进行与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演讲,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以作即兴演讲。凡演讲,教师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有关人员及演讲的主题,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和锻炼口语作为一节课的开端。

另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通过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中。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技巧

一、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1. 以竞赛的方式引入

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一个特点,因此,利用他们爱玩好动的特性来导入教学新内容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方法。对于竞赛内容的设置,要尽量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与导入的新内容有密切联系。比如,在教“there be”句型的复数结构这一新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习过的旧知识“there is”的单数结构来造句,比较所造句子,获胜者可以获得笔记本或者圆珠笔等小奖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新内容“there are”的复数结构,让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以竞赛导入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必须要控制好竞赛程序,否则就会造成课堂上的混乱,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

2. 以音乐导入

很多中学生对音乐都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因为音乐可以给他们带来愉悦的感受。如果在课堂上以歌曲导入,将英语歌曲与教学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比如,在教学9A Unit 5 Films这一单元的reading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罗马假日》影片的片尾歌曲的MTV, 然后引导学生跟随MTV进入到电影歌曲所创造的意境中来,在MTV结束后,要提问学生一些问题,比如Is it a good movie? What kind of movie is it? 等,以这些问题引出所要教学的新内容,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同学用英语来谈谈对这部电影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新内容的记忆,从而更进一步认识Hepburn。

3. 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多媒体的优势就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绘制图画、导入图片、放出录音以及随堂写文字等,这些图、文、音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逼真,易于学生理解。它们不仅有很强的立体感,而且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比如,在讲节日中的Christmas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小段美国圣诞节的温馨影片,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进而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美国人过圣诞节的风俗习惯等,同时也对一些同学进行提问,让他们用英语表述自己对圣诞节的了解,自己在圣诞节的时候都做了什么,这种导入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可以让他们更加轻松、更有兴致地继续学习后面的新内容。

4.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以一种师生对话的互动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明确、简单、直接。比如,在上有关值日的新课内容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跟当天的值日生进行一番简单的英语对话,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与值日生交流值日的具体情况,比如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建议等。教师提问的问题可以针对值日生,也可以面对全班,这样,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进而顺利进入新的教学内容中来。

5. 以复习旧知识进行导入

以复习旧的知识进行导入是指让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过渡到新的知识里面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加强他们对旧知识的记忆和新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颜色有时表达人的心情这一新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对学生提问有关colour的一些已学习过的旧知识,例如可以提问“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当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接着提问今天将要学到的新知识: “Do you know what the colour green represents?”, 这样就可以顺利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上面来,并在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新课内容学习。

6. 以带着问题预习的方式进行导入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角色当中来。教师在课前应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提问,这些提问不宜过多,难度要适宜,应该将设置问题的目的放在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上。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浏览文章,可以增加学生预习课文的针对性,对加深文章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star signs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 ① What is your star sign? ②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tar sign “Aries”?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会让他们的预习目标更为明确,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

二、 总结

英语课堂的教学导入最终目的是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为英语新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这个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次的课堂导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要让这些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

④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导语: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举足轻重。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在设计时也很用心,希望自己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宜形式多样,忌盲目呆板

教师在选择导入素材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导入手段的多样化。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最好能够相互配合、交叉使用各种导入形式,切忌总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入,否则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尽量做到语言精炼、表情丰富,甚至有时需要注重个人仪表对教学内容的影响。盲目使用素材,语言、行为呆板,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又不能达到预期的导入效果。

2.宜有针对性,忌偏离主题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导入,从而使课堂导入具有针对性。若随意设计的课堂导入经常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将出现偏离主题的课堂导入,一旦展开将很难再回归正题。因此,教师应多考虑如何将课堂导入过渡至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比较自然地接受新知识。

3.宜短小精悍,忌琐碎冗长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浪费时间,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之外,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接受新知识,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课堂导入应承上启下、切中主题,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过渡至教学内容。

4.宜符合实际,忌生搬硬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课堂导入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课题类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新知识。

二、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视觉导入策略

1.实物导入:这是一种说服力很强且比较实用的导入方法,即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直观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过渡至教学内容。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一课时,就将本人收集的几本邮集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并向学生讲述收集这些邮票的过程和由此体验到的快乐,于是,同学们眼界大开,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图片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能够解决实物导入取材不便的缺点,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课堂上,并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难点及重点。

3.视频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一课时,就先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些介绍迪士尼乐园的视频资料,然后将其作为课文导入材料。学生看到此视频中熟悉的米老鼠、唐老鸭时,倍感亲切,看到视频中梦幻般的场景时,被深深地吸引了,自然也就有兴趣去学习本节课而对迪士尼进行更多地了解。

(二)听觉导入策略

1.歌曲导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歌曲作为课堂导入材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Unit 13 Advertising: pros and cons一课时,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台湾歌手王力宏演唱的英文广告歌Walking on the Sunshine,学生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几乎同时说出了“麦当劳”三个字,全班同学一下子都乐了起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谈话导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谈话,使学生通过谈话表达个人见解,并倾听别人意见,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到课文主题。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Unit 1 What will Ming’s life be like in ten years?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谈话内容:

T:Now,you’re fourteen years old.How old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

S:I will be twenty-four years old.

T:Good!Ten years later,you may finish your university studies.What will you be then?Do you want to be an engineer?

S:No.I want to be a teacher,because I like the students.

T:Great!We may be colleagues then.

S:Yes.I hope so.

通过上述家常话式的谈话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随意,其实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创建了与本课有关的场景,实现了课堂的导入。

(三)故事导入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个人工作、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向学生讲述短小的故事以实现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引发学生思考。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Unit 8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一课时,笔者觉得课文内容与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导盲犬小Q》有相似之处,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小Q的忠心、勤劳和聪明,以及尽心尽力地服务盲人主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故事。无论是曾经看过,还是未看过此部电影的学生,在听了之后都深受感动,并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中Lucky所做的一切。

(四)时事导入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关的时事作为课堂导入材料,不仅能够将现实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还能教会学生学以致用,避免纸上谈兵。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Unit 4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课时,联想到中国“最美妈妈”吴菊萍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伸手接住了高楼上掉下的孩子,结果造成个人手臂粉碎性骨折的时事。于是,笔者就将吴菊萍的事迹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到边远地区支教的志愿者。

(五)猜谜导入策略

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编一些谜语作为课堂导入素材,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增加智慧。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一课时,就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些与中文有关的网络用语,如“速度、亲、GG、MM、886、NB、稀饭、B4”等,然后让学生猜它们的意思,很快,学生就都猜出来了。接着,笔者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些与英文有关的网络用语,如“ICQ、BTW 、CSL、gr8、CUI8r”等,顿时,课堂上非常热闹,猜什么的都有,我先不告诉他们猜的对错,只说答案就在课本里,学生们的求知热情十分高涨,迅速地阅读课文,而我也成功地完成了课堂的导入。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很多,远不止笔者列举的上述种种,教师在实际导入时,切不可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导入策略,唯有如此,才能抓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生疑,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步入智力活跃的状态,实现英语课堂的成功导入。

⑤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介绍

导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介绍

一、时事导入法

初中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十分关注,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这为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因此,在进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例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The Taiwan Earthquake)之前,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各种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详细报告,所以在导入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提了以下问题:

1.Have you heard of the Wen chuan earthquake?

2.What happened to the ground and the buildings ring the earthquake?

3.What happened to the people in Wen chuan or what were the people’s reactions?

在学生把他们对这次地震的所知表达出来的同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对他们的回答用课文中相应的词组和句子进行归类,分成“地震中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地震中人们的反应”。这些词组和句子都是课文的关键,它们就像电影的预告片一样,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精华给学生展现一遍,使他们对文章有了大致的印象,同时,它们如正式比赛前的热身活动,使学生舒展开思维,不至于毫无准备,“呆滞”地进入正文学习。

二、游戏导入法

初中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游戏。所以,笔者认为新课内容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从而为学生创造比较贴近生活、富于交际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初一学There be 结构时,笔者事先准备好道具,在书包中放一些东西,如水果、学习用具等比较常见的东西,让全班同学猜里面有什么,当然,学生可以采用摸的方式猜。面对此情此景,全班学生非常踊跃,争先恐后,于是他们说出一系列像这样的句子:

Is there a banana in it?

Are there any oranges in it?

How many mangoes are there in it?

How many pens are there in it?

What colour is it?

What is it like?

这些句子在游戏当中都得以熟练运用,从而顺利地导入了所学内容。又如,教牛津初中英语方位词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先用英语描述一个学生的体貌特征,比如穿戴、长相、高矮胖瘦,再进行所处方位的描述,然后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猜一猜老师描述的是谁。学生都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整个班级很快形成一种热烈的课堂氛围,对下面的方位词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图片导入法

在英语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丰富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是创设情境,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有的是提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简单描述插图及对插图进行设问,从而导入新课话题。

如,8B 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中的Reading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笔者对课文中的两张图片进行如下简单描述:An ORBIS doctor treats people’s eye problems,they work on the plane in the world.

学生迅速了解他们的职业和性质,对课文产生兴趣,同时发达的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大量的相关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话题,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又如,在导入7A Unit 5 “Let’s celebrate”中的Integrated skills时,做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把中国人如何过新年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看,如,贴春联、放鞭炮、贴“福”字、吃传统的中国食物、观看舞狮及放烟火等,一边呈现一张张幻灯片一边教学词汇: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traditional Chinese food,watch the lion dance,let off fireworks等。这些鲜活又贴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学生们甚至没意识到就已经吸取到课文的精华。这些色彩鲜艳的过年画面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大激发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求,这种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笔者在教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1 “Life on Mars”时是这样导入的:

紧急通知

1月12日,初三(6)全体学生即将迁往火星生活一周,请通知家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教育局 1月8日

学生议论纷纷:假的,骗人的;要真是这样怎么办?火星上可以生活吗?我们怎么去?带些什么东西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是笔者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向学生展示的一则通知,目的是让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讨论,上课时告诉他们通知是假的,但是要求他们思考,真是如此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火星生活会是怎样的?巧设这样的悬念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不言而喻的。

五、表演导入法

表演可以使动作、情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培养学生直接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中英语8B Unit7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让男生王强扮演小偷,女生李敏扮演失主,表演过程如下:

教师介绍:“Last night,when Li Min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suddenly something happened.”扮演失主的Li Min背着书包慢慢地从讲台的一侧走向另一侧,这时扮演小偷的Wang Qiang上场,匆匆地从Li Min身边走过,冷不防把Li Min的钱包“偷”了。“戏”演到此时,笔者抬高声音说:“Her purse was stolen.”(她的钱包被偷了。)同时把这句话写在在黑板上,带领全班学生朗读这个句型。接着进一步把学生引入规定情境,说:“Li Min is going to tell the police,What is she going to tell them?”学生异口同声地答:“My purse was stolen.”

笔者把这一句写在黑板上。接着指着小偷说:“This is the thief.What happened to him?”语音未落,只见小偷拼命逃跑,教师紧跟其后,“小偷”被抓后,教师问:“What happened to him?”要求学生用被动语态回答,学生积极思考,作出富有条理的回答:“He was caught.” “He was taken to prison.”“He was punished.”教师把学生的回答一一写在黑板上,根据这些例句,启发学生思考总结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用途及其构成。这样学生在快乐、饱满、振奋的状态下,很快就进入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学习,印象深刻。

六、温故知新法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纵横联系,以新代旧,循序渐进,自然过渡。例如,在教初中英语9A Unit8定语从句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动词不定式作定语的句型入手。如:

1.This is a nice room to live in.变成This is a nice room which we can live in.

2.The thing to do is already done.变成The thing that you should do is already done.

3.The woman to give us a talk is here.变成The woman who will give us a talk is here.

把三个例句依次改为定语从句,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型变化中悟出一个规则:动词不定式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定语从句。接下来教师讲定语从句就显得很自然,不那么突兀。由已有的知识导入新学知识的方法,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而且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仅如此,它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探求问题的本质,把新旧知识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非常有利于学生排除理解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的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七、文化背景导入法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材题材相当广泛,语篇越来越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问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把握文中人物、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篇理解能力。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3讲述了节日的话题,尤其是外国的万圣节,备课时考虑到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节日,所以,课前笔者从网上下载了有关万圣节的视频材料,打算以此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真实的文化语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课堂开始时笔者说: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Halloween.In China,we do not celebrate Halloween.But in the USA,people celebrate it.They have a special party on that day.And they play a game called “trick or treat”,They also wear different costumes with masks.They even paint their faces.People do not know each other.They make pumpkin lanterns,eat a lot of chocolates and candies.Don’t you think how interesting it is? (Yes).Now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提醒学生把上面的画线部分与视频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在了解了万圣节的文化背景后,开始正文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都大大提高了。

⑥ 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如何艺术导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英语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英语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点变化尤其体现在语篇阅读教学上。笔者认为,一堂阅读课教学,如同一首交响曲的演奏,扣人心弘的交响曲的前奏能引导观众步入意境,课堂成功的“导语”即“开场白”,能激发并加深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说,要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的设计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差。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基本采用以下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从趣味性表现入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趣味性表现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动,然后再讲解学生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以新目标英语九上Unit 1 What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为例,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problems这个话题一般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了富有戏剧性的导入手段:小品表演。一群学生模似了生活场景:他们相约周六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谁知周五各科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回到家后,爸妈又增加了新的任务。他们万般无奈,同时又十分沮丧。这一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产生了共鸣。除了拼命做作业之外,还能怎么样呢?悬念产生了。这时,由一位学生扮演的Luck Fairy 出现了,她作了自我介绍,屏幕上适时出现了有Luck Fairy 文字的图片。每个学生都问她:Luck Fairy? Can you help me? 她回答说:You are a good boy / girl. I’d like to give you a wish. 于是,小品的气氛转为活跃。孩子们的愿望各种各样:I wish no homework at all. / Jay Chou will come to see me . / I can have a robot to do many things for me …然后,Luck Fairy 又走到讲台下的学生中,询问他们生活学习上的烦恼。这次的导入打破了教学常规,以学生表演的形式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因为生活气息浓郁而获得了全体学生的心理认可。Luck Fairy 这一导入自然、适时,在特定的环境中很快被全体学生掌握。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提出新的问题:What do we deal with them when we have problems?顺势引入学生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2. 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课文
以新目标英语九上 Unit 2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为例,先让学生分析文章的标题,Who is he? What does he do? How old is Martin now? What made him change a lot? Did he use to give his mother many problems? Why did his mother have to work? What did his mother tell him on the phone? What changed Martin’s mind?
分析文章的标题,能够使学生简要快捷地弄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写作意图或学习重点,从而深入具体地展开阅读理解,让学生真正地步入到学习佳境中。
如教读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6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一文时,我做过这么一个试验:在所执教的两个平行班中,采用不同的教法。甲班采取惯用的讲授法。课堂上,从单词的拼写、含义到用法,从词组到句型,从句型又到语法、句法,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非常疲劳;学生们也是紧追急赶,气喘吁吁。整整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却很少,对于那些乏味枯燥的语法条框,学生更是如坠云雾之中。乙班则是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收集有关Food and Drink方面的资料。学生们非常积极,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向有关人士打听、求教……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不仅用英语把课本上的内容表述出来,还补充了不少知识,甚至还有不少同学谈到了东、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会风行中国等。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就如何健康饮食这一焦点问题进行辩论。经过一个时期的“搁置”,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用同一份试题对两班学生测试,试题以课后习题为主。结果表明:甲班优秀答卷仅占全班的38%,而乙班的优秀率达70%。究其原因:教者在乙班从课文的焦点问题切入,相机诱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在学生潜意识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即使搁置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仍能得心应手地去解答相关问题。而在甲班,学生仅仅依赖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即使当时心领神会,但未必能长期保存于大脑,更谈不上转化为学生的真正能力。同一个内容,同一位教师,两个班竟出现了不同结果。为什么呢?仅仅是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同吗?追根求源,学生的学习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后一个班的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4. 从质疑入手导读课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如讲授新目标英语八下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时,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选择了如下教具:一张新加坡国家地图,一段相关的影音设备。在教学一开始,我做了如下的导入:Today we’ll get to know a country, that is named … 然后播放了一小段Singapore的人文景观,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此时提出第一个问题: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Singapore? Or do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Singapore? 部分学生率先简单地对新加坡做一些描述,而大多数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于是我发出指示: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ingapore,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课文,一气呵成读完。然后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地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一节课下来,老师轻松,学生心情舒畅,不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读方法多种多样,导入切忌古板、单调。干巴巴的导入不能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气氛就沉闷、乏味。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恰当运用,设置一些科学、合理、艺术的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探求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让课堂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⑦ 初中英语课堂应如何导入

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英语课堂应如何导入

一、英语课堂导入例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以最优化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导入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话题导入

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如八上Unit 2 Section B 3a问学生What food do you like to eat? What do Chinese doctors call the food? How do Chinese doctors divide food into groups?八上Unit 6 Section B 3a问学生:Here are two kinds of friends for you:friends who are like you and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you.Who would you like to have or you don’t care?对于这些提问,学生很乐意了解和讨论,在阅读教材中,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找到诸如此类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导入新课。

2.复习导入

可以选择在复习上一课时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如果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上一课时密切相关,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无疑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八上Unit 1 Section B 3a中文章的作者就是2a听力材料中的主角。Unit 12 Section B 3a中学校才艺表演中的人物就是2a听力材料的人物。有了这层关系,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不但是巩固了原有知识,更是对即将阅读的材料进行铺设,学生可以快速地做好阅读准备。

3.情景导入

可以选择利用直观情境导入,如八上Unit 6 Section A 3a,可以直接提供双胞胎的照片给学生,他们可以比较出部分相同点和不同点,但要全面了解就需要深入阅读。八上Unit 8 Section B 3a,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问学生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last day off? What did they do last day off?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ay off? Why?What is a yard sale?这些课文图片给学生生动直观的外在因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材料的浓厚兴趣。

4.音乐导入

在八年级上Unit5 If you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ood time的复习课教学中,有一位老师就用一则非常轻快的旋律导入,没有任何歌词,没有flash,只有关于party的欢快的旋律,台上的学生非常轻松自在,还不停地点着头,用手拍打着拍子,脚尖不停地跟着节奏在动着,无比快乐。问着,“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所有的学生都在说,“Yes, I like it very much.”还有几位学生说,“My dear teacher, I want to listen to this piece of music again.”就这样,这节复习课上得非常成功。

5.背景分析导入

还可以从介绍文章背景导入新课,如八上Unit 9 Section A 3a,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文章中的名人很少为学生所熟知,所以在阅读前对这些人物作一些简单介绍,不但可以引入新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总之,根据不同的材料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具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就意味着教师从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与建议

英语课堂导入要避开一些误区:一是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导入显得冗长,影响整节课的进程;二是课堂导入不能偏离重点,中心不明,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中心不明,误导学生;三是“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这样就能更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学任务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针对上述误区,结合平时教学,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1.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有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3~5分钟为宜。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 ,笔者在上课之前准备了几张歌星的照片并带进了教室,同时播放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在那儿叽叽喳喳地讨论,有的学生还哼唱起来,笔者趁势引入本节课的话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因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受到了感染,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根据学生认知,生活导入,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和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学生一眼能看出本节课的中心。

3.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导入无定法,要因班、因人、因场景而变,使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同一班级中针对不同的群体,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一课时,笔者有意带了一个篮球,一根丝带,当笔者拿出篮球时,男生们纷纷猜测,于是借机提问:Do you know whose basketball it is?Yes,It’s Huang Qiang’s.Are you sure?Yes,It must be HuangQiang’s.然后,笔者又拿出丝带,女生们都看着我手中漂亮的丝带,在猜测是谁的,于是乘机教会他们用may,might,must来表达推测,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导入虽然只是教学环节中很并不起眼的一小部分,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值得研究、探索。作为初中英语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

⑧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语:导入是一节课的序曲,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导入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有效教学的重要一步。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整堂a课的教学质量,也是走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提问导入法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生通过问答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的导入方式,能把学生迅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是课堂教学中最简便、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如七上Unit 5 Do you like bananas? 的第一课时,笔者用以下的问题导入新课:

Do you have a QQ number?

Do you have a QQ farm?

What do you grow on your QQ farm?

QQ和QQ农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开始了banana, broccoli等有关水果和蔬菜的新课学习。

二、歌曲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利用歌曲导入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九年级Unit 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的第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跟着视频唱英语歌曲Rain, rain go aw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back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baby wants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back again another day.

优美轻松的歌曲立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怀着快乐的心情唱完歌曲以后,笔者问学生:

Do you like rainy days? Why?

主题Rainy days make me sad的导入水到渠成。

三、游戏导入法

初中生还具有爱玩游戏的天分。游戏导入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地融入新课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的第一课时学了现在进行时。开始第二课时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个“张冠李戴”游戏:把写有不同人物、动词(be doing)、地点的纸条分别放入三个盒子里,每次让三个学生从指定的盒子里抽一张纸条,教师把三张纸条的内容组织成句子抄到黑板上。由于不同的学生会抽到不同的纸条,于是就可能诞生以下让人哭笑不得的句子:

I is dancing on the wall.

Kim are swimming in the tree.

The boys are playing soccer under the chair.

主语和动词、动词和地点的“张冠李戴”,让学生忍俊不禁,课堂欢腾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笔者让学生订正句子里的语法错误,使得句子里的be动词和前面的主语保持一致,然后让学生朗读这些修改后仍然有趣的句子。这个游戏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复习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趣味盎然地进入了新课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表演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表演导入法符合初中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符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下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单词left、right、up、down和straight,第二课时开始的时候,笔者让几个学生站到讲台上,叉着腰,听教师的指令表演动作:

Look up!

Look down!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台上学生像模特表演: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头;时而左转,时而右扭,时而前行。有的学生反应不过来做错了动作,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学习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五、生活化导入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富有生活气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下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导入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播放自己录制的两只公鸡打架的录像,视频里激烈的打斗场面惹得学生开心不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巧妙地导入对课堂教学起着凝聚、激趣、铺垫的作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又异曲同工。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根据导入的特点、课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灵活设计科学的导入方法,让精巧的导入成为课堂教学精彩的盖头,为成功开展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的现状——传统的师问生答

1.导入单一化

课堂提问导入往往采用教师一问和学生一答的模式,缺少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交流。看起来有问有答,实际上形式过于单一呆板,语言的交际能力无法体现。

2.导入公式化

在很多的英语课堂中,诸如此类的导入屡见不鲜:“Who’s on ty today?”“What do you like best?”经常使用这种问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从而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二、导入的适用原则

导入环节只是课前的热身活动,是本堂课前期准备。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未知且急于想知的细节作为切入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课堂效率。

1.针对性和简洁性

导入要以启发和引导为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良好的心理和知识准备状态。导入必须与本课的主题密切相关。针对教学内容、课型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导入内容、方式和方法。一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2.启发性和趣味性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和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努力给学生创造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环境,提升其内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引用的材料事实要精准,表述要正确得当,过渡自然合理,前后连贯,效果良好。导入要考虑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考虑其他教学步骤如何有效开展实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选取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实际来自然过渡,导出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接受、掌握新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导入的几个有效方法

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巧妙的新课导入,它可以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介一下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音像、VCD)等看听手段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实际生活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直观的手段要比语言描述更加生动、清晰、直接、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师生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和学的过程中来。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B Unit 2 中Reading部分, Welcome to Hong Kong的第一课时。首先,我在课件中展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名胜地——国内的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Mount Huang等;国外的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Eiffel Tower, the Pyramids, the Big Ben等。问同学们:Do you like travell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当一提及旅游时,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说没去过的,有说去过某某地的。接着我展示迪士尼人物的图片——Disney Characters(Sleeping Beauty, Snow White……)问他们除了在动画片中看到外,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这些喜爱的迪士尼人物?有学生会说去迪斯尼乐园。不错,今天我们就随着课本去畅游迪士尼主题公园。继续发问:Do you know how many Disneylands there are in the world? Where are they?And of all which is the biggest one?Is there a Disneyland in China?这时引导学生逐一寻找答案,不知晓的提供背景知识,接着导出谈论的话题——香港迪斯尼乐园(中国目前唯一的迪士尼主题公园)。

2.歌曲导入法

歌曲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将歌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能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陶冶情操,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 5 Birdwatchers中Integrated Skills部分。开场,欣赏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向学生发问: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song?What’s the song about?What happened to the young girl?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寻找答案:丹顶鹤,一位年轻的女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告知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苏盐城射阳。学生感觉故事中的主人公离我们不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由丹顶鹤进而导入观鸟,再到本课话题——保护野生动物,学生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3.热点时事导入法

利用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或社会上某些热点问题来导入新课,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课堂积极性高;同时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形象、具体、真实,易于理解、运用,效果尤为显著;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德育及人生观教育起着积极作用。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B Unit4 A charity show中Reading部分,本课讲述Rickey想要为希望工程筹款而在帮助筹划一台慈善义演。我从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的地震谈起。当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毫不畏惧,众志成城,纷纷捐款捐物,此时打出图片——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公益慈善义演情系灾区。在谈论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一下与地震有关的词汇,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导入Reading部分所讲的一台慈善义演。这样做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4.背景知识导入法

读懂文章不仅仅在于文字表面,背景知识多少也会对文章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外国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从背景知识导入,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深刻领悟新材料,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

例如: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B Unit 5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国内的一些主要的慈善组织,但对于本课国际慈善组织知道的甚少或全然不知,我把相关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图片配内容的形式展示,分别介绍了ORBIS,OXFAM,UNICEF等的背景知识,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无定法。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对于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灵活设计导入活动,实现各种导入方法的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 时,很多同学都会遇到浏览速度过慢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 教学 方法 ,供大家参阅!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1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在 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差,考试中失分严重,即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只限于课堂,平时很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以上情况,经过认真 总结 和思考,为大家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 课前预习 ,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 文章 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4、设疑。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5、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解难。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查测。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的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1、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

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2、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 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 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 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 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6) 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3、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

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平常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渐养成 快速阅读 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对付这种毛病的方法不难,只要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克制甚至强迫自己将习惯用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克服。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sub-vocalising)。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觉察不出来的有声阅读方式。心读时,读者在心里对自己清晰地发出某个词的读音并好象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念一个词。造成的主要原因和书面语言的性质有关。因为文字既代表意义又代表声音,读者自然地将文字声音联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因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读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因为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中,读者已经没有时间去念出每个单词的声音了。

(5)心译(mental translating)。心译就是读者在阅读英文时,先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它是读者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习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由于这种阅读方法必须经过多重的翻译环节,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6)过分复视(too many regressions)。复视是对已阅读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没看懂,再次倒回去读的现象。每个读者都需要复视,但复视次数太多会影响读速。

要减少复视,首先要明白对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对的,阅读时并不是要你记住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细节,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并建立起一遍就能读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阅读理解题我们可根据问题稍作复视外,在一般的阅读中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

要消除这种毛病,首先读者要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文时用英文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这一习惯必须经过大量的快速阅读训练才能去掉,因为当没有时间让你重复多重翻译环节时,你的脑子会逐渐自然而然地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

4、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补充阅读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阅读的几种方法。

(1)养成泛读的习惯

(2)养成“成组视读”习惯

(3)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三、以写导读

1、布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查阅资料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

2、以写导读常用的方法

以写导读最常用的方法当数缩写。如果文章过长,也可选取其中的核心段落让学生缩写。设置这种缩写练习的关键在于不能让学生有机会摘录原文语句,拼凑成文。教师可以规定缩写文章的开头、衔接部分和结尾,并要求学生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总之,阅读,作为 英语学习 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但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方法的指导下,阅读尽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并逐渐积累自身阅读 经验 ,久而久之,在做题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2

在阅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阅读。

一、略读策略

通过整体粗读快速浏览全文,领略内容大意,抓住主题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抓住中心论点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

【案例】略读技巧的巧妙运用

初三英语上册Mole8 Unit 2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 .文章以摄影比赛为话题,介绍了Tony为参加摄影比赛而拍摄的经历和上届摄影比赛的结果公示,学习定语从句。摄影比赛这个话题,学生非常地熟悉也很感兴趣。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第一段是

中心段落,其中中心句出现在本段的最后一句There are four prizes ,so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这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依次介绍了4个获胜者,最后一段总结这次摄影比赛的结果和意义。然后回答问题:

1. How many prizes are there in the photo competition?

2.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prizes for the photo competition?

【点评】

通过学习,不但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了解了文章的概貌。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这种略读的技巧,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

二、推读策略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或语法。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理解材料的生词率不超过3%,并且考纲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即猜词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猜测词义要指导学生根据语法知识先猜测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哪个类别的词,最后根据句意、文意推测它的大致意思。

【案例】词义猜测的种类和应用

推测词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对比猜测词义;通过定义或解说猜测词义;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及相互关联猜测词义;利用常识猜测词义等。

猜测词义阅读题通常针对文章中某一个词、 短语 或 句子 的含义而设置的问题,这类题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旧的词汇来理解和猜测生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通常有:What is the meaning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例如,在教学初二下册Mole 9 Heroes 的阅读课文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In 1938 he came to China to treat the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mountain north of Yan’an中的“treat”的含义。根据下文中的相关词语“few doctors, had to work hard, opened hospital to ”的意思,学生就能够猜出它的含义。

【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又形成了一种

能力。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拓展学生的想像与思维。长期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推测能力,学生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能力都将得到加强。当然,若遇到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细读策略

细读属于精读的范畴,又称深读或研读,可以分段细读。它是为了准确地寻找所需要的细节,并理解细节,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所揭示文章结构内在的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热点内容
监控指标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8-27 03:22:15 浏览:44
派对活动的英语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8-27 03:20:38 浏览:527
初三英语作文六单元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8-27 03:17:42 浏览:774
寓言故事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8-27 03:17:41 浏览:828
打开面条翻译成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8-27 03:15:39 浏览:696
急救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8-27 03:13:59 浏览:547
影评作文怎么写英语 发布:2025-08-27 03:12:38 浏览:542
对英语比赛的感想作文怎么写作文 发布:2025-08-27 03:02:31 浏览:712
英语作文什么格式怎么写 发布:2025-08-27 02:59:31 浏览:757
你怎么了英语作文 发布:2025-08-27 02:55:08 浏览: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