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育人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育人设计

发布时间: 2023-07-25 16:34:22

❶ 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策略

选自《中小学外语教学》2020年第1期

蔡琼 张金秀

本文以整本书导读课为例,提出了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课的设计策略,即内容导读、主题导读、方法导读、语言导读,旨在提高导读课的育人实效和育人水平。

整本书阅读需要设计导读课、讨论课以及生成课三种课型。其中,导读课起着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阅读的重要作用。

导读课的价值和意义: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虚构类书籍,教师可以通过内容导读,主题导读等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非虚构类书籍,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任务和活动方式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小组合作完成KWL图表,观看视频片段,小组合作开展拼图阅读等。

2.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学生的阅读信心来自对阅读内容的熟悉,对文本语言难度的把握,对阅读策略的运用以及对阅读任务复杂度的认同。

3.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导读课教学设计:

1.内容导读

2.主题导读

3.方法导读:故事图,STEAL人物分析法

4.语言导读

❷ 请问一下高中英语的阅读课,用高效课堂和学案教学的话,大致是一个怎样的程序啊

一、口语导入。利用引人的问题导入新课,也可以设计新颖的问答导入新课回---当然,你所涉及的话题必须答是今天的主题或相关的主题!此步骤大约3-5分钟!
二、出示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此步骤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做什么。
三、阅读环节。一般而言,在这一环节,老师只管巡视、设计板书;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默读文章,一般给的任务是“速读--判断正误题;精读---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型等等”。
接下来,核对答案,鼓励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四、小结环节,或叫做情感教育环节。在这一环节里,你要把本科的有关话题结合到现实生活里,理论联系实践!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当堂训练环节。流出10分钟左右的实践让学生消化本节课里面的重点字词、短语、句式。

❸ 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技能与策略

英语阅读技巧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英语阅读既是掌握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基础,英语阅读技巧很多,与之对应的训练策略也不少一、
一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猜词技巧及其训练策略
词汇是构成语句和文章的基本要素,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生词,如果有一两个关键词不认识,就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针对此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的阅读中加强学生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词义的能力训练。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利用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二)利用上下文线索或暗示猜测词义
1)利用定义或重述猜测。有时,在一些阅读材料中,作者对读者可能不了解的东西,往往采用定义法解释,或者进行重述,即对前面的句子、短语或生词做出补充性解释。定义或重述常有以下提示语,如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that means,which means,be known as.namely等,阅读者可结合这些提示语,根据文中的定义或重述猜测词义。2)利用举例猜测。英语阅读者可以利用上下文所列举的例子,运用归纳法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义。常见举例提示语有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等等。比如:There are many newspapers,such as,China Daily,The Times,and SO on.我们可以从所列举的China Daily和The Times,推测出newspaper为报纸。3)利用比较对照关系猜测。比较对照关系表示意义上的相似关系,作者在比较时,强调它们的相同之处。阅读时可结合一些表示比较关系的常见提示语,如while,but,unlike,on the other hand,in contrast等,来猜测生词词义。
(三)运用基本构词法猜测词义
英语的构词法常见有三种,即派生、合成和转换。派生是指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而产生,合成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并成为一个新词。如air,sick airsick。转换是指同一个词在句子结构中不同的位置表达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如上文中的like。猜词技巧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平时应采取合理的阅读训练策略,多给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猜词练习,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新词。但是,这种根据上下文猜词的方法一定要基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基础之上,而不可盲目猜测,否则就会徒劳而无功。基于英语词汇的特点,根据构词法判断词义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构词法,还要布置对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词汇并有效自动地运用阅读策略的习惯。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句子理解及其训练策略
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为几个难句所羁绊,而不能使阅读继续,这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减弱了阅读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具体难句,总结出阅读中的句型结构难点,化难为易,有的放矢。具体来说,可着重分析以下3个方面。1)复合句中,定语从旬隔开了主句的主语和谓语,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
如:A person who has been to school for years but can’t write a sentence can’t be called illiterate.如果学生对定语从句掌握不好就很难理解该句。其实,该句的主句部分是A person can't be called illiterate.其余部分则为定语从句。2)插入成分隔开了句子的正常排序。3)先看一个例句(《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9年级》) 在第9页上:Which way of dealing with problems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你认为哪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最好的?在该书的22页上还有:What school rules do you think should be changed? 你认为什么样的学习规章应该更改? 这里都用了 do you think,用在一个特殊疑问句中。请仔细观察句子的语序:疑问词部分必须放在句首,do you think 必须放在疑问部分之后,然后是句子的其余部分,例如系词和表语,谓。3)强调句型的正确判断。如:It was no coincidence that Kalkaska shut its schools two weeks after residents rejected a 28 percent propertytax increase.在这个句子中,It was..that是强调句型的固定部分,也是理解该句的关键。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要加强语法教学,句式拆解,抓住主干,理解全句。但同时也要避免单纯的语法讲解,因为脱离开文章,只注重单纯的语法条目的讲解只会事倍功半。
三、语篇的理解及其策略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以句子的分析讲解为主,只注重句子,不注重篇章。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常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近年来,随着新的阅读理论的发展,语篇教学应运而生。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因为语篇分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法、词汇及衔接关系,进一步把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而通过分析句际与段际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也可掌握句子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强调语言的同时,还要注意阐明篇章结构,点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教会学生识别主题句,并依据不同的体裁,把握重点,进行语篇分析。比如对于记叙文、描写文的分析,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顺序,然后找出与它们相关的信息,按照文章中的呈现顺序进行分析。对于科普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注意长句、难句以及文章的段落结构。对于论说文或议论文,要求学生分清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按照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把阅读课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进行欣赏与评价。
总之,英语技巧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生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技巧,使自己能在阅读实践中自觉而有效地使用它们,仅靠课堂上的练仅靠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下的阅读中时刻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使技巧的使用变成一种不经意的习惯。

❹ 如何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活动设计
导入活动应尽可能简洁高效,针对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常用的活动形式有(1)头脑风暴 (2)讨论(3)提问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有效利用与文本话题相关的视听材料,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整体感知”活动设计
“整体感知” 即把握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整体理解文章。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抓文章的标题、主题句和关键词等。例如Book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 BUT DOES IT MATTER? 这是一篇杂志文章,主要讲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和原因,以及不同的科学家对这一现象的不同看法。这篇文章有着杂志文章典型的特征:有标题,导语,图表、引言、段落由主题句统领等。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让学生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结构脉络。可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Activity 1: Glance quickly at the magazine artic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o wrote the magazine article?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magazine?
2)What are the two graphs about?
3)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three scientis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4)What do they think about global warming? Do they agree with one another?
5)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article?
Activity 2: Skim the articl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Para 1)Explain how global warming comes about.
Part 2(Para 2-5)Introce the topic of global warming.
Part 3(Para 6)Should we do something about global warming?
Part 4(Para7)Different attitudes among scientists towards global warming.
3.“问题探究”活动设计
针对文本的内容、语言结构特征,设计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的深层涵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Book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 BUT DOES IT MATTER? 在细读环节可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Task 1:Read the articl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List the main ideas and major details.
1)What is global warming?
2)How has this come about?
3)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Task 2:Discuss the question in groups of four: Should we do something about the global warming? You may use some arguments from the article.
4.“语言训练”活动设计
语言目标的达成需要结合文本语境,贯穿文本的理解过程,尽可能多的在课堂内重现目标词汇,还可按照呈现——复现——操练——运用的步骤围绕主题有层次地进行词汇操练,实现目标词汇在课堂内的循环。教学活动可以采用猜测新词,词汇替换,文段改写填空练习,也可进行运用词汇问答、复述、讨论或者佳句、佳段赏析背诵等。还以Book6 Unit5 AN EXCITING JOB 为例,设计读后活动如下:
Complete the paragraph about the writer’s first experience of volcano eruption.
I was __fast__ asleep when my bed began __shaking__ and I heard a __strange__ sound, like a train __passing my window. Then suddenly I found my bedroom become as __bright_ as day and red hot lava __fountaining_ hundreds of meters into the air. The next day, two other scientists and I wanted to get close to the __crater_. We put on white protective __suits , __helmets_, big __boots_ and special __gloves_, which made us look like ___spacemen__. We slowly ___made our way__ to the edge of the crater to collect some __lava__ for later study.
总之,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要搞好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解读文本,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❺ 如何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阅读课往往被认为是最容易上但又是最难上好的课型。尽管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在观念和做法上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以“阅读课”的名义进行单纯的词汇、语法教学,即课型定位与实际操作不一致;阅读过程只是走程序,没有突出重点;阅读活动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词汇教学脱离所教文本的语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不合理。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设计阅读课教学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一些粗浅的心得,愿与读者共享。
一、全方位解读文本,确定阅读课教学目标和重点
“文本解读”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涵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建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从多个层面去解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活动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以人教版NSEFC Book6 Unit5 AN EXCITING JOB 为例,总体来看,这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篇幅长,材料难,生词较多,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远;但通过仔细品读文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篇记叙文,是一位火山学家的自述。作者通过自述介绍了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说明了他热爱该项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能帮助人们免遭火山袭击。他还详细描述了一次亲历火山爆发和到火山口采样的经历,说明做火山工作者的乐趣和危险性。深入解读文本,不难从全文中作者使用的the greatest job, I’m never bored, … excites me and makes me feel alive, It was an absolutely fantastic sight, enthusiastic, amazed 等词句体会到作者对作为火山工作者的极度热爱。同时,透过作者对工作的描述可以了解到从事火山工作对工作人员特殊的素质要求。通过深度挖掘,全方位理解,可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After this period you will have been able to
1. know more about the work and qualifications of being a volcanologist.
2.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such as alongside, appoint, wave, fountain, suit, make one’s way, to talk about the work of a volcanologist.
3. use some reading skill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taking notes,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围绕已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作者描述第一次目睹火山爆发和到火山口采样的经历部分作为阅读理解的重点,其余部分只在寻读环节的问答和读后讨论活动中涉及,这样就突出了阅读的重点。

❻ 【高中英语阅读课操作】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

一、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一)导读(Pre-reading)
“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导读语言设计。通过"warm.up activities扫除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但有些生词词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做准备。例如SEFC B 2A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张莎士比亚的头像,然后提出几个问题:

1Who is this man?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3What nationality is he?

4When did he live?

5What did he write?
让学生思考,对作者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导入课文。

(二)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察返销度。

(三)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情节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教过的生词和习惯用法、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细读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后提出问题:Who acted as the judge?Did Bassanio know this?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

(四)复读(Re-reading Actvity)
在速读和细读的基败游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接口或作者评价,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知识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世正三的能力。

二、听说活动――深化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说不出。因此,应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活动深化对语言的理解,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活动,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单人或双人活动(Indivial or Pair Work)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一人或两人一组的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可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二)小组讨论与复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阅读材料中,有些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线的数词开展讨论并造句。有些内容围绕阅读课文话题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弄清楚学生对有关话题的了解程度,学生也有机会彼此有目的地交谈。自由讨论会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兴趣,还会促使他们猜测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用英语思维的过程,还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
例如:在学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后,提出了下面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Why do you think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Bassaniot marry Portia without money?

2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preferred to take hispound of flesh rather than to accept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3What arc the two meanings of“I’11 pay him backwith all my heart”?
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在谈话中,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构思、畅所欲言,不仅使思想更开阔,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主题写作――阅读课的延伸

写作能力是语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现。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写”就是信息的反馈与提取。“写”要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提炼,只有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信息输出才成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所以说,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篇写作训练,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例如:我在处理完SEFC 3A Unit 1,That Must BeA Record一文后,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喜欢的或亲身经历的一项极限运动。这种写作使学生可以避免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好处。这是孤立分散语言操练形式,如单句翻译等,比不上的。这个活动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总之,“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时刻明确教师只是指导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习能力,保持其学习兴趣。当然,容量如此大的课文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合理安排时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并促进“Information Transform”(信息转换),逐步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❼ 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案例】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一、案例实施背景

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实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高中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用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也提高了学生测试性阅读的能力。如阅读前讲解重点生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用复述,角色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方面,但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要想真正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这点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上得到启示。《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高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介绍了旧金山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大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金山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人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paraphrase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不满足单一的课本教材学习,具备对于兴趣的话题会去网上搜索知识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半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已经让他们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不同于初中的手把手阅读,更多的是他们自主思考,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次欣赏性阅读材料是美国文学原著,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较难,注意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逐层进行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师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赏.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后问问题: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现一张地球板块分布图,并让学生说出旧金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师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于学生刚学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图片即或学生原由有背景知识,为下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pre-reading:预测全文。

浏览题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预测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视频让学生用几个句子来描述所见所闻。

学生一般都这样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句子。

Skimming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后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可跳过某些细节,围绕问题,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引导读读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该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如何进行略读。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称扫读或寻读。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在对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扫描中,迅速定位信息点,而和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该阅读材料文学性强,所描述的细节也很多,学生很难以找出一主线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这两个问题十分有效地让学生去思考人们在震中和震后的感受。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笔者发现可以先将Q2提前解决。因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们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思维,马上问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撑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个班级教学中说到人们为什么很悲伤难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人说他们失去了家人,亲人,朋友;有人说他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由于课文中的一句话还能证明他们可能会由于失去财产和至爱而悲伤。我也趁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么?其实这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和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和排比的修辞现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让学生文中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❽ 如何在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那么,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MTV,Videotapes,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能把握时代特色,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渗透人格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3673字)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师没能把握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训练方法较为单一,过度依赖应试型强化训练模式,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这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针对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综合,推测词义脱离语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断看不出线索与事实的关系;理解结构找不到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纲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钟50—70个字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根据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阅读理解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词汇量有限。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是成正比的,词汇储备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从前读到后,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这样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亏不讨好;也有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记住所有的内容,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看,试图记住每个句子的意思,时间与精力过于集中于一些非考点的细节,而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观念和理念。

热点内容
我是第一个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5-16 03:43:09 浏览:243
艾米喜欢运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6 03:33:44 浏览:978
喜欢住哪儿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6 03:31:45 浏览:391
安装用英语怎么翻译英文 发布:2025-05-16 03:19:39 浏览:966
我的书在这儿英语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5-16 03:06:58 浏览:691
他可能喜欢中文超过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6 03:04:34 浏览:180
英语建议类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5-16 02:44:28 浏览:829
解决单词障碍的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6 02:43:27 浏览:9
我喜欢小鸟的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5-16 02:35:36 浏览:210
过年时的英语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5-16 02:35:26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