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语阅读表达方式
A. 中考 英语阅读c篇和阅读表达的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考必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一向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
关键词: 中考英语 阅读理解 解题策略
在中考英语中,阅读理解的比分占总分的40%以上,再加上完形填空占10%,及近年来很多省市中考的短文综合填空占10%(佛山的中考就由原来一个句子及中文提示填空提升到短文综合填空)。由此可看出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笔者对于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把握中考英语阅读材料的体裁
中考阅读理解的文章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与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复习中有意地阅读各种文体和体裁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图表、表格和广告类,如火车或飞机的时刻表、电视节目表、课表、活动日程表、各种情况的比例图、事物发展变化(增减)图、各类标志图、广告等实用类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中考阅读理解题和其他试题一样,都是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的。它所涉及的词汇与语法等都一般不会超出课本。
二、研究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考点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考查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此类题主要询问的是段落(或短文)的主题、主题思想、标题或写作目的等。其主要提问方式有:
(1)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 passage about?
(3)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__________.
(4)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查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
此类题是针对文章的细节设计的,其主要提问方式有: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
(4)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is passage.
(5)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查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或短语的准确含义,或者确定it,they,them等代词的确切指代。其主要提问方式有:
(1)The word “...”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
(2)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__________.
(3)The underlined word gulf in Para.3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
(四)考查对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此类题目的主要提问方式有:
(1)Many visitors come to the writer’s city to__________.
(2)Western people usually use “cat” to refer to(指代)
“__________”.
(3)Tom’s mother bought him a clock,because__________.
(五)考查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文章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其主要提问方式有:
(1)We can guess the writer of the letter may be a__________.
(2)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3)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 of the passage?
(4)From the story we can guess____________________.
(5)When a fire happens,__________if you open the hot door.
(六)考查推断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的能力。
这类题目的主要提问方式有:
(1)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 writer writes this text to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writer believe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 author mainly tells us__________in the passage.
三、学会利用主题句理解英语阅读理解题
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出主题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由一个句子来概括。这个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题句。因此,理解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学会寻找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概括性强,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2)结构简单,句子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不采用长、难句的形式。(3)受它支撑,段落中其他的句子是用来解释、支撑或发展该句所表述的主题思想。在一篇短文或一个段落中,大部分主题句的位置情况有三种:
(一)主题句在段首或篇首。
主题句在段首或篇首的情况相当普遍。一般新闻报道、说明文、议论文大都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叙事方法。例如(2008年中考题):
Tea bag drinking is most Westerns’ favorite way of drinking tea. Do you know how it came about?
The tea bag was invented in 1908 by Thomas Sullivan,an American tea seller.He was sending out free tea in silk(丝绸) bags for people to try.People put the bags together with the tea leaves into the cup and added hot water.The tea tasted good,and people thought it was easy to clean the cup.They were not happy when Sullivan started sending them loose(散的) tea again...
第一段即是主题句。这个句子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思:The history of tea bags。后面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明“Tea bags”的产生。
(二)主题句在段末或篇末。
用归纳法写文章时,往往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后,并以此结尾。这种位于段末或篇末的主题句往往是对前面细节的归纳总结或者所得出的结论。例如(2008年徐州市中考题):
Reading is a good habit,but the problem is,there’s too much to read these days,and too little time to read every word of it.There are hundreds of skills to help you read more in less time.Here are two skills that I think are especially good.
这段文章开头肯定了阅读是个好习惯。第二句提出阅读时间的问题。于是,作者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首段段末的这个句子“Here are two skills that I think are especially good.”就是主题句。
(三)无主题句。
有时,一篇文章里并没有明显的主题句。这时考生应该怎样来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呢?其实这也不难。可以首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各段的中心意思往往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来说明一个问题的。这个中心或这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
四、学会猜测阅读理解题中的生词词义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考生必须掌握教材中所学所有的单词和词组,了解构词法知识,如熟记一些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及词语的合成和转化等,并且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要阅读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在大量阅读的同时,不仅可以复习学过的词汇,还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尽管如此,在阅读中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生词或者熟词生义,在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猜测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考生必须学会如何猜测词义。任何一个词语,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据此,考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不熟悉的词的词义。猜测词义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如2008茂名市中考题)。
When I first studied English,I was told to say,“I am fine” when people say “How are you?” But in the US,I found that people say,“I am good” or “I’m tired”.
One day,someone greeted me with “What’s up?”It made me confused.I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miled because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
57.What does the word “confused”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 in Chinese?
A.困惑 B.憧憬 C.悲痛 D.后悔
在这篇文章里,“confused”虽然是一个新单词,但紧接着后面就给出解释“I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miled because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就可判断出正确答案应为A。
(二)根据情景和逻辑进行判断(如2008年恩施中考题)。
A recent survey shows that in modern society,most people pick up practical goals,such as “earning money to buy a house and a car”,“to improve one’s life quality”,“finding a good job”.
73.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phrase “life quality” is__________.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事实,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选择现实的生活目标,例如“赚钱买房和买车,找好工作”,可以推出“to improve one’s life quality”意思是“提高生活质量”。
(三)根据同义词或反义词关系猜测词义(如2008年四川自贡市中考题)。
If you want to be a musician,you usually have to move to an area that has a lot of jobs,such as New York City.The cost of living in these areas is usually very high.The third disadvantage is that you can’t have a stable family life.Different jobs will take a musician to different places,so most musicians are unable to have a regular family.
6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table” mean in Chinese?
A.幸福的 B.稳定的 C.健康的
从后一句话说“Different jobs will take a musician to different places,so most musicians are unable to have a regular family.”,从句中的“different places”和“regular”所以可判断B为正确答案。
五、学会应对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和推理题
(一)做细节事实题的方法。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考查细节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容易一些。这些题目有两个共同特点:(1)凡属针对特定细节的考题,其正确答案大都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部分作为验证。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词或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相关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2)干扰项往往是主体思想与细节混杂,正确答案细节和非正确答案的细节混杂,甚至真假混杂。因此,要做好阅读理解中的确定细节和事实的题目,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二要排除干扰项。
(二)做推理判断题的方法。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关的文字作为已知部分,从中推断出未知部分。据以推断的有关文字可能是词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中考英语试题中的推断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实推断
这种推断常常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细节,是比较简单的推断。进行这种推断,要先在文章中找出据以推断的有关文字,然后加以分析,尤其要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例如(2008年河南省中考题):
( )50.We can infer(推断)from the story that?__________.
A.The baby eagle lost his mother
B.The baby eagle fell down and died
C.The baby eagle could get food himself
D.The baby eagle was still angry with his mother
在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The baby eagle fell down,faster and faster.He looked up at his mum,“Why do you abandon me?”He looked down at the earth.The ground was much closer.Then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The air caught behind his arms and he began to fly!He wasn’t moving to the ground any more.Instead,his eyes were pointed up at the sun.
“You are flying! You can make it!”His mother smiled.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小鹰能飞翔,再也不会掉在地上,可以自己觅食了。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
2.指代推断
确定代词的含义和指代对象是阅读理解题常见的题目。要确定指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关键在于对所在上下文的正确理解。另外,指代名词的指代词,其单复数形式与被指代的词一致,因此数的形式可作为识别指代对象的第一个辅助标志。
3.逻辑推断
这类题目往往是要求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推断出人物的态度或感觉。
4.对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的推断
这一类考题大都要求考生就作者对论述对象持什么样的态度做出推断,如作者对所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述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不一定直接表述出来,而往往隐含在字里行间。因此,进行这种推断时,考生既要依靠短文的主题思想作为推理的前提,又要注意作者的措辞,尤其是形容词一类的修饰语。
结语
要掌握以上策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不断地强化训练和积累相关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B.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更高一级的英语测试,英语阅读都是重头戏。下面是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技巧,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1
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许多专家、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讨过英语阅读方法、技巧,但很多都是从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技巧,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图式理论观点)。但是,在生活实际阅读中,在中考、高考中,学生都得依靠自己完成这些重要的活动。因此,笔者尝试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激活、运用、构建、丰富大脑中的图式,提高阅读能力,完善阅读技巧。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的著作中。德国现代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23)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之理论。该理论强调人已经具有的知识及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按照图式理论,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组成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对阅读而言,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它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
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信息,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都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及知识结构恢复或构成意思。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输入,然后读者在自己头脑贮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以后,读者就产生了理解,否则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阅读时,需要 Reader 和 Writer拥有共享的一部分 schemata。
显然,如果Reader 和Writer 各自的原有图式没有共享的交集,那么Reader 的阅读理解就会失败。另外根据图式理论,读者接受文字信息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过程,即文字符号输入人的大脑之后,人就不断地在头脑中寻找有关的图式,直至找到能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即形成阅读理解。
现代图式理论还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互相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民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很依赖大脑已经形成的图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归根结底是结合适合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填充的内容可以是直接连接或推论出的新信息。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如果Reader 和Writer 共享的图式越多,阅读理解就会越多,但是Reader 和Writer之间除了拥有共享的图式之外,还是会有大量的图式差异,即他们之间有不同的个性信息,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阅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只能部分理解文章。要完成阅读理解,阅读者只有在原有共享的图式基础上展开联想、猜测,不断激活相关的图式,并经过推理、判断、选择适合Writer意图的图式。在Reader 和Writer的图式逐渐同化、具体化的过程中,Reader 和Writer之间的信息不断地交流,即“猜测——推理——证实”,相同则被选择、储存,不同的被舍弃,在该过程中“Area of shared schema”之交集不断变大,最后完成阅读理解。借助图式理论,我们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完善自己的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有效的图式阅读策略。
二、英语阅读的策略
(一)整体阅读,预测主旨
通过预测文章的主旨,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整体理解全文,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预测文章主旨。学生可以借助修辞图式来顺利地完成预测主旨的任务,因为一般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有标题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新闻报道文章大多有标题,标题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彻底理解全文做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有时文章段落较多内容复杂,学生可跳读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联系文章的首尾段,也可很快获得文章主旨。如一些记叙文、议论文就可通过该方法快速预测文章主旨。有些文章附有图表,此类文章多半可从说明、标注着手,按以上方法进行预测文意,要处理具体细节时再结合图表。
(二) 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因此,阅读理解文章就是经过读的行为,主动的“猜测——证实”,来激活、同化、具体自己已有的各类图式。要把握文章脉络,必须做到通过快速通读全文激活自己记忆中适合该文的修辞图式。例如,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报道,经过对该文的预测——阅读——证实——再预测——再阅读——再证实,学生就可逐渐激活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修辞图式,这篇文章符合“线性原则”,结合相关的内容图式,可以明确该文是新闻报道,其脉络是标题——精要——事件过程。再如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可通过阅读——预测——证实,再阅读——再预测——再证实,很快就能激活他们已知的修辞图式,文章脉络也清晰可见,即提出观点——论证、说明——重申观点,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论,同时也激活、具体了相关的内容图式,获得了证明、说明的主要材料信息,能够大体上理解文章。又如,许多叙述性文章,可一边读一边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要素或做一些必要的简易的笔记,学生很容易就能回忆起已有的某些图式,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并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即明确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基本能够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较为复杂的文章会有时间、地点变化,学生激活这样的图式,(时间1/事件1)——(时间2/事件2)——(时间3/事件3),或(地点1/事件1)——(地点2/事件2)——(地点3/事件3),当然文中的主要内容也就一目了然。如有很多人物传记,脉络是(现在/事件1)——(过去/几件事)——(现在/感受)。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章脉络,捕捉住重要信息,关键是平时阅读实践时要不断丰富、储存足够多的相关图式在大脑中。
(三)弄清结局、明确结论
很多文章结尾非常精彩,目的是为了让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辞图式的一种。如有的文章结尾幽默;有的文章结局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中;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结论,或有一点点感受。总而言之,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结局或结论对于理解全文当然也具有关键性的功效。弄清了文脉(修辞图式),把握住了主要信息(内容图式)之后,结合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紧密联系结尾的语句提示,可彻底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四)读懂题意,选择答案
做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可以开始读题答题。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题目,学生选择时必须以确定的主旨为统率。选择前一定确保理解出题的意图。表层的问题可迅速选定,对于那些较深层次的题目,选择一定要有根据,一定要将相关原文找到,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推理,然后再确定。
三、阅读时应注意一些小技巧
1.学生自己应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用眼和脑阅读,整体阅读,整体理解,这样阅读速度将更快。
2.要注意猜词、句技巧的培养。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短语,有的可跳过,而对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有的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可明确它们的含义。
3.学会运用关联词。文章中有些复合句较长且结构复杂,晦涩不易理解,学生可根据关联词、引导词的逻辑关系迅速分清主干和重句,从而明确句意。在段落中或段落之间也有一些关联词,如but, however, although, ever though, as, because, so等等,在这些词的帮助下,学生可明确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因而能尽快把握住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平时阅读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适当、语言鲜活地道、时代感强的文章阅读;毕业年级的学生更应该针对中考、高考选材阅读,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修辞图式,逐渐构建新的各类图式,在阅读时能够激活、运用图式,成功理解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英语文章,在阅读理解方面取得优势,为考试和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2
第一,考生应该学会浏览全文。
英文的文章与中文略有不同,这是由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而决定的。英文总喜欢采取总分结构,即作者倾向于将比较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首段、段落首句等。基于这一规律,考生要学会浏览。在考试中有两种不同用处的浏览方式。一是在解题前略读全文。在略读时,不需要详尽的理解,知识了解基本内容、作者的立场、文章的篇章结构,可以跳过细节或例子。另一种浏览方式相当于检索性的阅读,用于阶梯式寻找需要的特定信息,如主题句、有关细节、难句等。在考试过程中,要想缩短解题时间,就应该根据需要对阅读速度进行适当调节,该快时则快,该慢时则慢。浏览时要求尽快掌握全文大意,速度就要快些。检索信息、寻找答案时,速度也要快;找到有关句子或段落,需要仔细研究理解时就要适当放慢速度。
第二,学会调节阅读速度。
为了确保在所给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理解准确度,学会在浏览中选择重要信息显得格外重要。选择信息的要点在于“准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或短语。
(2)善于判断文章各段的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落开头或结尾最常见。
(3)浏览中善于总结全文的主题。第三,掌握常见行文方式,了解作者意图,预测内容。在正式做题之前,做到文章结构,大概主旨在心中有数,这就能帮助各位考生很好的解决题目,不偏离文章中心主旨。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篇3
一、强化基本技巧训练
1、读懂文章细节的训练
对文章细节的理解,是学生基本理解能力的体现。学生读不懂文章细节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不会分析长句、难句;第二,不理解代词的指代内容:第三,不懂词性、词义的变化。针对这些因素,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就必须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
(1)长句、难句分析。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长句和难句,大多数学生对这类句子存在恐惧感溶易造成阅读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先找出这类句子,抄写在本子上,然后分析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非谓语、从句等成分,最后将该句译成汉语。日积月累,学生就养成了分析长句和难句的习惯并掌握了分析这类句子的技巧。
(2)代词的指代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含有代词的句子,如果学生明白代词的指代内容,那么,句中之意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养成敏捷的思维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3)词性、词义转化猜测。英语单词的词性、词义变化多端,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判断、猜测。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训练学生根据句子成分判断词性,根据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坚持长久的训练,定会大有收获。
2、读懂文章主旨大意的训练
在阅读一些说明文、议论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判断文章标题、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试题。读记叙文时,有时也会遇到排列顺序的试题。主旨大意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全面理解与概括能力,提问的内容可能是全文的大意,也可能是某段的段落大意,一般不易在文中找到答案。
常见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age is that.
The passage ismainly about.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From the passage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
这些试题测试学生是否抓住文章主旨大意,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经常的训练。
(1)加标题训练。阅读题大多没有标题,在指导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训练,其实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句,所以加标题训练也就是找中心主题句的训练。
(2)划分层次训练。找出主题句后,并不等于完全读懂文章大意。还应该读懂该文章谈到的多层意思,这就要求阅读者首先要读懂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然后再进行归纳。这样就能够清楚地分出文章的层次,完全领会文章大意。
(3)辨认重要事实的训练。在记叙文和某些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中,我们需要弄清一些主要事实,以达到明确文章大意的目的。这种训练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阅读中以句子的形式写下重要事实:第二步。以时间或以步骤等顺序排列这些事实。
3、读懂深层含义的训练
深层含义是指文中一些需要想象的`抽象概念: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全文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换句训练。对于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读懂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把有关句子抽出,进行改写。这种换句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作者意图猜测训练。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Whom does the authorwrite for?
Wha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ssage?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训练他们判断语境,猜测有关事实的能力。
(3)逻辑推测训练逻辑推测训练包括四种内容:数量推测、年月推测、故事结局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前两种属于数字推测后两种属于逻辑推理。进行逻辑推理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4、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是阅读速度。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速度太慢,即使理解正确,也不能说明他阅读能力强。《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60~70个单词。因此,教师可以按大纲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可精选5篇文章,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限时阅读训练。阅读旨在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取决于一定的阅读技巧。所以,教师要在限时阅读中培养学生以下快速阅读技巧:
(1)视读。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意思。看文章时。禁止学生朗读、默读、逐词读或用手、笔指着读,因为看文章比读文章的速度快。
(2)猜测词义。学生看文章时,经常会因遇到生词而紧张,影响阅读情绪。其实,可以采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策略,放松心情,根据上下文或语法知识猜测词义。
(3)抓整体。阅读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过多地考虑每个单词、短语或单句的意思,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水平。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意识地排除非语言障碍,利用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现有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人文历史、自然灾害、医疗保护和饮食文化等。在使用教材时,学生不仅要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常识,还应鼓励学生泛读各类有助于增长见识的课外读物。
三、注意阅读篇目题材形式特征
文章的题材主要有:科技小品、说理小品、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短篇故事、史地文化、幽默小品和图形表格。不同题材往往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学生若不了解题材,阅读就会带有盲目性。在学习和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题材特征,掌握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以新闻报道的题材为例,这类文章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1)主题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即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2)要点明显。写作即要求五个“W”(when,where,who,whathow)的表述一目了然。但命题时往往不会几点俱全,而需要考生根据已提供的几个“W”,以及各“W”之间的联系去推出未知的“W”,同时也不会排除对细节的理解。学生可根据这两个特点,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从而较快地作出正确判断。
总之,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但是如果学生讲究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得当,快速的提高也是可能的。
;C. 英语阅读方法与技巧
英语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英语阅读中的三大障碍
1.语言的障碍。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孙长顺:2001)由于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people believe that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孙长顺:2001 )。所以多做泛读的训练将有所帮助。
关于这两个障碍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较详尽的论述。
3.阅读技巧的障碍。而这一障碍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语气等。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二、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以下简介几种:
1.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一字一句地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3.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联练习可见成效。
5.头的摆动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头部会无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他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一来,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头的摆动,自己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6.查字典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有的人查字典寻词义,而忽略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是频繁地查字典。这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
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forminggood reading habits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三、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
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然而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极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
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秋芳,1996)。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查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映入大脑,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或摘下。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读者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资料多半按字母顺序排列,如字典、邮政编码及参考资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类别。总之是利用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查读之后首先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提示词。读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四、 结语
实际上正如我们所体验的,阅读不是一个繁长线形的过程,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跳过某个词语、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获取必要的信息。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英语不是英语老师讲出来,都是学生们练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以及其他英语爱好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三大障碍,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增强英语阅读能力。
;D. 如何正确分析英语的阅读理解
传统英语教学中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问题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一些被动方式对于接受信息加入了明显没有必要的障碍;
2、有些方式没有考虑到中英文在语言方面上的差异造成的。
而这两方面反映到具体的阅读英语能力上表现为很多学生读到一个复杂一点的英语句子不能立刻反映出这句话的意思,即使这句话中的单词都认识的情况下,也不能通过一遍阅读出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其实,这都是对于被动式接受信息的能力没有掌握造成的。
一、传统阅读方式的过程剖析
在学校里,很多老师传授的阅读句子的方法往往是通过分析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当看到一个复杂的英语句子而不能理解句子意思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以及其他相关的修饰成分修饰词或是修饰从句。再根据主次意思,按照分析出的复杂结构,把每个分句的意思拼装成整句话的意思去理解。比如以下这个例子:
例句1: The airline instry 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 more widely, more substantially, and earlier this year than it normally does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a time when travel usually decreases and the instry uses some lower fares to attract passengers.
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过程,传统的理解方式会通过以下两个步骤:
1.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结构。
The airline instry (主语)is cutting (谓语动词)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 (宾语)more widely, more substantially, and earlier this year (比较级morethan结构)than (连词than引导的一个并列句)it normally does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a time when (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travel usually decreases and the instry uses some lower fares to attract passengers.
2.在清楚了整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后,对各个语法结构进行翻译,最后再把意思整合到一起理解。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含有比较级morethan结构的复合句型。主句是航空行业正在砍掉了它的最低折扣费用。后面出现了对于形容谓语动词的两个副词的比较级结构:更广泛地,更充分地,更早地今年。再往后是连词than引导的对比的内容比它通常在夏末的时候的。最后一部分句子出现了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一个时间当旅游经常下降的时候和行业用一些更低的费用去吸引乘客。
二、传统阅读方式的问题诊断
传统的阅读方式由于要首先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这使得不可能只读一遍句子就能接受句子所传达的意思。同时,由于在阅读时很大的精力都用来关注句子的语法结构,使得通过语法分析出来的句子意思支离破碎,加大的理解的难度。其实,在阅读英语句子的时候首先分析语法结构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这种做法看起来是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楚,但实际上不但是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对正常的理解过程造成障碍。相比之下,我们在阅读中文句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中文的语法,句子的意思接受起来也是自然而顺畅。阅读英文的方式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知道,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一个句子只需要读一遍。
2.真正的阅读理解应该只跟句子的意思有关,跟语法结构是无关的。一切跟语法结构有关的阅读思路一定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根本不是真正的阅读。
3.句子中的单词立刻可以反映出正确的意思,个别单词不认识对于句子整体意思理解不受影响。
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学生由于长期采用句子结构分析地方法阅读英语句子,一旦不通过语法结构的分析,就无从下手了。其实,做到以上几点并非难事,只要对我们的阅读方式稍加改动就可以做到了。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式
如果想摆脱语法的`障碍,只读一遍就可以高质量地读出英文句子的意思,我们需要通过下面的四个方面改变自己阅读的思维方式。以下所介绍的都是根据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可行的解决办法。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在不改变自身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眨眼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它们对于实际的英文阅读都有着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1.正确理解句子中的单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中国学生首先逐个翻译出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些翻译出的中文意思连接到一起组成了整句话的意思。这种阅读习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很多英语单词都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先入为主的翻译单个单词再组合在一起,难免对于整句话的意思理解造成破坏作用。而真正的被动式接受信息应该是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我们就理解成什么意思,而不是首先自己翻译逐个单词后再去拼凑。因此,正确的单词理解应该是通过句子语境的理解来判断单词的意思,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根据上述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例句一该如何翻译呢?如果把前半句中的is cutting翻译成正在砍掉。这样一来前半句就只能翻译成航空业更广泛更彻底地砍掉了它的打折机票,意思成了没有打折,价格增加了。这明显和后面的旅游减少,业内用一些低价机票吸引乘客相互矛盾了。本来就客人减少,机票怎么还能涨价呢?因此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不能翻译成切断了它的最低折扣费用,而应该翻译成再次降低了它的最低票价的价格。这样一来前半句意思和后面的吸引旅客从逻辑上才一致的。同时在这句话里, the instry被翻译成航空公司,fare被翻译成票价也都和我们背诵的词汇表中的意思有些出入,这些都是为了理解句子整体意思的需要。
因此,例句一的中文解释应该翻译成:
航空业正在更广泛,更彻底地降低最低折扣的票价,今年比正常在夏末更早,这时候,游客数量下降,航空公司用一些便宜机票去吸引游客。
2.学会如何断句是摆脱语法分析的有效方式
对于那些英语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一次接受所有的内容确实有困难。英文和中文在表达意思的习惯上有很大的区别。英语的特点是在一句话中所包涵的内容很多,所以显得句子结构很复杂。相比之下,中文的语法结构简单,相应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也就少了。很多英文一句话的内容翻译成中文需要两三句才行表述清楚。因此,对于习惯了句式结构简单的中文的我们一见到英文的长句子肯定会感觉到不适应。很多人读到句子一半时就被复杂的从句搞晕了或者是读到句子后面的内容时,刚才前面读到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句子太长往往是很多人不能一遍理解英文长句子的首要困难。
了解了中英文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采取把英语句子按照中文的接受习惯断裂成几个中文句子来接受信息。这种方式是对于结构复杂的英语句子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我们用以下的句子来具体解释一下断句的过程:
例句2: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以上这句话一口气读完难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理解。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在下面画线处断句停顿:
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这句英文被翻译成三个中文句子:
a)你还记得在那些年吗?
b)科学家们认为吸烟将会干掉我们。
c)但是怀疑者认为我们并不确信。
这样一来,一个英文长句子就可以通过找到断点断成较短的中文句子。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很多。但同时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在第一遍读句子时,如何判断句子的断点在哪里呢?当我们读中文的时候,其实只要是感觉到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意思说完整了,我们就会在下一个意思开始之前断句。这种感觉的根据还是语意的完整性。这种判别的方法当然也适用于英语句子。虽然每个人的英语能力不同,但是只要是当你读英语句子时感觉到一个意思说完整了,就可以在这里断句。
3.学会在英语中加词
由于英文句子的简洁性,当把中文几句话翻译成一句英语时,可以省略重复的部分而变成所谓的复合句,从句或是短语的方式。这时,很多重复的词在合成一句话时就可以省略不写。相反,当我们把一句英文断成几句中文句子的时候,简洁所省略的内容在断句后显现出句子翻译的不完整,这时就需要根据中文理解的习惯进行加词,使句子意思更为完整。
例句3:However, whether such a sense of fairness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capuchins and humans, or whether it stems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that the species had 35 million years ago, is, as yet, an unanswered question.
一) 断句
a)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这个计划是独立在capuchins或是人类之中。
b)或是否它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c)物种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d)而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二)断句+加词
a)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这个计划是独立在capuchins或是人类之中。
b)或是否它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c)(而这个祖先是)物种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d)而(以上的这些疑问)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们看到,加题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恢复从句中省略掉的部分使句子的意思更为完整,更为合理。加词的目的仅是能让我们连贯句子的语义,使意思理解得更为合理。因此,在加词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加入一些原文没有写出的含义。一些比如是不是,有没有,能不能这样的在中文中根本没有实质性意思的词语可以随意地加入到句子中,而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4.对于英语语序的理解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表述习惯非常一致。所有的英文句子主要的结构都是两部分:首先提出一个具体的事物(这个句子谈论的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事物展开一个论述(所谈论的事情/所说的东西怎么样了)。只有把这两部分内容说清楚,这句话才算是完整。语言的表述特点和上几节中我们谈到的语义完整性的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一句话符合什么东西(人)/什么事情+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句意才是完整的,这时才可以结束这句话进行断句。如果一个较长的句子中出现多个事物,那么在同一句话内也必须一一出现对其相应的描述。
在读英语句子时,只有感觉到句子中前面所说的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出现说这个东西/这个人怎么样的时候,这时一个语意才算是说得完整,就可以在后面断句。而在读句子时,如果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还没有出现相应的怎么样的描述时,这时我们要意识到前面的句子内容还不可以结束,必须等到后面出现了相应的描述后才可以设置断点。比如下面这个句子:
例句4: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 whether the proctivity revolution that 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is for real.
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 whether the proctivity revolution that 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is for real.
句子黑体字部分可以翻译成是否这次生产力的革命,但是根据英语的语序习惯,怎么样了的描述内容还没有出现,而that后面另一个语义的主语又出现了。这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前面语义还没有完整。带着没有完整的这段意思,先理解后面的内容。而当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这句完整的意思表述完整后,后面又出现了动词is应该立刻反映到that前面的内容还没有下文。因此,is for real的内容要跟前面的这段内容相呼应,这句话的意思才是完整的。到此,整句话的意思就随着阅读结束而显现出来了。
例句中的这句话被正确理解为:
1.(有没有这种说法这一点)是很难确定的。
2.这场生产力的革命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
3.商人们认为他们领导过(这场革命)。
语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醒我们句子的整体性,特别是在那些主语和其的叙述内容在一句话中间隔很远的时候,一遍就读出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语序的掌握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句子结构分析的依赖,使我们可以做到在第一遍就轻松理解句子中的各层意思,而且绝对不会彼此混淆。
E.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不管在哪个阶段,英语阅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因为没掌握好阅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提高英语成绩,甚至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认真对待。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初中英语阅读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1. 讲究阅读方法
(1)依据主题句定短文的中心:任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并且由段落组成的;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表达段落主题的句子叫主题句,通常置于段落的开头,有时在段落末尾和中间;其它的句子是用来说明和阐述主题句的;若把一个个主题句加以整理,你能悟出其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回避、排除个别生词、难句(等困难信号)所带来的干扰,但也有一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常贯穿在全文中,因而要综观全文,对全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才行。
(2) 掌握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养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因为具体事实、重要细节是主题句的扩展、补充、说明或例证,是用来支持和说明中心思想的,而且是阅读理解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运用构词法、语境线索等帮助来推测关键词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如果不懂得这些词义就会妨碍理解,但大部分生词的词义是可以根据上下文,结合构词法、借助文章中的语境线索帮助在理解基础上猜测其词义,这有助于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训练阅读速度
在阅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生词和不熟悉的短语,这些生词和短语会妨碍我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我们总是查阅词典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为了不查词典又能破解生词词义,并理解好文章的中心,要求考生根据构词法判断词义。如:This material is unreadable.中 unreadable是生词。
学生可以根据词根 read ,知道 un和 able分别为前缀和后缀,那么 unreadable的意义就不难猜测了;还可以培养学生根据生词与上下文的关系来猜测其意义。生词所在的句子、段落会提供很多的暗示和线索,依据这些暗示和线索就可以理解生词的词义了。如:同义词反义词线索;解释性线索;例证性线索;标点符号线索等。
3. 改进阅读方式
(1)预测:培养学生依据文章标题(副标题)、插图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对文章的大致内容预测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然后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并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纠正,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
(2)略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辨析文体,掌握篇章结构,进而抓住文章的中心。
(3)查读:指导学生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事实细节性的问题。有些细节性的问题不能直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必须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转换才能获得,也就是要在直接可获得的事实和细节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归纳、转换间接地获得所需要的事实和细节。它通常涉及数据、时间、人称、代词的指代、动作的行为的'关联、动作行为者与承受者、地点和空间、表态方式、因果、条件、内涵与外延等。
4. 扩大英语阅读量
目前初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题材、体裁的选取,功能与话题的设计方面均注意到多样化和广泛性;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可以立足教材阅读材料指导和训练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学语言知识和指导学生掌握句法、语法,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奠定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教材中的阅读量离大纲和课标要求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课标五级阅读要求规定: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 达到15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精读泛读结合,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风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泛读时,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作全面精细认真的分析,而是根据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尽快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5. 强化阅读训练
(1) 指定阅读范围:教师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英语读物(配有一定量的问题),分别规定阅读的范围,要求他们课外自行安排时间,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并规定一个较宽松的期限进行检查。
(2) 进行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要及时答疑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阅读。但要注意从学法上多加以指导,帮助和引导他们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检查阅读效果:到了规定的阅读期限教师可以通过口头练习和笔试结合的方式分组检查学生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口头练习以学生回答有关问题、讲述阅读文章的心得为主;笔试检查要求学生完成正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4) 展示阅读效果:利用英语课外活动,通过开展书评、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来展示不同组学生课外泛读的成果。分A、B组评论读物;讨论读物的人物特征、主要情节等,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认真阅读,同时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培养表达能力。
6. 加强评估指导
通过评估测试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理解实际能力与水平,可以摸清学生的强项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依据。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测试的指挥棒作用。
阅读测试文章选材要广泛多样,篇幅要恰当,难易要适中,从而确保阅读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题型设计上做到主观性题型和客观性题型兼顾,并针对学生平时阅读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避免题型过于单一以及偏题、怪题现象,更不能片面追求试题难度。
客观性测试题要能通过阅读文章直接找到答案;主观性测试题要能在阅读短文后通过上下文,运用联想、比较、归纳、分析判断文章的隐含意义。测试后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总结,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进一步提高。
【阅读技巧】
1. 良好的阅读心理: 去掉杂念, 集中精神, 不要紧张.
2. 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全文, 抓住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3. 把握阅读节奏: 眼睛不停地 “移动 à 停顿 à 移动”, 也就是 “阅读 à 思考 à 阅读”.
4. 注意培养语感: 注意词语搭配(或惯用法), 必要时划下划线.
5. 重点阅读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划下关键词.
6. 回味: 阅读结束后, 回味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人物, 事件, 论点, 论据, 特别注意文章的弦外之音.
7. 带着问题看文章: 如果有回答问题的体型, 先看问题再阅读, 也是有帮助的. 问题中往往隐含了这篇文章中的关键词. 特别注意: what, when, who, where, which, why, how, or.
【提高型阅读技巧】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对于这些阅读方法我们要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行练习,每节课选择一种主要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来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不能急于求成。并总结一些做题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握主旨推断法。在某些情况下,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但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暗示来推敲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再以主旨为核心答题。
;F. 如何培养正确的英语阅读方式 分析句子语法结构
以下所介绍的都是根据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可行的解决办法。掌握了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在不改变自身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可以眨眼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它们对于实际的英文阅读都有着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1.正确理解句子中的单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中国学生首先逐个翻译出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意思;然后把这些翻译出的中文意思连接到一起组成了整句话的意思。这种阅读习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很多英语单词都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先入为主的翻译单个单词再组合在一起,难免对于整句话的意思理解造成破坏作用。而真正的被动式接受信息应该是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我们就理解成什么意思,而不是首先自己翻译逐个单词后再去拼凑。因此,正确的单词理解应该是通过句子语境的理解来判断单词的意思,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根据上述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例句一该如何翻译呢?如果把前半句中的“is cutting”翻译成“正在砍掉”。这样一来前半句就只能翻译成“航空业更广泛更彻底地砍掉了它的打折机票”,意思成了“没有打折,价格增加”了。这明显和后面的“旅游减少,业内用一些低价机票吸引乘客”相互矛盾了。本来就客人减少,机票怎么还能涨价呢?因此“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不能翻译成“切断了它的最低折扣费用”,而应该翻译成“再次降低了它的最低票价的价格”。这样一来前半句意思和后面的“吸引旅客”从逻辑上才一致的。同时在这句话里, “the instry”被翻译成“航空公司”,“fare”被翻译成“票价”也都和我们背诵的词汇表中的意思有些出入,这些都是为了理解句子整体意思的需要。 因此,例句一的中文解释应该翻译成: “航空业正在更广泛,更彻底地降低最低折扣的票价,今年比正常在夏末更早,这时候,游客数量下降,航空公司用一些便宜机票去吸引游客。” 2.学会如何断句是摆脱语法分析的有效方式 对于那些英语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一次接受所有的内容确实有困难。英文和中文在表达意思的习惯上有很大的区别。英语的特点是在一句话中所包涵的内容很多,所以显得句子结构很复杂。相比之下,中文的语法结构简单,相应一句话中表达的意思也就少了。很多英文一句话的内容翻译成中文需要两三句才行表述清楚。因此,对于习惯了句式结构简单的中文的我们一见到英文的长句子肯定会感觉到不适应。很多人读到句子一半时就被复杂的从句搞晕了或者是读到句子后面的内容时,刚才前面读到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句子太长往往是很多人不能一遍理解英文长句子的首要困难。 了解了中英文的特点后,我们可以采取把英语句子按照中文的接受习惯断裂成几个中文句子来接受信息。这种方式是对于结构复杂的英语句子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我们用以下的句子来具体解释一下断句的过程: 例句2: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以上这句话一口气读完难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理解。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在下面画线处断句停顿:
G.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隐兆陆方法如下: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灶顷力,并且增加对英文句型以及表达方式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初三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1、切勿死记硬背。在阅读理解中,读懂文章显然更为重要,而不是死记硬背文章中每个单词或者句子的意思。建议初三学生应该要注重理解文章的大意、细节以及阅读目的,并通过这些来掌握文章中发生的事件或情节。
2、学会体会上猜码下文。初三学生需要学会体会上下文并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未知的单词或短语。判断文章的上下文并使用上下文确定词汇含义是许多学生在英语中遇到问题的原因之一。
5、多练习。阅读理解需要逐渐培养出的技能,每天刻意阅读英语资料会不断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希望对初三英语阅读理解有所帮助。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培养,其中最基本的应是阅读能力了。在现在的英语考试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很高。阅读题的分数在整个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一部分得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学生考分的高低。
H. 如何做好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
一、高考书面表达的形式
目前高考英语测试主要以指导性作文为主。给出中文提示、图画或图表,也包括部分或全部英文信息,要求据此写记叙文。这种文体有效地考查了考生通过画面景观,将画图、图表、提纲等信息转换为语篇的综合能力。但也不排除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或论说文。
二、高考书面表达的要求
高考书面表达有以下几个要求:
1.词语正确、连贯、流畅;
2.语句简洁,用词确切;
3.句子结构有变化;
4.语言整体性、逻辑性强;
5.用语得体:能根据不同的情景选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型。
三、书写书面表达的过程
要写出一篇优秀书面表达,一般经过审题——构思——草稿——修改——抄写誊正等过程。
Step1 审题:就是判断短文的文体和类型,是记叙文、说明文或是议论文等,若是书信、日记、通知等应用文还应注意格式。然后确定表达要点,并把表达要点列举出来。
Step2 构思:分析各个表达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思考这样把这些要点有逻辑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短文。并适当考虑用什么写作方法,怎样开头如何结尾等问题。
Step3 当这些思考有数之后,在草稿上整理成文并修改。
Step4 将修改好的短文,工整地誊写到卷子上,做到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给阅卷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如果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流,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3-5分为一档)。
四、书面表达的注意事项
要写出一篇优秀书面表达,不仅要语言准确、恰当、条理清楚,没有语法错误,还必须做到“二扣,三避,四性”。
1.二扣和三避 即在内容上紧扣要点,紧扣主题;避写感想,避写心得,避写体会。切忌脱离主题而任意发挥,写一些“题外话”。如何做到紧扣主题呢?那就是紧跟主题句展开叙述,切忌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去写一些自己的感想、心得、体会等。如果这样做不仅违反了英语的表达习惯,而且还会偏离主题,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以上的“二扣,三避”。
2.四性 即准确性、简洁性、连贯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准确性:就是要求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包括时态语态,用词,句法等。简洁性:就是要做到语言简洁,不重复。多样性:就是能随情景内容的变化写出句式多样的语句。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从句和固定句型等。简单句、并列句、主从复合句等长短句要交错使用,避免千篇一律的短句和简单句。但是,千万不要为复杂的句型而造句,那样会影响语篇的连贯性,也不要刻意为追求复杂句而不顾承上启下,否则,这样的短文很可能只是一篇按要点一句一句翻译而成的漂亮句子而已,而不是一篇流畅的短文。连贯性:要根据整篇短文意思的需要而选用恰当的连接词,过渡句。但是,不要牵强附会,该用则用,不可乱添,过渡要自然。平时有些学生,把and, then乱用一通,搞得句子一点不清爽,句子有头,却不知尾在何处。
3.连接词的选用
英语中哪些词和短语可以用来表示“启、承、转、合”的语篇连接词呢?当然不仅仅是and, then, but等。根据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和哈桑(R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语篇连接主要表示以下四类关系:
A.表示递进 and ,and then, also, besides, in addition, moreover, one more, once more, and moreover(再者), what's more,even, what was worse …
B.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yet, and yet, although, in spite of, i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otherwise…
C.表示结果 so, therefore, thus, as a result, luckily unfortunately, because of, seeing that …
D.表示时间 now, then, afterwards, later, soon, before long, after that, shortly after that, soon after that , up till now, just now, just then, five minutes later, so far ,to this day…
此外,以下几种也常用作连接词或过渡词:
a.表示例举、说明: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to say, actually, according to this, believe it or not, to tell you the truth, and so on, in addition…
b.表示时间、动作过程或时间顺序:first , firstly, first of all ,second, secondly, far , above, below, near, beside, to the right, on one side…
c.表示比较、对比:just like, just as , in the same way,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s, more or less, sooner or later , similarly…
d.表示强调:above all, after all, at least, at most, indeed, in fact, surely, certainly, without any delay, of course…
e.表示结论:finally, at last ,in the end , in a word, in general , generally speaking, in short, as you know, in conclusion…
六、凤头豹尾,美上加美
做到了“二扣,三避,四性”的短文固然能获得比平淡无奇的以单句为主的短文高得多的分数。但是,假如开头句子写得好,过渡自然,有个有力的结尾句,更会锦上添花,美上加美,更能让阅卷人刮目相看,获得高分。
I.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导语:从阅读理解本身角度来讲,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是文章的要素,但文章是这些要素组合起来表达的信息和内容。换句话说,文章总是要表达点什么,或是能表达点什么,或是时事的,或是故事的,或是哲理的。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拿到阅读篇章,第一步就是要求通读全文,力争把握文章体裁和脉络,做到能够回答when(故事发生的时间)、where(故事发生的地点)、who(文章的主人公)和what(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等问题。
第二步:细读题干,查寻转换内容
把握文章大意后,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题目上来,对于题干内容,必须要提炼出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词、词组或者句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同义词、词组或者句型,这一遍带着目的读文章必须是字斟句酌、非常仔细。
第三步:扫读语块,搜索有效信息
刚才我们已经在文章中找到了与题干吻合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在这个吻合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周围扫描,力争找到能够说明问题,帮助选择正确答案的信息。
第四步:查读题项,定位正确答案
在第三步搜索到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
1.获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 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出主题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的。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由一个句子来概括。这个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题句。因此,理解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学会寻找主题句。
主题句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相对其主句来看,这种概括性更为明显。
2)句子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不采用长、难句的形式。
3)段落中其它的句子必定是用来解释、支撑或发展主题句所表述的主题思想的。
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也是一种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有不少这样的题目。任何一个实词,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词义。上下文的作用就是帮助确定上下文中的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或短语来猜测我们不熟悉的词的.词义。
猜测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上下文已知部分进行逻辑上的推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根据并列、同位关系猜测词义;根据同义、反义、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2)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语法分析。
3)依靠常识和经验做出判断。
3、确定细节和事实。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考查细节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容易一些。这些题目有两个共同特点:
(1)凡属针对特定细节的考题,其正确答案大都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找到对应的文字部分作为验证。这一部分可能是一个词或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相关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
(2)干扰项往往是主体思想与细节混杂,正确答案细节和非正确答案的细节混杂,甚至真假混杂。因此,要做好阅读理解中的确定细节和事实的题目,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点,二要排除干扰项。
4.进行合理推断。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关的文字作为已知部分,从中推断出未知部分。需要推断的有关文字可能是词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
注意事项:
1、一定要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无法坚持。
2、材料要适合自己,不然只有挫折感。
3、选择大脑清醒时读,感觉不适就放下采集者退散
4、时不时奖励自己,比如一个冰激凌或者情人的吻,建立良性循环。
问题总结为四种类型:
(一)直接题目:这种题目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此类考查事实和细节的题目大多数是针对文章的细节设计的。
(二)理解性问题:要求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做出解释。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对有关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答案。此类猜测词义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或短语的准确含义。
(三)推理性题目:这种题目考生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考虑作者的主旨、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答案。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概括性题目:要求考生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归纳、概括或评价。此类考查主旨和大意的题大多数针对段落(或短文)的主题思想,标题或目的。解这种题目时,不能只凭文中的只言片语而断章取义,比如涉及文章的标题、主题、结论、结局等有关问题,都需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生活常识、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获取文章中内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