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国外小学生英语阅读研究现状

国外小学生英语阅读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 2023-08-07 04:11:17

1. 谁有国内外小学阅读现状

近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下达了许多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至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量化任务,语文教师就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课堂扩展到社会,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法。激发学业的课外阅读兴趣。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正常展开。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为树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难以弥补。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萌芽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和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开始的。据调查。有72%的儿童是在学龄前或一年纪看第一本连环画的。至于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25%的学生认为始于二年纪,36%的学生认为始于三年纪,两者总计,有61%的学生自认为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是在二、三年级。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反战作了更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将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传说及传记故事时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低年纪儿童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充分的早期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启迪。审美情趣的陶冶以及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很有价值的。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从故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语文课开始,老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每周可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的讲故事或叙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儿童学了汉语拼音之后,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提前阅读。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各类注音读物,指导他们从简短的儿童诗,古诗或学生听熟,会说的故事入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形成,在逐步加大阅读量。扩展阅读的范围。

2、创造条件,形成阅读氛围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此时要舍得花费较多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适时但组织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和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之间可交流读书心得;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阅读室。图书室,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其次,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设计班机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个中发展水平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来解释班规。列举作业。发布通知和信息等。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教师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教师还要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会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选择书籍和阅读的时间。

最后,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定好计划,开始“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3、引入竞争。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高潮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竞赛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通过竞赛的过程来实现。一是讲故事比赛。考虑到低年纪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阅读。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等。二是读书方法比赛。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可给学生讲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读书的故事,让学生积极响应,他们热情参与,兴致盎然。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场面。

基于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我所进行的方案。分析。旨在给上级领导部门提供教育改革的信息与依据;同时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使学生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健康成长。

本方案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从大语文观来看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阐明了回归阅读的价值所在。

2、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愿望。兴趣。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

3、措施的制度巨头针对性。实用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氛围。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2.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现如今我国家长及社会都注重孩子的语言方面的培养,而英语更是大多数家长的首要选择。但是孩子们普遍厌学,不愿意学习那些烦人的英语,不过家长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的观念害了孩子。在国外,家长比较注意按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而在我国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兴趣很重要,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外国的电影或者动画,因为孩子看不懂也听不懂外语,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可以听到看懂。

3. 英语作文关于学生阅读情况

阅读是指从书面语言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活动,也在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教育中塑个体品格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从小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在科技迅猛增,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从小学起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但实际上,现在学生阅读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据课外阅读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学生的阅读范围虽较为广泛,但阅读量甚少;作品种类侧重于情节性较强的叙事类作品;阅读内容既受到教师或家长的导向影响,又与个人的爱好举有关;阅读没有足够的时间,缺少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所调查对象中无人阅读四大古典名著原作,也无一人阅读当代作家名著,相反倒有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已开始涉猎言情或武侠小说;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纯属是无意识的自由阅读,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健康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是有帮助的,并记有少量的读书笔记。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开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丰富资源,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Reading is to acquire a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the written language, also plasticindivial character in the language emotion ecation for the media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rea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guidance, training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for their future study, work and life,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update rapidly today, since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more books, read good books to improve studentsoverall quality of the chinese. But in fact, now the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not so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ade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students' reading range is more extensive, but the amount of readingunderstood; the kinds of works focus on the narrative work plot strong; reading content is guided by teachers or parents influence, and personal preferences forreading about; not enough time, the lack of parents or teachers; especially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is, no one read the original survey of four classic objects, there is no one reading contemporary writer works, instead there are part of the fifth gradestudents have been dabbling in romance or martial arts novels; most of the students' reading is the unconscious is free to read, only a small number ofstudents can be aware of the health,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helpful forstudents, and a small amount of reading notes.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s,each one of our ecators, especially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to deepmining for the rich resourc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 correctly guide thestudents' reading tendenc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4.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过读思达吗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二)“读·思·达”教学法

“读·思·达”教学法(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ng”)的内涵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和流程。“读·思·达”教学法是指以读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思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达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读”是基础和前提,“思”是关键和核心,“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保持和谐关系,缺失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环节,都会使学习及其功能受损。

“读·思·达”教学法的英语学科性特性是:英语语感: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英语阅读+英语思考+英语表达=英语学习/教学。学生经过用英语进行阅读、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把英语知识转化、内化为英语素养。“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让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

(三)语篇教学

语篇(Discourse)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构成语篇的语段或句子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能反映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话题教学的背景。《标准》强调,“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

语篇教学(Topic Discourse Teaching)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提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语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包括文化背景、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篇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与语篇教学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语篇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在写作教学中,语篇教学通过写作活动巩固词汇语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以特定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的教学,其核心思想在于创设有效高中英语话题语境,置教学于具体话题语篇语境中,置语言运用于具体话题语篇情境中。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是基于英语教材话题和语篇,指导学生解读体验学习话题语篇,发掘体验话题知识的交际意义与语篇意识,创设话题语言情境,结合学生的经验而有效开展的话题语篇教学活动,倡导教师基于语篇整合话题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知理论和“窄式阅读”理论。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标准》基本理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应用实践(Applying and Practising)、迁移创新(Transferring and Creating)等一系列容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Discourse)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认知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样,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两条主线相互对应,其中,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分别对应求知欲望、探究欲望、表现欲望,前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显性要素,后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隐性要素。

(三)“窄式阅读”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阅读的概念,窄式阅读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克拉申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专题性原则引入窄式阅读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窄式阅读有利于增加学习者阅读的趣味性,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既有趣又相关,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与输出。窄式阅读的优越性表现在: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上有不断地重复,能促进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习得句法结构并记忆词汇,并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写作。

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全国优秀教师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他在第九届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指出“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认为“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是面向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学科学习/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从个体发展角度讲,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根基,阅读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潜力。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能力。

其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或“读思言”教学法。学者王福瑞探究“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从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生成的角度,以“读思达”教材分析思想为指导,探索建构“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并探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教材的有效策略。学者黄远振、兰春寿探讨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指出英语读写教学的读思言指的是阅读、思维和书写,读思言教学流程包括读的互见、思的互见、言的互见;教学互见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学习、互惠共生的过程。学者黄远振、黄睿进行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指出读思言构念具有简洁性、灵活性与可复制性优势。学者许华华进行“读—思—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反思与探究。

2.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通过语篇可以实现语言的交际。系统功能语法指出语言是语义潜势系统网络,它能够实现概念、人际和谋篇三方面的功能;语言的交际是通过语篇而不是通过句子来实现。功能主义语篇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是语篇教学,它以篇章为中心。应该当代语言家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定义为具有功能的语言。有人认为,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是建构话语范围知识,第二阶段是建立语篇模式,第三阶段是合作创造语篇,第四阶段是独立创作语篇。哈蒙德的语言模式为语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语篇是任何语言交际模式的最里层,是实现语义功能的手段。也有人指出,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

国内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学者何慧仙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者李莉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思维”教学实践研究,从“读解—探究—创生”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学者陈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策略,从呈现、泛读、精读、复述等方面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实施。学者吴圆圆探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学者曲国红从语篇层面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结合具体的读后续写教学实例,提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提供科学的阅读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学者姜丽萍探索通过英语语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学者邢文骏、张复海探讨基于主题和语篇的高三英语复习,指出有效提高高三英语课本复习,应做到基于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性;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巩固提高知识与能力;基于语篇,指向真实语言应用。学者刘红丽探索以语篇为依托,话题为载体的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策略。学者徐继田探究基于语篇与话题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合理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语篇,从判断辨析、逻辑思维和拓展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英语教学要体现语篇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教学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意识指导课堂,可为原本或有或无关联的高中英语语言点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英语话题语篇概念,通过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出,从而把词言的习得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语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国内许多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走程序、教学不深入的现象,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思考与表达。因此,针对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传统的词篇教学方式和教学缺乏整合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语篇阅读、语篇思考、语篇表达,我们反复思考: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尝试实施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语篇教学的优势,整合运用话题语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话题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语篇与高中英语话题教学结合起来,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语境、语用、语篇意义,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话题语篇,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掌握与运用话题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习的和语言输出,从而达到话题语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很有实践意义。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努力探索在新高考、新要求、新对策背景下,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聚焦探索形成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的策略。

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话题语篇教学实践操作。

关键问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否活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能否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假设: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结合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话题进行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语篇教学研究,把话题知识教学与相关话题的教材单元语篇或教材外语篇教学结合起来,使语篇教学不脱离教材,且能体验按话题教学的优势。围绕“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力图构建一个学生乐学的话题语篇学习环境,使教、学、用三结合;突出语用、突出能力、突出学习英语话题语篇的目的——有效的应用。

创新之处:(1)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整合话题语篇,指导学生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契合《标准》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2)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话题相关知识在不同语篇中多次复现,与记忆的规律相符合;二是采用“读·思·达”的话题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把话题知识运用到话题语篇阅读、话题语篇思考与话题语篇写作中,实现运用话题知识完成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和以思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项目编号:KCZ2020094)研究成果。

5. 国内外对英语连读的研究现状

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受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极大。最先进行学习策略研究的是Aron Carton。1966 年,在Carton 出版的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书中,他首次提到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之先河。
第 1 页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Rubin 和Naiman 等。继Carton 之后,Rubin 开始着手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在此阶段,人们主要是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曾确定了一些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共同特征。Rubin 指出: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1]。Naiman 等把学习策略与认知风格、个性、智力、语言潜能、态度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初期阶段的学习策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在方法和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两个缺陷:第一,通过实际观察/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手段发现的学习策略尽管数量很多,但并不全面,也不系统。很多学习策略从外部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学习者也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第二,没有理论指导,我们就不能肯定哪些是基本的学习策略,哪些是辅助性的,也不清楚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热点内容
我们都喜欢她读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4 15:40:53 浏览:701
请介绍下自己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4 15:12:59 浏览:338
你喜欢的怎么说用英语 发布:2025-05-14 15:10:05 浏览:4
英语简单词怎么说 发布:2025-05-14 15:04:46 浏览:172
人文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4 15:03:46 浏览:996
但是我更喜欢英语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4 15:02:14 浏览:485
微信学英语百度翻译怎么申请 发布:2025-05-14 15:01:33 浏览:879
你怎么看待志愿者活动英语作文 发布:2025-05-14 15:01:31 浏览:878
喜欢老师的英语句子怎么写 发布:2025-05-14 14:56:27 浏览:389
我喜欢语文和音乐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4 14:49:55 浏览: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