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蔷中国中小学英语阅读
多维阅读第4级是关于斑马觅食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斑马在觅食的路途中遇到各种危险最后安全吃到草的故事,让小朋友思考,如果要去某个地方获取食物,会遇到什么危险,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多维阅读》系列英语分级读物是在贯彻学科育人,落实学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新西兰GES公司合作开发的一套英语分级读物。这套书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大范围,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阅读过程中贯穿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及文化知识的讲解,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该系列读物由中国英语阅读研究院院长王蔷教授携手知名英语阅读专家Jill Eggleton共同研发,将国际先进阅读理念与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完美融合,是一套完全符合课标精神的优秀分级读物。
❷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1
教授王蔷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研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实践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知,语篇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大部分一线老师的阅读教学都是分解式训练,其实英语阅读课中,单词、句子、段落都只是语篇构成的物质基础,真正的语篇应该包含态度、价值观、陈述、事实。真正的阅读素养,是理解、运用、评价、反思文本的能力以及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只有跟社会、文化、思维挂钩的阅读理解和语言学习才是有血有肉。
河南中招考试英语题型已经进行了调整,语篇的比重增大,语篇多选自原汁原味的外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多方面,题材形式多样,文本内容丰富,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理解分析、归纳概括、逻辑推理及评估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中招考试题型的调整也在倒推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在阅读课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合理预习,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readbetweenthelines。而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入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引导阅读课堂的推手,有效的问题链能引导学生对文本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理解文本。
而本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我校大部分学生没有英语阅读习惯、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缺少对文本分析、综合、评价的高级思维能力。
2、阅读课中基于文本设计的问题较零散,缺少梯度,指向不明确。大部分问题都是基于对文本意思的理解,知识和理解性的问题较多,运用、分析性的问题较少,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就更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浪费在很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上,课堂时间缩水、效率不高,长久以往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提升,也会磨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3、中招英语考试改革后,对阅读的比重和考察增多,而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滞后于中招考试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把视线放的更高远,深挖文本,基于不同的语料,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2
反思性教学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传入中国,并在教育界广泛受到关注,21世纪初就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反思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进行反思和分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英语阅读教学也需要运用反思性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空间,创造性地利用阅读教材,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判断。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新思维,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反思、修正,深入挖掘教材,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从而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
1、在英语阅读课中反思,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不断进行自主的反思,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教师要注意新课导入和课中问题的设定,把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重难点提前预设,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顺利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教学设计不断的反思、检查,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调整、反思中对教学进行调控和应变,把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不断的反思尝试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不断对教学环境进行反思,可以激发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借助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文化、跨学科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比如在学习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这篇介绍新加坡人文与自然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介绍新加坡人文自然的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新加坡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结合教材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名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分析课文内容,教师随后补充,这样既达到了提高阅读水平的目标,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活力。
2、不断反思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学生对阅读课毫无兴趣,感觉阅读课单调、枯燥、乏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阅读课堂模式过于固定,精读课文时间过长,单词讲解单调,没有互动。受到固定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要自上而下按照文字顺序层层推进,对文章进行假设、预测、验证最后获得结论。所有阅读文本都是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顺序讲解。其次,我国初中阅读教材一般都附有相应的课件,对讲课内容环节都有统一的安排,教学模式大同小异,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初中英语阅读课除了精读教材以外,教师还应该加设课文泛读训练。虽然当前英语阅读课有时间的限制,同时处理精读与泛读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英语课堂不能只是精读,每篇文章都精耕细作就会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兴趣心不在焉的学习,自然不会有高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和掌握。因此调整教学方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技巧非常必要。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略读阅读技巧训练,略读技巧就是要把握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根据文体特点去理解文章的主体含义,掌握文章结构,寻找文章主题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
3、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发学生思维火花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并对教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阅读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国外教材内容新颖、丰富、有趣,题材多样、难度适中,教师可以参考国外的教材形式,对本校教材进行挖掘、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改写、缩写、复述,也可以挖出教材的重点词语进行完形填空,进一步深化教学,把课本上的死知识转化成具有趣味性的活语言。比如为了督促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的英语报刊让学生阅读。为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对报刊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讲解,然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放飞想象,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的感悟、体会,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自发提问、主动开口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Anim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出表现动物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找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抛出一个辩论题“?”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燃烧的更加旺盛,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反思性教学在初中阅读课中的运用,增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❸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阅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谈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而且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有趣,是学生最好的阅读资源。针对五、六年级教材,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心设计每个Unit中的A部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就是引领学生正确完成一篇阅读理解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粗读和略读课文,布置简单的任务,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意,并回答简单问题。
2.精读课文,学生互相讨论语言知识点,教师指出重点、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例如:根据5B Unit 3“Hobbies”的阅读教材,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What’s Ben’s hobby? (2) What’s Mike’s hobby? (3)Do Helen and Yang Ling have any hobbies ? What are they ? (4) What kind of stamps do you like ? 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这样的提问可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探测学生认知深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3.总结课文,对课文进行信息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为此,常用的方法是对课文进行改编,让学生填入适当的单词和词组。例如:在阅读完5B Unit8“At the weekends”后,可让学生完成如下的填词:At the weekends, Wang Bing often_________. Sometimes he goes swimming, sometimes he plays basketball, because(因为)he and Mike like _______ very much. Helen likes ________, she and Yang Ling often do housework at home. Su Yang and Su Hai often watch________. Sometimes they_________butterflies in the park.通过这一环节,既了解了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同时又检测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主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英语阅读中,常用的有三种阅读:略读、细读和寻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寻读能力。寻读指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问题,要求捕捉文章重要的信息,这不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众所周知,学好英语必须过好词汇关。对于一些英语学习者来讲,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不少学生就是由于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无法掌握教材中的词汇而掉队,从而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增强他们记忆单词的能力。一般来讲,小学阶段记忆单词有读音记忆、联想记忆和构词法记忆。
读音记忆是根据单词的读音来记忆单词,这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读音记忆法的前提是学生的读音一定要准确,并掌握一定的发音规律。
联想记忆法是设法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如拼写联想,就是将拼写类似的单词集中在一起记忆,如peach&beach&teach, book&look&cook, boy&toy等;利用构词法记忆,也是猜测单词的一个好方法。英语中许多单词是由一个词根派生而来的,派生而来的词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而前、后缀都有一定的意义。如:形容词-ly就转化为副词,careful&carefully, beautiful&beautifully; 动词-er转变为名词,work&worker, teach&teacher.
三、拓展英语阅读渠道,促进课外阅读延伸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
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研究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外阅读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利用多种渠道,选择阅读材料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
师可以从一些科学性、时代性较强的读物上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内容,让学生阅读,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我引入了《英语周报》、《时代英语报》、《阅读》等报刊及读物,让学生亲身感受、直接体验英语。
(二)开展“漂流”活动,拓宽阅读视野
“图书漂流”是一项很好的交流活动,可在每学期初制定课外阅读方案,为各年级确定不同的阅读书刊,在班级里、年级中进行“漂流”,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平台,开辟了广阔的阅读天地。
另外,还可鼓励班级学生办好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等宣传栏目,刊登英语小故事、英语谚语和诗歌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利用每周一次的“小喇叭广播”,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及其他英语节目,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阅读材料,训练听的能力。
四、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加强学生阅读检测
阅读和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指导多层
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1.听力和阅读训练相结合
教师可借助文本、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呈现对话内容,使学生对语言背景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发展听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全文大意有整体的把握,阅读短文后,以排序、选择、判断、连线等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种听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牛津小学英语》的配套练习《听读训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听力和阅读的素材,是培养学生听读能力的最佳选择。
2.仿写和阅读训练相结合
高年级的阅读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语言输出:像读写训练,因为有了前面的阅读输入,又有范例可仿写,学生们便“言之有物”。例如,在阅读完5B Unit 9 Part E“My classmate, Jim”后,让学生根据范文仿写短文《My classmate》或《My friend》,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多种方式,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渡。
3.竞赛和阅读训练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所谓速读,就是指快速阅读“fast reading”。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速读的技能并没有作出要求,但作为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按时间或按数量认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作铺垫,这种竞赛活动迎合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从竞赛中读出精华,读出乐趣。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她指出:应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到愉悦,并同时获取信息和学到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优化阅读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耐心地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一定会得到充分的挖掘,他们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❹ 《绘本课程这样做》笔记
我的题目是《绘本课程这样做》。我将会从绘本课程的背景,绘本课程的设置以及绘本课程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绘本课程的背景。
第一个大背景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里已经对阅读能力和阅读量、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相对应的要求。那仅凭教科书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仅凭老师在学校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不足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在实施建议部分课标提到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那我们又应该扩展什么呢?在分级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在教学资源里也同时提出,教师应注意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这就提醒了我们可以用图与文都讲故事的绘本。教材的语言不够鲜活,情境不够真实,而且内容少,输入少。这时候绘本却能够发挥其强项。绘本有地道的语言,有生活化的情境,还有丰富、多选择的阅读材料。其实绘本就是教材的一个非常符合的互补资源。
第二个背景是《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这本书里,王蔷老师带着她的团队,对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作出的优化和调整。从前我们可能都以为阅读能力就是阅读素养,甚至以为阅读理解就是阅读能力。在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把以前被忽略掉的一些因素也纳入了进来。就如解码能力、文化意识,更有阅读品格这个部分。什么是阅读品格、阅读习惯与阅读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绘本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择。绘本是适合零到九十九岁的读物,用图片和文字共同述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后面又有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符合教育教学的优秀的资源载体。
第三个是我们学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五美六会阳光少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绘本创作起步比较晚,大量的经典绘本都来自国外,而正好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绘本,他们从不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自然的各个方面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内容文化,表达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情感以及多元的价值观。绘本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优秀的课程资源。
就是在这样三个背景下,课标,中小学生英语素养理论框架,以及我们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开始了绘本课程。
二、绘本课程的设置。
我们的绘本课程是怎样做的呢?这里我将从目标、特色和内容三个方面来讲。
课程的总目标是希望通过绘本课程学生能够习得自然拼读,掌握阅读策略,加深文化理解,从而提升阅读能力。采用丰富的评价机制,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以提升阅读品格,最终指向自主阅读,实现从学会如何阅读到在阅读中学习。分级目标是低年级的目标侧重于自然拼读,培养阅读兴趣。中年级侧重知识获取,丰富阅读内容。高年级侧重思维培养,加深阅读理解。
我们的课程有四大特色,第一大特色是审美教育。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五美六会的阳光少年。六会,其中一会就是审美。如何在绘本课程当中体现审美教育呢?绘本是图画书,图在绘本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形式,而且是内容,学生除了读文字还要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线条的虚实,线条的长短,线条的粗细,造型的不同,颜色搭配的不同,近景远景的运用,包括构图的不同等等。在学会观察图画,思考图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打开了艺术的大门,提高了美感的体验。第二个特色是批判思维的培养。绘本课程又是如何做到培养批判思维的呢?我们知道绘本跟教材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绘本是独立成册的,能够提供完整的文本阅读体验。如果放在教材,可能就用一页纸就可以把全部内容呈现出来。但是放在绘本,有可能就是一个句子或者几个句子,就形成了一个页面,多个页面凑成了一本绘本。那在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中,就会有翻页的过程,翻页带来停顿,这短短的停顿就会带来思考的时间。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学生会想什么?他会根据线索来推测,预测一些问题。然后他会检验上一张图的推测和预测是否正确,或者会看这张图有什么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诸如这类的预测、想象、提问,其实就是思批判思维的一个奠基。当然,在学完整个绘本以后,对绘本人物的评价,对绘本故事的评价,对绘本人物的分析都是批判思维的培养活动。第三个特色是学科育人。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从学科教学转化为学科育人,绘本课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知道绘本的主题是丰富多元的,有适合儿童的,也有适合大人的。因为它的主题可能从幼儿园故事一直到历史、地理、健康、人文,甚至是生命生死这样的一些话题都涵盖了。不仅有丰富的图面,从图画可以感知,还可以从文本去解读领悟文章的主旨和主题。而这个主旨和主题恰恰就是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所在。育人就是这样,在文本的阅读之间,润物细无声的发生了。第四大特色是全员参与。我们这个绘本课程是自上而下全面统筹的。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我们的课程内容分为三大块,一个是自然拼读,一个是课内精读,另外一个是课外泛读。我们都有配有课程资源。自然拼读我们选择的是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在二年级开始加入第一套英文视觉词读本。课内精读选择的是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课外泛读部分是推荐了丽声网络、万花筒、丽声英语绘本剧以及领先阅读x 计划。
三、绘本课程的实践。
我们绘本课程的实践,我将从时间安排、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谈一谈。
时间安排上,首先是课内。课内我们是每周有一节绘本阅读课,是选择与教材的主题相关联的绘本来做绘本精读。然后是利用其他一些碎片的时间,凡是在学校老师能够接触到孩子的时间,都尽可能的创设机会。一个是课前的持续默读五分钟,还有早间的大声朗读,还有午间的安静默读。下午放学后的社团,我们也开设了戏剧社团和绘本阅读社团,都是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不同的绘本。在课外没有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也是能够接触到绘本的。一是在我们的教室,图书角放置了大量的英文绘本,让孩子们可以在课间做同伴共读。绘本也是允许带回家,让他们回家做亲子共读。能力水平达到了的话是可以做独立阅读。
教学模式一块,非常感谢王蔷老师和她的团队给我们总结出了多种阅读策略,包括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持续默读以及阅读圈。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也是参照这四种模式。
最后是我们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持续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质量,也是全面落实我们的课程。评价方式有很多,在这里简单的介绍我们常用的几种。一个是漂流阅读。漂流阅读三步走,首先是精选绘本,要确保人手一本绘本。接下来是让他们在阅读后做一个简单的阅读记录。大量的输入以后,是希望他们有一个输出。我们在每周的英语午读时间做读后分享。第二个是核心素养测评。核心素养测评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是一个全科活动。在英语学科,叫做绘本表演。绘本表演需要剧本。我们的剧本可能来自丽声,也有可能来自每一周的绘本阅读课的改编。第三个是绘本展能活动。我们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是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心智要求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我们给每个年级设定了不同的主题。一年级绘本故事我会讲,二年级绘本故事我来演,三年级绘本故事我推荐,四年级绘本故事我来做,五年级绘本故事我改编,六年级绘本故事我来写。第四个是绘本评价册。通过阅读评价册,我们是希望记录孩子们的阅读过程,记录他们的阅读感受。基于评价册的表现,我们设置了阅读学位的评审,分别是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以及阅读小博士。最后是寒暑假的综合实践。我们学校的寒暑假是所有的科目一起布置寒暑假作业,语文和英语都选择了阅读书目推荐的方式。在开学后,他们的手抄报就收集起来,做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展。在开学初跟大家做一个作品分享。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绘本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说的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正。不管怎么做,最后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绘本的无穷无尽的美好,让孩子们能够抵达阅读的世界,让绘本架起阅读的桥梁。
❺ 读《小学英语分级阅读学:意义,内涵,途径》有感
有人这样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当今世界,阅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人们需要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英语教育制度的改革,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我不断思考,怎样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王蔷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给我指明了方向。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这本书正如其名,给我们大家介绍了有关小学英语分级阅读的种种研究。通过仔细拜读这本书,我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分级阅读源于国外,近百年来,不断发展与完善,其科学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分级指的是读物的分级和阅读者的阅读素养分级,阅读者的阅读水平在哪,就选择哪种水平的读物。读物难了,孩子们读不懂,不理解,就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读物简单了,孩子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不正是与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
分级阅读的好处已毋庸置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怎样利用分级阅读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王蔷教授的这本书给了我答案。教师可以通过这四种教学途径在阅读课堂上设计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持续默读和阅读圈。
对于图片环游教学法,我还是比较熟悉,在课堂上运用过,比如我讲五年级下册第6模块第2单元《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时,就是结合设置问题和Lingling游玩的三张图片带领学生学习。图片环游很适合故事性的阅读材料。不过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图片环游后要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拼图阅读和阅读圈,是我在书中新学习到的。这两种方法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监督。拼图阅读是对读物进行拆分,让学生像拼图一样,组内合作,拼出完整的故事。阅读圈是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各自负责己任,通过组内讨论学习整个读物内容。虽然之前我并没有用过这两种教学方法,但我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持续默读教学法了,这种方法是将阅读回归本质,让孩子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教师要做的就是拿起一本书,和学生们一起默读。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其实,在我们学校已经开展这样的活动了,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孩子们创造持续默读的机会。
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孩子开始以阅读为乐,上了书本的钩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毫不费力地掌握语言能力。我们小学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❻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教材笔记和课后答案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详解完整内容查看请点击此处>> http://dacai.100xuexi.com/Ebook/175579.html
【目录】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习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教案设计与书写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外语课堂管理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语音教学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语法教学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词汇教学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听力教学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口语教学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阅读教学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写作教学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综合技能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教学评价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7章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8章教材的评价与使用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也可用于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各类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课程。该书被很多院校指定为英语专业考研必读书和学术研究参考书。
资料来自: 达聪学习网 ( http://dacai.100xuexi.com/ )
登录达聪学习网后,搜索框输入:“ 王蔷 ” 即可获得!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梳理章节脉络,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并结合其他教材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中英双语对照,凸显难点要点。本书章节笔记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强化对重要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收录了课文中的所有习题,并在参考教材附录的基础上对习题答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本书精选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是对教材内容极好的补充。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习
1.1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
我们习得语言的方式
2. Views on language
语言观点
3.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4.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功能主义语言理论
5.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交互语言理论
6.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
7. Process-oriented theories and condition-oriented theories
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习理论
8. The behaviorist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9. Cognitive theory
认知学习理论
10. Constructivist theory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 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2.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必备的素养
13.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本章考点:
我们如何习得语言;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交互语言理论;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好的语言老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图。
本章内容索引:
Ⅰ.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
Ⅱ. Views on language
1.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2.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3.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Ⅲ.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1.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2.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1)Behaviorist theory
(2)Cognitive theory
(3)Constructivist theory
(4)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Ⅳ.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Ⅴ. Development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Ⅵ.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This chapter serves as an introction for setting the scene for this methodology course. It discusses issues concerning view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or learning in general with the belief that such views will affect teachers’ ways of teaching and thus learners’ ways of learning.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are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raise the participants’ awareness of what is required for a good English teacher.
这一章主要是介绍教学法的方法论,其中讨论的问题涉及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或者一般学习及这些观点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影响,本章也讨论了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提高语言教学参与者对优秀英语教师相关要求的意识。
Ⅰ. The way we learn languages(我们习得语言的方式)
Much of human behaviou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大多数人类行为受过往经验的影响。语言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会受到他们语言学习方式的影响。在学习外语时尤为如此。
The challenge confronting language teaching is how teaching methodology can ensure successful learning by all the learners who have more differences than the commonality.
语言教学面临的挑战是:教学法如何才能保证不同之处多于相同之处的学习者成功习得语言。
Ⅱ. Views on language(语言理论)
【考点: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交互语言理论的定义及具体应用】
Three view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theoretical posi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views which are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reflected in current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ning.
关于语言本质的三种观点:在语言的本质上有很多潜在的语言观点,当前语言学习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三种不同观点。
1.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is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el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用于传递意义的系统,其中各因素在结构上相互联系。
(1)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system语言系统的因素
①phonological units (phonemes) 语音单位(音素)
②grammatical units (phrases, clauses, sentences) 语法单位(词组、从句、句子)
③grammatical operations (adding, shifting, joining or transforming elements) 语法操作(增添、移位、合并或改变成分)
❼ 英语绘本故事
英语绘本故事3篇
英语绘本故事1
夏至未至,伴随着初夏草香花语,4月17日上午,我们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守候网络云端,聆听了来自北京双线教育咨询中心何娅超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有机阅读课堂》的主题报告。何院长结合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剖析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内涵,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直观、清晰的呈现在一线英语教师面前,何院长运用可视化阅读方式进行了课例分析和讲解,将整个在线学习气氛推向高潮。最后,针对教师们在线提出的问题,何院长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回复和解答,解决了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众多困扰和误区。
何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阅读课堂教学”理念,使我明确了英语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的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研讨阅读过程中,高质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能全面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学习英语很多年,使用率却很低。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现状,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本次在线培训给我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这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互联网这个教学平台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参加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心得
5月11日,我参加了实验小学举行的“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为期一天,上午是黄美园老师和叶自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绘本教学课堂,接着又观看了一节无师课堂录像课。下午北师大王蔷教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接着王蔷教授给我们做绘本阅读的培训,最后由张凝老师进行了小结。我一直对绘本教学非常的感兴趣,但也有困惑,不知采用什么方法来展开教学,这次培训正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两个老师都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故事世界,让学生在“猜—听—说—读—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阅读技能,提升了思维和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懂得了道理。黄美园老师的课是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拼读生词、会断句、会把握语音语调,会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预测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同学们都能通过思维导图,复述完整的故事。同学们的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叶自娱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课堂生动活泼,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猜—说—讲”故事,并以Mind—map的形式呈现故事,并通过Mind—map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并鼓励学生建构新的故事结局,注重培养学生语块阅读策略的能力。
一直以来,都觉得绘本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纯粹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得过程。通过这两节课,我看到了绘本教学的优势: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它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能够提供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词汇,能协助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听了北师大王蔷教授的精彩点评和讲座,让我对绘本阅读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阅读能力。绘本阅读对于小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实现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适时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今后我一定会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潜心钻研,并适当地应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英语教学,在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英语绘本故事2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儿童——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儿童察觉和掌握英语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学生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英语绘本故事3
There is a great kingdom under the sea.Where all the merpeople live and swim free.The king of the mermaids,Poseidon the Great,has six pretty daughters-the youngest is eight.
Her name is Titania.She's golden hair.She likes to hear stories from grandmother fair.She tells her stories of a land far away where people don't swim-they walk,as they say.
"When can I see them? Can we go now?" "When you're sixteen,deer,but not right now.”
So every night,when it's time to sleep,she dreams of this land and then falls a sleep.
❽ 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级阅读是指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而选择确定阶梯式系列读物,以推动和促进青少年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体验阅读过程和乐趣的同时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017,王蔷)
2019年初带着学生开展英语分级阅读,从最初的简单导读,到尝试师生议读,再到精彩多样的读后分享,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也在不断尝试、思考、总结中成熟起来,慢慢形成了一些适用于本校学生的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外围条件
分级阅读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外围条件。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四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1.确定固定共读时间
在学生对全英文桥梁书没有阅读体验进而产生阅读兴趣之前,前期的引导非常重要。开展分级阅读的初期,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做到自觉自主阅读,所以我们每周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约30-40分钟,师生一起共读。这样不仅能保障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频率和阅读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后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指定专属共读空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适合阅读。为了让学生暂时抛开一切作业和情绪,静下心来读读书,我们指定了专门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仅带着指定书目在学校一楼大厅的学科空间进行阅读。学科空间没有教室那样的课桌椅,放有10张小长桌,更像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吧,而且环境也相对封闭,这里成为了我们阅读的专属空间。
3.成立阅读小组
阅读小组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人文环境,其主要作用是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本着“教师引领、同伴互补互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本人意愿、特长及性格特点等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整体实力相当的几个6人小组,进行“捆绑式共读”。实践发现: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龄人之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与互相帮助,有时甚至比教师的生硬说教更有意义。
4.选择适合的书目
分级阅读标准的主要功能是将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读物特征进行匹配,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太难懂或太浅显的材料都不利于学生坚持长期阅读习惯的养成。所谓适合的材料是指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篇章结构、呈现形式等要素要符合学生总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我校学生的整体情况后,我们为八年级学生选择了黑布林丛书初一第1辑的六本书。
二、提供有力的阅读指导
确定书目后,根据读前、读中和读后这几个不同阶段,进行阅读指导所采用的方法和意义也所不同。
1.读前导读
开始真正阅读一本书前,课题组的老师们集体讨论如何去做这本书的导读。导读不仅要把书的写作背景、作者和书的结构等相关资料信息提炼介绍给学生,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导读称为“撩书”。“撩”表示用手去挑拨火堆,让火变得更旺。通过“撩书”让学生对这本书产生更多兴趣。如《渔夫和他的灵魂》的导读,以渔夫为中心,呈现他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人物,让学生猜他们的身份,预测渔夫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让学生兴趣大增,迫不及待想走进这本书。
分级阅读系列丛书的封面、封底、扉页及文中都附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导读就是带着学生一起观察图片,不断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预测书本内容,进而关注内容的走向和情节发展,最终完成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
2.读中推进
“推进”是指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一定的方向前进。根据我校学生的阅读节奏,一本书大约需要3-4个固定时间读完,前后近一个月的周期。学生的兴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所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兴奋点很有必要。
最简单的方式是根据阅读内容给出几个信息判断题来检测学生的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进度后,取中间值作为本次阅读的任务量,提醒未达到的同学抽时间赶上。但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学生是被动的。
如何变主动为被动呢?推进课也可以赏读课的形式进行:与学生交流这书里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如《彼得潘》中Wendy开始想念妈妈的章节。或者选取书中的某个片段进行层层剥笋似的探究性阅读;还可以选择某个学生感兴趣的矛盾点展开辩论,如Peter和Wendy对于“是否长大”发生分歧时,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遇到生动的对话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如Peter和Huck正面交锋的片段。这些都会推动学生进一步阅读并积极思考。
3.读后分享
书读完之后,师生可以一起来议论、畅谈、分享观点。读后分享课的教学模式类似于开放的小论坛,允许学生各说各话,互相补充互相指正,谈话内容可以聚焦主题,也可以聚焦作品语言,还可以聚焦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变化。如:你如何评价《赤诚之心》中的Blue Feather这个人物?把《寻找安乐窝》中Penny在学校、在家的状况和你自己作对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你是Penny,你会如何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
当学生表达的观点与正确的价值观不符时,教师不必急于打断,应尊重其表达的权利。先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他们争论,互相矫正,最后再从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保护学生参与分享的积极性。
三、开展多样的成果汇报
成果汇报即读完一本书后对这次阅读体验做一个总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什么样的形式。形式多样不仅是让学生不轻易厌倦,更多的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语言能力最弱的学生可以上交最简单的reading log, 只记录每次读书的起始时间、页码和读到的新词等;喜欢画画和设计的学生多选择制作reading poster, 画出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配以简单的文字解释;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制作清晰的mind map, 提炼出故事梗概总结作者观点;语言功底强喜爱表达的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reading report、reflection paper或rewrite;爱好表演的学生也可以将故事或其中的某些片段改编成剧本后,在学校每年的英语节或者社团汇报展演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天赋等于热爱,最初的热爱往往是做某件事时被激励的感觉。所以在学生达到较高的阅读素养前,激励比惩罚更重要。每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各项作品包括阅读日志、笔记、报告、分享等作一个评比、评奖、展出,在每月的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各班老师还会在班级群、自己的朋友圈、QQ日志或说说上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和视频进行宣传和表扬。被肯定的学生会感受到极大鼓舞,其他学生也会被触动。
我们做分级阅读的“初心”是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阅读真实地发生。我们不断尝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欢喜心,自然就会去读。所谓“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❾ 读王蔷《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些理解
一、教学目标适切。
教学目标的定位,它将故事教学定义为两个作用:一是辅助常规教学,二是单独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辅助常规教学一般很少使用到,文中说可以利用故事引出学习主题,呈现和总结知识,或者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注意,这里有四个定义,他们定义了故事教学作为辅助常规教学的四个作用:一引,二呈现,三总结,四辅助。
所谓引,我认为作为辅助作用的故事是可以和学习的主题相关的类似的故事,也可以是相同的语法知识点,或者具有相同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我们的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一个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个故事来源于《伊索寓言》,但学生对这个故事其实并不熟知的,而大多数的孩子一定知道《农夫与蛇》这个故事,两个故事来源相同,我认为这便是引的第一个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出处,导入也非常方便。引的第二个作用,相同的语法知识点。这个我觉得很好理解,不再赘述。第三是相同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相对于语言知识而言,更有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教育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的过程。例如,在译林版教材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小洞里,手无法够到球。在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拿来一盆水,倒进了洞里,洞里浮出了好多的球。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丢球的可不是就这群小朋友,但他们丢了也就丢了,没有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个故事,就是The crow and the pitcher,他们用了类似的方法达到了相同的目的,教育的意义也由此而出。
二是呈现。其实,我觉得用故事来呈现知识并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除非这个故事就是教学的内容,而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对故事的理解,而是对知识的传授。如果用教学内容外的故事来呈现知识,这显得有些喧宾夺主。教材的位置怎么定义?教材的作用如何体现?而如果故事就是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定义为知识的传授,倒并不是不可以。但故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需要进行思考的。如果用故事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故事本身的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故事,陈述的是一件事情,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忽略了故事是件事情的实质、是个道理的本质,故事教学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总结知识在我认为,可以是将有相同知识点的故事,在课的巩固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去感悟知识在具体语篇中的运用,并领悟出其真实运用的状态。比如,我们教学了副词,可以让学生阅读一段含有副词的小故事,来领会副词的构成和运用。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更有意义,比上教师的定义式的语法讲解,更有实际的运用意义。当然,教师的语法讲解还是需要的,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或者是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的一个自我领悟和发现。
四是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如上几个小点都是在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我不知道李静纯在其专著《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是如何陈述这一点的,改天我去淘一本,看了再理解理解吧。
2. 单独教学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故事可用来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其中阅读活动最为常见。
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我且称之为“四基”,而阅读活动所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阅读能力是否包含着四基能力呢?那是当然的。阅读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四基能力的综合运用,缺一不可。再配合上阅读技巧和策略,那就完全构成了一个阅读活动。我们姑且不谈什么学生的阅读素养,那离我们的现实还是有点遥远,但在阅读的活动中,四基能力的操练和阅读技巧、策略的培养,我们是要逐步去尝试的。记得去石阡支教的时候,协助老师完成了一节课的设计。一开始热身是一首英文歌曲The sick song,除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外,对学生听的要求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其实,从这一课的设计来看,可以回到上一个话题,就是故事辅助常规教学的问题。The sick song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引导出需要的主题,并且处理掉部分的语言知识。也就是我所阐述的用同类故事引出主题和用故事引出相关的语言知识,引的第一和第二点,完整结合在了一起。在进入文本的教学后,我在设计时先是一个看动画回答问题,这也就是听技能的训练,也是对文本的一个整体的感悟。然后,再以病历的形式,进入文本的分块阅读。这就是读技能的训练。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提供的阅读的指导,如“快速浏览全文,并找到对话中有关Patient’s statement(病人自述)的部分,完成填空。”,这就是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教学。学生完成病历的过程,就是写技能的体现。这里,对于技能和策略,我理解为方法。已经掌握,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潜意识使用的阅读方法为阅读技能,而还没有完全掌握,还需要他人去提醒,需要大脑去刻意操作的,则为阅读的策略。策略是可以向技能转换的,换句话说,技能就是熟练的策略。学生说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输出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讲出来。在那课的设计中,Let’s talk环节,就是起到一个说技能的操练。说技能也是石阡学生最弱的一个能力。
二、遵循认知规律。
1. 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说这个之前,我需要再重复一个知识——图式。其实,我们对事物的记忆是采用图式的方式来存储在大脑中的。比如,说到apple大家会想到什么?颜色red, green,味道sweet, sour,形状round, big, small。还有吗?还能想到什么呢?其实还有很多哦,产地Shandong, Shanxi,品种Fuji, Gala,价格,副产品apple juice等。所有这些认知都是围绕apple这一个中心点展开,这就是图式记忆。现在有个新单词iphone需要记忆,我们也会先将有关apple的图式激活,然后再加入iphone,也就是说我们把上面以apple为中心点的图式,再加入了一个分支,这时候,这个新图式又扩大了,再重新记忆在大脑中。所以,我们可以说记忆的过程就是图式建构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背景知识是什么呢?说白了,不就是学生已有图式吗?学生背景知识的激活,就是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再以石阡的那节课为例,需要激活学生怎样的背景知识,或者说是已有图式呢?当然是有关病痛的相关知识。那这些相关的知识,我们采用了何种方式去激活呢?采用了让学生听歌、观看动画的形式。当然,背景知识的激活有很多的手段,如图片、头脑风暴、主题式提问等都可以有效激活图式。
2. 生词的预教。其实,这一句话的表达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是不全面的。我们在阅读前除了生词的预教,我们对一些新的句型结构也会让学生有一个提前的感知。注意,是感知而不是教学。感知是一个粗浅层面的了解,教学是一个全面的了解过程。但在故事的教学中,我是从来主张对句型结构的感知的,我一直觉得句型不应该在故事教学中进行教学,只要感知就可以了。故事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再如我在石阡协助设计的那节课,通过那个baby,我们已经把妨碍学生阅读的词汇进行了预教,对句型进行了感知。但我们并没有把所有词汇进行预教,而留下了部分词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猜测或者直接提示,这些词汇对学生的阅读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
3. 故事的呈现。文中说:呈现故事时,教师首先应特别强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情境,因为意义建构依赖情境。什么是情境?在英语课堂,就是语言发生的一个真实且符合语言特征的一个环境。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情境就是一种环境,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一种氛围。在这一点上,石阡那节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情境的渲染,就是baby的引入。文中还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想法和情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观察、思考和体验故事中的语言。这一个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体现。因为问题的设置没有做到很开放。什么叫开放性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天马行空的答案都可以,就怕你想不到。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me?你可以说You’re handsome/helpful/tall/fat/clever/kind…开放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的表达,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文中还提出:教师可结合图片和肢体活动,读故事或讲故事。所谓结合图片,就是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来复述课文或表演课文。而肢体活动,一般是学生脱离文本后,进行的表演,同时可以加入学生对文本自我理解的表情和动作。
4. 知识的学习。文中提到,知识的学习涉及这几个方面。一是细节,二是意义。在细节上,文中提出了三个方面:解释词汇和句型,分析故事脉络和主要冲突,学生理解的评估。在故事教学中,对词汇和句型的解释,我在前面已经表达过我的观点。故事教学是学生阅读的活动,词汇和句型的解释不应该放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即使要解释,也是点到即止、适可而止的。当然,在常态的课堂之上,我们也是可以进行深入的解读,毕竟我们的课时是有限的。但故事教学中,故事脉络的理清是一定的。在石阡那节课,我们是通过让学生填写病历的活动,完成故事脉络的。在故事教学中,故事的脉络应该板书到黑板之上,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一些词汇和句型融合到故事脉络的板书中,强化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故事冲突的分析,这不是小学英语的范畴,更多涉及的是初中的文本。学生理解的评估方式,那节课有很好的体现。从选择到填空,采用了多种的形式展开。二是意义。意义就是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性。我在前面已经有过提及。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如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也可以理解为情感的导出,即情感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故事的呈现,一般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融合的。
5. 知识的消化。知识的消化就是知识内化产出的过程。说明白点,就是学生用今天学到的东西,进行表达的过程。学生的复述,学生的表演,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即情感的输出都是知识内化的体现。
6. 活动拓展。其实,最后的两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知识的消化在活动拓展中得到展现,活动拓展也正是知识消化的过程。对于故事教学,我们的活动拓展除了表演、复述等,还可以进行故事的续编或者是同类故事的阅读。这样的话,我们又可以回到故事用来辅助常规教学这一节。故事辅助常规教学,其可以存在于课堂的开始,当然也可以存在于课堂的收尾。
三、强调学生参与。
课堂是师生交互的过程,是双方、多方的互动。有几个要点,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文中说,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故事,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和情节走向。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呈现故事,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和他们的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对故事内容的预测和情节走向,一般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插图的形式来开展。当然,如果是绘本的话,可以通过绘本的标题和封面来进行揣测。语言是用来运用的,生活中的语言是最为真实的。因此,故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也是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