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英语阅读
1. 英语翻译。传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用了三年时间在潍坊制作了世界首个风筝。这个句子主谓宾是什么
风筝的起源的三种传说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有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 MTI 翻译硕士英语 作文怎么写呢
楼主是要考2017年的研究生么?推荐你去看看历年真题和作文相关书籍材料,比如《2017年翻译硕士(MTI)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圣才教育出的,希望楼主学业有成!么么哒~
谈谈你对MTI(翻译硕士)的了解,谢谢!!!
这是我在另一个问题的回答:翻译硕士除了政治是全国统考之外,其他科目全部是每个学校自主命题。
一共考两天,四科。
第一科政治是全国统考。
满分100分。
第二科翻译硕士英语,题型跟专八差不多,是考语言能力的。
满分100分。
第三科英语翻译基础,考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水平,里面涉及专有名词翻译,缩略语翻译以及篇章翻译。
满分150分。
最后一科,汉语网络知识。
这一科用中文考,从古到今,从天到地,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涉及范围非常之广。
还会考到应用文写作(小作文)和大作文。
满分150分。
还想知道啥,我正读着这专业,尽量回答吧。
MTI翻译硕士都考什么?
翻译硕士除了政治是全国统考之外,其他科目全部是每个学校自主命题。
一共考两天,四科。
第一科政治是全国统考。
满分100分。
第二科翻译硕士英语,题型跟专八差不多,是考语言能力的。
满分100分。
第三科英语翻译基础,考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水平,里面涉及专有名词翻译,缩略语翻译以及篇章翻译。
满分150分。
最后一科,汉语网络知识。
这一科用中文考,从古到今,从天到地,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涉及范围非常之广。
还会考到应用文写作(小作文)和大作文。
满分150分。
(我说的是英语的翻硕)
急求!谁能给我讲讲MTI这个专业怎么样?怎么准备?我是应届考研的...
除去全国统考的政治外,备战MTI的同学们还有三门专业课需要复习:150分的网络知识与中文写作,100分的基础英语,以及150分的英汉互译。
【北外是个例外,北外的MTI也要考二外的!日法德西任选一门!在此不作讨论!】 对于网络知识与中文写作。
有许多同学“不敢”报考MTI,就是因为担心网络知识涉及面太广,备考起来不知该如何下手。
的确,根据MTI大纲的要求,网络知识涉及到中外文化、文学、政治、宗教、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看上去琐碎又繁杂。
但实际上,大家并不需要太担心。
因为50分的网络知识,多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我的建议是,大家不必一味地纠结于网络知识的“广”,而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
即:专门地复习几门课,比如中国文化、英美概况等。
这样就可以把整个面缩为几门课,提高复习效率。
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因此很担心自己在中文写作这一部分发挥不好。
但我觉得同学们对此不必太担心。
中文写作包含两个一个大作文和一个小作文,同学们要做好的就是要抓住中文写作的规律,平时多练笔。
尤其是小作文,即公文写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规律可循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修改、再练习,努力精益求精,即可面面俱到。
[参考书目]1. 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白延庆,《公文写作》,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基础英语分为三个部分,词汇语法30分,阅读40分,写作30分。
词汇语法部分出题灵活,可以出现很多题型,比如最常见的选择题形式,以及比较有难度的改错题形式,难度起码要达到专八的程度。
因此,同学们从备考的开始阶段起就要多背单词,在此基础上,大量地做单词语法题和专八系列的改错题,反复记忆,总结技巧。
至于阅读部分,笔者认为传统选择题的难度大致为专八水平,但也可能出现GRE水平的理解题,而对于一些非传统的阅读题型,比如paraphrase, answer questions等,考察的不仅是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考生的表达能力。
所以,笔者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输出”功力,不可辞不达意。
英语写作部分类似于专八,但有的学校可能更突出时效性,会出一些与时事文题。
笔者对于写作的建议就是,多写多练多积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老师的批改,不可一味地求数量而忽视每一篇的质量。
有的同学写了很多作文,但成绩提不上去。
就是因为他总按照自己的路子写,写了十篇作文就把自己的错误重复“强化”了十遍。
[参考书目]1. 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张汉熙,《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3. 蒋显璟,《英美散文选读》,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4.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7)5.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7. 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翻译基础,也可以称为翻译实务,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词语翻译和篇章翻译。
词语翻译这一部分是因校而异的。
【注意!这是水平考试!没有词汇提示!不许使用字典!】 比如北航MTI考试中这一部分涉及到的词语翻译大多是翻译理论的词语,而北外则更倾向于考时事政治经济这类的词语。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时,要好好研究自己目标院校的历年试题,抓住每个学校考试的侧重点,看词语翻译到底是跟中国文化有关还是跟政治经济有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而对于篇章翻译,我想说,没有捷径可走,不存在什么速成的办法。
在150分的翻译基础卷中,篇章翻译起码要占到100分,可能包括一到两篇的汉译英,以及一到两篇的汉译英。
这样来看,这一部分的量还是很重的,也就使我们不容易判断翻译的类型是散文类还是时文类的,或是经贸类的,还是外交类的。
因此,这就要求大家具备较高的翻译素质。
但翻译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听某个老师讲了翻译理论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还是依赖同学们自己大量反复的练习,以及,同前面讲到的写作一样,要依赖老师有效的指导和修改。
有的同学认为翻译有了答案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看没有指导下的答案就只能让你看到与好的翻译的差距,并不能帮你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不能指出你的不足是什么。
[参考书目]1.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 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5. 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连淑能,《英译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MTI考研的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和别人说的英语一和英语二有...
翻译的词汇量是基础,但翻译真正挑战并不是词汇。
是对原文含义的彻底理解,以及用汉语的准确表达。
一般来说,熟练掌握三千词汇,即可借助字典做笔译普通文章。
中级水平的翻译,至少要掌握五千以上词汇,高级的要用八千以上的词汇量。
至于专业翻译,文学翻译,还有其它的特殊要求。
我报了今年上外的MTI,他们的出题方向这几年是怎么样的,题型变...
上外MTI题型基本不变,以下是2011年的真题回忆版:1. 翻译硕士英语一篇cloze一篇阅读还有一篇作文cloze的那篇文章题目是Into Africa -- human ancestors from Asia文章不长 有15个空,但没有任何选项供选择,一篇阅读是介绍华尔街的一个成功投资家的,他在诊断出绝症后决定把自己的投资技巧写成书,供大家参考。
文章后只给出了四个问答题,每小题10分,供四十分。
记得最后一题是要解释文中的一句话,when the end is near, the end is not the end.最后一部分是作文,就给出了一句话,Not all that counts in life can be counted, 根据这个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2. 英语翻译基础题量依旧很少。
共四题,分两类,词语和语篇的翻译Cancun conference 2010, Bogor Goals, 3R economy, Reforestation, UN security council,千年发展计划,雷曼兄弟,国家一二五计划,上海合作组织,美联储,其他的暂时记不得了 以后想到了再传语篇翻译,一篇英译中好像是奥巴马的每周演讲,好像就是圣诞后那周的电台演讲,将的是美国人民就业问题的。
中译英将的是上海世博会的,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已经落下帷幕,创下了很多世博会记录等等。
3. 汉语写作与网络15个选择题5个成语解释选择题考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指的是哪个时节? 京剧里谁是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谁会跳掌上舞?等等。
成语解释有:初出茅庐。
韬光养晦。
精卫填海。
来龙去脉,等等。
一篇应用文。
写道歉信,注意格式。
大作文,给了一篇新闻报道,关于国考的,然后以相关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我想考翻译硕士,可是好困难不是英语专业的,怎么准备呢?
考翻译硕士,即MTI考试,考试的几个科目,以及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除去全国统考的政治外,备战MTI的同学们还有三门专业课需要复习:150分的网络知识与中文写作,100分的基础英语,以及150分的翻译基础。
首先,谈一下网络知识与中文写作。
有许多同学“不敢”报考MTI,就是因为担心网络知识涉及面太广,备考起来不知该如何下手。
的确,根据MTI大纲的要求,网络知识涉及到中外文化、文学、政治、宗教、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看上去琐碎又繁杂。
但实际上,大家并不需要太担心。
因为50分的网络知识,多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
根据去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其难度并不太大。
我的建议是,大家不要一味地纠结于网络知识的“广”,而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专门地复习几门课,比如中国文化、文学、英国社会文化、英美文学,以及要特别提到的,环球时代学校专门针对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宗教等开设的网络知识课(以及针对以上课开始的专门课程)。
这样就可以把整个面缩为几门课,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因此很担心自己在中文写作这一部分发挥不好。
但我觉得同学们对此不必太担心。
中文写作包含两个一个大作文和一个小作文,同学们要做好的就是要抓住中文写作的规律,平时多练笔。
尤其是小作文,即公文写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规律可循的,同学们不可轻视练习、修改、再联系的实用性。
最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精益求精。
也有的同学听今年考上的同学说,中文写作很简单,因此掉以轻心。
我要说的是,今年是MTI正式开考的第一年,依照考试的一半规律来看,今后MTI考试的难度和广度只会增加不会降低。
因此,同学们还是要积极应考,做到面面俱到。
其次,来谈一下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分为三个部分,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每个部分所占的分值还是蛮大的。
词汇语法部分出题灵活,可以出现很多题型,比如最常见的选择题形式,以及比较有难度的改错题形式,难度起码要达到专八的程度。
因此,同学们从备考的开始阶段起就要多背单词,在此基础上,大量地做单词语法题和专八系列的改错题,反复记忆,总结技巧。
至于阅读部分,认为四选一这种传统选择题的难度应该达到专八的水平,但也可能出现达到GRE水平的理解题,同学们不可掉以轻心。
而对于一些非传统的阅读题型,比如paraphrase, answer questions等,考察的不仅是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即(英语)作文水平。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输出”功力,不可辞不达意。
英语写作部分类似于专八作文的模式,但有的学校可能更突出时效性,会出一些与实事有关的作文题。
我对于写作的建议就是,多写多练多积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老师的批改。
有的同学写了很多作文,但成绩提不上去。
就是因为他总按照自己的路子写,写了十篇作文就把自己的错误重复“强化”了十遍。
因此,练习写作,要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一味地求数量而忽视每一篇的质量。
最后,来谈一下很重要的翻译基础这门课。
翻译基础,也可以成为翻译实务,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词语翻译和篇章翻译。
词语翻译这一部分是因校而异的。
比如北航MTI考试中这一部分涉及到的词语翻译大多是翻译理论的词语,而北外则更倾向于考时事政治经济这类的词语。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自己目标院校的历年试题,抓住每个学校考试的侧重点,看词语翻译到底是跟中国文化有关还是跟政治经济有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而对于篇章翻译,我想说,没有捷径可走,不存在什么速成的办法。
在150分的翻译基础卷中,篇章翻译起码要占到100分,可能包括一到两篇的汉译英,以及一到两篇的汉译英。
这样来看,这一部分的量还是很大的,也就使我们不容易判断翻译的类型是散文类还是时文类的,或是经贸类的,还是外交类的。
因此,这就要求大家具备较高的翻译素质。
但翻译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听某个老师讲了翻译理论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还是依赖同学们自己大量反复的练习,以及,同前面讲到的写作一样,要依赖老师有效的指导和修改。
有的同学认为翻译有了答案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看没有指导下的答案就只能让你看到与好的翻译的差距,并不能帮你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不能指出你的不足是什么。
因此,对于缺少指导环境的考生,我推荐大家关注一下环球时代的定制辅导课程,以起到有效的辅助备考的目的。
MTI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有其必然的优势,那就是发展前景广,目前竞争相对较小。
因此,对于有志于考MTI的同学,我建议大家把握好目前这个契机,积极准备,全面复习,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次。
祝所有的考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询问一些关于MTI考研的问题
经过苦逼的等待,2013年的考研大战至此已经尘埃落定。
想想一路走来,历尽艰辛,自己受益于学姐学长们的恩惠,先今自己也应为后来者做出一些贡献吧,也算是分享。
先从复试说起吧我报考的是南师大翻译硕士。
4月8号体检,9号下午笔试,10号上午面试。
体检只不过是个形式和过场,大家跟着流程走就行。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笔试。
笔试共有三道题目。
第一道英译汉,大约800-900字。
是关于俄罗斯政治改革的问题。
这是一篇对政治的评论性文章。
第二道是汉译英。
取材于莫言。
大约有600字。
共三段。
第一段2句话:“……大概是因为我天生爱说话的原因吧,我叫自己莫言,有时候也是对自己的讽刺吧。
”第二段:“………我小时候辍学的早,身子单薄,所以只能到荒废的浅草滩上去放牛羊…天蓝如海,碧绿的草原上一望无际。
……在我的家乡,常常流传着狐狸变美女的故事,所以我也幻想着有一个狐狸变成的美女,陪着我放牛羊。
……有时候我学着鸟儿鸣叫,跟它对话。
有时候我对着一棵树讲话,跟它聊心事。
但是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睬我。
……有时候我牵着牛羊从学校前的门口走过,看到昔日的伙伴打打闹闹…”第三段:“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有句话叫做“祸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靠”,大概是因为我童年辍学,受尽饥饿,寒冷和无书可读的痛苦,所以后来我能够…后来我成为一名作家,将小时候的哪些幻想全都写进书中。
很多人对我的想象力感到惊讶,有些文学爱好者还问我怎样培养良好的想象力,我什么都没有回答,唯有一声苦笑。
”大家可以根据我所回忆的内容,试着找下来自何处。
第三题是作文,叫你围绕翻译中的“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来写一篇文章,引文就是一个长句对这个两个概念解释了一下。
实际上,这就是写一下你对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的看法。
12年也是考的关于翻译标准的问题。
可见近两年,出卷老师在作文上,偏爱关心一下考生对翻译理论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
复试笔试总结:初试笔试和复试笔试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
有关初试的问题后面还有涉及。
初试的英汉翻译基础,英译汉大约500-600字,汉译英不过200-300字。
取材上,英译汉基本一致,初试的英译汉是关于凯恩斯的经济观念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但是汉译英上,初试考的是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过威胁到任何国家。
时政性很强,很像外交声明,在三级笔译上随处可见。
而复试考的不再是时政翻译了。
但与往年大不一样,今年考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近代散文大家的文章。
像往年朱自清的背影,匆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鲁迅的药,祝福都考过,所以我以为今年还是会考一下近代文学大家的著名文章,甚至古文。
所以张培基的散文选译我一直觉得会考到,可惜没有,但是这本书最好还是要看的,经典,要想将散文翻译练出感觉,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素材,毕竟考研最终靠的是功底和实力,而不是寄希望于压题。
一.复试的内容和细节注意(1) 细节。
进门时敲门,进门后鞠躬30度,用双手扶正椅子坐下。
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定要略作思考,不能抢答,回答时要让老师领悟到你的逻辑。
要谦虚,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懂的地方不要掩饰,告诉他如果幸运进入南师大,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上。
离开时,说声“老师辛苦了”,鞠躬离开。
态度很重要,看到你的礼貌,沉稳,谦虚和诚意。
穿着要大方得体,男生最好要穿淳朴大气的休闲西服,衬衫,不过于正式也不过于随意。
(2) 面试题目。
今年面试包括两个内容:视译和回答问题。
没有自我介绍了,老师就问下你叫什么,哪个学校的,然后你就开始视译了。
视译。
今年的内容是南京青奥会,简介一下青奥会,和它的宗旨促进亚洲青年的交流,第一届新加坡青奥会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奥委会官员参加,今年是第二届由南京主办,要把它办好。
是一篇说明文,很简单。
但是我翻译的时候由于状态不佳,还是结结巴巴的给译完了。
评论:去年考的是 *** 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我问过导师,导师的提点也是 *** 工作报告,于是我猛看今年的报告。
可是,今年给我的却是青奥会。
我完全是没想到。
唐突之下就有点紧张了。
现在想想,今年南京沸沸扬扬的就是青奥会,我再回头想一下今年考到了莫言,嗯,南师大看来还是很抓住时事的。
问题。
第一个你为什么要报考南师大,第二个,你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可遇到过什么困难。
问完了就结束了。
今年没有自我介绍,估计因为复试人数大幅增加,老师只能压缩时间,每个人大概就10分钟多点吧。
二.一些内幕10号上午面试之前,院长来了,告诉大家今年的复试线,英美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笔译的复试线都是377分,口译的是381分,复试的差额比并不是网上公布的1比1.2,而是1比1.5。
所以这里告诉大家,想进南师大,没有380分是不靠谱的。
另外,南师大是个男女比例失调的学校,翻硕更是完全失调,10:1的比例丝毫不过分,所以众老师都在期待一个男生的出现。
只要你是男生,可以占很大便宜,尤其是面试的时候。
说完了复试,接下来说初试和考研的一些其他话题吧~说说初试先说说考南师大在...
根据历年翻译硕士考试大纲:网络知识与写作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网络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
总分150分。
(笔译的)I. 网络知识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
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复习方法这道题考得知识面很全,可能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法律、政治、中外文学、中外文化、音乐、翻译专有名词等,准备起来比较棘手。
而且学校每年偏好让人捉摸不定,可能突然变化,让人始料未及。
比如北大09-11年偏重英美历史文学,而12年突然转到翻译专业术语,13年又出了很多古文解释。
3. 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哲学家资料
急求,英语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介绍!!!!
不然翻译下面这些东西也行…………这是我们的假期作业阿,谢谢各位阿,一定要帮忙!!
老子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孔子 Confucious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庄周
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曾任蒙地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他继承并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而达到“万物皆一也”(即万物齐一无差别)。又以为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仄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为文汪洋恣肆,想象奇丽,。所著有《庄子》。
Lao Zi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inkers, the founder of Taoism. Dan said that an old, surnamed Li from the ears, the word Bai Yang, Chu from the county (this Henan Lue East) Rural Qu Li Ren Li, Zhou dynasty done, "Shou history of the Tibetan Room" (the historiographer management books), Confucius had he asked ceremony, retired after, the "Lao Zi." I say that Tai Shi Danzhou, or old son Levin. "I," a book whether I made, there have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I" to "Road"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things that the "Road of Health one, and his two, the Health III Sansheng things," and "Road" is a "Fumo orders (orders) often natural" and therefore "people Law, the law of days, the law of heaven Road, Imitation of Nature. " "Road" objective laws of nature, but also with "independent not changed, but not perilous weeks," the eternal significance. "I" in the dialectics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plain view, such as that all things are all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Road - to move," and by the opposi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is complex surprising, goo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God", "calamity Reliance fortune by the blessing of the good fortune of something bad. " And the world that things are "yes" and "no" unified, "Yes, no phase", and "no" as the basis, "all things are born, not born." "Tian, the loss can not be replenished, while dealing Otherwise, the remaining losses are not Feng", "people's hunger, the number of its tax on food", "Light of the dead, its survival on the thick"; "Minbuweisi, ', the fear of death?." Its doctrine of China with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mainly see the "I".
Confucius Confucious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thinker, statesman, ecator,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 doctrine. Venturi name, the word Zhong Ni. Luguo corner town (this southeastern Shandong Qufu) people. Xianshi Song for the aristocracy. Less "poor and lowly", and long served as the "appointed officials" (Secretary accounting) and "Norita" (of livestock), and other things. Division of impermanence, Legend has it asked Speaking at the old Dan, of happy changchu WONG, Xiang Xue-Qin in the division. Poly just lecture, engag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 50, both from the slaughter Luguo promoted Sikou, perturbation of the matter trip. Then has visited Song Wei and Chen, Cai, Qi, Chu, and other countries, who called himself "if I use, I Zhouhu its East?" To see to the end. Committed to ecation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finishing "Poetry", "book", and other ancient literature, and Xiu Lu historiographer censored by the mind, "Spring and Autumn" and become China's first book series in the history of. Legend has it a total of 3,000 disciples, which are more than 70 famous people (wisdom). His thinking "-" core, that "benevolence" "Lover." The "others what it does not want," Do not do, "Yu-li, old people have, to have up to the people" and so forth, the idea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of the Road, a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nevolent" should be "at the" norms : "Kejifuli Benevolence." The Yanzhou since the ghosts of religious superstition, and attitudes to doubt that the "unknown health, is a ghost in disguise", "I do not know life without also think that gentleman." Also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and "think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ithout thought is of note that, without thinking of the perilous" and "Wenguerxin" perspective. First private lecture atmosphere, and that's abilities, "Ecation without discrimination", "Huaerbuya, Huirenbujuan" and emphasized that "gentleman of the wife Road, the villain is easy to learn, also." Politically the "name" idea that "Junjun, Morrison Hill, Father Father, Son son," his deputy should be real "name" and the "but the inequality is not a problem, not a problem of poverty and suffering from anxiety" viewpoint .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become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s the orthodox culture, great impact. The exist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which recorded the door Confucius and the quiz is to study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key information.
Zhuang
Warring States when philosopher. A week. Song Meng (today Henan Shangqiu Northeast) people. Mongolia, a former Chatham Park officials. Through lack of, the supervisors had to SU River Hou (Guanming), but declined to Chu-wei WANG Hou-currency Lipin.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Laozi "Imitation of Nature" with the things that the self-self, that "Road" is the "first world", "Since the self-root", "without all", "Road closures Weishi" ( "Road" Open difference), and to "All Things are also a" (that is, all things - a non-discriminatory). And that things "insensitive and the same, to say no sometimes," "in the world Qiuhao great at the end, and for small-Che; Mok Sau-between War, and PANG for Romantic Suicide" ( "Zhuangzi • aiwulun") I advocate of Qi, Qi right and wrong, homogeneous small, homogeneous death, Qi贵贱, the idea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I hygiene, and the things I was a" spiritual realm, when the Department Shun, Happy Contentment. Ziti to the flooding, imagine Yili,. Book "Zhuang 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