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用英语怎么样说
1. 我在美国高中读书,英语极差
可以去找语言学习的地方 但是如果靠自己 想和他们有正常的交流 建议你多看看版英文电影 注意那权里面的方言以及说话的方式 学语言最好的方式是去模仿去背 我是英语专业 每天背很多东西 看很多英文电影 和外教交流的时候也没什么困难 不要总借助翻译机 慢慢会让你产生依赖 你的英语口语会越来越退化的 每天试着多和他们去说 慢慢的就好了 加油吧~
2. 如何用英语表达,我明天要与美国高中校长交流,如何开始谈话与结尾
I will talk with an American principal of senior schools. What words should I start and end with?
3. 去美国上高中要怎么办要英语很好吗美国都上什么课啊
去了之后学校会安排英语和低年级的上课,什么时候语言能力与同龄人同等,什么时候和同龄人上英语课,其他课,与同龄人一样。
去美国读高中,需要申请符合条件的学校,申请的时候需要看学校是否有要求托福、SSAT、slate 成绩,如果需要,需要在国内提前考试;对英语的要求肯定的是有的,申请高年级要求会高一些;毕竟要去到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读书,有比较好的基础,会更好。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比国内更丰富,举例一个学校的课程:
结业必修课程:
英语(4年)、历史(3年)、数学(3年)、世界语(需完成III等级)、科学(3年)、艺术(一年或半年)、体育(4年)、户外教学(4年)、
AP课程:
英语语言和写作、英语文学和写作、西班牙语、西班牙文学、法语、中国普通话、美国历史、艺术史、美国政府、统计学、微积分AB、微积分BC、计算机科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物理、二维艺术工作室、三维艺术工作室、音乐理论.
体育活动:
男生:越野、水球、足球、篮球、棒球、高尔夫、长曲棍球、网球、排球、游泳…
女生:越野、高尔夫、排球、网球、足球、篮球、水球、垒球、游泳、拉拉队
课外活动:
摇滚俱乐部、书友会 、工程会、企业家俱乐部、美国未来商业领袖俱乐部、性别平等俱乐部、健康生活习惯俱乐部、数学俱乐部、模拟审判俱乐部、模拟联合国俱乐部、音乐俱乐部、新闻界的朋友们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科学俱乐部、学院玩家俱乐部、威尔克周刊俱乐部、圣经研究、宝莱坞鉴赏会、中国文化俱乐部、文化连线、法国俱乐部、异性恋联盟、西班牙裔文化俱乐部、犹太文化俱乐部、南亚俱乐部…
4. 美国人初中、高中毕业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不可能
我的美国朋友里的高中生 包括高一的 阅读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们的英语水平 就和咱国的高中生 的中文水平差不多
5. [转载]美国高中英语怎么上
杨苏琪 我们亚洲人来到美国的第一年是很难和本地人一起上英语课的。就像和新来的外国人一起上中文,一起写作一样,基本上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学校专门有老师为我们亚洲人设立的课,叫ESOL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学的课,非常好,极其有针对性,我们班有是十一名同学,都是亚洲新生,一年后便有能力和美国人一起上英语课了~!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美国的英语课~ 第一个学期的上半学期,虽然大家都考过TOFEL和SSAT(我没有),但是英语水平还是很差。所以我们读一本书叫《珍珠Pearl》,斯坦贝克的,非常好,推荐想到美国的同学看!我们考了阅读考试,我考了80%,但是自己并不觉得差,因为有时候国内80就是高分了嘛,谁知道在美国只有B-的份……打击啊打击,我在国内也是个优秀的学生啊,什么时候拿过B-啊……第二次考的时候,我拼了!晚上复习了至少8个小时,查了所有的复习资料,她可能问的问题全部准备了…..97% A+!同时我们在重新学习时态,语法。包括现在时present tense,过去时past tense,将来时future tense,现在、过去、将来完成时present, past, future perfect,现在、将来、过去进行时progressive,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还有对应的被动语态 passive….很多人问我美国人怎么学语法,答案是,他们生来就会……但是老师有专门教亚洲人的方式。她就像国内的老师一样,给你画横轴,讲解时间段,时间点,但是她身为本地人,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上课也更加注重口语。她会让你口头用一个时态造很多的句子,不对就纠正,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学得非常快。下课后的作业就是利用语法造句,写自然段,她给你改。刚开始她要求你把所有的动词和她的要求都画出来,提醒你注意时态。她发给我们的时候,满篇红…………一个句子她能改出三个以上的错误!包括标点我并没有夸张,我现在看我刚开始的作业都会觉得很好笑。渐渐地,一个半月后,红色逐渐退去……她会要求你尽量少用Be动词和There,It’s之类,因为太弱~我现在看我刚开始的作业都会疯掉,全篇的Be东西和It is,不能想象。我们的语法考试很难,我根本分不出来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和做练习的时候很不一样。不过我现在的水平做国内的单选,高考还是更难的考试,正确率是100%。 我们上半学期还写了大作文,题目是梦想。用不同的时态写你过去现在将来的梦想,听起来简单,但是老师极为严格,不仅要把她要求的语法都用上,还要过渡句,语句没有错误,句型多,单词多,有好的主题思想,不能写的一点连贯性没有,就是随便的三个梦想。有一个同学写的很好,她的主题是她有过很多梦想,但是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从而把三个梦想整合在了一起。我写的是我很喜欢和人说话,当相声演员(根本翻译不出来…),英语老师和数学家。每篇文章都会和她讨论上3次,第一次看你的内容,给你建议,比如说主题不突出,Be动词过多,需要过渡句,并告诉你解决的方法。第二次,再次和她约时间,她会给你指出一个自然段的很多语法错误,然后自己改剩下的。第三次就是让她看看改后的效果,提出最后的改正。在这期间,我们自己起码大改过5遍以上,最后定稿和初稿完全不同,好太多了!我们的大作文一般是两页,700多字。然后两周后作文就发回来了,我的分数是B+/A-,已经非常高了,学姐跟我说过她的这篇作文拿的是B-………老师给我的评语是Be动词太多,要用强的动词代替,过渡要加强。作文发下后,我还会再找她一次,让她指出怎么改正她评语说得错误,这样对我来说才算是一篇作文完了。 这周我接着讲我们新生的英语课。到了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我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已经完全能听懂了,但能听懂不一定就能出好成绩。老师给我们讲5个短篇小说,留下关于文章理解,语言运用的题目,基本上和国内的语文阅读相似啦。比如说,这句话有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证据证明暗喻是什么这个比喻句有什么作用这个景物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之类的。不要以为英语没有这些东西,语文好的同学还是很占便宜的~像我这样语文只是分数较高的,答起来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我们班有个语文好的同学 Sophia,答题的长度是我的两倍….我每回写三句话就觉得差不多了,【憋】不出来了,但是她还是在不停的写。 我刚开始觉得美国老师的答案应该没有中文那么死板,语文阅读一就是一,没有这个词就不得分,自己的理解再天花乱坠只要和答案不沾边就没用。我尝试了三次自我讲述自认为合理的理解,被老师改的满篇红后,我放弃了。这里举几个满篇红的例子。think about the literary term in this sentence (分析修辞手法)what is your central meaning(中心思想)what is her personality (人物性格分析)我还“参观”了那位语文大神(Sophia)的答案,老师写的都是good, great, excellent, 我郁闷了,原来她就是把国内那一套整整齐齐的翻译成了英文,把词语像什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对生活的热爱”“xx修饰了xx表现了xx”“从她的xx方面透露了她的xx”。美国老师也喜欢中国标准化的答案(我们一代一代语文老师智慧的结晶),按照每个点,你的理解,分析能力打分。了解到这点之后,我老老实实的把我的答案写的又长又“标准”,果然考试拿了90%,所以美国这种类型的阅读,中国人还是很有优势和“天分”的…… 同时在很好的掌握了时态以后,语法方面我们开始学习了句型。不是像培训机构那种让你背句型,而是写上无数篇作文给它练会,提笔就来……。有副词从句(adverb clause)就是because之类的,和 形容词从句adjective clause,就是which之类的。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有很大的学问,加入更多的句型让你的文章更加漂亮,更加美国。光这么说大家肯定不明白,那我就举几个例子吧。I always eat dinner before I go to sleep. 很简单正确的用法,我相信这就是大家平常写的东西,但是很不本土。就像国外学中文的同学写“我经常吃晚饭在我睡觉之前”,里面有两个“我”,虽然通顺,但是不够华丽。我们可以改成“我经常吃完晚饭睡觉”(只是举个例子,没举好,可能是native speaker的原因……造不出错误的句子) I always eat dinner before going to sleep. 这样的句子用在写作里就“美国”多了。Which 也是千变万化。Beijing which is my hometown is a beautiful city. 这是我刚去美国的时候写的句子,有一个which和两个be动词(极其不鼓励),像真正的美国学生的作文,是基本没有be动词和which的,他们用巧妙地手法转化了。现在我会用Beijing, my hometown, a charming (把beautiful换掉,太弱) city, lies in the northern China.然后老师会教你怎样使文章更通顺,用过渡词(transition words)。在老师整理的表格中,我挑了几个举一下例子,表对比whereas, in contrast表转折,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表因果,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therefore表原因because, since, as, inasmuch as, although,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despite表更多, in addition to, additionally, moreover, not only but also等等等等。 在以后的博文中我会继续按顺序介绍我们在课上学的内容,有可能的话,我愿意让大家看我的作文,刚到的时候和现在的,第一稿和最终稿的区别,具体的感受一下。第三学期的上半学期,学校为国际新生组织了一周时间去华盛顿旅游。我们基本上把旅行社能去的地方都去了。重点是美国历史的学习。参观回来后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Analysis + research是我们英语课最主要的作文类型,就是分析加上网查资料。作文要求是选一个地方,通过各个方面介绍它对美国象征的历史意义。就像你说自由女神不能光说他自由,你得说她的历史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她的造型怎么怎么样,代表了什么什么。 听起来没什么吧?上网上搜就好了嘛。但在美国这是当之无愧的抄袭。上网查资料是让你理解它有什么样的造型,高度,大小,可以适量的看别人对象征意义的解析,不过大部分的事都要你自己想出来。老师看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你可能会想说,老师又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聪明的美国人早就想好了,他们对资料的注释有特殊的格式,不仅要网站或书的名字,甚至还有作者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只要是看了别人的东西以后再想到的,就必须注释,更不用说盗用或改用原句了。这种情况在英语课上是每天都会出现的,英语作文有60%都是这种类型的,国内的广大同学小心了……. 我决定写林肯纪念馆。简单了解之后,我确定了我的主题,“林肯纪念馆象征了美国的自由和统一,影响深远,”(每篇作文必须有中心,不能什么都写),于是我上网查他的资料,这是最费功夫的。你想想你浏览信息量大的中文网站都不愿意看下去,更不用说英文了,一打开全是纪念馆的介绍,鼠标滚了很多次都不到底,长得吓人。你不仅要把他们吸收进你的脑海中,更要筛选有用的信息支持你的论点。光research我就花了5个小时,不停的点,看,过滤。最后我找到了格式的论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解放了奴隶,统一了美国,看,多好~纪念馆的36根柱子代表了那时候的36个州,多统一~
里面两边刻着林肯的两次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解放奴隶~
纪念馆的四面都有出入口,代表自由的精神~
整体是白色的,庄严肃穆,很统一吧~
马丁路德金曾在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过“我有一个梦想”,解放黑人的演讲~ 怎么样,其实很多内容都是我看了网页以后硬扯得,乍一看根本和我的自由统一不沾边,但是美国人的爱好就是让你把这些随机的东西组合起来,用你的话告诉他们这个非常牵强的论据是多么强有力的支持着论点……..但美国人管这个“牵强的”、以前没有人写过的东西叫你自己的思想……….举个例子吧,你想证明一个性感女星很聪明,你可以写因为她可以摆出“S”形,“S”有“Smart”的意思,所以她很聪明(这个例子有点……但是它瞬间出现在了我的脑海……很好的诠释“自己的思想”这个定义………..)……………. 有了自己的论据之后,我写了开头介绍他的地位,历史意义,引出论点,然后是两个自然段,一段写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自由和统一,一段写了林肯解放奴隶和马丁路德金演讲,最后把两段话一总结,重申论点,结束~
这篇文章我前前后后花了超过18个小时,查资料,写草稿,第二稿,改语法,再改语法,最终稿。我拿了班里最高分~A-/A~,平均分大概B/B+吧……..哈哈哈 下周我会接着“林藻君….”,帮助大家更深的了解莎士比亚,帮助国内的同学尽早接触、熟悉这个万恶的人…….要知道10年级生一整年的英语课都是莎士比亚……………………. 中国首家VIP学生海外管家--i西游
答:不少家长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稍微了解后发现,很多中介保证录取的学校不仅资质差,校风差,更存在不安全隐患。但是因为不少学生家长对美国学校情况不甚了解,网上资料良莠不齐,想出国查看学校也苦于语言和对当地情况的不熟不能成行。我们在深切了解国内学生家长需要下,提供了VIP海外托管服务:
第一重服务 VIP全程带看、考察学校
我们提供您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在美华人陪同家长考察美国学校,让家长对学校有个感性和理性结合的了解,防止孩子选错学校,贻误终身。并且我们提供寻找优秀、有素养的寄宿家庭服务。
第二重服务 VIP海外监管服务
很多学生赴美都选择私立寄宿,但即使如此,学生在美国独立生活和学习,总会碰到很多意外的问题,我们提供赴美后的监管服务,学生有生活需求,紧急情况,或者过节出行都可以和美国公司代表联系,提供专业和可靠的服务,而家长在国内也有了一个中间监管通道,不再因语言不通而导致的困扰和担心。除了全程监管和照顾学生,设有24小时紧急联系热线。同时,我们提供协助选课和课业指导,制作每季学生成绩表现报告,提供社区服务活动。
6. 如何上美国高中
去美国读高中,现有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主要的,主要的是你的英语能力。你的英语听说读写都版能应权付美国的高中学习,你就可以去读。就你现在的学习成绩看,你在美国可以找到不少同等程度的美国同学。你可以自己联系美国可以接受国际学生的高中(主要是私立高中),也可以通过中介代办。对方学校给你发了 I-20签证申请表,你就可以在网上申请签证了(别忘了你还需要护照、学生学习证明(需翻译成英文)、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证明)。
读高中没有什么考试,什么 SAT、ASSET、ACT 都是准备上大学的考试(楼上说的GRE不是你的选项,大学毕业读研究生才需要GRE)。也许托福是唯一需要的考试成绩,那也只是为了证明你的英语能力。
祝你成功!
7. 美国和英国分别说中学,高中,初中用什么英文
瞎说什么,我在美国上高中,没有中学一说,只有初中(Middle school)和高中(High school)。回freshman,答sophomore,junior,senior是9,10,11,12四个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按年级分,说自己是几年级而不是初中还是高中。英国的不确定,但初中高中不分很清楚因为7年制的。以前学校教的是Secondary school。
8. 美国高中英语课怎么上(转贴)
我在美国高中的第二年,也是高中最后一年,终于和同年级的同学坐进了同一个英语课堂。私立高中的英语课和美国大学英语课设置类似,同一等级的课程分成很多专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己选。莎士比亚、战争文学、存在主义、诗歌和小说写作……一眼扫下来,若不是亲眼在课表上看到,很难相信这是高中英语教授的内容。
害怕自己眼大肚子小,我选了一门看上去比较浅显的主题为“文学中的物质主义”的课程,老师是我宿舍楼层的舍监(很多美国私立高中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有个七八岁一头金毛的可爱儿子,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然而在开课前,学校临时发现她的课程时间排不进我的课表,于是将我分到另一门课里。课时是每天下午让人昏昏欲睡的第六节,课名叫做“自白式记叙”。
在Deerfield的两年,与跟在美国求学的这七年一样,令我最难忘的经历总是来得阴错阳差,而经历的过程常常有如一场艰难的长跑,站在起点时往往并不会带着欢欣鼓舞的心情。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我找到老师,告诉他我一点都没听懂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的讲解,然后沉默地等着他开口,劝我换到别的班级。
Dr. Driskill有一头花白的头发和雪白的络腮胡,年龄似乎在五六十岁,具体岁数难以估计。他摘下眼镜,看着我静静思考了一会儿。“我晚上会在英语教学楼一层的大书房看书,”他若无其事地说:“我们可以聊聊。”
晚上八点钟,我来到英语教学楼,大书房的门半开着,高高的天花板下,棕红色木壁前悬挂着一圈历代校长的画像。Dr. Driskill坐在房间正中央一张长木桌的尽头,看到我微微点了点头。
我一本本地列出来。有《杀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紫色》、《老人与海》等。在英文文学里,每一本都以文字简明出名。而这学期Dr. Driskill课表上的书则艰深晦涩,又带着浓重的时代背景,似乎每一本都是这些书的反义词。
听了这个单子以后,Dr. Driskill出乎意料地看上去很满意。用不疾不徐的语速,他开始解释这学期要读的书: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的主人公其实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带着类似的困惑,都是渴望能够挣脱身边生活禁锢的年轻人;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老人与海》一样,描述的都是主人公为了追寻某物而踏上的遥远征程;莫里森的《宠儿》则反映和《紫色》类似的社会话题: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在社会歧视下做出的挣扎;《洛丽塔》,他顿了顿,可能是唯一一部比较大的阅读挑战,不过——我至今记得他的表情,双眼微微瞇着,好像单提到小说的名字就把他拉回到了那些令他着迷的词句间——“太值得一读了”。
第二天,我回到了Dr. Driskill的课堂,或许是由于他对我的“阅读恐惧”漫不经心的态度,或许是由于他在文学作品中的牵线搭桥使那些“面目狰狞”的书变得不再高不可攀,或许还有其他说不清的原因。总之,在那个学期的每天下午两点钟,在英语教学楼的二层的一张圆桌旁,我和十几位同学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窥探了一位又一位英文作家私密而引人入胜的“自白式记叙”。
Dr. Driskill带着我们分析一本书,如同在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快速切换着轮流审视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流派的介绍为我们勾勒出理解作品的大框架,逐字逐句的审读和关键词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艺术。一节课有时一扫几百年的美国历史,有时辩论几句对白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很有大学课堂不拘一格的风格,一路听下来非常过瘾。而考试的形式往往是建立在整本书之上的当堂小论文,不会为平时的课堂教学加上框框,因此一本书十位老师可以教出十种风格,而同一位老师每一年的授课内容也会根据自己的心得调整,不尽相同。如同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国的语文课堂以课文为单位,老师习惯指出大纲上列出的词句,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我记得在北京高中时,老师曾花了半节课的时间为我们讲解《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理解“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的冲突。所问的问题也大多已经暗示着标准答案的方向,比如:“孔乙己的悲剧反映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怎样的特征?”而Dr. Driskill的课堂上则是另一种风景。他常常在每节课开头随意问:“那么,大家对上一周的阅读感觉如何?”然后靠回椅子里,听学生七嘴八舌的看法。讨论如同前行的船只,由学生的兴趣和临堂辩论产生的激流推进,而老师仅偶然抛出几句评论来推动讨论,使船只不至于偏离航道太远。
Dr. Driskill从不害怕提出一些对十六七岁的学生听来高深抽象,无边无际的问题。在讲解《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时,他鼓励我们探讨“主人公对艺术的看法和对宗教、家庭、学校、祖国的看法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他会在艺术中寻求解脱?”他也从不避讳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的问题:“《洛丽塔》整本书是否包含了任何道德教训?作者有没有打算通过这本书传达任何道德教训?”久而久之,虽然读书仍要翻着字典,我对这些问题慢慢不再惧怕,也不太担心自己答案的片面和幼稚,毕竟最终的答案总是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当中慢慢成形,而许多问题最后总是没有答案的。
尽管每次的阅读只有短短几十页,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讨论却往往不能穷尽其中丰富的内涵。于是,在每周二Dr. Driskill晚上在宿舍值班的时候,我常常造访,在一栋低年级男生宿舍楼一层的公共客厅里,周围十四五岁男孩打闹嬉笑声中,和他继续探讨课上没有聊完的话题。
在这些谈话中,我和Dr. Driskill有时会跃过书本,聊到各自的生活。他是爱尔兰裔美国人,大学上到一半,征兵被征到了越南战场上,曾在那里担任了好几年飞行员。回到美国后,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文学博士,开始了当老师云游四方的生活,在意大利、香港、日本、西班牙的国际学校都曾当过英语老师。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为我们布置的阅读书籍中,有爱尔兰裔代表作家乔伊斯,有以写越战小说出名的Tim O’Brien,也有几位以英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外语创作的作家。
正如在课堂上,我学着在每本书的语句和片段中捕风捉影,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Dr. Driskill布置的书籍,也可以阅读出他的思考、信仰和一生的阅历,以及一些他从不愿开口谈起的回忆。
最后一节课,Dr. Driskill背着吉他,拿着一罐雪碧来到教室。“其实我根本不爱喝汽水,”他干笑了一声,啜了一口雪碧润润嗓子,拨动琴弦,开始演唱他为越战当中死去的士兵兄弟们创作的歌曲。教室安静得出奇,只有窗外树叶沙沙的响声。我努力捕捉他的歌词,但在吉他的伴奏下,很难听懂。甚至比第一节课上,他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讲解还难听懂。
然而我仍满心感激。Deerfield是我所接触过校规最严格的学校,生活中处处是条条框框。然而在课堂上,学校却给予学生完全的信任,天高任鸟飞,相信不谙世事的我们也可以吸收文学世界中的精华。对我的自我怀疑,Dr. Driskill漫不经心的态度如同一支镇定剂,因为他也同样相信,哪怕借着磕磕绊绊的英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女孩也一定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读懂西方文学巨匠们的“自白”;而通过这些文字,以及他的琴声歌声,她也能够理解一位足迹遍布世界的越战老兵的“自白”。
或许正如同他说的,这一切都“太值得一读了”。
高雨莘是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9. 美国高中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句用英语怎么说
What's the lif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America like ?
10. 很痛苦,不懂英语在美国上高中!
坚强一点,给自己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英语不会就多问多看多学,只有泡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逼自己成才,别人花一点时间就能弄懂的东西,你可以花上多一点的时间。坚强一些,出来学习是这样的,不要一直想着很难过,很痛苦,想想怎么样过得更好。我在英国读书,完全是菜鸟一只,中国人连个影都看不到,跟8个欧洲人住在又小又差的宿舍里,交流都成问题,更别说生活在一起了。刚开始我知道都很痛苦的,我天天都给家里人诉苦。可是这样没有用啊,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努力尝试每一分钟的快乐和痛苦呢,你没努力过,又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别怕,每个人都是害怕的,试着跟周围的人交流,多看点书补一下英语,周围的人都是友善的,不懂多问,没有人会存心刁难你的,只有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刚开始都躲着我的宿友,上厕所去厨房都让我很头疼,超级不想碰到他们。可是当你开始接触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虽然英语很烂,但努力让他们理解你想要表达什么。当我跨出第一步,我发现自己就已经融入他们的团体了。像你现在生活住宿条件都还不错吧,好好珍惜,吃喝住都没问题了,上课就更不是问题了,你起码有好多时间都可以应付。你还不用去打工赚钱吧?勇敢一点,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花时间,刚开始是会难过的,但是你挺过来了,回头看以前的路你会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比起国内的同龄人,你会更有自信。孩子,经历过都是财富,虽然不说一定要有多辉煌,但至少要无悔。将来当你面对你的小孩的时候,都可以自豪的说自己克服了好多困难,总不能告诉孩子自己厚着脸皮溜回国了,是吧?
加油加油!勇敢一点,跨出第一步,把痛苦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这个年龄应该努力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你心里要想着,不就是英语吗,我还不信我学不好!。17岁,很年轻耶!!坚强一些,不要让家人担心,我帮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