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小组怎么进行活动
㈠ 如何保证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新教材在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都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表现的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步引进到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来,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贯彻了课标精神,能有效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手段。
一、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基础
1.选题时遵循科学的原则,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活动或任务了然于胸
备课阶段,在选题时教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选择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其“最近发展区”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这里,许多英语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学生间还存在层次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选题时,要完全兼顾各个方面的因素显然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最好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按照各层次学生的比例设计任务,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要求,并且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及时地对任务作出适当地调整,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学生由于知识积淀薄弱,或对外国文化知之甚少,或语言词汇量不足,而在用英语表达时出现的“捉襟见肘”的现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认真调查,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前后桌拼在一起而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这种分组方法在除英语以外的其他科目的课堂也常常采用,老师和学生也习以为常,这种分组方法是种表面化的分组。其实在分组时,除要考虑前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外,甚至还可以考虑男女生搭配,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学习成绩好坏等,以3-5人小组为最佳。在这里也体现了层次性的理念,男生和女生存在着性别方面的思维差异,男女生搭配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严密组织
1.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变化
前面在分组时谈到了教师要考虑给予学生点拨的机会,也即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时所扮演的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要审时度势,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设计对话,一起表演……既能在此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用母语交流的习惯,在营造一个外语交流气氛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更能促进师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2.注重语言表达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因此,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汇报时的语言要使用类似于“we think ...”“we are sure ...”等,而不要使用“I think ...”“I am sure ...”等。
其次,制定科学的评价表。评价表可以分为教师对小组的评价表和小组自评表。前一个表由教师来填写,可分为以下几个项目:①They worked together well.②They didnt speak Chinese so much.③They did it all bythemselves.④They used the useful wordsand expression。后一个表由小组成员自己填写,项目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任务灵活多样。
3.及时归纳总结,为以后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和教训
事后总结环节与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有着不同的作用。事后总结尽管也是算是一次评价,但它着眼于整体评价,评价的对象是一次完整的合作学习活动,是对准备阶段和组织实施阶段所有工作的一个总结。而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即阶段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或表演汇报过程中的表现,并按照一定的细化标准对此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总结环节的工作,及时做好、做足,不但要反思总结本次活动中产生良好效果的经验,还要认真深度思考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而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使小组合作活动顺利有效。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新教材在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都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表现的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步引进到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来,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个贯彻了课标精神,能有效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手段。
一、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基础
1.选题时遵循科学的原则,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活动或任务了然于胸
备课阶段,在选题时教师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选择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其“最近发展区”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这里,许多英语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学生间还存在层次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选题时,要完全兼顾各个方面的因素显然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最好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按照各层次学生的比例设计任务,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要求,并且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及时地对任务作出适当地调整,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学生由于知识积淀薄弱,或对外国文化知之甚少,或语言词汇量不足,而在用英语表达时出现的“捉襟见肘”的现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认真调查,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前后桌拼在一起而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这种分组方法在除英语以外的其他科目的课堂也常常采用,老师和学生也习以为常,这种分组方法是种表面化的分组。其实在分组时,除要考虑前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外,甚至还可以考虑男女生搭配,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学习成绩好坏等,以3-5人小组为最佳。在这里也体现了层次性的理念,男生和女生存在着性别方面的思维差异,男女生搭配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严密组织
1.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变化
前面在分组时谈到了教师要考虑给予学生点拨的机会,也即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时所扮演的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要审时度势,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设计对话,一起表演……既能在此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用母语交流的习惯,在营造一个外语交流气氛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更能促进师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2.注重语言表达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因此,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汇报时的语言要使用类似于“we think ...”“we are sure ...”等,而不要使用“I think ...”“I am sure ...”等。
其次,制定科学的评价表。评价表可以分为教师对小组的评价表和小组自评表。前一个表由教师来填写,可分为以下几个项目:①They worked together well.②They didnt speak Chinese so much.③They did it all bythemselves.④They used the useful wordsand expression。后一个表由小组成员自己填写,项目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任务灵活多样。
3.及时归纳总结,为以后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和教训
事后总结环节与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有着不同的作用。事后总结尽管也是算是一次评价,但它着眼于整体评价,评价的对象是一次完整的合作学习活动,是对准备阶段和组织实施阶段所有工作的一个总结。而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即阶段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或表演汇报过程中的表现,并按照一定的细化标准对此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总结环节的工作,及时做好、做足,不但要反思总结本次活动中产生良好效果的经验,还要认真深度思考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而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使小组合作活动顺利有效。
㈡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沙龙的形式,讨论的主题是论有效教学。初中部英语内教研组长梁晓燕老师首先从课时容和学生学习状况两方面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课堂要精练,要抵制“废课”,课时越少,含金量就要越高,要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堂改革的重点。由于提前两周将本期沙龙的主题通告全组,因此会上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分享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遇到的困惑,迸发出很多智慧的火花,全体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㈢ 初中英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类“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阶段低年级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
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 ,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道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方法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带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 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 Book 1 Lesson 10 Where(江苏省编写的教材,下同)时,一道制作英、美、日等国家的小国旗;预习 A Recorded Lesson 一课时,让学习小组整理和归纳有关打电话的交际用语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比如,围绕当天的天气、学生出勤、学习课程、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话题),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Book 3 At the Sports Meeting 时,要求学习小组结合本校举行的运动会,
以 the long jump, the high jump, relay race,和 400-metre race 等为内容,共同编出一段有意义的话;又如,教学Mary's Life Dream 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讨论问题:“ What's your dream of life? ” 和“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 life dream come true? ”;再如,教学 Hobbies 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 What are your hobbies? ”和“ Why do you have these hobbies? ”展开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补充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教师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比如,举行小组会话、单词接龙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初中教材有许多课文适合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好素材。课文中 Sample (A)以对话形式呈现,一般可进行合作表演;Sample (B)则可经过小组加工创新后进行表演。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会话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学习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这类组合一般为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型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的学习时间上也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初中英语 Book 4 上出现了 science experiment, 教师可让学习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知识,设计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并在课上汇报实验的步骤与结果。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在教学中常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教学 Book 6 Thanksgiving Day 后,要求学习小组介绍某一个节日。有的小组在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这个话题中,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增加了包饺子、放焰火、外出旅游等内容;有的小组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介绍西方的圣诞节,提到了 Father Christmas, chimney, candy, reindeer,sleigh;有的小组还介绍了国庆节、母亲节等中外节日。在学习 Travel in Australia 一课后,笔者让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人口情况、自然资源、首都、名胜等话题中自主选定一个专题介绍各个国家。在介绍中国的名胜时,学生饶有兴趣地描述了 the Great Wall, the West Lake, the Summer Palace 等。再如,教学 Soccer 一课后,笔者让学习小组派代表介绍某项体育运动,学生能介绍出 volleyball, basketball, horse racing, fishing, rowing, badminton 等。为了完成好小组任务,小组组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以“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姿态进行组织和指导小组活动,并要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网络文库
㈣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
. 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工。
首先要合理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 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能力、智力差异等因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
其次,还要合理分配组员的角色
每组成员均有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英语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其中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
2. 合作准备课前发言 传统的轮流制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为了使Free talk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3. 合作预习新课 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预习课文或对话,包括查字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思考问题,提出置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
4.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整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making suggestions”这一日常交际用语时,我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经过小组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回答也有很多种。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5. 课后小组学习 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6. 设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我们不仅要注意合作的时机,合作的时间长短,还要设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我觉得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不断向他们灌输 “ 合作教学 ” 的思想,并且向学生传授 “ 合作 ” 的技能,尽量做到要求具体明确,指令清楚,使学生具备 “ 合作 ” 的思想和技能,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标准,把学生个人记分改为学习小组记分 ,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㈤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展开有效的小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学抄生是学袭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㈥ 初中英语组教研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英语角啊,社团活动都可以的。单词过关大比拼,阅读技能比赛
㈦ 初中英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中,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因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小组的组成应该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笔者将全班分成10组(每组4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 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如下课前学习任务:a. 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 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d、搜集其他有关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讲故事、看图说话、游戏、提问等.教师可以把表演的任务落实给某一小组,每一小组在学期中都有表演的机会.
C、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活动.
㈧ 如何 在英语学习中进行小组活动
1、课堂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人师者,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与人交往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小组活动的设计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习惯,提高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小组活动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增加学生说和做的机会。按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很难保证让学生都有说或做的机会。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动口说,动手做的时间,有互相帮助的条件。
3、课堂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课堂小组活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有时间到各组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其实同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一些看法,许多是相似或相同的,这就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重复指导。共同的问题集中解决,小组中单独存在的问题可适时解决,这也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为了组织好课堂小组活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做好以下几点:
1、把每个学生看作能教的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使学生明白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
2、及时进行小组活动小结,及时表扬小组活动中的好学生。每次小组活动都作记录,反馈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情况。用催人向上,富有激情的语言表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诚恳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自主地参与小组活动。有时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表扬可以走到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活动小结时进行总结表扬,有时甚至可以在下课后进行表扬。
3、在小组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了解本次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有什么不妥。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得到了什么。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也还应该将目光关注到后进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利用组员之间优势,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㈨ 怎么进行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请提供几种形式。
分组讲故事,布偶小剧场(类似美国儿童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抢答赛,模拟对话(如果学生的英文程度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