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人怎么学英语
㈠ 北大英语专业硕士怎么学习英语的

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一些读书活动,孩子同伴间的分享等,让孩子有机会见识到多门类的书籍,自然地去接触更多元的领域。
给孩子时间缓冲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坑了不少爸妈,一旦想到某件事情不做就就有被超越的可能,便不顾孩子兴趣爱好采取强硬手段逼孩子完成。
其实教育要顺应孩子自身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只会破坏不能成就一切。当孩子换“口味”时,需要时间来适应,所以家长不能要求孩子能马上喜欢上新的门类,要给孩子接受和适应的时间。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孩子已经爱上阅读,那么,请给他自由!
㈡ 怎么快速学英语
英语学习主要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学一段时间,放一段时间,要每天都看,读文章或者读单词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6960&tid=2640240298068860826&ref=stickytopics
㈢ 北大英文怎么读
北大:/Peking University.
音标:
英 [beidʒiŋ]/[pi:ˈkiŋ,ˈpi:ˈkiŋ] [ˌju:nɪˈvɜ:səti];美[ˈbeˈdʒɪŋ]/[ˈpiˈkɪŋ, ˈpe-] [ˌju:nɪˈvɜ:rsəti]。
【双语例句】
/Pekinguniversity.
他是北大第一届的。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1952年院系调整,校园从内城沙滩红楼迁至西北郊燕园。
北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 、985工程 、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C9) 及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㈣ 北京大学大一的学生都是什么英语水平
我见过一个北京大学出来的学生,不是英语专业的,口语比其他二本三本的英语专业的口语还好!!北京大学作为全国重点高校,生源都是最牛逼的,高中能够考上北京大学,说明他的英语成绩也是很好,至少能够达到高考130分以上了,大一的时候肯定还没有忘光,所以有过四六级的水平了,和一般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当然难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㈤ 怎么学英语
如果你指的是考试的高分的话那是有技巧的,像新东方这方的干的就是这个事,说白了就是教你考试,如果你真正想学点本领可以自如运用的话那只有多读多听,一篇文章听10便好过粗略的听10篇,你要学习他们的发音,略读,连读,会读了自然听力也会好,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听,学英语从来没有捷径,只有每天坚持,努力吧,少年!(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喔)
㈥ 如何学英语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关于英语的学习的方法,我是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学习快速阅读,我们学校有个速读班,通过学习快速阅读学习英语,以我个人的经验,告诉你一个帮助我们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学习软件,希望对你有用。
1、高效阅读的方法需要训练,是一种眼脑相互协调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2、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系统。
3、我们班一直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到现在,我训练到顶级,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同时通过了香港科技大学面试,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我的成绩。快速阅读作为一项终身学习技能应用到学校和学生假期学习上是很必要的,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望采纳
㈦ 怎么学英语
学习英语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学英语必须要有制定一个目标,通过一段时间学习要学到什么样的水平。
对于拥有初中以上基础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可以制定一个一年到一年半的计划,计划分为:
初级(半年),听说简单的英语对话,掌握1500个英语单词量。
中级(半年),日常英语对话无障碍,听懂广播、电视节目。会写简单的商务email及日常话题。
高级(半年),听说与母语一样熟练,英语思维融会贯通。会做会议记录及写作专业电子邮件。
在学习教材上,最好要使用一套全面的英语学习教材。内容包含“听”“说”“读”“写”的练习。并且练习的时候遵循先“听”,然后逐渐到“说“,再到“读”“写”
达成计划必备:
坚定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坚信自己只要坚持,一年半之内肯定能像说母语一样说英语。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许国璋(著名英语教育家)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
——————胡壮麟(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你可以选择在线的课程,建议你看看英腾英语,是从美国引进了一套多媒体课程,内容都是和生活比较贴近的,也有办公室用语,邮件信函写作这些,主要是学起来也比较有意思。
㈧ 北京大学的英语专业怎么样
当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北大学校也很好,文科专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了专,教学资源属丰富,有名的老师也很多,你要是真选择北大的英语专业前途肯定很好。再说现在的英语专业社会需求也很多的,你的就业也不成问题,北大出国的机会也很多,你也可以选择出国的。
㈨ 揭秘:中国人最早怎样学英语
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深情吟诵: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现在中国人也要高声呐喊: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a
question!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复杂情结已然在教育战线上愈演愈烈。清末以来,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另一方面,加强母语教育、减少英语学习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香港在大学推广英语教学,北京将缩减高考英语的分值。学还是不学?抑或是怎么学?除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外,英语学习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失望与讽刺之情溢于言表,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吉利的商品、货物和资本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随之而来,当然还有英语。
皇族:九五之尊 “压力山大”
清廷的自大与保守,让世人诟病不已。但在大清国二百多年的基业中,有2.5位皇帝曾大胆地张开双臂拥抱欧罗巴文化。前者是一手缔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其次是在积贫积弱的国运中试图通过“戊戌变法”来扭转时局的光绪皇帝,剩下的半个皇帝就是“亡国之君”宣统了。
康熙在与俄国进行《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中,逐渐意识到精通俄语与拉丁语人才的重要性。回京后,于1708年设立“内阁俄罗斯文馆”,让八旗子弟“专习俄罗斯文字,以备翻译”。到雍正年间,又从四译馆中分出“西洋馆”,“招满洲青年专修拉丁文”,以《华夷译语·拉氐诺话》作为教材。《华夷译语》本是洪武年间官方编纂的一部蒙汉对译辞书,后来逐步扩充收录语种,成为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可笑的是,《华夷译语》沿袭了历史上汉译佛经的体例——外文词条都是以汉文注音,如“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两个世纪后,康熙的八世孙光绪皇帝就聪明多了。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虽然不得已身为“傀儡”,但这位思想开明又颇具叛逆精神的青年单单是敢于以身作则、带头学英语的胆识就值得人们称赞。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就连慈禧老佛爷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917年6月,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兵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虽然复辟闹剧很快消停了下去,但是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李鸿章之子李经迈适时向小朝廷推荐苏格兰人庄士敦担任帝师,教授溥仪英语。溥仪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第一年主要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庄士敦相当满意。幼年时的英文学习,给溥仪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
学校:中西并进 “寄托”美国
康熙皇帝设立的四译馆和俄罗斯文馆最终成了“摆设”。到了晚清,在外交场合,清政府不得不雇用外国人担任翻译。这些外国人往往是各国使节的翻译,也可能是在华的传教士,但有一点共性是,他们在谈判过程中总是使用各种伎俩为本国谋利益。迫于这种情况,清廷在奕
等人的奏请下,率先在京沪穗三地设立了同文馆,致力于培养精通外语的高级人才。除此之外,各地的水师、船政、铁道等学堂也纷纷开展外语教学。
京师同文馆于1861年首先设立英文馆。在英语教学上,直接移植当时正在欧洲盛行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中英文互译练习来学习和掌握英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浅解辞句、练习句法、翻译条子”,到了高年级,课程则扩大为“翻译选编、翻译公文、练习译文”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得不断地翻译西方书籍,成绩显著者可以得到不菲的奖励。
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这种英文学习法仍没有多大改观。茅盾先生曾回忆他在北京大学预科求学时的经历:“那时候学英语,不像现在从发音规则学起、循序渐进,我们认、读、写英文字像认、读、写汉文方块字一样,先生硬教,学生硬记,天天默写单词,天天背课文……”
不久后,北京大学的老冤家——清华学堂从游美肄业馆中脱胎了。作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必须保证毕业生直接升入美国大学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在美生活和学习,因此,这里的英文教学直接采用美国模式,学校实行严格的考试和淘汰制,定期举行期考、月考,每日都有口试,口试成绩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如果学生国学不及格,西学及格,仍然可以毕业;如果西学没有及格,国学即使分数再高也毕不了业。同时,清华学堂还非常注重英语氛围的营造,校园内的演讲会、辩论会、戏剧、演出等大多数都是用英文进行,各类告示与刊物也全用英文书写,甚至在校医院看病、唱校歌都得使用英语。在这种沁润似的英语教学法培养下,清华园先后走出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和“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
在官办学堂如火如荼地培养新式人才之时,教会学校也在中国各地悄然生长。作为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大型西式学校,马礼逊学校对中国传统私塾教育持批判态度,校长布朗自诩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训练整个人,包括德、智、体”,因而马礼逊学校的英语教学注重系统性和计划性,并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教学上,学校反对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到“不须远征,而自能使学生明白了解”。表现优秀的学生,更有机会赴美留学,中国留学的先驱、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㈩ 本人想学英语。有经验的进
我觉得什么元音辅音的那些不用刻意去记
我建议你:
1.每天读新概念英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新概念绝对是学英语的经典教材啊!从新概念一开始,到读四也畅通无阻的时候你的英语就到比较高的水平了~
2.背单词。单词看多了你很自然地就知道一个生词怎么念了
3.有一定基础了的时候可以看看美剧,很提高口语的(个人觉得对听力帮助倒是有限,但常看的话你说话会是很标准的口音和腔调)
这些就是我学英语的秘诀,你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