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大学 » 大学英语实验报告怎么写

大学英语实验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1-01-02 15:27:53

Ⅰ 求篇英文作文,题目为(我的大学校园生活)。急急,字数为800,不慎感激

要自己写,不过,我还是说吧:
我的大学生

1. 前奏

2006年9月3日,我背起自己的行囊,拒绝了家人的陪伴,独自一人来到了河北大学。

心情很复杂,有兴奋与激动,因为我来到了梦想中的学校;也有悲伤,要与师专的同学,朋友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之,经历一番寒彻骨,终于迎来梅花扑鼻香。

高考那年经历了转学,非典,父亲的失业,只好选择了一所师专暂且容身,那是个美丽而干净的山城。

专科三年很快就过去了,赫然发现:虽然自己很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可离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标准还很远,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也有很多瓶颈-----学历低,也没有什么实际项目经验。正当我不知所从的时候,专接本考试开始报名了。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专接本,报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河北大学。作为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辅导班上课,做公共课试题,分析专业课知识。

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如愿以偿拿到了河北大学录取通知书。

2. 河大初体验

报到那天,已经没有当初刚踏入大学校门时的那种兴奋了。办卡,交学费,办理住宿。主楼,很高,结构很特别。忙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在舍友的帮助下才将所有的行礼搬到宿舍。很累,很困,匆匆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去见周公了,太累了,只记得梦里自己一直在笑。后来发现,宿舍有两个以前的同学。舍友也好相处,大家都很开朗,健谈。几天下来,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按照生日,我们排了顺序,我排第七,呵呵,什么都不用我操心了,前面有几个姐姐替我挡着,很幸福。

第一次上课是在九教,好像走入一个迷宫(后来才知道九教是河大学生根据八卦设计的),,看着我们急着找教室的劲头,从旁边经过的那种眼神里就能看出他们在说:大一的吧!哈哈,大一的?我们可已经是大四的人了呀。踏入教室,因为是合班课,有很多学生,认识的很少。我很认真的听着,看着,记着。

第一次打水,人很多,但大家都很有序的排着队,没一会就到我了。偶尔,还会去学校的舞会,但很多时候是站在那,看着师弟,师妹们,想起自己也曾像他们一样,想起专科时的室友们,不知道她们过的好吗?

第一次班会,见到了班里的同学,辅导员。我被指定为班的生活委员,自己的老本行,很幸运。要努力为班里的同学服务。第一次党会,老师很亲切,我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加入了这个新的组织。第一次去上自习,推开自习室的门,很安静,大家都在认真的看书。我小心翼翼的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掏出课本,透过课本,看着旁边的人,好象是物理系吧,很认真的在研究着《大学物理》,更没发现刚来的我。在这里,我要努力学习了。

新的环境虽要有一断的时间适应,但也存在很多的挑战,身边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抛掉昨日的恶习,一切从新开始。

3. 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好几门课都是专科时学过的,学起来了很轻松,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由于专科时上机实践很少,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报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找到差距之后,就要想办法缩短。这样,每天少不了四点一线的循环路线。说的有点残酷,但毕竟是过来人,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把的挥霍时间。

上课认真的记着笔记,晚上呆在自习室。如今很怀念自习室那份宁静。实习的地方人很多,安静的时候很少,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着问题。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社会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一个而改变些什么,何况我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努力的去适应社会。

学了大半年后,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差,还好,学院开展了模拟项目。我很兴奋,从此跟着李老师做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实际开发经验,还有更多的团队协作以及为人处事,这都多亏了李老师的谆谆教导。在此感谢李老师。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离开了校园,即将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更多的知识需要自己去学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活到老,学到老。

4. 师生情怀

虽说在河大仅受教两年,但河大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了很深的影响,他们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做人的榜样。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和他们那份责任心一直都激励着我。

从他们那里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此由衷地谢谢他们,祝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离校之际,向所有河大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

5.同窗之谊

提到即将惜别的“战友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年里,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耳边还响着元旦晚会时,大家合唱的那首《朋友》。两年的同窗友情,让我们不忍心说再见。

回顾过去的两年,我们一起苦寻自习室一席之地,挑灯夜读,校园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每一个情景都历历在目,都好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样。还记得,很多个夜里,和室友们聊到深夜,从过去一直聊到未来,聊着身边的朋友,聊着每天遇到趣事。每个人都憧憬着自已的将来的生活。还记得,生病时她们对我的细心照顾,无为的关怀。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一起吃小吃。还记得……很感谢上天让我们相聚,相知。分别之际,再感动的词句,也很难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千言万语汇成一语句:我很爱很爱你们。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大家怀着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相聚在河大的校园里。如今要分离了,虽有很多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环境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日更好的相聚。挥挥手,小心珍藏着我们的友谊。说声再见,彼此祝福。

6.理想与现实

小时候,有很多理想,想当一名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想当一名警察,除暴安良,保卫一方的平安;想当一名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若,与各种疾病奋斗。长大后的理想很简单就要挣钱让爸妈过上好日子。现在更简单了,就是能让他们过幸福开心快乐。自己也能过上自己的幸福开心快乐的日子。

读过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体会: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楼,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时钟,但不可以买到时间;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床,但不可以买到睡眠;有了钱,你可以买到书,但不可以买到知识;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不可以买到健康;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地位,但不可以买到尊重;有了钱,你可以买到血液,但不可以买到生命。是的,人们应该积极地创造财富,更应该快乐地享受财富,尽己所能,知足常乐。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总以为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挣钱又多,又清闲。可现实却与之相反,到了公司才发现,学校学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方面需要我从头学起。还好,公司的同事都很好,耐心的给我讲解。由于是新人,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再加上我的个性很要强,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正确的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

即将成为一名职业人,如何成功转换自己的角色,是我面临的最大现实。如何让自己与社会成功接轨呢?

首先乐观向上,发掘自己生命的无限力量。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什么事都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是一座金矿。马丁路德金曾说过“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目标还站立的话。”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不断的努力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再者,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抓住身边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旦把要做的事情决定下来,就一定要以必胜为信念,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干到底。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其次,学会与他人相处。俗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学校学的更多的是如何自己一个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努力配合,一项任务才能成功的结束。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用真心去面对他人,相信也会换来同样的回报。懂得去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一切皆为空。尤其在IT行业,每天工作的压力很大,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时刻接受挑战。

7.尾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转眼间一晃而过,毕业如期而至。回顾过去的两年,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收获的总是比失去的要多很多,因为我付出了很多。

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何时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心态也可以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态度,抑或是对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做到谦恭待人,一颗真诚的心与之沟通交流,以换取对方的真心相待。对待自己就要善待自己,珍爱人生。

始终相信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永远树立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要因为天资禀赋的不足就否定自己,更不要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徘徊不前。相信奋斗可以成就未来,尽管付出不一定得到等量的回报。

两年很短,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懂得珍惜过去的人,才能把握好现在。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不管前方迎接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剩下的自己复制到 Word文档上换成英语。
楼主选我,O(∩_∩)O~~!!!!牛子原创禁止抄袭!!!!!!!!!!

☆☆ ☆☆ ☆☆ ☆☆
★★ ★ ★★(~_~)
☆☆ 祝你快乐! ☆☆
★★ ★★
☆☆ ☆☆
★★ ★★
☆☆ ☆☆
★★ ★★
☆☆

Ⅱ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报告(大一)怎么写啊求解,急

作为大一新生,作业要靠自己做。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Ⅲ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肯定要查文献复嘛。。。好的报告要制看好多文献的。最好是英文文献。
格式最好是参考心理学报的投稿要求看。。那个最标准。

居然有人给点赞。。我再给补充一些。

第一个标题(实验的名字)
第二排自己姓名,
第三排学校地点,邮编,
第四个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文献摘要(居中)

前言和讨论里面是插入各种摘要的不二选择。前言要多多的插入各种文献。

Ⅳ 物理小实验研究报告英语怎么说

可以 我有一份抄 自己写的 题目是 Aerospace Investigation
关于袭飞机翅膀大小和飞行距离的
我发给你 是Year11水平的 9.5分好像
ps.不知道多少字额 有字有图的 大概4页这样 是年底最大的一个project
可以把work requirement也发给你 你对照着看
不懂的可以问我
= =+ lz 这是year11的啊.拜托.已经发了.请查收.

Ⅳ 大一无机化学第四版实验十二的实验报告

作为大一新生,这个要靠自己做。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Ⅵ 求一份《我的大学生活》 有加分

给你篇我觉得还不错的做参考,时间什么的你自己改吧。

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玩四年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2000年的那个夏天,带着那句“对人真诚,对己严厉”的誓言,我跨进了大学校门。四年大学生活的经历,令我自省,催我奋进。

记得高中时,心中充满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轻松洒脱的生活,半天上课,半天休息,这些都是我高三紧张烦闷学习的最好调味品。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安排得密密麻麻的大学课程时,我那些美丽的幻想禁不住全都破碎了。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有时晚上还有两节,比高中的课还要多!那一刻,我真有种才出龙潭,又入虎穴的感觉。可当我把这样的想法跟一位学姐诉说时,她跟我说了一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过的话: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啊,大学四年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代;青春,更是任何人只能拥有一回,如此美妙的年龄怎能荒废?

所以,当大家还辗转于精彩纷呈的派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讲座时,尽管每一项都充满着诱惑力,我选择了一条寂寞的学习路,因为那时单纯的我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最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在学习面前都是无足轻重。我每天往返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学习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每门课程,从课前预习到课上专心听讲,再到课后复习,我都倾注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热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绝对是个好学生。大一结束,我拿到了院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还被评为院十大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四年后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我还有什么呢?显然,这样的生活是紧张但不充实的。一次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人是立体的,并不仅由某个点或面组成,我们不该给自己定死一个方向,应该各方面都尝试、体会,就像是无论偏重哪种颜色,单一的一种永远不能组成彩虹一样。顿时,我明白大学的生活应该不单是学习,还应该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

于是,为了能使自己全方面的发展,我抓住各种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在学习上甘于寂寞的我在学习之余也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自大二以来,我作了许多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从班级学习委员到系报主编,再到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担任学生干部的日子里,有顺利也有挫折,有被理解的满足也有被人误解的苦恼,但我始终都保持着一份平常心。做每件事我都自信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支持和信任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最看重的就是一种尝试,一份热情,一段无悔的付出,它们使我明白了责任,懂得了理解,学会了坚强。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创办年级刊物《聚焦》。当时我们创刊之初的情景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白手起家”;一没经验,二没经费,真正是一穷二白,但我们年轻、我们热情,我们不怕失败。就凭着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创刊。其中一个突出的难题就是打字和排版,白天,课程很紧,抽不出空,只有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好多次我们都是在电脑前忙得忘了吃饭,有时赶得紧,晚上就一直做到熄灯,然后才摸黑去擦把脸上床睡觉。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说这就是生活,这种经历的本身就是财富。终于,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刊物问世了,当拿起还飘着墨香的第一本《聚焦》时,作为主编的我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说实话,真的很难,但我们毕竟成功了,有热情,有冲劲,还有什么完不成呢?这也是我在这次创刊过程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时刻保持热情,保持斗志,就能克服困难。

随着担任学生工作的增多,学习时间就免不了要被占用许多,但正如鲁迅先生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没有整块的学习时间,我就利用点点滴滴分散的时间学习,这些零星时间看起来不起眼,稍一疏忽便过去了,但如果能利用起来,却是一笔宝贵的时间财富。同时,在学习中我还注意提高效率,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学习任务。当然,为了掌握更多、更精的知识,我免不了要牺牲一些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得。四年下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始终保持年级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院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并顺利考上了本专业的研究生。

作为学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还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我曾先后参加了“西博会”志愿者活动,蚕花园社区居民英语普及活动,暑假英语夏令营活动,土木分院大学英语四级辅导活动等等。我觉得将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变成活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然在思想学习方面,我更是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军训期间,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无论是党章学习小组还是党校的学习,我都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党性修养。终于,2003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是纯真的代名词,是青春的激扬,是个性的飞扬,是提升自我的训练营,是造梦的工厂……。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做人,懂得了如何正确接受成功和失败,看待现实与未来。四年前,我怀着无限崇高的理想和无比美丽的憧憬迈进大学的校门;四年后,我恋恋不舍地走出校门,走向新的起点。“告别迷惘的昨天,微笑面对明天,不管是从辉煌成功中走出,还是在失败中奋起,漫漫远方路,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愿我们共勉。有人说,大学不过是高中的延伸,在这里还得继续高中的那种拼命苦学;又有人说,跨进大学校门,前途和事业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玩四年了。我认为,大学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你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2000年的那个夏天,带着那句“对人真诚,对己严厉”的誓言,我跨进了大学校门。四年大学生活的经历,令我自省,催我奋进。

Ⅶ 急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text b 电子书

下面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text b 电子书,如果其它单元的或其它册的也要的话可以给我留言,将下面的粘贴到记事本里面就可以保存为TXT文本了。

How To Make Sense Out Of Science
David H. Levy
1 New Drugs Kill Cancer
如何理解科学

大卫•H•利维

新药灭癌
2 Devastation by El Ni?o — a Warning
厄尔•尼诺现象将带来毁灭 —— 一则警告
3 6:30 p.m. October 26, 2028: Could This Be the Deadline for the Apocalypse?
2028年10月26日下午6:30:世界末日的最后期限?
4 When these headlines appeared this year, their stories became the subjects of conversations around the world — talks spiced with optimism and confusion. Imagine the hopes raised in the millions battling cancer. Did the news mean these people never had to worry about cancer again? Or that we all had to worry about a catastrophe from outer space or, more immediately, from El Ni?o?
这些标题于今年见诸报端时,这类新闻便成为全世界的话题 —— 既掺有乐观又带来混乱的话题。想象一下这些新闻为成千上万与癌症抗争的人们所带来的希望。这些新闻是否意味着这些人再也不用为癌症担忧呢?还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得为来自外层空间的大祸,或者更近一点,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灾难而忧心忡忡呢?。
5 Unfortunately, science doesn't work that way. It rarely arrives at final answers. People battling cancer or victims of El Ni?o may find this frustrating, but the truth is that Nature does not yield her secrets easily. Science is done step by step. First an idea is formed. Then this is tested by an experiment. The outcome, one hopes,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knowledge. 不幸的是,科学并非这般运作。科学极少提供最终的答案。与癌症搏斗的人们或厄尔•尼诺现象的受害者也许会觉得这太令人沮丧,但事实是,大自然并不轻易袒露其奥秘。科学研究是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要有一个构想,然后用实验检验这个构想,人们希望其结果能成为知识的一种积累。
6 Science is not a set of unquestionable results but a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round us. Its real work is slow. (1) The scientific method, as many of us learned in school, is a graal process that begins with a purpose or a problem or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It includes a list of materials, a procere to follow, a set of observations to make and, finally, conclusions to reach. In medicine, when a new drug is proposed that might cure or control a disease, it is first tested on a large random group of people, and their reaction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nother random group not given the drug. All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are carefully recorded and compared, and the drug is evaluated. All of this takes time — and patience.
科学并非一组无可置疑的结果,而是认识我们周围世界的一种方法。其实际进程是缓慢的。(1) 正如我们很多人在学校里所学的那样,科学方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某个目的,或某个有待解决或回答的问题。这包括一组材料,一套必须遵循的操作步骤,一系列有待进行的观察,最后是有待得出的结论。医学上,有人提出一种新药可能医治或控制某种疾病时,先是在随意挑选的大量人群中进行试验,然后将这部分人群的用药反应与另一组随意挑选的未用此药的人群的情况进行比较。两组人群的种种反应被一一记录,仔细比较,从而对新药的疗效作出鉴定。所有这些过程需要时间 —— 以及耐心。
7 It's the result of course, that makes the best news — not the years of quiet work that characterize the bulk of scientific inquiry. After an experiment is concluded or an observation is made, the result continues to be examined critically. When it is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t goes to a group of the scientist's colleagues, who review the work. If the work is important enough, just before the report is published in a professional journal or read at a conference, a press release is issued and an announcement is made to the world.
成为新闻热点的当然是结果,而非长年默默无闻的努力,而长年默默无闻的努力正是绝大多数科学探索的特点。在实验有了结论,或观察结束之后,其结果仍将受到严格的检测。结果送交发表时,会由一组科学家的同行审阅。如果成果相当重要,那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或会议上宣读该实验报告之前,将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人宣布。
8 The world may think that the announcement signifies the end of the process, but it doesn't. A publication is really a challenge: "Here is my result. Prove me wrong!" (2) Other researchers will try to repeat the experiment, and the more often it works, the better the chances that the result is sound. Einstein was right when he said: "No amount of experimentation can ever prove me right; a single experiment can at any time prove me wrong."
世人也许会认为宣布结果标志整个过程的结束,其实不然。发表成果实际上是种挑战:“本人所作结论在此。请证其谬!”(2) 别的研究人员会试图重复这一实验,实验成功的次数越多,其结果就越有可能是可靠的。爱因斯坦说得对:“再多的实验也永远不能证明我正确,而一项实验随时就能证明我错误。”
9 In August 1996, NASA announced the discovery in Antarctica of a meteorite from Mars that might contain evidence of ancient life on another world. (3)As President Clinton said that day, the possibility that life existed on Mars billions of years ago was potentially one of the great discoveries of our time.
1996年8月,美国国家航天和航空局宣布在南极洲发现了一颗来自火星的陨石,其中可能包含着其他星球存在古老生命的证据。(3) 正如克林顿总统那天所说,发现亿万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件事, 有可能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0 After the excitement wore down and initial papers were published, other researchers began looking at samples from the same meteorite. (4) Some concluded that the "evidence of life" was mostly contamination from Antarctic ice or that there was nothing organic at all in the rock.
当兴奋和激动慢慢平息,首批论文发表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取自同一颗陨石的样本。(4) 有些人得出结论说,这些“生命的证据”大多来自南极冰的污染,或者说那块石头里根本就没有有机物。

Ben Carson: Man of Miracles
Christopher Phillips
1 Ben Carson looked out at Detroit's Southwestern High School class of 1988. It was graation day. At 36, Carson was a leading brain surgeon, performing delicate and lifesaving operations. But 19 years before, he had graated from this same inner-city school. He remembered it all — the depressing surroundings of one of Detroit's toughest, poorest neighborhoods. And he knew the sense of hopelessness and despair that many of these 260 students were feeling about the future.
本•卡森: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本•卡森望着底特律市西南高中1988届的毕业班学生。那天是毕业典礼日。卡森36岁,是一位杰出的脑外科医生,施行需要小心处理的挽救生命的手术。然而,19年前,他就毕业于这同一所市中心贫民区的学校。他一切记忆犹新 —— 记得这是底特律市一个最贫穷的也是暴力犯罪最严重的街坊,记得那种压抑的环境。他知道这260名学生当中的许多人对未来有一种绝望感。
2 (1) For weeks he had worried over how to convince the graates that they, too, could succeed against seemingly impossible odds, that they could move mountains. Now, standing to deliver the main address, he held up his hands. "See these?"he asked the students. "I didn't always use them for surgery. When I was a little younger than you are, I often waved a knife with them to threaten people. And I even tried to kill somebody."
(1) 几个星期以来,他一直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这些毕业生相信,他们也能克服似乎难以战胜的困难获取成功,他们也能创造奇迹。此刻,他正起身作贵宾演讲,他举起了双手。“看到吗?”他问学生,“我过去并非总是用我的手作外科手术。在我比你们还年轻一点的时候,常常两手挥舞小刀恐吓别人。我甚至曾经试图杀人。”
3 The students stared in disbelief.
学生们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4 Ben and his older brother, Curtis, grew up in a crowded apartment building near the school. Their mother, Sonya, who had married at age 13 and divorced when Ben was eight, worked at two and sometimes three low-paying jobs at a time. She wanted a better life for her two sons and showered them with encouragement. However, both boys started badly in school, especially Ben.
本和哥哥柯蒂斯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一幢拥挤的公寓大楼里长大。母亲索妮娅13岁结婚,在本8岁时离了婚。她同时干两份,有时甚至三份低报酬的活儿。她想让两个儿子过上好日子,拼命地鼓励他俩。但两个孩子刚上学时都学得一团糟,尤其是本。
5 Sonya recognized that Ben was bright. He just didn't seem motivated. "From now on,"she announced one afternoon, "you can watch only two TV shows a week. You have to read at least two books every week and give me reports so I know you really read them." 索妮娅知道本很聪明。他只不过是缺乏动力。“从现在开始,”有天下午她说道,“你们一星期只能看两次电视。每星期你们至少得读两本书,要给我写读书报告,我好知道你们真的是读了。”
6 At first Ben hated reading. Then, graally, he discovered a new world of possibility. (2) Before long he was reading more books than his determined mother required, and he couldn't wait to share them with her.
起初,本痛恨读书。后来,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崭新世界。(2) 没多久,他的阅读便超出了意志坚定的母亲所规定的数目,他迫不及待地与母亲分享阅读的快乐。
7 His mother studied the book reports closely. "That's a fine job, Bennie," she would tell her beaming son. What she didn't tell Ben or Curtis was that, with only a third-grade ecation, she couldn't read.
母亲认真审阅读书报告。“写得不错,本尼,”她会对满面笑容的儿子说。她没有告诉本或柯蒂斯的是,她只上过三年学,根本不会读书。

8 "Mom," Ben announced one day, "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be a doctor."
“妈妈,”一天本说道,“等我长大了,我要当医生。”
9 Sonya Carson smiled, knowing Ben must have just read a book on doctors.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she assured him.
索妮娅•卡森微微一笑,知道本准是刚读了一本有关医生的书。“心想事成,” 她深信不疑地对他说。
10 With a goal now, young Ben soared from the bottom of his class toward the top. His teachers were astonished. There was one thing, however, that Ben couldn't seem to conquer: his violent temper. (3) He boiled with anger — anger at his departed father, anger at the hardships his mother faced, anger at all the wasted lives he saw around him.
有了目标,年轻的本的功课从全班最差跃升至榜首。他的老师都非常惊讶。但是有一件事,本似乎不能克服,那就是他的火爆脾气。(3) 他满腔愤怒 —— 对死去的父亲愤怒,对母亲承受的艰辛愤怒,对自己所目睹的身边所有荒废的人生愤怒。
11 Then one afternoon,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14-year-old Ben started arguing with a friend. Pulling a camping knife, Ben thrust at the boy. The steel blade struck the youngster's metal belt buckle, and the blade snapped. Ben's friend fled.
一天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14岁的本跟一个朋友争了起来。本拔出一把野营用小刀朝那个男孩捅去。钢制刀身扎在男孩的金属带扣上喀嚓一声折断了。本的朋友逃走了。
12 Ben stood stone-still. "I almost killed someone!" he said quietly. There and then he made a decision. If he was ever going to fulfill his dream of becoming a doctor and save others, he was first going to have to cure himself. Never again would he let his anger run away with him.
本站在那儿,呆住了。“我差点儿杀了人!”他默默地说。他当机立断。如果真的还想要实现自己的医生梦,救死扶伤,他首先必须医治好自己的恶习。他决不再让自己的脾气失控。
13 In 1969 Ben graated third in his class from Southwestern High and received a full scholarship to Yale. After Yale he obtained grants to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This was the start of a career that was to lead him, at age 33, to be appointed senior brain surgeon at Johns Hopkins hospital. From around the world, other surgeons came to seek his counsel.
1969年,本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从西南高中毕业,并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耶鲁本科毕业后,他获得奖学金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并使他在33岁时便被任命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高级脑外科医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都来向他咨询。
14 In April 1987 a German doctor arrived with the records of Siamese twins, newborns Patrick and Benjamin Binder. The boys had separate brains, but at the back of the heads, where they were joined, they shared blood vessels. Their mother refused to sacrifice either child to save the other. Surgeons knew of no other way to proceed. In many cases, when Siamese twins are separated at the back of the head, one child survives and the other either dies or suffers severe mental injury.
1987年4月,一位德国医生带着连体双胎、新生婴儿帕特里克和本杰明•拜恩德的病历前来找本。两个男婴有各自的大脑,但在连接两人的后脑部,两人共用血管。孪生婴儿的母亲拒绝牺牲一个孩子挽救另一个孩子。医生们束手无策。在许多病例中,连体双胎在后脑部分割时,一个孩子存活,另一个则无法存活,或者将遭受严重脑力损伤。
15 Carson came up with a plan to give both twins the best chance of survival: stop their hearts, drain their blood supply completely and restore circulation only after the two were safely separated.
卡森提出了一个使两个孩子都有最佳存活机会的方案:停止两人心脏搏动,完全停止供血,直到两人被安全分离后再恢复血液循环。
16 The entire operation took 22 hours and required a 70-person team. After the twins' hearts were stopped and their blood drained, Carson had only one hour to separate the damaged blood vessels. He worked smoothly and quickly, easing his instruments deep into the brains of the two infants. Twenty minutes after stopping the twins' circulation, he made the final cut. Now, working with his team, he had 40 minutes to reconstruct the blood vessels that had been cut open and close Patrick's head. Another team would do the same for Benjamin.
整个手术花了22小时,投入了一个70人的医疗组。停止了两个婴儿的心脏搏动和供血后,卡森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分离业已损伤的血管。他娴熟快速地施行手术,将各种手术器械轻轻地切入两个婴儿的大脑深处。供血停止后二十分钟,他动了最后一刀。随后,他与医疗组合作,将用四十分钟时间重建被切开的血管,缝合帕特里克的头。另一组医务人员将对本杰明施行同样的手术。
17 Just within the hour limit, the babies were fully separated, and the operating tables were wheeled apart.
就在一小时时限将到之时,两个孩子被完全分离,两张手术台被分别推开。
18 Tired but happy, Dr. Carson went out to the waiting room. "Which one of your children would you like to see first?" he asked their mother.
疲倦不堪却又满心欢喜的卡森医生来到等候室。“你想先看哪个孩子呢?”他问孩子的母亲。
19 The students of Detroit's Southwestern High sat silently as Ben Carson described his life's journey from an angry street fighter to an internationally distinguished brain surgeon. "It's important that you know there are many ways to go," Dr. Carson told them. "Becoming a brain surgeon is perfectly possible. But you don't have to be a surgeon.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everywhere. You just have to be will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m. (4) Think big! Nobody was born to be a failure. If you feel you're going to succeed — and work your tail off — you will succeed!"
底特律市西南高中的学生们静坐着,听本•卡森讲述自己从一个愤怒的街头打手成长为国际知名的脑外科医生的人生旅程。“重要的是要明白人生的道路多种多样,”卡森医生告诫他们道。“成为一位脑外科医生是完全可能的。但你并不一定要当外科医生。机会无处不在。但你得要肯去利用。(4) 要有雄心壮志!没有人生来就是失败者。如果你觉得自己会成功 —— 于是发奋努力 —— 你就会成功!”
20 Pausing, Ben Carson turned to his mother who was sitting in the front row.
本•卡森停顿片刻,朝坐在前排的母亲望去。
21 "I'd like to thank my mother," Carson said in closing, "for all the success I've had."
“我要为我取得的所有成功感谢我的母亲,”卡森最后说。
22 Southwestern High's entire graating class stood and clapped for a solid five minutes. Tears welled in Ben Carson's eyes.
西南高中毕业班学生全体起立,鼓掌足足持续了五分钟。泪水从本•卡森的双眸涌出。
23 Afterward, Sonya Carson embraced her son fondly. "It's really true, Bennie," she said.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And you've done it!"
后来,索妮娅•卡森深情地搂住儿子。“真的没错,本尼,”她说。“心想事成。你已经做成了!”
11 Was this a failure of science, as some news reports trumpeted?
这是某些新闻报道所鼓噪的科学的失败吗?
12 No! It was a good exampl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working the way it is supposed to. Scientists spend years on research, announce their findings, and these findings are examined by other scientists. That's how we learn.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 It's a process filled with disappointments and reverses, but somehow we keep moving ahead.
不!这正是科学研究以其应有的方式进行的一个范例。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布成果,其成果再由其他科学家加以检验。我们就是这样增进知识的。正如爬山,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这是个充满失望与挫折的过程,但不管怎样,我们一直往前迈进。

Ⅷ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

摘 要 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
分类号

1 引言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 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 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
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burned.
2)The ghost read the book ring the plane journey.
Garnsey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 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 book”换为“the 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 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Wilson & 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 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
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2006c)。
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
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
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 Hambrick,2007;Kim & Christianson,2007;Just & 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 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 & 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 & Piñar,in 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 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
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

2 方法
2.1 被试
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
使用Daneman 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 句为一组。每组有5 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 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 句组开始, 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 套句子中的3 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 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
根据Daneman 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 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 组句子中,有3 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 组中有2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5。若只有1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2.5 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 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
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 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 F(1, 36)=191.58,MSE=0.37,p<0.01; 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表1 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
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
M SD M SD
工作记忆容量 4.90 0.75 2.17 0.38
习得年龄 11.50 1.32 11.94 0.87
听 4.65 0.88 4.17 1.10
说 4.00 0.46 4.22 0.73
读 4.35 0.99 4.50 0.92
写 4.20 0.77 4.22 0.81
2.2 材料
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 found 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 & Garnsey,2009)。
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 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
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
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 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 “the birds/ the 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 killed/ took 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
表2 材料举例
实验条件 材料举例
DO-非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DO-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SC-非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at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SC-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填充:并列句 We put the toy in a big box and mail it to Mike.
填充:复杂主语句 The visitor who came from Taiwan loved this food very much.
填充:其他 Even though Jim tried very hard, he got neither of the prizes.
2.3 程序
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
3 结果
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88.81%,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9.99%,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7.71%,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1.36,p>0.05。
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
表3 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
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
非歧义 歧义 非歧义 歧义
DO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 408(125) 342(124) 451(235) 442(196)
关键名词短语 371(147) 368(155) 422(200) 397(163)
解歧区 309(86) 382(162) 387(141) 384(139)
SC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 405(201) 424(186) 479(208) 451(230)
关键名词短语 365(128) 382(136) 419(177) 422(141)
解歧区 332(108) 342(137) 373(137) 373(110)
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3.1 正确率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10.45,MSE=0.01,p<0.01,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86.90%)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91.00%);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2.00,MSE=0.04,p>0.1。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2 关键动词阅读时间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4.60,MSE=6311.36,p<0.05,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449.84ms)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415.59ms);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1.08,MSE=37303.30,p>0.05。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4.25,MSE=37303.30,p<0.05;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1.66,MSE=9260.17,p>0.05。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4.67)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4.30),t(62)=3.63,p<0.01。
3.3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
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
表4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0.42 0.52 0.15 0.70
歧义 0.05 0.83 0.52 0.47
WMC 0.98 0.33 0.36 0.55
偏好*歧义 0.64 0.43 0.02 0.88
偏好*WMC 0.09 0.77 0.33 0.57
歧义*WMC 0.91 0.35 0.01 0.92
偏好*歧义*WMC 0.02 0.90 0.22 0.64
3.4 解歧区阅读时间
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3.72,MSE=2527.22,p=0.06;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57,MSE=15417.88,p>0.1。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4.56,MSE=2436.96,p<0.05;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72,MSE=15417.88,p>0.1。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8.94,p<0.01;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
表5 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2.42 0.13 0.34 0.56
歧义 2.40 0.13 1.70 0.20
WMC 0.98 0.33 0.60 0.44
偏好*歧义 3.72 0.06 0.57 0.45
偏好*WMC 0.01 0.94 0.02 0.89
歧义*WMC 2.76 0.11 1.73 0.19
偏好*歧义*WMC 4.56 0.04* 0.72 0.40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
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0.99,p>0.1;F2(1,45)=0.09,p>0.1。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3.10,p>0.05;F2(1,45)=2.45,p>0.1)。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9.92,MSE=2044.17,p<0.01;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0.92,MSE=21555.87,p>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7.08,p<0.05;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0.04,p>0.1(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

图1 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
4 讨论
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elderly woman forgot the address changed a short time 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 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 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ticket agent admitted the mistake might not have been 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 not”表现出加工困难。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 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
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 the birds 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
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 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
5 结论
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

参 考 文 献
陈宝国,徐慧卉. 2010.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42(2), 185–192.
Clahsen, H., & Felser, C., 2006a. Grammatic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 learn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 27, 3–42.

热点内容
足球招聘作文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3 21:35:31 浏览:426
写人英语结尾怎么写作文 发布:2025-09-13 21:35:30 浏览:734
你的寒假怎么过英语作文 发布:2025-09-13 21:28:24 浏览:492
英语作文开头结尾应该怎么写 发布:2025-09-13 21:10:32 浏览:622
懂的来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3 21:09:12 浏览:951
英语作文怎么能满分 发布:2025-09-13 21:09:11 浏览:581
你必须吃更多的蔬菜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3 21:07:14 浏览:71
男人喜欢运动英语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9-13 21:04:13 浏览:695
一楼中文翻译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3 21:02:44 浏览:745
这些花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3 20:59:15 浏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