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的英语怎么说
A.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本校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缘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 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 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 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 ,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接著,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 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 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清华最好的系:
1清华电力系专业翻译
2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3清华大学建筑系4
清华大学数学系5
清华大学物理系
6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7清华大学生物系
8清华计算机系
9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10清华大学美术系
1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12清华大学电机系
13清华大学中文系
14清华大学化学系
15清华数学系
16清华大学哲学系
17清华大学电子系
18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19清华大学汽车系
20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21清华大学热能系
22清华大学历史系
23清华大学外语系
24清华大学英语系
25清华大学土木系
26清华材料系黄卫
27清华物理系
28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29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30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31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32清华化学系
33清华建筑系
34清华大学 材料系
35清华大学艺术系
36清华电子
37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38清华音乐系
39清华大学电力系
40清华电子系ftp
41清华大学电机系刘坤
42清华大学 法律系
43清华汽车工程系
44清华美术系
45清华大学建筑系介绍
46清华大学机械系
47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
48清华化工系
49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50清华大学金融系
51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52清华大学化工系
53清华大学环境系
54清华大学音乐系
55清华大学水利系
56清华电机系ftp
57清华电子系bbs
58清华大学医学工程系
59清华大学油画系
60电力 清华系
61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
62清华大学服装系
B. 清华大学校训含义出处英文版解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是清华建校的时候梁启超到清华演讲,摘自周易里来鼓励清华学生的。自己翻译成英文吧!
C. 清华大学校训的英文译法是什末
Strengthen self without stopping, and hold world with virtue.(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完整的意思英语表达法:)~
Development of self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lestial
principle of consistency;
Cultivation of amplitude in emulation of the earth's
benevolent support of man and nature
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实这句话言简意骇,“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D. 清华大学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只剩下前面8个字。
实际上,清华还曾经有过一些校训,那时候的口号是“又红又专”、“听话出活”、“工程师的摇篮”和“做党的驯服工具”等等。
E. 清华大学校训
清华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许多清华人内在校的时候,根容本就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清华原先还曾经有过一个校训。其实,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天下,遂成校训。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还是20世纪90年代才恢复的。
F.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了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君子应版增厚美德,容载万权物。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6)清华大学校训的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1、清华大学校训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大学。
参考资料网络_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G.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清华风物》之“校训”
在清华校园里,刻写最多的石碑就是校训了。清华东门的青石,主楼大厅的正壁,老图书馆的正厅,大礼堂的正额,还有工字厅前的草地,清华学堂前的石碑,都能看到这八个大字。
在一次“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的全国调查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典范,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因而名列榜首。
1914年11月的一天,曾为增进中华国力而殚精竭虑的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那时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它的营养滋养着一代代的清华人,刚健自强、容载万物,爱国奉献、造福社会。
抗战爆发期间,清华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参军抗战。1932级毕业生沈崇诲在和日军空战时,炸弹投光后毅然驾机直冲,与敌舰同归于尽,年仅26岁。
著名学者朱自清,辞世前一身重病,但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人自觉担负民族重任,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在受到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14人来自清华。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献了青春献终身”是他真实的写照。
两院院士张光斗,毕生为国家水利事业沐风栉雨,年近90岁还奔波在三峡大坝工地上。
对新生代的清华人来说,校训精神仍然是他们奋发有为、心系天下的强大精神动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校训碑前这些朝气蓬勃的身影,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成长、一种信念
H. 清华大学校训到底是几个字
清华大学校训是八个字。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8)清华大学校训的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
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
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
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I.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9)清华大学校训的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创新单元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386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54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20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12个。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国家研究中心·1个: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J. 清华校训的英文是什么
Heaven revolves, the gentleman to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terrain-kun, a gentleman with social commitment。清华大学校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0)清华大学校训的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