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怎么分层教学设计
⑴ 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实行分层教育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他强调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在农村初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能更好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英语分层次教学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学校不多,而且有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困惑,我觉得对分层次教学老调重谈很有必要。
[关键词] 分层次 初中英语 个体差异 农村初中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一方面农村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平时根本就接触不到英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大部分缺乏学习动力,认为学英语是学非所用,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接触英语一段时间后,发现初中英语比较难学,要求又高,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很多,于是对英语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部分学生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不会复习,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很差,多数家长平时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他们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农村初中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这不仅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困惑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造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
以上这些给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给我们农村初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带来了种种困难。
二、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使英语教学任务顺利高效地完成,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能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一)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期终考试成绩优秀以上。B层为中等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但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以一定督促和辅导。C层次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
再把这三类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每组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快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对B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上初二上册Lesson18课时,有一个讨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 前一单元刚好是上比较级和最高级,所以课前我就将这个问题设置为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上课时我就先复习比较级,通过提问一系列较简单的比较级,再引入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这个问题,就能使B组和C组同学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问题,C组同学能够回答I think in forest is better.而A组同学可以继续问他们Why?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来说,将本课推向高潮。
2、设置阶梯,分层提问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设计课堂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分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以有利于中、差生回答。如在上初二下Lesson90课时,我就分层提了这么一些问题: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 (C组)What was his favorite subject ?(B组)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13? (C组)When did he get married ? (B组)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组) What did Bill Gates do for the world ? (A组) 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 Gates ?( A组)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被大量的统一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作业太难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不愉快。那么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扩大知识面呢?因此,课后作业要进行分层,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教师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比如在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四方面具体可以这样做:
在听方面,要求A组学生听懂并理解课本对话内容;快速准确地完成提出的问题;就对话内容互相提问和回答,复述对话;B组的学生基本听懂对话、把握对话大意,能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大致能重复或模仿对话中的关键句。C组学生能听懂大意,基本抓住关键词。
在“说”方面,要求A组的学生自创情景,能灵活运用语言材料,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语言流畅。在每周的英语早读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英语小短剧,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笑话,猜谜语,讲英文名言警句,读绕口令。B组的学生提供情景,能恰当地运用语言材料,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较真实的交流,语言较流畅。复述课本对话。以Pair work 和 Group work为主要形式。C组的学生能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基本的交流,理解、背诵、模仿。
在读的方面,要求A组的学生读一遍英语文章。把自己感兴趣的单词或表达记在自己的知识积累库里。B组的学生能读和课文难容程度相当的文章。C组学生只要求能把课文读熟就可以了。
在写的方面,要求A组学生能够编演新对话的课文能够编演新对话的课文,每周写一篇日记,字数不限,至于对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全做,但日记、周记等可减少句数;对一些对话能背默下来。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过语音关,要会读、会念;过词汇关,因为记不住单词谈不上其它,因此只要他们会读,我就鼓励,表扬他们,防止丧失信心。
另外在设计作业和试卷时,需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层评价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评定优,良,中,不及格4个等次。指明A组,B组,C组各层的等次是同分不同质的,它只说明该生达到本层次目标的等级。如果学生完成高一个层次的练习题,及时予以表扬或及时予以层次上的调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实施之后,教师上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听课兴趣也提高了,他们不再感到没话说了,没事做了。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兴趣。总之,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
初中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状况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农村初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能更好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为了保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可以采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法,也就是在同一班级中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发挥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英语分层次教学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学校不多,而且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困惑,我觉得对分层次教学老调重谈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差异 分层次 隐性分层 农村英语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现在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到进入初中已经学了四年英语。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带着很大的英语基础到初中来的。两级分化甚至已经出现了。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学生发现初中英语比较难学不像小学英语那样有趣,课堂活动又少,要求又高,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很多,于是对英语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再加上由于师资短缺,有的小学英语往往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英语课常被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同时由于是非专业老师,容易造成语音不准,为中学老师英语语音纠正带来很大困难.
2、农村初中生源不足.新农村的建设一方面为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农民越来越富裕.有许多农村的孩子出高价到县城学校或是一些私立学校去读书,而往往私立学校招去的都是一些较好的学生,这样农村初中因为生源差,中考时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少,长期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起点参差不齐.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民们走上了幸福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同样是新农村,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更为迅速,西部贫困地区,尽管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但长久以来由于地区差异引起的不平衡发展.仍然有许多民工到沿海地区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农村来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在我们这里的乡镇初中就读.这样新农村中小学都有许多外来民工子第.据统计,我校近年来外来民工子第每年以25%的速度在增加.而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大多英语基础差.有的甚至从未学过英语.
4、家庭教育不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有部分学生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不会复习,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很差,多数家长平时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他们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5、农村初中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这不仅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困惑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造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
以上这些给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给我们农村初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带来了种种困难。
二、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使英语教学任务顺利高效地完成,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能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三、为何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为此,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班,实行分层教学。这种注重共性和差异相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虽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和支持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在班内明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出各种层次,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1.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隐性情感分层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把学生恰当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更高的期待,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积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于中等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并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学生,老师也要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不懈的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大力表扬,对他们的失败要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展示自己和与同学交流,有的同学自尊心强,怕犯错误招人笑话。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后要将学生分成内向、外向、自信和缺乏自信等几种类型,给予不同的情感呵护。如对于基础差又内向的同学要进行谈话或鼓励、表扬,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学生要谨防一些教学行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外向自信的学生要通过情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情感策略,使他们获得需要的情感归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隐性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有关,这种差异一时又很难改变。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差异将他们分为若干层。对于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指着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如在学习某个话题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稍加点拨,引导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对课文内容要主动做到举一反三,并自己能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习内容。对于中等层学生要“领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优层差一些,因此对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要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如在重要句型、短语和语法的讲解时要关注他们的领会和理解的程度,运用练习时多给他们机会练习展示,争取他们对所学知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对于学困层学生要“扶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较差,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他们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还要进行各种课外关注和辅导。对这层学生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建立心理优势。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上初二上册Lesson18课时,有一个讨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 前一单元刚好是上比较级和最高级,所以课前我就将这个问题设置为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上课时我就先复习比较级,通过提问一系列较简单的比较级,再引入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这个问题,就能使B组和C组同学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问题,C组同学能够回答I think in forest is better.而A组同学可以继续问他们Why?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来说,将本课推向高潮。
2、设置阶梯,分层提问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设计课堂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分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以有利于中、差生回答。如在上初二下Lesson90课时,我就分层提了这么一些问题: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 (C组)What was his favorite subject ?(B组)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13? (C组)When did he get married ? (B组)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组) What did Bill Gates do for the world ? (A组) 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 Gates ?( A组)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4、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⑵ 初中英语如何分层布置作业
一、英语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
目前,
许多教师已摆脱了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
不再把机械
地抄写单词、
词组甚至是课文放在首要位置,
重视了英语阅读和技能
的训练,
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获取知识和能力,
避免了使学生成为
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因此,在作业布置的总量上较
以往有了明显的改观,
注重作业效果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避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而且,在英语学
科中,大量的作业是口头作业,依赖于学生的朗读和记忆。每天,老
师会布置一定量的口头和笔头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加以调
整。例如,逢双休日、节假日作业的总量要多于平时。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教师的要
求,及时背诵和做练习。但学生做作业的自觉性不够,抄写的作业能
完成,动脑筋的作业极为马虎,多有一“抄”了事的现象。这就使得
教师不能及时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
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如何杜绝此
类现象,
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班主任及其他教育教学手段
的运用外,
探索初中英语教材的作业布置方法,
想方设法,
认真钻研,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无疑是一种
很好的求得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尝试。
二、英语作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所谓研究英语作业布置,
即优化英语作业设计,
从最基础的英语
作业入手,改革传统的英语“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
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
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少学生过重作业负
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英语作业的研究内容
1
)英语作业的形式:
但凡英语作业,均可分为两大类: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口头作
业包括听录音朗读、背诵、
听录音复述和自编复述等。书面作业包括
抄写、练习和写作。
2
)英语作业的时间
a.
口头作业时间:每项口头作业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放
于课后回家完成。
b.
书面作业时间:每项书面作业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练
习类作业尽量放于课堂内完成,
不出现于回家作业之中,
以杜绝抄作
业现象的出现。写作类作业限于课内指导,然后在课外完成。
3
)
英语作业的内容
a.
口头作业内容:口头作业的内容多是背诵或朗读当天所学的
单词、词组及课文。大量的新单词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从被接收
到被掌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
英语单词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只有熟练
掌握基础,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掌握。现行教材每册配有录音,
学生可以自己听录音边学习边训练听力。
必须让学生养成每天听录音
的习惯,这样学生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听力。
b.
书面作业内容:
抄写类作业全部在课后完成。
练习类书面作业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
内容是当天英语
教学中所出现的语法功能项目。
每天出现典型题十题,
尽量在课内或
自习时完成。
写作类作业都与所学课文有关,
可在每篇课文学好之后布置,
让
学生自己创作,以获得创新的快感,激发学习兴趣。
2
、英语作业的布置方法
1
)分层次布置英语作业
英语作业的设计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每位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
识面前不可能人人等同,处于同一水平。在英语作业布置中,分档地
布置作业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a.
基础类作业:
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了所有的口头作业及书面作业(十题精选
题),每生必做。重点布置与教材有关的最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技能的
训练。在作业布置中,一不要求全,一次落实一项训练,从宏观上控
制作业量。
二要有精品意识,
教师对所设计的作业中的每一项能达到
怎样的目的要有清楚认识,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一题对
应一个教学目标、
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
真正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
量。
b.
提高类作业
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
属机动性作业。
这是为了顾及少数特殊学
生、优等生,而特意补充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附加题。学生可随意选择
一些力所能及的综合题。这样就激励、挖掘、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优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
感到了学习有味道;
中差生减轻了心理压力,
有了跳一跳也能摘到
“桃
子”的机会;差生也能天天按时完成作业,增强了学习信心。
如八年级第二学期
Lesson 11
分档作业可如此设计:
基础类:(
1
)抄写并背单词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public (school), private
(school), ecation, receive, government, (go to) college,
university,
graate,
expense
—
expensive,
pay
—
paid
—
paid
for,
go on doing/with
(放于家庭作业,二十分钟内完成)
(
2
)
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10
题
a. Most children go to ____ schools in China. (public,
private)
b. I
’
ll wait for you ___ six o
’
clock. (
填写介词
)
c. After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to bed.
(同义
句)
He ___ ___ to bed ____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
d. I spent 5000 yuan on this colour TV.
(同义句)
I ____ 5000 yuan ____ this colour TV.
This colour TV ___ ____ 5000 yuan.
e. She wasn
’
t able to catch the early bus because she got
up late.(
就划线部分提问
)
____ _____ she able to catch the early bus?
f.
Many
college
students
work
ring
the
holidays
in
order
to make money for their college ___(expensive).
g. Most students go 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en
they leave ____ school.(second)
h.
My
father
started
to
work
when
he
was
sixteen
years
old.
(同义句)
My father ____ working ____ ____ ____ ____ sixteen.
i.
Yesterday
Mary
got
a
letter
from
her
cousin,
Jane.
(同
义句)
Yesterday Mary _____ a letter _____ her cousin, Jane.
j. The old lady was too tired to go on ____(walk) .
(
放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十分钟内完成
)
提高类:
(1)
Oral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y
students
work while they studying. Do you think it a good idea?
(2) Written work:
a. Must I finish the work now?
—
No, you ____ ___ ____.
b. Mr. Wang graated fro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He
is a ____ of it.
c. Write a few sentences about ecation in China.
(学生
可做可不做,有较大随意性)
应该注意的是,
对所设计的作业要有兼容性,
既要有刚学到的
“新
知”,也要有已学过,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旧知”,要注意作业内容
的梯度性、启发性和思考性。这种分档作业的设计,题题目标明确,
生生学有所得,激发了学生的认识,扩展了学生掌握新知的内涵。
2
)运用学习策略,指导记忆方法,布置口头作业
口头作业的完成取决于学生本身。
教师所起的作用便是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知识,
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
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a.
对于某些形相似的单词,可采取机械识记与有意识记相结合
的方法。如:
mouth-
嘴(嘴要装东西,所以开口向上
--u
)
month-
月
(“月”字与
n
开口均向下)
b.
对于一些意义易混淆的内容,可采取挖掘其内部相关联的方
法,
创设情境记忆,
从而使学生能自由操纵语言。
如:
pot-
茶壶
(
“泡”
茶要用壶“泡”的)
top-
顶(“抬”头看“顶”)
c.
其余诸如语法项目中要识记的内容,
可采用下法。
如:
true
变
成副词
truly
,
以及
terrible
—
terribly,
这两个单词
“真的可怕”
,
可怕在哪?得去
e
加
ly
。还可以运用构词规律指导学生记忆单词,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absent-----absence;
different---difference; important
—
importance
等。这样,由于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创设精境,唤起了学生好奇的心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身觉得不满足。由于学而知不足,
反过来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切实落实了口头作业的完成。
3
)创设情景,传授知识,布置书面作业
把书面作业分散在课内完成,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每课的
作业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
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去解决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具
体方法如下:
a.
先布置作业题,后传授知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先给出十题典型
题,布置好作业,让学生思考。学生凭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
加以分析和推断,然后教师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如:
interested
与
interesting
的用法区别便可用投影仪出示
幻灯片。(如下图所示)
interested
感兴趣的
or interesting
有趣的
The TV is ____ (interest)
The boy is ____ in it. (inerest)
接着教师便可进一步出示有关
interested
与
interesting
区别
的题目,如:
Tom is____ in science.(key: interested)
This story is very _____ .(key: interesting)
又如:在教
Lesson Seven
时,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就布置出以下
两题作业题:
Could you ask her to call me when she ___(get) back?
I
’
ll tell her as soon as she ___(get) in.
学生通过听录音、观察、对比,很快给出了
gets
这个正确答案,
然后教师再讲解时间状语丛句必须注意的问题。
这种先做作业,
后传
授知识的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虽然
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学生开动了脑筋,启动了思维,获得了一种满足感与愉悦感,使
得学生爱学、乐做。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难易要掌握在“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的程度。教师必须要独立钻研,一一回答。因为只有教
师自己摸索钻研过,才知道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学、去做。
b.
边授课,边布置作业题
教师在授课时,
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
时采取对策,随机出题。如
Lesson
7
中,有这样一句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在授课时,可抽掉单词
say
,布置成这样一个
作业:
Could
you
please
____
that
again
?/
Could
you
please
____
that?
(
say,
repeat
)这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语言内含的理解,从
整体上把握住了作业题的内部结构,将听、说、读、写熔为一炉,从
而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
其中更可以防止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由
于解题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
而形成错误概念或知识。
有利于他们养
成自觉作业的好习惯。
这类作业,
其中有许多都是学习课文内容和加
深知识的过渡点,教师只要认识钻研,会有不小收获的。
c.
创设情景,传授知识,后布置作业题
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
可灵活创设学生中的情景。
如在进
行
put on
与
wear
的比较时,可请一位视力不好的学生站起来,边
听教师发指令边做动作。“
Please put on your glasses, and then
you can see the words clearly. Now look at him, he is wearing
his
glasses.
”
然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布置作业题。
It
’
s cold outside. Please _____ your coat. /The men ____ a blue
T-shirt is our class teacher.
这时,学生大脑中已经接受了大量
的信息,
这些零乱分散的信息要得到系统地整理和巩固
,
他们可以根
据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put on
和
wearing
。
又如在讲解对比完
stop to do sth.
之后,
stop doing sth.
便出现作业题:
Class begins. Let's stop ____ (talk). / Class
is over. Let's stop ____ (talk).
根据所学知识,学生经过仔细
推敲之后,便能给出答案
talking
与
to talk
。这种新授结束后,让
学生做与教学重点相关的书面作业,
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有利于教
师重点地复习某一知识点。
学生通过对习题中语法点的相同与不同之
处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之后,
提高分辨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语言内含
的理解。这类作业,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按习题的深层结构对习题进
行分类,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道题,却包含有很大的思维训练价值。它
解决了许多学生放学回家之后遇到作业上困难时的抱怨,
让学生对学
习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差学生更是如此。
4
)扩大阅读量,拓展课外学习内容,培养写作能力
现在,
每个学校都在使用不同的教材,
而考试时却使用一本大纲,
一份相同的试卷。
对于统编教材的学生,
如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问题
也是作业布置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因此,
在学习每篇新课文的时
候,适时增加相类似的阅读材料,以弥补所用教材的缺陷,是教学中
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教学
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时,就找来两篇初三练习中曾出现的相似内容地阅读理解让
学生课内完成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扩展词汇,提高阅
读水平。
长期坚持不懈地在每篇新课文上完后补充两篇课外阅读材料
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那些学有余
力的同学,
每天自觉地背一定量的牛津单词也是迅速提高阅读能力的
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自学、
自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坚持让学
生完成一定量的写作内容,
可以养成学生英语的写作习惯,
并在批改
中加以鼓励,
让学生在作文中自觉地运用新单词新词汇,
以提高英语
的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过程的展开,学生不仅学了新知识,完成了作业,而且
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需
要说明的是,
在具体操作中,
模式并不是固定的、
例题化的、
不变的,
应讲究一种最佳的选择与结合。
而作为教师,
必须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倾注很大的心血,
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备课,
并千方百计地选取精
典习题留给学生去做。这样训练才会得当,教学任务才能当堂完成。
从而形成一种学生学得有劲,练习负担也不重的局面。
三、作业布置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采用此种作业布置之后,
效果比较好的原因除了学生学习能力自
然增长,
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学等因素外,
作业布置起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
内在的兴趣。”通过精选题目,回家不布置书面作业等方法,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上赢得了主动。
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
“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
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
很快就会被遗
忘。”由于作业题数量减至每天“十”题,拨动了学生乐学的心弦。
而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掌握在让学生
“跳一跳,
能摘到果子”
的水平上,
使学生产生了成功感。
这种成功感,
不仅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超强记忆
力,而且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心理潜能。
对作业完成得不好的学生,
坚持给以思想教育,
正面引导并热心
帮助,从而杜绝学生怕学、厌学的抵触情绪。
研究效果表明,研究英语作业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我们
努力去做,
“提质减负”是完全能实现的。在实施英语作业布置的过
程中,还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利用
“提质减负”的大气候,积极探索,使作业布置逐步得到完善。
⑶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英语教学,在很多农村中学一直是一个难题:老师想教好,但是很辛苦;学生想学好,但是很困难!学生开始很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就开始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两极分化的现象会越来越来严重。因此,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充分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的人,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只要实施分层教学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为每个学生都创造进步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把分层教学贯穿在下列教学环节中:
一、 课前分层设计预习目标
预习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就是寻“疑”。教师在学生预习教材前作适当的指导,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问题。例如,学生在研读对话与短文时,记录预习中的疑难。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或网上资源初步解决疑难,熟读甚至背诵对话或短文。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熟记生词或含有生词的句子,结合句子记生词的意思,能流利地朗读对话或短文就可以了。因为预习给上课作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预习时不甚理解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也节省了课堂时间,从而在时间上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 课内利用同一教材,使用不同教法,实现分层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即使是分层教学,教师也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学生间的自主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是学生提出疑难或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交流预习所得或所疑,是共享智慧的过程;是学生由“要我学”、“要我答”转化为“我要学”、“我要说”、“我要问”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内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学生在自学交流时各抒己见,并以提问多而感到光荣。这样,学困生敢于开口提问,优秀生能积极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在能力训练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有不同的选择。如,在学习对话内容时,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朗读或背诵对话;基础好的学生必须熟练表演或根据情景编相似的对话。在学习Reading 课文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能背诵其中的重点句型,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学生不但要能背诵短文,而且能复述或改写短文。这样,每个学生都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发展,情感上得到满足,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本知识,进行能力训练。我要求好的学生能笔头编写对话或复述课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翻译句子或者背诵短文段落。在每天的默写作业中,好的学生允许一两个错误,而基础差的学生可允许错三到五个。极差的学生由他们自己提出每次要默对几个。默写作业由小组长批改,每个组有三个成员,按好中差搭配,这样既提高好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也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另外,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民主平等原则
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或大胆的想像。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理重负的重要因素,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2. 激励原则
中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在学习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自信;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尽量使用好的评价:如,“Good.”“Excellent.”“A good job !”“You did very well.”“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 ” 等激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肯定他们的回答并尽可能让他们说出理由,他们的理由不但会给其他学生启发与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 合作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如何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作用,是我们课堂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
英语教学中开展的都是两人合作或小组合作活动,在合作中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或同一层次的人合作,以达到以好带差或好上加好,从而使基础差的同学有人帮助,同一层次的两人共同进步。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且是培养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而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状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班级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⑷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该给学生怎样分层
好的多留作业,留难的。差的少留,留课本中的基础题。
⑸ 初中英语如何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您好,我认为你可以举行几次英语模拟考试,根据成绩来进行划分。
⑹ 如何有效地实施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一.为何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为此,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班,实行分层教学.这种注重共性和差异相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虽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和支持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在班内明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出各种层次,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班内分层教学难以实施,为此,隐性分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四、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
1.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隐性情感分层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把学生恰当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更高的期待,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积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于中等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并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学生,老师也要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不懈的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大力表扬,对他们的失败要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展示自己和与同学交流,有的同学自尊心强,怕犯错误招人笑话.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后要将学生分成内向、外向、自信和缺乏自信等几种类型,给予不同的情感呵护.如对于基础差又内向的同学要进行谈话或鼓励、表扬,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学生要谨防一些教学行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外向自信的学生要通过情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情感策略,使他们获得需要的情感归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隐性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和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有关,这种差异一时又很难改变.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差异将他们分为若干层.对于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指着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品质比较好,对他们大胆放手,以其自学为主,辅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挖掘其学习潜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如在学习某个话题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稍加点拨,引导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对课文内容要主动做到举一反三,并自己能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习内容.对于中等层学生要“领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较优层差一些,因此对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要做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其充分领会.如在重要句型、短语和语法的讲解时要关注他们的领会和理解的程度,运用练习时多给他们机会练习展示,争取他们对所学知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对于学困层学生要“扶着走”,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较差,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他们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还要进行各种课外关注和辅导.对这层学生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建立心理优势.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上初二上册Lesson18课时,有一个讨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 前一单元刚好是上比较级和最高级,所以课前我就将这个问题设置为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上课时我就先复习比较级,通过提问一系列较简单的比较级,再引入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这个问题,就能使B组和C组同学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问题,C组同学能够回答I think in forest is better.而A组同学可以继续问他们Why?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来说,将本课推向高潮.
2、设置阶梯,分层提问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设计课堂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分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以有利于中、差生回答.如在上初二下Lesson90课时,我就分层提了这么一些问题: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 (C组)What was his favorite subject ?(B组)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13? (C组)When did he get married ? (B组)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组) What did Bill Gates do for the world ? (A组) 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 Gates ?( A组)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4、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⑺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包括几个方面 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现在社会中对于教学,知识的重视,很多学校也开始改变教学思路,运用专门的教学设计来传授知识,尤其是英语方面,那么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包括几个方面?下面由听力课堂说一下。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计划标题 如: Where’s Amy?
二. 适用阶段 初中
三. 适用年级 七年级 上学期
四. 教学总时间 共____分钟
五. 关键字 场所、位置
六. 设计理念
1.透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图片的应用与提示,提供有意义的代换练习,以利学生由大量练习中熟悉本课句型。
2.透过上网的使用,提供学生可以反覆练习的多元化、适性化学习环境
3.运用小组讨论、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应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经将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其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活动是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而服务的,我们在确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点之后,对着这个“靶心”(教学目标),来筛选非用不可,用了效果能更加突出和明显的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时候非得使用这些语言知识,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考虑到了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往往活动具有了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产生了新奇感,也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其实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并不是任意组合的。我们应该有着清晰的组织线索: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字、词、句、章,读、说、听、写等。这种层次的步步为营地渐入,对于活动的难度与激烈程度也要适度增加,并能考虑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与主动性、启发性,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活动的叠加。
通过以上听力课堂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我们只有经过对教学设计的不断修改整理,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
⑻ 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实行分层教育
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一直低下,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新课程实施后这些因素和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愈来愈严重,导致教师叫苦,学生叫累,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因此如何贯彻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怎样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从事学习,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格有用之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能更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摆脱英语教学逆境,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利方法。诚然,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已提了多年,但真正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学校为数不多,而且有些教师在实施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困惑,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我认为要更好推进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在农村初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很有必要。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贫穷家庭,生活困难,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习,有的家长常年或数年在外打工,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至于孩子学习干什么,现在读几年级,在哪个班都一无所知。另外这些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英语,升到中学后,缺乏学习动力,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还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英语一段时间后,发现初中英语比较难学,要求又高,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很多,于是对英语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并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经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课后不会复习,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很差,加之多数家长平时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他们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免试入学,导致农村初中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每班人数都在七十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八十人,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这不仅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困惑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和放弃,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一个班内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喜欢英语,有的厌恶英语,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上面诸因素给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种种困难,使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为了使初中英语教学真正做到面对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尽快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
二、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顺利高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能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使每个学生日有所学,学以致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减少学生流失,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分层次教学起点低,适合各类学生,避免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一)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学生不改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成绩和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将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学生基本知识扎实,自觉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考试成绩优秀以上。B层为中等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但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太扎实,学习方法需要改进,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以督促和辅导。C层次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成绩差。
在课堂和课外再把这三类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编排成若干小组,由A层次的学生担任B、C组组长,负责B和C层次学生作业和练习的督促检查,难题解答,学法指导.根据各组长检查汇报和阶段测验,可适时调整各层次,尽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对B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上初二上册Lesson18课时,有一个讨论题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
前一单元刚好是上比较级和最高级,所以课前我就将这个问题设置为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上课时我就先复习比较级,通过提问一系列较简单的比较级,再引入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这个问题,就能使B组和C组同学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 ?问题,C组同学能够回答I think in forest is
better.而A组同学可以继续问他们Why?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来说,将本课推向高潮。
2、设置阶梯,分层提问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设计课堂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分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以有利于中、差生回答。如在上初二下Lesson90课时,我就分层提了这么一些问题: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 (C组)What was his favorite subject ?(B组)What
did he do when he was 13? (C组)When did he get married ? (B组)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A组) What did Bill Gates do for the world ? (A组)
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 Gates ?(
A组)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被大量的统一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作业太难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不愉快。那么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扩大知识面呢?因此,课后作业要进行分层,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教师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比如在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四方面具体可以这样做:
在听方面,要求A组学生听懂并理解课本对话内容;快速准确地完成提出的问题;就对话内容互相提问和回答,复述对话;B组的学生基本听懂对话、把握对话大意,能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大致能重复或模仿对话中的关键句。C组学生能听懂大意,基本抓住关键词。
在“说”方面,要求A组的学生自创情景,能灵活运用语言材料,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语言流畅。在每周的英语早读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英语小短剧,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笑话,猜谜语,讲英文名言警句,读绕口令。B组的学生提供情景,能恰当地运用语言材料,在虚拟的情景中进行较真实的交流,语言较流畅。复述课本对话。以Pair work 和 Group work为主要形式。C组的学生能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基本的交流,理解、背诵、模仿。
在读的方面,要求A组的学生读一遍英语文章。把自己感兴趣的单词或表达记在自己的知识积累库里。B组的学生能读和课文难容程度相当的文章。C组学生只要求能把课文读熟就可以了。
在写的方面,要求A组学生能够编演新对话的课文能够编演新对话的课文,每周写一篇日记,字数不限,至于对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全做,但日记、周记等可减少句数;对一些对话能背默下来。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过语音关,要会读、会念;过词汇关,因为记不住单词谈不上其它,因此只要他们会读,我就鼓励,表扬他们,防止丧失信心。
另外在设计作业和试卷时,需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层评价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评定优,良,中,不及格4个等次。指明A组,B组,C组各层的等次是同分不同质的,它只说明该生达到本层次目标的等级。如果学生完成高一个层次的练习题,及时予以表扬或及时予以层次上的调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实施之后,教师上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听课兴趣也提高了,他们不再感到没话说了,没事做了。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兴趣。总之,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法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
⑼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简介
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实行,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编辑本段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户外分层教学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 分班教学
“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6.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分层依据: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范围: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分层管理: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1]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编辑本段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 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东威海第二职业中学在2001级学生数学,英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将数学,英语都分为A,B两个层次,变原来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为固定班级授课制+流动的A,B两个层次教学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但优秀率明显高于入学时;虽然A层(中差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但是A层次教学压力很大. 沈阳市8所职业学校自2000~2005年进行了英语分层次教学,对A,B,C层的学生分别进行探索性教学,提高性教学和补偿性教学.实验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进步越快,各层次学生在适应自己的空间学习,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在2002~2003年对四个B班(分A,B层)进行实验,通过对课型,教材组合,课堂活动,课外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实施,大大地提高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北京外贸学校在2003级的英语教学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其弊大于利,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建议用班内分层制. 温州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对2003级高一新生进行英语分层,探索利与弊,实验结果显示: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90年代末以来,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的针对所有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也有针对某一门学科的分层教学,特别是英语科.十几年来,中职校内进行的分层教学试验,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已提供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依据. 许多教育网页中刊登有关"分层教学"方面的文章,如刘树仁的《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蒋国平的《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程桂勤的《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刘少娟等的《突出主体地位 尝试分层推进——英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等.虽然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国期刊网中关键词"技工学校英语分层教学"的连接没有,网络中搜寻也没有,这说明分层教学在技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极少.虽然分层教学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以走班分层教学的形式居多,但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从技工学校的角度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