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用英语怎么说
⑴ 香港中文大学用英语怎么说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
⑵ 好心人帮我写下香港各大学的缩写,还有新加坡名校的英文缩写
香港:
1、香港大学的缩写:HKU(Hong Kong University)
2、香港科技大学的缩写:HKUST(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Science&Technology)
3、香港理工大学的缩写:Poly U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4、香港浸会大学的缩写:HKBU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5、香港中文大学的缩写:CUHK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6、香港城市大学的缩写:City U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7、岭南大学的缩写:LU (Lingnan University)
新加坡:
1、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南洋理工大学 NTU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3、新加坡管理大学 SMU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4、南洋理工学院 NYP (Nanyang Polytechnics)
5、义安理工学院 NP (Ngee Ann Polytechnics)
6、共和理工学院 RP (Republic Polytechnics)
7、新加坡理工学院 SP (Singapore Polytechnics)
8、淡马锡理工学院 TP (Temasek Polytechnics)
⑶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名是什么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简称CUHK)
⑷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地址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地址为:Horse Material Water, Shati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学校地址为:香港新界沙田马料水,翻译成英文为:Horse Material Water, Shatin,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4)香港中文大学用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香港中文大学师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不少中大学者和研究人员屡获殊荣,而获著名奖项者更不计其数。
学校拥有教职员工7960人,其中教授1059人,各类讲师及专业顾问564人,教学助理94人,副研究员及以上520人,研究支援人员1156人。
香港中文大学设有8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开设多个主修、副修和双学位学士课程。
⑸ 香港中文大学的英文名字简称
CUHK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八内所受政府香港大容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首次公布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大学名列亚洲第一,香港中文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四,令香港高校在亚洲大学五强中首次荣获三席。
⑹ 香港中文大学英文名是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⑺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名字的文化内涵
香港中文大学(英语: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缩写:CUHK),简称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创校教授为民国时期著名大儒、专家和国民政府要员。大学所合并的三所书院中的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前身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在中国大陆地区所建立的享有极高声誉的教会及私立大学,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学校而成立,并於1966年开办香港首间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香港中大为香港唯一采用书院联邦制办学的大学,现共有9所成员书院及8所学术学院。
香港中大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只允许一所高等学府存在的惯例,并成功掀起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具历史及时代意义。虽然最初的大学条例将中文列作指定教学语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语教授,只有某些部门同时提供粤语及标准汉语指引。
香港中大既是香港的天灾监测中心,亦是该地社会科学、国学、工商管理、理学及医学的主要研究机构。其曾经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长获得诺贝尔奖,校友衔盖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勒诺多文学奖和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以及包括岭南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获得国际顶级奖项的校友以及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专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历来产生的诺贝尔奖等级的学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质素优秀;获得罗德奖学金(誉为本科「诺贝尔奖」)的数目为香港最高。
香港出现的历代神童多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
⑻ 因为我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 英语翻译
Because I want to be admitted to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亲:高老师祝你学习进步,每天都开心V_V!
望采纳,thanks(thx)!
⑼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_新浪教育_新浪网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七日,是政府根据第一个“富尔敦报告书”的建议,将三所私立文理书院 — 新亚书院(创于一九四九年)、崇基学院(创于一九五一年)及联合书院(创于一九五六年)— 合并组成。而第四所成员书院 — 逸夫书院,则于一九八六年创立。
在建校的初期,三所成员书院因分散于港九及新界,无论教学或行政方面,都感到诸 多不便,其后得政府拨给与崇基学院相连的土地共一百一十公顷作为校址。经过七、八年的开垦兴建,大学本部、新亚及联合两成员书院的建筑物次第落成。校园依山面海,环境优美。
为了配合之后发展,大学在一九七七年,根据第二个“富尔敦报告书”改行新制。成员书院的各学系合并成为大学的学系,负责全校“学科为本”的教学,而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的教学。书院的另一项功能是推行通识教育和推动学生的文娱体育活动。这新制的另一重要建议,便是加强高级教学人员参与大学的行政与管理工作。
自一九六三年以来,大学不断增长,除原有的文理学院外,更进一步发展研究院及专业教育;于一九七七年成立的医学院及一九九一年开办的建筑学系和工程学院都是大学发展的新里程碑。在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大学设有文学、工商管理学、教育、工程学、医学、理学及社会科学七个学院共六十一个学系,提供全日制本科课程共五十四项另兼读学士学位课程一项。而新成立的法律学院将于二零零六年开办一项全日制本科课程。研究院的五十八个学部提供了六十一项博士学位、一百四十八项硕士学位及二十八项学士后文凭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早于一九六五年已经设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师生积极从事基本和应用学术的研究,拓展知识的领域。同时又于一九六八年成立出版部 (一九七七年改组为出版社),出版富有学术价值的专门书刊,负起传播学者专家研究心得和成果的责任,务求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参考英联邦大学管治模式,以校长为首,教务会为最高学术架构,及校董会为监督组织。现任校长为蜚声国际的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
相关推荐:内地考生招生章程 本科课程结构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香港中文大学本科课程结构
学分制度
除医科及护理学课程外,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学生须至少修毕99学分,始准毕业。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体育科目2学分、通识教育15学分、学院语文规定及副修或选修科目。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及中医学学士课程另有规定者则除外。灵活学分制度并无“升级”概念。为方便行政上的管理,学生将按其在校修业年数分级,惟此“年级”并非表示学生的学业阶段;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程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除课程另有说明外,学生至少须修业满三年,始准毕业。
学士学位的等级如下:甲等荣誉、乙等一级荣誉、乙等二级荣誉、丙等荣誉及学位。学位等级得根据学生主修科的平均积点,全部科目的总平均积点,及毕业论文/专题研究成绩评定。中医学学士学位并须根据学生临床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至于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则根据学生在各次专业考试的成绩评定。
主修课程
为确保学生在主修学科中获得充分训练,全日制学生须修毕个别主修课程规定的最低必修学分,最高不多于72学分,经教务会特别核准的专业课程除外。如主修课程设有毕业论文/专题研究规定,学生必须于该等论文或专题研究获及格成绩,始可毕业。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主修课程之科目可达64学分(持副学士学位入学学生)或59学分(持高级文凭入学学生)。
双主修
由二零零四至二零零五年度起入学之学生,经有关学系核准可修读第二项主修课程。
副修课程
为贯彻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大学定副修为自愿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志向申请修读最多两项副修课程。副修课程规定至少须达15学分,但不得多于3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本校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是提供均衡教育,亦即着重课程的“深”与“博”。主修课程使学生对一专业范畴有深入认识,达致一定学术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则扩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并对主修课程以外的不同学科有更广博的认识,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课程规定学生须修读15学分,若干专业课程经教务会特准则规
定为12学分。学生除依所属书院规定,修读书院设计的通识教育科目外,亦须修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四个范围内,即文化传承;自然、科技与环境;社会与文化;及自我与人文,分别选修至少一科(2-3学分)。其余大学通识教育学分,学生可根据个别科目的限制及选课规定选读。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通识教育科目7学分(持副学士学位入学学生)或9学分(持高级文凭入学学生)。
体育
必修体育科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并阐明公平竞争的意义。学生透过各项运动亦可训练健强的体格,以应付各项课业及将来发展。学生必须于首修业年修毕体育科目2学分。第二年入学学生必须修毕1学分的体育科目,始准毕业。
语文精修课程
本校一向坚持中、英双语并重,并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大学为所有新生开设一个必修的语文精修课程。课程包括普通话、粤语及英语三种语文,旨在教授语言学习的基本功,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院语文规定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技巧,大学已设立一个统一和连贯的、计算学分的必修语文科目制度。一般而言,学生须修读英文科目3学分,属文学院、教育学院及社会科学院之学生另须修读一科3学分的中文科目。持高级文凭之第二年入学学生须符合语文规定3学分。
学生资讯科技能力
随着资讯科技的急速发展,资讯科技知识已成为教与学的基本技能。由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度起,所有学生须于首修业年通过资讯科技能力测试。为帮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技能,大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套基本资讯科技技能训练及测试,旨在使学生具备操作电脑的基本技巧,懂得使用电子通讯、数据管理及资讯简报等应用软件,并能意识到资讯科技发展的社会涵义。
选修科目
如学生不欲报读副修课程,可多修主修科目,以期于该学科植根更深更广,或选修其它学科科目,以培养广泛兴趣,增加各方面的学识。
基础规定
中六入学学生须完成基础规定24学分,包括语文科目9学分、通识教育科目6学分及主修课程学院规定9学分。
大专学历之认可
持有认可大专学历的学生,可按规定办法申请豁免毕业所需的若干科目及学分,惟仍须符合有关条件,始准毕业。
如欲查询有关本科课程结构的更详尽资料,可浏览学务组网址<www.cuhk.e.hk/aas>。
注: 中六入学学生须修毕科目一百二十三学分,始准毕业。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科目至少六十六学分,始准毕业。
http://www.elx.com/gxzs/gaokao/gkrx/200603/5007.html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全 维基网络)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 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 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书院(1986年成立)组成,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 (但在1976年改制后,书院的自主权被指大大削弱)。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条例》(第1109章,1965),中大的主要授课语言为中文。不过,其实中大现在大多数学系皆有提供中英语课程予同学选择。有些院系,如医学院,药剂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大部分新开办的理学院课程,则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而近年校方亦加紧强调‘中大自创校以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的教育方针’[1]。
当年政府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一所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中英双语并重的大学,并拨出沙田马料水一个山头以供建校。它的校园为全港最大。
http://www.edingdong.com/forum/viewtopic.php?t=225
⑽ 用英语怎么说:尊敬的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处老师
Respec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dmissions teacher
望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