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英語
『壹』 英語課堂中讓學生回答問題怎麼說,用英語表達。
在初中英語的學習當中,很多的人對於英語口語是非常困擾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練習,所以請了初中英語家教輔導並且幫助自己改善,現在讓初中英語家教輔導我們改善英語口語的問題!
英語口語練習重點
最後,小編一定要提醒大家一下,建立好自己的自信心,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學習,不要將英語與母語結合起來,把它理解成一個單獨語言技巧,以上就是初中英語家教輔導的口語練習方式,希望學生可以多多的練習,早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貳』 如何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積極發言 karenn
搞好小學外語教學的關鍵是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學法對頭可以減少困難、激發興趣。要想讓學生學得好,首先要解決他們喜歡學的問題,如果不喜歡學,那就什麼也談不上。所以,我覺得,對我們小學生來講,首先不在於學了多少詞、多少語法和句子,而是要培養起求知慾和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首先,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
一、 開展輕松愉快的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輕松愉快的教學體現了小學生的特點,符合基礎教育的性質和小學生成長的規律。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時,一定要考慮他們的年齡特點,避免成人化,必須把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多用實物、圖片、掛圖、頭飾、面具表演、競賽、錄音機、投影儀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他們在興趣中集中精力,輕松地學習。因為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腦皮質有關部位的興奮,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開展輕松愉快的教學可以把教師的精力引導到探索改革、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軌道上來,還能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脫出來,在充滿愉快的氣氛中學得輕松、活潑,有助於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學習興趣。我通常用下面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一)、認真備課,講究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英語字母是最枯燥無味的,我沒有死板地從頭到尾教、念、背、而讓學生分別充當A,B,C…..,然後用Who is A? Who is B?這個句型來提問,學生回答I』m A. I』m B.再就是利用字母卡片和What』s this? What』s that? 的句型來提問,學生回答It』s A. It』s B. 這樣教學生有興趣,學得快記得牢。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去掌握知識。例如,教Stand up! Sit down! 這一用語,我就讓學生輪流當班長,指揮全班同學「起立坐下」,個個同學興致勃勃,爭著當班長。又如,教Good morning 這一用語時,我又讓同學輪流當老師,到講台上來向全班學生問好,並提出要求。當老師就得把英語說得准確、流利,像當老師的樣子。同學一聽個個精神振奮,用心學習,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要求當老師,在極大的興趣中學習和運用語言。
(二)、用兒歌形式鞏固新知識。平時,我非常注意收集報刊雜志上的英語兒歌,自己也編一些英語兒歌,在課內外或給每個班的英語牆報上教學生記、誦。如教系動詞的用法,我編了一組兒歌:系詞am,is,are,如何正確使用它?我用am,你用are,is用於它,他,她。以上主語是單數,復數主語全用are。指示代詞做主語, this,that用is, these,those要用are。教師教讀練習「顏色」的一組兒歌: black黑,黑如煤, white白,白似雪, green綠,綠如茵, blue藍,藍似天, red紅,像燈籠。
念完兒歌後,要求全班同學依座位次序說出自己身上所穿衣服的顏色,說不出的同學就表演或唱。由於兒歌琅琅上口,好記易背,很受歡迎。
(三)、 把游戲、競賽引入課堂,做到寓教於樂。例如,猜字母游戲: 三合一(打一大寫字母) (Y),一條曲折的人生之路(打一字母) (S),半把剪刀(打兩個小寫字母) (d p),幼苗初綻(打一小寫字母) (r),永遠走不完的路(打一字母) (O)。我常用「擊鼓傳花」的游戲末鞏固句型。「鼓」則用錄音機放英語歌曲,「花」改用教學圖片。音樂一起,圖片被依次傳遞,音樂一停,圖片傳到哪裡,那張書桌的兩位同學就得站起來問答(圖片一再更換)。他們問What』s this? What color is it? 同學們對游戲很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每次妙趣橫生的英語游戲中,學生的興趣很濃,情緒高漲。課堂上既有緊張的思考,激烈的競爭,又有開心的歡笑,愉悅的享受。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看作是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和能力的一個開端。(一)、 培養開口的習慣。在平日教學中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或者對話都要盡量用英語表達,要求人人開口,看誰說得准確,表揚勇於開口、不怕說錯的人。這樣做,原來膽子小,口齒不那麼伶俐,又想學好英語的學生勇於開口了,逐步做到爭先恐後搶機會開口。我堅持每節課的值日生用英語報告和師生互相問候,對培養學生開口的習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 、培養朗讀和交際的習慣。朗讀是培養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中國的這句老話在學習英語中也是適用的。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除堅持課堂上朗讀訓練外,.我還讓學生堅持每天早讀,有時給學生放錄音,讓他們模仿。從熟讀向交際過渡,基本上形了習慣。凡學過的句型和對話,大部分學生能運用到實踐中。這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培養書寫整潔的習慣。對學生們的書寫,我也是從他們開始學習英語就給予重視的。例如從26個字母學起,從一筆一畫抓起,從筆順到標點符號,都要求規范,書寫速度很慢,要求書寫漂亮。我認為,要求學生書寫規范和整潔美觀,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和一絲不苟 的學風也是很有作用的。這樣使學生養成了書寫規范,整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培養運用語言的習慣。在日常學習生活和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造比較好的英語環境,盡可能用英語組織教學,在講解單詞及句子和對話時配以動作表情使學生明白意思。在講解單詞時盡量用英語解釋,如short-not tall。這樣老師給同學們做了表率,不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把所學過的單詞句子運用說出來,鼓勵學生在放學、上學的路上,甚至在家裡都應該說一些學過的句子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有一位家長對我說:「孩子回家後就指這指那地說英語,還常考我。早晨起來還唱一首英語歌(Good Morning)。」由此可見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強化的體現。因為他們更有機會再學習英語,發展了語言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他們學習英語的干勁更足了,使他們獲得了很多英語知識,他們有了成就感,更有了信心,英語學習進步很快很大,家長們高興得說:「我們的孩子愛學英語,愛說英語,水平提高了。」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就會產一種極大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只有當教師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時, 他們才能想盡一切辦法去學、去記、去探索,而這正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基礎。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教和學才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叄』 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後進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回答問題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通過互動,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激勵學生: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讓課堂幽默生動、有趣;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把極的評價體系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動力。
一、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古人雲:「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學生學習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如在每課教學前指導學生做課前准備,查閱資料,同時教師自己也進行充分的活動准備。課堂上,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各種活動之中,學生的表演或回答問題,都會得到教師真誠的鼓勵和稱贊。學生從教師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輔導者和教導者。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沒有對教師的畏懼和約束感,師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在內心接納了教師,喜歡了教師,就會樂意參加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個性得到發展。
二、讓課堂生動、有趣
教師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能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好」和「樂」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願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發揮出來,就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下幾點:(1)根據課程標准,提出教學問題。所提問題必須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2)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和好動的年齡特點,設計出操作性強的課堂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和競爭意識,讓書本知識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活」起來。(3)通過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定,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並指導自己的實踐。
『肆』 如何讓學生在英語即興問答環節脫穎而出
1.練練口語,多聽聽,再看一些口頭語
2.這個不好說,你還是多看看文章,鍛煉一下語言組織能力,
3,首先要仔細分析問題,逐一回答問題的順序,要有條理,分析任何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比較容易得分
PS:注意要盡量使用簡潔的語言,要讓你的回答通俗易懂
『伍』 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如何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的
很高興看到有心人提問這樣的問題,幫助更多的人學好英語;
個人鄙薄,小小提議僅供參考;
1.這是個很廣泛的問題,回答有很多種,系統性回答需要很長的資料;
2.建議可以去多接觸些教育網站和教育類書籍,相信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
在下引用了 王新隴老師在《中國校外教育》的一篇文章:淺談如何在應用英語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原文如下:
高職應用英語專業有商務、旅遊、工程等方向,應用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也就是以英語為工具解決工作中實踐問題的創新能力。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問題教學法所蘊含的教學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隨著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的發展,問題教學法成為一種正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並不斷完善和成熟。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尋求假設,進行實驗,以求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使用這種方法時,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是教師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的。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慣例,要求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平等的對話,和諧發展。「問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本的教學形式,它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它發端於問題,行進於問題,終止於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並產生求解過程的強烈願望,是問題式教學的前提。正是由於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力圖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其創新精神與能力。民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是「問題式」教學的幾個基本特徵。二、應用英語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特點應用英語教學中,由於課程本身的特點,問題的設計也與其他課程中問題設計有所差異,有其獨特之處。1.問題設計應注意語言能力與專業能力培養的融合應用英語教學中,我們是強調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語言與專業的融合。例如,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們可以提一些有關專業術語理解及專業背景知識一類的問題。在學習「《數控應用技術專業英語》Learning situation 1」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NC Lathe」新課導入時,由於是第一節課,在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語言與專業的融合,為培養學生的專英學習興趣鋪好路,所以提了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chine」、「What job can machine do」。通過問題的解答,和教師板書的配合,很自然的引出「workpiece」一詞,由於「workpiece」特徵的不同,在加工中需要不同的「machine」。再提出問題:「Are workpieces same」、「Different kinds of workpieces should be machined on the different machines, shouldn』t they」。此時此刻,學生在專業與語言共同創造的語境中很流利的說出了機床的種類,教師將學生所提及的機床種類用英語寫在黑板上,從而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了專業英語的問題,突破了英語學習的心理防線,降低了學習難度,提升了學習信心,為今後從事專業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問題內容盡量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問題要具有真實性,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出問題,既可以使學生好奇,又使他們感到專業知識就在身邊,不再抽象。筆者在上《數控應用技術專業英語》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NC Lathe」內容時,由於逐句講解學生感到乏味,所以根據學生在數控加工試訓基地的實習、編程模擬軟體模擬實驗等經歷,提出問題:「What are steps to machine a work piece on a CNC lathe」、「Compare the CNC lathe to conventional lathe ,tell what advantages does CNC lathe have」、「What』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NC lathe」。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暢所欲言。這也為課文內容的學習作好了充分准備。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嘗試用英語回答以上問題,此時學生原本覺得陌生的專業英語,變得讓他們好奇,從而擁有了一種挑戰精神,在問題的解決中多了一份喜悅與成就感。3.問題設計與情景相結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的情境中才能更好的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表達思想的慾望,從而促進培養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維的能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創設情景,要求學生模擬真實情景分析和解決。如在學習完「CNC lathe」、「machining center」兩大板塊後,我在數控實訓基地安排了一次機床展覽會的情境,要求學生自願選擇展位,自由組合,以機床製造商的身份介紹本公司機床種類、特徵、性能、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等內容。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If I were a visitor, and you were a manufacturer, tell visitor something about machine types 、main features 、characters and working principle」。學生馬上進入角色,在小組齊心合力之下,把講解內容的問題很快解決,同時也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4.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的設計在應用英語教中,重在復習檢查或診斷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我們可設封閉式的問題(有唯一答案,有指向性)。當我們重在鞏固所學以及啟發引導,注重學生擴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時,我們可設計開放式的問題。當然,開放式問題不等於漫無際的「放羊式」問題,教師應該有能力駕御課堂,善於引導,圍繞主題進行問答。5.問題難度應有彈性問題的難度應該有彈性 ,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因為學生語言知識的基礎和語言能力都有差異,再加上應用英語屬於特殊應用的英語(ESP),涉及到很多專業知識和術語,學生缺乏工作實踐,問題的難度不宜太大。三、問題解決的方式應用英語教學中,問題解決方式靈活多樣:或學生直接回答教師所提問題,或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後解答問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尋求問題答案。1.問題解決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教學的特點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盡量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解決當中,由「疑」到「思」到「不惑」,學生從弄懂「是什麼」到「為什麼」,再到「怎麼辦」,在此過程中,學生了解到專業領域當中的現象,分析了原因,探討了解決問題的辦法。2.鼓勵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 D. W Johnson & R. T Johnson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在應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應用英語課程的特點,也特別適合學生合作學習。在實踐中,我們常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就教材中的某一主題,進行資料收集,信息整理,及小組成果展示。在「Learning Situation 4 Safety Notes and Maintenance for CNC Machine Operation」中「Task 3 Daily Maintenance」學習中,布置學生分小組課後收集常見各種機床故障的資料,並找到常見的故障排除方法,然後要求在課堂做5分鍾左右的成果展示。學生積極性高,在合作學習中增強知識與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也大大提高,有利於學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3.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問題教學法起於問題,而且終於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這才是創新人才的特徵。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先生曾提出「為什麼我們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應該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即使在英語課堂,我們也應重視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而不是一味的老師講,學生聽,或老師提問學生答而已。善於發現問題與善於解決問題一樣是創新人才的本質特徵。問題教學法在應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說是教師教學方式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有機的結合。問題設計是一種藝術,問題解決是一種智慧。因此,問題式應用英語教學可以說是師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通過啟發學生、交流討論、整合知識、解決問題,師生雙方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語言學習與專業學習的結合使得應用英語學習成為探究與實踐的過程。
『陸』 怎麼引導學生學習英語
我也是一名英語教師,我有以下觀點:
一、興趣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第一要素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有動力,願意去學習,才能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是一種享受,一種需求;才能學會學習,並在學習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如何使學生對英語產生一種濃厚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地結合教材實際內容和特點,創設各種語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利用課前三 、五分鍾的熱身時間,時以美妙的歌曲做伴奏,時以安排學生上台講有趣的英語故事、笑話等來迎接新課的開始,讓學生陶醉在音樂聲中,傾聽同學的趣事軼聞,體味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動作表演等直觀,生動地進行課堂教學。再者利用錄像,錄音,投影片,VCD 等電化手段幫助學生宊破重、難點,從而擺脫傳統英語課堂的「匠氣」和「死氣」,增添課堂的「生氣」和「靈氣」。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體驗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力求實現有價值的目標,以便獲得新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一切活動機會,給學生創造出體驗成功的機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如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就會帶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設疑,質疑,來開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失時宜地激勵,表揚學生。如用:good,great,wonder,clever,excellent等言語。再者,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尊重和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起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實施學生主動學習的先決條件
學生目前預習環節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無目的性,不知道預習是什麼,如何預習。教師必須指導好學生預習,做好預習工作。課前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 先決條件。預習主要對新內容進行總體把握,不必看得過細,具體。否則,聽課就會失去新鮮感。而目前,在英語課堂上所反映出來是:大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學起來感到吃力。其原因一是沒有把握好預習環——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二是上課時聽課的盲目性,隨意性和新知識點的陌生性。顯然,處於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習效果當然不佳。因此,只有搞好預習才能增強聽課的目的性,針對性,才能把握新課的重難點,達到預習目的。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預習方法指導,要求學生做到:
1.初步了解單元知識的基本內容和形式(如對話或閱讀等);
2.熟悉單元詞彙要求,並能聯系舊知識,橫向適當展開學習;
3.在一些似懂非懂之處標上記號;
4.畫出認為美麗的、有用的片語和句型等;
5.預習時要肯動腦筋,最好帶著問題去預習。
為了使學生懂得預習的重要性並做好預習,教師要檢驗預習的效果,如:
1) 在早自習時可讓學生朗讀單詞;
2) 提些簡單的整體性性的問題;
3) 提供選擇題或是非題;
4) 列出大綱要求的重點詞彙和句型等讓學生進行比較,使學生看到預習的效果,增強學習的信心,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
四、 激發學習情緒,實現角色轉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在課堂的表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學習效果,課堂上,學生不僅能聽到老師對知識的講解、分析,而且能聽到其他同學的見解,通過課堂練習可以鞏固知識,掌握技能,鍛煉思維。激發學生在課內高漲的學習情緒,實現角色轉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策略如下:
1.活躍課堂氣氛,加強雙邊活動,擯棄傳統一言堂,滿堂灌,獨角戲的做法,教師要更新觀念,樹立為雪上加霜服務的意識,當好導演,演員(配角),觀眾或裁判的角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用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英語,配合手勢、感情、動作進行教學,善於利用實物、錄音、電腦、動作表演以及語言等創設情景,使學生聽課精神振作,思路開闊。
2.教師有意識地就某個知識點出現講解錯誤,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注意和思考,讓學生主動說出來,再給予糾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
3.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可回答性,有的問題只是簡單地回答Yes or No, 缺乏吸引力,如在教Body language 一課時,當老師問Is body language very important?學生當然會回答Yes。 不妨變化一下:Is body language always very useful? Will peopl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when they use body language? 這時學生會做出多種回答。再問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good manners ? What body language means bad manners? 學生會興趣大增,紛紛回答,這樣學會就會積極度主動地進行思維。
4.對有見解的,精彩的回答要及時給予表揚,在學生討論問題時,老師要及時給予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5.教師要和學生平等交流。語言的交流應是開放的,隨機的,氣氛應當是和諧的,教師應當走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平等的一員,同他們交流;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問題表現出興趣,並同他們一起探討,在合作中消除學生心理中老師是監督者,評判者的影響。教師要以愛心和善意去理解他們,要尊重學生的生活感受,只要能達到教學目的,要不計學生過失,吸收他們的合理見解,這樣更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6.做好課堂筆記,要點知識這不僅對高中英語學習幫助很大,而且可以養成速記的好習慣,還能為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聽寫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在目前課堂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做筆記時常出現下列問題:
1)只聽課不做筆記,不知道記什麼,給以後的復習帶來困難。
2)不得要領,想記下時就記,有時又忘記,不會整理。
3)出現錯誤不會糾正。
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教會學生如何記筆記。
1)要有一本較好的筆記本。
2)條理清楚,提綱明確,能用顏色分辨主次,排列有規律。
3)對重要語言點要詳細記錄,不懂的要記,已完全掌握的可不記。
4)聽課時是重在聽懂老師的講解,抓住關鍵,用90%的注意力聽課,10%的注意力做記錄。
5)每頁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適當的空間,以便復習時添加其他補充材料。
為鼓勵學生做好筆記本,老師要經常檢查,表揚記得好的學生,從而使學生養成勤學,勤記,勤思考的習慣。
五、延伸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後教學延長線, 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
1.自學和課後復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自學和復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
1)剛開始時,由於學生對於如何自學、學些什麼內容,以及學到何種程度不太清楚,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布置預習作業來督促學生進行自學。作業的內容要細、語音、詞彙、語法,句型乃至課文內容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都要提出具體要求,而且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檢查。通過檢查,教師可以發現在自學時存在的問題,這也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依據。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達到某種目標進行必要的自學習慣。
2)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逐漸放手,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是進行自主的學生。比如,預習的作業不再面面俱到,把一些看了書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刪去不做,而安排一些需要學生認真思考或者討論的題目。這些問題不但是學生在預習時容易忽視的,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要使學生主動學習並具有自學能力,使他們通過自我處理信息,自我消化,達到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會了學生主動自學就給了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鑰匙。
2.課後復習是課後主動學習的重要一環。是課堂聽講的後讀階段,對所學的知識及時復習,不僅是鞏固舊知識的必要,而且是獲得新知識的前提。新舊知識有機結合,相互銜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學的知識。目前中學生的學習缺少有序的課後復習,指導學生課後復習途徑如下:
1)回憶。兩人一組用幾分鍾的時間,在課後用交流的方式把當天課上所學的知識回憶一篇,其效果甚佳,這種方法使學生經過大腦的思考,用交際的方式復現出來。
2)在早自習朗讀課文和重點詞彙,朗讀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很有作用。
3)補充筆記。上課時一邊聽講,一邊摘記筆記,難免有所遺漏或筆誤,這樣課後就需要檢查,比較、更新、整理,同時通過整理,對知識點進行再認識。
4)指導學生主動認真做好口、筆頭的復習練習,要勤於思考,切勿一遇到問題就急於求教,學會查閱資料。老師在復習練習的布置時要避免簡單、重復的操練,可根據課文內容適當延伸,增加思考和變化的成份,做到舉一反三。
3。課後興趣小組的建立,有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培養。
上文提到的要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措施之一是使學生對英語感興趣。課後興趣小組的建立和指導,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多方位了解社會,了解各方面的知識,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課外活動可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英語興趣小組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如英語角、英語歌曲,演唱、英語俱樂部、朗誦、寫作競賽、短劇表演,要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對中外文化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這些活動可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逐步消除畏難情緒,達到聽、說、讀、寫的同步訓練。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工具最根本的一點就在於一個「用」字,只有切實加強訓練、主動地去運用,才能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上述簡要闡述了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成就慾望,促進教與學的角色轉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主動性,積極性,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然而,學習有法、但無常法,我們只要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學生們就能主動學習,並會學好英語。
英語教師高中真誠解惑
『柒』 如何教小學英語的對話
英語學科使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要從實際出發。如學生沒有學活英語,教師再給他們上第一節英語課時,就不能搞「先學後教」,應該以老師教為主,范讀、領讀,把學生引進門。只要部分學生會了的,就可以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學生學英語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會了國際音標,就應該讓他們先學,暴露問題後合作學習。教師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考慮學生的基礎,要在學生能學的前提下,讓學生看書、練習。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一般一課中使用幾次「先學後教」,最後「當堂訓練」。下面介紹「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在英語6種課型中的應用。
(一)在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應用
一般採取2次或3次「先學後教」,最後「當堂訓練」。
1. 板書課題
上課開始,教師三言兩語引入話題,並板書本節課的課題。課題要寫清單詞所涉及的單元序號,字體要規范,不潦草。
2.出示目標
(1)正確認讀本單元(本話題)中所學的單詞。
(2)結合漢語意思,熟記所學單詞。
操作要領:
1 目標的表述:准確、正確、具體、簡潔,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活動可以實現。
2 目標出示的方式:a.用投影顯示;b.口述;c.用小黑板;d.寫在黑板上,為了節省時間一般用投影顯示,但切換時間不要太快,要讓學生看清。
3 目標出示的時間:板書課題後。
4 目標設計的數量:一般出示1-2個,不要多。
5 目標要有鼓勵性,比如:比誰能……
註:目標的表達以英文表述為主,邊出示邊閱讀,有時,要略加說明,讓學生理解、弄懂。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目標不要求設計,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點滴滲透在教學中。
3.自學指導
出示目標後,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讓學生自學時能夠達到4個明確,即明確內容、方式、時間、要求。
4.第一次「先學後教」:認讀詞彙,校正發音
(1)自學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對×單元×話題多少單詞進行認讀,幾分鍾後,檢測大家的認讀情況。比比看,誰讀對的單詞多,誰的發音最准確。
(2)先學。
1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語音知識,認讀英語單詞。
2學生聽單詞錄音,畫出自己讀錯的或不會讀的單詞。
(3)後教。
教師播放單詞錄音,學生跟讀,校正自己的發音。(教師播放錄音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要只看錄音機。)
5.第二次「先學後教」:學生自讀單詞,教師檢查單詞發音
(1)出示自學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自讀單詞,做到四個明確(略)。
(2)先學。
1學生自讀單詞,教師巡視,即時解決學生的讀音問題。
2教師在屏幕上呈現單詞,學生合上課本自我檢查,然後同桌互查,教師最後抽查。
(3)後教。
教師在抽查中,要側重後進生,後進生發音有問題,好學生幫忙。對於某些多音詞或含有難發的福音字母組合的詞彙,教師統一范領讀。
6. 第三次「先學後教」:練習漢語意思,加強記憶
(1)出示自學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漢語意思,加強記憶。做到四個明確(略)。
(2)先學。
1學生在教室的指導下,記憶單詞。
2同桌互提;教師出示圖片、實物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產生聯想,說出單詞。
(3)後教。
對於難以記憶的單詞,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字母組合、發音要領尋找規律,進行記憶。
7.當堂訓練
一般進行單詞默寫訓練。教師指導學生默寫出本節課所學的單詞。
操作要領:
1 學生要獨立完成,不得抄襲。
2 時間一把控制在15分鍾左右。
3 寫作作業本上,字體規范,下課後上交。
英語詞彙學習一般採取單元或話題內詞彙集中學習的方式。以上所談的僅是一種操作方法,圍繞「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還可以有多種操作方式,不必拘泥一種。這種詞彙學習方法同樣適合高中英語詞彙教學。
(二)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應用
一般採取2次或3次「先學後教」,最後「當堂訓練」。
1.板書課題
上課開始,教師運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實物、音像資料或啟發性用語導入新課,並板書課題,要寫清某單元、主要標題、某話題、某小節,字體要規范,不潦草。
2. 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時一節課的歸宿和任務。主要目的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能力。
(1)目標的表述:准確、正確、具體、簡潔,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活動可以實現。
一般常用的關鍵詞有:to know,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o grasp to master, to practice, to remember…ect.
教師要反復鑽研教材,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設計來確定目標。
(2)目標出示的方式:1用投影顯示,2口述,3用小黑板,4寫在黑板上。為了節省時間,一般用投影顯示,但切換時間不要太快,要讓學生看清。
(3)目標出示的時間:板書課題後。
(4)目標設計的數量:根據課標和教材內容要求,一般出示1-2個,不要多。
(5)目標要有鼓勵性,比如:比誰能……
3. 自學指導
出示目標後,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自學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明確自學的內容,如讀文中插圖、讀對話內容,分析圖表等。
(2)明確自學的方式,如聽錄音、朗讀、默讀、跟讀、分角色讀,邊讀邊在不懂得地方做記號等。
(3)明確學習的時間,時間安排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自學能力核定,要體現緊張,快節奏的特點。
(4)明確自學的要求,即自學後怎樣檢測(回答問題或判斷正誤)。這樣自學就有了壓力,學生就會格外認真,並緊張地思維。
4.第一次「先學後教」(讀圖 感知對話內容)
現行英語教材圖文並茂,插圖是為了更好地直觀了解語言材料,因此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看圖說話的能力,讀圖前要設計好問題,如:How many peo- 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What they talking about?
(1)出示自學指導(略)。
(2)先學(學生讀圖,教師提問)。
(3)後教(對於學生有疑惑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解決)。
註:如果沒有配圖,這個環節可以省略。
5. 第二次「先學後教」(聽錄音,理解大意)
(1)出示自學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聽課文錄音,理解課文大意,並回答理解性問題。
(2)先學,即教師組織學生聽對話錄音。
1兩種聽的方式。
A.學生合上課本聽,培養學生專心致志聽的習慣和理解課文大意的能力。
B.學生打開課本聽。邊聽邊分析語音、語調的特徵和說話人的態度,理解句意;可以邊聽邊讀,在自己易讀錯的地方畫上記號。
要求:學生要端正坐姿,獨立、耐心地聽,不允許交流;教師要邊操作錄音機邊關注全體學生,不做其他事情。
2檢測學生聽的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回答問題。盡量找後進生回答,後進生難以回答的可以找好生幫忙。
要求:設計問題不要多,1-2個即可,最多3個;要控制難度,因為聽力理解本身就難;回答問題時,不要讓一個學生把問題回答完,別的學生無事干,要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
(3)後教。
對於學生都難以回答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仍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來解決。
6.第三次「先學後教」(學生讀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出示自學指導(略)。
教師指導學生自讀對話內容(朗讀、默讀),理解對話的深層含義,做到四個明確。
(2)先學。
學生自讀對話內容(朗讀、默讀),理解對話的深層含義,並把不懂得語言點、句子結構、語法現象做上標記,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教材內容,努力弄懂每一句話。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進行行間巡視,鼓勵學生質疑問題。
(3)後教。
1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點進行討論,採取「兵教兵」的方式,解決問題。
2對於學生經過討論仍不懂的地方,教師可通過啟發、誘導、舉例,並板書要點。切記:學生都會了的,不講;都不會的,要講,且要講好。但不能濫講。
7. 當堂訓練
一般分口和筆頭訓練兩種形式。
(1)學生的口頭訓練。
學生在理解對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並圍繞新句型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操作要領:
1 分角色表演要關注全體學生,讓後進生也有鍛煉的機會。2分角色表演要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准備。3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演練,培養學生的演說技能。4學生在口語訓練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加以糾正,同時評價學生表演的等級。
(2)筆頭訓練。
1 重要句型和詞彙的運用。學生背、記學過的知識點,並進行筆頭訓練。
2 課文或文中重要句子默寫。
當堂訓練題目設計的要求:緊緊圍繞本節課學習目標,不能與教學內容無關;量要適中,不要少也不要太多;所設計的題目不要過難,要有代表性,與本節課的任務相吻合;當堂訓練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分鍾;筆頭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不得抄襲、看書。高中英語對話教學中也適用。
(三)在閱讀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般採取2次或3次「先學後教」,最後「當堂訓練」。
1. 板書課題(略)
2. 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略)
閱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熟練的閱讀技巧,正確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
3. 指導學生自學
出示目標後,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自學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明確自學內容,如本節所學的課文。
(2)明確自學的方式,如聽課文錄音、朗讀、默讀等。
(3)明確自學的時間,時間安排要恰當,不要長,也不要短,要體現課題緊張、節奏感強的特點。
4. 第一次「先學後教」(聽錄音,理解課文大意)
(1)出示自學指導(略)
(2)先學。
學生聽錄音,並回答淺層次問題(1-3個);
根據學情,確定聽的遍數,每聽一遍都要起到效果。
(3)後教。
1教師指導學生回答問題。積極鼓勵後進生回答,出現問題學生更正。
2難度較大通過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誘導進行點撥解決。
5.第二次「先學後教」(學生讀課文,深層次理解課文大意)
(1)出示學習指導。
教師指導學生限時讀課文(朗讀、默讀、輪讀,不要齊讀),讀後回答問題。
(2)先學。
學生讀書,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自讀情況,進行行間巡視,鼓勵質疑問難。
(3)後教。
1學生自學後回答理解性問題。教師要一個題目一個題目問,不要讓一個學生回答多個問題。要鼓勵所有的學生積極准備,盡可能讓後進生來回答,其他學生要認真聽,並判斷回答的答案正確與否,一個問題要讓多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
2教師再提問過程中,對於學生都不會的,教師通過啟發誘導的方式讓學生理解。
6.第三次「先學後教」(學生細讀文章,畫出不懂得語言點)
(1)出示自學指導。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畫出不懂得語言點、表達方式和語法現象。
(2)先學。
學生細讀文章,找出不懂得知識點,同時標出記號。
(3)後教。
1自學結束後,教師指導學生2人或4人一組(每一個組內都要有後進生和好生,以便相互幫助)對自學過程中不懂得地方進行討論,學生可查閱資料、看課後注釋;組與組之間也可相互交流,解決共同存在的問題。
2對於學生們討論後仍解決不了的問題,如難以理解的短語、句型或語言點,教師做必要的、適當的點撥、舉例、歸納等,並板書要點。切忌不要盲目地大講特講,點撥要點不脫離教材為根本,不增加學生的負擔。
7. 當堂訓練
一般分為口頭或筆頭訓練。
(1)口頭訓練。
口頭復述課文或背誦課文中重要的句子,採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進行調查。
(2)筆頭練習。
1對文章中的重要知識點的基本運用。
2重要的句子默寫。
題目設計的要求(同對話課,略)。
注意:閱讀教學中的先學部分不必要完全按照以上順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種模式同樣適合於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盡管高中英語閱讀材料篇幅較長,詞彙較多,課標提出的基本要求和達到要求的途徑是一致的。
(四)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1. 板書課題(略)
2. 出書學習目標(略)
3. 指導學生先學
(1)教師呈現符合所教語法內容的語言現象,有兩種方式:
1教師通過現場演示,邊敘述便呈現。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理解所教的語法基本特徵。如講解動詞的「正在進行時態」,教師可以邊演示邊呈現含有「動詞正在進行時態」的句子,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加深對正在進行時態的基本特徵的理解。
2教師在黑板上或投影屏幕上呈現所教語法項目的句子,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句子,尋找規律。
(2)教師指導學生發現規律,揭示語法特點。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揭示語法特點。
4. 後教
(1)對於學生在觀察語言現象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通過點撥加以指導,並板書要點。
(2)教師出示典型性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練習。對於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關鍵性點撥。
5. 當堂訓練
圍繞本節課講的語法項目,設計當堂訓練題目。基本要求同對話課。
語法教學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把學生觀察、分析、理解語法特點放在第一位,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學習語法,運用語法解決問題。
(五)在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
1. 板書復習課課題。只板書單元序號。
2. 出示復習目標。目標應涉及聽力訓練、單詞、句子的正確拼讀,熟記基本的語言要點,並正確運用。
3. 出示自學指導。針對教材內容分類提出復習要求。
4. 先學(學生自主復習)。
(1)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復習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復習。在學生自主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並鼓勵學生質疑。
(2)檢測學生自主復習的效果。教師發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檢測時間15-20分鍾。
5. 後教。
1教師公布答案,學生同桌互改,教師統計結果。
2學生分組討論錯題,互相解決疑難;教師巡視。
3教師根據檢測中的傾向性問題適時點撥、歸納,並板書要點。
6. 學生鞏固記憶基本語言點,通過自查、互查和抽查,達到「堂堂清」。
(六)在英語習題課講評課中的應用
1. 板書課題。
2. 出示目標、
3. 學生更正試卷中的錯誤。
教師分發改過的試卷,學生更正錯誤。
4. 合作交流,討論錯題。
鼓勵學生分組討論糾正錯誤,教師巡視關注學生們的討論情況。
5.共同探究,討論問題。
試卷中的一般性問題,採用「兵教兵」的方式解決;大家都不會的有傾向性的問題,教師要點撥、歸納。
6. 學生背記更正後的題目,教師通過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檢查背記情況,保證學生人人弄懂記住。
『捌』 怎樣進行初中英語課堂導入和提問才有效
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的傳統教學,把英語純粹當作評議知識來講授。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傳統教學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轉向思維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動機和思路,發揮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提問作為組織教學、啟發思維、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語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1. 啟發作用
提問能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在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教師的提問能促使學生開啟思想的機器去主動尋求答案;當學生的思維積極向前推進的時候,教師的提問又幫助他們開辟新的通道;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偏差時,教師的提問會使學生明確方向。學生由於自己有能力解答問題而產生自豪感和進一步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從自己答案的不完美中,激發對知識的渴求。
2. 反饋作用
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語言、語法、詞彙、背景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反省自己的教學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學生所接受,使教師及時補充原先課堂設計的不足。
3. 調節作用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即使在教學秩序較差的班級,只要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乎都能集中注意力,進行一定的思考。所以教師講課中就應該用問號(?)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鉗住,當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教師能用巧妙的一問把它集中起來;當學生注意力持續地集中到一點產生疲勞感時,教師又用巧妙的一問使學生豁然開朗,心情舒暢。就這樣,一堂課疏密相間,起伏跌宕,學生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收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課堂提問時的技巧和策略
提問包含著教師的提問、學生對教師提問的應答和教師對學生應答的反應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其中教師的提問是最重要的,它是整個問答過程中的第一環節,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所採用的技巧和策略對師生間能否相互交流,問答活動能否正常進行下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的提問首先要讓學生做出應答反應。因此,教師在提問前必須採取一定的手段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提問前可適當保持一定時間的沉默,來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通過手勢、音調、音量的變化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學氣氛對學生回答老師所提問題的態度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創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興奮狀態,老師應採取與學生一起思考的心情進行提問,而不是用強制回答的命令語氣和態度來進行提問。
3. 如果教師自問自答的目的不是為了承前啟後或是作為引言來導入新的授課內容的話,教師最好不要自問自答。若代替學生回答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
4. 提問後教師要保持沉默,有意識地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一些教師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從心理上害怕課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來打破這種沉默,這樣做使學生沒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又怎樣來回答問題呢?
5. 有意識地指名讓學生對提問進行回答。這種定向的回答必須是建立在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而並非隨意指定任何學生。
6. 一般在提出問題後不要重復自己的問題。因為在重復問題時,往往詞語上會發生微小的變化,導致與開始所提的問題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學生的思考中斷或引起思維混亂。
三、課堂提問的時機
1. 新課導入時提問。
針對以前學過的內容提問,藉此了解學生課外復習和掌握教材的情況,起承上啟下、導入新課的作用。如初三第一學期unit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 這一課,教師可以這樣引入並提問ight is important to us everyone , especially at night .but 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b ?旨在回憶學習愛迪生偉大貢獻,起到知識的銜接和鋪墊作用。
2.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就需要教師用以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來調節課堂氣氛。如人教社初三unit14 lesson54「shopping online」一文,可以這樣發問:we usually buy things in a shop。but where did sato miyoko buy things online? 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buy everything online ?這種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
3. 課堂小結時的提問。
通過課堂小結提問,可以挖掘課文的深層含義、德育功能、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推理等能力。如學習人教社初三課文 lesson 50「standing room only」一課時,在本課結束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 do you think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the greatest challenge ?等等,通過這樣層層設問,步步求答,促使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思考、去回答、去努力付諸行動。最後得出正確結論:「our country must carry on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
四、課堂提問的形式
1. 直問與曲問相結合。在傳授新教材和復習鞏固的教材中,常用直問。它既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也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曲問開拓學生思路,可幫助他們觸類旁通地找到解決問題途徑,達到「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可把直問與曲問相互結合適用,既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又有利學生知識的掌握。
2. 重問與輕問相交替。重問針對教材或教學重點連續提問,逐步深入,著重解決問題的關鍵。輕問是對教學中非關鍵的問題發問,留待學生自己去思考,不必有反饋。重問與輕問交替運用,可使學生分清主次,抓住重點,突破關鍵,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3. 近問與遠問相配合。教師圍繞教學中疑難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近問;而為後繼的教學任務提問,使知識、技能連續化和系統化為遠問,前者為先導,後者為前者創造條件,近遠配合,相輔相成,把知識和技能縱向連貫,橫向溝通,形成體系,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五、設計課堂提問時的要求
英語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中要提出問題,明確提問的方式和目的、英語教師知道提問的重要性固然很重要,但課前如果不去下功夫精心地設計問題,提問就會失去了它應有的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在課前設計提問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 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對設計的提問應該精心選擇,將與教學內容聯系不密切的問題盡是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以免浪費教學活動的時間。
2. 提問的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理解的范圍之內,使學生感到能夠回答並產生願意思考的積極態度。
3. 要考慮多種水平的提問,簡單問題的提問和復雜問題的提問相結合,一般問題和重點問題相結合。
4. 在設計課堂中所提的問題時,應能夠預想到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及教師對回答的處理方法。
5. 在設計一些較難的問題時,還應設計一定的提示要點,以便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回答。
『玖』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這種理念在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得卻不明顯。比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問答形式較多,往往教師佔主動(問的較多),學生占被動(回答的較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公開課是教師最好的煉爐。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立足於教材整合創編出具體的教學文本,而且還要關注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與層層遞進,更要注重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新的教學理念,即通過不同方式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體現學生為主體。
課例分析如下:此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由運用句型「Does he/she have…?」和「Is she/he…? 」進行提問。
首先我引導學生復習了所學過形容詞「fat/thin /tall/short/strong/
quiet/cute/ beautiful等。然後運用課本素材引出新句型「Does he/she have…?」和「Is she/he…? 」並進行了機械操練。
在運用環節上,我創設了真實的情境。首先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女兒給大家,拉近與學生的關系,然後請學生運用所學新句型來猜一猜她的長相。此時我做出「body language」提示學生,減小學生提問的難度。「I have a daughter. She looks like me.Guess what she is like?」由於學生出於對老師女兒的好奇,紛紛舉起了小手進行提問。
Sa:Is she a girl?Teacher:Of course, she is my daughter.(中文解釋女兒)
Sb:Is she fat?Teacher:No.She is thin.
Sc:She like hamburgers?Teacher:You can ask「Does she like
hamburgers?」
Sc:Does she like hamburgers?Teacher:Yes.
Sd:Does she have long hair?Teacher:Yes.She has long black hair.
Sd:I think she is beautiful.Teacher:Thank you.(提醒學生盡量用所學問句進行提問並給予一些獎勵)
Se: Does she have…?Teacher:…….
在學生與我的交流中,看不出學生的緊張以及學生無從問起的表現,體現出的是學生流利的表達以及不假思索提問。學生問完後,我運用課件演示了女兒的照片並請學生們針對他們自己所提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來描述老師可愛的女兒。通過對以上課例分析,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首先,教師就要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提供提問的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地愉悅的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敢於、樂於、善於運用英語進行提問。
其次,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選擇一個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尤為重要。比如在課例中,我以《Guess what my daughter is like》為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話題中運用英語自由地提問和交流。
第三,要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只有多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有信息溝的各種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自由地交流、自由地提問,學生才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只有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各種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當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第四,要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及時的評價會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教師要對學生給予表揚,當學生能夠踴躍提出各種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要求提高問題的質量,鼓勵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經驗、思考如何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隨著課改的深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提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改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敢於提問、獨立思考、積極創新,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