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英語朗讀課怎麼上
Ⅰ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朗讀課文能力
多聽歌 埃及王子主題歌和獅子王音樂欣賞等。
Ⅱ 如何指導小學生英語朗讀的教學案例隨筆
(一)、教給學生朗讀技巧和方法,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二)、抓好課內課外的朗讀
1、加強課內朗讀
(1)、課堂上重視模仿和大聲的跟讀,
小學生對語音比較敏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讓學生聽標準的英語,並要求他們模仿並大聲的朗讀,以學會標准、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例如,《新標准 小學英語》教材配套的錄音磁帶就是教師和學生最實用的標准讀音示範磁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反復跟讀並模仿。
(2)、課堂活動中採用多種朗讀方式組織教學小學生好動,爭強好勝,而且樂於表現自我,如果訓練方法單一,學生就會喪失興趣,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朗讀材料的類型,積極採用多種手段組織學生朗讀。在教學單詞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其積極思維,主動學習,教師可以採用男女生、各組之間的「競賽讀」、「接龍讀」,利用單詞卡片的「猜讀」,可以將單詞編成歌謠進行「兒歌讀」,還可以藉助於身體部位開展「肢體語言助讀」等以鞏固新授單詞。在教學對話時,可以採用以小組為單位的分角色朗讀、然後要求學生表演讀,教師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以告訴他們:爺爺奶奶的聲音可以沙啞一點,爸爸媽媽 的聲音可以有力一點,小孩的聲音可以稚嫩一點;愉悅時的聲音可以歡快一點,憤怒時的聲音可以嚴厲一點,煩惱時和悲傷時的聲音可以低沉一點,生病的聲音可以 虛弱一點,感到意外的聲音可以誇張一點。這樣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生讀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在教學短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聽錄音讀、個別朗讀、個人或小組輪流讀、齊聲朗讀、讓語音語調好的學生領讀,也可以開展「最佳模仿秀」挑戰讀等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對英語朗讀的興趣和信心。
(3)、開課必讀。
當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不是靜悄悄的等待老師來上課,而是要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開始新課,所以當教師走進教室時,不是急忙開始新課教學,而是先檢查學生讀英 語的情況,如書是否打開在正在讀的那一夜,是否在用「心」讀英語等等,並及時的對朗讀中存在的不良習慣予以指正。
(4)、組織好早讀
在我市,小學英語課時安排少,訓練的項目又較多,所以對於每周僅有的一個30分鍾的早讀必須格外珍惜。在早讀課上,教師要組織學生大聲的朗讀英語,進一步鞏固課堂的朗讀成果。
Ⅲ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朗讀
按照英語課標的要求,學生要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英語的課堂訓練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回顧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是否也關注到這些細節呢?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否高效呢?然而平時的教學常常會出現這樣幾種現象:
現象一:讀熟讀順沒落實到位
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使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面對一個個學生時,卻發現還有相當多的後進生,不要說讀出純正的英語,就連起碼的讀通讀順都成問題。追其因,主要是時間得不到保證,更多的是走過場,課堂上只一味聽到中優生齊讀,展示讀,競賽讀……一些後進生只靜靜地坐在一邊當旁聽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形式單一,只是機械地重復。一遍又一遍,學生讀得口乾舌燥,自然讀書的積極性大大被挫傷,久而久之,朗讀成了一種負擔。
現象二:一味強調朗讀的流暢而忽視了教師的朗讀指導
有的教師認為,新理念下的英語課堂,要讓學生去大聲朗讀,就是讓學生一遍一遍地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對話的內涵,不做具體的朗讀指導,沒有讀書的目標,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於是,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出現了唱讀、誤讀,無視純正的語音、語調和正確的停頓點。
面對以上兩種現象,我是這樣思考的:
一、關注全體,把讀熟落到實處
「熟讀」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要「讀」,二是要讀「熟」。宋代的教育家朱熹不僅強調讀准,還強調讀的遍數要多。古人的方法能否運用到當今的課堂?
拿到一篇文章要學生讀熟,首先要給足練讀的時間。我們可以這樣安排:課前預習讀,課中反饋讀,課後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
課前預習讀。要求學生做到:自讀課文不少於3遍。第一遍讀圈劃生字新詞,拼讀熟練;第二遍讀劃出「你認為讀得最拿手的語段」,多讀幾遍;第三遍讀劃出「你認為最難讀的語段」,想辦法,努力把它讀好。這樣,每讀一遍都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學生帶著任務就會用心去讀,時間長了,學生定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
課中反饋讀。這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熟練最關鍵的一環。有好些孩子,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輔導,因而讓他們在課前預習環節把課文讀熟並非易事,所以只能把這一任務放到課堂上。而一節課的時間是個常數,如果課堂上讓一個一個學生各讀一段,或是「開火車」讀,試想:一篇對話短則十來句,多則三十幾句,一輪下來,有幾個學生能有幸被輪上?大部分學生似乎都坐上了「冷板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讓反饋讀進行一些花樣的翻新,拓寬讀書的參與面,增加朗讀的趣味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來呢?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首先四人一小組反饋交流預習情況,給足時間保證人人都能讀一遍課文,建議組內互幫互讀,尤其要注意一些後進生。也可以組與組之間進行賽讀;其次,面向全體,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語段,也可以指出自己認為最難讀的語段,或教師或同學給予范讀。這樣,運用互幫互讀,朗讀競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朗讀興趣,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分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得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課後指導讀。所謂課後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是針對個別後進生而言的。一個班級的學生猶如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有長有短,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中,總有個別學生在正常時間內掌握不了應該掌握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給他們「開小灶」。
二、在學生朗讀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學生朗讀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揮「導」的作用。設置與課文匹配的情景,通過反復聽錄音、老師范讀、學生范讀等形式,讓學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語氣,找准詞句的重讀、弱讀和連讀,以及停頓點,最終使學生少走彎路、錯路,讓指導和練習事半功倍。如:朗讀句式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時,有的學生停頓點不對,有的把句中每個詞都讀得很重,聽起來很頓促。經過反復聽錄音,句子可以這樣讀: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是停頓點,劃橫線的單詞要重讀。經過這樣詳細的指導,學生在朗讀訓練時有法可依,部分後進生可以適當的在書中做一些筆記,便於課後鞏固。
總之,朗讀是英語課堂上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我們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盡最大可能的使我們所有的學生掌握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
Ⅳ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
先學准音標然後就是練習多讀了
Ⅳ 如何上小學英語讀寫課
聽說讀寫是語言的主要四種技能形式。《中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對這四種語言技能提出了九種級別要求,並且對每個級別的要求都做了詳細的描述。總結歸納讀和寫的要求,我覺得在小學階段,讀是指認讀、拼讀、朗讀、閱讀;寫是指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字母、單詞、句子,能正確使用英語的標點符號以及書寫句子時的規則,個別學生能寫出簡短的篇章。 當然,在一堂讀寫課上,並不是要體現所有的《新課標》中的技能要求,那是不實際的。一堂課,總有它側重點。那麼,如何上一堂讀寫課,一直是我們為之困惑並且努力嘗試的方向。我想借自己的課《PEP Book3 Unit4 Part B Read and Write》為例,來談談自己對小學英語讀寫課的想法。 在我還沒正式踏上這小學英語教學講台之前,曾經在甌海聽過呂歡歡老師的一堂讀寫課,那也是一節詞彙的讀寫課。隨著時間的流逝,對課的教學設計記憶已不再清晰,但是印象深刻的是音素的滲透。
想法之一:音素的滲透音與形的結合。 因為是詞彙的書寫課,學生對該詞彙的認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在詞彙的教學課中該落實的教學目標。所以,對於詞彙讀寫課,我們更應該側重的是單詞的形,通過音素,引起學生對形的關注,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單詞的音與形的關系,即教會學生記憶單詞的學習策略,通過發音(音素)來記憶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 比如在我這節課中,單詞window , door , bed , desk , chair 這五個詞彙的認讀對學生來說是容易的。但是如何去記憶這五個單詞,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我想這也是在詞彙讀寫課中該解決的任務之一。那麼,通過音素/b/+/e/+/d/得出單詞bed是可行的。這是在符合規則發音的前提下,我們引導學生通過直拼的方式是可行的。而當單詞的發音是不規則,或者說比較復雜的時候,就不可以用直拼的方式了。比如單詞door,window等。對這三個單詞,我是這樣做的:floor---oor---door ,yellowowdowwindow,這種方法叫遷移法或聯想法。由於小學生音素知識的局限性,字母組合的發音是超出他們的理解與記憶范圍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發音類似詞彙之間的遷移或聯想進行記憶,是可行的。
想法之二:通過讀來鞏固寫。 讀寫課,另外一個教學重要目標就是讀,包括認讀、朗讀、閱讀。認讀、朗讀的內容可以是認讀本課時的主要單詞、句子。閱讀的內容主要是與本課時相關的具有大容量的篇章,可以是書本內容,也可以使拓展內容,但它們的主題都離不開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本課時的教學主題。 我這堂課的主要認讀、朗讀的單詞是window , door , bed , desk , chair,主要句子時Look at the . It is . I like it very much . 征對這幾個句型,我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要是看圖描述。讓學生在認讀句子的同時,看圖說出單詞,從而進行描述與表達。先說,即接觸單詞的音,過渡到單詞的形,這種層遞進的過渡方式能被學生較容易接受。 但是在設計篇章的閱讀時,雖然錄音的內容與本課時的教學主題是密切聯系的,我的教學活動就是不到位的。因為我只是設計的聽的活動是:Whose house is it ? Let’s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這個聽的任務與本課時的主題是沒有任何關聯的。所以這個活動是失敗的,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如果把這個環節進行修改:1)Whose house is it ? 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 2) Listen and again , then fill in the blank . 就是把中間描寫房子、房間的時候部分,對本課時的五個主要單詞進行挖空,要求學生先聽,再自己把單詞補充完整。學生通過聽聽覺上的信息接收,再通過閱讀視覺上的信息接收,最後再自己寫一寫。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就顯得比較有意義。學生在聽和閱讀的過程中,鞏固寫。 所以,我想,不管是字母、詞彙,還是句子的讀寫課,重要的是不要使讀和寫的關系脫離,他們應是相互融合的關系。
想法三:拓展也要不脫離教學內容與讀寫主題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五個詞彙的讀寫window , door , bed , desk , chair,主要句子是我自己構思的:Look at the . It is . I like it very much . It is for . My love is for . 我設計的拓展活動是這樣的:給盼盼寫一封信,把你的愛傳達給盼盼。該信的主要語言結構是Look at my . It is . I like it very much !It is for you now . My love is for you . 課後仔細反思,我發覺這樣的拓展是無效的。因為這個拓展本身不存在培養學生寫的能力的功能,它只是本課時語言結構的拓展與運用。按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若有拓展,它也是時刻跟隨本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的。對於讀寫課,它的拓展應該是本課時相關詞彙、句子的書寫的拓展與運用,即詞彙window , door , bed , desk , chair的運用與書寫的拓展。 有人提議說:盼盼在莫拉克台風中失去了家園,那麼讓學生設計一個house和room送給盼盼,然後再讓學生看圖描述房間,動筆寫一寫。撇開該提議需要探討的地方,我覺得這樣的拓展就比我自己原來設計的要有優勢。首先,在這個拓展的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並沒有脫離本課時的主要語言框架結構;其次,學生說一說,同樣也遵循了看圖認讀單詞的讀的能力目標;最後,學生寫一寫,鞏固了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知識目標,即單詞的書寫。 所以,我想,讀寫課也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也要體現讀寫的功能。
Ⅵ 小學生的英語課如何上比較好
看是幾年級的小學生?如果低年級的小朋友,主要就是記憶一些最常用的單詞之類專的!(用好的方式讓其能記住屬更多的單詞)
若是高年級的小學生的話,最好能跟語文課老師多探討探討,在語文常規語法進展後的情況下,著手對學生英語語法基本功的培養!這將對學生以後進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一生的英語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Ⅶ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課後朗讀的有
《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這四項英語技能中,「聽」是語言起步,「說」是語言發展,「寫」是語言集成,而第三階段的「讀」是語言過渡,起到從口頭表達到手頭表達之間的橋梁作用,是一種非常獨特而重要的思維動作。學生只有通過「讀」,才能將語言的音和形結合在一起,從而更深入地習得某種語言。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由於種種原因,英語教學的目標直接指向了「寫」,而「聽」、「說」、「讀」則變成了輔助能力,成了向「寫」的目標跳躍的一條架板,並在學生達到「寫」的目的後,它們三者漸漸被忽略,以至於在某些學生身上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因此研究學生目前的朗讀能力,朗讀方法,朗讀效果等問題,從而找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改善學生朗讀方法,展示學生朗讀效果的一些有效策略,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朗讀習慣,從而能讓學生以優質的姿態學得更優質的英語成為教學中的一大重點。那麼怎樣才有
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朗讀習慣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神。
一、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生的英語朗讀時間。
從學校與家庭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學生一天之內的英語語言訓練的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有度的。但是,無論何種語言卻都要在交流、實踐和運用中才能真正地習得。既然英語朗讀的客觀條件是局限的,學生就要學會以最有效的計劃來開辟盡可能多的朗讀范圍與朗讀地域。在校時,要指導學生抓住學校分配給自己的早讀課時間,充分盡情地朗讀;可以把握每天45分鍾的英語課堂時間,張揚精彩地朗讀;可以利用課余自修的隨機時間,自由暢快地朗讀。
校內的朗讀訓練有限,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就勢在必行。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支持、幫助、督促下,在家庭中做英語朗讀訓練。但家庭式朗讀訓練就應該遵循循序漸進、踏實嚴謹的原則。學生應以老師的指導要求為旁則,以自我的學習狀態及家庭的學習條件為背景,逐步增加家庭英語朗讀的時間,漸次提高家庭英語朗讀的水準。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講,每天兩次,早讀和晚讀各一次,這樣的安排最合理,實驗證明,兩次外部刺激之間夾一次睡眠,易於記憶,因此,每天在臨睡前讀一次英語,起床後讀一次英語,能取得不錯的記誦效果。
當然,不管學生選擇何個時間段,不管在每個時間段為自己編排了多少時長,都應該明白,只有貴在堅持,不懈努力,排除雜念,刻苦訓練,才能取得成功。
二、指導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英語朗讀材料。
牛津英語課本是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最好的教材,它具有科學性、實踐性、趣味性、實用性。我們的學生應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書本的獨特魅力,挖掘課本里的單詞、段落、文本的可生成性,讓自己的每一次朗讀都帶上不同的激情,從相同的內容材料中生發出不同的朗讀體悟。
此外,學生還可以尋找適合個人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習狀況的課外英語朗讀材料——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中的閱讀短文;訂閱的報紙雜志上的小詩歌與小故事;動畫短片中簡明易懂的台詞。學生都可以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嘗試模仿,盡興表演,體會英語世界的博大與精彩。
三、指導學生學會並掌握恰當的朗讀方法。
①先聽後讀,學生將擁有一位親切優秀的「老師」。
面對一段新的文字,學生要先聽所選材料的標准錄音,感知單詞、句子的正確示範發音,把握好單詞、句子的語音語調、輕重音、節奏、意群切分,理解文字的感情基調,然後模仿朗誦,追求朗讀的流暢、自然與優美。因此,「錄音」就是學生身邊日常接觸最多,情感聯系最密切,基本功最扎實優秀的一位「家庭老師」。如果學生與這個老師親密無間、真誠合作,學生就能更快地踏入英語學習的大門,領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魅力。
②手腦口並用,學生將擁有一位終身相伴的「朋友」。
朗讀訓練的最終目的應達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要求口、眼、耳與大腦並用,達到眼睛所看到的口裡即能准確讀出,耳朵加以監聽,同時大腦能立即反映其語義,不需要轉換成母語。因此,學生在朗讀時一定要保持一種良好的朗讀姿態,佐以良好的朗讀習慣。由於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感是生疏的,習慣是粗糙的,方法是模糊的,老師們在教學時也往往發現,某些語詞,學生會說,卻不會認,不會讀。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的形象思維仍優於抽象思維,大家常常在聽講的過程中已經模仿並學會某個詞句的發音,卻沒有將詞句的音與形對照結合起來記憶。因此,學生要養成用手指指認朗讀內容的習慣,不管是單詞、句型還是對話,都要邊用手指認邊開動嘴巴,讀到哪裡,手指就跟著劃到哪裡。這樣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邊學習邊記憶,從而使得這些朗讀內容在自己的腦子里深入根植。這種「朗讀習慣」就是可以伴隨學生終身、並深深影響他們後續學習效果的一位「朋友」。
③分層朗讀,學生將經歷一次又一次「頭腦風暴」。
面對一篇長度難度適當的朗讀材料,學生首先不忙開口,而是動腦,具體分析,為自己簡單製作一張朗讀要求表,比如,第一層朗讀,「疏通字詞,感悟語音」,第二層朗讀,「聯系語句,體會語調」,第三層朗讀,「深入角色,理解語意」。
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學生在校的英語學習時間有限,正式的英語課堂可以說是學生直接接觸英語,充分交流英語,全面運用英語的唯一機會。短短45分鍾,學生要能聽會、說會、讀會,且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洋溢強烈的激情,這就要求老師精心備課,精緻設計,精彩演繹我們的英語課堂。朗讀單詞時,可以為學生安排朗讀競賽,以個人的形式或小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給學生一次當小老師的機會,帶領全班大聲朗讀;朗讀句子時,可以採用高低聲,快慢速,接龍等形式;朗讀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情景,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當明星的優質感覺。不管是何種樣式的朗讀,聲勢浩大也好,細水流長也罷,不管是個人參與也好,集體合作也罷,老師在編排朗讀項目時,都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設計理念,要讓學生深入根植朗讀的慾望,給學生朗讀美的享受。
五、靈活機動的朗讀作業,保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每天的家庭作業中我們可以嘗試留出「一小塊」時間,堅持每天布置一些英語家庭朗讀作業,作業力求體現趣味性、多樣性、自主性、靈活性。興趣是學生最有效的學習動力,若在課後也給學生開辟一片他們感興趣的英語園地,將對他們堅持長期地學習英語奠定情感基礎,使學生覺得家庭作業不是純粹的機械的重復任務,也不是敷衍了事的炒冷飯,而是一件對自己真正有益的事情。
六、民主新穎的朗讀評價,延續學生的朗讀興趣。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老師可以採用新穎特別的朗讀競賽和朗讀評價,比如評選班級的「英語朗讀明星」或「英語朗讀助教」等,來延續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已經被激發出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於每天家庭朗讀作業的檢查與反饋,老師可以在班級制定朗讀成績積分制,積分包括努力分、進步分、優美分,將積分納入到整個學期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的評價體系中,學期中或學期末都可以給予獎勵,從而讓學生覺得朗讀並不是枯燥和可有可無,而是有趣且能得到相應的成功映照的。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英語朗讀習慣的培養。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一定可以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此可以勇敢地對別人說英語,也不會因為發音不準而被別人不理解,更不會讓聽者認為你在說「外星人」的語言了。同時,學生的英語技能也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Ⅷ 小學英語閱讀課怎麼上
一、聯系實際、引導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見,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如何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呢,那麼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教師應採用多樣的靈活的機制來激勵學生,要善於創設氛圍,一旦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要能及時調動並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來一段小幽默等。閱讀的內容,可以採用另類的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叫學生聽錄音,再朗讀的模式,可以試著叫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講小故事來把這內容演澤出來。既達到了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擴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學生學習英語,僅僅限於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收集資料,為學生提供能夠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的語篇材料。如英語學習報,英語故事書等給學生進行傳閱。學習只有多閱讀,才能擴寬知識面,掌握更多的詞彙。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英語教師只有跳出英語教英語,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斷開發與創新語篇,實現拓展化、實踐化和趣味化,才能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得以發展,使知識在被拓寬的同時,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
三.教學分層,降低難度。
六年級的學生英語知識積累少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六年級的閱讀材料或多或少會涉及到以前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充分地開展好閱讀前的復習活動。帶領學生做單詞游戲,對話表演,認讀重點句式等,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熟練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詞彙。在充分的復習活動之後,我再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找出剛才復習的單詞、句型,並同桌進行認讀。然後,我提出一兩個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活動。難度降低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了。讓學生完成以上活動之後,我再領著學生理解短文,鼓勵學生完成檢測題。
四、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至關重要。
1、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掌握文章大意。
整體閱讀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盡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群,目光要盡可能少的停頓,要從整體把握句子的含義。而不是逐字逐句去翻譯閱讀材料。
2、學會猜測詞義,並對單詞的結構進行聯想。
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就是詞彙量,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一篇英文只認識那麼幾個單詞是不行的,就感覺在看盲文,無厘頭。但完全沒有生詞的閱讀是不可能的,所以學生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語境,單詞結構等猜測詞義。
3、用英語思維
也許這一點在小學很難做到,但是要從小培養他們英語的語境,不要從母語轉變意思,也就是不能逐字逐句的譯成中文後,再把全文大意掌握,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學英語就要直接用英語理解,減少母語與英語間的互譯。盡可能的培養這種英語的語感。
4、 正確選擇閱讀材料。
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是很重要的,否則起不到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閱讀內容最好是原文,不要自己編寫,原汁原味更能貼進語言的真實性,;其次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與學生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難易程度相當,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看看課本中用的是什麼句式等,與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再次,所選的閱讀內容生詞不宜太多,最多不能超過5個。因為太多的生詞會使學生的閱讀受阻,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後的成就感與積極性。
Ⅸ 如何指導小學生的英語朗讀
如何指導小學生的英語朗讀
按照英語課標的要求,學生要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英語的課堂訓練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回顧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是否也關注到這些細節呢?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否高效呢?然而平時的教學常常會出現這樣幾種現象:
現象一:讀熟讀順沒落實到位
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使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面對一個個學生時,卻發現還有相當多的後進生,不要說讀出純正的英語,就連起碼的讀通讀順都成問題。追其因,主要是時間得不到保證,更多的是走過場,課堂上只一味聽到中優生齊讀,展示讀,競賽讀……一些後進生只靜靜地坐在一邊當旁聽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形式單一,只是機械地重復。一遍又一遍,學生讀得口乾舌燥,自然讀書的積極性大大被挫傷,久而久之,朗讀成了一種負擔。
現象二:一味強調朗讀的流暢而忽視了教師的朗讀指導
有的教師認為,新理念下的英語課堂,要讓學生去大聲朗讀,就是讓學生一遍一遍地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對話的內涵,不做具體的朗讀指導,沒有讀書的目標,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於是,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出現了唱讀、誤讀,無視純正的語音、語調和正確的停頓點。
面對以上兩種現象,我是這樣思考的:
一、關注全體,把讀熟落到實處
「熟讀」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要「讀」,二是要讀「熟」。宋代的教育家朱熹不僅強調讀准,還強調讀的遍數要多。古人的方法能否運用到當今的課堂?
拿到一篇文章要學生讀熟,首先要給足練讀的時間。我們可以這樣安排:課前預習讀,課中反饋讀,課後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
課前預習讀。要求學生做到:自讀課文不少於3遍。第一遍讀圈劃生字新詞,拼讀熟練;第二遍讀劃出「你認為讀得最拿手的語段」,多讀幾遍;第三遍讀劃出「你認為最難讀的語段」,想辦法,努力把它讀好。這樣,每讀一遍都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學生帶著任務就會用心去讀,時間長了,學生定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
課中反饋讀。這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熟練最關鍵的一環。有好些孩子,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來輔導,因而讓他們在課前預習環節把課文讀熟並非易事,所以只能把這一任務放到課堂上。而一節課的時間是個常數,如果課堂上讓一個一個學生各讀一段,或是「開火車」讀,試想:一篇對話短則十來句,多則三十幾句,一輪下來,有幾個學生能有幸被輪上?大部分學生似乎都坐上了「冷板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讓反饋讀進行一些花樣的翻新,拓寬讀書的參與面,增加朗讀的趣味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來呢?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首先四人一小組反饋交流預習情況,給足時間保證人人都能讀一遍課文,建議組內互幫互讀,尤其要注意一些後進生。也可以組與組之間進行賽讀;其次,面向全體,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語段,也可以指出自己認為最難讀的語段,或教師或同學給予范讀。這樣,運用互幫互讀,朗讀競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朗讀興趣,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分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得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課後指導讀。所謂課後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是針對個別後進生而言的。一個班級的學生猶如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有長有短,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中,總有個別學生在正常時間內掌握不了應該掌握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給他們「開小灶」。
二、在學生朗讀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學生朗讀訓練過程中,充分發揮「導」的作用。設置與課文匹配的情景,通過反復聽錄音、老師范讀、學生范讀等形式,讓學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語氣,找准詞句的重讀、弱讀和連讀,以及停頓點,最終使學生少走彎路、錯路,讓指導和練習事半功倍。如:朗讀句式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時,有的學生停頓點不對,有的把句中每個詞都讀得很重,聽起來很頓促。經過反復聽錄音,句子可以這樣讀:The Chinese teacher』s lunch /is on the chair. 「/」是停頓點,劃橫線的單詞要重讀。經過這樣詳細的指導,學生在朗讀訓練時有法可依,部分後進生可以適當的在書中做一些筆記,便於課後鞏固。
總之,朗讀是英語課堂上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我們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盡最大可能的使我們所有的學生掌握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
Ⅹ 如何教小學生讀英語 怎麼教小學生讀英語
1.教學生大聲朗讀,不要學啞巴英語
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於學過的知識,朗讀可以加深記憶,在聽到相關語言材料時,就能迅速地理解和作出反應,因此有助於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教師要充分重視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大膽朗讀、多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教師領讀、聽錄音跟讀、學生集體或個人朗讀等方式。
2.鼓勵學生運用英語
有的學生能記住單詞、片語、句型,但一旦進入幾點嘗試練習和考試,就會錯誤百出。主要原凶是只是死記硬背,沒有做到活學活用。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只有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才能體現語言的功能和價值所在。
創造貼近實際的情境進行教學,教學內容要生活化、社會化,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情感。
3..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背誦課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英語學習中也是如此。在英語課文教學中,背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英語基礎知識,還可以培養豐富的語感,為語言輸出奠定基礎。
教師應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來背誦。教師不應強求學生一字不落地原文復述,而應允許出現語法無誤、意思相近的單詞或句型結構。
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表演,最後全班展示並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