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學生英語閱讀方法
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主要以下幾點: 1,要克服反復瀏覽的習慣,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回,避免眼睛來回不斷地答來回移動。 2,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忌。 3要聚精會神的讀,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一心一意。 4要在閱讀中,培養自己興趣,要與興趣融為一體。 5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連讀能力,長期堅持練習,以便形成學習習慣,鞏固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 6閱讀之後,要學會做筆記,即便是簡單的整理一下書籍,也是有必要的。 (1)指導學生英語閱讀方法擴展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書籍 1如何閱讀一本書 2超越者 3學會提問 4博贊學習技巧 5實用性閱讀指南
② 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英語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策略
第一步,抄培養興趣。可以襲通過看英美原聲電影,聽英文歌曲或者閱讀英語小笑話等。。當然。。如果你本來就喜歡英語,這一步就可以跳過。。 第二部,單詞積累。買本小點的單詞書,便於隨身攜帶,等車啊,等餐的時候都可以背上一兩個,長期下來這個數量是很客觀滴
③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英語課外學習活動
閱讀理解題在英語考試中佔了相當重的分量,題量多,分值也大,最能反映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可從四個方面入手,來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並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一、要擴大詞彙量,促進閱讀
詞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石。我們在閱讀理解時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詞語障礙,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作基礎,就談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語言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者如擁有5000詞彙量,閱讀正確率可達56%,詞彙量達到6400,閱讀正確率可達63%。因此,熟練掌握課本單詞,適量擴充課外詞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
二、要嚴格訓練閱讀速度
讀速是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提高閱讀速度,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有些同學在閱讀時存在著不少的陋習,如:視野狹窄,一次只看一個單詞;用手指著單詞,逐個閱讀;只理解單詞的個別意思,不注意慣用短語、片語的意思;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為了弄清楚某個意思,反復地閱讀前面內容等等。這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對閱讀材料缺乏整體性的理解。
2.限時閱讀訓練。
限時閱讀是根據所讀材料的內容難度、長度,並參照大綱對各年級讀速的要求對該材料的閱讀時間予以限定。例如:約250字的材料限定5分鍾左右。控制時間有利於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迫使學生爭分奪秒,專心致志於閱讀。
3.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
大多數閱讀材料均有主題句,用以說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圍繞主題句展開說明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文章的結尾,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出現。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無疑會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地說,運用演繹法的文章,主題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採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一般在結尾。
三、要培養詞義推斷能力
我們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生詞,如果每次遇到不認識的單詞都去查字典,則會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閱讀中要善於根據上下文,推斷某些單詞和短語的意義。
1.根據構詞法來推斷詞義。
掌握一定的構詞知識會有助於我們的閱讀。例如:Don』t make any unreasonable demands on the government.句中的unreasonable是生詞,但我們可以較為容易地通過其構成「un+reason+able」推出其含義為「無理的,不合理的,過分的」意思來。
2.根據上下文的對比關系來推斷詞義。
有時在行文中可能會同時出現某一生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的對比關系來猜測詞義。例如:If you agree,say「Yes」, if you dissent,say 「No」.根據兩組相對的詞Yes與No、agree與dissent,不難推知dissent是「不同意」之意。
3.根據文中解釋推斷詞義。
有時候,文中對生詞給出了註解或說明,在閱讀中應善於捕捉這一信息。例如: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此句是專門解釋journalist的,通過解釋不難推斷出其意為「記者」。
4.根據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推斷詞義。
He is so stingy that he never gives anything to others, even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本例中的stingy是生詞,但根據對結果分句的理解可推知,stingy即為「吝嗇的」之意。
四、要把握好長難句
所謂長難句,是指結構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只要善於分析理清結構,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1.結構分析理解法。
結構分析理解法,就是指通過對句子進行語法結構分析,迅速弄清其結構,把握住它的基本框架,進而理解句子的方法。具體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判斷句子是簡單句、並列句還是復合句;第二步,找出句子的核心或成分,即主語和謂語動詞,然後再分清句子中的一些附屬成分。例如:If you press another key, 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 then it is brought on along a very small railway line to your seat in front of your television so that you don』t even have to stand up when you get what you need.這是一個並列復合句,在分號前後各有一個分句:分號前是一個帶有條件狀語從句的復合句,主幹部分是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分號後是帶有兩個狀語從句和一個賓語從句的復合句,其中so that引導的是結果狀語從句,when you get 是時間狀語從句,what you need是賓語從句,充當動詞get的賓語。這樣一來,全句脈絡分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
2.意群閱讀法。
意群閱讀法,就是把在意義和語法結構上有關聯的幾個詞,連接成較完整的信息,成組成組輸入大腦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利於對句子的整體理解。例如:When two cars traveling at 30 mph hit each other(1),an unbelted driver(2),would meet the windshield (3),with a force equal to diving headfirst into the ground from a height of 10 meters(4).該句中,(1)為時間狀語從句,(2)為介詞短語作狀語,修飾謂語動詞。這把整個句子劃為四個閱讀單位,大大地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
總之,閱讀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言實際活動。我們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內外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正確運用閱讀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④ 淺談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
最標準的發音是瑞格叔叔的自然發音。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讀法共分五級,其中第一級的自然拼讀如下: A a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上下唇開與半開之間,形成半微笑狀,嘴唇綳緊。這是一個母音,發音時聲帶一定要振動。 B b 要發准確這個音,保持上下唇緊貼,完全阻止氣流,聲帶要振動。 C c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D d 要准確發這個音,舌尖貼住上齒齦,聲帶振動發音。 E e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綳緊,向外伸展呈一個半微笑狀,上下唇介於半合半開之間。 F f 發這個音時,上齒緊緊貼住下唇,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 G g 這個音的發音方法和c一樣,只是聲帶振動發聲。 H h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觸,氣流從喉嚨流出,但聲帶不振動。 I i 要發這個音,稍微降低下巴,放鬆嘴唇,呈半合狀。 J j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中部貼住硬齶,完全阻止氣流,然後突然釋放氣流,聲帶振動發聲。 K k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L l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向上捲曲,把舌尖緊緊貼住你的上齒齦,聲帶振動發聲。 M m 要發好這個音,閉上雙唇,然後聲帶振動發出m的聲音,氣流從鼻腔流出。 N n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貼住硬齶,並且停在那裡,聲帶振動發聲,氣流從鼻腔流出。 O o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開,保持放鬆。 P p 要准確地發這個音,上下唇緊緊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雙唇發出砰的一聲,並張開,聲帶不振動。 qu 發kw的音,注意,這是一個不送氣音。 R r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後縮,不要把舌頭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圓形,並向外突出,聲帶振動發聲。 S s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中部貼住硬齶,然後慢慢地釋放氣流,但不要停止氣流,也不要振動聲帶發聲。 T t 發這個音的時候,舌尖貼住硬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發聲。 U u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嘴巴稍稍張開,上下唇介於半開和開之間。 V v 要發好這個音,發音方法和f一樣,但聲帶要振動。 W w 要發好這個音,放鬆舌頭,嘴唇呈圓形,稍微抵住牙齒並向後縮,然後發聲。 X x 發音為ks。 Y y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變平,與硬齶齊平,但不要讓舌頭接觸硬齶,嘴唇做一個大的微笑狀,舌頭向前伸,聲帶振動發聲。 Z z 發音方法和s一樣,但聲帶要振動。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⑤ 如何指導中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
欄目主持:徐克容教授 答:課外英語閱讀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英語學習手段,它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逐漸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理解力並不斷加深自己對英語的感性認識。可以說,課外閱讀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手段。 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讀物,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指導,比如,向他們提供一些好的閱讀方法或是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英文書目。此外,教師還應當分清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切莫讓課外閱讀演變為成課堂的延續。在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教師須讓學生明白:(1)課外閱讀不像課文學習,學生可以放鬆和隨意。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讀完一本簡易讀物之後,不要問自己記住了多少單詞,而應問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2)盡量不要查詞典,學會根據上下文猜出生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閱讀時應盡力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無需將句子細分成一個個單獨的片語。(3)不必過於注重細節。(4)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不能讀得太慢。(5)不要一味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應認識到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教師推薦書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標准:(1)文字淺易,所用詞彙在2000字以內。(2)內容健康但趣味性強、知識性強。(3)讀物應包含各種不同的題材,比如故事、笑話、對話、日記、短劇、小品文、詩歌、科普讀物、游記、人物傳記等,此外,也可推薦一些知識性較強的英文報紙,例如《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4)為檢測自身的閱讀水平,可讓中學生做一些閱讀測試題以測試閱讀效果,或由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質量高的閱讀測試題。 徐克容: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教授。主要從事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以及教材編寫和研究工作。已主編全國自學高考英語專業《綜合英語》(一)、(二)等。
⑥ 如何指導小學生開展英語閱讀
閱讀的過程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經歷,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也由於學習的方法和閱讀習慣、興趣等存在著差別,使得閱讀理解實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逐字逐句的閱讀。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過程,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在閱讀時眼球的運動是跳躍式前進的,並非一詞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動。大腦對信息的接收,通過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連貫起來進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語段大意,雖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碼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數行。那種逐字逐句理解的閱讀方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減緩了閱讀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更加困難。
第二,忽視了培養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學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詞或陌生片語,便迫不及待地去翻字典,這看來好像很認真很勤奮,其實這是一種「勤奮」的「懶漢」的做法。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腦的思考。如四年級英語考試中的閱讀題中曾出現「pajamas」這個單詞。同學們沒有學過這個單詞,因為是判斷題,所以做題目時大多數同學都是猜的。其實,根據上下文中的「go
to bed」和「wear」,很容易就能猜到「pajamas」的意思是「睡衣」。
第三,缺乏非視覺信息。在閱讀理解過程中,不但視覺信息起作用,非視覺信息也起作用。所謂視覺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元號而獲得的。非視覺信息則是在閱讀過程中起潛在作用的,由大腦所提供的。在非視覺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識,非視覺信息越豐富,閱讀難度越小。
我們在學校讀的英語課本實質上僅僅是精讀,因此我們要補充的應是泛瀆,讀什麼呢?我建議讀下列四方面的內容:①選一本你感興趣,且翻最初幾頁你不查詞典也能看懂的英語讀物,開始可選一些簡易或縮寫的讀物,如英語兒童讀物,然後逐漸向難一點的讀物進發。②訂一份英語報紙或雜志。現在因為英語的迅速普及,一些優異的英語讀物隨之出現。這對我們的學生積累非視覺信息是非常有利的。③選一本與你的教科書程度相近的帶有英語練習的英語書。這類書的特點是書中的文章短小有趣,可讀性很強,因為文章後設置了理解性的練習,學生可讀了文章後做這些練習,以檢查是否看懂了,看懂多少。④讀所有是英語的東西。如:我們在吃東西時包裝上的英語說明、逛街時所見到的英語廣告、電視上歌曲中的英語片語……
那麼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逐步形成了「導(Presentation)→讀(Reading)→練(Practice)」的教學模式。
1 導(感知教材)
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掌握書本知識,這種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他人實踐經驗的總結,為了理解和掌握這種知識,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如果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表象清晰,想像生動,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反之,如果學生沒有必要的感性認識,他們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將生吞活剝,食而不化。為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導入工作,即激活。這些工作可包括:
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2 讀(理解教材)
這同樣是輸入階段。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閱讀的種類可分下面三種:①粗讀(面式讀法)。粗讀即粗略地閱讀全篇。這是為掌握大意梗概或為偵查是否需要進一步閱讀所用的方法。②跳讀(點式讀法)。這是一種為尋求特定細節,放棄大部分無關內容,只注意某一點或幾點的閱讀方式。③細讀(線式讀法)。細讀即詳細、逐行地閱讀,以掌握全部內容甚至分析語言特點等。通過閱讀理解教材,能強化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3 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Consolidation,Practice)
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後,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使知識在記憶中痕跡得到強化,形成牢固的聯系,但學生理解掌握了知識並不等於會運用知識,不等於形成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要使學生從理解概念、掌握理論到運用知識於實際,形成技能、技巧,單靠動腦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動口、動手進行實際的練習或操作才能達到。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在反復練習中,從最初的不會、不準確、不熟練到比較會、比較准確,通過歸納和總結,逐步地發展和完善起來的。
⑦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題在英語考試中佔了相當重的分量,題量多,分值也大,最能反映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可從四個方面入手,來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能力,並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一、要擴大詞彙量,促進閱讀
詞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石。我們在閱讀理解時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詞語障礙,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作基礎,就談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語言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者如擁有5000詞彙量,閱讀正確率可達56%,詞彙量達到6400,閱讀正確率可達63%。因此,熟練掌握課本單詞,適量擴充課外詞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
二、要嚴格訓練閱讀速度
讀速是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提高閱讀速度,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有些同學在閱讀時存在著不少的陋習,如:視野狹窄,一次只看一個單詞;用手指著單詞,逐個閱讀;只理解單詞的個別意思,不注意慣用短語、片語的意思;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為了弄清楚某個意思,反復地閱讀前面內容等等。這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對閱讀材料缺乏整體性的理解。
2.限時閱讀訓練。
限時閱讀是根據所讀材料的內容難度、長度,並參照大綱對各年級讀速的要求對該材料的閱讀時間予以限定。例如:約250字的材料限定5分鍾左右。控制時間有利於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迫使學生爭分奪秒,專心致志於閱讀。
3.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
大多數閱讀材料均有主題句,用以說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圍繞主題句展開說明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文章的結尾,還有的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出現。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無疑會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地說,運用演繹法的文章,主題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採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一般在結尾。
三、要培養詞義推斷能力
我們在閱讀中難免會遇到生詞,如果每次遇到不認識的單詞都去查字典,則會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閱讀中要善於根據上下文,推斷某些單詞和短語的意義。
1.根據構詞法來推斷詞義。
掌握一定的構詞知識會有助於我們的閱讀。例如:Don』t make any unreasonable demands on the government.句中的unreasonable是生詞,但我們可以較為容易地通過其構成「un+reason+able」推出其含義為「無理的,不合理的,過分的」意思來。
2.根據上下文的對比關系來推斷詞義。
有時在行文中可能會同時出現某一生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的對比關系來猜測詞義。例如:If you agree,say「Yes」, if you dissent,say 「No」.根據兩組相對的詞Yes與No、agree與dissent,不難推知dissent是「不同意」之意。
3.根據文中解釋推斷詞義。
有時候,文中對生詞給出了註解或說明,在閱讀中應善於捕捉這一信息。例如: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此句是專門解釋journalist的,通過解釋不難推斷出其意為「記者」。
4.根據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推斷詞義。
He is so stingy that he never gives anything to others, even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本例中的stingy是生詞,但根據對結果分句的理解可推知,stingy即為「吝嗇的」之意。
四、要把握好長難句
所謂長難句,是指結構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只要善於分析理清結構,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1.結構分析理解法。
結構分析理解法,就是指通過對句子進行語法結構分析,迅速弄清其結構,把握住它的基本框架,進而理解句子的方法。具體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判斷句子是簡單句、並列句還是復合句;第二步,找出句子的核心或成分,即主語和謂語動詞,然後再分清句子中的一些附屬成分。例如:If you press another key, 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 then it is brought on along a very small railway line to your seat in front of your television so that you don』t even have to stand up when you get what you need.這是一個並列復合句,在分號前後各有一個分句:分號前是一個帶有條件狀語從句的復合句,主幹部分是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分號後是帶有兩個狀語從句和一個賓語從句的復合句,其中so that引導的是結果狀語從句,when you get 是時間狀語從句,what you need是賓語從句,充當動詞get的賓語。這樣一來,全句脈絡分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
2.意群閱讀法。
意群閱讀法,就是把在意義和語法結構上有關聯的幾個詞,連接成較完整的信息,成組成組輸入大腦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利於對句子的整體理解。例如:When two cars traveling at 30 mph hit each other(1),an unbelted driver(2),would meet the windshield (3),with a force equal to diving headfirst into the ground from a height of 10 meters(4).該句中,(1)為時間狀語從句,(2)為介詞短語作狀語,修飾謂語動詞。這把整個句子劃為四個閱讀單位,大大地閱讀速度和理解效果。
總之,閱讀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言實際活動。我們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內外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正確運用閱讀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⑧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進行閱讀策略指導
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在語言技能目標(二級)描述和基本學習策略描述中都對小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一直不夠重視,學生的閱讀潛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學生閱讀能力低下成了影響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制約學生英語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著名的英語教學專家王篤勤在其《英語教學策略論》中指出:「閱讀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的策略性。」因此,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應該引起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思考和關注。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教學實踐,談談小學高年級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幾個「結合」。
一、 英語閱讀教學應與激發閱讀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
首先,要採用恰當的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現行的小學高年級英語教材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進行恰當的新課導入以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要設計多樣的閱讀形式保持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年紀小,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對事物的興趣持續時間也較短。在成功的導入後,如果教師不注意設計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成功的導入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例如,在教學《新標准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六冊Mole 10-Unit 1 Have you prepared everything? 一課,導入之後可設計以下幾個閱讀形式: 觀察圖片,回答老師提出的指導性問題;出示問題,快速瀏覽以了解文章大意;再次閱讀,完成表格以捕捉具體信息。學生們在教師設計的層層遞進的閱讀活動中,思想高度集中以迎接一個個挑戰。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還可以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營造輕松的氛圍。由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充分的保持,為完成閱讀後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還要創設豐富的展示平台,升華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這種思想在學生身上,便體現為希望自己的點滴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當自己的成功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許時便產生成功感,信心大增,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層樓。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和收獲。比如,我們鼓勵學生訂閱《二十一世紀小學生英語報》等英文報刊,讓學生設置「英語采蜜本」,定期進行英語讀報摘抄交流;班級牆報欄設置「英語讀書明星榜」,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英語書名登記在「明星榜」上,定期評出英語讀書明星;利用每節課的值日報告時間,安排了Story Time, Daily News, Fun Time等欄目,讓學生利用課前的兩三分鍾介紹自己閱讀英語的故事、新聞、笑話等;在班級設置英文「班級寄語」,鼓勵學生收集、學習英語名人名言,讓他們把自己學到的英語名人名言抄到班級寄語欄里,並由他(她)當小老師在課前領讀。所以,學完Helen Keller 一課,當你聽到全班同學課前在某位學生的帶領下大聲誦讀 Face to the sunlight, you』ll never see the shadow( 只要面對陽光,你就永遠見不到陰影。)時,不必驚訝。那是學生們在朗讀海倫愷勒的名句呢!所有這一切都讓學生們體驗到了 「我閱讀,我快樂!」 「我能讀,我驕傲!」 閱讀成了他們的內在需求。
二、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合
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要學好英語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國家英語課程標准》也提出:「要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因此,開展課外英語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語料的機會,對增強他們的語感、豐富他們的知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小學生詞彙量小,文法又不甚了解,閱讀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所讀材料不能脫離他們的實際,而且材料所反映的背景知識也應為小學生所能接受。否則閱讀效果無法令人滿意。而把英語閱讀活動和教材內容和校園熱點相結合,效果就會好得多 。比如,四月是「校園讀書節」。整個校園都彌漫著濃濃的書香氣息。恰逢近期的教材內容都是介紹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師可結合「校園讀書節」,開展「讀好書,和偉人交朋友」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課後讀名人的故事,並將閱讀成果製作成「The Great Man I Know」 的Project. 他們讀愛迪生、居里夫人、羅斯福、貝多芬、雷鋒、姚明等等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閱讀某一名人的故事,把自己所了解的有關某位名人的點滴故事合作製作成Project. 所有這一切為他們提供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充分表現自我的空間。可以想像,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了年級牆報的 「大雅之堂」時,內心該是多麼驕傲和自豪啊!
三、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英語閱讀策略指導相結合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已經把學習策略的研究規定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據筆者觀察,造成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未能掌握和使用適當的閱讀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滲透閱讀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訓練是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益的又一重要任務。
首先,安排適當的課時開設英語閱讀課訓練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比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視讀訓練,幫助學生養成不出聲、不動筆、用眼瀏覽讀書的習慣,每節課都規定學生用幾分鍾時間視讀一篇文章並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文字轉換為信息的時間,有助於學生建構文章的意義,提高閱讀效率;又如,通過限時閱讀活動進行略讀訓練。在指導閱讀〈二十一世紀小學生英語報〉時,就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標題及小標題;閱讀短文時,則抓住文章的起首句和結尾段落;又如,〈小標准英語〉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有很多內容都牽涉到特殊疑問句,我們就訓練學生帶著問題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檢索閱讀,有目的有意義地尋找,跳過一些不必要的細節,這樣有助於在短時間內較容易地解答問題。
然後,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在學習〈新標准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八冊的His Name Was Louise Brilla等傳記類的文章時,就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閱讀文章;對故事類的文章,就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內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______, Where______, Who_____, What_______, How_______,Why______等,學生根據這些詞在文章中尋找相關信息,比較容易地理解了文章內容。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與「說」、「寫」技能培養相結合。
語言學家的研究證明: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是綜合的整體的發展,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每一項能力的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到其他能力的進一步發展。閱讀只是一種語言輸入,最終應該形成語言輸出,閱讀才有意義。否則,閱讀就成了圖書收藏了。而「說」和「寫」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採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說、以讀促寫」。比如,學習 A Visit to UN 一課,在「讀後活動」這一階段,設計這么一份練習: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it』s about what a Chinese pupil want to do in the UN . What about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do? Tell your partners, and write them down. (這是一個中國小朋友在聯合國向全世界發出的心聲。讀一讀、想一想。假如你到了聯合國,你想做什麼呢?告訴你的同伴,並完成你的發言稿。)
I want to…
Hello! My name is Li Ping. I am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 am twelve. I』m very pleased to come to the UN. I want to tell the world China is a big and beautiful country, and Chinese food is very nice. We are very happy in China. I want to show some postcards from China. They are about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the Changjiang River. I want to bring some Chinese kites and chopsticks too. I want to say: We love peace! Welcome to China!
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讓學生完成「讀」、「寫」訓練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不要把難度定得太高,否則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像上述這樣的讀寫訓練,因為有了前面的閱讀輸入,又有範例可仿寫,寫作的任務又設計得很巧妙。學生們「言之有物」,各抒己見,爭先恐後地上台代表自己的國家發言。既很好地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有訓練了本課的重點句型「I want to…」,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只要持之以恆,注意將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和激發閱讀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進行閱讀策略指導和培養「說」「寫」技能相結合,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挖掘,閱讀能力也將大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