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與英語閱讀教學
㈠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好立德樹人工作
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在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在高中英語教學專中滲透德育教育屬,立德樹人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
本文從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做好表率,教會學生做人
等方面對英語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做了簡要的闡述.
㈡ 如何將立德樹人的目標融入到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博客 在英語教學中要實現立德樹人這個版德育目標權,就要採取自然滲透的方式,深挖英語學科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之中,充分挖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
㈢ 如何在教學中做到「立德樹人」。
結合教學內容有機滲透
㈣ 如何將立德樹人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立德樹人」恰恰做出了最為誠懇的回答。我們培養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奴隸,疲於奔命的就業機器,而是有著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命題。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擺在首要位置,就是因為無論什麼時候,道德永遠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㈤ 英語學科中的立德樹人具體是指什麼
英語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指的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版授語言文化,而且要有意識權的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情感交流,立德樹人;
二、因材施教,立德樹人;
三、教貴情深,立德樹人。
㈥ 淺談如何做一名立德樹人的教師
一、樹立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育者的靈魂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鑒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對應關系,「立德」,既有對教育者——教師的要求,也有對被教育者——學生的要求。具體來說,「立德」對教師的要求是立師德,「立德」對學生的要求是立學德。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師德」。「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即「師魂」。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師德」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卻不是一般的職業道德,教師勞動的示範性與創造性特點決定了師德不同於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愛崗敬業、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教師必須「立德樹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識和修養,這是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徵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實際上就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師德」。
二、熱愛教育,教育是愛的事業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對教育的愛的理解;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傑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在學生的監督之下,並對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愛是教育的動力。愛學生能激勵教師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去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師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教師職業道德的升華。
三、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有些教師認為,只要自己課講得好,學生就能學得好,其實不然。心理學揭示的規律告訴我們,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感知敏銳,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即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只有學生在情感上比較親近老師時,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才會樂意接受。由此可見,教學是否成功,離不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若教師不了解學生心理需要,不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不去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而是一味指責,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影響雙方的教學活動。只有把學生當做朋友,與其交心談心,才能讓他們接受你的教育,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尊重學生,不使用粗暴的態度,不隨意呵斥學生,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生的精神上沒有了束縛,必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或者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對學生的信賴,我們出口傷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盡管我們事後恢復了正常,但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卻可能無法恢復,師生間的關系可能無法再恢復如初了。如果我們信賴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氛圍,就可以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方能使師者樂教,學者樂學。但如果我們缺乏可信度,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和我們對著干,自然難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不要做出傷害學生的舉動,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和學生們相互信賴。
四、一視同仁,善於贊美。
童第周說過:「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特長,都有閃光點,都可以取得成功。一個學生有不足,並不意味著他沒有長處,教師要善於捕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長激彼短,爭取迎頭趕上。成功的教師尤其理解贊美的力量。作為教師,花時間尋找問題、指出錯誤、盯著過失實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師應想方設法發現學生的正確行為,知道如何贊美他們,促使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平等地對待班裡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使他們的內心都萌發出追求成功的慾望,從而轉化為追求成功的信念,絕不因過去的錯誤而否認今天的進步,要適時、適地、適度地予以褒獎,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認識,讓激勵發揮重要的作用。
五、大度包容,潤物無聲。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會犯錯誤。那麼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面對學生的錯誤呢?有些教師可能是不問青紅皂白,一陣疾風驟雨,他們不允許學生有任何的異常行為,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自己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有無條件地服從,如果聽到或看到有不同的聲音或行為,那都視為錯誤,都是不應該發生的,都是應該嚴厲制止的。其實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簡單粗暴地「教育」,學生從心底是不會接受的,甚至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課既要學生們迅速進入狀態,又讓他們感覺不刺耳,對於不只是一個同學有問題時,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缺點也不讓別人說,你一說他就毛,有一次在歷史課上程濤在跟同桌說話,當時我說了他幾句,他就坐在位上小聲嘟囔著,一百個不情願表現在臉上,我走他跟前讓他到教室外面去,讓他冷靜了一會就問他,是不是我批錯了,他說沒後,就問他那你為什麼有一幅要把老師抱起來從樓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聽這話笑了,說當時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會那樣。然後我跟他講了應該勇於接受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消極的抱怨。一件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公平公正地處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讓學生們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學生、這樣公平學生們從沒怨言,這樣做學生們能不愛戴你嗎?讓學生們信任你愛戴你這也是家長尊敬你的前提,學生們如果對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會說你的種種優點,無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六、巧妙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教師在跟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㈦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博客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博客
在英語教學中要實現立德樹人這個德育目標專,就要採取自然滲透的方屬式,深挖英語學科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之中,充分挖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以達到英語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給學生雙重營養,真正實現立德為先、樹人為本,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㈧ 立德樹人教學故事
故事場景一、新生報名:
「哪個是李老師」?一個學生突然沖進辦公室,在辦公室里大吼了一聲,頓時全場的師生都驚呆了。我開始糾結,這是在叫我嗎?他是我們班上的學生嗎?怎麼如此的沒有禮貌?「你找哪個李老師?」站在我身旁的一個學生客氣地問。
「就是七年級五班的班主任呀!」他驕傲地說道。另一個學生又說道:「在這兒!」原以為他看到我之後會有「風雨雷電」,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但面不改色,還變本加厲,「我還以為是什麼樣子呢?」聽了他的發言,我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最終我強忍了心中的怒火。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徹夜難眠,我該怎樣來改變這個如此沒有禮貌的孩子?終於找到了出口,那就是以心交心,用真情來打動他。
一天放學後,我主動「約他」,請他到辦公室來聊天,講一講自己在品德修養方面做得好的地方,也講一講周圍的道德模範優秀事跡,漸漸地,他高傲的頭低了下去,認識到自己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文明禮儀問題。
故事場景二、舉行運動會:
兩個月後,學校準備舉行師生運動會,要求每個班級組隊參加,而且有一個節目是集體項目,必須全班學生參加。那天班會課,班上的所有學生都興高采烈,准備為班上出一份力。可是,全班只有他一個人不願意。
當時我是多麼的失望,一直很盡心地給他做工作,希望他能有所改變。我開始一遍又一遍地給他講要有集體主義觀念,他依然不願參加。我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辦,只覺得滿腔心血付之東流,那種委屈甚至使我產生了放棄他的念頭。當然,放棄是不可能的,我便決定下午放學後繼續給他講。
下午放學後,他主動走到了辦公室,並用怯生生的目光看著我說:「老師,我不願意參加運動會是有原因的,我怕給班級丟臉,我覺得我做不好!」他說完後,我內心感到一陣酸楚,心裡就像一團棉花堵著。
一瞬間,滿腔的委屈和怒火都被他那含著愧疚的眼神沖散了,我那堵著棉花的胸口湧出一陣感動,我開始自責,他不過是個孩子,怎能去苛求他?
不厭其煩,尋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樹立信心才是我應該做的啊!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以你的真摯之情、誠摯之心怎能換取孩子們純真的童心?
一學期後,這個學生見到老師就問好,班上的集體活動也積極參加,從不推辭,各方面表現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七年級上期的期末考試中考出了優異的成績,並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
(8)立德樹人與英語閱讀教學擴展閱讀
德育理念:
立德樹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德育理念,正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培養學生集體觀念、誠信態度、遵守法規、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把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品質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所謂立德,即樹立德業;所謂樹人,即培養人才。立德樹人就是指先樹立德業,才能培養人才。班主任想做到立德樹人,簡而言之,就是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樹立德業,注重自身品行修養的形成和職業道德的履行。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才能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