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名著閱讀指導模式的看法

英語名著閱讀指導模式的看法

發布時間: 2021-03-03 03:50:51

Ⅰ 如何解讀英語文本,構建思維型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意思,英語課本其實未必講的是國外的歷史故事啥的
也就是身邊時常發生的事情,我還是覺得中文的課本更有一些特殊的教導意義的

Ⅱ 小學英語語篇閱讀理解都有什麼不同的模式呢請解釋一下這三種模式

1.TorF判斷題,也就抄是給一篇文章襲,讓你看完之後給幾句句子根據文章判斷對錯,T是對F是錯
2.根據文章內容回答問題,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注意回答時要看清時態,如果用does這個助動詞提問回答中行為動詞要加s/es如果題目中出現人名例如:Alice Ben等,用代詞回答。
3.選詞填空或根據首字母填空。這個比較高年級了,四,五年級會接觸多一點,初中就是必考題了,大致上是把一篇文章摳掉幾個詞,聯繫上下文填空,比較考驗對語法和單詞用法的熟悉度。
補充:還有就是看文章選則,這個考的就是對文章的理解和有沒有看懂,我覺得這個上了初中後比較難,有的時候很糾結的,小學挺簡單的,都很顯而易見的。祝學習順利!(*^__^*) 我已經上初一了,英語還不錯,九十幾不是問題的有需要再說吧。

Ⅲ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英語閱讀

第一步,培養興趣。可以通過看英美原聲電影,聽英文歌曲或者閱讀英語小笑話等。。當然。。如果你本來就喜歡英語,這一步就可以跳過。。 第二部,單詞積累。買本小點的單詞書,便於隨身攜帶,等車啊,等餐的時候都可以背上一兩個,長期下來這個數量是很客觀滴。。還有就是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說我什麼時候到達到怎樣的單詞量,然後分解到每一天,每天都要完成每天的任務,要持之以恆喲。。 第三步,口語練習。看英美電影是我最喜歡的方式,這樣練習自己的口語也會比較純正,而且很快樂,每天日常生活中看到什麼想用英文表達的,盡快翻字典,或者在網上找些日常用語,記下來,慢慢的你就會說得很流利了。 第四步,聽力訓練。本人比較喜歡看英文原聲無字幕電影和聽英文歌曲來鍛煉聽力,說真的,你能看懂原聲電影,聽懂英文歌,聽力已經是6級水平以上了。開始的時候可以聽下VOA的special english ,較常速VOA慢些,這個有點枯燥,但是是個不錯的聽力入門方法,當初我就是這么練習過來滴。。 第五步,閱讀理解。這個就比較綜合了,對語法,單詞,文化背景,閱讀速度都有比價大的要求,這個我個人認為沒什麼捷徑或者比較好的方法,本人就是看英文報紙看得多了就是知識的累積,對文章的理解也慢慢有自己的看法。才看得透徹,跟中文一樣的,而且看文章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默念,要用眼睛看。。要知道,眼睛看的速度比讀文章的速度不知道塊多少倍。。 漏了一點,語法,這個。。本人採取的題海戰術,做得多了也就牢牢記住了,而且做得多了就自然有感覺了,就是所謂的語感,。。。。英文學得好,就靠興趣和堅持。。要經常用,就會想自己的母語一樣了。。。 呵呵,我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了,到現在已經學習了好多年了,成績一直還不錯,現在一外企工作~~~這是本人多年英語總結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吧。。

Ⅳ 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幾種基本模式

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我校教師加強了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在課外閱讀指導實踐中,逐步形成幾種常用的課外閱讀指導模式,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就幾種基本的指導模式進行介紹。 一、按教學結構分 1、單元組合式。就是模仿教材的單元編排方法,把同一類的幾篇文章放在一起,組合成一單元,進行分析比較,領略同類文章的共同特點,品味同類文章的不同寫作風格,迅速掌握不同類文章的閱讀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按主題組合為「熱愛祖國」「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等單元,也可按體裁組合為「童話世界」「寓言故事」「神話傳說」等單元,還可按內容組合為「壯麗河山」「人物寫真」「自然奧秘」等單元。其基本模式為「談話導入、簡介作者——瀏覽不同文章、找尋共同特點——精讀各個片段、對比不同風格——整理歸納知識、鞏固閱讀方法」建議運用此模式時要依託語文單元教學,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同步指導,把語文單元教學作為基礎,介紹相關的一組課外文章,讓學生充分運用課堂所學閱讀方法,降低閱讀難度,減輕閱讀負擔,強化課外閱讀的實效性,在有序擴大閱讀量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2、單一指導式。這是平時閱讀指導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在一節課里只指導閱讀一篇文章,通過分析理解文章,總結閱讀方法,運用於課外閱讀。其基本模式為「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整體把握、理解內容——互動交流、總結學法——推薦書刊、學以致用」此模式適宜閱讀方法的指導,但由於內容單一,比較枯燥單調,最好結合其他模式進行。 二、按分析研究對象分 1、作者生平串講式。把作者作為分析研究對象,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事跡,理解作品所滲透的時代烙印,收集分析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負。此模式適合那些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年代、思想性強、寓意深刻的學生不易理解的作品,如一些唐詩宋詞、詩歌散文。 以指導《走近杜甫》為例,可以這樣設計: (1)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及風格特點。 時代背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 詩歌風格:沉鬱頓挫,表現了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分析青年時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胸懷遠大的抱負,一心想建功立業。 代表作:《房兵曹胡馬》通過對大宛馬的寫照,寄託自己欲投明主、馳騁萬里的胸襟和抱負,《畫鷹》則借鷹永志,表現自己乘風奮發的豪情和嫉惡如仇的性格。 (3)分析中年時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充滿憂國憂民的思想。 代表作:《春望》反映安史之亂時期,美好的春光在國破家亡的詩人眼裡卻是滿目創傷,詩人見花濺淚、聞鳥驚心。 「三吏」「三別」組詩反映了杜甫既憂國又憂民的矛盾思想,他一方面同情人民的痛苦,譴責統治者大肆徵兵的罪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站在整個祖國命運的立場上去鼓勵人民參軍保家衛國。 (4)分析晚年時期的作者及代表作。 作品思想:借景抒發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惆悵辛酸。 代表作:《登高》把登高之眼前景同悲秋之心中情緊密融合起來,概括顛沛流離的一生,抒發滿腹的愁苦悲愴。 所以此模式的運用實施要在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積淀基礎上。 2、作品人物分析式。許多作品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把作品人物作為分析對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徵、性格特點、命運結局,追溯造成這種人物性格和結局的社會制度、社會根源。 如《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農民起義軍的英雄人物,有關人物性格、心理特徵、言語、表情的描寫,是這部書的精華所在。裡面一百零八將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朝廷命官,有平民百姓;有捕魚為生的、有開店為生的;有循規蹈矩的,有偷雞摸狗的。一百零八將有一百零八個鮮明的個性,忍辱負重又武藝高強的林沖,生性粗魯又行俠仗義的魯達,仗義疏財又封建忠孝的宋江,魯莽英勇又純朴可愛的李逵,不畏權勢且嫉惡如仇的武松,豪爽豁達且廣交賢士的晁蓋。雖然一百零八將的出身、教養、性格、能力不同,但一百零八將最終卻是殊途同歸——官逼民反,逼上樑山;接受招安,沒落凋零。由於人物眾多,可把人物按社會地位、家庭出身或按本領貢獻、性格特點進行分類分析,這樣就能比較清晰、比較容易把握人物形象。 其基本模式為「通讀作品,鎖定對象——品讀細節,體味性格——揣摩思想根源,把握人物形象」。 3、故事情節演變式。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選擇精彩的故事情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先睹為快,享受讀書樂趣,製造緊張的故事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期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其基本模式為「引入故事——精彩再現——製造懸念——推薦書籍」。 三、按教學形式分 1、推介式。主要是推薦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在推薦過程中對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進行適當的梳理和指導,引發想像,為學生走進閱讀材料進行鋪墊。有書刊、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也有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這種模式以擴大學生閱讀量,拓展學生閱讀面,引導閱讀有益書籍為目的,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模式,經常與其它模式相結合。 其基本模式為「情境導入——教師推介——小組推介——代表推介」,其中二、三、四環節可交換順序,注意指導講出推薦理由,如人物有趣、想像豐富、情節曲折、受到啟迪等。 2、交流式。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體會或者對所讀作品的內容進行評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運用此模式應注意兩點:一要提前布置學生看一定量、一定范圍的書刊,防止交流時海闊天空;二要引導學生由表及裡、由作品內容到作品思想進行評論,防止交流時淺嘗輒止。其基本模式為「談話導入營造氛圍——交流內容 復述故事——表達感受 提出見解」 3、賞析式。以教師活動為主,通過語言,藉助錄音、音樂、幻燈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某些片段、章節或語言的表達等,讓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陶冶和熏陶,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如竇桂梅老師的繪本賞析課《我的爸爸叫焦尼》,講述狄姆是一位父母離異的孩子,他的爸爸焦尼從遠方來看望他,狄姆是多麼興奮激動,一天相聚的時刻是多麼短暫,最後狄姆與爸爸依依不捨地告別,體現父子情深。 (1)賞析語言。文中講得最多的一句話「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這是狄姆對各種各樣不認識、認識、擦肩而過的人介紹爸爸時講的話,竇老師引導學生看圖中狄姆的表情、動作,從簡單的語言挖掘出狄姆說話的不同心情:興奮、激動;神氣、自豪;難過、不舍。 (2)賞析動作。竇老師引導學生看圖找出描寫爸爸動作的詞「奔、舉、摟、抱、牽」,爸爸的愛在肩上、手中、懷里,爸爸的愛還在眼神「盯著、目不轉睛、凝視、片刻不離開」。 (3)賞析色彩、形狀、道具。竇老師引導學生賞析圖畫,領會作家用意:披薩店、賓館的色彩是溫馨的黃色,喻示跟爸爸在一起很快樂;車廂的背景是有點冷的藍色,喻示爸爸要離開,有些悲傷;最後一幅圖的形狀是圓的,喻示合家團圓、破鏡重圓;狄姆的圍巾顏色是爸媽圍巾顏色的組合,喻示狄姆是爸媽愛情的結晶。 4、展示式。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匯報展示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收獲、成果,教師從中檢測學生一階段來的課外閱讀情況。匯報展示有這幾種形式:講故事、演講、朗誦、讀書知識比賽、讀書筆記展示、課本劇表演、讀物插圖設計等。由於趣味性強、成就感強,這種模式很受學生的歡迎。

Ⅳ 閱讀中英對照的名著過程中有什麼好的建議英語學霸們!

閱讀是一個單詞積累的過程,閱讀中英文對照書籍應該先把中文看一遍,把故事的梗概了解清楚,再去讀英文,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Ⅵ 淺談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

最標準的發音是瑞格叔叔的自然發音。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讀法共分五級,其中第一級的自然拼讀如下: A a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上下唇開與半開之間,形成半微笑狀,嘴唇綳緊。這是一個母音,發音時聲帶一定要振動。 B b 要發准確這個音,保持上下唇緊貼,完全阻止氣流,聲帶要振動。 C c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D d 要准確發這個音,舌尖貼住上齒齦,聲帶振動發音。 E e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綳緊,向外伸展呈一個半微笑狀,上下唇介於半合半開之間。 F f 發這個音時,上齒緊緊貼住下唇,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 G g 這個音的發音方法和c一樣,只是聲帶振動發聲。 H h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觸,氣流從喉嚨流出,但聲帶不振動。 I i 要發這個音,稍微降低下巴,放鬆嘴唇,呈半合狀。 J j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中部貼住硬齶,完全阻止氣流,然後突然釋放氣流,聲帶振動發聲。 K k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後部貼住軟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但不要讓它發聲。 L l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向上捲曲,把舌尖緊緊貼住你的上齒齦,聲帶振動發聲。 M m 要發好這個音,閉上雙唇,然後聲帶振動發出m的聲音,氣流從鼻腔流出。 N n 要發好這個音,舌頭貼住硬齶,並且停在那裡,聲帶振動發聲,氣流從鼻腔流出。 O o 要發好這個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開,保持放鬆。 P p 要准確地發這個音,上下唇緊緊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雙唇發出砰的一聲,並張開,聲帶不振動。 qu 發kw的音,注意,這是一個不送氣音。 R r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後縮,不要把舌頭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圓形,並向外突出,聲帶振動發聲。 S s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中部貼住硬齶,然後慢慢地釋放氣流,但不要停止氣流,也不要振動聲帶發聲。 T t 發這個音的時候,舌尖貼住硬齶,完全停止氣流,然後釋放氣流,聲帶不振動發聲。 U u 要發好這個音,保持嘴巴稍稍張開,上下唇介於半開和開之間。 V v 要發好這個音,發音方法和f一樣,但聲帶要振動。 W w 要發好這個音,放鬆舌頭,嘴唇呈圓形,稍微抵住牙齒並向後縮,然後發聲。 X x 發音為ks。 Y y 要發好這個音,把舌頭變平,與硬齶齊平,但不要讓舌頭接觸硬齶,嘴唇做一個大的微笑狀,舌頭向前伸,聲帶振動發聲。 Z z 發音方法和s一樣,但聲帶要振動。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Ⅶ 如何指導英語課外閱讀經驗

新課程初中英語課程標准中提出除教材外,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目前我們很多英語閱讀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以文章為語言實體的基礎上,主要通過閱讀材料來傳授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教科書上提供的語言材料作為閱讀的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接觸的語言現象有限,不容易在對比、概括和總結上下功夫,因而對語言的掌握就不牢靠。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把在教科書內所學到的東西,加以反復檢驗,反復印證,加以充實、鞏固。作為教材閱讀教學的繼續和延伸,英語課外閱讀屬於泛讀,是鞏固課堂閱讀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知道,泛讀材料多,情景復雜,所提供的語言現象極為豐富,最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正因為有了大量的語言感性知識,他們才有可能在精讀中進行對比、概括,從而認識一定的語言規律。
本文中課外閱讀的教學亦即泛讀教學。課外閱讀的 「課外」不是相對於課堂或課內而言,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相對於教科書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來自課本上的,是教師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所選擇的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課外材料。教師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和技巧,為學生在課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提供策略上的幫助。
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課內與課外關系。課外閱讀對精讀有補充和促進作用,課內精讀對課外閱讀有提高和加深的作用。這樣,課外閱讀實際上為課內精讀鋪平了道路,成為進行精讀的有力手段。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必須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學習的延續。也許有學生仍有顧慮:課外閱讀會不會耽誤正課復習的時間?於是死抱課本不放。這樣其實把課外閱讀與課本知識學習對立起來了,是學不好英語的。要讓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指導,為其進一步進行自主課外閱讀打好基礎。
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巧選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成功的原動力,作為教材延伸形式出現的課外閱讀,材料要多樣化,要講求趣味性。課外閱讀,不要字字推敲,過多地細摳語法結構、時態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內容,如人物關系、故事的發展、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淺易的內容有利鞏固基礎知識,引起興趣;較難的便於啟發思維,增添知識。因此,閱讀材料的難度要適中。原則是:先易後難,多易少難。一般認為,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詞彙,就是不要有太多的生詞。如果生詞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幾次詞典,就難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內容上,閱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起始階段可選擇適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長,使學生經常有成功感,保持閱讀的興趣。不一定要指定某一本閱讀教科書。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培養是必要的。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閱讀策略。注意力放在識別和辨認課文中的詞、句和語法等表層結構和意義特徵上,其教學順序是「詞——句——篇」。的閱讀順序是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閱讀。而top-down(自上而下)閱讀是運用一定量的信息來預測語言的結構,不是十分精確的感知、理解、領悟語言的過程。
interactive 則是語義、語法、詞彙等各種信息的相互作用。閱讀是互動的過程。當學生由於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識而不能對閱讀內容達成理解時,他們自然會依賴、藉助其他方面的知識來克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或困難。例如,學生由於缺乏有關閱讀內容的背景知識而不能對所讀材料作出准確的推測理解或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懂得單詞或語法問題時,他們會憑借頭腦中有關背景知識對所讀材料進行推測,作出判斷。因此,閱讀不是單向的、被動的信息接受,而是雙向、主動的加工、處理信息的互動(interactive)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閱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還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識幫助閱讀。此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需同時運用多種技能。學生既需要低層面上的技能(識別字母和詞等),又需要高層面上的知識(普通常識和對主題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備才能理解一篇文章。

Ⅷ 想問下各位對英語閱讀的看法

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閱讀能力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無論是參加考試、工作或是留學都對閱讀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筆者去年來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更是體會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每次課前都有大量的閱讀任務,如果不能按時保質完成,那麼上課討論時就會感覺尷尬,甚至內疚。回答老師提問時如果總以一聲簡單的「sorry」應對,那無異於混日子。鑒於英語閱讀能力如此重要,筆者想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教學經驗,根據全球英語教學研究中證明行之有效的閱讀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給各位讀者的英語閱讀學習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為了方便閱讀,本文採取問答形式:一共分為七個部分,也就是從七個方面討論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其中前兩個部分是總的介紹,後面五個部分是具體的閱讀策略。希望本文對大家的英語閱讀學習有所裨益。

一、什麼是英語閱讀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容易被人誤解。我們通常所說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學術性閱讀的能力。西方專家將閱讀方式分為四種:掠讀(skimming,旨在尋找主題),瀏覽(scanning,旨在定位細節),細讀(intensive reading,旨在獲取信息),泛讀(extensive reading,旨在自得其樂)。西方人看報常用前兩種方法,學術性閱讀通常使用細讀法,而小說一般使用泛讀法。當然,即使是學術性閱讀,有時也用到另外三種方法,但細讀是主要方法。細讀的內容主要包括:核心詞彙、重要句子、話語標志、段落大意、全文內容、文章結構、修辭手段、作者態度等。對於上述內容,下文擇要介紹其中一些方面。

二、閱讀策略

對於閱讀策略,坊間常和閱讀應試技巧混為一談。廣義的閱讀策略包含閱讀技巧,但閱讀技巧只是閱讀策略的一部分。閱讀策略適合所有的閱讀,而閱讀應試技巧可能僅適用於某一門或幾門考試。但是,各類閱讀技巧作為閱讀策略的一部分,具有一些共性,不妨討論一下。對於閱讀技巧,坊間有兩種看法,其中一種是:我的英語閱讀不行,那是因為技巧掌握不好,學好閱讀技巧就行了;另一種是:我的英語閱讀不行,完全是語言水平不夠,閱讀技巧對我沒幫助。我還是多背單詞和分析難句吧。全球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表明,閱讀學習策略是有效的。但是,有效不等於萬靈。所以,如果英語水平中等偏下,重點應該是語言能力的提高,輔之以一些簡單實用的學習策略,這樣英語閱讀進步就快。例如,可以練習如何尋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題。對於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同學,在繼續加強語言水平的同時,應該積極地學習和運用證明行之有效的閱讀學習策略,使自己的閱讀水平不斷地提高,最終實現質的飛躍。例如,可以練習尋找文章中的話語標志(如轉折等)和圖示文章結構。與此相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運用技巧的能力存在反復。學習技巧時有這么一個過程:剛學會時運用順利,閱讀理解正確率大幅上升,過一段時間所學技巧運用不上,閱讀理解正確率與未學技巧時相比持平或偶爾低於原來水平。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第一,不要將技巧絕對化和簡單化,只依賴技巧而不注意相應的語言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第二,由於對技巧理解不夠正確或運用不夠熟練,也會造成這種情況。所以,如果所學的技巧是有根據的,而且反復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能幫助自己超越原有的閱讀水平。

三、詞彙問題

上面兩個部分是對英語閱讀以及學習策略的一個簡單介紹。從這一部分開始,從閱讀策略的幾個方面作具體論述。首先是詞彙問題。很多人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不高歸咎於單詞不過關,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閱讀能力當然還涉及其他因素,但對單詞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水平。關於廣度方面,可以參考這樣一個標准:如果認知詞彙(recognition vocabulary,也叫sight vocabulary)——看見就認識、但未必會使用的詞彙——低於六級水平(基本詞彙為5,500,不涉及派生詞),閱讀水平就會受限;如果低於四級水平(基本詞彙為4,500,不涉及派生詞),受限程度更高。所以,不管是否參加相關考試,大學期間的英語詞彙量至少要爭取達到六級水平。當然,如果所學專業將來根本用不著英語,那就另當別論了。要想順利閱讀英語外刊,如Economist, Newsweek, Time等,要求更高一些:詞彙量應達到雅思或托福等考試所涉及的范圍(7000以上)。至於深度方面,主要問題是對於常見詞的意思應掌握多少。常見詞一般有多個意義,確切的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好在這類常見詞彙的意思也不是多得無法應付。它們常有兩三個意思,由於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習慣,其中一個意思我們最熟悉,其他意思就不甚了了。由於這類詞不多,閱讀中碰到了就要記下來,然後進行處理。另外,這種較生僻的意義一般都是由其最常見意義引申而來,所以可以結合後者進行記憶。此外,在文章中碰到難詞時,如果不妨礙大意的理解,就不應糾纏。也可以根據該詞所在的前後判斷其大意。

四、難句的解決辦法

閱讀時碰到的難句,很多是其中一個關鍵詞或片語看不懂。也有部分情況是句子結構復雜。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特點不一樣,所以中國人理解有些英語句子結構有特別的困難。這樣的句子結構有:分隔定語、虛擬語氣、省略句、強調句等。閱讀時可以把不懂的句子摘抄下來,並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中心,讀多了就能把握它們的特點了。

五、話語標志

話語標志(discourse indicator)主要指表明句子之間關系的連詞。常見的有表示轉折的,如but, however, yet等;表示因果的,如because, for等;表示舉例的,如for example等。只有閱讀時關注這類話語標志,才能弄清句子之間的關系,才能把握作者的論述邏輯。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原因是漢語的句子講究意合(parataxis),句子之間的關系需要根據意思判斷,有時並不藉助連詞表達。而英語講究形合(hypotaxis),特別強調以連詞表達句子之間的關系。

六、文章結構的重要性

與上一部分一樣,這個方面也是英語閱讀學習的難點。同樣,由於文化和思維的差異,英語文章的行文邏輯和結構(organization)與漢語不同,具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需要認真研究。所以,如果閱讀時不能把握文章的結構,就難於從總體上把握全文。英語文章之所以有一些固定的結構,也是為了方便讀者,使讀者對全文內容有一個可靠的期待。例如,很多英語文章運用這么一些結構:文章開始舉一個例子(進行類比);文章開始講點奇聞軼事(大多是陳年往事);文章開始給出中心意思。不同的開頭會導致不同的下文,所以只要熟悉了其中的模式,對文章整體把握的准確度就會大大提高。

七、如何看作者態度

英語閱讀中的難點之一就是作者態度的判斷。其實,一位高明的讀者不僅要學會區分文中闡述的事實(facts)和作者表達的意見(opinions),而且要學會區分作者的意見和其他人的意見。區分事實和意見不難做到:凡是含有贊同(approval)或不贊同(disapproval)等態度的部分就是意見表述,反之一般為事實陳述。把握作者態度同樣要關注作者表示意見的部分,根據其中表示意見的詞彙判斷態度的褒貶。

文章來源:青年人外語考試網

Ⅸ 語篇閱讀教學都有哪些不同的模式及其看法

語篇閱讀教學都有什麼不同的模式呢?並對每一種模式進行解釋。 我們實際上在閱讀教學中採取了三種模式。 一種叫bottom-up approach可以叫做自下而上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就是先解詞,然後再幫著學生理解片語,然後解句子,最後才通篇理解,所以這樣的話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給所有的生詞和短語都放在最前面來單獨進行學習。這是較為傳統的語篇教學模式,; 第二種作為叫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這種模式蘊含著一種語篇的理念,它認為閱讀是一種主動的,有目的的,而且是有創造性的心理過程,所以學生不是被動的,按著這個模式,這種閱讀不必逐漸地解碼,而是在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的參與下對信息進行重新加工或構件,理解文字元號代表的真實意義,推斷作者的所想意義。這個背景知識指讀者的社會背景知識,文化背景知識,認知策略,還包括生活經驗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謂圖式scheme,閱讀者就調動一切這種語言或非言語的手段來進行信息解碼加工過程,實際上是解碼,作為一個開編碼,讀者是解碼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第三種是interactive approach就是互動模式。互動模式閱讀是一種互動的過程,所謂的互動是指讀者使用bottom-up approach和top-down approach這兩種模式互動,所以是讀者與文本,甚至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是這種閱讀這頭腦中各種知識之間的互動。你認為哪一種模式更好?為什麼? 我認為三種模式融合互動進行教學比較適合訓練小學生的閱讀技能,並能有效提高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在教學中,我們用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給孩子們創設學習語篇的情景和氛圍,激發他們學習語篇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去了解文章的general idea主要的大意,並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使用bottom-up approach去理解一些詞句或者細節,最後在理解和掌握語篇idea和詞句的基礎上,來進行有效的語篇知識的互動鞏固。這三種模式融合互動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作為教師不要局限地只採用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這樣自已會教條,停滯不前,孩子們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熱點內容
春天即將到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57:01 瀏覽:686
你家有礦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56:59 瀏覽:470
你想成為一名什麼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32:25 瀏覽:705
你才有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6:23 瀏覽:913
垢層熱阻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4:49 瀏覽:915
我看到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4:43 瀏覽:832
你九歲了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2:03:38 瀏覽:310
試穿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1:43 瀏覽:166
做遲到了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1:37:32 瀏覽:315
英語照顧老人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8-27 11:36:5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