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兆泉英語閱讀路線圖
❶ 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各個年齡應該學什麼
本書第二章第三節曾經介紹過英語國家專業人士研究的英語閱讀路線圖。這張路線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體系的科學和次序的嚴謹。 安妮和小寶的學英語之路,有很多的機緣巧合,當時自己並不知道這些體系,但是回頭看,竟然很多方面和這個路線圖相吻合。從他們和周圍孩子的經歷,我深感對於為孩子的英語教育苦苦摸索的中國家長來說,有一張適合自己孩子的路線圖是多麼的重要。 曾經有人建議我,應該從孕期開始,為准媽媽們設計一份學習計劃。對於胎教,我一直不是特別熱衷。我一直相信,媽媽的情緒對孩子最重要。如果媽媽在時間、身體都允許的情況下,能以一個上進的心態來學習一些東西,對寶寶一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英語語音方面的輸入,尤其是那些韻律節奏極佳的英語兒歌,我相信一定是孩子喜歡的。當然,我更看重的是這個過程對媽媽的影響。雖然我不認為媽媽的英語水平對孩子的成長作用有多大,但是同樣的理念和方法下,英語水平高的媽媽一定能和孩子互動得更順暢些。我相信,如果准媽媽用十來個月的時間聽足夠多的英語兒歌,看足夠多的原版繪本,內心深處那份對孩子的溫柔感受自然就會傳遞給孩子。而媽媽自身在語音語感方面的提高,也會對孩子出生後的親子閱讀產生積極的影響。 0歲以內的閱讀,在國外很受重視。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六個月以內沒有給孩子讀書,那麼可能孩子就要十八個月以後才能喜歡讀書了。我家倆寶對閱讀的興趣都開始得晚,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印證了這個說法。目前我堅信的是,0歲開始的語音輸入是有價值的。而且,這個階段的語音完全可以不考慮形式和語速——兒歌、新聞、脫口秀節目、動畫片、電影都可以成為素材,只要原汁原味的就行。曾經有媽媽問,我到底一天該放幾個小時?目前的研究尚未給出精確的時間,大家盡可以作為一種背景音播放,如果再能和大人的自我提高相結合,應該就是最好的了。 0歲以內的閱讀,與其說是讓孩子看書,不如說是讓孩子聽書和玩書。我想這也是國外提倡的早讀書和我們傳統意義上讀書的不同了。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看一些大圖的紙板書、布書也是必需的。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到書的概念,對書產生具體的印象,明白書上有好多好玩的東西,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應該是從0歲開始就能夠做到的。對於我們中國媽媽來講,讀書的時候和孩子的互動、強化情境對應,比具體的文字閱讀更重要。如果能夠藉助音頻,加大孩子聽的機會,當然更好。 一歲以上的孩子,有些已經開始講話了。這個時候,如果他還能接受各種類型的有聲資源的話,那麼就繼續一歲以前的做法。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學會選擇學會拒絕,那麼就必須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這個時候,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增強,能讀的書逐漸增多,但基本上都是重復性比較強的,可能對一本書反復去玩,但每次只玩那麼一點點。有些語言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可能開始對情節產生興趣。這個時候,動畫片可能會比音頻更吸引孩子。所以適當地增加動畫片,讓孩子體會些情境對應,也是必要的。不過對動畫片和情節性較強的書,我家倆寶接納的時間都比較晚。所以和同齡的孩子相比,他們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晚,看有情節的故事書的時間也要晚些。在我們從加拿大回國之前相當長的時間里,小寶一直都痴迷於找繪本中的細節,卻不肯聽完整的故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他三歲多。 二至四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突飛猛進的時期。這個階段,很多孩子對閱讀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對動畫片也很著迷。有些孩子,因為中文方面輸入很多,所以中文的強勢地位已經有所顯現,母語的聽力辨音能力已經基本形成。這個時候,如果之前沒有英文的輸入,有的孩子就會排斥英文讀物和英文動畫片。而之前有很多英文輸入的孩子,則和母語一樣願意接受英文故事。對語言的韻律節奏能夠把握的孩子,則也像母語一樣,願意跟讀。 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英文聽力輸入不夠,則應繼續加大聽力輸入。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簡單的英文兒歌開始,然後適當加入動畫片,再加入故事的音頻。對於抵觸聽讀故事的孩子,則不應該先從讀英文開始,而應該先從讀圖開始。通過中文輔助理解圖片,讓孩子感受到英文書和中文書理解起來沒有區別,從而消除他對英文書的恐懼感。這樣的過程反復幾次,直到孩子完全理解了圖中的故事,再開始逐漸滲透英文的表達方式,和圖片中的情節做情境對應。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多少英文並不需要遵照書中的文字,主要是看孩子能理解多少。孩子能理解一個單詞、一個片語,就不能急於先給句子。通過這個過程,讓孩子吸收部分英文的表達方式。通過「中文—圖片—英文」這樣一個過程,逐漸讓中文退後,最後孩子才可能接受大段的英文朗讀。 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和所選擇的故事難度與孩子的英文積累有關,不同的孩子差異很大。但是無論如何,這是培養孩子英文興趣的必經階段。安妮英語俱樂部的孩子,用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解決中文強勢的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問題。很多孩子從開始的抵觸英文到習慣英文,喜歡聽英文音頻,主動要求看英文原版書,有的甚至自發地進入學習 Phonics 的階段。小寶盡管英文輸入不少,但是在回國後三個月的時間里,聽故事的時候,仍然要我把圖用中文講好多遍,直到他完全不用再看圖了,才允許我用英文給他讀。所以說,對於中英文差距較大的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應該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到的。 英語國家的孩子,大部分四歲以前都有親子閱讀經歷,繪本是親子閱讀的主要素材。近幾年,國內也興起了分級讀物熱。實際上,分級讀物是國外用來訓練孩子自主閱讀的素材。在自主閱讀之前,大量的儲備——不管是韻律節奏方面,還是觀察力、想像力方面,尤其是對閱讀興趣培養方面,基本都是通過繪本完成的。因此,我們國內的孩子,在自主閱讀之前的這段時間內,一樣應該大量地讀繪本,而不應該讓很小的孩子就拿分級讀物當繪本看,兩者的「營養」還是有區別的。 四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讀出來的慾望了,開始從親子閱讀向自主閱讀轉變。小寶最直接的表現是從中文書開始的。在他四歲差兩個月的時候,我給他找了一套字又大又少的中文書,他反反復復自己指讀跟讀。我又提供了一套一級的英文書,結果同中文書一樣。就這樣,小寶開始了自主閱讀前的准備期。從開始的跟我讀,到後來的跟音頻讀,這個階段閱讀量大大提升,對音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我能感覺到他的英文上了一個台階。 讀過一段時間之後,指過的字越來越多,小寶對字開始端詳得越來越細,逐漸地開始關心單詞的拼寫,會找一個單詞和另一個單詞的區別,會用知道的 Letter Sound 找單詞的規律,比如遇到以 s 結尾的單詞都發 s 的音(當然,以後遇到多了,也會發現還有發其他音的時候)。有了這個感受之後,我又回頭去把他幾個月沒看的 starfall 找出來給他細看,他比以前更願意跟讀。而此時,小寶恰恰進入了學習 Phonics 技能的時期。此後,我又把以前看過的「Leapfrog」再找出來,果然他開始著迷,明顯地能跟著光碟復述很多東西。 一般四歲以上的孩子,如果之前沒有真正接觸過英語,那麼基本都是需要三個月左右的興趣培養期。這個興趣培養做得好的話,最後階段孩子就會有嘗試拼讀的慾望。而這個時候,也是孩子可以開始 Phonics 學習的關鍵期。 也有些上學以後的大孩子,提前學了 Phonics,但是因為閱讀量不夠,聽力輸入也不夠,所以學習的東西一直停留在知識和規則記憶的表層,沒有內化。正如本書前面幾章所講,Phonics 上連韻律節奏,下接科學閱讀。在對書有感覺、有興趣的前提下,良好的音素意識和一定的辨音基礎是學習 Phonics 的前提。而學習的過程中,大量同等級別、不同內容的分級讀物的訓練鞏固,又是Phonics 從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關鍵。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像彈簧一樣,需要同一層次足夠量的積累,才能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孩子們的英語學習之路也不例外。中國人普遍具有傳統教育中的教材情結,所以經常看到有人到處找美國的教材。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國外孩子的海量閱讀的關系,就好比彈簧上下兩個台階的直線距離和橫著的那根鐵絲之間的關系,沒有橫著的那段距離,彈簧就無法轉到上一層。語言的學習靠積累,除此之外沒有捷徑。當然積累的資源需要有科學性,這正是北美科學閱讀的價值所在。 在閱讀過程中,還有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就是孩子的朗讀。有感情地流利閱讀在英語國家非常受重視,這在本書第四章已有詳細介紹。所以對於學習 Phonics 的孩子來講,應該從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讀出來,這對於其語感的培養大有好處,對於孩子以後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比如寫作、演講等,更是大有益處。 綜合地說,兩歲以前的孩子應把大力氣花在聽力輸入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此時所進行的親子閱讀,重點應該是發展認知,學會把圖形與簡單的英文表達對應起來。二至四歲的孩子應繼續聽力輸入,同時加強情境對應的訓練,通過動畫片、原版書來建立對應模式。四歲之前的閱讀,一般以繪本為主,輔以孩子喜歡的分級讀物。四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如果前期聽力輸入不夠,情境對應訓練不夠,則需要繼續。四歲以上的孩子,在學習Phonics 的同時,要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尤其要重視加大同一級別的閱讀量。如果四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才剛剛起步,則可以幾步同時進行,按照上一節所說的原版繪本親子閱讀三步曲,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先加大聽力輸入,同時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然後開始 Phonics 的學習,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不管是聽歌、看動畫片、還是閱讀,最重要的是要點燃孩子的興趣。孩子喜歡的就會主動去重復,重復的過程就是內在能力形成的過程。有了內在的動力,才會有無限的潛力。任何具體的做法都只能形成一兩種能力,這些部分的有機結合才是完整的綜合能力。在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做法上,家長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有所變通。但是不管怎麼變,都要以保護孩子的興趣為主線。興趣為王,給孩子一個科學的軌道,孩子就會給你一個令人吃驚的結果。 關於英文寫作的問題,本書沒有詳述。在英語啟蒙階段,如果能夠在聽和讀方面過關的話,說和寫是很容易上台階的,只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指導就可以了。這個問題,留待以後探討。
❷ 做英語閱讀理解順序
應該先瀏覽一遍題目,知道它大概問的是什麼,然後再看文章,看到時候要劃出你認專為重要的部分。屬這樣解題就容易點。
不過當你做的很熟練並且水平很高了之後就可以直接看文章,因為你已經基本能把看的內容記下來。
其實正確率和這點沒有很大關系,也許你最近做的題目正好比較難,或者有點粗心。只要按照你認為最習慣最能發揮水平的方法去做就好,還有就是千萬要仔細讀題,以免看錯。不要擔心太多,相信自己就好。
高三了,功課會很忙,但是千萬不要放掉英語,幾天不做就會手生,所以堅持每天做些題,練練筆,也能擴大詞彙量。希望你成功!
❸ 自考英語閱讀一 考哪裡 書上的那些地方會考到。。大概是什麼形式。。。。
60分完全是課外的,40分是書本的,
❹ 如何快而准地做英語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要求比較多 1:平時有大量的英語閱讀積累 2:在讀的時候要把握全篇,特別是讓你選文章題目的時候,這時眼光要放大 3:科技閱讀可以先看選項再在問中找答案 4:留心英美國家文化習慣 這些都是針對高考的```
一、快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語境和有關提示,正確地分析、歸納、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旨或段意的表達,千萬不要急於選擇答案。
通過游覽閱讀上述例文,我們不難概括出該文的主旨為:Charlie自己積蓄七元錢本想到商店去購買航空模型,而在路上遇見一個小男孩正在哭,他走過去問了一下知道內情。又經過前後的思想斗爭,終於把他的四元錢給了那個小男孩。雖然他自己沒有購買航空模型,但是他總算幫他人做了一件好事。
二、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要按文章的先後順序,對每道題所給詞語的確切含義進行分析比較,並考慮到全文整體意境的影響,做到瞻前顧後,上下文呼應,運用邏輯思維,推理的方式來進行答題。
切不可自行斷意,顧此失彼或無所適從,逐步填意,另外還注意試題有易有難,應暫時繞開那些少數較疑難的問題,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短語,慣用法動詞形式和語言結構的題目
三、藉助自己已補全的那些空缺,再細讀全文,此時對全文意思的理解程度會更清楚。
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有它獨立的內容,結構與邏輯聯系,不能單從局部的詞義和語法來理解,應從全文內容出發不斷深入理解,這樣就為在解決那些少數疑難問題排除了在邏輯意義上易選錯的選項。先看看哪些詞語意義與文章不符,然後綜合運用詞彙、句型、語法等知識反復地字斟句酌,排除明顯錯誤,縮小選擇范圍,得出符合邏輯的正確答案
四、選答完畢,仍不可孤立地檢查每個所要求填的空處。
應遵循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的理解文章的規律,耐心地再次復讀全文,認真檢查所選的詞是否得當,語法是否正確,上下文的句意是否流暢慣通,邏輯推理是否合理。
總之,要做好「完形填空」題,關鍵是要以文章為綱,按照文章情節的發展順序,以句義為小整體,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仔細的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如選擇名詞時,應聯系文章的主題及空格前後重復出現的詞,注意它的數和性,選擇動詞時,不但要注意其所表示的意義及其慣用法,而且還注意所給動詞的時態、語態,選擇連詞時,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前後句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選擇代詞時,要注意它的性、數、格是否准確,選擇介詞時,必須注意其固定搭配等等。然而,還必須增加閱讀量,實踐量,不斷總結經驗,培養語感掌握技巧,提高解題的准確性。
參考資料:http://yye.xueshengwang.com/view.asp?id=1136-24159101020618
❺ 做英語閱讀理解題如何推斷文章出處
樓下說的抄不完全,關鍵就在於 答案就在文章里,文章中一定有相應的關鍵詞
比如如果是出自某個網頁 會有websites網站 click點擊 log日誌
旅遊的話會有相應的景點 最突出的特徵應該是 表示方位或時間的連詞
map一定會介紹方位吧 the east north west east
report則側重說理了,邏輯性一定很強
等等
然後實在沒有在去想文章內容 是介紹狗的類型、還是介紹某個活動,還是一個故事
❻ 做英語閱讀理解的順序應該是怎樣 先讀題還是先仔細看完完文章
我在校時英語強項可以算是閱讀了,比較少錯。心得是時間充裕的話,先看完原文對答題的正確性幫助會非常大。 考試題裡面坑很多的,不看完很容易掉坑裡的。
❼ 做英語閱讀時,是先看完所有問題再看去原文找答案,還是看完一個問題就去原文找答案啊求一個快速做英方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如果是做英語閱讀的話,建議你先看一遍文章,然後再去看題目,然後帶著題目去文中找答案,這樣做比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