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題研究分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題研究分工

發布時間: 2021-01-06 13:54:30

⑴ 關於小學生閱讀教學的課題研究怎麼做

七言古詩石魚湖上醉歌·並序(元結)

⑵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小課題有哪些可以研究

「小學英語情趣的課堂教學」是指從學生的現狀與學校實際出發,回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答為基礎,在課堂中選擇、調整、補充更符合學生實際的題材,注重知識學習與生活積累的聯系,開拓其趣味性,使其兒童化、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學生主動實踐,樂於參與,敢於開口,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將英語教學從應試化、程式化向交際化、生活化轉變,體現英語交流信息、表達情感的功能。

⑶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技能方法的策略研究研修方式與步驟

我覺得小學的英語,首先是讓孩子感興趣,讓她有了學習這一門的感知,這就要平時多專買一些屬這方面的書籍,最好是帶娛樂方面,或者看看這方面的動畫片,有教育意義的;
其次,就是學習音標,小孩子第一次接觸,口語很重要,要把基礎打好,如果家裡人口語不好的話,最好報個口語班,這樣可以讓她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增加學習樂趣,同樣也可以為以後做好鋪墊;
最後就是開始系統的學習,每天做練習,回家多讓他說,最好在家和她練習。
個人答案,望採納,謝謝

⑷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研究課題分工怎麼寫

【課題研究】《中小學銜接教育研究》研究報告

作者:鞏全 王紅梅

一、課題研究背景
從學習內容上來看,初中課程門類增多了,而且每一學科的內容也接近科學的體系,因而邏輯性也越來越強;從學習方法態度上來看,初中生比小學生更需要有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不僅要主動地安排學習計劃,而且要學會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由小學生的「他律」自然過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為了使小學教師與初中教師的教育教學得到順利、快速的銜接過渡,讓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迅速順利地適應初中的學習,讓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校憑借六年級在初中上課的上課模式進行了中小學學科銜接教育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對六七年級進行銜接教育的最佳理論體系、教學規律及基本模式。
2.發展學科間的聯系,教會學生把知識作為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延伸學科體系,拓展學科面,選擇或設計出語文、數學、英語、心理活動課的銜接內容,嘗試編寫新課程目標下的校本教材。
3.培養多樣化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科內容的重組和有機整合。找准學科內容上的銜接點,研究知識銜接點的簡單滲透層次、整合層次、創新思維層次 ,重視對知識的系統性的研究,拓寬知識的橫縱向遷移,在知識內容層面降低過渡的坡度.
2.學習方法的銜接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恰當的學習方法,是銜接研究的重要內容。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為了不教。中小學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學習心理的銜接教育。應把握學生心理的變化,適時進行學習動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長遠目標,確立遠大理想。並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了解把握學生在青春期前後的特徵,結合課堂進行合理疏導和引領,讓學生平穩度過青春期,並能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 觀察法:通過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表現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2. 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更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
3.對比實驗法: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生對初中學習生活的適應情況進行對比,獲得實驗效果。
4.採用文獻法,收集有關的學習資料,作為借鑒和參考。
5.採用經驗總結法,篩選和總結教學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主要過程
(一)准備階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1.統籌安排,整合優勢
我校利用與小學同院,教委統一管理的優勢,採取了逐步過渡的辦法,把小學六年級搬入初中,這六年級就由小學畢業班變成了初中預科班。這一整合,為我們在教學內容、學習習慣方法等方面要做的銜接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提前介入,多管齊下
首先,選定教師,聽課教研
確定了教師人選,學校又制定了相關聽課教研製度。銜接教師到小學聽課不能少於15節;在此期間,與四、五年級教師,要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教研交流。通過聽課和教研,提前「立體」地認識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對象,系統地了解掌握小學的教育教學現狀,小學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基本內容及要求,掌握好銜接過渡的主動權,給學生搭好過渡的金橋。
其次,溝通家長,家校同向
學校制定了家長看課制度。每月學校有兩天是家長開放日。在這兩天里,家長可以到任何一個初中的班級進行看課,了解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調整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其次,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課程和主題家長會的渠道,給家長上好學生小升初的重要一課。
(二)研究階段(2013年9月——2015年1月)
1.學習理論,制定方案
組織有關教師進行研究理論的學習,研究新課標的要求,找到銜接教育的薄弱點,制定各科的研究計劃,為搞好銜接提供切入點。最後組織教師研究隊伍,初步制定銜接教育研究方案。
2.轉變觀念,減少梯度
銜接教師要切實加強對中小學階段教法的研究和學法的指導,要在六年級「預科班」抓好「雙基」的同時,著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預習、聽課、學習、復習的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梯度減小,逐步向初中的有效教法過渡,形成「扶—導—放」的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讓學生變厭學為愛學、變苦學為樂學、變拙學為巧學,以盡快適應初中教學的要求。
3.學科教學,注重銜接
①預科班的課程的整體安排與小學一致,只是相對英語這個薄弱環節,我們除安排三節正課外,又加了三節突出英語特色的活動課。
②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是模塊式推進的,而初中的知識點是系統化前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求老師了解小學的知識點與初中知識點的銜接,在課堂中,注意引領和指導。教學中滲透主體三維概念,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空間。
③語文學科的學習,更多注重的是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寫字教育、基礎知識教育、閱讀教育和作文教育,並積極將新課程理念付諸於課堂教學中。
(三)總結驗證階段(2015年1月——2016年1月)
通過研討、剖析、驗證、評估,逐漸完善研究成果。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1)匯編課題研究成果集;
(2)優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舉辦成果鑒定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銜接教育研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通過研究,我們總結了從五個方面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自覺進行課前預習,課後復習;
②獨立完成作業;
③打好寫字基礎,做到字認認真真、規規矩矩地寫;
④勤於思考,善於提問,課堂上要大膽發言;
⑤在學習上要有你追我趕的競爭精神。習慣的培養要從低年級抓起。
(二) 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學生學習的途徑
在語文方面,除了字寫端正清楚以外,普通話要說得准;多引導學生踴躍發言;鑒於學生作業中錯別字較多的現象,應加強默寫、聽寫的訓練;要加強朗讀訓練和課外書的閱讀指導;對於作文教學在語文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應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數學學科加強了計算能力的訓練。學校多次組織了口算比賽,不斷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正確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藉助教具、多媒體等進行形象的教學,突破學生空間思維的難點,建立形象思維的空間。
英語學科在小學階段主要追求口語的訓練,保證學生能讀准每個音。更重要的必須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
(三)銜接教育研究探索出了教師的教學模式
數學學科: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4)學習興趣的銜接
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
語文學科:
研究出了十大銜接:1.注重了閱讀、鑒賞的銜接教育。2.注重了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整理筆記的銜接教育。3. 注重了學生自覺查工具書的習慣銜接教育。4. 注重了學生分模塊學習與積累的銜接教育。5.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6.尋找確定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措施。 7.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 8.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 9.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 10.發揚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把寫日記當成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根拐杖。
英語學科:
1.教材的銜接。實驗教師認真分析小學教材和初中教材特點,找出小升初銜接的一些薄弱知識點,進行梳理,編排,逐漸摸索出一整套系統、合理的銜接教材,有承上啟下學生的作用,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初中英語學習。
2.教學方法的銜接。老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外,更要讓學生夯實基礎,加強讀寫練習。為此,我們展開多種形式的單詞默寫大賽,讓學生重視背誦,重視聽寫。
3. 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小學學生的學習內容簡單,大綱要求低,學習方面不注重積累與背誦,課下學習的氛圍差。因此,抓好中小學英語教學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方面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科: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積極有效地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工作;3.發揮了「父母講堂」的輻射作用;4.協同班主任與家長,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5.加強每周一次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編寫出了適合學生學情的小升初銜接教材語文、數學、英語和心理共四本。承擔的《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在濰坊市初中「百校十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榮獲一等獎。心理教案《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濰城區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三等獎。《以六年級為銜接點,打好小升初過渡金橋》在濰城區中小學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燎原獎中獲一等獎;考美花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解決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獲山東省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獲濰城區教科研培訓中心校本課程三等獎;論文《學會方法,養成習慣,搞好小升初銜接教學》獲山東省教科所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12.12,《小升初英語教學銜接的研究》榮獲濰城區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在課題研究實踐中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課題組成員教育教學理論得到提升,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得到了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3.教師的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八、課題研究的反思及今後的設想
1.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是學校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而且每一屆的學生的特點又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適應這種變化。
2.從中小學銜接教育的研究中發現,我們的研究不能單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級這兩個層面,必須擴展到整個中小學階段,這樣的研究才是完整的。

⑸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
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1、課題從哪裡來?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等。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作性強,可以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 資料信息 設備工具 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

⑹ 小學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因故教復師課題的方向可以從制很多f方面著手,如: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小學英語有效作業(家庭、課堂)設計和評價的研究、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情景創設研究、小學英語期末復習方法的研究等等都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具體的課題研究中的事項要點問題大家可以來職稱驛站網看看。

⑺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課題研究旨在解決什麼問題

近年來,英語繪本作為優質英語學習資源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小學英語學習中,英語繪本教學也逐漸成為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亮點,不少學校都嘗試開展英語繪本教學。
本研究以長沙市嶽麓區實驗小學為研究對象,對該校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訪談法和課堂觀察法了解小學教師對英語繪本教學的認識及其繪本教學現狀,從現狀從中發現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不足之處,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進對策。
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言,主要闡述了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界定,相關研究綜述,研究思路、方法和意義,為順利開展論文研究...

⑻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能力課題研究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側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學習的規律。我們英語教師應將英語讀寫能力和聽說能力有機地結合,使其相互促進。而在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對小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也有所側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言而語是非常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課堂上,學生能夠良好地跟讀,並且效果和學習氛圍都好,當時的學習效果也好。課外進行復習的時候,要求學生自己單獨認讀中,以及從家長的反饋意見中出現過同樣的問題:學生的英語認讀能力要加大力度進行培養。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培養呢?
一、教給認讀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妨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拐杖,教他們一些認讀的方法。認讀,通俗地說,就是朗讀。首先,教師要要求學生在朗讀英語時,眼看詞句,口讀音調,耳聽讀音,腦思語義,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其次,小學生的朗讀以模仿為主,在模仿過程中教師要做必要的指導,如句型朗讀中重音連讀,語音語調等,注重培養學生按意群朗讀的習慣,指導學生以片語和句子為單位進行朗讀,幫助學生糾正逢詞朗讀的不良習慣。如:I llike the big elephant .Do you llike the big elephant,too?這個句子可以說是一個很長的句子,在這里,老師首先要利用直觀教具進行短語的熟練,接下來進行句型的操練,然後進行語調的朗讀,這樣在學生能認讀個別單詞的情況下,加上教師示範的語感,就會很快把這句話掌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讓學生進行指讀。指讀的習慣就是培養學生對單詞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讀到哪,指到哪,而且老師一定要每次督促指導,既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訓練了學生認讀單詞、句子的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
1.認讀的操練方式要多樣化
在我呈現新的知識後,接下來的操練也很關鍵。操練分為很多種,比如我在讓學生認讀動物單詞,首先可以將圖片和單詞放在一起認讀;反復幾次之後,可以只給圖片或只給模擬的動物聲音讓學生說出單詞;最後可以只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在這三個環節里,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對新知有所熟悉,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有意識地回憶剛學過的新知,第三個環節就是讓學生熟悉單詞形式,培養認讀能力了。這樣環環相扣,逐漸將要求拔高,學生的能力才能漸漸提高。
2.在讀課文時,讓學生指讀
對於朗讀,我們常常視指讀(用手指著讀)為一種壞習慣,可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適當的指讀很有必要,因為低年級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有時候教師或錄音的朗讀開始了他還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光跟著張嘴,心思沒有投入進來。要求低年級孩子指讀,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認讀能力,提高認讀效率。等到學生的年齡到達一定層次,朗讀水平到達一定高度,指讀就可以放棄了。

3.對於重點單詞,教給基本的發音方法去記
每課都有3個是2---3個3會單詞,對於這些單詞的記憶我常常有意無意教給基本的發音方法。如:」nose」中的/n/ 的發音,head,nod,hand,read 中輔音字母/d/的發音。feet,foot,stamp,rabbit,cute,elephant,what,Snow White中的/t/發音。 學生剛開始只是象小和尚一樣聽聽,跟著讀讀,對於什麼叫音標也不清楚,我也沒有要讓他們明白,只是在老師不斷說,讓他們不斷讀,這樣自然而然在他們的腦子里就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學生也很容易記單詞.另外,如 「big」和「little」這兩個單詞在認讀上,學生很容易混淆,是因為在前面的兩課當中,學生已經形成的語感,有一定的定勢思維,對於a little elephant----a bit elepant,a big panda---- a little panda,a little tiger----a big tiger.認讀的時候,很難分清楚,我就試著讓學生看單詞,進行簡單的拼讀。然後發音,這樣對學生是有一定幫助的。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適當教給學生發音方法和拼讀規則,久而久之,學生面對單詞就會自己去摸索怎樣拼讀,這樣不僅培養了認讀能力,更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

熱點內容
英語講座通知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5:07:38 瀏覽:146
神秘袋美國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4:36:14 瀏覽:256
考研英語一作文怎麼去背 發布:2025-09-16 14:17:14 瀏覽:829
有人的工作窗口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3:58:57 瀏覽:442
我介紹自己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3:54:13 瀏覽:186
有吸引力的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3:11:32 瀏覽:810
學生們在做什麼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3:08:01 瀏覽:409
hungry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2:52:37 瀏覽:471
我在學校度過了一天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2:30:05 瀏覽:25
英語餐廳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2:29:24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