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1-07 03:29:49

㈠ 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用英語怎麼翻譯

A study under schema theory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reading in high school ecation

㈡ 如何用圖式理論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內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容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

㈢ 關於商務英語論文選題 ,只是題目。

商務英語(BUSINESS ENGLISH )是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容涉及到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務英語課程不只是簡單地對學員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學員傳授一種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如何和他們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下面學術堂整理了20個好寫的商務英語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 基於內容的商務英語教學法評估
2、 商務談判英語中模糊的語用闡釋及其效用研究
3、 語篇功能對等視角的商務英語翻譯
4、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開發
5、 關聯理論在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6、 成人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7、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商務英語翻譯
8、 中職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9、 論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轉向
10、 職前學生商務英語詞彙教學法探索
11、 商務英語中模糊語言的應用及其語用分析
12、 從目的論角度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質量評估
13、 高職院校商務英語精讀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法
14、 詞典類型對翻譯與習得商務英語新詞作用的實證研究
15、 高職課程的演進及其對商務英語專業項目課程開發的探索
16、 語域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漢譯
17、 商務英語寫作中介語錯誤分析的研究
18、 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商務英語信函中的語用失誤
19、 商務英語網路課件的評估:TMM個案研究
20、 商務英語新聞中概念隱喻的認知研究

㈣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閱讀教學與語言知識的教學能否並行

高中英語(SEFC)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學方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那麼,如何藉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經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嘗試,筆者發現:不同閱讀活動階段,必須採用不同閱讀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單元閱讀課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採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這一理論反對把閱讀看成是對一系列詞句的知覺,認為閱讀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們在文章中挑選和選擇足夠的信息來作出預測,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和有關客觀世界的知識去驗證他們的預測。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然而,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於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閱讀理解問答題: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經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後,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元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造性思維解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採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元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並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魯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閱讀的關鍵在於理解,尤其是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藉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 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藉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於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藉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 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系起來有助於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總之,綜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㈤ 職高教學思維導圖

職高教學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也是一種有效的知識表徵工具。

它藉助文字、色彩、圖片等因素,促進人們思考、建構知識間的聯系,在教育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我國許多教師也將思維導圖應用在中小學英語等不同的學科教學中。受職高生源的影響,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英語閱讀材料是學生學習、掌握語言基礎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重要來源,復習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整理、鞏固繁雜的語言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本文嘗試將思維導圖應用於職高英語閱讀和復習教學,旨在探討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效果,為思維導圖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做一些初步研究,尋找職高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本研究選取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一所職業高中高二年級的兩個平行班為研究對象,研究歷時一個學期;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述法、實驗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本文闡述了思維導圖的概念、特徵和製作,並分析了其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在圖式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積極尋找思維導圖和英語閱讀、復習教學內容的結合點,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思維導圖的構圖類型三個理論層面闡述教學設計,並以教案的形式展示了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和復習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教學實踐,收集、分析實驗數據。

利用SPSS 17.0對前測和後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教學的實驗班成績與採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班成績存在顯著差異。基於各類數據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將思維導圖應用於職高英語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後,本文對思維導圖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㈥ 英語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的

持續性交際法對商務英語學習者口語和能力提高的研究分析
商務英語中模糊語言的應用及其語用分析
從功能對等角度看商務英語翻譯
基於學生需求分析的商務英語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研究
英語商務付款信函中言語行為的語用策略研究
合作學習理論在商務英語談判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商務英語對話中的會話含義研究
基於體裁分析的教學法在商務英語信函作教學中的應用
中職校電子商務專業英語課程模式的調查研究
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成人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商務英語作中介語錯誤分析的研究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商務英語翻譯
商務英語網路課件的評估:TMM個案研究
商務英語中復合形容詞的研究
圖式理論在商務英語口譯中的應用
英語商務談判中模糊語的順應論闡釋
語域理論與英語商務合同漢譯
關聯理論在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商務談判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
基於體裁的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研究
英語商務報告的語體分析
商務英語閱讀策略和詞彙策略相關性研究
教師反饋對提高商務英語作準確性作用的研究
功能加忠誠模式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啟示
商務英語信函的詞彙特點研究
商務英語詞彙的一詞多義現象研究
劍橋商務英語證書考試中句子填空的銜接分析
論任務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作教學中的運用
商務英語報憂類信函的人際意義研究
商務英語電子郵件的體裁特徵研究
商務英語信函翻譯的語用充實策略
任務型語言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商務英語中的應用研究
跨文化情境下商務英語口譯研究
基於文化圖式理論下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研究
遷移理論在大學商務英語口語中的應用研究
商務英語中帶連字元復合形容詞的認知研究
關聯順應模式下的商務英語翻譯

㈦ 如何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圖式理論

現行的中高考對學生聽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浙江省普遍使用的《英語新目標》教材中,聽力材料大多數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形式多樣並且情景性和文化性較強,材料難度相對較高,不僅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知識,還需要具有相關的背景知識。而實際聽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往往只注重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的提高,而忽略了材料的背景知識和學生的參與作用。他們較多採用放音一聽音一對答案的傳統教學模式,即聽音之前教師先對材料相關的語言知識進行比較詳盡的鞏固,然後直接放音,學生邊聽邊做練習,最後教師對答案並稍加解釋,一篇聽力材料就這樣草草地處理完了。在該模式下,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收者,他們已有的背景知識不能得以激活,無法發揮背景知識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導致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普遍較低。本文嘗試將圖式理論應用於聽力教學中,充分發揮該理論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聽了理解能力。
2 聽力理解與圖式理論
聽力理解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過程。在該過程中,聽者並不是被動地運用聽覺來接收信息,而是通過調動大腦中已有的背景知識對當前輸入信息進行能動地加工處理,從而理解說話者的思想和情感。正如Anderson所言:「理解並非僅僅是接收,聽者實際上在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需要激活各種類型的知識,並運用它們來理解說話者表達的真實意圖」(Anderson&Lynch,1988)。這與圖式理論的觀點一致,即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等背景知識相聯系。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於頭腦中已存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王初明,2003)。因此,將圖式理論引入聽力教學會對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3 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
圖式在聽力理解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聽者頭腦中已有的圖式是決定聽力理解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以下將從幾個不同方面具體闡述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
3.1 圖式的預測作用
預測是指聽者在聽的過程中,根據己知信息對即將聽到的內容進行推理猜測。預測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由於圖式集合了有關某一特定事物的具體構成知識,可以為聽者理解話語提供積極的准備狀態。當輸入的信息激活了聽者頭腦中相應的圖式,聽者就會對即將要聽到的內容產生一種預期。當預期同所述內容相一致時,其內容則易於理解;相反,當預期同所述內容不一致時,說明聽者的預期出現偏差,則會刺激聽者修正偏差,並提高聽的興趣。
3.2 圖式的補充作用
圖式是一種抽象的知識結構,它概括了具有不同細節的各種已知的實例,所以,當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識性的信息時,這時只要激活相應的圖式,聽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並把他們添入到正在處理的圖式中去。如:Jack likes reading. He went into a library .When He left the library, he was happy with two books.在理解中,聽者會結合自己已有的圖式將 「Jack borrowed the books」 這一事實納入整體理解中去。此外,當聽力材料偏難時,對於沒聽清楚的詞句,聽者也能根據語境自動彌補,這樣難度自然隨之降低。
3.3 圖式有助於注意力的分配
圖式對所要加工的信息並非全部接納,而是有選擇地進行加工。某一圖式一旦被激活,就會為信息的加工儲存提供一種框架。與該圖式密切相關的信息,就會被圖式組織進來並獲得鞏固的記憶,而與圖式無關的信息因沒有被納入圖式而很容易被遺忘,可見圖式有助於注意力的分配。
由於聽力過程中,聲音是轉瞬即逝的,聽者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記住每一句話,他們必須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篩選,將注意力放在相對重要的信息點上,這樣才能保證抓住文章大意。因此,圖式有助於注意力分配這一作用對聽力理解至關重要。認知科學研究也表明,如果大腦中沒有相應的圖式為理解語篇內容提供參考和向導,聽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抓住關鍵詞句,就很難達到對文本中心意思的理解。
3.4 圖式有助於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作用
心理學理論認為,人們對不可知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鄧媛、陽志清(2004)的研究表明緊張焦慮情緒是影響聽力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些情緒是由於對所聽內容無心理准備,擔心聽不懂導致的。聽前圖式的激活可以為聽者指明方向,讓聽者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從而緩解聽者緊張害怕的情緒,從心理上增加聽懂的信心。
4 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如上所述,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已有圖式對聽力理解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頭腦中已儲存的知識結構,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那麼通過什麼方式才能激活與聽力材料相關的已有圖式? 這就需要一種激活程序,使聽力內容與學生已有圖式有機地聯系起來,我們將這種激活程序稱作「激活圖式」。激活圖式在已有圖式和新圖式(對當前輸入信息的正確認知)之間起銜接橋梁的作用,如圖1所示。以下將具體闡述如何構建與聽力材料相適應的「激活圖式」來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圖式,從而發揮已有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

圖1.三種圖式的關系圖
4.1 觀察圖片
《英語新目標》聽力材料大多配備了插圖,這些插圖相比文字更直觀地反映了聽力材料
的主題內容。在聽力之前,教師可以將相關插圖呈現給學生看,並告知學生接下來的聽力內容會和該插圖相關,讓學生發揮想像,通過這種方法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圖式。如在放八年級上冊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Unit 7)第二課時聽力材料之前,先讓學生觀察配套圖片,學生看完圖片後知道接下來的聽力材料與如何製作水果沙拉有關,這時在學生頭腦中已存儲的水果沙拉的製作圖式就會被激活,並且學生會不自覺地去預測接下來的聽力內容。有了這樣的預測,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會特別留意與製作水果沙拉相關的詞彙,如,cut up, mix…up, turn on, pour…into…, 以及表先後順序的副詞,如first , then , finally , last…。因此,在聽的過程中就更容易抓住重要信息。
4.2 通過標題或關鍵詞進行brainstorm
對於議論文這樣的聽力材料,可以在放音之前告知學生聽力材料的標題和關鍵詞,讓學生以brainstorm的方式對該主題進行探討,以此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圖式。在這種自然、無約束的情況下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從而激活更多相關的圖式內容。如進行九年級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unit 1)第三課時聽力之前,教師先將標題 「What are your challenges in learning English?」告知學生,並將關鍵詞「challenges」寫在黑板上。在引出主題之後,為了更有效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教師進一步將主題細化成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writing這四個模塊,並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每組學生對一個模塊進行brainstorm。討論結束後,各組選一名代表口頭陳述本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邊聽邊把要點寫在黑板上。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將各組的信息進行比較、分類、概括,使各觀點之間形成內在的邏輯關系,並用不同形狀的圖形將信息間的層次關系表示出來,如圖2所示,同一層次的信息採用同一種圖形來標示,以利於學生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從而更准確地抓住文章的要點和作者的思路,提高收聽階段的效果。
圖2.brainstorm 結構圖
4.3 5W+H 提問方式
在記敘文或對話中,事件的敘述方式或敘述的順序結構,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進行的。對於這類材料,教師在放音之前可以通過提問有關主題內容、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主要事實及理由,事情的結果,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問題,即What-When-Where-Who-Why-How?(5W+H) 系列問題的方式來串聯整個事件,並激活學生已有的事件相關圖式。以八年級上冊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Unit 10)第二課時為例。這是一篇情節性比較強的對話,教師可以作如下提問:1.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2. Where is Cheng Han going to move? 3. How is Cheng Han going to do that? 4. When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a/an …? 通過以上問題學生可以確定材料是關於個人理想這一主題的,並且預測可能到來的信息類型包括一些關於職業、時間、地點以及如何去實現理想等相關內容。此方法有助於學生在把握篇章框架的基礎上,有選擇地把注意力放在所期待的信息內容上,來達到聽懂和理解的目的。
4.4 直接講解
對涉及到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相關內容的聽力材料,不少學生由於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在聽力理解時往往會出現理解障礙。聽前,可由教師講解,直接為學生提供所需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的圖式。
以《英語新目標》九年級上冊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2)為例,section B中的聽力材料涉及到中西餐桌文化的差異。為了讓學生在聽力之前,對中西的文化差異有個整體的印象。教師可以事先准備一張表格,如表1所示,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認識和經驗來完成該表,對於那些學生並未掌握的內容,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此過程,不僅回顧了學生先前的認識與經驗,又在此基礎上補充了他們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使學生為理解材料內容提前做好知識鋪墊和心理准備。

㈧ 新課標下,如何培養高中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一、跨文化內涵
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文化意識實際上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等。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小至單詞大到語篇的各個層面上都體現出文化的因素,不具備文化內涵的語言是不存在的。一個英語學習者,如果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就不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2007)指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於培養世界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實現跨文化交際,與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進行交流。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先存知識」或「背景知識」,是人們儲存在大腦中所有對世界的一般知識。如果講話者頭腦中有交際所需的文化圖式,並且在輸入信息時被成功地激活,就會加快交際的理解和表達,否則交際的理解和表達就會受到阻礙甚至失敗。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能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就會造成交際中的不得體甚至誤解。與外國人交流,語音和語法的錯誤都是可以容忍,但對由於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語用失誤則比較在乎。另外,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和世界的多元化發展要求21世紀的人才要學會與來自不同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處,學會在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生存和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教學勢在必行。
二、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並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2.1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
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例如,在中國尊敬老人是一種傳統美德,表現在稱謂上,對年老的人稱呼「老大爺、老大娘、老同志」等,是一種尊重,會使對方感到愉悅,而在西方國家,如果在其稱呼前加上「old」則會使對方很不高興,因為在西方,「老」被認為是「沒有用的」。
2.2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網路、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 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專家、學者或者外教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2.3在詞彙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英語中的許多詞彙,尤其是習語、典故等,承載著一定的文化意義。在詞彙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black sheep」;「敗家子」;「It rains cats and dogs.」 「下傾盆大雨」等。
三、結束語
在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新的課題,它需要眾多外語教學工作者和外語教學研究人員更深層次地探索與研究。

㈨ 如何運用認知策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師生對此也一直非常重視,「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是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具體要求。然而,目前中學的英語閱讀現狀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學生的時間、精力投入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高耗低效」較為突出。根據《考試大綱》,閱讀能力測試有以下要求:
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意圖;理解主題思想,進行總結概括;理解支撐細節,其中包括詞義、句義和段落大意;透過表面文字,挖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分析對比,總結歸納,推理判斷等諸項思維活動,推導隱含的寓意。
結合中學生閱讀能力實際,我們發現中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歸納能力不強。歸納能力是一種概括能力,它要求讀者通過閱讀,運用閱讀策略,把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許多學生能讀懂全文,但無法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圖和理清行文線索,無法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
2.推理能力薄弱 。推理能力是一種演繹能力。推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結果的正確與否,有些學生只能拘泥於文章的表層特徵,不能根據閱讀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推理,挖掘文章隱含的深層含義。
3.感受能力差。 閱讀,說到底是讀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間的交流,雙方的溝通體現在讀者能夠正確理解作品,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聲。這種能力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美學欣賞能力,它在閱讀理解中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是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應具備的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們不妨對這種現象的出現作一些歸因分析:
一、學生被動閱讀,落後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束縛了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的目的似乎僅僅是藉助所讀材料來學習詞彙、語法,忽視培養學生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能力。
二、語言因素(language factor)限制了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一定的語言知識是形成語言能力的基礎,知識與能力是對立的統一體。因此,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有賴於扎實的語言知識。
三、非語言因素(non-language factor):包括閱讀習慣、閱讀心理、文化背景等,這些方面所表現出的不良現象與不足也阻礙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
四、對學習策略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運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和英語閱讀能力。
五、所選材料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閱讀教學過於功利化,英語閱讀訓練局限於做幾道閱讀理解題,學生有閱讀焦慮心理體驗,無法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首先應正確地認識閱讀。Grellet(2000)明確指出,閱讀首先是「為了得到樂趣,為了獲取信息」。 Hess & Jasper (1995) 指出:「學外語的一個途徑是到把該語言作為本族語的國家去生活;另一途徑是用目標語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從中得到樂趣」。可見,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只局限在課堂的閱讀教學,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更不可低估。
我們試圖從元認知策略的內涵入手,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中運用元認知策略,使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對閱讀過程的認識
閱讀, 既是英語學習的手段,更是英語學習的目的。閱讀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認知活動過程。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處理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從字詞識別,句子理解,直到課文意義的建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認知活動。同時,它又是學生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的過程,閱讀者利用已有的知識(圖式)積極主動地對文字材料所表達的信息進行預測及解碼。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常見的閱讀模式包括「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驅動」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和「自下而上」 模式(Bottom-up model) 或「信息驅動」(Data-driven model)模式以及兩種過程的相互作用的模式,也稱「綜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驅動」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是Goodman(1967)提出的,他認為讀者在接觸到閱讀文本時,其中的標題、某個詞、某句話、某個圖表、甚至某個符號都有可能激活讀者大腦中的某些相關知識,從而使讀者找到閱讀定位,並形成對所讀內容的預測。成功的預測可以使讀者順利地完成閱讀;反之,讀者將不得不推翻自己的預測,尋找新的「論據」,並不斷形成新的預測,直至完成閱讀。而「自下而上」 模式(Bottom-up model) 或「信息驅動」(Data-driven model)模式則強調輸入材料中的語言信息,認為閱讀從最小的語言單位入手,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由於兩種閱讀模式的局限性,新的閱讀模式「綜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應運而生。它強調兩種閱讀模式不是孤立地、而是同時或交替出現在閱讀中。70年代後期提出的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更強調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然而,無論是哪種模式,每一過程都離不開閱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的參與和應用,更離不開閱讀者依據所讀的上下文而進行的假設、預測、驗證、確定等大量而復雜的邏輯理解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就元認知策略來說,閱讀理解監控起著極其主要的作用,即讀者必須把自己的閱讀過程作為意識對象,積極加以監控,並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採取適當的補救策略去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具體來說,閱讀中常見的元認知活動包括建立閱讀目標、根據目標調整閱讀速度和策略,評價閱讀材料、補救理解失誤、評估理解水平等。因此,一個有效的閱讀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元認知活動過程。
三、元認知策略的涵義
關於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國外二語習得研究認為,學生能否掌握並恰當、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記憶策略、交際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等,將是關繫到他們英語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其中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的自覺心理,是學會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它與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同屬元認知(meta-cognition)范疇。在二語和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知識是關於學生對語言學習過程的認識(knowing about learning.)(O』Malley et al. 1989). Flavel從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策略三方面給元認知知識下了定義,即學生對自己認識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長哪方面的學習,如是文字能力還是空間能力;對學習任務及要求的判斷,即不同難度的任務需花費不同力氣去解決;以及對如何以最佳方式達到目的的知識。Cohen (2000:7)認為元認知策略就是有關前評價和前計劃,再計劃與再評價以及語言學習活動和語言運用場景的後評價。元認知策略讓學習者通過協調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組織和評價來調節自己的認知。 O』Malley & Chamot (2001:144)認為元認知策略就是利用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等手段來調節語言學習行為。元認知是保證學習活動成功的更高級的執行技能,它包括對學習的計劃和管理功能,是學會學習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外語學習中,它是為了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採取的管理步驟(regulatory measures),如制定學習計劃(planning),監控學習過程(monitoring)和評估學習效果(evaluation)(Brown et al. 1983)。培養學生對學習性質的元認知意識也屬元認知策略(Wenden 1987a:160)。元認知知識或元認知意識是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基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特點和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自己語言學習的能力,才能制定符合自己情況的學習目標,隨時監控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最終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對元認知意識和策略的培養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在高中階段進行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由此可以推斷,掌握一門外語僅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而要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和自主的學習,包括離開學校以後的繼續學習過程。鑒於目前的外語教學的現狀,我們要找原因、尋源頭。《英語課程標准》(2003)把學習策略首次納入內容標准。它明確指出了高中學生應形成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英語學習策略,並能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的指導關系重大,它有利於學生現在的英語學習和將來的繼續學習。

四、如何運用元認知策略
如上所述,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監控和指導認知過程進行的策略。制定學習計劃和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就屬於元認知策略的范疇,在閱讀過程中,元認知對閱讀理解的影響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體現出來,即:計劃、監控、評價。
1.計劃( planning)。計劃是選擇相應的閱讀理解策略以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並合理地安排認知資源和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的過程,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學習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等。在制定英語課外閱讀計劃時,首先要對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學習情境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思考,如:英語閱讀材料的選取,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環境和學習目標的確定,自己的學習特點等進行分析與思考,這是制定計劃的基礎。在完成了分析學習情境的任務之後,可制定出學習計劃,包括確定學習的步驟,安排學習時間,列出可供選擇使用的學習策略,如:在英語閱讀前的計劃制定中可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以幫助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如:激活知識(activa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預測(predicating)、組織計劃(organizational planning)、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等。
2.監控(monitoring)。監控也稱調節,它是在閱讀中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監控和調整以達到預定目標。在課外閱讀中,指導監控調節策略會增長元認知體驗,豐富元認知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可運用以下監控策略。
①方向監控。 明確閱讀目的,確定閱讀的方式,如略讀(skimming),通過掃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尋讀(scanning ),用來搜索、確定信息,從而達到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目的;粗讀(extensive reading),閱讀較長材料,主要涉及到整體的理解;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閱讀較短的閱讀材料,通常是關於細節的閱讀,運用W-questions ,了解主體及情節發展的脈絡。
②進程監控。 邊閱讀邊思考,觀察識別閱讀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等手段,根據有關線索判斷信息,完成相關的閱讀要求。
③策略監控。 善於自我提問,檢驗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多角度分析推理,懂得運用有效策略處理綜合性問題。首先,教師幫助學生確定閱讀方式,然後,根據學生在第一次閱讀中所得到的信息(Flood; Chimney),進一步設置問題: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思考邊不斷向自己設問, 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思維分析、推理判斷是否正確。
3、評價(evaluation)。評價是對閱讀材料的特點以及個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在完成閱讀材料的學習任務後,一個好的學習者會反思閱讀任務的完成過程,這個過程使閱讀者明確計劃進行的情況及檢查學習策略如何在閱讀中所起的作用。具備學習策略的學生能對他們閱讀前所設置的目標是否完成作出評價。如果沒有,他們就會尋找原因以便在下次閱讀過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期取得閱讀的預期目標。他們對閱讀過程中預測機制和上下文詞義的猜測恰當性和正確性地作出評價。如果預測和猜測失敗,成功的學習者會思考如何在下次閱讀中作出調整。無論學習者對自己的閱讀活動作出肯定還是消極的自我評價,對下一次的閱讀任務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生不僅評價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過程,而且也評價自己在閱讀中的思維過程,及時作出相關的調整,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閱讀任務。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獲得元認知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自我評價也稱「反思認知」。從發生的時間看,反思可分:活動前反思、活動中反思、活動後反思。活動前的反思可看成是一項計劃,活動中的反思可看成監控(調節),而活動後的反思可看作評價,因此學生的元認知知識總是在「自我計劃→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再次自我計劃→再次自我調節→再次自我評價」中呈螺旋上升,一旦學生能獨立運用自我評價,就能把學到的學習策略轉移到其它的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在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前後自覺地集中精力作計劃、調節和評價,教師可以設計閱讀效果檢測單。這種檢測單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前的准備和閱讀後的效果評價提供指導。閱讀效果檢測單的設計和使用能幫助學生更加了解閱讀的全過程,使他們自覺地對策略進行調整。注重閱讀的過程和結果能幫學生思考他們的閱讀並鼓勵他們自覺地調整方法。

五、結束語。
要成功地運用元認知策略,發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教師須有豐富的元認知理論,善於運用元認知策略並能運用策略來詮釋閱讀活動中的過程。同時,教師要喚醒學生的元認知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採用自我提問的方式提示自己,就閱讀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和認識結果進行自我反省。除此之外,教師應多設計閱讀材料知識和元認知策略的結合點,並更多地為學生創設學習和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材料更好地去領會與運用策略。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跳舞給我看英語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9-17 20:02:21 瀏覽:437
染色質像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7 19:49:57 瀏覽:701
科德望遠鏡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7 19:45:58 瀏覽:118
一點兒少量怎麼翻譯英語 發布:2025-09-17 19:41:50 瀏覽:157
大學英語課堂應該怎麼讓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19:37:27 瀏覽:612
高中英語運動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19:31:31 瀏覽:1
過去的工廠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19:29:26 瀏覽:793
生活累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7 19:29:18 瀏覽:677
老師怎麼寫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19:29:07 瀏覽:708
考試前怎麼辦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19:22:41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