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應怎樣教
『壹』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語閱讀課
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教英語閱讀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大綱》 英語閱讀課 教學模式 進入高中以後,英語閱讀課是每個單元教學的重心。我們經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彷彿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彙和語法。新的高中大綱強調: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技巧。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牛津譯林版新教材閱讀文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知識點多,用以往的老教法來教新教材,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面臨著新課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戰性的英語閱讀課,我們應該怎樣有效地組織教學呢?我根據一輪教過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教學體會。一、精心備課,並充分發動學生,做好課前的准備 1.尋找背景知識介紹等相關的補充素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篇文章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場觀點。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識了解,將有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增強跨文化意識,減少閱讀障礙。2. 吃透課文,精心准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完幾個單元後,便以為掌握了閱讀課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參,不查資料,不作教學設計,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閱讀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教法。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有不少有經驗的教師,教學過程銜接有序,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有的在上課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表格,或畫一幅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並以此為線索,組織學生復述或復習課文。雖然他們的課看似上得很輕松,但課前卻作了大量的准備。因此,在教課之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3. 預習指導。牛津譯林版教材閱讀文章考慮到中學階段的基礎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作準備,所選擇的材料包括各種題材和體裁,具有內容新、時代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預習課文,不僅有助於學生課前了解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而且能使他們發現問題,提高興趣。二、教學模式1.速讀(Fast-reading) 採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採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填圖表等檢測形式來檢測學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語模塊八第三單元閱讀課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內容情節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學過的生詞和習慣用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採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2)、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3)、閱讀析評。可採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3.復讀(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讀和細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或作者的思想,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後,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強化練習,不斷鞏固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提高閱讀技能的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和補充閱讀理解訓練題型對學生加以訓練,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詞彙量和閱讀量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英文方面的報刊和讀物,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辦簡報等活動。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閱讀技能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好閱讀課,既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既定目標,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通過將閱讀策略與技能培訓、思維訓練相結合,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進行閱讀課文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1.《高中英語教學大綱》2. 杜萍.「高中英語閱讀策略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四期
『貳』 教你如何做好英語閱讀理解題
【摘要】 在整個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的分量始終是最大的,為了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部分不丟分或者少丟分,軟體外包專業的老師們分析了做好閱讀理解題需具備的幾種能力。同時老師們歸納了閱讀理解題的常見類型,針對不同的類型給出了相應的答題策略。為了讓考生們更好的做好閱讀理解題,老師們還教給大家省時迅速的答題方法和技巧。【軟體外包特色專業招錄辦公室宣】 閱讀理解歷來都是中考英語中篇幅最大、計分最高的題目。這一題的得分數直接影響到考生的整個卷面成績。隨著現代英語教學要求的提高,考查考生能力和運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閱讀理解題對於測試考生思維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好閱讀理解題,一般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相當高的閱讀能力,這種閱讀能力體現在閱讀的准確性以及速度上; 2、歸納和總結文章要旨和大意的能力; 3、領會或推測文章的隱含意義的能力,即能理解作者言外之意的能力; 4、較為廣泛的知識面,閱讀理解所選文章題材各異,形式多樣,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 5、較大的詞彙量,詞彙知識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沒有詞彙量就談不上進行較好的閱讀。 另外,對於構詞法的掌握也是必須的,因為在文章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生詞」,這些生詞是由某些已學過的詞派生出來的。這就要求學生根據已學過的單詞來領會這些派生詞的含義。 閱讀理解題一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推理判斷題、歸納綜合題、客觀細節題、詞義判斷題。現就這幾種類型分別給大家分析一下: 推理判斷題:這類題是深層理解題,解題難度較大。有時要找出正確答案需要考生理解通篇文章。碰到這類題時,應做到縱觀全文綜合信息,推斷作者意圖及文章的脈絡或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有時,文章中太明白的文字或意思反而不是正確答案,可以將其忽略。 歸納綜合題:這類題要求文章主旨或段落主旨的題目較多,題目多以問「main idea」為主,讓考生選擇短文的最佳標題。當然有時也會讓考生根據所提供信息作出一個總結。這就要求考生們有歸納總結的能力。往往文章或段落的起首句及結尾句是最能點出主題的句子,提醒考生們要格外注意。 客觀細節題:這類題要求考生有較好的觀察能力及處理細節的能力。這類題並沒有上述兩題具有較高的綜合性,但考生對於某些單句的理解卻凸現其重要性。因此,在做這類題時,考生對於時間、事件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有清楚的理解。 詞義判斷題:這類題的文章會給你一個單詞或一個詞語(常以劃線形式給出),然後要讓你根據上下文判斷其正確的詞義。這樣的題目要求考生認真分析語境的邏輯性,利用選項中所給的內容代入原文,再看其上下文意中邏輯上是否合理,來正確作答。再有一種考題是考文章中某一代詞所指代的內容,而這種題目又常常出現在人稱轉換頻繁、動作施行及承受者較多的語境中,因此遇到這類題目時,考生要鎮靜自若地應對,理清紛繁的頭緒,認著作答。 了解了閱讀理解的常見類型,再教大家幾種答題方法和技巧: 1、先看文章後做題。這是考生在做題的時候最一般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順讀法。即先看文章,用較快的速度看完。不過,雖不需要句句、詞詞完全精確地翻譯出來,但對於文章的理解也要到位,否則對以後的做題不利。如果發現文章有一定的難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則可以先掌握其主要信息,理順文章的思路,再看短文後的題目。有時你會驚喜地發現,一些在讀文章時並沒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看到問題後反而能清楚了。 2、先看題目再做題。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做那些對你有一定難度的文章。你可以先看題目,然後反復回看該題所涉及到的文章中的段落,努力找出正確答案。 3、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答題。這種方法對於科技小品、人物介紹、歷史故事等有一定的效果。當你並不完全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但你卻知道文章表達的是什麼方面的內容時,不妨利用你已知的知識進行猜測,也許這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 4、猜測法。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猜測也是一種能力。同樣一篇高難度的文章,對於一些學生來講簡直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做題才好,但對於另一些同學來說,他們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語言及生活知識,根據上下文進行邏輯推理,迅速排除邏輯有誤的選項,找出最佳答案。當然,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的訓練的基礎上的,不勞而獲是永遠不可能的。 以上是我們軟體外包特色專業老師根據考生的需要,分享給大家的好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叄』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怎麼教
做題時應注意的幾點:
Ⅰ。熟悉掌握NMET閱讀理解選擇題的特點及目的
NMET閱讀理解選擇題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作為問題的主幹和作為選擇項的答案。其中主幹是該題目的核心,許多學生為了迅速找到答案而匆匆地略看一下主幹,往往容易忽略主幹中的關鍵部分,從而導致答案錯誤。因為有些題目粗看起來似乎有幾個正確答案,實際只有一個是測試者要你回答的。一般來說,評說性問題或推理性問題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些答案明顯錯誤,一些答案正確,甚至所有的答案都有可能正確。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必須辯明哪個答案比其他答案更准確、更符合問題要求。因此,考生需要認真閱讀問題,比較所給答案,排除只有部分正確的答案;從而得出最准確的結論。
Ⅱ。注意NMET閱讀理解的重點
1.注意每段文章的主題句及結論句,通常是每段
的首句或尾句(也有在中間的)
2.注意文章的細節
(1)數字與日期。
(2)同位語,破折號(——),括弧( )。
(3)表示附帶說明的詞如:by the way,furthermore,besides, in addition to等。
(4)倒裝句及加強語氣的詞如;above all,mainly,chiefly等;
(5)注意全文談何人(who)、何時(when)、何處(where)、何物(what)及特殊之處。
3.注意比較或對照
除全文的原級、比較級與最高級外,還應注意下列表示比較對照的詞。如:
(1)對照:though, although, but, despite, in spite of,yet,however,still, otherwise, differ,unlike,on the other hand
(2)比較: same, like, compare similar, similarly
(3)例外:except,instead,rather than, on the contrary,oddly enough, regardless
4.注意所舉之例及解釋處
(1)舉例:for example,for instance, such as, examples
(2)解釋:in other words, just as, namely, that is to say,in the same manner
5.注意否定及包含全部的詞
never, no none neither not, seldom, hardly, only, always,at all times, entirely every, forever, all
6.注意全文中表示因果關系的詞
(1)原因:because, since, reason for, cause, result from
(2)結果:thus, so, as a result, therefore, hence, result in,in short,in conclusion
Ⅲ。加強限時閱讀訓練: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性是閱讀能力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現行高中教學大綱對高中畢業生的閱讀速度要求為50—60wpm。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篇幅加長,閱讀信息量增大.不斷加大了對閱讀速度的考查力度。但不少同學由於平時缺乏訓練,閱讀速度慢,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差,無法適應高考的要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同學們在復習中應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提高閱讀速度:①矯正不良閱讀習慣。不少同學在閱讀時常用手指著字,或復讀(回讀)、或聲讀,這樣的習慣影響了閱讀速度的提高,必須加以克服。在閱讀時應把注意力放在語言意義上,把領會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作為第一目的,加大「目光跨度」,以「意群」為閱讀單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和形式採取相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如故事性記敘文可採取「順讀法」,以便找准關鍵詞句,領會主旨大意,而某些篇幅較長的應用文(如廣告等)則可採取「逆讀法」,先讀理解題,從中把握題干預選項所含的重點信息,然後從短文中查找相關內容,以便排除干擾,快速准確地抓住信息點,增強解題的針對性了。②有針對性地進行限時閱讀訓練,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短文的閱讀、理解和答題的習慣。
『肆』 怎樣安排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內容
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開發智力,培養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了解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繼續學習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關繫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我們既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策略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對閱讀習慣、技巧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現行初中英語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標)中,閱讀課文在各單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級下及九年級每單元還有一篇拓展閱讀,這些閱讀文章涵蓋歷史事件,旅遊,課餘生活等話題,具有篇幅長,句式復雜,詞彙障礙多,教學難度大的特點。閱讀課在我們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怎樣上好閱讀課成為英語教師教學中的關鍵。那麼,閱讀課應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主要原則
1、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一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單元整體出發,整體把握教材的邏輯體系,通盤考慮教材處理:將一單元中各課的內容和教學過程所涉及的有關環節作整體安排和設計,使各部分、各環節構成一個合理、優化的整體,在不同的階段有所側重。從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當清楚在一個單元中,哪些聽、說、寫的內容與閱讀有關,教師應當有意進行鋪墊,或利用之進行擴展。其二,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語篇教學法。 語篇教學法是指從語篇分析入手,把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要求學習者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最大量地獲取和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逐步培養其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所以這種方法可以達到把語篇分析、打語言基礎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
2、交際性原則。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頭的(聽說),也可以是書面的(讀寫)。閱讀教學也應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義,更要注意語境及角色。在閱讀教學中強調交流,實質上是強調語言的實踐。
3、實踐性原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實踐性表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現代外語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具有以下特點:1、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關照,教師善於覺察到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各種認知的或情感的需要,並能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讓學生積極和自主地學習,在心理上、學習資源上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3、師生關系是合作的、互動的,教師協助學生學習而不是主宰學習。由此看出,教師的角色並非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
4、精泛結合原則。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精讀屬於分析性閱讀,它對課文中各種語言現象進行分析,並詳細講解其內容。精讀是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的重要途徑。而泛讀則是綜合性閱讀,它不進行語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泛讀是擴大語言知識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精讀和泛讀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門階段應以精讀為主,教給學生基本的語音、語法、詞彙、句型等基礎知識,讓學生盡量多地背誦一些課文。在基礎階段應將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訓練學生掌握基本閱讀的方法、閱讀技能與技巧。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泛讀的比例應逐漸增加,在大量的閱讀中熟練閱讀技能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精讀與泛讀相互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5、兼顧聽說寫原則。閱讀領先的教學路子,是上世紀初直接法語言教學大師韋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據印度的困難教學條件,主張在入門階段的語音和口語訓練之後就開始直接領會式的閱讀教學,並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功。閱讀領先並非只強調重視閱讀技能的訓練,而是通過閱讀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幾項技能的訓練。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這里的「側重」除了指從總的教學目標和安排出發,提出教學重點之外,還有另一個含義:指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著重培養某一兩項言語技能稱之為「階段側重」。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所側重,而不能只重視閱讀就不顧其他技能的發展。
『伍』 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如何提問求解答
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狀,即一問一答多,獨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直接給答案多,分析過程少.筆者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提問設計談幾點看法.
一、提問要誘發學生興趣,忌直貴曲.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過於淺顯,或過於簡單、容易,學生就可以幾乎不動腦回答,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邏輯思維的水準下,換換角度,換換說法,凡問必曲,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智力,努力學好英語.如在教學《Christmas Day》時可作如下一組問題設計:
因為問題設計時考慮到學生興趣,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當然,也可對這一課內容作如下問題設計:
二、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
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教師應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根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如教學《Thomas Edison》一課的問題設計可以一個比一個難,一個接一個揭示文章的主題,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所學知識,向問題本質靠攏,培養分析理解能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提問設計時,我們可抓住學生「打破沙鍋紋(問)到底」心理,逐層展開,步步深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這六個問題的設計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等,通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思維在問題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終達到「能自己跳起來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學生在定勢范圍內連續思維.這種提問設計的程序應該說是合理的.
三、提問設計應有「度」.
「度」是廣義的.它應該包括提問設計的難度、深度(鋪墊性設問)、亮度(講究感情色彩,抓住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新接受信息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打動學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問得集中,施行濃縮法,加大問題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問設計中的難易度.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當然要注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這要求我們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看準,要有眼光,要恰到好處.我們不能憑借主觀想像,想當然,推已及人,胸中無數,而是要通過摸底調查,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如果提問太易,學生就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價值,教師也會失去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浪費教學時間;如果提問太難,學生不敢答,不能答,就會損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然,提問的難易適度還有兩個標准:①問題本身;②具體學生的素質.倘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又能夠想到這兩點,教學雙方必然會呈現如魚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問設計要「巧」.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別.如此縱橫交織,就必須用多種提問方式來體現不同的教學功能,才能適應提問的運行機制.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說,①要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選擇比較式、填充補續式、追蹤探因式、檢查整理式等.②要講究操作調控方式.要注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對象、提問的方式、答問的評價等.③要防止提問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問忌深忌偏、忌全、忌淺、忌濫.④要講究提問的邏輯.問題要合理,問域要適度,概念要清楚,表達要明確,答案要未知.在英語教學中,提問設計的「巧」,越來越顯出其重要作用,既能節省教學時間,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此法必須持之以恆.如在教學《The Great Green Wall》時我們可以作以下問題設計
這四個問題應該說是「巧」的:問①從課文內容本身提出問題,投石問路,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的情緒;問②在問①基礎上更進一層,因為有問①鋪墊,學生已嘗到甜頭,感到學有奔頭;問③承前追蹤,探求因果,使提問跌宕有致;問④向縱深處又作探索,要學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陸』 英語閱讀怎麼教
找人讀文章一遍。然後,一個個自然段分析。從生詞,到語法,到句意專。說到生詞,還屬可以外加 如何使用這個生詞之類什麼的。在解釋的過程中,可以提問增加師生活動交流,順道讓學生動動腦筋,不讓課堂那麼沉悶。etc
『柒』 如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曾經我在洛基英語教學,英語也算可以,我就提幾點建議吧: 1、教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迅速找到文章的主題段落和主題句,並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整體印象,並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引導學生去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課文大意。一般來說,關鍵詞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who 之類的問題。特別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呼應關系,快速掌握主題大意;找出文章的主題句,主題句一般都出現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時也出現在中間),能概括說明該段的主要意思或觀點,是文章的骨架所在。弄清楚文章的文體,若是議論文,抓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要點)、結論或觀點;教師可設計練習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練習可採用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形式。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略讀技巧,邊讀邊有意識地去尋找他們所需的信息,不僅讓學生對所讀課文有了整體的認知,而且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和效率。3、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於提高閱讀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捌』 在英語閱讀課中如何教授詞彙技巧
收藏推薦 眾所周知,我們的學生在英語閱讀時最怕的是遇到生詞。平時看專英文材料,一碰屬到生詞就停下來翻字典,然後趕快將中文意思記下來,寫在旁邊。參加閱讀考試時,如果遇到生詞,就慌張,怎麼也考不下去了。為了考托福或GRE,不少人突擊背單詞,背得頭暈腦脹,結果成績也不見得好。這些現象說明學生們缺乏應有的詞彙知識與詞彙技巧。然而,在一般的英語閱讀課中,教師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構的分析和一些難句的語法剖析。對於文章中的生詞一般局限於解釋詞義和講解使用方法。應當承認,這種教法對於初、中級英語水平的學生是必須的。但是,對於中、高級英語水平的學生,就不太適合,對他們不能局限子單詞的釋義及使用方法的講解,而應側重於講授詞彙技巧。 教授訶匯技巧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教給學生詞的派生法和構詞法。通過分析該詞的詞根、詞綴、詞干,悟出它的意思。第二,要教給學生如何利用上下文的提示,猜出該詞的大致意思。因為第一點(派生法和構詞法)已有眾多文章論及,這里不再贅述。本文主要討論第二點。 所謂上下文是指該詞所在的句子及與它前後相鄰的句子。
『玖』 在英語閱讀課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一、加強教學創意,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寓教育於教學中和學生講一些空洞的理論,很難達到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講究教學藝術。緊扣教材、適當補充、合理發揮,使英語教學有新意、有創新、有激情,使素質教育得以落實,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英語教材每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都是由一件或兩件實例引出觀點和道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層層剖析實例,步步引出觀點,通過分析事物的表面特徵,探究其原因背景,剖析人物思想動機。英語教材中還有許多道理必須反復講,但「老生常談」又是教學大忌。為此,我盡量從新的角度去闡述老話題,這樣不僅教學方法出新,而且教育性更強。
二、大力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執行某一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它能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人的情緒反應。因此,自我效能感的培養應為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單純靠課堂四十五分鍾是難以收到圓滿效果的,必須課內課外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我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經常設計以下課外活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1. 開展各種競賽。如朗誦比賽、默寫單詞競賽、聽寫競賽、日常口語交際競賽、查字典競賽等。2. 讓學生自辦英語廣播、英語黑板報、根據課文內容自編短劇。3. 讓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4. 組織各種節日的英語晚會,同時請外教或其他外國朋友參加。
三、增進學生對世界各國文化的了解,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他們的視野,還有助於他們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為此,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我們應處理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近年來,語言教育家和學者一再呼籲: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文化,引導學生熱愛和弘揚祖國文化。我在實踐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 開發利用現行教材,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實現語言文化同步進行。2. 精選課外讀物。除了教材,我還補充一些課外閱讀材料。每周在英文報紙或雜志上精心挑選三篇文章,供學生閱讀。3. 利用先進的英語音像電子閱覽室。這樣,學生可以直接面對面地體驗中西文化差異,克服跨文化交際的障礙。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