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大學英語閱讀中的思政要點

大學英語閱讀中的思政要點

發布時間: 2023-04-15 01:05:26

Ⅰ 外語課堂怎樣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綜合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重要性
《意見》指出:高校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責任。因此,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應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學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大綱》明確指出,英語教育專業目標是,讓學生較系統地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並且能組織中學課內外教學活動等。《大綱》提出應 「正確處理專業教學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強調「英語教學不僅要在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訓練,還必須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思想方面的教育」。
綜合英語課程作為英語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樣承擔著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任。綜合英語課程作為英語教育專業的必修課,貫穿大學三年,課時比重最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挖掘教材內容,融入與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而且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本文以由黃源深、虞蘇美、鄒為誠主編(綜合英語教程) 為例,提出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教學過程。
二、 將德育教育融入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良好的職業道德
高校普遍重視學生就業,學生也渴望了解與就業有關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挖掘教材內容,對於涉及職業道德、誠信意識、管理意識和合作意識的課文,除了講解其中的知識點之外,還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培養職業道德。當今的大學生面臨很多就業問題:如,就業迷茫、人才飽和等。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面臨的困難尤為突出,除了人才飽和外,就業渠道窄,跨專業就業的困難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如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的My First Job,作者的第一份工作是幫自家餐館的顧客擦鞋,在成為美國陸軍軍官之前,收拾過餐桌,當過清潔工。雖然擦鞋,收拾餐桌,做清潔都是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正是通過這些實踐,使得作者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這篇文章並不是簡單地描述作者的工作經歷,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任何事都要從小事做起。此外,第二冊中的He Was My Father 闡述了同樣的道理: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分析講解課文中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文中的主題。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清潔工也好,老闆也好,都應全身心投入,做到認真守時。教師在教授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還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即使是擦鞋,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讓顧客滿意。
(二)樹立正確的情感觀
讓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戀愛問題是「道德修養和人才修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P106) 大學生戀愛既能豐富生活體驗,也能促進心理成熟,讓他們樂於承擔責任。但是,戀愛中的感情糾葛也會影響學習和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知識的教授,還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如第一冊的第四單元《等電話》,課文講述了女孩在家等候男友的電話時的心裡活動---糾結和斗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講述身邊發生的戀愛事例,探討如何培養健康的愛情觀,擺正愛情和學業的關系,正確對待戀愛的挫折。提醒學生,愛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的,是責任的承擔;作為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處理好學業和戀愛的關系,把學業放在首位。英語教育專業的女生人數較多,因此在教學中融入性意識、婚戀道德觀十分重要,並「引導女生在戀愛、婚姻中要學會自我保護」。[2](P59)
除了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還應讓學生理解、珍視父母的愛。如第一冊 The Mystery of the White Gardenia 以動人的筆觸提示父母之愛是世間至高至純的愛;提醒學生應理解、珍惜父母給予的愛,學會感恩,以良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
(三)加強團結協作,培養合作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教師作為教的主體應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作為學的主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加強團結協作,加深合作體驗,培養合作精神。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交流看法,並合理評判論證自己和他人的觀點。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面的寬度有差異,所以,通過相互的討論、啟發,有助於產生新視角,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提高」。[3](P7)
其次,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由於知識面、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難免產生意見分歧。但是為了小組利益,小組成員間就得具有交流技能,這樣才可能在小組中「以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恰當地維持、辯護自己的觀點, 同時能夠做到善解人意, 甚至做出適當的妥協」。 [4](P32)很顯然, 在合作學習中,能讓學生學會協助互動、交往的技能,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融入文化教育,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拓展視野,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並且熟悉中外文化差異。英語教學應「高度重視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 [4](P32)。綜合英語教程中的課文涉及很多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同時,在每一個單元之後的文化背景專欄,能讓學生「接受到比較系統的文化知識的熏陶」 [5](P27)。如,第一冊第二單元American Hom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omes 比較了傳統的中式和美國房屋的區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活動的方式,根據文章大意,畫出中式、美式房屋。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是否理解課文,也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兩國的建築風格。此外,第一冊第五單元《美國人眼中的英國人》,主要涉及性格差異。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主要西方國家的人物性格特徵,從而促進彼此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深挖教材內容,融入為人處事的哲理、加入西方文化知識,這樣既可活躍語言知識學習的課堂氣氛, 也能促進學生的知識的積累。課本中,涉及較多的文化背景知識。如古羅馬文明、西方教育體制、聖誕節、西方婚俗等。根據不同的文化知識,設計不同的活動,促進知識的積累。如第二冊第六單元「football」,有關足球的演變和發展,其中涉及到古羅馬時代、中世紀、伊麗莎白一世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活動,來學習知識。如,安排學生以四人為團隊,分工合作,課前准備相關材料,並配PPT的形式,在課堂上講解。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總結提煉材料的能力,也能培養團隊精神,還能拓展知識面,更好的了解西方文明。又如,第一冊的文化背景專欄涉及到西方婚禮婚俗,可以讓學生課余分別排演中、西方婚禮的全過程,並在課堂上展示,之後讓學生討論中西方婚禮的差異。通過情景劇的排演,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也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還能讓學生掌握中西婚俗的差異。

Ⅱ 如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思辨能力

主要論述了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自上而下"的閱讀範式,引導學生在回學習答實踐中培養思辨能力。本文首先介紹了思辨能力的概念,然後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最後提出了在大學英語閱讀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Ⅲ 如何將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


(一)不斷落實教育的根本任務 想要將大學英語銷灶前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首先應該對教育的根本任務進行不斷的落實。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既要幫助學生豐富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心懷天下的理念,讓學生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時代責任。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對專業文化進行傳播,同時還要做思想道德教育的領路人,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思想觀念,從而更好的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想要將大學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則必須要對原有的模式進行轉變,幫助學生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且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需發揮積極的引虧清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親和力,絕大部分的知識點都較為客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將知識點內容以灌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講解,這就直接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思想政治內容對於自身的生活毫無幫助。為了打破這樣的局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英語課堂為前提基礎,採用體驗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相應知識點,同時還可以結合情感經歷來讓學生對事物進行更好的認知,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基於教材發揮德育教學功能 英語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其不僅包含大量的生活實際,同時還有豐富的德育知識,因此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並且建立嚴格的教材評價體系,這樣才能開展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一些富含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文章進行突出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英語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英語教材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發揮英語教材的積極作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教師的自身建設 教師對於學生成長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想要辯棗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師應該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不斷的提高。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承擔起教學任務。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學生,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對學生進行熏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會不斷拉近,教師會受到學生更多的認可,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這樣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熏陶。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對教學課堂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在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基礎上,最大程度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對於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豐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來源:錦綉·中旬2020年9期

Ⅳ 中學英語閱讀課程與思政元素整合背景以及原因

高中英語是必修課程,也是學生提高英語能力,拓展英語知識面的重要階段。通過英語閱讀教學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培養學生閱讀英語作品的興趣。。英語閱讀課程通過指定符合學生英語水平的簡單原著閱讀,形成閱讀報告,觀察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提高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拓展學校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加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和沉澱,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抵禦外來文化的沖擊,培養英語能力和道德素養全面提高的綜合人才。

Ⅳ 大學英語閱讀理解技巧

在現在這個的情況下,英語仍然是大多數學生必須面臨的難關。大學是一個對英語有更高要求的地方,大學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有什麼同學們知道嗎,如果不知道請往下看。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英語閱讀理解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英語閱讀理解技巧

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是英語考試中必不可少的測試項目,主要考查學生對於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過材料的閱讀,對材料中信息的捕獲能力。此項能力的測試,對考生提出以下幾方面要求:

1.不但要求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求掌握文章中的詳細事實與細節。

2.不但要求對於具體事實情節的理解,而且要求對其抽象含義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觀點、意圖等。

3.既要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義及全文的邏輯關系,又要求根據其含義及邏輯關系進行判斷和推理。

4.既要求考生能夠運用材料中的信息去理解、分析問題;又要求考生能運用中學生應有的生活常識去分析、理解問題。

根據以上要求,通過對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的研究分析,我們就不難總結出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規律及題型結構,一般來說,閱讀理解題型設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題型:

A.事實詢問題;B.推理判斷題;

C.數據推算題;D.識圖解意題;

E.主旨大意題;F.常識題。

那麼,根據以上六種題型的設計,如何才能巧答閱讀理解題呢?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應試技巧和解題步驟:

首先對原文材料迅速瀏覽,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因為閱讀理解題一般沒有標題,所以,速讀全文,抓住中心主旨很有必要,在速讀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捕獲信息材料。

其次,細讀題材,各個擊破。掌握全文的大意之後,細細閱讀每篇材料後的問題,弄清每題要求後,帶著問題,再回到原文中去尋找、捕獲有關信息。

要善於抓住每段的主題句,閱讀時,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對於捕獲到的信息,要做認真分析,仔細推敲,理解透徹,只有這樣,針對題目要求,才能做到穩、准。

拓展閱讀:大學英語不掛科該怎麼學

1、單詞方面,充分利用時間背誦英語單詞,並在學習過程中對單詞的音標、解釋、拼寫等方面深入了解,加深個人對單詞的記憶力;

2、聽力方面,可以通過收聽收音機、收看英語頻道、欣賞英語影視劇的方式,鍛煉個人英語聽力能力,多為自己搭建英語學習環境,通過提高個人英語聽力能力;

3、口語方面,可以多唱英文歌,多與他人用英文交流,可以通過模仿的形式,學習英語口語,並配合恰當的語音、語調,以加強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4、閱讀方面,可以通過閱讀報紙、書籍、文獻的形式,每天堅持一定數量英語短文閱讀,鍛煉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可以從最簡單的閱讀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閱讀難度,增強個人閱讀能力。

Ⅵ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教學設計  

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公共課程,涉及的學生面廣,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發掘大學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和資源,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大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中,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大學生英語課程的正確價值導向,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明州棗育,做到潤物細無聲。 

首先,我們不可否認大學英語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有教師認為既然是語言基礎課就應該以語言教學為主,思想教育那是馬哲、鄧論、毛思等課程老師的任務,與我們無關。對這種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們經常說,做學問首先應該學會做人,做人有時比做學問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十分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或許做了些輔導員該做的事。一日,我正為部分學生學習懶散而痛心疾首,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對我說:“老師,你沒必要跟他們生氣,你把自己的課上好就行了,他們學不學是他們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輔導員的事,你沒必要管那麼多。”誠然,有很多老師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的修訂原則中有這么一點,“在語言技能、語言應用、語言文化等方面體現了語言基礎課的要求,兼顧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見,連課本在編寫時,都考慮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在教學中為什麼就不能兼顧呢?其實本人認為,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激拆課程,它也是一門很好的人文教育課程,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在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可以很好地進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個語言教師比一個數學教師或是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更能有效地傳遞人文信息,因為他能運用自身的語言優勢,而且其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一個語言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學問再高,但若其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其終究是社會的敗類,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沒多少學問的人還要大。作為語言教學的教師,應該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將人文教育貫穿於語言知識教學中,有效地將二者統一起來。其中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實際上與我們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謀而合的,二者是有機統一的。 

在市場經濟的時代,學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少了些理想主義,多了些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大學英語教學的應試教育傾向明顯,“重技能,輕人文”的現象相當普遍。老師的教學似乎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四、六級,在畢業時,找工作能有個敲門磚。而學生的學習似乎也很明確,就是通過四、六考試,那樣就萬事大吉了。這樣人文教育或者說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就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而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必修的語言課程,不僅要體現英語的工跡尺具性特徵,更應發揮其特有的人文優勢,使學生真正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謂“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守好大學英語課程這段渠,種好大學英語這個責任田,培養有責任,有擔當的一代新人。 

現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3版第三冊第1單元section A為例,來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這篇課文的題目是 Never, ever give up! 教學步驟分為以下幾步: 

一、導入: 

在這一部分,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1.What's success?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發學生對成功的探討。 

二、課前活動: 

1.首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如何使夢想成真的音頻,就短文內容提出問題: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2.討論:Why do a lot of people fail to achieve success at las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ther steps to 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besides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三、文化背景介紹:

根據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進行課文延伸拓展,給學生介紹英國和美國的公立學校,讓學生們了解世界其他國家的學校,並與國內的學校作對比,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課文講解:

1.課文結構分析。讓學生通讀全文,對課文進行分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以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 Churchill, Estein, Edison, Abraham Lincoln,課前先讓學生去查一查資料,了解一下這些人的成功經歷,然後讓同學在課堂上分享。 

3.重點語言點的講解。 

五、總結討論:

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的課文進行歸納總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主題探討: 

1. 你如何理解: It's not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that matter. It's how many times you get back up that make success! 

2. 我們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你的看法如何?    

通過主題探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潤物細無聲。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學生深刻意識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學習,為將來的事業做好充分的准備,要有計劃,有恆心,有毅力,從而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Ⅶ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項目建設目標是什麼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項目建設目標是肆擾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大李沖學英語課程思政項目建設的教學目標、思政育人裂大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高階的思政育人目標應是培養學生的思政育人反哺能力。

Ⅷ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如何設計

大學課堂不僅是知識和技能傳授的舞台,更是價值引領的陣地。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文化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學生覆蓋面廣,教學內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內容豐富,可以作為推進「課程思政」人文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載體。
因此,在大學英語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為思政教育拓寬渠道,又是英語教學本身所需。
如何發掘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應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內涵,收集與教學內容契合的德育素材,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教學設計中,明確德育目標,發揮課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增加學生對國家和民族價值觀的認同;同時,在中西文化對比中,讓學生學會堅守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從而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路 1)內容設計思路 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設計應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語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以及英語綜合運用技能。
教學設計內容應緊扣社會公益和奉獻的話題,並適度延伸,選材與時俱進,能夠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
2)教學方式思路 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形式應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
線上平台為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智慧課堂的論壇、投票、搶答、分組、共享功能則為教學設計提供了多樣的教學方式和互動方式。
另外,教學設計方案還應體現較強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對問題和主題的主動探索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
來源:錦綉·下旬2020年10期

熱點內容
家庭陪伴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0:48:48 瀏覽:55
我們正在去北京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0:44:26 瀏覽:241
飛得如此高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翻譯 發布:2025-09-17 00:44:26 瀏覽:320
我喜歡學英語和數學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0:43:17 瀏覽:843
我找一下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0:43:15 瀏覽:696
英語野餐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00:33:57 瀏覽:211
石頭剪刀布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0:23:41 瀏覽:343
它正在飛得高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0:20:29 瀏覽:878
想他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0:06:06 瀏覽:970
翻譯在觀眾的鼓勵下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0:00:35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