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關於婦女解放的英語閱讀

關於婦女解放的英語閱讀

發布時間: 2023-05-13 15:12:19

Ⅰ 「三八婦女節」英語作文譯中文

今天是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是為了紀念世界勞動婦女爭取和平與民主,婦女解放斗爭的節日。
從昨天起,我跟我的父親如何讓媽媽快樂的節日。我首先提出一個建議:「給我媽媽買個新手機。」爸爸想了一會兒,說:「媽媽買了一部手機,很快,你可以使用,因此沒有必要改變。」爸爸說:「我們出去買一些化妝品,她的母親在那裡。」我反對說:「媽媽的化妝品太多,其中許多並不都是有用的。」我和我的父親是焦慮,最終她得到一點?我們直接問她自己想要買什麼吧。但是我的媽媽說:「我不想買什麼,我只想睡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媽媽這樣想,但我知道我的媽媽是很嚴格的管理300多名大學生,白天對話,會議,撰寫論文,填寫信息並給學生上課等等,晚上,學生應該檢查研究了卧室。如果是我,我會像媽媽,除了想睡覺,別的什麼都不想做。
然而,我和爸爸決定給我的母親,「國際婦女節」的禮物,東西買回來後她媽媽大吃一驚,我父親買了一個護目鏡和枕頭,我的媽媽笑了。
我希望媽媽」婦女節快樂!

提問者,你是不是自己寫的作文啊,We simply asked her what he wanted bar,這句打錯了,應該是:We simply asked her what she wanted buy吧 ,那樣解釋不清 我是按後面的解釋的 若是我理解錯了 那不好意思了

Ⅱ 急求一篇與女性有關的英文文獻附帶中文翻譯

和同性戀傾向方面。本文擬從她成長的家庭、
男權統治秩序及她幼年遭遇的性侵害來透視她的女權主義思想淵源。
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女權主義思想;家庭環境;男權統治;性侵害
弗吉尼亞·伍爾夫堪稱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作家之一,不僅因其以《到燈塔去》、《海浪》等作品揚起
了意識流的風帆,而且還以《一間自己的房子》吹響了女權主義的號角。但在四、五十年代,英國文學評
論界卻對她頗有微詞。從70 年代以來,在英國文學研究領域卻又湧起了一股對她重新研究的熱浪,人們
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主義、她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及其文學評論,甚至有人研究她的「發瘋」、癖好、相貌
等等,因此她再次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研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近年來,關於她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女權主
義思想和同性戀傾向方面。但這位曾多次參與婦女解放運動、發表了無數關於婦女問題的論著及眾多小說、
並提出了許多女性文學話語權利的作家卻「拒絕承認她所持的『女權主義』立場,甚至對『女權主義』這
一稱謂都十分反感」(伍厚凱,1999,p. 321)。那麼,她到底是不是女權主義者?她的女權主義思想又是
如何形成的?筆者以為,她的女權主義思想與她成長的家庭、男權統治下的社會大環境及早年所受的性侵
害等密不可分。本文擬以多維視角透視她的女權主義思想淵源。
筆者以為,伍爾夫之所以否認自己的女權主義立場,是因為任何文學作品一旦被貼上「主義」的標簽,
則和時代的政治背景休戚相關。而時代過去了,就意味著該作品也失去了其應有的光環。因此,幾乎所有
作家都不願意其作品被冠以「主義」。伍爾夫也不例外。盡管她拒絕承認自己所持的「女權主義」立場,
但她的小說卻處處洋溢著飽滿的女性意識。其處女作《遠航》就漫畫式地描繪了一個「女權主義者」形象。
她高談闊論,風頭甚勁,試圖為女性爭得與男性平等的權利,但卻處處以帝國的男性統治者和政客為楷模,
潛意識里無法擺脫男權體制的控制。主人公這無奈的處境表明了作者的憂慮與彷徨,同時也啟迪人們,婦
女必須為爭取權利而行動;《夜與日》運用了象徵手法,「夜」代表女性,意指想像、情感和直覺,而「日」
則代表男性,涵蓋著對事實、理性和邏輯的崇尚。這一主題蘊涵了男女兩性的對立互補,應相互融合的關
系;在《雅各之室》里,作者凸現了男女兩性之間無法協調的裂痕,也強調了兩性之間的溝通無比重要;
在《到燈塔去》中,蘭薩姆夫婦的品質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男性死板僵化,恪守邏輯,女性靈活敏銳,
無所不思,體現了女性對事物及人際關系深刻的洞察力;在彌漫著幻想色彩的《奧蘭多》中,主人公經歷
了400 多年之久的人世變幻,其性別也在滄海桑田般世事變遷中陰陽交替:他由起初的翩翩少年、王室寵
臣轉而變成了花容月貌的少婦,並創作了47 部作品。在這個身兼兩性的人物身上,無疑寄託了伍爾夫對
於性別的思索,也是值得後世女權主義者反復玩味的不可忽視的傑作。在《一間自己的房子》里,她明確
提出了「雙性同體」的美學思想,這部著作可謂其女權主義思想成熟的標志。她批評作家執著於自己的性
別,都用自己頭腦的單一側面在思考與寫作,便都不是自由的、完美的。她指出這既不能歸咎於男人,也
【作者簡介】李利(1965-),女,陝西蒲城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英美文學。
對弗吉尼亞·伍爾夫女權主義思想的多維透視
75
不能歸咎於女人,應歸罪於一切使人特別感覺到「性」的人以及他們所鑄造的傳統觀念體系。她認為理想
的藝術家應該是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兼容,兩性交融才是優秀作品的創作源泉。
從以上作品的題旨,我們不難看出,弗吉尼亞·伍爾夫無疑具有清醒的女權主義意識。雖然在以往的
一些文學史中,她被認為是不食人間煙火、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唯美主義藝術家。然而,她的作品如《一間
自己的房子》、《三基尼金幣》、《論婦女與小說》、《論簡·奧斯丁》及《空襲中的沉思》等卻充分證明了她
對婦女與文學及反男權戰爭的思考。她犀利的筆鋒直指男權社會。她認為,男性撰寫的歷史使女性處於失
語狀態,閹割了女性作為人類的另一半的話語權;父權制使女性成為作家的道路舉步維艱;相對於男性,
婦女文學具有一些男人所無法企及的獨特的品質;戰爭和男權有一種必然的內在聯系,而女性品質則可以
使人類避免自我毀滅的厄運。她將戰爭與男權聯系起來,這獨到的見解無疑表明她的性別立場。在納粹炮
聲隆隆中,她以《三基尼金幣》發布了獨特的反戰宣言。此後,她在給一名律師的信中反詰到:「難道不
是父權制度使你們趨向戰爭嗎?」她認為婦女天生具有和平、撫慰的特質,可以極大地緩解男人的攻擊欲、
狂妄和兇殘。然而,「許多大門還對我們婦女關閉著,或者最多隻是開啟了一條小縫。」她還將家庭中的男
權主義與政治上的法西斯主義關聯起來:「眾人的世界與自我的世界緊密聯系,前者的暴政奴役衍化出後
者的暴政與奴役。」在她看來,要解決戰爭問題首先得解決婦女問題。如果不解決男權統治下女性受教育
和就業的問題,那麼男性操縱世界的姿態便隨時可能爆發戰爭。故而,她的《三基尼金幣》「是那一時期
批判上層人物和國家糾結在一起的納粹精神的最激烈的作品」(S.M.Gilbert & S.Gubar,1985,p. 1225)。
由此可見,伍爾夫以其言其行彰顯了女權主義思想從萌芽到成熟的艱辛歷程。她不斷追求男女平等,
渴望用一種雙性同體的心靈進行創作。同時,她又肯定了女性自己的文學傳統和明顯的女性風格的存在。
毋庸質疑,她是女權主義思想舉足輕重的發軔者之一。她這一思想的形成根植於其成長的家庭、男權統治
下的社會體制及早年所遭遇的性侵害。
她出生於 19 世紀末期的一個知識貴族之家,貌美驚人,才華橫溢,氣質非凡。其家學可謂源遠流長,
家庭成員大都受過良好教育,從事法律、教育、寫作或在政府部門擔任公職。父親萊斯利·斯蒂芬(1832-1904)
是19 世紀的著名作家和編輯。姑媽卡羅琳·愛米麗亞打破世俗,終生未婚,寫了許多著作宣傳女權主義
思想,對伍爾夫影響極大。另一位對她思想有所影響的女性是薩克雷的長女、萊斯利的前妻哈麗特的姐姐
安妮·伊薩貝拉,伍爾夫親切地稱這位女作家、薩克雷著作編輯者、女權主義者為「安妮姨媽」。《夜與日》
中的希爾伯里夫人即以其為原型。此外,伍爾夫受父母的影響根深蒂固,她反復申說對父母的回憶纏繞了
自己終身。父親正直、嚴格、富於理性和強烈的道德感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徵,但他身上也打下了深刻的時
代烙印:維多利亞時代1 是一個典型的男權中心社會,男性家長享有至高無上的中心地位。父親雖具有極
高的文化修養和正直善良的品德,但仍無法擺脫那個時代男性對女性的普遍態度:既溫柔又嚴厲,既尊重
又輕視,潛意識里具有對女性的君臨統治欲。他理論上相信婦女受教育的重要性,但實際卻把錢都花在男
孩身上。伍爾夫從年幼時就非常憤慨於父親把全部資金都提供給男孩的良好教育,而女孩卻只能接受雜七
雜八的家庭教師的仁慈施捨,這種憤慨之情正是形成她女權主義思想的來源之一。而她母親一生的奉獻與
所求也促使她反思女人的社會及家庭地位。她母親是「一個美麗的19 世紀中產階級的婦女」——「她似
乎全面證實了維多利亞時代女性行為的典範」2,即男權中心的社會規范造就了與之相適應的女性,女性所
承擔的是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是相當繁重的家庭經濟事務的管理者。她稱母親這類女性為「房子里的天使」
3,是男權社會觀照下的產物。母親也認為「服務,就是女性最高天性的完全實現」。她的反女權主義者思
想更是令伍爾夫為女性哀其不幸,鳴其不平。伍爾夫也曾在要麼接受命運的擺布要麼奮起抗爭的兩難境地
1 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1819-1901)統治時期,即1837-1901。
2 Hermione Lee, Virginia Woolf, 85.
3 源於維多利亞時代一首描寫理想家庭生活的流行詩歌,題目為《房子里的天使》,作者科文特里·帕特莫爾(Coventry Patmore,
1823-1896)。
對弗吉尼亞·伍爾夫女權主義思想的多維透視
76
中掙扎徘徊。比如她早年偷偷到父親的書房廣泛閱讀的經歷有時就讓她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我,一個女
人,有什麼權利讀所有這些由男人寫出的東西?」(伍厚凱,1999,p. 29)。她對男性社會的這種怨羨情結
實在是一時難以釋懷,因此她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大多也都懷有怨羨情結。所謂羨慕是人們對於具體的人或
物的一種內心艷羨和仰慕,它喚起人的想像、幻想及仿效沖動;而怨恨則是一種內心的抱怨和仇恨,它激
發嫉妒、報復或復仇的沖動。人們總是熱切地羨慕著某種比自己優越和高級的人或物,但由於客觀條件的
限制,愈是羨慕卻愈增怨恨,而愈是怨恨卻愈增羨慕,從而導致一種怨恨與羨慕相互交織的深層體驗心理。
伍爾夫對於哥哥們能上大學、能和朋友自由通信探討問題就羨慕至極,而這種羨慕就成了她更專注於閱讀
的直接契機,彷彿她正在同處於優勢地位的兄弟們競賽,同男權社會的教育制度進行著抗爭。她的這種怨
羨情結還表現在她對父親的熱愛與怨恨之中。她在1928 年11 月28 日的日記里這樣寫到:「今天是父親的
生日。他要是在世的話,就96 歲了,是的,今天96 歲:⋯⋯不過幸運的是沒有。要是那樣他的生命就會
扼殺我的生命。會發生什麼事呢?沒有寫作,沒有作品——不可想像」(伍厚凱,1999,p. 33)。在母親朱
莉亞去世後,父親的情感捕食便轉而以兒女們為對象,她激憤地寫到:「正是那個暴虐的父親——那個苛
刻的、暴烈的、做作的、佯裝的、自怨自艾的、裝聾作啞的、哀求的、時而可愛時而可恨的父親——那時
候統治著我。這就像和一頭瘋狂的野獸關在同一個籠子里」(伍厚凱,1999,p. 56)。從這些話語里,我們
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精神煎熬。
此外,導致她女權主義思想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男性的嚴重的性侵犯。她6 歲時就受到兩個
異父兄長的猥褻,一直延續到她22 歲。這種「羞恥感」極大地影響和扭曲了她的人格建構過程。她害怕
照鏡子,「照鏡子的羞恥感持續了我的終生」(伍厚凱,1999,p. 61)。她埋藏在潛意識里的那種對性的恐
懼極大地危害了她的心理健康,嚴重毀損了她的完整人生。她早年的這種強烈的性屈辱體驗,促使她深刻
反思女性的生存狀態。她在敘述受傑拉德爾的猥褻時,說自己當時曾感到難以言說的憤怒和厭惡。這種感
覺使她清醒地意識到,承受來自男性的性凌辱和性壓迫,乃是女性難以逃避的歷史命運。對她而言,侵害
她的男性不僅代表著男性霸權社會對女性的性壓迫,而且體現了男性的傲慢虛榮和強烈的權利之欲、統治
之欲。
因此,所有這些經歷糾結在一起就構成了弗吉尼亞·伍爾夫在思想體系或藝術創作方面極其明晰的女
權主義思想。她的小說創作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她試圖打破男女兩性二元對立的格局,以自己獨特的
視角及藝術表現手法書寫了女性的真實生存狀態,她對女性社會的這種深刻透視奠定了其女權主義文學批
評理論開拓者的地位,其文學影響可謂經久不衰。同時,作為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也經歷了
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痛苦,但她告別人世時那種寬厚而平和的胸懷,寧靜而恬淡的心境,尊嚴而優雅的風
度,是對她豐富而超然的人生態度的最好詮釋,是只有滲透了生命之奧秘後方可達到的境界。總之,她的
生命哲理、婦女創作文學觀、雙性同體思想、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等為人類在美學和文化領域的研究留
下了無限的思索空間。
參考文獻:
Jean Moorcraft Wilson. 1987. Virginia Woolf: Life and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31.
S.M.Gilbert & S.Gubar. 1985.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ry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London: Norton,
1225.
林樹明. 多維視野中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伍厚凱. 弗吉尼亞·伍爾夫:存在的瞬間[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張岩冰著,王岳川主編. 女權主義文論[M].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Dimensions of perspective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t ideology
77
LI Li
Abstract: Virginia Woolf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ioneer as well as the predominant feminist critic,
hence, the emergence of heated research on her and her works especially after the 1970s. Th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her feminist stance and lesbian inclin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her in view of her family background, the then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exual
harassment that she enred very early in her life.
Key words: Virginia Woolf; feminist ideology; family background;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sexual
harassment

熱點內容
讀出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1:26:34 瀏覽:932
這句英語怎麼翻譯比較好 發布:2025-09-15 01:22:14 瀏覽:59
十二月三十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1:18:22 瀏覽:992
打籃球非常好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5 00:56:32 瀏覽:179
他溜冰溜的好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5 00:42:07 瀏覽:101
我想有一份工作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0:35:20 瀏覽:20
狗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0:13:41 瀏覽:121
需要一些東西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0:12:03 瀏覽:260
風口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5 00:02:00 瀏覽:562
最後致死帶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4 23:45:16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