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量表
㈠ 怎麼用 SPSS 軟體 分析英語閱讀焦慮量表
你有數據和參考論文嗎
有的話把數據和參考論文發到[email protected]
我看看用spss如何分析
㈡ 英語等級劃分 英語一共有幾個等級
關於英語等級的劃分,相信很多同學都很想知道,以及英語到底有多少等級呢?我整理了相關信息,供大家閱讀參考!
英語等級的劃分
新制定的等級量表將劃分為九個等級,據介紹,新制定的等級量表將劃分為九個等級。其中,
一、二級大致對應小學水平
三級對應初中
五、六級對應大學
七級對應英語專業
八、九級對應高端外語人才
英語一共有幾個等級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面向專科生,分為A、B級(也被稱為大學英語二、三級);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英語考試》(學位英語)面向成人本科生(也被稱為成人英語三級);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面向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分為四、六級;
《專業英語等級考試》面向英語專業本科生,分為四、八級;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考試)面向全體社會,分為一至五級,一級B相當於小學畢業,一級相當於初中畢業,二級相當於高中畢業,三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四級,四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五級相當於專業英語四。
什麼是英語等級考試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簡稱PETS),是教育部考試中心設計並負責的全國性英語水平考試體系。作為中、英兩國政府的教育交流合作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它得到了英國專家的技術支持。 級別劃分為PETS-1至5級。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規定,自2007年9月起,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不受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報考,各地考點不得受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集體或個人報名參加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但在2007年上半年一級B考試中,取得筆試或口試單科合格者,可以報名參加2008年上半年一級B考試,僅限報考2007年3月份考試不合格或者沒有報考的筆試或口試單科。其他考生報考無任何條件限制,也可跨級別報考。
㈢ 急求英語學習策略量表(ELSI)或(SILL)
談英語學習策略
李靜純
每一個中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語學習是高效的,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總是有高低之分。老師面對這些學習效率不同的學生終歸要有某種解釋,此類解釋通常是: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等等。其實,這類解釋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為,它們過於籠統。一個基礎差的學生聽了這樣的解釋之後,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礎」好起來。事實表明,很多英語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都曾經嘗試過「努力學習」,結果,他們這樣的嘗試沒能成功。由此可見,在「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一類解釋的背後還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謂「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正是本文探討的問題,即「學習策略」問題。
一、什麼是學習策略?
通俗地講,學習策略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習方法」。但是,不少中學生會說:我們幾乎每學期都在聽老師講學習方法,可是,我們的學習狀況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必須承認:情況確實如此。老師告訴學生:「你們要注意學習方法。」這樣的告誡或教導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師的告誡或教導,而是學生自己的實際體驗;重要的不是老師對「學習方法」的籠統介紹,而是學生所接受的具有實際內容和指標的訓練。
這里談的「學習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 學習策略是行動的過程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都在執行某種策略。比如,你在閱讀一篇英語短文,你像以往那樣,在閱讀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語言點」,而且就開始記住它們。這就是你在執行閱讀的學習策略。不管這種策略是不是有利於你對文段的整體理解,你實際上在通過行動來執行你的既定策略。當你認識到這種學習策略不利於你的閱讀理解時,你不可能立即丟掉這種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動來代替原來的行動。
2. 學習策略是體驗的過程
有了學習的行動,也就有了對學習的體驗。因此,在你進行學習活動時,你就必定產生某種體驗。比如,你現在想改變自己的那種逐字逐句進行閱讀的習慣,於是,你加快了閱讀速度,忽略了語言細節,這顯然是一種新的閱讀行動,伴隨著這種行動的是發生在你內心的新體驗。
3. 學習策略是適應的過程
新的行動帶來新的體驗。但是,你曾經很適應用較慢的速度閱讀短文,你曾經習慣於探查一個個孤立的語言點,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對快速閱讀有一種不適之感,於是,你還要經歷一段適應的過程。
4. 學習策略是矯正的過程
過去,你不懂得培養有效的學習策略,不自覺地養成了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英語寫作時,你已經習慣於把心中想好的漢語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譯成英語。盡管你已經知道這樣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時間的訓練來矯正這個習慣,否則,你就會依舊執行原來的策略。
5. 學習策略是鞏固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動、體驗、適應和矯正,你會逐步獲得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但是,你應當堅持實施這些已經形成的學習策略,為的是使之得到鞏固。
6. 學習策略是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學習外語,實際上都有一套學習策略,比如,喜歡從理性上接受外語的學生,往往更善於規范的閱讀,更重視寫作,更樂於研究語法,等等。所以,當我們說改善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時,我們實際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學習策略來逐步代替原有的學習策略,而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逐步把各項學習技能發展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統的,我們把它叫做「學習策略體系」。
二、中學生應當獲得什麼樣的英語學習策略?
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們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系統地研究學習策略問題。他們認為,學習策略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做「基本策略」,另一類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簡表所示。
僅僅從上面的簡表,就可以使我們從整體上了解學習策略指的是什麼。事實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卻是我們須臾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在實施一定的學習策略,我們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事情。
上述學習策略的分類適用於各個學科。英語學習策略又有其專業性質,又可以在一般學習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具體化。
英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內省策略
心理學家把這類策略稱為「元認知策略」。通俗地說,這類策略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論語》),現代學習策略實際上就是把這八個字變成具體的活動。
1. 計劃
假設你將要進行的學習任務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這項語言學習活動中可以做些什麼?可能做些什麼?應當做什麼?
——我參與這項學習活動將會涉及到哪些語言知識和技能?
——我應當為此做哪些准備?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麼語言項目上?
——我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某一項語法知識嗎?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選擇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有關computer方面的用語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應當復習和熟悉一下關於比較的句型和短語,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管理
——為了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首先應當做什麼?
——我應當分幾步來完成我的任務?
——我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是語言知識方面的?還是語言操作方面?
5.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
——我現在做得如何?有哪些問題?
——我在完成學習任務當中暴露出哪些弱點?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反應速度?
6. 確定和解決問題
——這個學習任務的關鍵點是什麼?
——我應當集中解決哪個問題?
——我所面臨的問題之間的關系如何?
7. 自我評估
——我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優勢?
——我的語言表現有哪些改進?
——我的交際策略有哪些改進?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如他人?
——我的現場表現如何?
第二類認知策略
這方面的學習策略包括學習者如何接受語言材料,如何存儲語言材料,如何組織語言知識,如何理解語言結構(包括語法關系),如何提高語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體地說,它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 查詢和使用學習資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書?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學習材料?
——我是否使用詞典?我使用什麼樣的詞典?
——我是否對音像材料感興趣?
——我是否樂於發揮聲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練
——我是否習慣於進行語言的模仿?
——我如何進行聽說讀寫的操練?
——我在學習時是思考多於操練,還是操練多於思考?
——我更擅長記憶,還是更擅長語言的表現?
3. 分類
——我把什麼看成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單詞,是句子,還是完整的語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對語言素材進行歸類?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維
——我在聽一段語言材料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讀一段語言材料時頭腦里出現什麼畫面?
——我在進行口頭表達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寫東西的時候頭腦里會出現過去的經歷嗎?
——我在學習語言時頭腦能夠像演電影那樣活躍嗎?
5. 解悟
——我在接受語言時能夠提出問題嗎?
——我在接受語言時怎樣提出問題?
——我怎樣理解語言?
——當我說「我明白了」的時候,我到底明白了什麼?
6. 遷移
——我是否經常用過去的經驗來理解新的東西?
過去的經驗:我學會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 don't have to need not 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話,我是否能夠藉助母語的交際經驗來體會英語的交際活動?
母語的交際經驗:當我們說「這個房間很熱」時,我們可能是要求服務員把空調打開,或者我們是想換一個有空調的空間。
英語交際活動:我們想讓服務員把房間的燈打開,不必非說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 而是說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斷
——我在遇到新的用語時是否一定要查閱詞典?
——我是否樂於體會一下語境,以便了解新詞的詞義?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筆記
——我能夠把我認為重要的東西記錄下來嗎?
——我能夠確定記什麼和不記什麼嗎?(因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記下來。)
——我在記筆記時如何進行摘錄、概括、分析、評估、濃縮、約簡?
——我是否考慮過如何記筆記才能更有利於我日後的學習?
9. 建構
——我如何能夠說出或寫出「自己的話」?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符合基本的語法規則而不致出現嚴重的錯誤?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得體?
10. 總結
——我如何確定在一個單元里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確定在學期或學年裡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具體的優勢?
——我如何具體地確定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類情意策略
這是中學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學習策略。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上,從而沒有重視自己在行為和內心的「深層」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這些事情阻礙了我們的進步。
1. 動機
——我為什麼要接受某段語言材料?
——我要用這些語言材料做什麼?
——我說話和寫作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我是否能夠做到「有感而發」?
2. 信心
——我在閱讀時遇到難詞難句能夠保持原有的閱讀心態嗎?
——我在談話時會遇到「詞不達意」的情況,我能夠繼續維持談話嗎?
——我能夠不怕出錯嗎?
3. 堅持
——我能夠不斷地積累新詞語嗎?
——我能夠在較長的時間里不斷地增加閱讀量嗎?
——我能夠不斷地進行口語的自我訓練嗎?
4. 激情
——我經常能夠被閱讀的東西感動嗎?
——我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嗎?
5. 合作
——我能夠和同學討論問題嗎?
——我能夠和老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嗎?
——我能夠和同桌夥伴進行連貫的口頭表達嗎?
——我能夠向同學或老師適度地求助嗎?
以上三方面的學習策略對中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把這些學習策略作為基本目標,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水平。
三、中學生應當如何發展英語學習策略?
調查表明,我們的中學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學習策略的素養:
1.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2.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估能力;
3. 學習情緒的調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學習方法。
中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改進學習策略。
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策略應當及早培養,事實上,應當越早越好。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高中學生已經無法提高學習策略水平了。我們應當認識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經過了學習策略訓練之後,也會明顯地看到效果。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按照上面的三類目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應當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較准確的診斷。
2. 從改變學習習慣入手。學習策略一般都滲透在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之中,所以,我們進行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
3. 放慢學習速度,克服急躁情緒。培育好的學習策略,必須從某一項具體的學習事件做起,放慢學習速度將有助於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們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後,就會照該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進。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漸地抵達目標。
5. 注重內心檢驗。在每一次學習事件里,我們都應當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驗和反思上。比如說,你正在構思一小段英語短文,你可以先用幾分鍾想一想自己如何寫,然後停下來,「檢閱」一下自己這個「想」的過程,看看自己是怎樣「想」的,可否做一些調整,接下去,再進行幾分鍾的構思。
6. 反復磨練自己在學習事件過程中的那些瞬間活動。你讀一篇文字,說或寫一段話,那轉瞬即逝的心理活動實際上是決定你的學習質量的關鍵性環節,你要抓住這樣的關鍵環節,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地提高這些瞬間的「工作質量」。
在本文的結尾處,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學家R.J.斯騰伯格(R.J.Sternberg)。這位專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時把信息加工分為3類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識習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語言學習,從其本質上說是一種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我們在本文中討論的學習策略,在主要構成成份上應當說就是元認知能力。斯騰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進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騰伯格斷言:元認知結構發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較為薄弱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斷言:能夠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是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希望中學生能夠在學習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㈣ 英語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劃分標準是什麼
英語能力也是有等級的,那麼,這些等級是怎麼劃分的呢?劃分標準是什麼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英語分為哪些等級
不同的考試面向的對象也是不同的,對於英語等級的劃分也是不同的。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是面向專科生的英語考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英語A、B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英語考試,這個考試主要是面向成人本科生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人英語三級。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面向的是非英語專業的本課程,分為四級和六級;專業英語等級考試面向的主要是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分為四級和八級。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也就是所謂的PETS考試。這個英語考試主要是面向全體社會人員,分為一至五級。一級B相當於小學畢業,一級相當於初中畢業,二級相當於高中畢業,三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四級,四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五級相當於專業英語四。
對於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大學英語六級是最高水平。對於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專八是最高水平。對於社會人員來說,PETS5級是最高水平。
英語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按照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強調語言的應用,把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三個階段,共設為九個等級。
九個等級分為語言能力,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構能力,語用能力,口譯能力和筆譯能力等各項能力。
這份「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對於各等級的特徵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例如在聽廣播或是觀看影視節目的時候,能夠理解主要的內容,那麼,聽力水平最起碼就是5級以上。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只是劃分標准,但並不是強制性的要求。它只是為英語測試、學習和教學提供語言能力水平的共同參考!
㈤ 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發布有何意義
教育部考試中心獲悉,《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已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將於6月1日起實施。這是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准。
量表同時構建了語用能力量表,交際策略、學習策略和自我評價量表,筆譯和口譯能力量表,旨在引導我國英語教學和測試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引導外語教學和測試加強對語言使用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為翻譯教學和測試的開展提供支撐,促進學習者翻譯能力的培養,填補國內外語言能力量表尚未包含翻譯能力的空白。
量表還強調了語言學習過程中認知能力的發展。通過對「理解和表達意義」背後的各種「典型認知行為」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量表以運用為導向,強調語言使用。採用「能做」描述,關注語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導語言學習者運用語言,學以致用。
這真是意義非凡呀!
㈥ 量表將英語能力分為幾個階段幾個等級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強調語言的應用,將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答為「基礎、提高和熟練」三個階段,共設九個等級。能力總表包括語言能力總表,以及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構能力、語用能力、口譯能力和筆譯能力等各項能力總表。量表對各等級的能力特徵進行了詳細描述。比如說,「在收聽、觀看一般性話題的廣播影視節目時,能理解主要內容」,是聽力理解能力達到5級的具體特徵之一。
《量表》還構建了筆譯和口譯能力量表,為翻譯教學和測試的開展提供支撐,促進學習者翻譯能力的培養,填補了國內外語言能力量表尚未包含翻譯能力的空白。
㈦ 《中國英語能力等量表》和CEFR標准有什麼區別呢
《中國英語能力等量表》(CSE)是中國第一個覆蓋各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學習和測評的能力標准。CSE將語言能力分為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兩大部分,強調提升學習者的英語應用能力。其中,語言理解能力包括聽力能力和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另外,還包括介於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之間的翻譯能力。CEFR是由歐洲議會(Council of Europe)專為語言的課程設計、測驗、學習等所發展的一套架構,目的在促進歐盟的溝通、合作與團結 。CEFR將語言能力,依照聽、說、讀、寫、互動等數個面向,由初級到高級界定為六級 A1、A2、B1、B2、C1、C2。在每一級里,各項語言能力,均有明確的描述。
㈧ 2010英語四級評分標准
大學英語四級的評分標准: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設及格線。經過等值處理後的原始總分參照總分常模轉換成
常模正態分,均值為500、標准差為70,報道總分在220分至皮禪710分之間。在將原
始分轉換成報道分時,各部分採用不同的分數量表,從而使各部分報道分的簡單
相加之和等於報道總分。
採用常模參照旨在保證考試分數解釋的穩定性。任何一名考生的任何一次四級考
試成績均可在四級常模中找到其百分位位置,即在四級常模群體中所處的相對位
各部分的雹世百分位對照表,以供考試成績使用者了解考生的相對能力水平。
每次考試後,考試委員會向總分在220分及以上的考生發放成績報告單,報告其
總分和各部分的單項分。考試委員會同時向參加考試的各個院校提供該校考生的
成績(總分和各部分單項分)和有關該校的各種統計數據。
每道題佔分:
作文:15%,合106.5分;
快速閱讀:10%合71分,每個7.1分;
聽力客觀題(單選):25%合177.5分,25個,每個7.1分;
聽力主觀題(復合式聽寫):10%合71分,前八個每個3.55分共28.4分,後三個 每個14.2分,共42.6分;
篇章詞彙理解(選詞填空);10%合71分,每個7.1分;
仔細閱讀理解:15%合106.5分,共10個每個10.65分。
完形填空:10%合71分,共20個每個3.55分。
句子翻譯:5%合燃肆塵35.5分,共5個,每個7.1分。
㈨ 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的課堂觀察量表怎麼做
需要寫教師行為觀察,學生活動觀察,師生互動情況等。
1、教師行為觀察,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針對主題問題主動預設各種教學策略。包括具體學習形式採用、學習方法指導。有意識強化訓練、有針對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個具體步驟都指向主題問題解決。在課堂觀察中,主要是針對教師具體教學行為觀察、記錄。
2、學生活動觀察,在課堂教學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反應與變化,表現為可觀察興趣、情感、態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程度。在課堂觀察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包括學習興趣、行為以及學習效果觀察。
3.師生互動情況,在教學策略實施的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的,觀察師生配合情況。
㈩ cse是什麼意思
CSE是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簡稱,主要是面向中國學習者英語能力的標准。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hina Standards of English,簡稱CSE是首個面向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能力標准,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於2018年4月12日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要求,量表研製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需求出發,在多方面填補了國際空白,為國際語言教育領域貢獻了中國智慧,對推動外語教育「一條龍」建設,進一步豐富完善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准體系建設,傳播中國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語言運用為導向,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三個階段,共設九個等級,對各等級的能力特徵進行了全面、清晰、詳實的描述。能力總表包括語言能力總表,以及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構能力、語用能力、口譯能力和筆譯能力等各項能力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