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心理健康
㈠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
引 言:正如布盧姆所說: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情感、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輕松,更迅速。如果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單純地為教而教,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知識的獲得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的過程。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興趣、習慣、情感、意志等因素。學生要取得優異成績,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非智力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更應重視情感態度等非智力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英語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
《英語課程標准》中的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情感可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積極情感為: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消極的情感態度則為:厭惡、沮喪、憤怒、羞澀、緊張等嚴重影響學習的心理狀態。無論是積極情感還是消極情感,作為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並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但兩種因素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截然不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當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教學中。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其他學科領域相比,語言與情感態度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英語課程在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應發揮特殊的作用。
二、情感態度與語言學習的關系
(一)語言與情感態度有密切的關系
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溝通情感、解決情感問題也需要使用語言。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於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際關系。總之,語言與情感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青少年學習外語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如何使用外語。既然是使用外語,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際交往和情感態度。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人的一種態度;情感態度包括積極情感態度和消極情感態度。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態度,能有效地促進人的智力升華,使學生精力充沛,思維靈活且敏捷,想像豐富,記憶力增強,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最大化的調動,有利於學生語言潛能的發揮。相反,消極的情感態度(缺乏學習動機、精力不集中等)則影響學生學習潛能的正常發揮,從而降低了語言學習效果,並且對學生今後的語言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的結果有重要影響
情感態度不僅與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情感態度還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語言學習,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於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於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很多消極的情感態度則影響語言學習。比如,過度的害羞心理和過於內向的性格不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過度的焦慮和膽怯心理不利於學生大膽地用外語表達,展現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近些年來,外語教育研究人員已經就情感態度與外語學習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結論是:「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
(三)情感態度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
基礎教育階段是青少年情感態度發展的重要時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就是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情感態度是健全人格必備的品質,是新時期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以往的英語教學過於強調發展學生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而忽視了非理性方面的發展,造成學生發展過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個教學階段和每一門學科都應該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這是因為情感具有跨學科特點,直接影響各學科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與人的發展密切相關。情感的內涵以及情感與英語學習的關系表明,情感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實施情感教學是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消除消極的情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主渠道。
三、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情感態度的重要性
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的教育和教學之中。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與否,20%決定於智商,而80%取決於情商。人們也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由此可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十分重要。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態嫂,而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溝通情感、解決情感問題也需要使用語言。因此,語言與情感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如此,情感態度還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語言學習,尤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的實踐精神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利於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很多消極的情感態度則影響語言學習。比如,過度的害羞心理和堵塞與內向的性格不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過度的焦慮和膽怯心理不利於學生大膽地用外語表達,展現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青少年時期是基礎教育階段情感態度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應該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們的情感,幫助他們培養和發展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四、英語課堂學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和發展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自身的情感對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對學生的課堂情感態度影響極大。因此,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要有良好的師德和專業技能,才能做到敬業愛崗愛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現的新問題,把對工作的不斷追求轉化為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和學生交流,建立情感。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先喜歡上老師,而後才喜歡上這門學科的。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情緒處於滿意、愉快和興奮之中,對所從事的活動由衷地喜愛時,常常感知敏銳,思維開闊,並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反之,當一個人悲傷、抑鬱,對學習或工作產生厭倦時,就會反應遲鈍,思維狹隘,毫無創造性可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英語教學與成功的關鍵。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是師生問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知識的傳授、個性的培養、潛能的開發和創造性的激發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目前學生年齡小、入學早,對事物認識的能力弱,且興趣不穩定,感情意志脆弱,易受傷害。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以心換心,將心比心,無條件地關心、幫助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他們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授的學科上來,達到「愛屋及烏」和「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境界。
(二)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溝通和交流渠道
為了真正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應該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渠道。課堂是語言學習參與者(即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場所,也是他們進行人際交流的社會環境。在課堂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存在著很復雜的人際關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會導致不同的師生角色和師生關系,語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因此課堂上的情感問題不僅關繫到課堂氣氛,而且關繫到課堂活動方式和學習效果。普遍性的問題適合集體交流、集體討論,個別學生的問題則適合單獨溝通,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人願望,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不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能,而且還要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滿足。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當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有利於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對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應該如此,對那些學習暫時後進的學生更應該如此。即使有些學生在參與時,會犯一些這樣那樣的語言錯誤,教師大可不必急於糾正,因為有些錯誤僅屬於暫時的,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會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的,教師仍要及時地鼓勵他們;當他們完成任務活動遇到困難或受阻時,教師要常以「don』t be shy. don』t be afraid. think it over. try it again.」等話語進一步啟發引導,其作用遠遠勝過於簡單粗暴的指責。
教師應經常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並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通過出乎意料的理解、誠摯中肯的批評、催人向上的引導,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情感,這一點的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傾注大量的情感,要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點點滴滴的瑣碎小事之中充分體現老師的關愛。
賞識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是每個學習者所追求的目標。初中階段的學生爭強好勝,特別期待得到教師的賞識,教師只要給他們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要慧眼識材,給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以正常的期待和賞識。使他們感到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從而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合作意識
把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是在英語課程中實現情感態度目標最重要的環節和過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劃,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最直接途徑。下面結合初中英語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談談具體的做法。
1.創設真實情景的任務。以任務型教學為主的新教材,任務設計顯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提供真實的情景,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任務,讓學生有源可思,有話可說,有題可做,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綜合應用的任務中來。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 這個單元里,有三個目標任務,每個任務活動都包含有情感態度的滲透教育。任務一:讓學生列舉至少五個國家或地區特有的動物,並作簡單描述,這需要安排學生在課前去准備或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或從事活動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會很自然地想到中國的panda,培養了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任務二:讓學生互相詢問所喜愛的動物及其原因,並做出統計表和報告,練習語言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 等相關語句。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培養學生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感悟到從事活動與他人合作的喜悅。任務三也是一個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活動。通過創設這些任務型活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英語的表現欲。
2.加強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態度。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它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一是讓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和潛能,力求每個學生的價值都能得到充分體現,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參與英語活動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二是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多組織學生運用pair work/ group work 和team work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小組競爭。小組內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相互學習。每個人既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對小組同伴的學習負責。他們共同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實現小組目標。這樣,小組內每一個人都成為小組中不等缺少的一員,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認可,由此,學生就會有一種被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可以共同增加詞彙量和學習信息,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呈現出現生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口動手,勇於競爭成為教學過程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3.應用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教育。教材課文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如有關martin luther king, deng yaping, franklin等名人的文章,學習領悟就是一種情感教育過程。他們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震憾是巨大的,因為他們的成功不僅靠的是他們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勇氣、意志、信心等因素。
4.實現多媒體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在英語教學中,要盡量使多媒體手段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用生動的視、聽方式刺激學生的感知,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適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課文具體內容,製作生動直觀易懂的課件,能極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學現在進行時的時候,下載了很多三維動畫的卡通人物,利用動畫效果體現他們都正在進行某動作,精心製作教學課件,學生都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學習激情,個個積極搶答,並在短時間內較好地掌握了現在進行時。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直觀的,形象化的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創造了更富表現力,真實感更強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外語教學而言,它可以使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或動畫,達到創設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教學氣氛,從而能迅速地引起學習者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對學生進行愛國熱情的情感教育。現在的英語教學文本中的教學內容貼近現代生活,富有很強的時代氣息,許多課文滲透著思想情感的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較強的感染作用。因此,我們要通過教材中的許多鮮活的人和事的教學,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和祖國意識,發展他們跨文化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思想情感的共鳴,從而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整體提高人文素養。
總之,把情感態度的培養和發展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之中是在英語課堂中實現情感態度目標的最重要的環節和過程,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又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幫助學生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
首先,教會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情感狀態。用詞語,理智控制自己情緒情感發生的強度。轉移注意可以改變情緒情感發生方向。一個人長時間進行腦力活動後,從事一下體力勞動,情緒情感就能穩定下來。其次,豐富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學生考試,公開發言都容易引起情緒波動,這是臨場經驗不足造成的。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種過渡的情景,即從不緊張到稍微有些緊張,最後再到很緊張,使學生積累各種情景下的情緒情感體驗,這樣就能做到臨場不亂。最後,培養學生正確地看待問題。由於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完善,對一個問題往往只能從一個角度解釋,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以發現問題的積極意義,從而產生健康的情緒情感。
(五)幫助學生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
除了在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外,還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消極情感因素。過度焦慮可能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產生焦慮的原因現在還不太清楚,但多數情況下,學習者的焦慮與過去的經歷(特別是個人受到的傷害)以及周圍人的態度有關。焦慮給語言學習造成惡性循環。焦慮導致緊張和害怕,緊張和害怕浪費精力和注意力。這樣用於思考和記憶的能量就相對減少,語言儲存和輸出效果降低,從而進一步增加導致焦慮的可能性。焦慮也許是認知與情感相互影響的最好例證。雖然焦慮影響語言學習,但它是可以克服的。
與焦慮類似的一個情感因素是抑制。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自我形象,即把自己與他人區別開來的意識。隨著這種意識的逐漸增強,兒童要學會如何保護還不完全成熟的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就是迴避那些可能給自我帶來威脅的言行。為了保護自我而採取的迴避和退縮行為就是抑制,來自外界的批評和嘲諷對自我形象的打擊很大。所以經常受批評和嘲諷的人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他們的抑製程度也高。外語或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各種嘗試,而且可能犯錯誤,而錯誤有時帶來批評和嘲諷。因此,自我形象比較脆弱的學習者往往因為怕犯錯誤而不參與語言活動。這就是語言學習中的抑制行為。與焦慮一樣,抑制也是可以克服的。
心理學家認為:信心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徵,信心是每個人發揮內在潛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在動力。在工作和學習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標,才能使學生一步一步地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才能獲得成功。因此,要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較強烈持久的興趣和動力,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難,要善於發現和及時疏導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礙,讓語言學習上的成功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有人稱「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細心的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通過學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來判斷學生的心理情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學生家庭自身的環境都會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特別是現在父母離婚、父母外出務工的家庭越來越多,這些孩子的思想情感更值得教師關注。在設計活動和內容時,應有意安排多種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不斷成功的機會,讓他們越過一個個障礙,逐步增強信心,建立良好積極的情感態度,使之在緊張有序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機會。要用真情和循循善誘的課堂教學藝術去教育、感化學生,減輕他們的壓力。在課堂提問時,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對那些由於知識掌撟不牢或有些心理障礙而答錯或不肯回答的學生,教師要盡量用溫暖親切的語言去鼓勵他們,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從而使他們積極、大膽地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參與語言學習活動。
(六)運用合理的評價手段與評估方法
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已與我們揮手告別,目前此項評價體系已逐步多元化, 更多的教育界人士開始注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單一的採取優勝劣汰。在新課程理念的評價體系中,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發奮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動了英語後續學習。恰到好處的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模糊認識趨於明朗化,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層啟發學生的思維,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在接受英語教學時,由於與母語習得的沖突,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反差,而這就要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擁有或大或小的成功體驗,及時採取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法,如小貼畫(stickers)。但切記這種方式不能用得太濫,也不能過於吝嗇,而且要視起群體所屬層次來定。在教學中多採用些激勵性評價,給予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強到達彼岸的自信心。
學習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要以情動人,避免操練的程式化(stylization)與機械化(mechanization),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增強學生面臨困難時意志的堅韌性,提高對活動的滿意度。適當的成功感則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教師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由衷的贊許,對學生來將具有重大的影響。兒童具有奇異的語言天賦,通過掌握語言規律是英語教學的門徑。
教師要正視學生所犯的錯誤,以期盼的心態面對他們。防止造成教育活動中的「馬太效應」,即「凡有的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多回來。」
(七)英語教師要保持積極的情感態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要掌握和運用英語基本知識,就要不斷地進行交流和實踐。而要保證交流和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歡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於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中,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積極思考,克服畏懼心理,勇於交流發言,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保持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並以此來激發學生愉悅、振奮、向上的情緒,使學生從內心產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勇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處在愉悅、興奮的情緒狀態時,他們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創新能力均會增強。
教師如果情緒不好,通過情緒的感染功能,會使學生的情緒也不好,而學生不好的情緒通過神情或行為表現出來,更使教師情緒不好,以致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沉悶的教學氣氛。反之,如果教師快樂的話,就會形成師生同樂的教學氣氛。因此,教師飽滿、振奮、愉悅、熱誠的精神狀態往往會強烈地感染學生的情緒,活躍教學氣氛,為學生的認知活動創造最佳的情緒背景。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對英語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如何真正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發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潛能,需要老師去喚醒、去挖掘。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綜合素質、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將學生視為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是我們每一位英語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㈡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快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圍繞如何利用英語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Core quality)的話題,正越來越受到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核心素質的培養是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它倡導當代的教育不光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加強對於學生科學精神、科學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培養.而英語閱讀教學又正好是當代學科教育當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個教育組成,它對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指導學生有序讀文。① 按順序看懂文章。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樣從頭說到尾,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讓孩子讀書時,我教會孩子用一些符號在書上圈圈畫畫,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問好,對於一些好詞,用小圓圈圈出來,一些好的句子就用波浪線、直線畫出來等,以便他們在閱讀的時候留下思考的痕跡。還鼓勵孩子把在課外閱讀中弄懂的新詞語抄下來:低年級時每天兩個詞語,一個佳句,隨著年級的升高擴充套件到詞語、句子或段落,但不強求,量力而行,以免給孩子造成壓力,厭倦讀書。②分步閱讀,邊讀邊想邊記。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讀全文,掌握主要內容,然後分步閱讀,邊看邊想原文說了什麼人和事,懂得了什麼道理,最後做以標注。 ③圖文並重。在課堂教學中,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審清題目,根據題目說出在學習本課前想知道什麼。低年級課外讀物大都是圖文結合,可堅持引導學生從看圖到讀文。如指導他們看封面和書名,講講書中可能寫些什麼事。圖畫能幫助兒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學生當眾講出主要內容。這樣把聽、說、寫緊密結合起來,融合為一體。
(2)加強課內和課外的關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我們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學生在課內學到的語文知識和讀書方法,教師要引導他們在課外閱讀的實踐中得到運用。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啟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於動腦獨立思考、認真細致獨立完成
如何在思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的學生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呢?很多人會回答:德、智、體全面的才是優秀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學生。是的,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在智力、身體、情感與行為等各方面取得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肩頭也同樣擔著培養良好素質學生的重擔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一)選題背景1.政策需求《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2.現實意義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更多注重的是應試能力,對於國外思維、國外文化的教學較少,對於語言的輸出、學習方法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強,可是卻忽略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終學習的成果尷尬。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與現實社會是脫節的,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觀的形成,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初衷。因此教學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二) 研究意義教學方式變革是現在教育大環境下的必然,現在教育呼籲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教育的意義體現出來。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進來,這將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效果,提高教師本身的核心競爭力1.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並且輸出,能極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2.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每個國家的歷史、社會、秩序、人文關系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直接決定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學生多接觸外國思維,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一門語言。3.形成優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異不同,為人處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小學階段,多介紹國外文化,擴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一門語言的理解。4.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培養遠遠比死學知識來的重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可能會比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加實用。優秀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產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物。二、現階段核心素養要求下小學英語的現狀(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是目前體制下的英語教學強調了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口語的培養,學生對於口語交際的意識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已經進行了一個梳理和整合,這是對於語言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語的教學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提高的,僅僅靠老師課堂上的互動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等環境也是很關鍵的。(二)忽略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絡。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了解國外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於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三)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最直觀的一個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構造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會用定向思維去學習知識點,這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於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願想就難以實現。三、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及方法(一)尊重語言的雙向性,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師特別要注意輸出的過程。1.老師實用恰當的課堂用語。教師用好課堂用語,無形之中就給學創設了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2.多鼓勵學生開 *** 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學習的膽怯情緒,幫助形成敢說、愛說的英語學習局面。尤其是對那些膽小內向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鼓勵,幫助建立英語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3.利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質,讓他們多看國外電影,模仿經典片段並進行交流展示。也可以給學生錄音讓學生聽自己的發音,對比音源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增強口語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口語學習的興趣,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口語交流的勇氣。4.創設有利於口語交流的情境,延伸課堂教學。可以根據課本提供的場景,也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實用的場景,讓學生多接觸不同場景之下,口語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的交流活動。激發學生交流的熱情,培養學生交流的興趣。5.在班級內可適當開展朗讀、背書比賽、或者簡單的演講比賽。通過朗讀和背誦積累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預感。通過簡單的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膽量。(二)將文化薰陶融入課堂教學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學好一門外語的必要元素,了解學習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理解和尊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才能更好地達到國際間互相了解和資訊交流的目的。1.從細節出發,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異。如國外的聊天習慣性談論天氣而不談論年級或者吃飯與否。以及稱贊、道歉、感謝的方式,讓學生在切實的知識點對國外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2.對比國內外的節假日學習不同的國外文化。由於跟生活的貼近度,學生對這個話題有很濃厚的興趣,比如國外特有的聖誕節、感恩節、復活節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充套件,能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外文化。3.利用好課本的閱讀寫作章節以及故事章節。這些章節設計國內外文化差異的很多,學生在對本單元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再學習這些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三)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在當下的外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極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時,第一思維是用英語,而並非先用母語理解再進行思維的轉化。1.利用課相關圖片,創設語言情境,引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小學生想像力豐富,對圖片興趣要遠高於文字的興趣。從這個現狀出發,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增加看圖說話的環節,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描繪自己看到的圖片,不管最終描述的正確與否這都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2.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強化英語思維。單元學習結束之後,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聽、讀能力的訓練,輸入越多,越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語感,從而對語言掌握就越全面,運用也會自然而然順暢很多。在聽的方面,除用教師用英語組織教學外,課堂上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模仿,小學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多進行這項工作能能夠對培養語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小學生英語的知識面較窄,思維轉化較困難的情況下,問題的設計必須從實際出發,要夠精細。同時在教學過程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進行思考,這樣也利於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思維的創造性充分展現。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比賽心理,充分挖掘我們的英語教材,擴充套件教材內容,細化活動步驟,在不同階段丟擲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聽取他們的思維成果。同時給機會讓學生提問題,不管是什麼角度什麼方向,只要源於實際都應給予肯定。提出問題之後大家一起商議解決,只要是正確的解決思路都應該充分展示,這樣才能不斷激發 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1.做好課堂「導」環節。由於小學學習英語的特性,自學的難度較大,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好匯入環節,匯入的節奏要把控好,層層遞進,在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的前提下,將難度大的新知障礙解決,這不僅能降低自學的難度,也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根據小學生自身特點,自主學習宜限定時間、給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問題的設定難易適中。設定的問題不宜過於簡單,太容易得到答案的問題容易會讓大多數 學生無法從學習中體會滿足感,反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設定的問題不宜太復雜,百思不得其解會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自主地學習。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立足於自己班上學生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群體的學生提出有階梯意義的問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3.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教師的態度要以激勵為主。我們作為教師要知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是獨一無二,這才是思維的獨特性,也是思維能有創造性的先天條件。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熱情地鼓勵進行思考,學生才能放心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呈現出來,才能更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習的自信心。4.設定科學的自主學習獎評機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新課程標准理念下,建立起一套有效、長效、高效的評價激勵機制,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需要。運用科學的獎評機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能夠極大的激勵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五、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注意的問題(一)遵循小學生教育教學規律小學生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順序,只有順應其發展,潛能才能得以挖掘。《學記》中記載過:「不陵節而施之謂孫」。因此順應規律的發展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學生的發展亦是如此,如果違背了學生的發展其教學效果只會浮在表面,而沒有看到根源,必定不能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一個個體發展都有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亘古不變的定律,作為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積極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的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樣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才是有利的。(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每一個地方的情況不一致,很多教法、模式適應一個地區的學生卻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地區的學生,老師在設計教育教學方法和進行課堂改革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貼合實際的才是最實用的。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旨在培養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個性日益完善的教育。當今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教育應從過去單一技能的培養改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的美術教師,如果要成功地把美術課上成博得學生們喜愛的課,教師就要優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課堂中嘗試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輕易碰傷他們脆弱的心靈。
1、利用美術的學科特性,與學生從心底里坦誠地溝通情感,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表達。
美術,是一種表達,是一種溝通,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進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從而引起共鳴。通過美術教學過程和學生坦誠地進行情感的溝通。讓他們在作品中自由地宣洩情感,不要在作品內容和形式上過多地去束縛和限制他們。比如,同樣的風景,在某同學的畫中體現出來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但在另一個同學眼裡,則有可能是烏雲密布,荒涼一片。這樣,讓他們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都在美術作品中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始終保持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改善學生的負面消極的不良情緒,使學生樂於學習。
2、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興趣而言,有的喜歡體育,有的愛好音樂,有的迷戀美術,有的傾心文學;所以要承認和尊重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生的成績不好,就會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批評、指責和埋怨,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心裡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就會在負面爆發,引起學習差、紀律差、思想道德敗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越來越多「問題學生」的產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潛在的創造力,有這樣一則事例:有一個男孩,成績很差,沒有任何特長,是個典型的後進生。老師了解情況後並沒有把他視為後進生,而是千方百計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幫助他找回失去以久的自尊。有一天,這個男孩隨手畫起來,被老師看見,老師馬上對他的畫大加贊賞(其實那隻是男孩隨手塗鴉),並幫助他修改,還推薦給當地的一家小報。男孩受到了鼓勵,從此畫畫更加用心,後來終於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正是因為老師發掘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鼓勵,才使這個被視為後進生的孩子,揚起上進的風帆。所以,鼓勵學生盡可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正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未必就要在文化學科不見起色的成績上去耗盡他們的精力,去傷害他們的自尊。
二、通過美術教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是人類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對每個人的終身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逐漸建立人格魅力,擁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尊重他,就等於送給了他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肯定他,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1、在教學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心理學認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讓學生主動地學,創新地學。多贊揚鼓勵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在教學中多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你真棒!」「你畫的真好!」「沒問題,你肯定行!」。並同時和學生建立多些聯絡:如和孩子們交流時距離上稍微靠近些;或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用平緩的聲音、和藹的表情提醒孩子們慢慢來,別著急,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
2、教學的內容多選擇孩子們熟悉或喜歡的,特別要注意形式和方法應適合孩子們各階段的智力發展和能力表現,避免孩子覺得太難,沒有信心。
比如,他們剛接觸一個較沒把握的課題會覺得很緊張、無助、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樣畫」和「老師,你幫幫我」等一些語言是課堂上經常出現的。或者會在作畫中出現用線斷續、畫面簡單,形象小、塗色輕等問題。如果在課堂上接受到了這些資訊就要及時調整課題的難易度了。一般在新課題開始時多用簡筆畫先練習造型、或採用一些能夠落筆大膽、肯定、表現粗獷風格的工具,讓孩子使用自己的線和顏色。作業要分步完成,要求別太高。盡量給他們輕松愉快的氛圍,這樣更有利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㈢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導語:興趣是學生英語閱讀的源泉和動力,也是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前提和條件。通過學生之間合作學習以及對元認知策略的分析和運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為英語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1.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日常教學中,它為學生提供了充足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減少了學生的焦慮感,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英語的興趣,主要途徑是強化朗讀。朗讀能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感情。
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樣不但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 科學改進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應該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對閱讀文本的創造慾望,並進而去深入挖掘文本背後的深刻內涵。這種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所用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是充滿情感、引發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的導入語,可以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對文本意蘊特別是文本中富有表現力的關鍵詞句的設疑和釋疑,可以是充滿激情的對文本的反復朗讀,以讀來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以達到“知情合一”的教學效果。教師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遷移和拓展,符合了學生閱讀的需要,學生當然就能很快進入角色,效果當然可想而知。
3. 通過制定計劃提高他們英語閱讀的興趣
制定計劃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在制定閱讀計劃時,學生應結合相關學習任務和自身素質來計劃安排閱讀。學生在閱讀前對材料提出相關問題可引導他們將問題帶入閱讀,為成功地完成下一步的閱讀作好心理准備和閱讀過程的鋪墊,可促進他們對文章有興趣讀下去,從而對閱讀材料有更深層次理解。這不僅提高了閱讀效率,也使他們增強了對閱讀的信心從而提高閱讀興趣。
4. 通過全程監控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監控的運用可督促學生對閱讀材料脈絡梳理、題目理解的情況進行監控,對自己的理解思路、結果的進行調控。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原文意識、整體意識;提升了學生審題能力、概括能力、提煉能力和表述能力;而且也讓學生明白了閱讀的要領是在於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方法和寫作內容,從而促進良好語感的形成,使閱讀能力得以提升,使學生在閱讀時更加自信,提高了閱讀興趣。
首先是閱讀目的監控
閱讀者在閱讀時明確閱讀目的以確定閱讀方式,如略讀,通過掃視文章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尋讀,用來搜索、定位信息,從而達到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目的;泛讀,閱讀較長材料,主要涉及到整體的理解;細讀,閱讀較短的閱讀材料,通常是關於細節的閱讀,了解文章主題及情節發展的脈絡。有目的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在閱讀時有準確的方向,思路清晰流暢,不再盲目地選擇閱讀方式, 這樣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從而產生對閱讀的興趣。
其次是閱讀過程監控
閱讀過程監控即對閱讀深度進行監控。學生在閱讀中可以自我提問,在閱讀進行時稍作停頓以思考是否理解前面已讀的內容,判斷前面預測是否正確,並觀察識別閱讀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等手段,根據有關線索判斷信息,完成相關的閱讀要求。
當學習者意識到他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退回去讀困難的段落;在閱讀困難或不熟的材料時放慢速度;復習他們不懂的課程材料;測驗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簡單的題目等。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閱讀過程,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對閱讀過程的監控可以使學生清楚自己的閱讀線索,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5. 通過科學評價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成功的閱讀者會通過自我評價來總結閱讀方法是否有效,閱讀中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弱點,從而考慮是否對今後的閱讀改進措施。學生可以通過對閱讀後的自我評價來激發他們的主觀因素,提高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消除對英語閱讀的心理障礙。閱讀後的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對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從而提高了他們閱讀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
㈣ 淺談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大量接觸英語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如何上好英語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善於提出導讀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我們要善於提出引導性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性。閱讀導入包括提出問題,引出主題和交待閱讀任務。在學生閱讀前,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話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導入。例如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文章,可以採用主題談話法導入文章。在閱讀前老師可間接引出文章的主題,提出一些有關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使他們對問題既感興趣,又能正確回答。這樣就把文章由遠而近交給學生閱讀。對於學生一般了解的話題文章,在閱讀前我們可讓學生根據題目或圖片來推測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以此指導他們帶著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問題去閱讀。對於學生比較生疏的話題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明確地提出「導讀問題」,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讓他們在閱讀前帶著問題去讀。
二、第一次閱讀要限時閱讀,培養學生略讀和猜讀。
限時是保證學生快速閱讀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要限時快速默讀或略讀。例如老師在堂上可這樣提出:「I』ll give you~mintues根據文章的難度及長短適當給出相應的閱讀時間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Then you should decide which of the three titles is the best for the passage.You can start now.」在限定閱讀時間結束時,老師可向學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後讓學生整體回答或個別回答。在學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後,再讓他們回答導讀問題。
㈤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教師怎樣進行有效英語閱讀教學?
一、閱讀前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前,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喚醒他們關於文章的知識和體驗,做好鋪墊,使學生處於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的狀態。
2.預測文章內容。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的插圖或問中的標題要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文章內容進行預測。
3、正確處理好詞彙。在大多數閱讀材料中都有較多的詞彙,教師在閱讀前要對閱讀材料與詞彙做個分析,對一些重要的引起理解障礙的詞彙,教師可以在閱讀前設置一定的語境引入。
二、閱讀中
1、明確閱讀時間,布置任務。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教師主動積極參與閱讀,要學生明確閱讀時間,教師要布置好任務。
2、整體把握,注重語篇閱讀。教師要學生務必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不要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比如學生可以邊讀邊注不理解的內容或重要信息為之後的深入閱讀做好准備。教師可以出示沒有教的單詞,要學生快速找出這個單詞,並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這個單詞的意思。
三、讀後
1、提出問題,深化閱讀內容。在學生閱讀後,教師還可就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既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也可鞏固閱讀材料,使閱讀材料得到延伸,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精講重難點,鞏固閱讀材料。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 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和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句,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3、抓好文章的朗讀、復述和背誦工作。復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脈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口頭復述閱讀材料。也可要學生筆頭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提高寫作能力。朗讀和背誦更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感有效的手段。
㈥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如何把握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很重要,成功的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給大家提供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一、階段整體目標: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入門階段、發展階段和提高階段。入門階段――1-4年級;發展階段――5年級;提高階段――6年級。
(一)發展階段(5年級):在這個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過Let』s talk進行基本句型的教學,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學生聽懂、朗讀並進行交際性表演,而學生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全面,因此有些學生產生問題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造成學習障礙。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並將目標中心繼續放在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的精讀和熟讀能力,固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背誦對話內容,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有了英語閱讀的'興趣,推動其自覺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出現了read & write這個版塊,內容有對話或短篇的語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後都有簡單的練習題,這就是編者正式提供給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語言材料,在這一部分我們的目標為: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讀下去。
(二)提高階段(6年級):通過兩年的訓練,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因此這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養成用英語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階段教師有必要多給予學生一定閱讀方法上的指導,指導他們對材料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他們簡單的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熟讀(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體操作方法:
眾所周知,對於一篇英語閱讀材料的課堂教學常常被人們分成三個階段,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後(post-reading)。
在讀前(pre-reading)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並能回答出若干簡單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讀中(while-reading)階段,則要求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掌握文章中心,並從閱讀中學習到新的詞彙和語言表達法;
在讀後(post-reading)階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據前兩個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語言判斷、口頭表達、寫作等後繼性活動。
因此在每個年段進行閱讀教學時都要大體上遵循這三個階段的基本設計,再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
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下冊書的教學,因此就以下冊教材內容為例向大家做以介紹:
五年級:從這個年段開始教材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閱讀版塊,因此我們要從這時開始進行系統的閱讀教學.三、四年級實際上我們都是將閱讀教學融於對話教學中,但五年級起我們要將閱讀教學與對話教學區分開來,閱讀教學不同於對話教學,對話教學的特點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屬於精讀。而閱讀教學是以多,快,廣為教學特點,屬於泛讀。我想有很多老師抱怨閱讀教學時間不夠就是沒能很好地掌握兩者的區別。具體方法為: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主要以問答式、介紹、對話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1、 藉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語言點的輸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難點並掌握重要詞彙。
2、 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
(三) 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
1、 藉助主題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
2、 帶著任務聽錄音,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發展聽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斷、選擇、連線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四) 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跟讀,加強語音語調培養,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深入理解語篇內容。
2、 關注閱讀習慣和方法等動態式學情。
(五) 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包括填空復述,看圖復述,根據段落大意復述等;
2、 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來;
3、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口頭匯報。
(六)布置作業:
強調:1、將四會句型作為重點。
2、布置預習作業。
六年級:我們重點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獲得信息,而且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獲得信息。基本做法為:
(一)導入——感知教材
這時我們一方面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語言結構要預熱,喚回他們對某一語言點相對生疏的語感,同時又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材料的主題內容進行預熱,這樣的預設就能使學生鋪墊出一層淺淡的印象,降低了閱讀的認知梯度,學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礎,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可以討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實物等。通過這些活動喚回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閱讀前的緊張心理。也可以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
(二)讀——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詞能猜的鼓勵學生去猜,也可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查詞表或詞典解決,少數重點詞、片語和句子由教師寫在黑板上,加英語註解或圖解。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學生邊讀邊找出關鍵詞、句,進而掌握語篇的中心、情節,並進一步練習單元重點詞句。教師的引導手段有提出問題、閱讀理解題(判斷題、選擇題、填空等)。
第三步: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還要進行個別檢查,糾音、正調。
(三)練----語言輸出
閱讀完後,設置一些檢查的題目,例如考察信息與理解的選擇、判斷正誤等題型;根據關鍵詞復述、背誦或表演閱讀內容;仿寫等。
;
㈦ 如何做好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
閱讀理解在英語試卷中佔比非常高,而且是一道拉分的題目,因此,學生掌握英語閱讀這一塊對於提高英語成績起到關鍵作用。所以,英語老師應該重視閱讀理解這一塊的教學。
一、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英語教學就是課文教學。教學活動就是講解生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結構,不厭其煩分析語法等,重視詞彙,語法教學,忽略閱讀訓練。在一些教師與學生中出現很奇怪現象:學生只做語法和詞彙練習,綜合填空和語篇理解全空著:教師詳細講解語法和詞彙,然而綜合填空和語篇理解部分,只報答案。
2牛津英語教材,每個章節從課文到練習,從聽力到語法都是英語,並且在Moxehnzuaseln.put部分。設置一篇配合課文的閱讀材料。無疑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但是根據《英語教學大綱》對閱讀量的要求:10萬詞以上(一級),20萬詞左右(二級)。光是教材內容。閱讀面和量是遠遠不夠的,
3由於牛津英語詞彙量大,聽說讀寫都有要求,教師生怕語言點不落實,語法沒講透,不是把閱讀當精讀上,就是把閱讀教學變為課外閱讀,對對答案,劃劃片語。時間上得不到保證,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往往只是一句空話。
二、如何實施英語閱讀教學
1課前准備階段:(1)教師認真深入細致的備課是首要條件。課前教師應認真研讀和准確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詳略比例,精心設計每個教學步驟,認真准備各種補充材料。(2)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思考與探索是實施互動式英語閱讀課教學的前提條件。(3)要做好充分的組織准備工作。事先向學生說明推行互動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必要性,使學生能夠接受,並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同時還要強調課堂討論發言的紀律,要做到既熱烈有序。才能確保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
2課堂教學過程: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學生討論為主,我在必要時給予啟發與引導。閱讀課的討論活動可安排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閱讀前的討論是圍繞即將閱讀的材料提出話題或問題,通過討論喚起學生對背景知識和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所要閱讀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備,然後帶著目的去讀。例如,在教學SEFC 1A Lessons26-27 Earthquake這篇文章時,可先讓學生討論「What will happen in an earthquake?」這個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想像地震發生時的種.種現象,並做出回答,然後我將他們的答案稍加整理寫在黑板上,以此作為本篇的導讀。閱讀中的討論往往與掠讀、跳讀、細讀等不同層次的閱讀相對應,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細節、文章的結構和段落大意等。以SEFC 1B Lessons 94-95為例,我要求學生一邊閱讀A Farming Pioneer這篇文章,一邊討論About Jia Sixie,The ad―vice be gave farmers和About the book of Qj Min Yap Shu這些議題,從而讓學生熟悉並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閱讀後的討論,一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並進行交流:二是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評價文章特色和對比文化的差異等。這個階段的討論層次較高,對學生想像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例如。在讀完SEFC 2B Lessons 58-59 Niece tell us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加深對本文主題的理解。又如,讀了SEFC 1B Lessons 74-75 The Secret Is Out這篇故事後,我讓學生主持一個討論會。題為:Can Ms King's story happen in China Why or Why not?通過討論和辯論。學生既習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又討論了男女平等、城鄉差別、東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差異等問題,達到愚思想教育於語言學習之中的目的。
3作業布置:作業布置應充分體現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學完SEFC 1B Lesson78 Paper這課後,我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樣的問題:What would happen in a modem society without paper?並寫成短文。此類問題往往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思考與寫作時不但可以運用大量的語言材料,而且還用到許多學過的知識。我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對這類問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在能力。
三、實施英語閱讀教學的體會
1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是實施互動式英語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之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互動式英語閱讀教學就不可能實現。無論是英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還是課堂討論的順利進和都是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基礎的。
2注重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致力於教會學生如何學好英語知識以及如何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歸納概括英語知識,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啟發式的講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求異,啟發討論,辯論等各種方法,以啟發智力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與信心,要持之以恆。允許學生有個發展的過程,剛開始時學生往往會做得差些,但是一旦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了一定的能力之後,效果是非常好的。它能極大提高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速度。真正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互動教學模式使學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對教師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了。它既要求教師對學生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又要求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大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概括時代要求,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的觀念與方法,適應互動閱讀教學模式的要求。
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總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於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㈧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教育中,教師要適當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熱情,以保持他們良好的心理狀態。因此,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並且適當地使用英語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是當前中小學教育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英語學科教學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我的課堂中影響教學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例如孩子學習的心理狀態,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的預設,教法的靈活使用,教師課堂的教態等。因此在英語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從教幾年中,我一直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適時、適度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覺得這樣做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更有利的提高了他們的成績,最終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語言是人的潛在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自然表現。在教學中,我注意到了孩子誠實好學,熱情大方,涉獵廣泛的這些特點,注重應用心理學原理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大家都知道,語言學習要通過交際才能學得與習得,才能提高運用;人類具有一種天賦的學習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語言的質體,人腦可以對信息加工,歸納,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願望等。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一些不同的做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適當利用課下或課上和孩子們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結合教材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
我們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心理健康的營養劑。英語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版面設計方面,它呈現出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的特點,這樣的設計更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教材的選編方面更加註重科學性、趣味性,而且也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心理需求,多角度地選取語言素材。因此在平時我主要以教材為載體,充分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據教材,結合生活實際或英語日常用語,英文名句,英語諺語等,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 日常用語如:
1、 Good morning! 2、 How is it going? 3、 Thank you very much. 4、 Good bye. 名言警句如:
1、 Time is money.
2、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3、 Easier said than done.
3、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4、 Every dog has its day.
5、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6、 We are in the same boat. 7、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
同時,英語語法與漢語也有較大的差別,如果要詳加說明,課堂必然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會用繞口令來組織我的教學。比如我在教授動詞和名詞的不同用法的時侯,我叫他們「Don』t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這樣的話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單詞的不同用法,運用這樣的方法既簡單又有趣。 二、把握情感主線,激發學習熱情。
學生原本該是活潑熱情,健康向上的群體。但在我們校園卻有這么一些學生,他們對學習就是沒有興趣、沒有動力;對生活缺乏熱情、對將來也沒有任何追求,無奮斗的目標、努力的方向。每天兩點一線,日復一日,度過了這初中生活,這顯然失去了學生該有的活力和熱情,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老師我想我們應該要用我們愛的情感去燃起他們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
㈨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老師要深入鑽研授課內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能很好地掌控課堂,面向全體,有層次,深入淺出地指導學生學習。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
情景教學設計: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在課堂設計上也盡量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計一節學生能接受的而且最好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情境。
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小組合作的效用:以一帶一或一帶二,讓每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用英語對話,體驗到說英語的樂趣,從而慢慢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9)英語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擴展閱讀
學習英語的方法:到英語國家要想練成一口「洋腔洋調」的英語口語,到英語國家去練習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樣可以直接與英語本族人交流。但是這也是最昂貴的方式,只是少數人的選擇。
到英語角:如果去英語角的目的是學習就不對了。其實應該把那裡當作練習英語表達的地方,在那裡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去那裡要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如果沒有時間去,你還可以自言自語,把自己想像成兩個人在對話。
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在國內找外教一對一練習口語跟出國效果差不多,但費用會省很多。現在中國外國人很多,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國人隨處可見。可以主動上去跟他們用英語交流,或者花錢找一個外教一對一專門陪練口語。
多進行口語練習:目前大部分目前還無法出國或者找外教學習英語,而傳統英語角在時間、地點、形式上的局限,限制了一部分人學習英語的熱情。 為提高英語口語的練習,可以試試電話英語角、網路英語角等形式的練習平台。
英語口語好的人都有這樣的同感:從練發音(對腔和調進行大量練習)開始效果甚佳。不要總想著這句話怎麼寫,怎麼翻譯。這些都會妨礙口語學習。最後,經驗證明,選擇好的導師、好的教材,加上科學、理性的學習方法,學說英語沒有不成功的!
參考資料網路——如何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