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問題分析
① 公共英語閱讀理解題型分析
公共英語閱讀理解題型分析
引導語:試卷題目萬變不離其宗,題目再怎麼改,題型也是相識的,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分析以下閱讀理解題的題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去做閱讀理解題。
題型種類
一、推斷類
在閱讀測試中,最難把握的是推斷題。因為在這類測試題中,考生從原文中找不到可直接回答問題的答案,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所直接陳述的觀點或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合乎邏輯推理,領悟作者的言外之意。推斷題盡管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但可以從文章中尋找可供推論的依據。遇到這種題,首先要確定已知前提,然後進行合理推斷,最後得出結果。推斷類型題分為以下五類:
1.細節推斷
側重於細節內含意義的判斷。題干中含有indicate,infer to,imply,suggest,mean,agree with等這樣的特徵詞。解題時應該首先確定和問題相對應的細節內容,再做進一步推斷。
2.全文內容推斷
對全文內容的推斷,一方面側重於主題思想的推斷,解題時應以判斷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為依據;另一方面側重於全文細節的綜合推斷,解題時,則必須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細節推斷類型題的技巧做出判斷。
3.作者觀點態度的推斷
用以表示作者態度的特徵詞有:approval(同意的),doubtful(懷疑的),critical(批評的),praise(表揚),positive(肯定的),negative(否定的),neutral(中立),indifferent(冷淡,漠不關心),optimistic(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sympathetic(同情的),humorous(幽默的),subjective(主觀的),objective(客觀的)。必須先通讀全文,掌握作者對文中某一問題所持的態度和觀點,然後看清問題問的是什麼,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對句子中能暗示作者觀點和態度的關鍵詞、句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推斷。
注意:有時作者先介紹了某一種觀點,卻接著在後面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要想正確判斷作者的態度、觀點,需要將上下文聯系起來。要注意文意中陳述的內容並非都是作者的觀點。
4.作者思路推斷
有些題要求考生推測出作者的思路。解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把握文章的體裁及論述或敘述的方法。若是論述文,要弄清文章的論述是從一般到特殊,還是從特殊到一般;若是敘述文或說明文,要弄清文章的時空發展順序及分類原則。同時要特別注意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話。
5.文章出處推斷
主要是根據文章所述內容推斷文章是選自一本雜志、廣告、通知還是一本書的序言等。解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根據所掌握的社會常識、背景知識及文章內容的特點,對所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推斷出文章的出處,找出正確的答案。
二、主旨類
主旨類閱讀理解題主要突出主題思想的選擇和解題技巧,包括確定文章的主題、文章大意或找出一個合適的標題。
所選擇的答案應恰如其分地概括文中所闡述的內容,不應將思路局限於篇章中的某一部分,甚至某一句話上,而應該縱觀全文找尋主題或一個合適的'標題。
英語篇章中每個段落常常包含一個主題句,多為一個段落的第一句,有時在段落的最後,有時在段落的中間。為了讓讀者注意作者的目的,可能在最後還會再次以不同的句子形式強調主題,有些短文沒有主題句,需要進行邏輯推理和概括,找出篇章的中心思想。
三、細節類
細節測試題大體包括3個方面:情景題、是非判斷題和語義題。
1.情景題
針對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過程、原因等提出詢問。解題時使用快速瀏覽全文或帶著問題查找這兩種方法。注意:當問及時間、距離以及其他用數字表示的細節時,需要計算或弄清相關的參照數字。
2.是非判斷題
當要求對某一事實作出正誤判斷或詢問文中是否提到某一事實時,應將所給的選擇項大體上看一下,然後,根據選擇項提供的線索,找出文章中相應的部分,細讀一下,與文中內容一致的即可肯定,不一致的即可否定。做這類題時一定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細微差別。另外,為了增加測試難度,有的測試者故意給問題本身或干擾項增加一些文字和意義上的干擾。文字上的干擾是指有些問題和選項的表述常常不是採用文章中的原話,而是使用同義詞或同義結構;意義上的干擾是指正確答案的細節與非正確答案的細節混雜,有時一個選項部分正確,部分錯誤;有的選項似乎在文章中能找到原詞或原句,但仔細分析意義與問題不符。答題時應逐一分析、排除,選出正確答案。
3.語義題
語義題有兩種類型:在短文中找出跟某選擇項同義或近義的詞或片語;選擇項對文中某一句進行轉換或釋義。這種題型是考察對一個概念的不同表達方式。解題時,應先看題干,然後在文章中找到問題的確切位置,結合上下文把握該部分要表達的具體意思,再將選項與原文一一對照分析,得出正確答案。
如何全面把握篇章?
一、文章擴展部分
1.搞清文章的擴展方式
閱讀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和段落的中心或主題,然後要捕捉到圍繞文章或段落中心擴展出來的重要信息。英語篇章常見的闡述或擴展方式有:分析(analysis),描寫(description),分類(classification),例證(examplification),定義(definition),對比(comparison and contrast),類比(an abgy),敘事(narration),過程(process),因果(cause and effect)和議論(argumentation)。
2.利用文字線索的提示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文章中具有提示作用的文字線索包括:
對比/轉折:although/but,however,on the other hand,nevertheless,instead,conversely,yet,unlike……
並列/遞進:and,also,not only…… but also,in addition,furthermore,likewise, moreover,besides,another……
因果:therefore,so,thus,consequently,as a result……
舉例:for example/instance,in other words,such as,first,second,next,then,finally……
② 【考試必備】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超強分析!
【 #英語資源# 導語】高中英語在高考總成績中占據150分的分值,很多高中同學都誤認為只要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就萬事OK了,其實,高中英語的解題更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高效的解題技巧能夠事半功倍,輕松應對高考英語難題。 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部分的答題技巧解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學習。
通過詳細分析歷年高考英語試卷,我們可將閱讀理解分為以下幾種題型:主旨大意題,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含寫作意圖、目的等),詞義猜測題。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技巧與策略是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多需要具備的。
一、 主旨大意題
這類題在設題時常會用到title, subject, main idea, topic, theme等詞。
1.歸納標題題
特點:短小精悍,一般多為一個短語;涵蓋性強,一般能覆蓋全文意思;精確性強,表達范圍要恰當,不能隨意改變語意程度或色彩。常見命題形式有: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 概括大意題
包括尋找段落大意(topic)和文章中心思想(main idea),常見命題形式有:
What is the general/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BThe writer of the story wants to tell us that_____. The passag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
解題技巧
閱讀理解文章多是議論文和說明文 ,這兩種文體的結構可歸納為:絕仿悄提出問題——論述問題——得出結論或者闡明觀點。對於這類文章,抓主題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題句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主題句具有簡潔性、概括性的特點。主題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位於段首 :一般而言,以演繹法撰寫的文章,主題句往往在文章的開頭,即先點出主題,然後圍繞這一主題作具體的陳述。判斷第一句是否為主題句,可具體分析段落的首並渣句與第二,三句的關系;如果從第二句就開始大信對第一句進行說明,論述或描述,那第一句就是主題句。有些段落,在主題句後面有明顯引出細節的信號詞,如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first, second, next, last, finally; 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 one, the other; some, others等。在閱讀中應盡量利用上述信號詞來確定主題句的位置。
位於段尾 :有些文章會在開頭列舉事實, 然後通過論證闡述作者的核心論點。因此,如果第一句話不是概括性的或綜合性的話,快速讀一讀段落的最後一個句子,看看它是否具備主題句的特徵。如果它具備主題句的特徵,段落的主題思想就很容易確定了。一般說來,當一種觀點不易向人解釋清楚或不易被人接受時,主題句便會到段落的末尾才出現。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引出結論的信號詞。如so,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in conclusion,in short;in a word, to sum up等來確定主題句的位置在段尾。當無明顯的此類信號時,學生可在段落的最後一句話前面添加一個引出結論的信號詞,以確定其是否是主題句。
位於段中 :有時段落是先介紹背景和細節,接著用一句綜合或概括性的話概括前面所說的內容或事例,然後再圍繞主題展開對有關問題的深入討論。這種文章的主題句往往會在段落中間出現。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情況:先提出問題,然後給予回答(主題句),最後給予解釋;或者,先提出問題,然後點出主題思想(主題句),最後給予解釋。
首尾呼應 :主題句在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兩個位置上先後出現,形成前呼後應的格局。這兩個主題句敘說的是同一個內容,但用詞不盡相同,這樣不但強調了主題思想,而且顯得靈活多變。這兩個句子並非簡單重復,後一個主題句或對該主題作最後的評述,或對要點作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給讀者去思考。
無明確主題句 :找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 歸納總結。
注意
新題型中有一個選項是干擾項,解答此類題時同學易犯以下三種錯誤:
(1)表述過於片面,只涵蓋該段個別細節;
(2)表述太過於籠統,已經超出該段的內容;
(3)表述與段落內容無關,在段落中找不到相關依據
二、細節理解題
考查內容主要涉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數字等議論文中例證細節和定義類細節。這類題目的共同特點是:答案一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當然,答案並不一定是文章中的原句,考生需要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自己組織語句回答問題。
1.事實細節題→尋讀法
分為直接理解題和間接理解題,前者常用who, 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和how提問,或判斷正誤;後者需與原文信息轉換,表達上與原文有差異。常見命題形式有: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ll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not mentione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right/false/wrong about…?
2. 排列順序題→首尾定位法(找出第一個事件和最後一個事件,用排除法縮小范圍)
常出現在記敘文和說明文中,一般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常見命題形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3. 圖文匹配題→按圖索驥理清線索
設題形式:給出圖表,根據圖表提問問題。
4. 數字計算題→(方法:審題→帶著問題找細節→對比、分析、計算)
可直接找到相關細節,但需經過計算方可找到答案。
三、推理判斷題
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中隱含或深層的含意的理解能力。 它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做出合乎邏輯的推斷,包括考生對作者觀點的理解,態度的判斷,對修辭、語氣、隱含意思等的理解。題干關鍵詞:infer(推斷),indicate(象徵,暗示), imply/suggest(暗示), conclude(作出結論), assume(假定,設想).
1.細節推理判斷題
一般可根據短文提供的信息或藉助生活常識進行推理判斷,常見命題形式有:
It can be inferred/ conclud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_____.
The author implies/ suggests that_____.
We may infer that 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2.預測推理判斷題
根據語篇對文章接下來的內容或可能的結局進行猜測,常見命題形式有: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f/when…?
At the end of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might continue to write_____
3.推測文章來源或讀者對象
常見命題形式有: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 out of_____
The passage would most likely be found in_____
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
4.寫作意圖、目的、態度推斷題
作者的語氣態度往往不會直接寫在文章里,只能通過細讀文章,從作者的選詞及其修飾手段中體會出來。
詢問寫作目的的題,選項里常出現的詞是: explain(解釋), prove (證明), persuade(勸說), advise(勸告), comment(評論), praise(贊揚), criticize(批評), entertain(娛樂), demonstrate(舉例說明), argue(辯論), tell(講述), analyze(分析)等。
詢問語氣態度的題,選項里常出現的詞是: neutral(中立的), sympathetic(同情的), satisfied(滿意的), friendly(友好的), enthusiastic(熱情的), subjective(主觀的), objective(客觀的), matter-of-fact(實事求是的), pessimistic(悲觀的), optimistic(樂觀的), critical(批評的), doubtful(懷疑的), hostile(敵對的), indifferent(冷淡的), disappointed(失望的)。
常見命題形式有: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_____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uthor writing the text? By mentioning…, the author aims to show that_____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The author』s tone in this passage is _____.
解答技巧
推斷題是考查學生透過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歸納等邏輯推理的能力。推理和判斷必須以事實為依據,切莫主觀臆斷。
①那些文章中直接陳述的內容不能選,要選擇根據文章推理出來的選項。
②推理不是憑空猜測,而是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作出正確答案時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據或理由。
③要忠實於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想法;不要脫離原文主觀臆斷。
四、詞義猜測題
考點:
①猜測某個詞、片語、句子的意義
②對文中的多義詞或片語進行定義
③判斷某個代詞的指代的對象。常見命題形式有: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
The word 「it/they」 in the last sentence refers to______.
The word 「…」(Line 6. para.2)probably means ______.
The word 「…」(Line 6. para.2)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 ?
解答技巧
1.通過因果關系猜詞通過因果關系猜詞
首先是找出生詞與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後才能猜詞。有時文章藉助關聯詞(如because,as,since,for,so,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等)表示前因後果。
例如:You shouldn't have blamed him for that,for it wasn't his fault. 通過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錯),可猜出blame的詞義是"責備"。
2.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關系猜詞
通過同義詞猜詞 ,一是要看由and或or連接的同義詞片語,如happy and *,即使我們不認識*這個詞,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二是看在進一步解釋的過程中使用的同義詞,如Man has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planets Venus,Mars,and Jupiter with the help of spaceships. 此句中的Venus(金星)、Mars(火星)、Jupiter(木星)均為生詞,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這幾個詞都屬於"行星"這一義域。
通過反義詞猜詞 ,一是看錶轉折關系的連詞或副詞,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與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如:He is so homely,not at all as handsome as his brother.根據not at all...handsome我們不難推測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3.通過構詞法猜詞
根據前綴、後綴、復合、派生等構詞知識判斷生詞詞義。如:She is unlikely to have stolen the money. ( 「un」含否定意義,故為「不太可能」之意。)
4.通過定義或釋義關系來推測詞義
例如:But sometimes,no rain falls for a long,long time. Then there is a dry period,or drought. 從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們得知很久不下雨,於是便有一段乾旱的時期,即drought,由此可見drought意思為"久旱","旱災"。而a dry period和drought是同義語。這種同義或釋義關系常由is,or,that is,in other words,be called或破折號等來表示。
5.通過句法功能來推測詞義
例如:Bananas,oranges,pineapples,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詞,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來判斷它們大致的意思。從句中不難看出pineapples,coconuts和bananas,oranges是同類關系,同屬fruit類,因此它們是兩樣水果,准確地說,是菠蘿和椰子。
6.通過描述猜詞
描述即作者對該人或該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內在特徵的描寫。例如:The penguin is a kind of sea bird living in the South Pole. It is fat and walks in a funny way. Although it cannot fly,it can swim in the icy water to catch the fish.從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種生活在南極的鳥類。後面更詳盡地描述了該鳥類的生活習性。
7. 根據常識猜詞
如: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he hit his head on the lintel.(lintel 「過梁」。)
Afraid of waking the baby up, she tiptoed out of the room.(tiptoed 「踮著腳走,躡手躡腳」)
③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易錯題分析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易錯題分析
在高考英語試卷的各類題型中,閱讀理解和英語作文分值最大,高三學生在復習閱讀理解時也比較吃力,不知從何入手,更不知道怎麼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及分數。下面我為你整理了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易錯題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易錯題分析1:
WANG Hao and Wang Liqin, two of China's top table tennis players, both saw the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as a chance to prove themselves. But there was only one champion (冠軍) and Wang Hao, 25, won it last Tuesday in Yokohama , Japan.
Wang Hao, who won the men's doubles title with Chen Qi last Monday, played with spirit to beat Wang Liqin 11-9, 13-11, 11-5, 11-9.
Wang Hao said it was his mental toughness (心理穩定) that made the difference. "I was disappointed by my performances in past championships and the last two Olympic Games. But I have tried to pull myself together and prepared well. This is the result."
Wang Hao said he has always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skills. Now he knows the need for mental preparation as well. Having two Olympic silvers had left him feeling bitter (痛苦的). The bitterness perhaps explains why he has not always played at his best in the past.
"I'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you can learn important lessons from failure," he said. "Losing can build your character and make you a stronger player." His next goal, or dream, is to win the gold medal at the London Olympics in 2012.
Liu Guoliang, head coach of China's table tennis team, sang the praises of Wang Hao's victory.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his rise," said Liu. "It's the confidence-booster he needs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ang Hao won _____ gold medals in the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in Yokohama, Japan.
A.only one B.two C.three D.four
2.From Wang Hao, we can know the main reason for his beating Wang Liqin is ______.
A.his technical skills B. his physical training
C.his mental toughness D. his past experience
3.What is the next goal of Wang Hao?
A.To win the title of the champion at the 2012 Olympics
B.To beat Wang Liqin again
C.To prove himself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s
D.To win more golds in future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Wang Hao?
A.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B.Never give up until you succeed.
C.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D.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1.【錯解分析】典型錯誤A.錯因分析沒有全面地閱讀文章,以點代面了。
【解題指導】細節理解題。根據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可知。此類題可以帶著問題在文中採用查讀法尋找答案。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2.【錯解分析】典型錯誤A或B或是D。錯因分析是沒有抓住細節理解題的重點,審題不細。因為題干中有一個mainly.
【解題指導】細節理解題。根據文章第三段中的第一句話可知。對於細節理解題的選項的選擇,一定要理解題干,並防止以次代主。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3.【錯解分析】典型錯誤D.錯因分析審題不清,D項也許是Wang Hao的遠期目標,但是題干是the next goal。
【解題指導】細節理解題。根據文章倒數第二段中的「His next goal, or dream, is to win the gold medal at the London Olympics in 2012.」可知。注意審題。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4.【錯解分析】典型錯誤B或C.錯因分析在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透徹。
【解題指導】推理判斷題。根據文章倒數第二段可知。推理判斷題要認真研讀文章,根據文章中的內容來進行推理判斷。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易錯題分析2:
Have you ever used solar energy to boil a bottle of water or take a shower? Have you ever thought that solar energy is far away from our daily lives? You may doubt about that. In Japan, there is a wonderful program of Solar City.
Solar City is located 80,000 meters northwest of Tokyo, among the strawberry fields. This is one of Japan』s sunniest places. Solar City covers about 410,000 square metres. Seventy-five percent of the homes there are covered by solar panels. Th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people there with the solar panels for free.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9.7 billion yen to study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solar energy. A number of solar energy companies have also given money to help this program.
People living in Solar City think using solar panels is a good way to save money. However, saving money is not the only reason why people are moving into this city. "We moved here because of the panels. It was something we wanted,」 said Mika Hiroshima. She moved to Solar City with her husband and two little children about four years ago.
It is well known that Japan is a country that is short of energy, but the Solar City program has brought hope for the country. "People want solar energy,」 said an official of Solar City. Actually in Solar City, there are 550 families making use of solar energy at the moment. All of them say that they want to keep using solar energy even after the program ends in 2010. In sunny days, solar panels are able to provide more than enough energy for a normal family. However, the solar panels are not that useful in cloudy days. Despite this, Solar City is still a wonderful program because it inspires people to wisely use the limited energy.
1.The writer uses the two ques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to ______.
A.test the readers』 knowledge about solar energy
B.draw the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topic
C.learn the situation that solar energy is used
D.invite the readers to answer them
2.The third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the reason why people are moving into Solar City
B.how the people are living in Solar City
C.the things that people living in Solar City need
D.the life experience from the people living in Solar City
3.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Japan is a country which is lacking in energy
B.the solar panels are only useful in sunny days
C.the Solar City program will be successful
D.Solar City is a very modern big city
參考答案及解析:
1.【錯解分析】典型錯誤A.錯因分析:信息錯位,張冠李戴。題干是考查文章開頭的寫作目的,而非全篇的寫作目的。
【解題指導】寫作目的題。作者在文章開頭提出問題讓讀者思考,或是簡單介紹與主題有關的其他事物,目的往往是為了引出主題,故選B。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2.【錯解分析】典型錯誤B.錯因分析是沒有抓住文章段落的主題。
【解題指導】主旨大意題。從本段來看,第一句話說出,生活在太陽城使用太陽電池板省錢。第二句話說出了,生活在太陽城不僅是為了省錢,還為了太陽電池板。因此,可知答案為A。考查文章的段落大意,此時要注意段落的主題句,可位於段首,段尾或段落的中間,也有的要從段中自己提取的。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3.【錯解分析】典型錯誤A或B.錯因分析是沒有掌握試題的特點,推理判斷題要從文中進行推斷,而不是文中的原話。
【解題指導】推理判斷題。根據文章的最後一段中的「All of them say that they want to keep using solar energy even after the program ends in 2010.」可知。此項目的目的達到了。因此,C項正確。D項,可根據文中的「Solar City covers about 410,000 square metres.」知,Solar City並不是一個大城市。A、B兩項是文中的事實,而非推理。推理判斷題分為簡單推理和復雜推理。所謂簡單推理就是以表面文字為前提,以具體事實為依據進行推理,做出判斷。這種推理方式比較直接,只要弄清事實,即可結合常識推斷出合理的結論。而復雜推理就是不但要以文字為依據,而且還要以文章的語境、內涵為前提。這是一種間接而復雜的邏輯推理方式。考生要推斷出文章沒有表明但又合乎邏輯的推理,就必須由表及裡地歸納或演繹。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④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1
初中是學生語言發展的一個舉足重輕的階段,初中的閱讀課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廣大英語教師探討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學組成部分。但是總的來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並不理想,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在這一塊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種「高耗低效」的現象。不少的學生在英語考試當中閱讀題得分普遍偏低。應該如何改變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發現當前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對應的優化對策。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詞彙量不足夠、閱讀速度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夠忽視詞彙的學習。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閱讀系列等級讀物,必須達到95%的理解。也就是說,在閱讀時,學生必須認識現有等級讀物中95%的詞,才能夠做到快速順利閱讀。但是,由於學生的詞彙量小,閱讀的時間不夠多,閱讀的速度又由於詞彙障礙而很慢,從而導致他們接觸英語詞彙的機會很少,詞彙量小又引起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引起挫敗感,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或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一種不良的循環。
2、課外閱讀量少,不能為理解提供充分的輸入。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於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當中去。我們在閱讀一篇文字時,要達到對文字的理解,有時候不僅僅需要對詞彙的熟悉認識,更需要對該段文字的背景知識的了解。而目前來說,初中生的英語閱讀量偏少,不能為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輸入,並且,過小的閱讀量不利於詞彙的積累與語言綜合水平的發展。
3、教學模式單一,對閱讀教材只限於對課文表層的理解。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材單一拘泥於學生對所讀教材的表層理解,學生不能夠對所讀文章的重點進行有效推斷,難以正確把握文章脈絡,從而影響對文章理解的准確性。許多教師甚至還使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回答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確定好的,學生只處於一個被動應付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有些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把閱讀當作精讀,閱讀教學就是講解生詞,羅列搭配,補充片語,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劃出片語,提供個標准答案,學生自讀完以後只了解了個故事情節。由於教法單一、陳舊,學生接觸到的教材基本是課本和試題,難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沒能夠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適應新課改大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從以前的「雙基」為主轉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主,並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下面筆者嘗試著談一談優化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開展應該具有步驟性,包括「讀前」、「閱讀」、「讀後」三個步驟。閱讀前,應該激活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在日常閱讀教學當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盡管學生自己掌握了足夠的詞彙和語法知識,但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具備在閱讀過程中激活已有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開展各種各樣的讀前活動,開展讀前活動時可以參照學生用書中的插圖,圖片。或者利用掛圖,甚至錄像VCD等。使得學生對所要閱讀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背景文化支持。而閱讀中,則應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該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視教材為渠道,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意思的能力,讀懂並抓住大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學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時,課前讓學生預先收集與UFO相關的信息,可以查看有關的書籍、電視電影,並與同學交流討論。閱讀前,展示關於UFO的電影片斷,展現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用下列詞彙來描述UFO來臨時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閱讀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說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並進行語句語篇的講解分析,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閱讀後則主要是及時對學生讀語篇的理解程度進行檢查,可以利用課文後附的練習,也可以自行設計,或檢查學生對課文中的事實、情節等表層的理解,或檢查學生對課文嘗的理解。使學生挖掘文中內涵,開展創造性思維。
2、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近年來各種類型各種等級的英語考試都更加註重閱讀,閱讀的比重在各種英語試題當中越來越大。新課標也對初中英語閱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反映了閱讀的量應該相應的增加,但是閱讀的量不應該盲目的增加。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區分精讀與泛讀,課內與課外,並且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中的主題,補充各類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課外閱讀材料。課內進行精讀,並加以細致的指導;課外進行泛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與開拓學生視野,豐富詞彙。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訂閱英語報、英語雜志。課堂上精講課文內容,講解片語、語法、分析句子結構與段落等等,然後給學生選定的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讓他們在課外自行閱讀並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進行分析,報刊雜志上的其他文章則只要求他們進行泛讀,並在課內抽取一定的時間來談他們課外閱讀的體會。
3、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
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涉及三個方面的知識,分別是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要求他們認識詞彙,理解字面意思與了解文章故事內容而已,更希望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又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會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去,對比文化現象的異同,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初步培養英語作品鑒賞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2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許通過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來實現,要做到輕負擔、高效益,只有落實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後,學生能獲得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主要指標。落實有效教學需要繼承、借鑒、創新。縱觀當前有效教學實施的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理念不新、備課不實、內容不齊、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評價不新、發展不全。對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現象,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制定製度、創新手段、優化行為,加強有效教學的指導,將有效教學的理論主張及操作要求內化為教師教學的需要。
一要加強學習,落實培訓
教師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其原因不僅僅在教師一方,學校也有責任。課程改革多年,而新課程學習培訓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然開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訓面相對狹窄,每年真正參加上級培訓的名額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優秀的教師教干參加。讓每位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需加大培訓力度,統籌安排,積極引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進行自學與研討。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搞好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教研活動、聽課評課等要分期、分批有計劃地進行,要對課標理念和教材易忽視的內容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體的帶有案例性質的解讀材料。
二要明確要求,規范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落實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因為教師的教學習慣一旦形成,要徹底改變並非易事,所以,僅靠目標管理來改變教師教學行為遠遠不夠,需要有統一的標准來衡量、規范,因此需要在備課、上課、作業、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制訂一系列標准。例如備課方面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法、備輔導(閱讀),課堂教學務實不務虛,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堅持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力戒拖沓無神的「催眠課」與急風驟雨式的「填鴨課」。作業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審核,以精當、適量、有層次為標准,克服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做到布置之後批閱要及時、認真、准確、全面等。
三要以學定教,顧及全面
現代教學理論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本質上說教學的教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要立足學生,研究他們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從學生的具體需求與特點出發,結合課程標準的各個階段目標,去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並結合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提高學習參與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實效。
四要開發資源,拓寬渠道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來說確實有難度,但開發校本課程怎麼搞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可簡可繁。有能力形成課程體系的,可從教材研究、課程設置等方面系統整理,沒有能力的,可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補充學習內容,從而開辟課程資源,增加學生吸取知識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要「授之以漁」,養成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於個人教育來說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要求教師加強自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學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自己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動腦,少替代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自我質疑的習慣。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並指導預習,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在反復強化中逐漸養成預習、質疑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個性、意志品德、作業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情況,通過針對性地訓練和家校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向積極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面發展。
六要注重評價,倡導反思
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包括「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兩方面。在「教」的評價中,要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藉助寫教學反思的形式來進行,要讓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從哪些方面去反思)、連續性與實效上。教學反思一方面是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另一方面是階段性教學行為反思,因為只有把短期反思與階段反思結合起來,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深刻的認識並有較大的改進,才能達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評價還要結合有效教學,建立對教學每個環節的評價細則,形成領導點評、教師互評、日常評價和階段性總結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改進教學。「學」的評價要強調評價手段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用成績報告書作為終極評價手段,平時對學生要採用動作、神情、體態、語言等表揚方式,經常性的隨機激勵評價,豐富評價的手段。教學中可構建「比、學、趕、超」的評比制度,開展教師評、學生評、師生互評、當堂現場評、課後個別點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並在評價中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從方法上創優、內容上突破、細節上關注,才能取得實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個問題、採取的每一項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們管理者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學一定會顯現。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3
摘要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評價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熱情參與教學過程的狀況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小學英語課堂評價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等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課堂評價;問題;策略;英語教學論文
1引言
面對新要求,怎樣才能通過科學的課堂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課題。
2課堂評價的概念界定
關於課堂評價的定義各式各樣,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對學生的學習信息採集、分析與利用。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課堂評價具有多種類型。例如,從評價內容看,有學習行為評價、學習結果評價、發展趨勢評價等。對評價類型的分析與把握,有助於我們科學地建立並合理地使用教師課堂評價標准。本文所述教師課堂評價,僅指即時性評價。
3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3.1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理念的提出,課堂即時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但沒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課堂評價存在的不足有:評價語言和標准單一、僵化;評價主體單一;鼓勵與誇獎的濫用;糾錯方式不恰當;缺少體態評價。沒有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區別對待。
3.2存在問題的原因
3.2.1教師受傳統評價理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權威的,教師單向評價學生。在新課改下,傳統評價思想依然存在,學生評價老師和學生互評在課堂上也不多見,老師掌握著課堂評價的主動權,必然造成評價主體單一。3.2.2教師對評價功能意識淡薄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上大量運用「萬能」的「Good,OK」來表揚學生。老師不指出讀得好,好在哪裡;對又對在哪裡。學生聽了表揚當然高興,可這有利於學生的提高嗎?教師淡忘了評價的功能。3.2.3教師對激勵性評價片面理解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在評價時不恰當地使用激勵性策略,有的是浮誇的,甚至學生出現嚴重錯誤時都一味地鼓勵學生。3.2.4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認識不清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被稱為學齡中期階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尊心開始增強,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當面批評指責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學習效果。
4激勵性評價策略
4.1概念闡述
激勵性口頭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這一特定語境的制約下,當學生的某一行為完成後,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其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4.2策略
4.2.1轉變教師觀念和課堂教學方式要想新的教學理念付諸於實踐,解放教師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師說:「只要學生學到東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見其根本就不重視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教師都不重視那又怎會激勵學生去參與呢?而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在實際的課堂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語境是教師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小學生更喜歡在游戲中學習。4.2.2課堂評價應充滿人文關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凸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人文價值取向。4.2.3要真誠地愛學生,做到客觀公正一堂小學英語課上,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教師就表揚加分,每說一段話,教師就獎勵一張貼紙。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沒有考慮活動的難易程度,一味進行雷同的表揚。教師要做到客觀公正,需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行為作出不同的口頭評價,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評價就是針對我的。」4.2.4鼓勵學生自評、互評積極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面對全體學生的多主題評價。教師在評價某一位學生時可以推而廣之,對集體進行激勵;也可以開展學生互評。當然,這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將更重,要機智地引導學生進行正面、友善的互評,否則會導致同學間關系的緊張、矛盾的產生,從而破壞集體的團結。
參考文獻:
[1]陳婉琳.熊德信.課堂即場評價型教學評析與啟示——以中山大學夏紀梅教授教學藝術為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黃秦安.對數學提問環節實施科學的即時性評價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10,(7):13-16.
[3]蔡偉.教師課堂評價質量標准研究[J].教育科學,2007,23(5):43-47.
[4]嵇建中.從實例透析小學生心理[J].廣東教育綜合,2009,(3):22-23.
;⑤ 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考點分析
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部分所彎唯缺選文章題材多樣,近年來出題比較多的有人物故事、民族風情、科普知識,以及一些社會熱點話題。試題形式也日益靈活多變,圖表類試題有所增加。
一、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類的短文通常包括故事情節、人物或事物之間的關系、作者的態度和意圖、故事的起因或結局等幾個主要方面。閱讀時要盡快把握文章可能涉及到的五個 W(Who, Where, When, What, Why) 和一個H (How)。只要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做題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民族風情
《英語課程標准》中提到要培養我們的文化意識。近幾年,在閱讀理解題的選材方面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例如介紹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河流、山脈以及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情況。這要求考生注重語言的文化特徵,不僅要了解其表層意思,還要了解其滲透的文化背景。因此,考生平時應拓寬知識面,對世界各國的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三、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類文章的特點是科技詞彙較多,文章常使用一般現在時,句子長且結構復雜,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考生往往對文章所介紹的內容感到陌生,使得這類試題難度較大。考生要根據文章的上下文來猜測詞義,理解難句,以達到理解全篇,把握主旨大意的目的。科普類說明文一般對事物的特點、特徵進行表述,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事物。因此,閱讀這山拿類文章重在把握被說明事物各因素之間的聯系,如因果、條件、種屬、並列等;以及說明方法,如定義、例釋、類比等。考生應加強此類文章的閱讀訓練,不斷提高判斷、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熱點話題
閱讀理解題的選材特點埋辯是:內容時尚,緊緊圍繞社會熱點、校園生活等選材;題材新穎,體裁多樣,命題巧妙,不僅要理解一般性的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等方面的要點,而且要從深層挖掘,理解話外之意,弦外之音,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對讀者、社會產生的諸多影響;要求學生能迅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段落細節,並能准確選出正確答案。考生除擴大閱讀量外,並關還應隨時關注社會新聞和身邊發生的事情。
五、圖表
近幾年閱讀理解題命題更加體現實用性。有一類試題,圖表占很大比重,只有少量的文字說明,例如,廣告、海報、圖書目錄、電視節目表、菜單、統計表、旅遊須知、火車和飛機的時刻表等等。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在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可採用兩種方法:先通讀全文,再答題;先看文章後的問題,再從文章中找答案。第二種方法對解決事實細節題比較有效,考生可帶著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在做圖表類閱讀題時,可以針對題目的要求在文章中進行有目的的識讀
⑥ 高考英語閱讀題的解題思路分析
高考英語閱讀題的解題思路
1.正確審題是答題基礎
審題正確保證所獲取的信息正確,為正確答題提供保障;相反,如果審題錯誤,就會導致獲取的信息錯誤,最後引起答題錯誤,因此第一步就要正確審題。正確的審題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問題的內容正確理解,二是對問題的要求准確把握。只有這樣,把問題弄明白了,才能保證答題的方向正確。
2.查找相關信息是答題的關鍵
信息是答題的根據、答題的根本。如果找不出信息,也就無法答題。因此查找相關信息是正確答題的關鍵。然而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所包含的信息很多,考生不能胡亂找出一二句話作為答題的信息,而必須根據第一步對問題內容的理解,找出與問題內容相關的句子。從而使答案有據可查、有本可依,保證答案內容正確。
3.正確表達是答題的目的
正確表達是答題的歸宿、是答題的目的。如果表達不正確,輕則影響得分,重則前功盡棄。因此,在找出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後,就必須結合問題的要求,對信息進行加工、整合、處理,保證答案的形式正確,從而使答案正確無誤。
高中英語的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1.先題後文,有的放矢
考生在答題之前,先瀏覽一下問題,弄清問題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從而避免了文章中無關信息的干擾,使閱讀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
2.快速閱讀,找出信息
閱讀文章時,對於與問題無關的信息一掃而過,特別是對與問題無關的生詞,當放下的就必須放下,切不可糾纏不清,耽誤時間;而對於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在閱讀時就一邊用筆將其圈劃出來。
待到把文章閱讀完以後,只要清虛豎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即可。
3.研究信息,正確作答
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找出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那麼就要回過頭來,根據問題的要求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4.對照檢查,確保無誤
對問題進行作答後,若時間允許的話,應該將問題、相關信息及所作答案進行對照,檢查意思是否准確一致、表達方式是否得當、單詞拼寫是否正確。這樣確保答案無誤,從而奪得本試題的高分。
高中英語完形填空的做題方法
第一步:跳過空格,通讀全文,把握大意。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而是跳過空格,通讀試題所給的要填空的短文,獲得整體印象,做到弄清文脈、抓住主旨,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平時自己做題時,如果讀一遍讀不懂,那就讀兩遍,讀兩遍還是讀不懂,那就再讀一遍。一定要記住「讀不懂文章不要做題」,因為沒有理解文章做了也是白做,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還自欺欺人,危害不小。總之,一定要在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礎上才能開始做題。
另外,讀第一遍時要注意先讀懂文章的首句和末句,因為這兩句往往是沒有被挖空的句子。它們往往是全文的關鍵句,是文章的「窗口」和「指南」,可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通過讀文章的首句一般可判斷文章的體裁、人物、時間、事件和事態等。文章的最後一句或最後一段,往往是故事發展的結果,所陳述的事件的結論、啟示性的提示,或是對全篇文章的概括。因此,先讀一讀末句對理解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第二步:結合選項,綜合考慮,初選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礎上,結合所給備選項再次細讀全文。聯繫上、下文內容。注意從上、下文的語法結構和詞語搭配及從選擇項中尋找解題的提示答大。以詞、句的意義為先,再從分析句子結構人手,根據短文意思、語法規則、詞語固定搭配等進行綜合考慮,對備選項逐一進行分析、比較和篩選,排除干擾項,初步選定答案。有把握的先做,沒有把握的「跳過」。
第三步:先易後難,瞻前顧後,各個擊破。對比較明顯、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做,一下子不能確定答案的,先跳過這一空格,繼續往下做,最後回過頭來再集中精力解決難點。這時可結合已確定答案的選項再讀一遍短文,隨著對短文理解的深入,自然就會降低試題的難度,提高選擇的正確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的高考完形填空,已很少有純粹的語法題材。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根據不完整的上下文,推斷出文段發展走向的邏輯思維能力,其考查的重點不是語法和詞法的知識。任何一篇文章的句子結構和內容上不會孤立存在,句子譽擾與句子之間是有很強的邏輯關系的。因此,必須藉助上下文的一些暗示才能正確解題。
第四步:復讀全文,逐空驗證,彌補疏漏。做完所有的空格後,把所選的答案補入空格中,把文章通讀一遍,逐空認真復查,看所選定的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後連貫、順理成章,語法結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習慣表達法,發現誤選的答案或有疑問的、不清楚的答案,再次推敲,作出修正。
⑦ 英語閱讀分析
B在原文中有直接提到。最後一段第一二行——"Simplify the way of finding... direction by using lines such as streets..., streams, or walls... to guide you."
A錯。原文沒有提到 policemen。
C錯。原文沒有提到。只有說 count your steps. (最後一段第2-3行)
D錯。雖然有提到 count 和 landmarks, 但是請仔細看看—— "Count you steps.... and note any landmarks which can help..." 只是說要留意周圍的的地標,沒有說要地標的數目。
其實這道題不難,選項的單詞在原文里都有,而且一模一樣。 做這種類型的題目的時候先把原文通讀一遍(文章短的話細讀,長的話就大致看一下重點頭尾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做題目的時候再回去細讀),然後看問題的選項,接著迅速到文中找選項中詞出現的地方。(比如這題是policemen; walls, streams, and streets; steps and stairs; landmarks——應該很快就能發現在最後一段了)定位了句子以後再讀幾遍判斷答案就行了。
以上是我的經驗。如果讀了很多遍以後還是不理解的話就有可能其他方面的問題了。是不是詞彙量不夠?或者語法不過關?這個就只有樓主自己才知道了。不過多多練習還是很有用的,熟能生巧嘛。另外我列的技巧只是我覺最適合我自己的,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樓主還是盡量用自己覺的最方便快捷的答題方法比較好 ^-^ 這個可以在練習過程中找到噢。
還有就是心態問題。雖然有點難,但是樓主可以試試去 enjoy 這個過程。舉個例子吧,就說上面這篇閱讀,是在休閑的時候讀還是考試的時候讀比較輕松呢?閱讀的時候暫時先別想著待會兒要做很枯燥的題目,而是只專注於文章本身。——對啊,我也迷路過。——為什麼有人可以不用地圖穿過撒哈拉,而有人路痴到了極點? 這樣看起來這篇文章其實也蠻有趣的。抱著求知的心去讀一篇文章,去體會作者想表達什麼。 After all, learning is never wasted.
好像話太多了,估計樓主不會看完 orz 不管怎麼樣希望有幫到你 :) 還有不懂的歡迎追問。
Good luck!
祝學習順利。
⑧ 高一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中存在哪些問題
那就還哦還哦學習
⑨ 如何正確分析英語的閱讀理解
傳統英語教學中對於接受信息的方式問題有很多。其中最明顯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一些被動方式對於接受信息加入了明顯沒有必要的障礙;
2、有些方式沒有考慮到中英文在語言方面上的差異造成的。
而這兩方面反映到具體的閱讀英語能力上表現為很多學生讀到一個復雜一點的英語句子不能立刻反映出這句話的意思,即使這句話中的單詞都認識的情況下,也不能通過一遍閱讀出這句話的整體意思。其實,這都是對於被動式接受信息的能力沒有掌握造成的。
一、傳統閱讀方式的過程剖析
在學校里,很多老師傳授的閱讀句子的方法往往是通過分析英語句子的語法結構來幫助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是說,當看到一個復雜的英語句子而不能理解句子意思時,首先要分析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語、謂語和賓語;以及其他相關的修飾成分修飾詞或是修飾從句。再根據主次意思,按照分析出的復雜結構,把每個分句的意思拼裝成整句話的意思去理解。比如以下這個例子:
例句1: The airline instry 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 more widely, more substantially, and earlier this year than it normally does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a time when travel usually decreases and the instry uses some lower fares to attract passengers.
按照我們剛才所說的過程,傳統的理解方式會通過以下兩個步驟:
1.分析這句話的語法結構。
The airline instry (主語)is cutting (謂語動詞)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 (賓語)more widely, more substantially, and earlier this year (比較級morethan結構)than (連詞than引導的一個並列句)it normally does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a time when (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travel usually decreases and the instry uses some lower fares to attract passengers.
2.在清楚了整個句子的語法結構後,對各個語法結構進行翻譯,最後再把意思整合到一起理解。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含有比較級morethan結構的復合句型。主句是航空行業正在砍掉了它的最低折扣費用。後面出現了對於形容謂語動詞的兩個副詞的比較級結構:更廣泛地,更充分地,更早地今年。再往後是連詞than引導的對比的內容比它通常在夏末的時候的。最後一部分句子出現了一個時間狀語從句一個時間當旅遊經常下降的時候和行業用一些更低的費用去吸引乘客。
二、傳統閱讀方式的問題診斷
傳統的閱讀方式由於要首先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這使得不可能只讀一遍句子就能接受句子所傳達的意思。同時,由於在閱讀時很大的精力都用來關注句子的語法結構,使得通過語法分析出來的句子意思支離破碎,加大的理解的難度。其實,在閱讀英語句子的時候首先分析語法結構是多此一舉的行為。這種做法看起來是使句子的結構更加清楚,但實際上不但是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對正常的理解過程造成障礙。相比之下,我們在閱讀中文句子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涉及到中文的語法,句子的意思接受起來也是自然而順暢。閱讀英文的方式應該是同樣的道理。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知道,正確的閱讀方式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標准:
1.一個句子只需要讀一遍。
2.真正的閱讀理解應該只跟句子的意思有關,跟語法結構是無關的。一切跟語法結構有關的閱讀思路一定是事後諸葛亮的分析,根本不是真正的閱讀。
3.句子中的單詞立刻可以反映出正確的意思,個別單詞不認識對於句子整體意思理解不受影響。
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很多學生由於長期採用句子結構分析地方法閱讀英語句子,一旦不通過語法結構的分析,就無從下手了。其實,做到以上幾點並非難事,只要對我們的閱讀方式稍加改動就可以做到了。
三、如何培養正確的閱讀方式
如果想擺脫語法的`障礙,只讀一遍就可以高質量地讀出英文句子的意思,我們需要通過下面的四個方面改變自己閱讀的思維方式。以下所介紹的都是根據學生在實際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所作出的可行的解決辦法。掌握了這些技巧,你會發現在不改變自身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可以眨眼間提高閱讀的質量。它們對於實際的英文閱讀都有著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1.正確理解句子中的單詞
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中國學生首先逐個翻譯出句子中每個單詞的意思;然後把這些翻譯出的中文意思連接到一起組成了整句話的意思。這種閱讀習慣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考慮到很多英語單詞都有多重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肯定是不一樣的。而先入為主的翻譯單個單詞再組合在一起,難免對於整句話的意思理解造成破壞作用。而真正的被動式接受信息應該是句子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我們就理解成什麼意思,而不是首先自己翻譯逐個單詞後再去拼湊。因此,正確的單詞理解應該是通過句子語境的理解來判斷單詞的意思,由整體到局部的過程。
根據上述的思路,我們再來看例句一該如何翻譯呢?如果把前半句中的is cutting翻譯成正在砍掉。這樣一來前半句就只能翻譯成航空業更廣泛更徹底地砍掉了它的打折機票,意思成了沒有打折,價格增加了。這明顯和後面的旅遊減少,業內用一些低價機票吸引乘客相互矛盾了。本來就客人減少,機票怎麼還能漲價呢?因此is cutting its lowest discount fares不能翻譯成切斷了它的最低折扣費用,而應該翻譯成再次降低了它的最低票價的價格。這樣一來前半句意思和後面的吸引旅客從邏輯上才一致的。同時在這句話里, the instry被翻譯成航空公司,fare被翻譯成票價也都和我們背誦的詞彙表中的意思有些出入,這些都是為了理解句子整體意思的需要。
因此,例句一的中文解釋應該翻譯成:
航空業正在更廣泛,更徹底地降低最低折扣的票價,今年比正常在夏末更早,這時候,遊客數量下降,航空公司用一些便宜機票去吸引遊客。
2.學會如何斷句是擺脫語法分析的有效方式
對於那些英語中結構復雜的長句子,一次接受所有的內容確實有困難。英文和中文在表達意思的習慣上有很大的區別。英語的特點是在一句話中所包涵的內容很多,所以顯得句子結構很復雜。相比之下,中文的語法結構簡單,相應一句話中表達的意思也就少了。很多英文一句話的內容翻譯成中文需要兩三句才行表述清楚。因此,對於習慣了句式結構簡單的中文的我們一見到英文的長句子肯定會感覺到不適應。很多人讀到句子一半時就被復雜的從句搞暈了或者是讀到句子後面的內容時,剛才前面讀到的內容已經忘記了。句子太長往往是很多人不能一遍理解英文長句子的首要困難。
了解了中英文的特點後,我們可以採取把英語句子按照中文的接受習慣斷裂成幾個中文句子來接受信息。這種方式是對於結構復雜的英語句子的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我們用以下的句子來具體解釋一下斷句的過程:
例句2: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以上這句話一口氣讀完難免會影響句子意思的理解。其實這句話完全可以在下面畫線處斷句停頓:
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這句英文被翻譯成三個中文句子:
a)你還記得在那些年嗎?
b)科學家們認為吸煙將會幹掉我們。
c)但是懷疑者認為我們並不確信。
這樣一來,一個英文長句子就可以通過找到斷點斷成較短的中文句子。理解起來就容易了很多。但同時又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第一遍讀句子時,如何判斷句子的斷點在哪裡呢?當我們讀中文的時候,其實只要是感覺到一句話或者是一個意思說完整了,我們就會在下一個意思開始之前斷句。這種感覺的根據還是語意的完整性。這種判別的方法當然也適用於英語句子。雖然每個人的英語能力不同,但是只要是當你讀英語句子時感覺到一個意思說完整了,就可以在這里斷句。
3.學會在英語中加詞
由於英文句子的簡潔性,當把中文幾句話翻譯成一句英語時,可以省略重復的部分而變成所謂的復合句,從句或是短語的方式。這時,很多重復的詞在合成一句話時就可以省略不寫。相反,當我們把一句英文斷成幾句中文句子的時候,簡潔所省略的內容在斷句後顯現出句子翻譯的不完整,這時就需要根據中文理解的習慣進行加詞,使句子意思更為完整。
例句3:However, whether such a sense of fairness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capuchins and humans, or whether it stems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that the species had 35 million years ago, is, as yet, an unanswered question.
一) 斷句
a)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這個計劃是獨立在capuchins或是人類之中。
b)或是否它來自於共同的祖先。
c)物種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d)而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二)斷句+加詞
a)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這個計劃是獨立在capuchins或是人類之中。
b)或是否它來自於共同的祖先。
c)(而這個祖先是)物種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d)而(以上的這些疑問)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們看到,加題的目的是在不改變句子本身所表達的意思的前提下,恢復從句中省略掉的部分使句子的意思更為完整,更為合理。加詞的目的僅是能讓我們連貫句子的語義,使意思理解得更為合理。因此,在加詞的過程中可以大膽地加入一些原文沒有寫出的含義。一些比如是不是,有沒有,能不能這樣的在中文中根本沒有實質性意思的詞語可以隨意地加入到句子中,而不會改變原句的意思。
4.對於英語語序的理解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表述習慣非常一致。所有的英文句子主要的結構都是兩部分:首先提出一個具體的事物(這個句子談論的是什麼?);然後圍繞這個事物展開一個論述(所談論的事情/所說的東西怎麼樣了)。只有把這兩部分內容說清楚,這句話才算是完整。語言的表述特點和上幾節中我們談到的語義完整性的原則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只有一句話符合什麼東西(人)/什麼事情+怎麼樣的結構模式,句意才是完整的,這時才可以結束這句話進行斷句。如果一個較長的句子中出現多個事物,那麼在同一句話內也必須一一出現對其相應的描述。
在讀英語句子時,只有感覺到句子中前面所說的什麼東西/什麼人後面出現說這個東西/這個人怎麼樣的時候,這時一個語意才算是說得完整,就可以在後面斷句。而在讀句子時,如果什麼東西/什麼人後面還沒有出現相應的怎麼樣的描述時,這時我們要意識到前面的句子內容還不可以結束,必須等到後面出現了相應的描述後才可以設置斷點。比如下面這個句子:
例句4: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 whether the proctivity revolution that 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is for real.
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 whether the proctivity revolution that 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is for real.
句子黑體字部分可以翻譯成是否這次生產力的革命,但是根據英語的語序習慣,怎麼樣了的描述內容還沒有出現,而that後面另一個語義的主語又出現了。這時,我們應該提醒自己前面語義還沒有完整。帶著沒有完整的這段意思,先理解後面的內容。而當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這句完整的意思表述完整後,後面又出現了動詞is應該立刻反映到that前面的內容還沒有下文。因此,is for real的內容要跟前面的這段內容相呼應,這句話的意思才是完整的。到此,整句話的意思就隨著閱讀結束而顯現出來了。
例句中的這句話被正確理解為:
1.(有沒有這種說法這一點)是很難確定的。
2.這場生產力的革命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呢?
3.商人們認為他們領導過(這場革命)。
語序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提醒我們句子的整體性,特別是在那些主語和其的敘述內容在一句話中間隔很遠的時候,一遍就讀出句子的前後邏輯關系。語序的掌握從根本上解決了對於句子結構分析的依賴,使我們可以做到在第一遍就輕松理解句子中的各層意思,而且絕對不會彼此混淆。
⑩ 英語閱讀理解五大常見問題大匯總
【 #英語口語# 導語】以下是 整理的英語閱讀理解五大常見問題大匯總,歡迎閱讀學習!
一、單詞是硬傷。
很多單詞不認識,這是硬傷,單詞不認識你還來幹嘛,開掛也沒用啊。不要你全背,背背高頻的總可以吧。
解讀:從題干中迅速劃出關鍵詞,兩眼放光的進入到文章的有序閱讀中,發現目標後在原文中劃出,在其附近重點醞釀出答案。
二、快速閱讀時間不夠。
快速閱讀啊快速閱讀。真心時間不夠,6月份考四級的時候就被深深傷到了。平時練習的時候也沒有按時間去做,只是追求正確率,平時練習很少出錯的!結果考試的時候,緊張+今年6月那篇沒有小標題,看著我就密集恐懼啊,然後悲劇就發生了,心情一直穩定不下來,就煩躁啊,然後時間就一分一秒過去,最後選擇題看著差不多就叢肢選了,最後填空的3道都來不及做了……悲劇就是10道錯了6道啊!!
解讀: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按時間嚴格掐表!這就是我考過四級的收獲,平時練習的時候時間一定要掐准,比考試時間還要短一點,比如快速閱讀 15分鍾,練習的時候可以12分鍾這樣,考試的時候心情會影響答題效率的,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心態超好不會受任何影響也可以不這么做。
反正快速閱讀也是每題定位的,不用看文章啥意思,所以選擇題填空題,都是一個字:找!選擇題你來不及可以猜啊,但是填空題來不及所以大家記得,如果覺得來不及了,快去把3道填空找到寫好,選擇題來不及找的就懵啊~~還有25%的幾率是對的,你們說是吧?
三、做題速度慢。
一方面,單詞不背好會導致理解文章時猶豫徘徊抓耳撓腮欲罷不能等等等。另一方面,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表養成拖沓的壞習慣。考四級時閱讀看的太慢了結果導致一次完型填空一個都沒寫。
解讀:順利做完第一題後,發現第二題怎麼都定位不了。pass吧。火速看第三題,第三題解決了!返回第二題,因為此時找到答案的幾率略大。
四、無法快速定位。
總的來說就是兩眼一抹黑啊,說好的連連看呢?
解讀:對於全文概括性的題目,不管他出現在哪題,在一次定位不成功的情況下,都可以果斷扔他一邊去,留到最後做。滲念世令人驚喜的是,即使那時候你仍然無法定位到,但由於你已經完成了全文的基本閱讀,依舊可以淡定的選出作者的觀點。
五、效率不足。
最初英語不是很好的時候,閱讀喜歡直接讀文章,高橡讀完看題,造成了時間不夠,效率不足,正確率不高。
解讀:先看一下題目,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讀文章,另外,看了問題也有助於自己理清思路~回過頭來在文章中定位找答案的時候也會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