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調查
My name is Li Xiang. I live in Nanjing. I have a sister. Her name is Li Fang.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Look at this picture of our school. There』s a new music 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It』s big. I like music very much. On the first floor, 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 There are eighty computers in them. My sister lik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1. A: Li Xiang have a sister? B: Yes, he a sister.
2. A: What』s the ? B: There two computer rooms.
3. A: does Li Fang like? B: She computer games
4. A: Is there a big new music room in the school? B: .
二、 完形填空
Jim _1_ in _2_ class. There are twenty boys _3_ thirty girls. One of the girls _4_ an American. _5_ name is Nancy. And two of the boys are _6_ . Their _7_ are Da Mao and Xiao Mao. All the students are _8_.
八、閱讀短文,並回答問題
Hello, I am Ben Green. I have a sister, Jane. My father is a doctor and my mother is a teacher. They don』t work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They like cooking and watching TV, but Jane and I don』t. We like reading and playing table tennis.
1.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2. -What』s your sister』s name? -Her name is .
3. -What』s your father』s job? -He is a .
4. -What』s your mother』s job? -She is a .
5. My father and mother like and .
6. My sister and I like and .
九、根據首字母和括弧里單詞的中文提示,絕模將橫線上的單詞填寫完整,余宏肆使之成為一篇完整的短文(注意句首字母的大、寫小和名詞的單復數形式)
( 有/存在,大的,豎轎 干凈的,一些/任何, 地圖,在…下面, 在…上面, 書)
Look at Li Lei』s room. It』s not b , but it is very c . T a desk and a chair in the study. O the desk, t some b , a glass and a clock. What』s u the chair? Oh, there』s a f . Are there a m on the wall? Yes, there are. One is a map of China and the other is a map of the world.
十、閱讀下面的句子並重新排列,使之成為兩人之間的對話
1. No, I don』t.
2. Look, it』s near(在……的旁邊) the desk.
3. Great, let』s start.
4. Hi, Mike.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5. All right. But where』s the basketball?
6. Is it in the teachers』 desk?
7. What do you like playing?
8. Good, I like it too. Let』s play basketball together.
9. Let me see. No, it isn』t.
10. Let』s go and find it.
11.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排列後的對話順序是:
4
十一、閱讀短文判斷下列句子與短文內容是否相符,相符的用「√」 表示,不符的用「×」表示
Hi, my name is Anny. I live in a big house with my parents and my brother. My father is a doctor and my mother is a teacher. They don』t work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They like watching TV on Saturdays. And they like cooking, too. They cook nice food(食物)for my brother and me on Sundays. My brother likes playing the guitar, but I don』t.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In the evening, I often(經常)play the piano for m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my family and they love me, too.
1. There are four people(人)in this family.
2. Anny』s parents don』t work on Saturdays but they work on Sundays.
3. Anny』s parents often cook nice food on Saturdays.
4.Anny』s brother likes playing the guitar and he often plays it for his
parents in the evening.
5. This is a happy family and they love each other.
1、A. am B. is C. are
2、A. Miss Gao B. / C. Miss Gao』s
3、A. and B. or C. but
4、A. are B. is C. am
5、A. She B. Her C. Hers
6、A. twins B. twin C. twins』
7、A. name B. names C. brothers
8、A. girls B. boys C. friends
三、根據所給單詞首字母填寫合適的單詞,完成下列短文
Tom』s father is i_1_ at home. It』s Saturday. Tom is on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to s_2_ his father. The hospital is very far(遠), so he w_3_ to take a bus. Now he is a_4_ the bus stop, there are m_5_ people there. The bus is l_6_, so he wants to go there on f_7_ . When he gets to the hospital, his father is very h_8_.
1 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 6 _________ 7 _________ 8 _________
四、根據短文內容選擇填空
There are three trees near the twins』 house. There is one big tree, and two small trees. In the big tree there is a bird. Can the bird sing? Yes, it can. What』s that near the big tree? It』s a cat.
「I want some food,」 thinks the cat. 「Bird, come here, it』s time for tea.」 Says the cat. 「Not today, thank you.」 Says the bird, 「You can』t catch(捉住) me today. Goodbye!」
1、There are ____ small trees near the house.
A. two B. three C. no D. many
2、There is a bird ____.
A. in a small tree B. on the small tree
C. in the big tree D. on the big tree
3、The cat wants to eat ____.
A. some tea B. the bird C. a cake D. some trees
4、At last(最後)____.
A. the bird goes away B. the cat goes away
C. the cat catches the bird D. the bird gets down from the tree.
五、 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My name is Wang Ping. I』m ten. I』m student in No. 3 Primary School. I』m in Class 2, Grade 5. At school I have a good friend. Her name is Ann. She』s in a green coat. She』s an American girl. S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class. We often play games together. I go to school at 7 o』clock and go home at about 4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Oh, it』s 7 o』clock now.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I must go to school now.
1. Is Wang Ping eleven?
2. Who is her good friend at school?
3. What colour is Ann』s coat?
4. What time is it now?
5. Is it time to go to bed?
六、閱讀短文,根據短文提供的信息判斷短文後的句子是否正確
Hello, I』m Su Yang. Look, this is my house. 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bathroom, a study, a kitchen and a large sitting-room. Beside the house, there』s a garden. In the garden, there are a lot of red flowers. My parents like red flowers. You can see four big trees beside the house. A swing is between the two apple trees. My sister, Su Hai, and I like playing on the swing.
1. There is a large chicken in Su Yang』s house.
2. Su Yang』s parents like yellow flowers.
3. There』s a swing between the two apple trees.
4. Su Yang likes playing on the swing. But Su Hai doesn』t.
5. There aren』t any trees beside the house.
七、下表是對蘇海和蘇洋作的調查,請根據調查結果,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Model 項目 結果 項目 結果
They like grapes and pears. grape √ banana ×
But they don』t like bananas and apples. pear √ apple ×
1. They like ______ and ______. pig × ck √
But they don』t like ______ and ______. bear × panda √
2. They like __ __ .But I don』t like __ __. flower √ tree ×
Model 項目 結果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guitar √
But they can』t play the violin. play the violin ×
1. They can ______ a model ______. make a puppet ×
But they can』t ______ a puppet. make a model plane √
2. They can ___ _, but they can』t _ ___. dance √
swim ×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調查報告
1. 故事教學法
故事對孩子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情節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貫穿英語內容,可以充分調
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和諧的氣氛中增進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教「Come in ,please.」與「Go
out.」時,先為孩子們講一個兔媽媽要去買菜,要兔寶寶在家等候,卻來了一隻大灰狼要兔寶寶開門,兔寶寶發現是大灰狼,一齊將大灰狼趕跑的故事。在講述
中,將「Come in ,please.」 「Go out.」穿插其中,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全部掌握,且印象極深。
2. 情景教學法
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孩子會說許多英語,既流暢又標准,但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便「啞」了。如,我對他們說:「Nice to see you!」
他們會馬上回答我:「Nice to see you!」 卻從來不會自發性的用這句話跟別人打招呼,只是在別人對他說:「Nice to see
you!」 後回答別人:「Nice to see you!」
造成他們只會說而不會用的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不明白每一句英語的含義。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積極為孩子們創設情境,這種情境要生活化,他們在特定的情
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語的含義。例如:我們創設按門鈴、拜訪朋友的情境,使用與當前情景直接相關的英語,並輔以大量的動作和表情,然後再讓孩子開門、請朋友
的游戲,及時的鞏固了教學內容。以這種方式學習英語,既幫助理解又能學以致用。這種形式能夠比較好的培養孩子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3. 游戲教學法
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的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形式之
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幼兒天性好動的特點。游戲能激起幼兒學英語的興趣,提供幼兒充分運用語言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將知識融於游戲中,讓孩子們在
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
㈢ 農村小學英語方面研究的課題內容有哪些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實驗法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㈣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表現性評價案例分析》筆記
一、問題的提出。
1. 引言
首先我將以布魯姆的研究結果,來作為我們這一次講座的一個引子。布魯姆提出,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取決於閱讀。研究表明,百分之四十四左右的天才男孩和百分之四十六的天才女孩在五歲之前就開始閱讀了。而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習困難兒童都存在閱讀障礙或者閱讀困難。另外一個研究表明,八到十歲是人生第一個閱讀的黃金時期,也是閱讀習慣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可見閱讀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
2.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與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
(1)語言能力跟閱讀教學的關系。語言能力指的是語音、詞彙、語法、語篇這些碎片化的東西融合起來,最終把語言運用起來的整體的語言運用能力。落實到語篇閱讀,除了語篇讀後的理解,讀後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還包含讀的過程中跟語篇、跟作者之間的一些思維的互動。然後判斷、分析出作者提出的觀點,從中生成自己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再把自己的想法互動、表達出來。
語言能力跟閱讀教學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系呢?我們通過閱讀可以學習到語言知識,可以學習到語篇知識,可以去運用語言知識,同時能夠培養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培養語感,形成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2)文化意識與閱讀教學。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接觸文化,同時形成跨文化的理解意識和能力。也就是說在語言閱讀的過程中,同時去接觸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對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可以說,語言是載體,而文化是靈魂。
我們從閱讀能夠去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通過閱讀能夠獲得中外文化,是學生獲得中外文化的一個主要途徑。拓展文化的途徑,主要就是來自於閱讀。學習文化能夠讓學生對文化產生一定的理解,更有助於幫助學生對所閱讀的文本的意義有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的理解。
(3)思維品質與英語閱讀。英語閱讀的過程,既要藉助思維,同時也在促進思維。
文本是作者的思維、觀點的呈現。讀者在解讀文本內容的時候,是需要讀者思維的參與的,是讀者跟作者之間的在讀的過程中思維的碰撞。孩子解讀文本的語言和結構有助於形成學習英語的一種思維方式。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慢慢就形成Think in English 的,用英語思維的一種方式跟習慣。讀者跟作者之間的觀念的碰撞,思維的碰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多元思維和創新思維。
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給學生拋出一些引發深度思考的問題。
(4)學習能力與閱讀教學。學習能力指的是使用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並評估這些方式方法及策略的使用效果如何以及調整,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學習外語學習方式和方法。
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語言的解讀能力,意義的理解能力,信息的篩選能力,信息的存儲能力,還有閱讀速度,理解的准確率等等。閱讀本身就是一種重要學習能力。我們說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的過程,就是從學習者到成功的學習者的過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從learn as a reader 到act as a character,進階到think as a writer。最後站在作者的角度來思考你所讀到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可以從feel the book 到比較深刻的know the book,最後更加深度的去taste the book,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根據課標的要求,目標定位是獲取文本信息,培養閱讀技能,學習語言知識,拓展文化視野,發展思維能力,提升人文素養。然後以讀促寫,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評價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著淺層閱讀的現象比較多,特別是小學階段。整體來說缺乏思維能力的培養,活動設計也好,練習的設計也好,都是停留在表層提取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另外,只滿足學生碎片化閱讀。目標就是在考試中能夠拿到分,為考試而讀,而不是為了培養思維能力而讀。然後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缺乏一個長遠的目標,缺乏為學生的後繼學習,甚至是終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關注。
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在評價建議這一塊明確提出:突出核心素養在學業評價中的主導地位,著重評價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所以我們如何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來設計小學英語閱讀表現性評價活動,使得我們的閱讀評價過程能夠成為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獲取文化信息、發展思維層次和提高學習能力的一個過程,而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呢?
二、案例與評析
第二部分就通過一些案例和評析來回答這一個問題。
案例1,就是一個書的目錄。在目錄裡面有每課的課題。每一課從哪個頁碼到哪個頁碼。但是學生以後長期閱讀,會碰到尋找他所想要閱讀的章節的一個基本能力。
案例2,是一個動物園的海報。文本的內容,除了動物園的關門開門的時間,還有票價。動物園裡面會有一些動物秀,分別哪些不同的動物秀,又在什麼樣的時間節點?參觀者進到動物園要注意一些什麼樣規則。學生第一個就是去判斷。同樣是信息的判斷,這裡面又涉及到信息推理,准確把握信息的能力。再看任務二,請你增加一條新的動物園規則,結合生活經驗,再補充一句。這個閱讀題的問題的設計能夠引發學生的推理能力,語言的運用和創造能力。同時引導如何文明參觀這一立德樹人方面的信息。
案例3,主人公朱迪,同時收到三分邀請函。但是時間是沖突的,都是同一天。那麼你要幫他確定,去哪個最合適。同時從這些邀請函來判斷相關的一些信息。再看task two ,為了讓朱迪能夠以最合適的身份和行為表現來參加活動,請你用一句或者兩句話來給他一個提示,參加這些活動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細節。這一開放性的題目也是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的一種結合。生活的一些基本的禮貌、禮儀等等反饋出來了。
案例4,是朱迪跟尼克兩個主人公,來到了中國,要買火車票從廣州到北京去旅遊。學生閱讀票的信息並判斷。我們生活中你拿到一張票,你也是必須去關注票面信息的。另外又多了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外出旅遊,特別是在中國旅遊要注意一些什麼事項?給一到兩點建議。我們縱觀上面四個案例,可以看出檢測題來源於生活。孩子們在完成紙筆測試的閱讀過程中,就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是把生活經驗,把積累下來的人文素養,本身的素養反饋出來。在完成這些案例的task的時候,學生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自己的生活經驗。
案例6,讀出這兩幅圖中有什麼不同的現象,寫出來。這適合學生剛學現在進行時的時候讀跟寫融合的活動。學生一邊讀圖,一邊把這些現象描寫下來,沒有一個限制的答案。只要讀懂了,讀對了,寫對了也就ok 了。
案例7,讀兩幅giraffe 和deer 的圖。兩種動物都有一些key information,讀後去分析,寫出兩種動物之間兩到三處不同的地方。它涉及到要讀懂,要觀察,也要對比,然後又分析,再用完整的語言輸出。
案例8,小朋友上學的交通工具的調查問卷之後,有下面五個想法,來判斷符不符合這個圖表中的意義。雖然看起來閱讀的東西都是圖,但是你要去進行一些規律的分析。分析是經常還是sometimes ,是以什麼樣的一個規律來使用哪一種交通方式去上學的。這個案例中語言的復雜度不高,但具有比較高的挑戰性,能夠刺激到學生的思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統計,然後再通過語言的閱讀跟理解。下面這些要判斷的語句,還是需要語言的閱讀和理解來進行對應。這樣的語句對應這樣的圖表信息,對不對?符不符合圖表的意思?這題能夠融入學生的觀察跟統計的能力。
案例9,是小學階段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主題,就是direction,或者說asking the way。它非常的考驗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通過對應的這些交通圖,然後來閱讀。就這個圖用語言的表達,是不是合不合適?這能夠檢測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驗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也融合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
案例10,要閱讀的是廣州近年來的變化。before 是怎麼樣,現在又怎麼樣。這也是小學英語教材裡面。then and now 話題的一個延伸。老師設計什麼樣的活動更能夠進行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在文本裡面簡單的提取信息呢?我們看這一個開放性的題目設計:對於自己生長的地方,你觀察到廣州還有什麼變化,請用一句話寫出你認為變化最大的地方。當然這句話不能是文本裡面的話。那麼你要讀懂文本,然後排除文本裡面所講到的那些變化,再來增加你觀察到的廣州這座城市的變化。如果不拋出這個問題的話,它也就是讀了讀了文本,最多基於文本來做一些判斷題,或者選擇題,或者回答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一拋出來,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對廣州的變化的感受。這是真真實實的一種生活的體驗。所以現在的命制的一些閱讀的題,除了一些唯一的標准答案,這些可以保留,而且要大部分的保留,但是不能百分之一百都是標准化的答案,應該有相應的多元的開放的這樣一種能夠撬開學生的嘴巴,能夠引發思維,撬動思維的一些題目
案例11,是一個病歷。這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平時多數是中文病歷,那麼一個英文病歷能看得懂嗎?當然這個語言的內容,語言的難度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這種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滿足求知慾。英語的病歷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姓名、年齡、症狀,時間,診斷,醫生給的建議,是一種短語化的表達,不是一個完整的語篇。轉述出來給第三方,根據症狀的一些key information,形成一個完整的語篇,以完整的語篇的形式來介紹狀況。醫生這兩點建議還不夠,還要去增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分析和結論。建議只要合理,能夠對症下葯,那麼就得分。比較好的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測評要求,有利於准確全面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案例12,是讀後促寫的小創作。
案例13,展示性評價。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英語繪本,英語劇的匯演。可以進行即時的表演,也可以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比較正兒八經的大舞台劇。
總共十三個案例,就是為了解決剛才提到過的,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目前還存在的三大方面的問題,缺乏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滿足學生碎片化閱讀,為考試而讀;缺乏長遠目標,缺乏對終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關注的這三個問題。
三、小結。
優化閱讀測評活動設計,關注學科的育人目標,育人價值,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這樣的任務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的去研究,不斷的去改進,不斷的去根據時代的育人的要求來進行進一步的去優化和改進,不斷的去鑽研的。
我們的英語教育的價值跟目標就是促進人的發展,包括三大方面的內容:有效運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系統的掌握認知思維的能力,培養良好行為與健康品格。
㈤ 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的語篇教學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討論非常多的話題。小學三、四年級可以看做發展英語閱讀能力的准備階段,多涉及詞和句的認讀階段;到了五、六年級,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顯性的閱讀語篇,怎樣施教閱讀課也開始為教師所關注,下面我給大家准備了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課的教學步驟】
一般來講,閱讀理解要經歷的心理過程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和自上而下的過程。前者針對詞句的理解,後者則更多地運用了背景知識及推論等閱讀技能。因此,對語言能力低的讀者而言,閱讀與其說是一個閱讀問題,到不如說是一個語言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閱讀中,可按照“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的三步教學模式,即閱讀前通過瀏覽預測語篇內容,而後從略讀到精讀多次閱讀,不斷確認或修訂預測,直到理解所讀語篇。其中閱讀中和閱讀後兩部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柔和在一起,呈現出“閱讀---檢測---再閱讀---再檢測”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安排適當形式和難度的活動,即閱讀前判斷學生對語篇語言(詞彙、語法)的理解情況,利用導讀活動激活其原有的知識儲備,解決其最主要的語言困難;閱讀中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使用基本的閱讀技巧,如運用背景知識,嘗試聯想、推論等;閱讀後檢測部分著眼於鞏固、拓展相關語言知識,並促進與其他語言技能的融合。
一.閱讀前的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
這一部分可被視為新課的“導入”(introction)。在這一部分,應充分鼓勵學生利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 首先構建全文的語義圖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圖,然後,再在教師的幫助下,用較高語言層面上的理解幫助較低語言層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單詞等。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啟發手段,如問答、討論等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內容,同時,應使用提問策略調動學生,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問答和討論旨在激活學生永久記憶中相關的知識網路,使他們產生閱讀的願望和心理准備。
指導性問題同樣可以“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話題內容和梗概,讓其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語義圖象,幫助學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機制。由於學生剛開始熟悉課文,並不具備運用課文中語言的能力, 因此,在設置指導性問題時應注意:
1)涉及課文的主題或最重要的事實。
2)回答的語言簡潔,無需贅述。
通常在閱讀前可以用一些設問來激發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或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等等,如:
a. Tom is a good student, he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today, he is late. What happened?
b. Uncle John has a magic book, with this book, he has strong magic. But, the book is missing. Who stole the book?
c. Somebody wants to be a teacher, somebody wants to be a doctor, how about Jack? Let’s read.
還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調查活動,將調查的結果帶到課堂上來,再與文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生詞的處理則可在導入新課之前,也可在導入過程中帶出生詞。一般沒有必要呈現全部生詞,只需要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因為學生很快會在課文的語境中判斷出生詞的准確含義並熟悉它們的用法。況且,通過上下文的線索和詞本身的構成線索確定詞義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第一次閱讀之前提出指導性問題,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
二、閱讀中活動
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從簡到精多次閱讀語篇,如能在每次閱讀前明確閱讀後完成什麼任務,則可以促使他們更為積極地閱讀,在確認和檢測答案的'過程中獲得有益的體驗。
以六年級下冊有關Zhang Peng’s weekend 的語篇為例,在安排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將課本上讀後檢測部分的“Finish the sentences.”及 “Number the sentences.” 分別作為閱讀任務讓學生讀後完成。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其他活動,如提出 What,Where,How,Who之類的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或者要求學生在語篇中劃出有關周末活動的動詞;或者繪制Zhang Peng 當天活動的表格,讓學生重新組織所讀內容並填寫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用基本的閱讀技能,如觀察語篇的配圖猜測主題並在閱讀中驗證,跳讀找出故事人物里的名字,或快速瀏覽確定故事發生的情景等。
設計閱讀任務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及語篇特點安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方式,即是自主閱讀、同伴合作閱讀,還是小組合作閱讀;或是以其中一種閱讀方式為主,其他閱讀方式相配合。
將泛讀與精度相結合,尤其是對泛讀技巧加以指導,對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泛讀伴隨的行為是無聲默讀,要學會泛讀還需要了解有關默讀的規范。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強調學生朗讀課文時的語音語調,而忽視對默讀方法的指導,也未給學生留出默讀的時間。對初學閱讀的學生而言,聽錄音朗讀課文能使學生體會語篇的發音,掌握標準的重音和語調,使本文有真實的生活感;教師想強調某一小部分材料時,藉助朗讀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然而,朗讀畢竟不是日常交際中常用的語言交流形式,而且朗讀往往會鼓勵學生養成閱讀時出聲或唇讀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在閱讀的高級階段往往會影響閱讀速度。
三、 閱讀後的活動(post-reading activities)
此階段側重於對課文中語言形式的掌握和運用,對文章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層次即意圖層次的理解。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做一些語言形式的基本練習,如本課需重點掌握的詞彙、短語、結構等。練習的選擇和設置應注意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聯系。然後教師可根據本階段的目的選擇下列口頭和書面的活動形式:
1)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歸納,以及對話題中心、寫作意圖、 作者觀點、態度等的討論。
2)對語篇結構的分析和討論。如是線性結構, 應注意該文的時空順序、主要情節及其發展等;如是層次結構,則可引導學生尋找主題句、分主題句、用於支撐主題的事實等。
3)圍繞課文內容的言語交際活動。如縮寫、改寫、 續寫課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寫後的短文聽寫或完形填空,涉及課文內容的記者采訪,課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圍繞作者觀點的正、反方辯論等。
;㈥ 中小學英語教育調查報告
從英語培訓機構與公共學校的對比中 看中小學英語教育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比分析了南京各英語培訓機構與公共學校 對中小學生英語教育的異同,探究了當前公立中小學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並 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英語 中小學 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標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近年來,英語教 育的年齡不斷往前移,從以前的中學移到現在的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英語教 育已經成為整體國民教育的一部分。
而最近幾年各地英語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加 入培訓大軍。有人說培訓機構的出現是公共教育的失敗。到底我國中小學英語教 學中有沒有出現問題?培訓機構的教學是否有可取之處?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是 否有必要改革?為此,我們做了本次調查。
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比各外語培訓機構與公共學校的英語教學,了解當 前中小學生接受英語教育的現狀,並取長補短,探索中國當代中小學生英語的教 育改革之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儲備人才。
二、調查內容與方法 2011 年8 月17 日至2011 年8 月26 日,我們進行了「南京市中小學生英語學 習」的調查。本調查採取了問卷調激戚查的方法,主要是包括以下三部分:基本信息、 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當代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主要是盈利性外語培訓機 構和公立學校)調查。 共發放問卷500 份,回收問卷493 份,回收率98.6%,有效問卷486 份。調查 對象是南京市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階段的在校學生。我們在南京市圖書館、 各大書店、商場、地鐵站、各培訓學校等中小學生比較集中的地方發放問卷,范 圍覆蓋了鼓樓區、白下區、棲霞區、下關區、建鄴區、江寧區等,具有廣泛的代 表性。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對於學習英語的目的,有73.5%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學業考試,有61.8% 的學生是為了為以後就業做准備,31%的學生是出於對英語或英語文化感興趣而 學英語,2.3%的學生為將來出國而學英語。
2、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調查中,認為學習英語「非常重要」和「重要」的佔94.2%, 認為重要性「一般」的學生佔5.8%,認為學習英語不重要的佔0%。
3、培訓機構教學的成功之處是:課堂氣氛輕松,教師風趣幽默(71.4%),教師英 語專業水平高,知識面豐富(68.4%),課堂效率高,注重學習方法的教授(61.7%), 課程設置合理(52.1%)等。
4、培訓機構的不足之處有:不能因材施教(89.2%),以營利為主,急於求成(82.5%) 等。
5、學校英語教學的優勢:教師認真負責。易溝通(75.6%),教學系統完善,教 學設施齊全(58.7%),學費較低(76.4%)等。
6、學校英語教學的不足之處: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60.7%);應試教育, 缺乏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72.8%);教師專業水平不高(62.3%);難以因材施教 (53.4%)等。
四、問題與思考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都數中小學生認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多數學生 認為學習英語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將來就業的需要,說明他們已認識到英語在當代 中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令人驚訝的是,有 73.5%的學生是為升學考試而學習 英語,高於「為就業做准備」(61.8%)的目的,而真正因為對英語或英語文化感 興趣的只有 31%。這說明很多學生只是順應學校的教學要求,被動的學習英語以 應付考試。各學校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方面值得反思。興趣是的老師, 如果學生只是在學業的重壓下才學習英罩鉛猛語,而非出於對英語的熱愛,很可能導致 對英語的厭惡情緒,不利於長期的英語學習。
但是相比於培訓機構,公立學校的優勢也不可忽視。公立學校一般有較為完 善是教學系統,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穩步提升英語水平,而培訓機構大多是短 期零碎教學,並且急於求成,不利於英語的長期進步物橋。另一方面,據學生反映, 很多培訓機構的教師雖然課上幽默風趣,與學生互動良好,但一下課就立馬走人, 很少與學生交流溝通。在親切感方面,培訓機構的老師遠不如學校老師。學校老 師出於本身是職業素養以及長期代班的原因,能與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因材 施教,有利於學生成長。
通過總結學生對公共教育中英語教學的看法與建議,與培訓學校的成功之處 對比,並結合我國當代的具體國情,我們得出公共學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以下問題:
1、應試教育為主,文化意識淡薄,缺乏興趣引導。 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是以單純的詞彙習得,語法分析、句子講解為主。盡 管教師偶然涉及文化方面的內容,也得蜻蜓點水,難以引起學生重視。多數學生 對英語學習持有應試性動機,學習的目的不是出於對英語的熱愛而掌握一種語言 本領,而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一般以完成課本內容為主,並 側重於課文知識的傳授,不重視聽、說能力的訓練,這也是導致很多「聾啞英語」 主要原因所在。
2、教師業務水平不高。 很多被調查者反映學校老師的專業水平不及培訓機構。一些培訓機構為了吸 引學員,不惜花重金聘請高級教師。這些教師無論口語還是詞彙語法都很優秀, 而且教學方法新穎,能打造良好的課堂質量。而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師隊伍卻不盡 人意。很多優秀的師范院校外語畢業生都選擇高級中學和大學教育,而普通中學和小學很少有非常優秀的英語教師,導致此類學校英語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有同 學反映學校的某些英語老師竟然連音標都讀不準。基礎英語是學生培養英語基本 能力的重要階段,若基礎階段就接受不專業的教育,試想這些孩子以後的英語學 習之路將會何等坎坷!
3、教學班級容量大。 公立學校一般採取大班教學,某些中學甚至每班達五六十人。英語課堂是幫 助學生習得英語知識,掌握英語實用能力的場所,也是為學生提供英語交際的場 所,大班教學使得英語教學的手段、方法及課堂組織難以實施。由於課堂學生人 數多,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交流,教師無法得知學生真實的信息反饋,教學效 率便無法保障。大班教學只能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難以顧及每 一位學生。單一的教學方式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
4、教學方法單一,課堂講解枯燥。 中小學英語課堂基本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形式,忽視不同學生在認知 活動和方式中的差異。為了完成學期的教學任務,教師只能採取「填鴨式」教學, 課堂教學多以講授語言難點、語法、課文結構和筆頭練習為主,忽視學生口語、 聽力能力的訓練。教師是課程學教學的控制者,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是信息的 被動接受者,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形式和內容與素質教育目的的實踐性嚴重脫離, 「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象普遍存在。
五、建議
1、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建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佔主導地位,英語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教學手 段的優劣,以及教學方法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具有淵博的知識、牢固 的專業基礎、豐富廣博的英語理論知識、基本功扎實、基本技能嫻熟是一位英語 教師追求的目標。中小學教師需具備流利的口語、准確的發音,靈敏的思維反應 能力及流暢的英文板書等。
第一,教師要提高思想素質。中小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作為 中小學教師應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肩上的使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成長 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思想道德素質高的教師才能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人生觀,把他們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懂英語的人才。
第二,要重視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定期培訓學習制度,不斷為老師充電。
第三,因材施教,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小學生一般對老師有依賴情緒, 老師是否具有親和力,是否懂得揣摩學生心理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有很大關系。 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困難,對症下葯, 做學生的「心靈夥伴」。
第四,教師要積極投入科研工作,積極探索教學創新。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反 應教師業務水平。中小學教師在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同時,要敢於對 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探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尋求教學創新之路。
2、豐富改善英語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多樣化。 教學改革首先應從課程設置入手。課程設置是教學內容的重要體現。當代教育 改革的一大重要特點是實施素質教育,英語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通過英語學科的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及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 素質和創新素質、實踐應用素質。因此中小學英語課程設置應打破以考試為目的,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 可以在傳統英語課堂的基礎上增設「英語視聽說」課程,增強學生聽力、口語 等方面的訓練。課堂應增加學生小組討論、情景對話等,使學生學有所用,在應 用中練習英語。 使學生學有所用,
3、改革考試評價系統。 教學活動中,評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有教學就勢必有考核和評估,科學 的、合理的測試會對教學起到積極的反饋作用,反之則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傳統 的中小學英語測評是書面考試的形式,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形式,忽視語言能力 和實際應用,導致中小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高分低能、「聾啞英語」等現象。 在試題形式上,應適當減少客觀選擇題的比重,增加主觀題的比重,同時還應 增加口試部分。在評分項目上,可以借鑒大學,增設「平時分」,既要保留傳統的 期中、期末筆試形式,也要把課堂表現、做作業情況等平時表現算入總成績。測 試方式以人為本,體現出交際性特徵,從聽、說、讀、寫、譯諸方面對學生進行 全面考察。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單一「黑板、粉筆、教材」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 求,而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遍應用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契機。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學校提供的有利條件,利用多媒體教學,用心制 作課件,使學生在優化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六、結語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找到了當代中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也 認識到到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艱巨任務。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 不懈的摸索與探討。如何使中小學英語教學符合學生、家長的要求,符合社會的 需要,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研究,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最終使中小學英語教學日 臻完善和成熟。
㈦ 關於小學生英語教學的調查問卷(歡迎你的作答)_家長問卷
您的孩子讀_六__年級 您所在地區_天津________
(1)您認為孩子都必要學習英語嗎?
A,是 B,不是 A
(2)您的孩子對英語感興趣嗎?
A,是 B,不是 A
(3)您會用英語簡單交流嗎?
A,會 B,不會 B
(4)您在家有跟孩子用英語交流嗎?
A,有 B,沒有 B
(5)您的孩子接觸過英語交流環境嗎?
A,有 B,沒有 B
(6)您的孩子參加過英語輔導班嗎?
A,有 B,沒有 A
(7)您在評價孩子英語學習時,是否總認為學習結果要比學習過程重要呢?
A,是 B,不是 A
(8)您是否在家定期陪孩子學習英語?
A,是 B,不是 A
(9)您是否會配合老師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進行監督呢?
A,會 B,不會 A
(10)您的孩子對所學過的英語單詞記憶的程度如何?
A,90%及以上 B,60%-80% C,60%以下 B
(11)您認為孩子英語教育的責任在於誰?
A,老師 B,家長 C,老師與家長 C
(12)當您的孩子英語學習成績下降時,您通常會?
A,批評 B,鼓勵 C,毫不關心 B
(13)您認為能提高孩子英語學習的關鍵是什麼?(可多選)
A,學習興趣 B,學習態度 C,學習動力
D,家長的強制監督 E,老師的嚴格教學
F,昂貴精美的教學課本 G,先進的教學設備
H,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 I,良好的語言環境 ABCEHI
J,其他——
(14)您對孩子英語教學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或者簡單談談您的心得。
現在的小學英語老師教學方法有問題,上課只講課文沒有一點延伸,只為考試.我的孩子找了一位中學退休教師,他講課是系統的,一個句型所有形式一次講明白,便於孩子記憶.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只要講的清楚一般都能聽懂.
㈧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一.「讀整本書」的意思
與「現代外語教學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整本書」不同,現代外語教學以英語名著、小說等整本書為教材
「讀整本書」是基於一個「整」字,關注的是整體而不是局部,其內涵是整體的建構和整體的認識。
整體建構是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綜合獲得整體認識是指學生對全書的思想內容、語言框架、各章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整體的把握和全過程的意識。
二.讀本選擇和課程安排
學生的經驗、思想、價值觀都需要整體建構。
英語教材中的單篇文章反映了故事的某個片段或語言的某個節點; 整本書是故事全景式和語言體系的整體反映,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片斷闡釋和個別情節的淺顯閱讀。
因此,必須認真考慮讀本的選擇、上課時間的劃分等。
(一)讀本選擇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整本書」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因此,讀本的選擇應該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為指導,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標准。 (1)突出學生主體,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 )2)突出課程價值體凱困悉系,以蘊含豐富價值觀和人文信息的經典名著為主; )3)強調課程標準的關聯度,只有以課程標准為基礎,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讀本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基於多年的實踐研究,筆者向學生推薦書目如下(見表1 )。
(二)課程安排
以The Little Prince的「閱讀整本書」為例。
該書共有27章,進行一學年整本書的閱讀,每學期約20周,每周1課時,一學年約40課時。
其中,導讀需要14課時(每課時導讀2章),剩餘時間用於師生共讀、研討、討論。
每周學生可以自讀1-2章,第一學期讀完整的書,第二學期重讀。
因此,每周都要安排完整的課程進行「整本書閱讀」,使學生能始終關注和思考「整本書閱讀」的內容。
平時的一篇課上,不能處理「整本書看」的內容。 這樣,學生就會過度關注、疲勞一篇課的內容,忽視「整本書」,導致「整本書」內容的支離破碎和知識碎片。
三、「讀整本書」四個階段
「整本書」的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教師導讀」、「學生自讀」、「師生共讀」、「學生重讀」四個階段。
在此,以經典名作The Little Prince為例,分別說明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一)教師引領
教師的優勢在於能聚焦全書的結構、情節框架、語言特點、人文價值、閱讀方法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閱讀思路,做到「准備好」。
(二)學生自己學習
學生自讀是「讀整本書」的重要環節。
只有學生能自主閱讀,閱讀素養才能真正提高。
學生只有體驗自主盯乎閱讀,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透徹理解故事,填寫閱讀筆錄,整理閱讀體驗,才能形成「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調查顯示,學生自主閱讀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尺茄是單詞多,不能抓住重點。
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傳授和培養閱讀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三)師生共讀
師生共讀是學生理解作品、體驗語言的重要途徑,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師生共讀的基本形式是從篇章文本共讀出發,設計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閱讀故事、掌握語言、形成能力。
(四)學生重讀
書讀一百遍,自有分曉。
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新觀點和發現,需要在重讀中進行印證和驗證。
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重新理解作品,構建新的認知,感受更細致的語氣,思考更深入。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