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信息技術
❶ 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了哪些先進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我們的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要適應未來的信息化社會。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輔助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優勢。《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體可以表示圖像、動畫、聲音、視頻,可以模擬模擬,可以實現虛擬的世界。正是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這些教學優勢,使得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易於學生接受,易於喚起師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小學英語的特點是:題材廣、生活意識濃,交際性強;學生攔困檔的心理特點是:興趣高,好奇心強,學習持久性差。根據兩者的特點,信息技術對於小學英語在拓寬教學渠道上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現將做法歸納如下: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環節歷來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步驟,甚至是關系一節課成敗的因素之一,有了多媒體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導入,這樣導入環節就變得容易多了。同時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既易激發但又消失很快的特點,為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術教學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教材中單調的內容,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相結合的方式,形象、生動、逼真的描繪出來,其創設的情境更具直觀性和感染力,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興趣,在輕松愉悅中接受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英語課開始之前,嘈雜的課堂環境會影響師生的情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堂教學效果。在上課前兩三分鍾內,我會用多媒體創設動畫並提供配音或者優美動聽的音樂,從而展開師生、生生、學生與動畫角色互致問候的活動,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Are you happy today?」等等;也可提供悅耳動聽的英語教學歌曲背景,開展合唱來刺激學生的活動慾望,活潑歡快的音樂節奏引導學生輕松而自然地進入課尺物堂。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課堂容量,省時高效
課堂教學一般只有四十分鍾,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黑板,課本,由於受時間的限制,往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並建立起信息聯系,從而誘發大腦迅速反應,加強記憶過程,提高記憶效率,達到縮短教學時間,增大教學信息容量的目的。更能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以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英語unit 1 My new teacher Let』s talk 的學習中,如果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學完書本上的對話就下課了。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話,可以給同學們創設剛開學認識新老師的情境,讓他們把我們學習的對話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也能更加加深同學們的記憶,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編寫對話內容並製作成flash,eg.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iss Xia. What』s she like? She』s tall and young.製作成Flash後,這樣更能加深同學們對對話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環境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學會語言並進行交流。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英語訓練的環境和機會。我國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簡亂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這就要求我們運用各種手段營造。兒童都喜歡動畫片,甚至希望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如果我們利用電影視頻影象功能在教學課件中插入一段生動有趣的且與教材緊密結合的動畫片,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通過計算機,我們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具體的視聽形象,使學習過程有動、有靜、圖文並茂,從而在課堂上模擬出現實生活的情景,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能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有效地刺激人體各種器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得生動而豐富的感性認識,及時疏導學生思維,課堂中的重點難點便也迎刃而解,從而收到勢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利用電教手段把學生的信息來源從課本擴大到更廣的范圍,為學生提供新穎的活動情景,如在執教四年級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Alet』s talk,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個童話人物來這些句型:I』m hungry\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Everything』s ready. 這天特別寒冷,天空中飄著鵝毛般的雪花,一片片,一朵朵,翩翩飛舞著,美麗極了!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大的「誘惑」。為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何不讓自己來扮演雪姑娘來組織教學,在課堂殺氣那個營造一個真實的應用知識的情境呢?於是,我在講台前轉了一個圈,兩只手臂翩翩舞動。「Hi,boys and girls. I』m Snow Beauty.(我是雪姑娘)Nice to meet you!」孩子們馬上熱情的和我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 too.」 T: 「I』m hungry.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eat?」 聰明的學生馬上運用上節課學過的食物單詞回答:Hamburger\Hot dog\Cake…… T: Nice,你們願意用這些東西來招待我嗎?你能用英語來招待我嗎? 「OK!」歡呼聲充滿了教室。馬上,課堂上小手如林。S1: 「Would you like some hamburgers?」S2: 「Would you like……?」孩子們都把課堂當做了自己的家,紛紛拿出最喜歡的東西來招待他們的客人孩子們用他們僅有的那點英語知識與她進行交談,語言中多了份自信,多了份熱情。這對學生來說充滿新鮮感,而且吸引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將語言學習與實際生活情景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在語言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聽、說、讀、寫訓練
有了信息技術後,英語課堂就可以用上「情境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材所描繪的情境,藉助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搜集、創設出形象鮮明的圖片或視頻片段,輔之生動的解說詞和動聽的音樂,再現教材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對話。採用情景教學,同時有利於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訓練。聽,說,讀,寫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學英語訓練的基本要求。據心理測試表明,視覺所獲取的知識居多。所以在教學中採用聲像視覺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聽和讀是學生通過聽覺從文字和語言情景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多媒體的參與,有效地提高了聽和讀的質量。 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接受信息的載體由課本中的文字變成了可感知的聲音,可視的情景,解決了由於認知水平不足而無法完全接受信息的問題,使更多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聽英語錄音,看英語錄像,標準的發音更具吸引力,錄像聲情並茂,為學生形成語感,提高說和寫的能力打下基礎。 說和寫是表達過程。直觀的多媒體豐富了學生的說和寫的內容,縮短了學生的訓練周期,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從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出發,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的恰當運用,有利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主動進行自學英語的實踐,突破課堂教學和規定教材的局限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語境化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變被動灌輸者為主動參與者,完善教與學的雙邊關系。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正視現實,認真分析現行教學中不符合素質的觀念和存在的問題,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創造最佳環境,尋求最佳辦法,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❷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我對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的理解和實踐。新課標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建議我們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路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能夠感性地展現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最佳語境,為學生學習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等優勢,深受我們大家的歡迎。具體到把兩者進行整合的做法,我用兩個詞來概括,那就是拿來和創造。拿來現有的課件加以修改利用。收集素材自己製作開發課程資源。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運用與體會。
一、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高低決定了學習效果的好壞,一旦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也就喚起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信息技術就是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圖形、數字,死板的文字、圖片,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達到了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就以我在教學Alice in wand land這個故事來說吧。我認為故事內容簡單易懂,所以在五(1)班上課時,就採用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先自己看書,然後同桌合作,最後完整講述故事。結果整整一節課,孩子們的興趣缺缺,不少學生將這篇著名的故事讀的一點趣味也沒有。課後反思,我意識到盡管是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用課件學生根本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性。於是我在五(3)班上課時改變了方法,對教學光碟上的課件加以修改做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Flash動畫,讓他們像看動畫片一樣地走進故事。當故事進入到Alice想跟隨Rabbit探險,卻被一扇小小的門擋住了去路的高潮時戛然而止。問題適時拋出:What should she do? 孩子們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故事的學習中來。在整個過程中,我驚奇的發現了兩節課明顯的區別:閱讀興趣的濃厚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最後的展示環節,孩子們無論是分角色朗讀還是表演故事,都不自覺地模仿flash中說話的語氣和神情。「How funny.」「OH, I』m late.」 信息技術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大容量等特點使英語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直觀易懂,有效的克服了傳統閱讀教學的呆板、單調和枯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美好!
說到講公開課,我們都會慎重對待,特別是異地教學的難度會更大。怎麼才能在短短的幾分鍾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呢?我到河北小學講《At school》這節課時,就在網上找到了河北小學的相關圖片作為教學的素材,加工做成了課件。課前我先播放英文歌曲our school will sunshine,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出示校園圖片,導入新課:Boys and girls,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n you tell me what place is it? 在一片驚訝、興奮的神情中,孩子們回答:「這是我們的學校」。我引導他們用School這個詞來回答。接著再問:Today I come he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就有學生回答「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還有的就會應用新學的單詞說「Welcome to our school.」對話繼續,我再問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Do you like it?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Yes. I like our school.」最後,我讓他們齊說 We love our school來表達對自己學校的熱愛。這樣,一張小小的圖片既消除師生之間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建立了和諧的教學環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在我講My parents這節課時,用的是自己的學生,聽課的老師卻是陌生的。考慮到四年級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有緊張情緒,影響教學效果。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將以前學過的單詞和句子編成了一首兒歌,配上在網上找到的合適鼓點做成了Chant。課前幾分鍾,我在動感十足節奏中,和學生一起大聲問答:Read, read , I can read. What can you do? Swim, swim, I can swim. What can you do? 此時孩子們注意力已經集中到在老師們面前用I can swim. I can paint. I can skate的展示才藝方面。緊張感隨之消失。接著我讓他們猜一猜「What can I do?」順利地引入「I』m a teacher」的學習。
二、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可以創設語境,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標在單詞教學方面給我們的建議是知道要根據單詞的音、形、義來學習單詞。由此可以看出,單詞的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學習。那麼,我們如何創設語境,幫助學生學習詞彙呢?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給予了我們幫助。
比如,我在教學《My parents》時,需要學生學會的單詞有teacher、doctor、bus driver、nurse和fireman這幾個職業名稱。我同樣從網上找到了相關的圖片,插入單詞的發音,做成了課件。但兩個班講下來,發現幾個單詞都採用同樣一種方法,形式單調,學到最後學生難免產生疲倦感。而且fireman成了最大的問題。怎樣使學生很快地記住它的發音和拼寫呢?我很是發愁。在反復思考後,我決定從單詞本身的形和意入手加以改進。於是,我先呈現一個著火的畫面。並引導學生看圖「This is fire. Look, the fire is bigger and bigger. It』s very dangerous. let』s call the fire station.119 ! The man is coming, he can put out fires. So , we can say he is a fireman.」這樣,由fire到fireman的畫面,再加上聽音、跟讀,學生們從音、形、義幾方面完成了對它的學習。
單詞的學習需要語境,句子運用更是如此。以 《Around the city》教學來說吧。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方向,進而學會指路。單是學習「turn left、turn right、walk along、walk straight」這幾個指令自然簡單,但是運用起來卻有一定困難。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准確指路呢?我用PPT為學生創設了具體的情景「動物園里,一群孩子想看熊,你能告訴他們怎麼走嗎?」孩子們的手舉得很猶豫,我說:「老師給你們找個幫手吧。」在孩子們困惑的眼神中,我用動畫的形式逐步演示了行走路線,每出現一個指示,他們就興奮地說:「walk along Summer Road 、turn right、walk straight…」最後,完成任務。學以致用的目的達到了,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地喜悅。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營造了真實、輕松、愉快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表達的慾望得以激發。這種情景性學習和交流無疑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體驗、理解、運用語言,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教學生學了玩具的名稱kite、ball、skateboard、card等單詞後,就創設出到商店買玩具、邀請朋友做客、送生日禮物等語境,讓學生應用所學單詞和句型,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交流合作。在練習和「Shopping」相關的句型「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 they?」時,多媒體就顯示百貨商店,進行購物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商店,與售貨員進行對話,如果學生能准確運用句型,就會出現「Good!」,「Super」等鼓勵的語句。學生獲得成功之後急欲表現,興致極高,學生人人參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但多媒體能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使學生置身於語言環境之中,進行實踐活動就產生了一種需要運用英語的激情,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了合作與展示的平台。
三、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重點易於突出,難點易於突破
雖說我們是小學英語,但在教學和練習中也體現和滲透著一些語法知識,而在我們這個階段的學生,不能像初、高中學生一樣進行語法知識的講解。教學中,我們遇到不易講清和學生不易掌握的重點、難點內容時,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准確的運用語言。
在教學五年級Mole 3 Unit 1 Colors and places時,學生要學習一般過去時態,大家都知道這既是重點更是難點。怎麼做才能讓學生易於接受呢?有一天我在網上發現了「Where is the cat?」這首歌,我馬上剪輯後加以利用。課上要求學生先看後回答小貓在哪裡。當學生回答完畢後,不做評判。稍微移動滑鼠,小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再讓他回答,然後問他:「到底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很明顯,兩個都是對的,只不過一個是剛才的位置,一個是現在的位置。對比後引入was的應用和對一般過去時態的的學習。多次練習後,學生就能用It was…Now it is…對比說話了,比較輕松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再如在教What are you doing? I』m… 這個句子時,學生需要掌握現在進行時的用法。這是一個教學重點,而對剛學英語不久的小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學習難點,難以把握。我以rain(下雨),snow(下雪),run(跑)為例設計動畫內容,並用文字加以說明。具體做法如下:製作兩個動畫:一個男孩打著傘在通往學校的路上跑著,伴隨著「滴答」的雨聲,在動畫的下面出現英語句子「It』s raining, the boy is running」;一個女孩穿著厚厚的棉衣,踏著厚厚的積雪跑著,天空中飄著雪花,伴著「呼呼」的風聲,在動畫的下面出現英語句子「It』s snowing,the girl is running 」。動畫中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的單詞「raining」「snowing」「running」採用空投效果,形象直觀。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
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化為生動有趣,使得教材內容得以直觀再現,重點易於突出,難點易於突破,極富表現力,易於學生掌握。
四、信息技術有效應用,有利於對學生的多元評價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所以我們的評價方式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單一,而要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全面評價學生在「聽、說、讀、寫」的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術的輔助,也可以祝我們一臂之力。
比如在學了交通工具後,我布置了調查小組成員的到校方式的任務。在經過小組合作後,他們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填到一張調查表上。在展示匯報時,我讓他們把這張表格放到實物投影儀上,配合他們的講解,我不僅了解學生的語音語調是否標准,用詞是否恰當,語法是否正確,還看到了書寫是否規范等等。然後根據他們的表現,及時予以評價,體現了評價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在學習了家庭成員後,我讓他們在PPT的提示下,完成一份自己家庭成員介紹的小練筆,用同樣方法進行評價,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過去的作業和測試圍繞著「寫」進行,我們教師能夠評價的只是學生「寫」這方面的能力,對於「聽、說、讀」這幾方面能力的檢測尚顯欠缺。隨著手機、相機、電腦等的普及,大多數家庭都擁有這些基本的數字化產品,小學生對這些產品的操作和運用也是非常熟悉。為了改變過去以做題為主,重「寫」輕「說」的評價形式,我就設計出有趣的任務,讓學生利用相關的數字化產品製造出相關的音頻或視頻,以此作為作業上交,擴大教學評價維度,有效地評價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展示視頻)
五、信息技術有效應用,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渠道
根據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外國文化,對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非常有利。如在教「Where are you from? 」時,我運用網路資源來顯示教學內容,出示了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的國旗,還出示了各國具有代表的東西,如:中國的天安門、美國的白宮、日本的東京鐵塔、法國的凱旋門、英國的大本鍾,學生大開眼界,感覺豁然開朗,這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很快掌握了新知識。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我們學校的特色之一,作為高年級口語訓練的指導教師,我就運用網路資源,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學習。如在活動時我讓學生上網觀看英語短劇,洪恩網站就給學生們提供了許多2分鍾之內讀完的小故事。讓學生跟讀模仿,不懂的字句我們予以指導,然後將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演出來,形成新的英語小短劇。有時讓學生登陸雅虎英文網站(http://www.yahoo.com),選擇賀卡(Greetings)→各種場景(Any Occasion)→動物(Animals)。學生根據喜好選擇動物賀卡,製作成一張電子賀卡,然後用英語寫上自己想對動物說的話,來表達對動物的喜愛。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利弊並存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如此。比如前幾年我在講和小兔子有關的功能公開課時,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拍了一個真實的反應兔子生活的視頻做成了課件,於是在上課時,我用了足足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欣賞,好像不這樣不足以反應我的勞動成果。結果評委用四個字打擊了我:喧賓奪主。這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可是直到現在,我在製作課件時,目標在不經意間就變成了是能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比如背景音樂是否悅耳,所用圖片是否精美,選擇的動畫時候好看等等。過分追求視覺帶來的沖擊,而減少大腦中信息加工的過程,結果常常是隨著演示文稿的結束,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可能比要求他們看課本上的文字消失得還要快。
相信你也遭遇這樣的場面:我們正用演示文稿給學生上課,准備呈現兩幅圖,希望學生根據這兩幅圖練習口語。但是,畫面還沒有呈現,演示設備卻突然罷工。我們雖然及時維修,但是學生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影響了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和思考。
還有有時因為一節課的教學的內容和海洋有關,就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網站上查找有關"insect"的內容,然後在課堂上與全班同學共享。上課時學生很熱鬧地分享查到的資源,陳述網上原文或用自己已有的英語詞彙表達交流。但是一堂熱鬧非凡的課結束以後,學生只關注了昆蟲的特點,卻把要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忘得乾乾凈凈。至於學生為找這些資源會花多長時間、會不會被其他繁雜信息所吸引而耽誤學習常常成為我們教師忽略不計的問題。
所以,信息技術在我們英語課堂上的應用是需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理性地進行的。需要我們教師從整體的英語教學目標出發,始終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有力工具和資源。採取更為恰當的整合策略。下面我就將專家的建議與大家共享:
策略一:優化課件內容。根據具體英語學習目標確定課件呈現的內容、方式和時間。
並不是每個單詞和片語、每個句型或所有的課文情景都需要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精選要用信息技術表現的內容。在課件製作和使用過程中,我們最重要的是考慮如何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更加自主和愉快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為學生生動演示說明某類句型的用法;可以以標準的語音、栩栩如生的情景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不同類型英語表達的魅力;可以通過影視作品讓學生獲得理解課文或要展開的對話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 ……但是,不論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的語言教學目標是一切手段的出發點。
策略二:綜合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根據教學需要確定教學手段。
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用多媒體來展示,也不是什麼內容用了多媒體就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一些傳統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中仍然是很有用的。比方說,在屏幕上呈現的印刷圖片不見得比教師自己手工繪制的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這些可以在手中傳遞的圖片可能更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在講解詞彙的時候,請學生說出某些詞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或讓學生造句,學生所說出的詞彙或造的句子教師隨時在黑板上歸類總結,及時加以講解、表揚和糾錯。這樣的教學效果可能比在演示文稿上呈現正確範例要好一些。因此,要適當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結合起來。此外,要擺脫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過分依賴,特別是在課前要准備好萬一出現技術故障的一般性對策,不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策略三:理解英語教學規律,根據學科特點實現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整合
信息技術為改善英語教學環境提供了一定幫助。但是這種幫助不是一味地通過演示文稿或網路資源而不停地向學生展示英語場景,演示詞彙、句型或其他內容。一開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生動的聲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習動機,然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持續注意英語語言的表達特點,為有難度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們可以通過虛擬日常生活場景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和體驗英語,但要留給學生一定的語言想像空間和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間,以及練習和應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
英語教學還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信息技術不可能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鼓勵或批評,因為這種師生之間即時的交流與互動是再高明的機器也難以實現的。教師的音調、手勢或者表情都是學生體會和理解語言魅力的重要途徑。並且,在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表情、反應、回答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策略和進度,以實現語言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樹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使我們的教學手段大大豐富,不再局限於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單調方式。但是,具體運用的過程中必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理念,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英語的氛圍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知,就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❸ 怎樣讓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怎樣讓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悄然進入各個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教師已經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這一教學手段,這一手段的運用不僅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而且促使教學任務更好地完成。總結起來,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教學中的重大意義至少表現在:
一、 用信息技術幫助教師備課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備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路中搜索、整理所需的教學材料,處理軟體以及教學內容等。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備課可以使教案更詳細、更具體、更科學。例如:牛津英語7上第二單元,是關於學校生活的知識,教師如果按照書本去講也許不會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這時,教師可以利用電腦網上下載的相關課外知識、圖片,並把這些內容納入備課之中,然後呈現給學生,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興趣,不僅使他們學到書本知識,更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利用信息技術備課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備課中出現不完善的地方,可以隨時更正,無論修改多少遍都不會凌亂,更不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不像平時教師用的紙質教案那樣只限於死板的文字、圖形,以後想重新利用其中內容時,只得重新抄寫,既耗時又耗力。
二、 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學信息的組織與管理
有了信息技術可以把包含不同信息的圖、文、音、像等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一個完美的教學課件,在教學中用到哪些內容可以隨時播放、提取,不用其他設備,而且操作起來非常方便。例如:在傳統的一節英語課中,部分教學內容的呈現非常費時間、無趣味,還有一些英語教學內容如自然災難,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演示,學生能真正理解這部分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人類戰勝自然災難刻苦奮斗,用這樣的課件組織的教學必然是特別的、有趣味的,進而能更生動地展示知識的要領,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豐富多彩的畫面,有利於創造一種生動的教學環境,使教師教著省力,學生學著輕松。
三、 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因之顯著提高,為學生創造性學習奠定基礎。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使難懂的知識變得有趣、易學,因此能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刺激學生興趣的發展,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積極投入到每節課的學習。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教師應經常展示自己的「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課,使每一節課變成一種妙趣橫生的學習活動,寓情趣於知識教學之中,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教學生掌握語法知識時,可以把教學過程做成演示文稿,然後一步一步呈現給學生,如果學生沒有看明白,教師可以反復演示、指導。這樣讓學生看得更清晰、更明白,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了他們想學習知識的興趣,很自然地學到當堂課知識內容。
四、 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陣地,教師如果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精心編制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為信息技術可提供極為豐富的信息,任學生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像力無限地發揮。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需要學生想像的「結果」設置為:點滑鼠後「棋盤式進入」,這樣學生事先看到的只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而當學生思考完以後,教師點滑鼠將思考結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棋盤式進入」,讓學生們去驗證自己思考的對與錯。如果此題非常重要,可以在「棋盤式進入」結果時插入聲音效果,用以加強知識的重要性,還可以將其用動作路徑中的「繪制自定義路徑」設計「固定路徑進入」,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能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在這樣的課件引導下,學生們不僅可以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還會積極地探索發現問題,認識規律,提高思維創新的能力。
五、讓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教師教學演示的工具
學會了信息技術的教師,在使用這一工具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各種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使信息技術的應用代替粉筆、黑板以及教師動手製作的傳統教學工具,讓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常用工具,利用信息技術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把那些用語言無法形容的變化、用想像難以理解的奇觀異景等知識,形象地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使師生從粉塵中走出來,在數塊黑板所容不下的知識海洋中漫遊。總之,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師生教與學非常好的工具。
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有下列優點:
一、 用信息技術的應用突破書本知識的局限性
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豐富教材的內容,不斷擴充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接觸的知識面更廣、更新穎。例如:外地景觀、繁瑣數據、歷代歷史史事等,很多是課本所容納不了的。然而利用信息技術對各學科知識進行擴充後,各學科教學就能囊括天文、地理等方面無限豐富的資源,這樣的資源被開發利用,各學科教學的手段和條件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了解語言知識,可以讓學生在網路中無限度地讀英語文章,看英語短片,這樣讓學生去親自感受,比教師把歸納好的東西呈現給學生要好得多,而且還會極大地豐富學生課本中有限的知識,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 用信息技術的應用獲取有利於知識
利用信息技術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使教學具有形象生動的演示,動聽悅耳的音響效果,給學生以新穎的感覺,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可見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比單一地聽老師說教強得多。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讓學生間討論、交流,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
三、 用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講課只靠一本書,一支粉筆,既耗時費力,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如果在教學中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就能有效地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量,把學生從單調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地理老師在教授外國的氣候特點、建築結構、地理位置等時,如果教師一味地說教,學生可能半知半解,這時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師生,教師可以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內容製成課件,並配上大量的教學圖片,還可以適時放映異地影片,幫助學生理解、識記。這樣,學生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固,課上學到知識容易,而且學的知識多,從而提高速記能力,達到容量大、負擔輕、教學效果好的目的。
四、 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幫助教師評價、管理學生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電腦中建立學生檔案、成績單、心理健康調查、典型個案等,還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資料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案例分析等,使教學與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學科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成績建立表格進行量化分析,從表格中可以分析哪些同學進步了,哪些同學退步了,哪些同學成績一直不錯,哪些同學學習不見起色等。教師可以從這些有形的數據中更了解這些學生。再如:為了做到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負責,班主任可以建立心理健康跟蹤調查,如果班主任在新的學期不再跟班的情況下,可以把這些資料交給新的班主任,使這些學生在教師科學的教育下更健康地成長。
總之,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學之中,這不僅需要教師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駕馭能力,我相信只要努力、不斷實踐,並且耕耘,我們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將會更加完善。
❹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教育論文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教育論文
傳統的英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當今小學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的語言環境,學生們接觸英語的機會少,語言不地道,所學語言不能真實地反映的社會文化,在實際交際中也就不能得體地運用它。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英語教學應發揮多媒體、網路功能,創造各種語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英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1、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聽力課中的應用
學生的能力並不是神秘、抽象的東西,實際上,學生聽力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語言技能,是和說、讀、寫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具體地說,它主要包括:
①學生對語言的輸入有準確、敏銳的捕獲、理解能力,即聽力理解;
②准確、訊速的語言、鑒別和糾錯能力;
③正確領會輸入材料所表達的主要交際意圖的能力。而良好的聽的習慣對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它主要包括:學生對語言輸入材料的興趣、態度;學生對學習技巧與規律的總結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毅力、情感、意志等;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結合等。正是因為聽力課的特點,全國英語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一級、二級)所做的.「聽」的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多媒體網路技術在小學英語聽力課上的應用前景廣闊,大有潛力可挖。
1.1多媒體網路技術巨大的容量和快捷的方式聽力課快節奏的、多種形式的、大信息量的語言材料的選用提供了方便。
1.2利用多媒體動畫製作技術,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動、自製力差,課上易「開小差」,但他們求新,求奇,善於模仿,參與意識強。動畫既生動又形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1.3多媒體教學可創設良好的語言交際情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產交際的工具,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最終能在實際中靈活地運用。以往我們學習外語,只能接觸書本和各種書面材料,接觸口語機會很少。這一狀況是外語水平提高不快的原因之一。小學生更是這樣,單純的說教的枯燥的聽說令他們生畏、生厭,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改善這種狀況提供了最佳方案。它的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身臨其境的英語交際情景,能克服本族語的干擾,利於英語語感的培養。
1.4多媒體技術的聲像有機結合,有利於學生打好扎實的語音基礎。語音是語言學生的基礎,語音教學是小學英語啟蒙階段的重要任務。
小學生初學英語時,主要靠模仿,學生發音的准確與否,取決於聽到的語言信息准確與否,而多媒體技術正是為學生提供標准語音信息的最佳途徑之一。
1.5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率的記憶的保持率。
2、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故事課中應用
各種年齡的孩子都愛聽故事。聽故事和講故事對兒童學習母語很有幫助,對於他們的外語學習也具有相似的效果,引人入勝的故事,似乎一下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故事課就是一種利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聽力訓練口語實踐,可以使許多基本詞彙語法結構得到復習的一項課堂教學活動。故事課的教學一般可以包括三個部分:
首先,閱讀准備讓學生談談各自與故事的主題相關的經歷,以將學生引入故事之中。①看故事裡的插圖,以確定其背景。讓學生討論故事可能發生在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誰,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東西。②就插圖進行提問,讓學生就故事進行討論。可提一些問題:這是誰?他在干什麼?他為什麼要這么做?你認為他為什麼不笑?圖中還有誰?你認為剛發生了什麼事?同時應注意,這類推測不必正確不可。
其次,閱讀①每行盡量讀慢,可邊拿書指圖著插圖邊讀。②頻頻停下來,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修正所作的預測,並作出新的推斷。
第三,討論①全班跟著老師讀完故事之後,檢查一下是不是每個人都抓住了中心意思,不要糾纏於個別詞彙的理解。②用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可提出以下問題: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些什麼?這些人物作出了什麼選擇?故事是怎樣結束的?……。在教授故事課時應掌握以下教學原則:
(1)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的英語教育觀,全面落實英語教學目標;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設置情景,加強語言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
(4)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注重能力培養。
3、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綜合課中應用
所謂綜合課,就是融復習、講授新知識,練習鞏固、擴展練習等方面於一體的新課型,通過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展思維能力。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化的差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綜合課就是以學生語言技巧、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的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實踐證明英語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網路功能,對於提高學生聽說能力、閱讀能力是有很大益處的;對於了解和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也很有好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更利於培養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❺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信息技術能夠增加更多的課程容量,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就要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並促進信息傳輸與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從而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摘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想使教育發展符合時代的變化需要,就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有效結合。因為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為其帶來一定的靈活性,還能促進教學效率的積極提升。在本文中,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並對相關對策進行嚴格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教學;應用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網路化發展時代,不僅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能促進教學手段實現現代化。特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能夠實現較大變革,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還促進了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以促進了英語形式的創新性,從而使學生對語言更好運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人們對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於視覺,所以,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教師要對其分類,從而使學生在獲取信息期間產生較大影響。在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要對信息進行充分思考,並將信息努力呈現到英語教學中去,不僅要促進知識的有效融合,還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在不同方式教學下使學生得到知識。而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還要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結合發展,並使學生的各個感官都能充分發揮,因為信息技術是文字、圖片、視頻等為一體的結合方式,它不僅能促進信息的全方位教學,還能增加更多的教學信息,激發學生興趣,以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到更多知識[1]。
二、創建情境教學
為學生創建不同語境,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為在小學英語學習中,主要強調學生語言的實踐性,使學生在良好的語境下體驗到語言的運用方式。其中啞巴英語的存在就是缺乏真實的教學情境,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主要是以多媒體為主要的教學平台,並利用聲音、視頻、圖片等方式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語言環境,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能夠認真學習,還能在真實的環境下敢於說。期間,對於小學英語中的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學習問句,“他在哪裡?正在干什麼?”等相關內容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台上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並對其進行多次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實踐教學的樂趣。
三、增加課堂容量
信息技術能夠增加更多的課程容量,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就要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並促進信息傳輸與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從而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2]。利用信息技術還優化了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不僅打破了時空之間的傳播界限,還能實現各個地域信息之間的有效傳輸,不僅具有較廣泛的傳輸范圍,還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從而為學生的其他學科學習提供更多時間。例如:在英語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如果學習有關顏色的單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不同顏色,並讓學生根據顏色進行描述。還可以利用游戲教學,如:唱歌、猜謎語等方式,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從而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更多知識。
四、促進文化教學
以文化教學為基礎,並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3]。根據小學英語課程標准,語言與文化存在較大聯系,其中的語言素養也是一種文化素養。因為在英語學習中,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到外國的一些文化,還能加深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所以,在語言學習中,需要聯系文化教學,只有將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入到語言教學中,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語言的運用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其中也能夠展示出西方文化,並為學生的文化提供教學平台。例如:在講解聖誕節期間,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聖誕節的歷史文化、傳說等展示給學生,並將其與我國的春節形成對比,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促進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實現立體化教學,還能促進課堂教學的趣味化,以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積極提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利用網路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利用網路資源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為網路信息教學是當前一種新模式,它不僅能實現信息快速處理,還能促進資源共享。如:它可以實現在線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聽讀能力[4]。學生可以通過某個網站,在其中學習幼兒教學,並利用各種形式學會交流。而且,利用網路中的搜索引擎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可以根據某個關鍵詞進行搜索,並在其中找出合適的閱讀材料,在這種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能滿足自身的的發展需求,還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其次,利用電子郵件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電子郵件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使學生更好寫作。教師在課堂上留的作業、學生寫的日記等都可以發表在電子郵件上,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利用英語語言。
六、總結
根據以上對相關觀點的分析,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較大意義,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還能提高實際的課堂效率,從而使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得到積極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彤彤,馬秀峰,張明娟等.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1):90-93.
[2]王顏軍.小學英語字母教學中電教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J].速讀(中旬),2014(10):97-97.
[3]張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5):119-119.
[4]包蓓蓓.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