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英語閱讀課導入
❶ 初中英語課堂應如何導入
導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課堂導入是關繫到一節課的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前五分鍾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首要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課堂導入如果得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作下鋪墊。課堂導入形式多樣,不拘於一格,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英語課堂應如何導入
一、英語課堂導入例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以最優化的方式來導入課文,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導入的方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話題導入
教師可以選擇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如八上Unit 2 Section B 3a問學生What food do you like to eat? What do Chinese doctors call the food? How do Chinese doctors divide food into groups?八上Unit 6 Section B 3a問學生:Here are two kinds of friends for you:friends who are like you and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you.Who would you like to have or you don’t care?對於這些提問,學生很樂意了解和討論,在閱讀教材中,能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還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找到諸如此類可以與學生產生共鳴的話題導入新課。
2.復習導入
可以選擇在復習上一課時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課,如果閱讀材料的內容與上一課時密切相關,採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無疑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八上Unit 1 Section B 3a中文章的作者就是2a聽力材料中的主角。Unit 12 Section B 3a中學校才藝表演中的人物就是2a聽力材料的人物。有了這層關系,復習上一課時內容導入新課不但是鞏固了原有知識,更是對即將閱讀的材料進行鋪設,學生可以快速地做好閱讀准備。
3.情景導入
可以選擇利用直觀情境導入,如八上Unit 6 Section A 3a,可以直接提供雙胞胎的照片給學生,他們可以比較出部分相同點和不同點,但要全面了解就需要深入閱讀。八上Unit 8 Section B 3a,將課文中的圖片提供給學生,問學生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last day off? What did they do last day off?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ay off? Why?What is a yard sale?這些課文圖片給學生生動直觀的外在因素,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材料的濃厚興趣。
4.音樂導入
在八年級上Unit5 If you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ood time的復習課教學中,有一位老師就用一則非常輕快的旋律導入,沒有任何歌詞,沒有flash,只有關於party的歡快的旋律,台上的學生非常輕松自在,還不停地點著頭,用手拍打著拍子,腳尖不停地跟著節奏在動著,無比快樂。問著,“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所有的學生都在說,“Yes, I like it very much.”還有幾位學生說,“My dear teacher, I want to listen to this piece of music again.”就這樣,這節復習課上得非常成功。
5.背景分析導入
還可以從介紹文章背景導入新課,如八上Unit 9 Section A 3a,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文章中的名人很少為學生所熟知,所以在閱讀前對這些人物作一些簡單介紹,不但可以引入新知識,還可以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奠定基礎。
總之,根據不同的材料內容,靈活地採用各種方式導入新課,導入方式具有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就意味著教師從開始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誤區與建議
英語課堂導入要避開一些誤區:一是英語課堂導入花費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導入顯得冗長,影響整節課的進程;二是課堂導入不能偏離重點,中心不明,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中心不明,誤導學生;三是“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導入方法,這樣就能更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學任務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針對上述誤區,結合平時教學,筆者給出如下建議:
1.設置情景渲染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
利用多媒體製作和與教材有關的背景資料,藉助影視片和教材里的插圖,教師設計相關問題,3~5分鍾為宜。例如,在教學九年級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時 ,筆者在上課之前准備了幾張歌星的照片並帶進了教室,同時播放了幾首不同風格的`歌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在那兒嘰嘰喳喳地討論,有的學生還哼唱起來,筆者趁勢引入本節課的話題,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因為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語境中受到了感染,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2.根據學生認知,生活導入,建立概念框架
教師在充分把握、分析和了解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當前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研究,主動實踐,抓住知識相互交叉的機會,導入新知識,讓學生把生活實踐知識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能讓學生一眼能看出本節課的中心。
3.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巧妙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
導入無定法,要因班、因人、因場景而變,使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同一班級中針對不同的群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一課時,筆者有意帶了一個籃球,一根絲帶,當筆者拿出籃球時,男生們紛紛猜測,於是借機提問:Do you know whose basketball it is?Yes,It’s Huang Qiang’s.Are you sure?Yes,It must be HuangQiang’s.然後,筆者又拿出絲帶,女生們都看著我手中漂亮的絲帶,在猜測是誰的,於是乘機教會他們用may,might,must來表達推測,用這種方式很自然地引入到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課前導入雖然只是教學環節中很並不起眼的一小部分,但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值得研究、探索。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探索科學的藝術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
❷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法
導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課堂導入是關繫到一節課的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前五分鍾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首要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課堂導入如果得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作下鋪墊。課堂導入形式多樣,不拘於一格,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 鏈接生活,發掘課程資源
教材中有許多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現實元素,教師不應當漠視教材編寫者精心擇選、編撰的重要資源,而應當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一步進行發掘,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以及周邊實際,進行再加工。
如在教學《Abilities》一課的導入階段,教師以“Different people are good at different things. ”為題,給大家介紹了班級一位運動健將和一位歌唱高手,教師適時板書“ability”,領讀並進行解釋。這樣的導入因“鏈接”到學生身邊的兩位同伴變得鮮活、豐滿起來,讓學生印象深刻。
二、 再現生活,豐富教學內容
將現實生活的場景再現在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是幫助學生做好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之間銜接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充分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圖、文、音、像等融為一體,生動地、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豐富信息輸送的渠道,幫助學生加深對於內容、對話語境的理解。讓原本平面的、抽象的文字內容變得鮮活起來,把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下的生活信息整合在一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充分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能夠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促進他們對於抽象知識內容的感悟。
如在教學《Amazing things》時,導入階段以“Show a period of video”的形式展開新課,為學生播放了視頻剪輯“長江七號”,還展示了從網路上收集的一些神奇世界的逸聞趣事,給學生自由提問的空間。這些鮮活的畫面題材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開始了語言運用的嘗試。
三、模擬生活,創設真實語境
英語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主張體驗式學習,即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轉化為生活場景,在場景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化的體驗。通過模擬生活導入新課,幫助學生在一個盡量貼近現實的真實語境中進行嘗試和實踐,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實現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情境化、學習體驗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心理傾向,設計一些具有模仿、表演性質的活動,指導學生扮演語境中的不同角色,將他人的處境轉變為自身的經歷,在角色的驅動下展開對話互動,達到對教學內容中人物、事件的情感認同,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如在教學《Integrated skills》時,教師模擬了一個根據一組圖片為他人指路的生活場景,用淺顯的詞彙和簡單的情節,讓學生初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所帶來的快樂。
四、融入生活,盤活課堂氛圍
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對話是實現英語學習融入生活的極佳方式,在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中促進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實用價值和美妙感受。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充分運用導入階段既得的成果,進一步活躍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可以通過自然交談和對話,討論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或者生活瑣事,讓學生在和諧的、平等的氛圍中主動展開交流,提高學生對於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學以致用中牽動學生的語言思維。教師還可以運用英語辯論賽、英文才藝展示等形式,渲染出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讓生活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中去。
如在教學《Dream homes》時,以“I want to live in a grand palace”為題,組織學生進行夢想之家的想像力演講,圍繞著我的夢想之家是在靠海的海灘上、安靜的街道以及木質的單人床等,使得課堂在學生的想像中與他們的生活融為一體。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我們應當把它與生活的實踐聯系起來。”(葉聖陶語)基於生活的英語課堂導入方式,給初中英語教學的整體面貌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從課堂的起始階段就准確把握住生活內容與課本內容的契合點,引導學生置身於現實生活中,在現實的光芒中體驗、感悟和踐行,學生的英語能力必然得到切實的發展與提升!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教學文化導入的兩個方面
1.課堂知識的引入
所謂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知識的引入,一般來說就是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有意地將語言的相關文化背景進行介紹,或者是通過讓學生閱讀等一系列手段使學生能夠融入整體的氛圍當中。在英語語言的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文化的民族特性,英語往往和以前的宗教、政治、文化等掛鉤,在了解過文化之後,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這樣一來授課會變得簡單許多。在了解過文化之後,會對學生的眼界以及西方文化的研究有拓展作用。除此之外,文化上的差異性也會讓學生在和人的交流過程當中設身處地考慮他人的需求,避免一些可能會發生的錯誤,讓自己的行為更加大方自然。
2.課堂上的文化理解
所謂文化理解,就是讓學生和講母語或其他語言的人相互交流溝通沒有障礙。這需要教師除了進行必要的語言技法教育之外,還將英語和母語文化作為中心內容,為學生帶去最前沿的咨訊,例如大眾媒體的報道、英國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除此之外,文化交流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現代的社會當中,學生要想進一步了解英國文化,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看報或上互聯網等都可以接觸到。最近隨著新媒體大量湧入課堂,互聯網教學也是加強學生理解的一個全新手段。教師為了讓學生無障礙地進行交流,可以通過美劇等總結出英語日常用語來向學生揭示一些文化的內涵,讓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在與外國人交流時更具有自信。
二、教學的實踐方式
1.利用課文之前的背景知識
在新教改之後,初中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可以輕松地找到背景知識和一些課文的簡介,對這些內容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最好是通過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先理解這些問題的含義,這有利於學生接下來的學習。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理解。
2.配合插圖,結合問答
現在的新編英語教材當中,教育部門為了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教材所傳遞的信息,也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融入課堂的氛圍當中,加入了大量豐富而有趣的插圖。有些是為了解釋課文當中的內容,有些則是為了引入某些課堂話題。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插圖和問題,通過一系列問答的方式來使學生對話題內容和課文的理解能夠進一步地加深,也為整節課的教學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
3.利用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教學媒體的廣泛運用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在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及時更新知識,利用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現在很多美劇的英文對話都非常地道自然,教師可以適當地採用一些作為教學素材,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利用這些較為直觀的照片、幻燈片等方式也可以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音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喜歡上英語。教師可以先進行英語歌曲的播放,隨後再說出這些音樂的內容,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理解過程。最後,教師還可以找來一些英語國家的歷史背景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化,增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或者可以與課文的關鍵詞相互結合,按照課文的時間順序和圖片順序,介紹作者和探討相關的課文背景,從課文的背景中尋找切入點,進行語言運用和知識面的緊密結合。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之後,教育體制當中越來越多創新的教學方法被引入。這對於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教師應該吸取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同時,給學生帶去更多的背景知識和相關文化理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不僅掌握知識,而且認清以後的發展道路。
❸ 初中英語課堂該如何導入
導語:課堂導入環節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它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熱身環節。正確有效的導入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把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當中來。
初中英語課堂該如何導入
一、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要求
1.激發學生的興趣
要課堂導入發揮其作用,就需要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心理學分析,興趣的產生能夠為認知、學習的過程提供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夠將心思放在學習上,積極主動地去探討思考。因此,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應當運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產生學習的慾望。
2.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導入的設計不僅要符合教學內容,還要充分結合實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當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入手進行課堂導入設計,從而真正有效地體現出課堂導入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正式進入教學環節打下基礎。
3.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習不僅僅是增長學生見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因此,課堂導入的設計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所以,在課堂導入中應當注重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拓展其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策略
1.多媒體導入策略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多種多樣。這些素材對課堂導入非常有幫助,用多媒體代替教師進行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視頻和音頻或者影像資料上,這樣可以為後續的教學活動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於小學階段各個學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初中階段,部分英語底子薄的學生在學習時會產生畏難情緒。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導學,可以通過他人的學習經歷來鼓勵學生相信自己。楊瀾訪談錄中,對美籍華人黃西做了專訪。他將近三十歲出國,英語的聽說能力都比較弱,常常鬧出笑話。但是在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竟然獲得了化學博士學位,同時成為美國脫口秀界的著名藝人。從發展心理學分析,人的機械記憶能力的黃金時期是十幾歲,也就是初中階段,所以初中生學好英語是完全有這個潛力的。用別人成功學習英語的案例來激勵學生,遠比理論教育有說服力,這就是多媒體課堂導入的力量。
2.英美文化常識導入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非常強,教師將英美文化常識融入課堂導入中,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心理。與此同時,學生也會為教師的博學多識所折服,在崇拜教師的.心理作用下而好好學習。英語閱讀理解成績和聽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是初中教學的主要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面出現短板,很大程度是因為中英文化差異和語言表達習慣差異造成的。
在進入正課之前為學生講一些英美文化常識,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當學生掌握了英語表達習慣和文化背景時,課文的背誦和記憶就有了邏輯性,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在英美文化常識的普及中,還可以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識記。例如,在英美文化中,甲贊美乙的衣服非常漂亮,乙會很自然地回答“謝謝誇獎”。按照中國的表達習慣會說“哪裡哪裡”,這就與中國文化中的自謙大不相同。當學生了解這種文化差以後,就很容易對課文中的情景交際進行記憶。
3.問題引發導入策略
巧妙設計問題,引入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引發導入策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引發學生注意的問題,即設計的問題,在教學內容正式開始之後,學生就能夠找到答案,從而獲得一種學習成功的成就感。
第二層次,需要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總結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類問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總結能力,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
第三層次,是教學內容的縱向延伸或者橫向拓展。學生可以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這類問題主要是為學習能力強,並且學習自主性也強的學生設置的。
綜上所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語課堂導入對於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滿足學生學習需要以及拓展學生思維等多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聲情並茂的特點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英美文化常識來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底蘊,巧妙設計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以便於拓展學生的思維。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英語的課堂導入也要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初中生的思維習慣沒有完全形成,教師要通過提出問題來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豐富學生英美文化常識來為學生補給養料,最終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培養。
初中英語課堂該如何導入
一、利用學生分角色表演導入新課
抓住學生的舞台表現欲,利用學生表演。它和游戲是孿生兄弟,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既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能把枯燥的語言現象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即興表演。易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有不同外貌特徵的人物上台表演,這樣一來,既能活躍課堂的氣氛,使學生情緒高漲,又能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化難為易。
二、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多媒體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強以及文字、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很受教師歡迎。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結果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兩者加起來有94%。
三、利用謎語導入新課
人們總是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興趣,尤其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教師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學習新課時,有的教師總是用先檢測學生背單詞情況的方法來導入新課,這樣往往很枯燥、乏味,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而讓學生上台用謎語式的提問來進行小組比賽從而導入新課就顯得活潑、生動多了。
四、利用圖片和圖像導入新課
現行英語教材圖文並茂,許多課文都配有密切相關的插圖,大多是為教材的重點、難點服務的。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有關的圖片,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和討論,逐步引入新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本課的話題內容,為後面的課堂教學做好准備。
五、教師式導入
1、提問式導入
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以“連珠炮式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等形式,使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2、介紹背景知識導入
有些課文內容與英美國家的生活、風土人情、待人接物的習慣有關,教師可在課前加以介紹。例如,在講《Thanks giving Day》時,介紹感恩節的來歷;在講商業巨子比爾?蓋茨時,給學生講一些他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3、懸念導入
例如,在講時間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plate. It’s a playground.接著我又在圓內畫了一個小圓點,再問學生,此時他們會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最後,我在圓內畫上長、短針或是標上數字,這時學生便馬上領悟到It’s a clock,從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What time is it?另外,利用值日生提問導入新課,詢問天氣、日期、學生的身體狀況、考勤、班級情況等,也是不錯的導入策略。
❹ 如何設計初中英語閱讀課導學案
摘要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語言輸入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有三個,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和教學過程設計。本文以筆者的實習經歷為例,對教學活動的單個環節進行了逐步分析。
關鍵詞:前端分析 目標分析 過程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充當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大意,教師設法向學生解釋大量的語法知識點,這就是所謂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堂課下來,學生容易疲勞,感覺既枯燥又乏味。同樣,這樣的模式也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於怎樣設計初中閱讀課的教學活動,下面我就從教學活動設計基本過程的各個環節來逐一闡述:
一、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對於學習者的分析。初中生剛正式接觸英語這一門學科,對一門新鮮的學科還是感到好奇並且極其願意學好的。但正因為從前沒有學習的經驗,所以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和習慣要靠教師來設計和培養。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既要逐步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評估他們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和意見。
2、學習需要分析。《新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叫學生學。」 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且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分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目標英語》的廣泛使用,對初中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句型,詞彙和語法,但初中生閱讀的學習不能僅依賴於語法,句型和詞彙量,還要依賴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而閱讀策略是在老師系統的,長期的培養下形成的,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技巧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英語閱讀課的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處理。對於閱讀內容,教師必須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語言程度,循序漸進,精心選擇,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教師應盡量避免傳統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階段教師應加大課堂輸入,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視野,開發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媒體的選擇。在英語教學中、對教學媒體的研究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科學、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 ,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優勢 ,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英語學科的教學媒體有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兩種。如教師的言語、表情及演示 ,各種實物或模型 ,圖片、圖表和簡筆畫、黑板及各色粉筆等屬於直觀教具 ;而錄音、錄像、幻燈、投影及計算機等屬於電教媒體 ,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現代英語課堂上的新寵。在考慮如何運用以上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時 ,需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學生狀況及媒體特性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3、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的途徑之一。那麼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新教材擺脫了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導入(presentation)——閱讀(Reading)——練習(practice)」的教學模式。
下面結合我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閱讀課的實習,作為案例逐步分析。
教學設計案例:3a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
教學材料: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
一、 前端分析
這篇文章講得主要是Huaxin 服裝店大甩賣。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來教,逐句分析課文,這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倦怠。初一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解決文章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的主要知識點。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談論商品價格。
三 、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篇閱讀與我們這單元剛學到的新句型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有很大的補充作用,談論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的。
(2)教學媒體的選擇
這節課需要學生跟錄音大聲朗讀,因此需要一些播放設備。同樣地,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服裝類的圖片,以活躍課堂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學方法的選擇
1、採用任務型教學方式(Pask-based Learning)進行教學。
2、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新單詞和新短語仿照原文寫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 、 主要的教學流程
1、先聽錄音 掌握大意
首先讓學生同一邊錄影材料,讓學生完成題目中要求填寫的價格標簽,同時,使用幻燈片展示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圖片,產生情景效果,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2、提出問題 設置懸念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合作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如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如下一些問題:
Q1, 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2,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
Q3,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4,Lisa has 20 yuan,what does she can buy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這些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回答,但這些問題的次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3、團隊合作 解決問題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先默讀課文之後再自發地討論這些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運學生們通過運用了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強了對「How much...」句型的熟悉程度,而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角色,讓學生培養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4、合理安排 逐步引導
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逐句翻譯文章的內容,再板書重要的語法知識點,這樣的課堂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也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先聽錄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再跟錄音讀,在讀的過程中,再向學生解釋一些need、want、sweater重要的詞彙和語法,並適當引入了pink、purple、jacket等新詞,雖然生詞量有所增加但效果明顯,這樣學生不容易感到厭倦,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發音,循序漸進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書面輸出 反饋調控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掌握程度,我選擇讓學生根據教材原文寫一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在學生完成文章之後引導個別學生上台讀出自己的文章並要求其作出自我評價,讓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我在充分肯定其寫作成果的同時也指出村阿紫的不足,聽過評價是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自信。另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強了語篇片意義的深層理解,這樣整堂課下來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師,閱讀課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具備加工、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觀點去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使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開拓思路、勇於創新,更好地培養自己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仍需不斷探索和努力,讓學生在充分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
❺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課的導入工作
課堂導入是一個教學環節,做好課堂導入工作,是一個教學技巧。教師利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對所學的新內容有更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過渡與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對於整節課的教學效率提高以及課堂學習氛圍活躍都有明顯作用。明確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掌握正確的課堂導入方法,是初中英語教學響應教學改革的重要行為。
一、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分析
1.課堂導入要具有啟發性
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教師需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興趣。導入中的教學語言應當是幽默有效的,更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啟發作用。具有啟發性的課堂導入會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將最真摯的情感以及最好的個人情緒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啟發性的課堂導入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當課堂導入中的某些語言或者某些方式與學生所想不盡相同時,學生的頭腦中會出現語言碰撞,促進初中學生語言思維的完善發展。
2.課堂導入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融入到課堂活動中的重要動力。因此,課堂導入環節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標准也要求教師開展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利用導入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促進學生學習熱情提高,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想要在音樂學習中表達自己的看法。
3.課堂導入要具有層次性
不同的學生對於英語學習具有不同的需求,層次性較強的課堂導入活動可以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動力都得以明確。課堂導入並不是針對一節課而進行的導入,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所做的課堂教學概述。考慮每一名學生的需求,才能促進課堂導入活動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分析
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導入方法不盡相同,下面,筆者針對初中英語教學內容提出幾點課堂導入的方法:
1.利用師生交流進行課堂導入
以師生交流為手段進行課堂導入,其可行性較高。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與學生就一些問題進行談話,在上課之後,將這種談話延續下去,並向教學內容上靠攏,有利於學生自然地過渡到英語課堂中。另外,師生交流的增多,還可以為初中英語教學創設一個相對輕松與活躍的課堂氛圍,讓更多的學生敢於在課堂中發言,實現綜合性的初中英語教學目標。
比如在講解《Is this your pencil?》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的兩分鍾,就學生的文具與學生進行交談。教師可以說學生的某些文具真精緻,圍繞文具進行交流。當上課之後,教師就文具話題與全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做發現一支特別好看的鉛筆的行為與表情,之後拿起某位學生的一支鉛筆,問「Is this your pencil?」,這樣就將師生交流的主題引向了學習內容。師生交流式的課堂導入活動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2.利用情境創設進行課堂導入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較為強烈,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調動起自己的學習熱情。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使用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視頻資料的展示來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將有效的英語知識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本內容,利用課本資源進行情境創設,也可以利用課外資料來充實課堂導入環節。比如在講解《I』m watching TV》的時候,教師認為課本中的話題過於單一,可以利用網路平台為學生搜集更多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描述。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利用圖片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應用環節,促進學生說出相應語句,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利用懸念設置進行課堂導入
抓住初中學生的心理,綜合考慮導入環節的趣味性與層次性,教師可以利用懸念設置的方法去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在課堂開始之初,為學生呈現一個未處理的問題,設置學習懸念,有利於讓學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開展探究學習,讓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講解《Will people have robot?》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人類的進化以及發展過程,從中省略兩個環節,給學生留下懸念。特別是人類發現的下一個階段,是否會是機器人呢?在黑板上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引導學生一起通過課堂學習來發現答案。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習的能力,對課堂導入方法進行豐富與靈活使用,會大幅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效率。筆者從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原則出發,分析了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希望更多的初中英語教師可以關注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要意義,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課堂導入,構建高效初中英語課堂。
❻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導入的方法
導語: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導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一開始抓住學生的心,教學效果才會比較理想。良好的導入可以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良好的感情,從而為整節課的講解打下良好的基礎,“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使教學整體過程顯得比較和諧、比較自然,猶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喜歡。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導入的方法
一、復習上節內容,導入新知識,溫故知新
新舊知識緊密銜接,通過對上節內容的復習鞏固,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即所謂的“溫故而知新”。這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導入法。例如,我們在學習課文Hobbies的時候,老師可以先介紹自己的愛好,然後讓學生談論各自的愛好,同時又復習了表達愛好的句型,詞彙等。
Teacher: I like reading books, especially English novels. What do you like best?Singing, dancing, drawing.
Student:I like listening to pop music, making friends, and so on.
Teacher:Very good. But do you know what the Smith’s hobbies is?They have taken up gardening as a hobby. 這樣,我們就將話題引入了課文Hobbies中。
二、利用圖片圖像,創設語境,讓學生展開想像
現行英語教材圖文並茂,許多課文都配有密切相關的插圖,有的為了提示教材難點,有的為教材重點服務。教師也可在課前收集有關課文的圖片,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和討論,逐步引入新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為後面的課堂教學鋪平道路。例如,在學習課文 Unit2 Festivals (實用英語 第2冊 河南省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規劃教材)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看Listening and speaking A 的四幅圖片,然後圍繞圖片展開討論。
Teacher:Boys and girls, 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about the four pictures?
Student:I think the first is Halloween, (萬聖節) the second is Spring Festivals or the Chinese New Year’s Day(春節), the third is Easter(復活節),the last one is 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
Teacher: Yes ,you are right. Spring Festival is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others are western festival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How do you usually spend it? Read the passage――The Spring Festival.
從以上的師生對話中,我們利用圖片既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很自然的過渡到The Spring Festival 這一話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結合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新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徵,英語課堂的導入也可以利用學生熟知的事物來導入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學習課文Animals時,教師一上課就可以這樣同學生交流:
Teacher: Do you like animals?
Student: Yes. I like dog best. I have a little lovely dog.
Teacher:We like animals very much. They are our human’s good friends. Such as cat, dogs, panda .But have you ever seen a kangaroo?Where did you see it?
Student: I saw it on TV.
Teacher: What does it look like? What is special about it? Why is it so called? Now read the passage about it and you will know more about it.
這樣從學生的興趣熟知的事物入手,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引入新課Animals, 啟發學生進一步了解kangaroo的更多知識,順利完成新課文的教學任務。
四、利用音樂營造氛圍,扮演角色做游戲來導入新課
音樂能夠使人身心愉悅,輕松自如,而游戲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人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它可以把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易於接受掌握的親身體驗,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玩中學,學中玩”,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情緒高漲,又能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新課,化難為易。例如我們學習Shopping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知識准備一些不同顏色、款式、尺寸的襯衣,讓三位學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形象逼真。
Salesgirl: Can I help you? Young men:we want a shirt.
Salesgirl: What color do you like ?
Young men: brown.
Salesgirl:what size?
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大家紛紛要求上台表演,每個學生都處於亢奮狀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口語有導入了新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日常值日提問,使學生學以致用
每日的值日提問,學生都很熟悉,淺顯易懂,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可以詢問天氣,班級狀況,學生身體,考勤,日期等。因此通過值日提問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常被教師採用。例如我們學習See a doctor 時,可以這樣導入:
Teacher: Who’s on ty?
Student: I am.
Teacher: Is everyone here today?
Student: Xiaoming isn’t here.
Teacher: What’s wrong with him?
Student: He got a headache.
Teacher: Oh, he should see a doctor.
通過詢問學生出勤情況,引出See a doctor 的話題,藉此機會還可以歸納復習有關生病的詞彙以及如何看醫生的表達句型,更深入的學習新課。
六、引用典故小故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故是語言中的凝固形式,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典故使用得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篇章語言潤色。有些英語課文含有典故,教師可用典故的形式導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習Eating out―who pays?時,教師可用典故Go Dutch(各自付賬)來導入新課,一來可以通過此典故,引入新課的關於西方國家的就餐禮儀,還可以通過課文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很自然的導入新課Eating out―Who pays? 還學會了詞彙Dutch bargain(荷蘭人的交易,喻指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買賣),Dutch treat(荷蘭人的請客,指各人自己付錢的聚餐或娛樂),Dutch feast(荷蘭人的宴會,喻指主人先醉的宴會),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至關重要,其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內容,選擇適當的導入技巧,必要時可幾種方法融會貫通在一起,自然過渡到新課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這是上好一堂英語課的首要環節。一堂英語課有了精彩的導入,還要有豐富的內容,輕松地課堂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再加上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他們的語言潛能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❼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導語:一部樂章要奏好序曲,一場戲要演好序幕,而對於一堂英語課來說,導入則是新課的起點。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一、課堂導入的現狀——傳統的師問生答
1.導入單一化
課堂提問導入往往採用教師一問和學生一答的模式,缺少了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交流。看起來有問有答,實際上形式過於單一呆板,語言的交際能力無法體現。
2.導入公式化
在很多的英語課堂中,諸如此類的導入屢見不鮮:“Who’s on ty today?”“What do you like best?”經常使用這種問答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的情緒,從而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
二、導入的適用原則
導入環節只是課前的熱身活動,是本堂課前期准備。教師要努力尋找學生未知且急於想知的細節作為切入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使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課堂效率。
1.針對性和簡潔性
導入要以啟發和引導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進入到良好的心理和知識准備狀態。導入必須與本課的主題密切相關。針對教學內容、課型以及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師可採用不同的導入內容、方式和方法。一節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導入時間不宜過長。
2.啟發性和趣味性
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斷嘗試和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啟發學生,激勵學生,努力給學生創造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環境,提升其內在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使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3.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引用的材料事實要精準,表述要正確得當,過渡自然合理,前後連貫,效果良好。導入要考慮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要考慮其他教學步驟如何有效開展實施;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選取學生較為熟知的生活實際來自然過渡,導出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接受、掌握新知識,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課堂導入的幾個有效方法
成功的課堂教學總離不開巧妙的新課導入,它可以捕捉學生的好奇心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到新的教學內容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簡介一下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課堂導入方法: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音像、VCD)等看聽手段導入教學,為學生創設貼近教材內容、實際生活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直觀的手段要比語言描述更加生動、清晰、直接、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慾,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師生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教和學的過程中來。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 2 中Reading部分, Welcome to Hong Kong的第一課時。首先,我在課件中展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名勝地——國內的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Mount Huang等;國外的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Eiffel Tower, the Pyramids, the Big Ben等。問同學們:Do you like travell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當一提及旅遊時,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都爭先恐後的回答。有說沒去過的,有說去過某某地的。接著我展示迪士尼人物的圖片——Disney Characters(Sleeping Beauty, Snow White……)問他們除了在動畫片中看到外,我們還可以在哪裡看到這些喜愛的迪士尼人物?有學生會說去迪斯尼樂園。不錯,今天我們就隨著課本去暢游迪士尼主題公園。繼續發問:Do you know how many Disneylands there are in the world? Where are they?And of all which is the biggest one?Is there a Disneyland in China?這時引導學生逐一尋找答案,不知曉的提供背景知識,接著導出談論的'話題——香港迪斯尼樂園(中國目前唯一的迪士尼主題公園)。
2.歌曲導入法
歌曲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將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興趣,能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陶冶情操,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A Unit 5 Birdwatchers中Integrated Skills部分。開場,欣賞一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向學生發問: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song?What’s the song about?What happened to the young girl?引導學生在歌曲中尋找答案:丹頂鶴,一位年輕的女孩為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告知學生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江蘇鹽城射陽。學生感覺故事中的主人公離我們不遠,一下子打開了話匣。由丹頂鶴進而導入觀鳥,再到本課話題——保護野生動物,學生易於接受,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的學習狀態。
3.熱點時事導入法
利用最近發生的國內外大事或社會上某些熱點問題來導入新課,極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課堂積極性高;同時也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形象、具體、真實,易於理解、運用,效果尤為顯著;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德育及人生觀教育起著積極作用。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4 A charity show中Reading部分,本課講述Rickey想要為希望工程籌款而在幫助籌劃一台慈善義演。我從2010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玉樹的地震談起。當災難來臨時,全國人民毫不畏懼,眾志成城,紛紛捐款捐物,此時打出圖片——中央電視台承辦的公益慈善義演情系災區。在談論的過程中順便復習一下與地震有關的詞彙,然後就自然而然地導入Reading部分所講的一台慈善義演。這樣做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4.背景知識導入法
讀懂文章不僅僅在於文字表面,背景知識多少也會對文章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往往對外國文化有著特殊的興趣,從背景知識導入,不但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深刻領悟新材料,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內涵。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 5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通過上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國內的一些主要的慈善組織,但對於本課國際慈善組織知道的甚少或全然不知,我把相關材料製成多媒體課件,以圖片配內容的形式展示,分別介紹了ORBIS,OXFAM,UNICEF等的背景知識,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為本單元的後續學習打好了基礎。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無定法。導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導入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對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對於教學內容不同、課型不同、教學對象不同,靈活設計導入活動,實現各種導入方法的優化組合,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
❽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技巧
導語: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導入環節的設計舉足輕重。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導入環節的重要性,在設計時也很用心,希望自己的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技巧
一、 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
溫故而知新,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通過復習逐步過渡到新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學習、掌握了新的知識與技能。
學習新內容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系中找出其中的異同,抓住知識的結合點,對舊的知識加以概括,逐步引出新知識。這種方法既復習了已有的知識,又促進了知識的延伸拓展,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
以提問的方式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引起學生思考,從而引入新課。用這種方法進行導入,所提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不經意間引出要學習的內容。這種方法把學科知識結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
在學習新內容之前,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匯報交流等方式再現所學的舊知識,讓學生溫故而知新。例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不同的交通工具,如bus, train, subway, bike等。通過復習已學過的這些單詞,再引出與之相關聯的新句型: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 從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象等說起
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象等直觀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加生動,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條件,利用課本教材,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創設一種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生動、活潑。
如牛津版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部分是關於大熊貓希望的故事,我事先上網找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錄像,通過放映,觀看後,再討論有關大熊貓的一些問題,最後得出討論結果並引入課文: Giant pandas are our national gems. They mostly live in China.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Wh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dangers in the wild. What dangers are giant pandas facing that we can know from the text? 這樣能讓學生懷著激情和求知的慾望去閱讀文章,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利用直觀的事物進行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而且視聽結合,易於加深印象,強化記憶,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啟他們的求知慾。從而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融入到課堂中來。
三、 創設英語課堂教學情境
1. 問題情境
教師向學生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製造懸念。學生的回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局限於一種。在學生表達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急於馬上糾正,要給學生自己意識錯誤的機會,能意識自己的錯誤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教師還可以在提出問題後,讓學生以pairs或groups的形式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彼此之間也可以互相糾正錯誤。
2. 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索”
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創造質疑情境,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3. 想像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
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挖掘、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
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4. 交流情境,變“個人競爭”為“集體協作”
青少年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磨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台。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有利於其思維的活躍。
在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路,往往會產生1 + 1>2的效果。
5. 表演情境,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的才能
上課之初,教師讓一位學生上台演講兩分鍾,演講的內容根據演講者各自的差異進行安排。成績滯後的學生可進行課文復述,程度中等的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演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則可以作即興演講。凡演講,教師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安排,確定有關人員及演講的主題,把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和鍛煉口語作為一節課的開端。
另外,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通過排練在上課時進行表演,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醉於英語學習中。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技巧
一、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
1. 以競賽的方式引入
活潑好動是初中生的一個特點,因此,利用他們愛玩好動的特性來導入教學新內容是一個很有成效的方法。對於競賽內容的設置,要盡量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同時還要與導入的新內容有密切聯系。比如,在教“there be”句型的復數結構這一新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用學習過的舊知識“there is”的單數結構來造句,比較所造句子,獲勝者可以獲得筆記本或者圓珠筆等小獎品。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入新內容“there are”的復數結構,讓學生順利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種以競賽導入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是,教師必須要控制好競賽程序,否則就會造成課堂上的混亂,影響課堂的教學進度。
2. 以音樂導入
很多中學生對音樂都懷有一種濃厚的興趣,因為音樂可以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感受。如果在課堂上以歌曲導入,將英語歌曲與教學內容緊緊聯系起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課堂上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氣氛。比如,在教學9A Unit 5 Films這一單元的reading時,教師可以先播放《羅馬假日》影片的片尾歌曲的MTV, 然後引導學生跟隨MTV進入到電影歌曲所創造的意境中來,在MTV結束後,要提問學生一些問題,比如Is it a good movie? What kind of movie is it? 等,以這些問題引出所要教學的新內容,同時,還可以讓一些同學用英語來談談對這部電影的認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加深他們對新內容的記憶,從而更進一步認識Hepburn。
3. 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
多媒體的優勢就是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繪制圖畫、導入圖片、放出錄音以及隨堂寫文字等,這些圖、文、音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想要表達的內容更加形象、逼真,易於學生理解。它們不僅有很強的立體感,而且生動有趣,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比如,在講節日中的Christmas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小段美國聖誕節的溫馨影片,吸引同學們的眼球,進而給他們講一些有關美國人過聖誕節的風俗習慣等,同時也對一些同學進行提問,讓他們用英語表述自己對聖誕節的了解,自己在聖誕節的時候都做了什麼,這種導入方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可以讓他們更加輕松、更有興致地繼續學習後面的新內容。
4.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以一種師生對話的互動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的最大特點是明確、簡單、直接。比如,在上有關值日的新課內容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先跟當天的值日生進行一番簡單的英語對話,然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與值日生交流值日的具體情況,比如做了什麼,怎麼做的,有什麼建議等。教師提問的問題可以針對值日生,也可以面對全班,這樣,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進而順利進入新的教學內容中來。
5. 以復習舊知識進行導入
以復習舊的知識進行導入是指讓學生在溫習舊知識的過程中過渡到新的知識裡面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把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聯系起來,加強他們對舊知識的記憶和新知識的掌握。比如,在學習顏色有時表達人的心情這一新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對學生提問有關colour的一些已學習過的舊知識,例如可以提問“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當學生回答之後,老師再接著提問今天將要學到的新知識: “Do you know what the colour green represents?”, 這樣就可以順利地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上面來,並在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的新課內容學習。
6. 以帶著問題預習的方式進行導入
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便於學生更快地進入到角色當中來。教師在課前應該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然後給學生設置一些提問,這些提問不宜過多,難度要適宜,應該將設置問題的目的放在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上。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瀏覽文章,可以增加學生預習課文的針對性,對加深文章的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教star signs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置這些問題: ① What is your star sign? ②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tar sign “Aries”? 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文章,會讓他們的預習目標更為明確,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深刻、更透徹。
二、 總結
英語課堂的教學導入最終目的是為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動力,為英語新內容的教學做好鋪墊。在這個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次的課堂導入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要讓這些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