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課之教學步驟研究
一個符合新課標要求的閱讀課應該是按照:「模擬題文章大意→自讀歸納各段段義和文章大意→帶著問題再讀並獲取細節信息→解決重難字詞句」這樣的順序來進行的。那麼詳細每一步怎樣來進行呢?下面中公講師為大家詳細講解:
第一步:介紹課題
一個好的熱身既要讓學生從下課的氣氛和情緒中回到這個課堂,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到這節課的學習主題。比如在上高中英語必修一第四單元earthquake時,就可以用一個汶川地震的視頻來引入,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今天課堂的主題就是地震,同時也從視頻中了解了地震的相關知識,為之後的學習做好鋪墊。這也能夠讓學生在情感上進行准備,為這堂課的學習奠定基調。
第二步:模擬題文章大意
對於一篇閱讀文章,模擬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也是考生在考試時最先能夠體現出自己新課標理念的地方。模擬題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幾種為最常用的:
·根據文章內容,列出幾條陳述,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識進行猜測判斷正誤;
·將文章摘要中的部分詞挖去,讓學生來猜測填空;
·把文章的主題讀給學生,讓學生寫出相關的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知識;
·如果文章是給出一種觀點,讓學生討論這個觀點並抒發自己的意見;
·看與文章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列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給出關於文章主題的關鍵詞,讓學生做相關的聯想;
·給出關於文章主題的關鍵詞或者關鍵句,讓學生猜這些詞或者句的用法。
這兩個步驟對於整個閱讀課的順利開展是很重要的。為之後教學內容能夠打好基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去思考。
⑵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教學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在英語科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相對於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閱讀興趣的激發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閱讀課的最終目標。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可用英語的平台多以閱讀為主。從考試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可以非常明確地知道,在現在的各類各級考試中,也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由於英語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把聽力、語法、發音、單詞等知識融入到文章中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印象,也可以是學生對文章地理解更加深入。對於一些教學經驗不足和對英語教學理論沒有注重的老師來說,可能一節閱讀課與其他類型的課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子意思和語法等基本知識目標上,而對於其他方面,關繫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關繫到學生英語思考的能力,關繫到學生語感的培養,甚至可能關繫到學生這一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的能力目標方面,似乎並不是他們上好閱讀課的重點,而只是他們上課的一些副產品。事實上,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而不能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知識目標上,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是一節課的基礎目標。
每位老師基本上都已認識到閱讀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其他方面的能力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步驟和方法,大部分教師都比較了解,但是對於這些步驟的細節操作,如何調動學生各方面器官的積極性,實施這些步驟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且從教育學的理論角度上為什麼這樣做,一些教師在腦海中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在此,我想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學習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 復習
這是每節課的必要步驟,可以很好的檢查和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也可以很好的銜接上節課與本節課的內容。而且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一節課的開始,學生還未進入正式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進入新課的前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慢慢地進入到正式上課的狀態。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是有關電影方面,可以在復習漫畫方面,Eddie想成為超級明星,從而引出與影視相關的話題。
二、讀前:新課導入
讀前活動有四個目的:一、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二、激活和提供必要背景;三、引出話題;四、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一個關鍵點,是使學生從平和達到興奮的轉折點。因為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繫到學生在學習下一個步驟,也就是課文時,是否充滿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興奮的狀態,關繫到這節課的整體效果。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從教育藝術的角度來說,課堂氣氛一般氛圍兩種類型:熱情活躍型和冷漠沉悶型。我們當然追求熱情活躍型的教育氣氛,因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新課導入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教師感興趣或者了解的,這樣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創造一個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因為以前那種教師以課堂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那麼這種影響的消除就缺乏基礎,勢必難以進行。
比如牛津八年級上學期英語第六單元的閱讀,這節課主要是描述有關地震的事,那麼這節課的導入話題,我們就可以選取與自然災害有關的話題,我想這個話題是學生比較願意談論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興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只選取一個好的話題就可以了,這只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們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談論進行引導,並且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教學工具來促使學生的興奮狀態達到一個更高的程度。比如這節課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各種自然災害相關短片,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明白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樣接下來對於地震倖存者的描述就不會覺得突兀了。
三、讀中:課文理解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操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這堂課的整體效果。我們要本著學生閱讀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來實施這堂課的教學,而不能像以前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樣,老師佔用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則成了一台單純的錄音機,只能錄不能放。在這,我想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
1、聽課文:通過復習和新課導入這兩個步驟,學生的上課狀態已經達到了比較興奮的程度,我們必須利用好這種興奮狀態,把這種興奮有效地轉移到課文上,從而也可以使活躍的課堂溫度降下來。這時,可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這樣可以在保持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課堂氣氛。而且,聽力的練習和能力的提高並不是只有集中練習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上其他類型的課時,通過聽課文的方式,既可以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又可以練習了聽力,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並且,從理論上來講,十個五分鍾的練習要遠遠比一個五十分鍾的練習的效果好的多。從教育節奏的角度來說,一堂課必須動與靜,張與馳相結合,一度地緊張和興奮,會使學生產生勞累感,效率降低;當然也不能一味地鬆弛和沉悶,這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2、速讀課文:在聽了一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去快速閱讀,了解沒聽懂的地方。同時設計相關習題,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這樣無形之中對課文的印象會加深。老師最好給學生一個限定的時間,提高閱讀理解的速度。快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寬余的時間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現在從各種各類考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快速閱讀,也就是fast reading,越來越受到青睞。所以我們必須不僅在平常的練習和考試中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在課堂當中也要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這種閱讀能力。
3、精讀課文:精讀課文這個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是閱讀課的中心任務,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讀課文這個步驟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定論。有些老師可能仍然在延續灌輸式教學模式中一句一句給學生翻譯課文,事無巨細地講解課文中語法的做法。似乎只有這樣,老師的心中才踏實,才認為學生學到了東西。但這只是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對於學生的英語語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認為似乎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捨不得時間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我們的老師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恨不能學生能記住所有課本中甚至課本外的知識,這樣反而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藉助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習效率了。在精讀課文時,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不是放波逐流,而是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器官調動起來,提高各方面的英語能力。
精讀課文,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仔細的閱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最好在學生自己詳細閱讀之前領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注意到朗讀課文時所應具有感情和正確的發音,否則在他們熟讀之後,再糾正他們的錯誤會更加困難,總的來說,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是現代閱讀課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要途徑,也是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口語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方面,是表現這門語言學地好與壞的兩大途徑之一,是想如果學生的發音不夠標准,不夠好聽,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越來越感到自己沒有學好這門語言的希望和興趣,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學生的朗讀方式。同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要養成他們遇到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和向老師請教的方式來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可以及時歸結出在備課時沒有準備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給了學生動口的機會。
4、檢驗效果:精讀課文之後,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檢查閱讀效果,例如讓學生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復述課文,缺詞填空,判斷正誤等方式來檢驗。最好通過學生自願和老師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給了積極性高的學生鍛煉的機會,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學的緊張程度再次提起來。因為在前面過程中,雖然保持著較為活躍的氣氛,但是學生的緊張度已經降下來了,根據張與弛相結合的原則,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學生的緊張度。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可以給與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允許他們口頭上的一些小錯誤,不打擊、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5、分析要點:重點和難點一般是學生在精讀課文時所遇到的語法方面困難。對於語法的講解,以前的老師一般大多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這樣雖然對語法的道理學生非常明白,但他們在應用和考試當中很難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效快速的結合起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脫離了語言環境。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瘋狂英語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講解,以句子的形式鞏固,以句子的形式練習,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理解語法的使用。這一環節可放在第二課時進行處理。
四、讀後:拓展延伸
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系,將閱讀技能與其他技能進行整和,進行綜合語言訓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例如我在上牛津英語9A第二單元有關顏色閱讀時,就將顏色與人的心情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顏色所代表的意義。I』m feeling blue.讓學生猜測其意義及為什麼。又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尋找能代表圖中人物心情的合適顏色,還可以通過猜謎游戲來進行。這一環節也可以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閱讀有關奧黛麗·赫本之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是什麼讓她獲得如此成功,學生總結出她的漂亮,智慧,善良,運氣等等,接著再問我們能從她身上學到什麼,讓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有效的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作業
練習結束後,也已經接近下課了,在布置作業之前,老師最好可以帶領學生把這節課的內容快速瀏覽以下,從而對這節課的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
前面的自由復習、練習、瀏覽和作業,都是為了有效的鞏固學生的知識,我們要科學地知道學生鞏固知識,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講解完後,再讓學生課後自己死記硬背。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原理,人類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所以我們讓學生在課堂結束前,通過布置作業在當天晚上,這幾個比較關鍵的時間,有效的鞏固知識,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它的幾個關鍵時間包括一個星期後、一個月後和半年後)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器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⑶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內容摘要】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它是學生對於英語文章理解的基礎,對於語法學習與寫作學習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責任重大,在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方面要著重研究與改革,幫助學生把閱讀能力提升上去,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本文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進行探索,淺談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有效提升
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思考策略,探索如何讓學生在常規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好閱讀能力,能夠順從自己的興趣,而積極主動地做到自主英語學習。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閱讀的良好習慣與實用技巧,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便能有所提升。
一、利用導學案,做好最佳閱讀准備
課前教師幫助學生做好了閱讀的最佳准備,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至於茫然,不知所謂。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讓學生更有閱讀的興趣。並且導學案上具備教師所設計的有關閱讀材料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閱讀的針對性更強。並且導學案上還要有教師對於學生能力的預測,比如列出學生可能不認識的單詞與片語,用英語解釋含義,還能讓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specialplace時,導學案內容首先進行課題引入,引出相關單詞:Naturereserve,crane等,提出問題:1.WhichanimalsonlyliveinChina?2.?3.Whatdoyouknowaboutbirds?再介紹扎龍自然保護區,呈現閱讀問題:1.WhereisZhalong?2.Whatkindsofwildliveslivethere?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粗略閱讀,有條理地開展閱讀課堂學習。閱讀過後讓學生對於問題進行回答,並且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讓教師進行解答。接著讓學生進行精讀,閱讀過後要求學生完成導學案上判斷正誤的題目:1..2..3..4..在完成判斷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研讀會更加細致,從而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於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與思考。
二、學生分組進行任務式閱讀
由小組進行任務式閱讀,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會更多一些,教師從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幫助學生整理思緒,發散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ReadingAtriptozoo時,將小組進行具體分工,比如每人閱讀一個段落,並總結段落大意,找出關鍵詞句。讓學生圍繞著Howdoyougotothezoo?來進行課文閱讀與小組討論,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去往動物園的各種路線。其次,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閱讀,圍繞Whatanimaldoyoulike?進行討論分享,並且要從課文中找出喜歡的依據。在多個主題的推進下,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討論話題進行多次研讀,從而對於課文有多方面的不同理解與印象,將課文內的知識點內化到腦海中。由團隊的合作分享,不僅能在閱讀理解方面,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並在別人的表達與看法中獲得新的理解與方法,綜合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三、將閱讀教學進行分層式教學
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加強理解的部分也就不同。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對於學生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甚至是興趣愛好,在教師心裡要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評估,從而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個不同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對於學生的查漏補缺將會有所幫助,也有利於學生對於英語學習自信心的建立。例如,在導學案的問題設置上也可以體現不同之處,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omicstripandWelcometotheunit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先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研讀。在對課文有所理解之後,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層次高一些的學生所分配的任務是:兩人一組,模仿課文中兩個主角的對話,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編寫出新的對話,並且將對話表演出來。層次中等的學生則是4人為一組,互相詢問對方假期去過的地方和出行方式,然後匯報了解到的情況。而層次稍弱的學生則是兩人一組,將課文對話流利地表演出來即可。
結語
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多種輔助工具為學生做好閱讀准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著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在與小組成員的分享合作中,結合不同的討論話題進行深入研讀。獲得不同層次的閱讀目標,積極地查漏補缺,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所設計安排的教學活動,要使學生得到深刻地體驗與感悟,對閱讀不再有所畏懼。通過各類閱讀目標的引導,使閱讀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適當的小競爭也更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從而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探索,有效提高閱讀技能。
【參考文獻】
[1]鄒吉興.淺探初中英語實施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11).
[2]李凡.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考試(教研),2012(19).
;⑷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是一個難點,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下面我收集整理了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摘要: 本文通過對一節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強調了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應該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使學生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 教學設計;英語閱讀課;教材
一、設計簡述
本節是閱讀課,按照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倡的“強調學生學習過程,倡導體驗參與”的基本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各環節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通過任務型教學設計等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來盡量鼓勵、擴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本節課的特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針對性強的任務中加深教學知識點的鞏固,並且也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解決閱讀問題。另外,通過聽力部分的練習,讓學生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而且在各種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言。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閱讀課。以“健身”(fitness)為話題展開,主要涉及對待不同健身活動的態度和提倡健康的飲食理念。在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今天,健康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生活質量指標,人們對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因此,在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倡導健康的生活理念,對中學生的成長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所以,教學應當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要求學生能在課堂活動中用簡短的英語運用恰當詞語介紹自己日常的生活習慣,就健身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從同伴處得到反饋,對自己在敘述及作文中的錯誤進行修改、聯系、歸納、推測。學生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學習、有效交際、信息處理、英語思維的能力。學生對待健身的不同態度,對健康的生活理念持有各自的看法以及學生間個性化的生活習慣。
Reading and vocabulary部分: Activity 1 要求學生看圖,運用課本所提供的詞彙,結合實際情況談論自己比較喜歡哪種飯菜。Activity 2 是一篇有關健康飲食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給每個自然段選出適當的小標題,在學習這篇文章的同時學習如何寫類似的文章以及詞彙、用語。Activity 3要求學生閱讀文章,根據提示找出相對應的細節信息後完成表格。Activity 4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完成句子。Activity 5通過讓學生完成一段話,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Activity 6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討論所列的問題。
Writing部分:Activity 7要求學生先在課本的提示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列舉具體細節。Activity 8 在學習本單元的基礎上寫一篇關於Feed me better的短文。
由此可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語言結構上都是很自然的過渡和延續。健康是生活的根本,也是一個時態發展的漸進過程。
而作為一堂課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這樣簡單的對話形式只是機械的重復前面的句子和聽力文本,並沒有起到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讓英語程度好的學生自己駕馭。
三、學情分析
就整體而言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較多的語言知識的積累,學習了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進行時以及疑問句的表達方式。詞彙量相對增加數量可觀。學生應掌握的詞彙量已接近1200個。對日常生活基本對話的展開應該沒有太大困難。但是,這節課生詞量多達14個,大量的詞彙和固定搭配的記憶可能會讓學生望而生畏,對整堂課的開展也增加了難度。
第一,可以通過英語構詞法幫助學生單詞記憶。第二,圖形結合,教師通過圖片和提示部分復雜、難的信息來運用單詞,逐步呈現課文信息。這樣的教學即形象生動,又直觀有效。學生肯定記憶深刻。第三,通過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的活動,讓學生在運用操作中逐步理解、掌握單詞和課文。
四、教學目標設計
1.語言知識目標
詞彙
fitness, unlikely, interest, menu,behave,realize,pasta,refuse,persuade,cooking,ban,ecate,typical,disadvantage,concentrate,advertise
片語
give up, pocket money,junk food,at first
語法
學會靈活運用由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
功能
能夠比較熟練地圍繞對待不同健身活動的態度,合理飲食以及健康的生活理念等話題展開對話
話題
對待不同健身活動的態度,健康飲食以及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
2.語言技能目標
聽
聽懂有關健身和健康飲食的簡短對話,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說
能利用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介紹自己對待不同健身活動的態度;流利的運用本模塊生詞、短語
讀
能讀懂由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以及與健康,健身相關的簡單文章;進行簡單的閱讀技能訓練
寫
能利用whose寫出的簡短的關於健身話題的定語從句;
能正確並恰當運用本模塊生詞、短語;
能圍繞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作文
演示與表達
以兩人搭檔的形式面向全班同學展開健身的對話。
3.情感目標
通過讓學生了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損害,進而在學生中間倡導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時鼓勵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通過本模塊的學習,還應當支持學生參加各種英語活動,克服困難,在新環境中進一步樹立准確的語言學習觀。
五、重、難點設計
1.教學重點:(1)如何使用地道的英語與他人展開有關健身、健康生活的日常對話。(2)掌握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的使用。
2.難點:能用恰當地道的英語與他人展開有關健身,健康生活的日常對話。
3.詞彙:ache,weight,interest,sugar,tasty,behave,persuade, ban,ecate,typical,died
4.短語:give up,weight lifting,bump into,junk food
5.句型:
(1)Jamie Oliver is a young cook who wants to improve school dinners.
(2)Children whose midday meals were unhealthy were difficult to teach in the afternoon.
(3)Then he talked to the people who worked in the kitchens.
(4)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 all over Britain.
(5)He told them they needed to ban junk food from schools, train the cooks, ecate the children and spend more money on school dinners.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教學模式
本課教學採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所設計的課堂任務全是圍繞學生為中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發現,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
2.教學策略
本課採取“開放式”教學策略,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以有限的課堂為載體,給學生足夠的餘地去發揮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做中學,學後做,再總結歸納。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使得教學更直觀、有效。
4.課前准備
學生:完成預習任務表
教師:課件
5.教具准備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 projector, packages of KFC and Milk.
;⑸ 如何有效地教學初中英語短文閱讀
但是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以下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重視了:
一、教師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認識不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
二、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也有的老師逐字逐句翻譯,好像在做翻譯題,還有的乾脆什麼都不講,ABCD答案一對就好。這樣就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了。
三、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教師基本功還欠缺,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尤其是教研氛圍不濃的學校,老師們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好多老師在教學方面都自以為是。
四、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根據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閱讀教學的現狀的分析,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二、廣泛收集閱讀資源,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准中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自編閱讀材料。閱讀資源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本身的閱讀教學素養,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
四、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英語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著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
不難看出,閱讀課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課,而且是技能培養的綜合課。怎樣才能讓英語閱讀課更好地發揮如上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英語閱讀教學的三步曲。
第一步,准備活動,其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採用談論圖片、提問回答、現場表演、歌曲、故事、笑話、謎語等形式,當然所選形式要與本文內容密切相關。
第二步:閱讀(Reading)。當學生的思維都集中在文本內容上時,可進入第二步。閱讀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獲取過程,又是能力培養、方法指導的過程,是閱讀課教學的關鍵。可分三種形式進行:
1.掃描閱讀 (快速閱讀)。其目的是通過快速閱讀使學生獲取各段大意,從而了解整篇文章寫了幾個方面的問題。必須同時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
2.細節閱讀(精讀)。這一閱讀過程是使學生獲取重要細節的過程,一般要求學生抓住最能說明本段大意的關鍵詞(keywords)。3.計時閱讀。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舌頭、語音、語調的訓練,要求學生閱讀速度快、語音清楚、語調正確。老師此時充當計時員,看誰讀得又快又好。當然,事先放一篇或幾篇錄音也是可以的。
第三步:檢測。 當學生採用以上三種形式的閱讀之後,學生到底獲取了多少知識信息?可採用第三步來檢測。檢測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表層測試。對課文內容的提問或簡單的判別題、填有關細節的關鍵詞等。二是深層次的檢測。如讓學生自己創設閱讀理解題並附三個或四個選項,問題內容可以是關於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題目、細節理解、作者的看法、態度、見解等方面。之後,老師抽查,然後學生交換題目進行互測。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主動性、創造力和判斷力。
總之,閱讀過程的始終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線。閱讀的步驟、檢測的過程都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閱讀過程和測試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比以前有明顯提高,尤其是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從而達到欣賞短文的效果。
⑹ 中考英語動態:如何上好初中英語閱讀課
根據現代閱讀教學的理論,每篇需要講授課文的全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閱讀前(Pre— readin g ) ,(2)閱讀(W hile -readin g ) ,(3)閱讀後(A fter — readin g ) 。
(1)閱讀前(Pre— re adin g )是閱讀課的第一步驟,也是閱讀的導入階段。
在閱讀前這一階段中,教師可先就課文的單詞、句型、語法進行巧妙的處理,再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有關內容的插圖及圖表等進行仔細觀察,並對此進行一些看圖說話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歷對課文內容進行預先的猜測。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後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工具創設大量生動形象的語言情境,使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中准確理解、掌握不同情境中語言的不同含義,了解課文的背景知識及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從而激發學生使用英語的慾望,活躍課堂氣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可見,閱讀前這一閱讀環節通過預測、想像、游戲、推想性提問、圖片展示對比、動作表演、簡筆畫等一系列交際活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同時也為下一步更有效地閱讀鋪平了道路。
(2)閱讀(W hile — re adin g )
經過閱讀前這一階段的積極思維、猜測、引導,教學步驟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階段,即閱讀(W hile — readin g ) 。在閱讀課文內容時,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進行有效地閱讀。初中一般常用的技巧是“略讀(sk im min g ) ”和“掃讀(scannin g ) ”等。
“ Skim min g ”就是選取課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細節,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的理解。這一技巧可幫學生時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與主題無關緊要的細節和個別單詞上。
以J EFC BOOK III中的“ Standin g Room Only ”為例。這篇文章是關於th e greatest problem of th e World …the growth of th e world ’ spopula tion。作者以standin g room only為題,警告世人注意人口增長問題的嚴重性與解決人口問題的緊迫感,這既是該課文的主題思想,也是作者的交際意圖。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應用Skim min g 的技巧去理解與主題相關的信息,預先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信息並分組自由討論,最後每組總結出一個一致的結論,來理解作者真正意圖。這樣,學生通過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深入到了解整篇課文的含義上,並幫助學生深層次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這對培養學生深入性學習外語很重要。
“ Scannin g ”是在學生查找特定信息時,通常無需認真閱讀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後認真閱讀,來了解課文細節。利用這一技巧進行閱讀時,應指導學生尋找課文的有關細節,幫助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主題有關的段落中。
以J EFC BOOK III中 The Great Green Wall為例。這是一篇以橫貫我國北部地區三北防護林為題材的說明文。為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三北防護林的作用和意義,就課文的細節進行提問。根據所提問題的數目,把學生分成相應的組,每組各負責一個問題,學生們分頭准備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互教互學,再各自陳述細節的內容,或彼此相互提問。通過這一技巧,使學生能夠掌握如何尋找文章細節的正確閱讀方式,促進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當然,同一篇課文,也可根據理解的需要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填空、傳遞信息、讓學生按正確的順序排列打亂的課文、進行判斷、對比的活動。
(3)閱讀後(A fter — re adin g )
閱讀課的最後階段,即閱讀後(after - readin g )階段,這是檢查學生閱讀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這一階段,可採用許多方式進行檢驗。分角色朗讀、表演,小組互動方式,猜謎、做游戲,概括性提問、評價性提問等。如:
“What’ swrong with you,Tom?”一課閱讀後,可讓學生分角色演Doctor ,Mum,Tom進行表演,讓他們從中體驗不同人物應該怎樣表達才適合自己的角色,然後就Tom裝病一事讓大家說說自己在某些時候是不是也像Tom,這樣對不對,為什麼等。
“ Standing Room Only”一課,可採取小組互動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出控制和解決人口膨脹問題的辦法,並談談自己對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理解。
“ The Great Green Wall”一課,則讓學生分組根據課文談談綠色長城的重要性和意義,再讓他們談談在植樹節應怎樣認認真真地種好每一棵樹,為改善我們的綠色環境,為造福子孫後代出份微薄之力,教師在這一活動中,應動、靜相結合,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獲取反饋信息,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並隨時給學生適合的建議,以便學生在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實際交際能力。
由於以上步驟都是圍繞“閱讀”這一實踐活動,以“交際”為主線,使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層層遞進、步步深入。這樣,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機,培養他們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又體現了側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兼顧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能在英語閱讀課中得到進一步提高。
⑺ 初二的英語閱讀怎樣教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閱讀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究其原因,也並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重於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於閱讀方法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象。多數學生採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意,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另外,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於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一、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根據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2. 能讀懂簡單的故事短文並抓住大意;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理解簡易讀物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和人物行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4. 能讀懂說明文等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和簡單的個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 6. 五級目標要求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可見,在閱讀教學上,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量。 二、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 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如初一、初二的閱讀材料,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如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閱讀材料中,人文情感、社會責任、道德倫理深深隱含在其中。另外,多選擇一些與所學課文訓練要點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強化課內學習。 2. 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和激發興趣工作。 3. 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此外,老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並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會學生分段細讀,抓住主要事實、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 4. 學生平時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各級各類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學生在做閱讀的時候一開始總是信誓旦旦,下決心要把文章讀懂讀透。但是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閱讀往往就會走入誤區,因為太過於注重每個單詞、每句話的意思,而忽視了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每段的最後一句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一種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當然,在考試中,為了節省時間,猜測這一環節可以省略。)接著再往下閱讀時要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這樣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5. 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不會使用工具書,遇到生詞,先問老師。乍眼一看,閱讀課進行的轟轟烈烈,學生不懂就問,閱讀積極性高漲,殊不知,這樣的閱讀不科學也低效。我們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提倡學生遇到疑問查找工具書,逐步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老師注重並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的保障。另外,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也要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詞彙障礙,遇到生詞時,如果不影響語義的理解,跳過它,繼續閱讀,這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不打斷閱讀思路。有時可以通過上下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詞彙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搬詞典。 6. 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量和速度。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如用手或者筆指讀、出聲讀、以單詞注視點閱讀、回視等。課堂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老師可以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運用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 7. 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組織適當的口語和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學要求復述文章(選擇有價值的文章復述,否則只是增加學生負擔)。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評價可以只是以認真程度、努力程度來進行,不以好壞而論。
⑻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較好地反映學生掌握語言的深度和廣度。《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五級)閱讀技能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可見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教學在再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方面,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現代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
1.糾正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如轉筆、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等等。
2.培養閱讀習慣。(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時間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4)推讀:推測結尾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表達法或語法。(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情感,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
二、做好課外閱讀前的選材和激發興趣工作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有益補充和拓展。而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活動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的心理機制和相關因素很多。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徵——好表現|自尊心強、對新奇事物感興趣、自我控制意識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等,我們教者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做好課外閱讀前的選材和激發興趣工作很重要。
教者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時,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
1.傾向於生活實際功能:問路、指路、接聽電話、天氣表達、尋物、招領、人文情感、社會責任等。
2.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下載、自編閱讀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多讓學生了解有關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遊勝地、交通、外國音樂、國外家庭教育、服裝與禮儀、常用典故和俗語等知識。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閱讀前先可以介紹閱讀材料的背景來歷,或提一提材料中吸引人的一些內容,或者通過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猜測生詞等等。老師還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的帶著好奇心、征服欲去閱讀,去完成任務。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養成了這種探索的愉悅的閱讀心理之後就會樂讀了,為我們長久的閱讀教學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在閱讀過程中教者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有效的閱讀提問
初中生好表現,好勝心很強,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設計一些問題。
1.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難易適度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提問設計還要「巧」。在英語閱讀教學的提問設計中,教師對題型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從縱向看,它必須考慮因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從橫向看,則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匠心獨運,在「巧」字上下功夫。
2.提問的內容可以是學過的重要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了材料內容,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閱讀的興趣。要整體理解掌握方面的問題,即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以及自己的感悟等等,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四、讓學生學會整合閱讀內容信息,使用聯想豐富認知內容
學生平時閱讀要注重整體的文章把握和知識的整合,教師要從認知的角度去探究閱讀理解過程的本質。而集中強化詞彙教學,滲透、擴充非視覺信息,實行語篇整體教學等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培養其英語閱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常過分拘泥於字、詞、句知識,而忽視了背景知識和語篇層次上的教學,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和梗概,建立初步的全文語義的圖像,幫助學生構建「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加工機制,整合所有細節的內容,在學生理解了細節性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深層理解問題。同時還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稍微停頓一下,使用聯想:與之類似的內容我還接觸過哪些?和這篇內容又有什麼不同?充分調動大腦所儲存的信息來比較想像:這篇文章大概又會寫些什麼?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麼寫?這樣學生才會繞有興趣地讀下去,從而提高閱讀綜合能力。
⑼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措施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措施
導語: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還需要根據新的形式不斷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發出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並且英語閱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部分,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對學生以後英語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新目標英語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都有一篇長篇閱讀。但是按照傳統的教學很多教師還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先挑出生詞進行講解,再將材料邊翻譯,邊講解重要的知識點,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而且割裂了學生對於語篇的理解,缺乏培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欣賞。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閱讀前
1.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學生看到英語文章,尤其是篇幅很長的,內心就開始發憷。在平時的課堂上,首先教師應該讓每一位孩子都覺得自己很出色,讓他們有自信去閱讀。在閱讀前,教師可以介紹相關的課外資料,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講到未來,可以播放一些未來的生活,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好奇,使學生處於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的狀態。
2.預測文章。個人認為教師設置問題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地設置問題。並且讓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相關問題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測。這時候設置問題要求要從易到難,不能打擊學生的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閱讀的快樂。
3.正確處理好詞彙。個人認為閱讀當中最大的障礙是生詞。有些學生因為詞彙量的關系,閱讀起來非常吃力。這時,應該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大膽進行詞義的猜測,並且在閱讀的時候用筆做好記號,把這個問題留到閱讀後進行補充。但是一定要讓學生把生詞進行歸納,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利用情境教學法生動地解釋這個單詞,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
二、閱讀中
1.明確閱讀時間,時間的限制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培養。因為考試中閱讀理解分數很重,但是時間也很有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其次,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並進行比賽。每個小組開始自己閱讀,然後討論各個問題,教師不給任何的提示,每個小組的組員必須全員參與。讓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在合作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並且潛移默化地培養優等生的組織能力,幫助後進生改良學習方法。
2.整體把握,注重語篇閱讀。教師務必從整體上讓學生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否則會忽視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讀了半天也沒能明了作者的意圖,閱讀效果不會好。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個句子。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有些文章還可以要學生劃分層次,概括大意,讓學生對整個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框架。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例如,閱讀文章開頭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特別關注句中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和序列詞等。採用語篇教學法,閱讀課程應該是由整體—局部—整體。問題教學法,利用問題的設計來進行教學。閱讀並非是一個被動解碼的'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讓問題去推進教學,喚醒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
三、閱讀後
1.提出問題,深化閱讀內容。在學生閱讀後,教師還可就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既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又可鞏固閱讀材料,使閱讀材料得到延伸,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精講重難點,鞏固閱讀材料。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句,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3.利用閱讀材料進一步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復述、朗誦和背誦。對於學困生一般要求是准確朗誦。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復述,復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的脈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口頭復述閱讀材料。也可以讓學生動筆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提高寫作能力。背誦是對優等生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語感的一種有效手段。
4.情感教育。大多數教師在講完閱讀理解只是為了給學生正確答案。在之前我同樣是如此。後來我發現很多課外的閱讀材料,它的閱讀價值甚至高於教科書上的一些片段。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片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因為我是班主任,所以遇到一些好的文章,在解決好相關的知識點之後,我經常和學生去分享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覺得那些短文背後有著更好的教育價值。
總之,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還需要根據新的形式不斷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發出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黃艷雲.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
;⑽ 英語閱讀課的步驟
閱讀課教學過程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一、閱讀前(Pre-reading)
在這段時間,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材料做好導讀工作(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三、閱讀後(Post-reading)
1、精讀
本層次是學習型閱讀階段,任務是立足於全篇對課文的一些重點詞彙、短語、句型和語法進行集中學習,並作適當的擴展、歸納。同時利用教具、簡筆畫、實際場景、生活實際創設新的微型語境,運用詞彙、短語乃至句型,並適時的融入語言知識、跨文化知識。
2、強化和鞏固
學生對篇章結構、內容及融入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後,要圍繞所讀內容和遇見的新詞彙和語法現象進行練習。教師要為他們創造機會,讓其學以致用。
3、課後閱讀
課後閱讀主要是指泛讀,是課堂教師的延伸。教師應選擇與課文和作者有關的材料或其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讀物供學生閱讀,增強其信息量,擴大其知識面。通過大量的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