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中學英語閱讀理解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和方法如下:
解題方法:
1、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做閱讀理解題一定要學會通過快速閱讀,從整體上理解短文的大意及中心思想,領會出題人的意圖。切忌人為地將短文搞得支離破碎,逐詞逐句地去感知材料,看一句或幾句做一個題目,這樣會影響答題的正確率。
但是對於一些長句和難句要作語法分析,以便掌握短文的大意和每個句子的確切含義。短文的開頭和結尾往往是全文內容的概括,對理解、推理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細審題意,獲取信息認真審閱文後的理解題。在審題時要弄清楚試題問的是細節還是主題大意;是事實還是觀點;是從正面問還是從反面問。看清試題後,帶著問題再回到正文中去尋找有關的句子、段落,獲取重要的信息。然後把所獲得的信息點與所給的答案逐一進行認真的比較,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
2、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猜測詞義也是一種英語閱讀能力。英語閱讀理解試題中有不少這樣的題目。任何一個實詞,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個確定的詞義。
上下文的作用就是幫助確定上下文中的詞、短語或句子的意義。據此,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利用上下文來猜測詞義,即從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們所熟悉的詞或短語來猜測我們不熟悉的詞的詞義。
猜測詞義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根據上下文已知部分進行邏輯上的推理。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方法有下列幾種:根據定義或解釋猜測詞義;根據並列、同位關系猜測詞義;根據同義、反義、因果關系猜測詞義。
運用語法知識進行語法分析。
依靠常識和經驗做出判斷。
3、確定細節和事實。在閱讀理解題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考查細節和事實的題目。這類題目相對容易一些。
這些題目有兩個共同特點:
凡屬針對特定細節的考題,其正確答案大都可以在閱讀材料中找到對應的文字部分作為驗證。這一部分可能是一個詞或短語,也可能是一個句子或相關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
干擾項往往是主體思想與細節混雜,正確答案細節和非正確答案的細節混雜,甚至真假混雜。因此,要做好閱讀理解中的確定細節和事實的題目,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信息點,二要排除干擾項。
4、進行合理推斷。所謂推斷,就是根據閱讀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斷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關的文字作為已知部分,從中推斷出未知部分。需要推斷的有關文字可能是詞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
㈡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 時,很多同學都會遇到瀏覽速度過慢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閱!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篇1
目前,在校的中學生在 學習英語 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在諸多的問題中最重要的是閱讀能力差,考試中失分嚴重,即學習英語的時間少,只限於課堂,平時很少有聽、說、讀、寫的機會。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以上情況,經過認真 總結 和思考,為大家提供幾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
一、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七步教學法”
1、預學。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 課前預習 ,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 文章 內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
2、導學。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3、聽讀。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兩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4、設疑。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後難;②先理解後拓展;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5、復述。復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解難。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查測。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的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督導學生課外閱讀
1、設定目標以引發閱讀動機
教師應當重視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廣泛、
均衡的課外閱讀,努力使一部分課外閱讀時間成為課內閱讀訓練的延伸和補充。
2、跨越生詞障礙
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最頭痛的事也是影響閱讀速度的最大障礙莫過於生詞了。我們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來學,中學英語所涉及詞彙也有3800多個。這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常常聽到一些學生閱讀時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詞太多。
其實,一般人在閱讀時,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單詞,生詞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猜測的(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除外)。詞義猜測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體來說,有以下方法:
(1) 根據定義或解釋說明猜測詞義
(2) 根據對比關系猜測詞義
(3) 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
(4) 根據語篇邏輯關系及常識猜測詞義
(5) 根據列舉的事例猜測詞義
(6) 根據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3、克服閱讀的不良習慣
(1)慢讀(slow reading)。有許多中學生總認為讀得越慢,對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覺不自覺地總把閱讀速度放慢,以求對文章更好的理解。閱讀速度與理解率幾乎沒有關系。
要糾正這種不良習慣,首先要改變那種認為閱讀越慢越好的錯誤觀念,平常注意提高閱讀速度。其次要經常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不僅要注意准確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漸養成 快速閱讀 的習慣。
(2)指字(pointing)。讀者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筆、尺等指著字行,並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手指或其他指字物體。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反而會降低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使讀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書頁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內容上。
對付這種毛病的方法不難,只要讀者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提醒、剋制甚至強迫自己將習慣用於指字的手或其他物體離開讀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克服。
(3)聲讀(vocalising)。養成這種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讀者缺乏默讀訓練或對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實驗證明,聲讀比默讀慢得多(一般人默讀速度是他朗讀或講話速度的兩倍),而且不利於理解文章的內容。
要克服聲讀,一開始可採用閱讀時緊閉雙唇,用牙齒咬住舌頭或口裡含東西等辦法,然後多做快速閱讀訓練。
(4)心讀(sub-vocalising)。心讀是一種除本人外其他人覺察不出來的有聲閱讀方式。心讀時,讀者在心裡對自己清晰地發出某個詞的讀音並好象清楚地聽到自己在念一個詞。造成的主要原因和書面語言的性質有關。因為文字既代表意義又代表聲音,讀者自然地將文字聲音聯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讀過分依賴言語而非語義,因而影響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對閱讀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讀惟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有意識地將閱讀速度加快到超過最快的講話速度,因為在這樣的快速閱讀中,讀者已經沒有時間去念出每個單詞的聲音了。
(5)心譯(mental translating)。心譯就是讀者在閱讀英文時,先將英文譯成母語,然後經過母語去理解所讀的內容。它是讀者在掌握母語後再去學習外語時常犯的一個毛病。由於這種閱讀方法必須經過多重的翻譯環節,必然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性。
(6)過分復視(too many regressions)。復視是對已閱讀的內容感到不放心或沒看懂,再次倒回去讀的現象。每個讀者都需要復視,但復視次數太多會影響讀速。
要減少復視,首先要明白對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對的,閱讀時並不是要你記住每一個單詞和每一個細節,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並建立起一遍就能讀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閱讀理解題我們可根據問題稍作復視外,在一般的閱讀中堅持強迫自己的目光始終從左向右移動。
要消除這種毛病,首先讀者要認識到它的害處,認識到閱讀英文時用英文思考不僅必要而且可能,並在平時閱讀中自覺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這一習慣必須經過大量的快速閱讀訓練才能去掉,因為當沒有時間讓你重復多重翻譯環節時,你的腦子會逐漸自然而然地與英語建立直接的聯系。
4、進行快速閱讀訓練
教師應通過課文教學、補充閱讀量,對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訓練,使他們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閱讀的幾種方法。
(1)養成泛讀的習慣
(2)養成“成組視讀”習慣
(3)養成計時閱讀習慣
三、以寫導讀
1、布置寫作任務,激發學生查閱資料
實踐證明,通過布置各類寫作任務,開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依託的課外泛讀訓練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寫作任務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導向。
2、以寫導讀常用的方法
以寫導讀最常用的方法當數縮寫。如果文章過長,也可選取其中的核心段落讓學生縮寫。設置這種縮寫練習的關鍵在於不能讓學生有機會摘錄原文語句,拼湊成文。教師可以規定縮寫文章的開頭、銜接部分和結尾,並要求學生使用原文中的關鍵詞語。
總之,閱讀,作為 英語學習 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但要提高英語閱讀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方法的指導下,閱讀盡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並逐漸積累自身閱讀 經驗 ,久而久之,在做題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篇2
在閱讀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原則進行閱讀。
一、略讀策略
通過整體粗讀快速瀏覽全文,領略內容大意,抓住主題句,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到文章的主題句,抓住中心論點的能力,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系,幫助理解為細讀做准備。
【案例】略讀技巧的巧妙運用
初三英語上冊Mole8 Unit 2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 .文章以攝影比賽為話題,介紹了Tony為參加攝影比賽而拍攝的經歷和上屆攝影比賽的結果公示,學習定語從句。攝影比賽這個話題,學生非常地熟悉也很感興趣。文章的結構是總—分—總,第一段是
中心段落,其中中心句出現在本段的最後一句There are four prizes ,so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這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依次介紹了4個獲勝者,最後一段總結這次攝影比賽的結果和意義。然後回答問題:
1. How many prizes are there in the photo competition?
2.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prizes for the photo competition?
【點評】
通過學習,不但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結構。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了解了文章的概貌。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這種略讀的技巧,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一點點地進行練習,然後進行綜合運用。
二、推讀策略
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或語法。初中英語課程標准規定,閱讀理解材料的生詞率不超過3%,並且考綱還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判斷生詞詞義的能力,即猜詞的能力,這是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猜測詞義要指導學生根據語法知識先猜測詞性,然後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哪個類別的詞,最後根據句意、文意推測它的大致意思。
【案例】詞義猜測的種類和應用
推測詞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通過對比猜測詞義;通過定義或解說猜測詞義;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通過上下文的語境及相互關聯猜測詞義;利用常識猜測詞義等。
猜測詞義閱讀題通常針對文章中某一個詞、 短語 或 句子 的含義而設置的問題,這類題型主要培養學生利用上下文的語言環境和舊的詞彙來理解和猜測生詞的閱讀理解能力。這類題型的設問方式通常有:What is the meaning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例如,在教學初二下冊Mole 9 Heroes 的閱讀課文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來理解In 1938 he came to China to treat the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mountain north of Yan’an中的“treat”的含義。根據下文中的相關詞語“few doctors, had to work hard, opened hospital to ”的意思,學生就能夠猜出它的含義。
【點評】
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又形成了一種
能力。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拓展學生的想像與思維。長期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推測能力,學生的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能力都將得到加強。當然,若遇到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三、細讀策略
細讀屬於精讀的范疇,又稱深讀或研讀,可以分段細讀。它是為了准確地尋找所需要的細節,並理解細節,抓住主要事實和關鍵信息所揭示文章結構內在的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㈢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下面和我一起來看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希望有所幫助!
一、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閱讀,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目前高中英語學習者的一個重要的能力,一般的閱讀分數都很高,如果高中生在閱讀能力上能夠有所提升,那麼閱讀成績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在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部分中,閱讀就是很重要的部分,必須牢牢掌握,才能促進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所以,在本文筆者主要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調查分析做出一些研究,希望能夠對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做出一些貢獻。
在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不願意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閱讀其實是一個自主學習的東西,但是學生卻太過依賴教師的教育。一般在傳統教育中,學生在學習閱讀的時候都是一遇到困難就不願意思考,想著反正老師會講的,遇到不會的單詞也不願意主動去查找,想著反正新詞老師是要講的,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很不好的。我們應該不斷轉變目前的學習和教學模式,走出傳統教學,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靠自主學習來逐步提高的,我們應該明確這一點。
針對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主動去探索知識、學習知識、思考知識。其次就是要多告訴學生閱讀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做閱讀,學會閱讀一般性的文章,這對未來學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二、在閱讀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想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確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筆者根據這一點,認為主要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更新觀念
目前大部分的英語教師都是有經驗的教師,很多都是經歷過教育改革的教師,我國多年實行的應試教育對於他們的教學,可以說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很難改變的。但是,為了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我們有必要要求教師逐漸轉變自己陳舊的觀點,逐漸將「教」轉變為低一級的位置,而讓「學」成為教學關系中的主導因素。這樣,學生作為學習生活的`主人公,對於學習會產生更多的責任感和興趣,對於他們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確一點,作為教師,我們並不是學習的創造者,這個創造者應該是學生本身,他們才是應該將學習作為主要目的的人群。我們應該更多的尊重這一點,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明白,在英語閱讀教育中,我們要發揮學生在其中的絕對領導地位,幫助他們明白學習英語閱讀的目的,按照他們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幫助他們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在整個英語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是起到了輔助性質的作用,在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這條道路上,主角是那些學習中的學生。我們要大力鼓勵學生針對閱讀進行提問,在錯誤認識上,我們也不能肆意地批評他們,而是要細心的引導,這樣不但可以幫助他們增加自己的學習信心,同時也有利於他們未來的英語學習,對於他們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3.幫助學生學習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不應該總是因為題目而講題目,而是要將題目作為一個出發點,歸類一類型的題目,系統的講授,告訴他們的也不只是一道題目的解題方法,而是要告訴他們怎麼去解決一類題目。古時候人們就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教他們的是方法,而不是針對一道題目就講一道題目,這樣是很不好的教學方法。
在這種教導方式下,其實我們還可以為了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採取一些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將競賽學習納入到其中。班上的學生可以有機地分為幾個小組,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互相幫助和團隊合作。教師制訂一個競賽的規章,大家相互競爭的學習,這樣對於學習的積極性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不但學會了相互之間的幫助,也能夠更好地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和成就感。
;㈣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課文教學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在英語科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相對於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閱讀興趣的激發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閱讀課的最終目標。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可用英語的平台多以閱讀為主。從考試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可以非常明確地知道,在現在的各類各級考試中,也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由於英語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把聽力、語法、發音、單詞等知識融入到文章中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印象,也可以是學生對文章地理解更加深入。對於一些教學經驗不足和對英語教學理論沒有注重的老師來說,可能一節閱讀課與其他類型的課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子意思和語法等基本知識目標上,而對於其他方面,關繫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關繫到學生英語思考的能力,關繫到學生語感的培養,甚至可能關繫到學生這一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的能力目標方面,似乎並不是他們上好閱讀課的重點,而只是他們上課的一些副產品。事實上,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而不能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知識目標上,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是一節課的基礎目標。
每位老師基本上都已認識到閱讀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其他方面的能力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步驟和方法,大部分教師都比較了解,但是對於這些步驟的細節操作,如何調動學生各方面器官的積極性,實施這些步驟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且從教育學的理論角度上為什麼這樣做,一些教師在腦海中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在此,我想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學習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 復習
這是每節課的必要步驟,可以很好的檢查和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也可以很好的銜接上節課與本節課的內容。而且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一節課的開始,學生還未進入正式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進入新課的前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慢慢地進入到正式上課的狀態。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是有關電影方面,可以在復習漫畫方面,Eddie想成為超級明星,從而引出與影視相關的話題。
二、讀前:新課導入
讀前活動有四個目的:一、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二、激活和提供必要背景;三、引出話題;四、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一個關鍵點,是使學生從平和達到興奮的轉折點。因為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繫到學生在學習下一個步驟,也就是課文時,是否充滿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興奮的狀態,關繫到這節課的整體效果。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從教育藝術的角度來說,課堂氣氛一般氛圍兩種類型:熱情活躍型和冷漠沉悶型。我們當然追求熱情活躍型的教育氣氛,因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新課導入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教師感興趣或者了解的,這樣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創造一個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因為以前那種教師以課堂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那麼這種影響的消除就缺乏基礎,勢必難以進行。
比如牛津八年級上學期英語第六單元的閱讀,這節課主要是描述有關地震的事,那麼這節課的導入話題,我們就可以選取與自然災害有關的話題,我想這個話題是學生比較願意談論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興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只選取一個好的話題就可以了,這只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們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談論進行引導,並且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教學工具來促使學生的興奮狀態達到一個更高的程度。比如這節課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各種自然災害相關短片,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明白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樣接下來對於地震倖存者的描述就不會覺得突兀了。
三、讀中:課文理解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操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這堂課的整體效果。我們要本著學生閱讀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來實施這堂課的教學,而不能像以前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樣,老師佔用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則成了一台單純的錄音機,只能錄不能放。在這,我想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
1、聽課文:通過復習和新課導入這兩個步驟,學生的上課狀態已經達到了比較興奮的程度,我們必須利用好這種興奮狀態,把這種興奮有效地轉移到課文上,從而也可以使活躍的課堂溫度降下來。這時,可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這樣可以在保持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課堂氣氛。而且,聽力的練習和能力的提高並不是只有集中練習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上其他類型的課時,通過聽課文的方式,既可以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又可以練習了聽力,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並且,從理論上來講,十個五分鍾的練習要遠遠比一個五十分鍾的練習的效果好的多。從教育節奏的角度來說,一堂課必須動與靜,張與馳相結合,一度地緊張和興奮,會使學生產生勞累感,效率降低;當然也不能一味地鬆弛和沉悶,這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2、速讀課文:在聽了一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去快速閱讀,了解沒聽懂的地方。同時設計相關習題,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這樣無形之中對課文的印象會加深。老師最好給學生一個限定的時間,提高閱讀理解的速度。快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寬余的時間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現在從各種各類考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快速閱讀,也就是fast reading,越來越受到青睞。所以我們必須不僅在平常的練習和考試中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在課堂當中也要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這種閱讀能力。
3、精讀課文:精讀課文這個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是閱讀課的中心任務,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讀課文這個步驟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定論。有些老師可能仍然在延續灌輸式教學模式中一句一句給學生翻譯課文,事無巨細地講解課文中語法的做法。似乎只有這樣,老師的心中才踏實,才認為學生學到了東西。但這只是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對於學生的英語語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認為似乎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捨不得時間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我們的老師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恨不能學生能記住所有課本中甚至課本外的知識,這樣反而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藉助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習效率了。在精讀課文時,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不是放波逐流,而是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器官調動起來,提高各方面的英語能力。
精讀課文,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仔細的閱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最好在學生自己詳細閱讀之前領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注意到朗讀課文時所應具有感情和正確的發音,否則在他們熟讀之後,再糾正他們的錯誤會更加困難,總的來說,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是現代閱讀課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要途徑,也是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口語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方面,是表現這門語言學地好與壞的兩大途徑之一,是想如果學生的發音不夠標准,不夠好聽,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越來越感到自己沒有學好這門語言的希望和興趣,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學生的朗讀方式。同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要養成他們遇到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和向老師請教的方式來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可以及時歸結出在備課時沒有準備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給了學生動口的機會。
4、檢驗效果:精讀課文之後,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檢查閱讀效果,例如讓學生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復述課文,缺詞填空,判斷正誤等方式來檢驗。最好通過學生自願和老師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給了積極性高的學生鍛煉的機會,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學的緊張程度再次提起來。因為在前面過程中,雖然保持著較為活躍的氣氛,但是學生的緊張度已經降下來了,根據張與弛相結合的原則,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學生的緊張度。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可以給與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允許他們口頭上的一些小錯誤,不打擊、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5、分析要點:重點和難點一般是學生在精讀課文時所遇到的語法方面困難。對於語法的講解,以前的老師一般大多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這樣雖然對語法的道理學生非常明白,但他們在應用和考試當中很難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效快速的結合起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脫離了語言環境。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瘋狂英語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講解,以句子的形式鞏固,以句子的形式練習,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理解語法的使用。這一環節可放在第二課時進行處理。
四、讀後:拓展延伸
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系,將閱讀技能與其他技能進行整和,進行綜合語言訓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例如我在上牛津英語9A第二單元有關顏色閱讀時,就將顏色與人的心情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顏色所代表的意義。I』m feeling blue.讓學生猜測其意義及為什麼。又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尋找能代表圖中人物心情的合適顏色,還可以通過猜謎游戲來進行。這一環節也可以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閱讀有關奧黛麗·赫本之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是什麼讓她獲得如此成功,學生總結出她的漂亮,智慧,善良,運氣等等,接著再問我們能從她身上學到什麼,讓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有效的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作業
練習結束後,也已經接近下課了,在布置作業之前,老師最好可以帶領學生把這節課的內容快速瀏覽以下,從而對這節課的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
前面的自由復習、練習、瀏覽和作業,都是為了有效的鞏固學生的知識,我們要科學地知道學生鞏固知識,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講解完後,再讓學生課後自己死記硬背。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原理,人類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所以我們讓學生在課堂結束前,通過布置作業在當天晚上,這幾個比較關鍵的時間,有效的鞏固知識,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它的幾個關鍵時間包括一個星期後、一個月後和半年後)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器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㈤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措施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措施
導語: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還需要根據新的形式不斷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發出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並且英語閱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部分,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對學生以後英語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新目標英語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都有一篇長篇閱讀。但是按照傳統的教學很多教師還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先挑出生詞進行講解,再將材料邊翻譯,邊講解重要的知識點,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而且割裂了學生對於語篇的理解,缺乏培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欣賞。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閱讀前
1.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學生看到英語文章,尤其是篇幅很長的,內心就開始發憷。在平時的課堂上,首先教師應該讓每一位孩子都覺得自己很出色,讓他們有自信去閱讀。在閱讀前,教師可以介紹相關的課外資料,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講到未來,可以播放一些未來的生活,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好奇,使學生處於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的狀態。
2.預測文章。個人認為教師設置問題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地設置問題。並且讓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相關問題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測。這時候設置問題要求要從易到難,不能打擊學生的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閱讀的快樂。
3.正確處理好詞彙。個人認為閱讀當中最大的障礙是生詞。有些學生因為詞彙量的關系,閱讀起來非常吃力。這時,應該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大膽進行詞義的猜測,並且在閱讀的時候用筆做好記號,把這個問題留到閱讀後進行補充。但是一定要讓學生把生詞進行歸納,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利用情境教學法生動地解釋這個單詞,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
二、閱讀中
1.明確閱讀時間,時間的限制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培養。因為考試中閱讀理解分數很重,但是時間也很有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其次,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並進行比賽。每個小組開始自己閱讀,然後討論各個問題,教師不給任何的提示,每個小組的組員必須全員參與。讓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在合作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並且潛移默化地培養優等生的組織能力,幫助後進生改良學習方法。
2.整體把握,注重語篇閱讀。教師務必從整體上讓學生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詞閱讀。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否則會忽視對文章結構的整體理解,讀了半天也沒能明了作者的意圖,閱讀效果不會好。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首句很關鍵,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其次,要重視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個句子。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有些文章還可以要學生劃分層次,概括大意,讓學生對整個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框架。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例如,閱讀文章開頭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特別關注句中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和序列詞等。採用語篇教學法,閱讀課程應該是由整體—局部—整體。問題教學法,利用問題的設計來進行教學。閱讀並非是一個被動解碼的'過程,而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讓問題去推進教學,喚醒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
三、閱讀後
1.提出問題,深化閱讀內容。在學生閱讀後,教師還可就文章中的某個觀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既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又可鞏固閱讀材料,使閱讀材料得到延伸,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精講重難點,鞏固閱讀材料。閱讀結束後,老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和固定短語的用法,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句,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3.利用閱讀材料進一步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復述、朗誦和背誦。對於學困生一般要求是准確朗誦。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復述,復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的脈絡,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口頭復述閱讀材料。也可以讓學生動筆對閱讀材料進行縮寫,提高寫作能力。背誦是對優等生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生語感的一種有效手段。
4.情感教育。大多數教師在講完閱讀理解只是為了給學生正確答案。在之前我同樣是如此。後來我發現很多課外的閱讀材料,它的閱讀價值甚至高於教科書上的一些片段。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片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因為我是班主任,所以遇到一些好的文章,在解決好相關的知識點之後,我經常和學生去分享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覺得那些短文背後有著更好的教育價值。
總之,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還需要根據新的形式不斷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發出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黃艷雲.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
;㈥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英語的閱讀理解是有很多技巧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 英語閱讀理解 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僅供參考。
獲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
最有效的辦法是找出主題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展開的。而這個中心意思往往由一個句子來概括。這個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題句。因此,理解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學會尋找主題句。主題句一般具有三個特點:1)表述的意思比較概括,相對其主句來看,這種概括性更為明顯。2)句子結構較簡單,多數都不採用長、難句的形式。3)段落中其它的句子必定是用來解釋、支撐或發展主題句所表述的主題思想的。
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閱讀心理
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要安定,精神要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切不可一遇到幾個生詞難句,就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恐慌,過分緊張的情緒都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功能。因此,遇到困難一定要從容不迫,心無旁騖。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記准固定搭配
My cousin and I often ______ on Sundays.
A. play football B. play the football C. plays the football D. plays football
在本題中,play football是固定短語,play和球類之間沒有任何冠詞,所以B和C 同時被排除了。主語是my cousin and I,所以play不加s,D也被排除了。只剩下A是准確答案了。
注意養成良好的閱讀心理
閱讀 時要去掉雜念,心緒要安定,精神要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幾個生詞難句,就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恐慌,過分緊張的情緒都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功能。因此,遇到困難一定要從容不迫,心無旁騖。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復讀全文,抓住細節
帶著問題去復讀,可縮小復讀的范圍,更便於捕捉關鍵的信息。復讀時可邊讀邊用鉛筆做些標記,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即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遍,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經過這樣的處理,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便清楚了,對其中矛盾的產生、發展和解決心裡就會有底了。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㈦ 淺談如何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淺談如何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摘 要: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實施交互模式,進行閱讀課的教學;選取多樣化的題材和體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興趣;交互模式
眾所周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是現在中考的一項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閱讀技能的培養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造成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教師過分重視知識點的'分析而忽略了指導學生對語篇的整體理解;有的教師過分重視閱讀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指導;學生閱讀的材料形式單一;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好,如逐字閱讀、出聲朗讀等等。
正是由於上面的許多原因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語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能力與學生的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學生對閱讀能否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避免呆板和枯燥的教學形式,還要通過各種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做到讓學生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們都知道初中生對未知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其求知慾也很強,但缺乏毅力和恆心。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實施教學,培養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例如,對於一些科普類的文章,其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為了使學生能對科技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初步介紹文章內容之後,播放一些與科技內容相關的短片,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慾望。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下)Unit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初步介紹這篇文章內容之後,就播放一些有關機器人的視頻資料,比如像狗造型的機器人可做廣播體操及表演倒立等各種動作,還有類似人造型的機器人會表演舞蹈和跑步等各種動作。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慾望被激發了,他們就會帶著一種「我要讀」的思想學習這篇文章。
二、實施交互模式,進行閱讀課的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僅僅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理解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起不到真正的交際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鑰匙」,即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課文的學習。新目標英語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都有Reading部分,而且每一篇閱讀的文章都訓練一種閱讀策略和技能。閱讀理解的教學模式一般有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和平行模式/交互模式(Parallel/Interactive)三種,而閱讀理解的教學模式一般以交互模式為佳。它的基本路徑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模式。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一般把閱讀課文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對如何實施這三個階段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1.讀前活動(pre-reading)
2.閱讀活動(while-reading)
閱讀活動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獲取和提煉信息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感知和學習新語言知識,包括語言結構、詞彙和語篇知識。閱讀活動這個環節一般要經過掃讀理解→略讀質疑→細讀賞析的步驟來使自己最終了解文章的細節、段落大意及段落間的聯系,加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此外,設計閱讀活動這個環節要注意:不要第一遍閱讀就直接進入有關細節的閱讀,還有讀中活動設計的層次性要強。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skimming)這篇課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It』s about 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 然後要求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scanning),把各個段落和它們的主旨大意配對:Paragraphs 12:Basketball is played everywhere.Paragraph 3:The origin of basketball. Paragraph 4: How to play basketball?Paragraph 5: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最後讓學生分段落細讀課文(close-reading),完成「腦中構圖」的圖表。 3.讀後活動(post-reading)
三、選取多樣化的題材和體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大家都知道,中考閱讀理解閱讀材料選取的題材廣泛,包括幽默故事、語言文化、休閑娛樂、社會時事、科普知識等。選取的體裁也多樣,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這些材料的內容常常是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這就意味著閱讀文章的選材范圍很寬。因此我們閱讀訓練的面也要寬,材料要新,語言要地道,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因為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給學生足夠的輸入量,學生才能輸出。」學生只有熟悉各類題材和體裁的文章並進行適當的訓練,才能適應中考的要求。
總之,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有計劃的、有目的的系統訓練,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每一個英語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教會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及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相信學生通過這樣持之以恆的訓練,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隨之逐步提高!
;㈧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題方法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題方法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功在平時,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夯實基礎,勤於總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英語閱讀理解就不應該是學生獲得高分的攔路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方法】
一、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
1.逐漸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默讀速度一般快於朗讀速度,默讀速度大約是說話的速度的兩倍,從八年級開始就應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要提醒學生在默讀時避免嘴唇蠕動、低聲朗讀、頻頻回視的不良習慣。要學會合理運用視力以擴大視距,培養從整個句子去理解意義,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第二個句的習慣,避免一個詞,一個詞地閱讀理解。因此,我們要訓練學生默讀的技能,培養其直接理解書面意義的閱讀能力。
2.進行限時閱讀訓練習慣。限時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訓練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某種閱讀任務,平時養成多讀的習慣,必須堅持不懈的努力,閱讀理解靠的是扎實的語言基礎。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實的語言基礎來自於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和長期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的能力。
3.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要求學生把一篇文章作為一個整體去閱讀,閱讀過程中注意句子的意群,並按意群閱讀。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內容的理解上。學生剛開始閱讀時,往往習慣於逐詞逐句閱讀,唯恐遺漏某個單詞或句子,這樣做只是對單詞的理解,最多也只是對句子的理解,影響對全文的閱讀理解。
二、掌握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步驟
1.初讀全文
(1)做閱讀理解題之前,一般宜先通讀短文全文,初步了解短文整體框架、大意及作者意向,並在抓住主要信息及各段中心內容的同時,標出有疑問或重要的地方。
(2)也可以先掃讀文章後的理解題目,明確要求,便於快速閱讀全文時留意或抓住重要材料及關鍵用語。
2.再讀全文
目的是加深對整體的把握及對文章主旨各段中心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思考並初步弄清或解決第一遍閱讀時發現的疑問。
3.細讀試答
在認真研讀題目(“題干”和“選項”)、明確答題要求的基礎上,再細讀短文有關部分以便決定答案。這一步至關重要,既要細致,又要在整體把握的層面上上下照應、前後聯系。一般說來,試題的先後次序與短文所述內容的次序是一致的,因而答題應按試題的次序逐個去做。答題原則是先易後難,留下難題個別對待。
4.復讀核查
試答完各題之後,再讀一遍短文,瞻前顧後地逐一核對答案。在這一步,應充分利用和注意各題之間的相互聯系或對應,要著力抓住其中統帶整篇的關鍵題目。關鍵題目正確與否會引起連鎖反應。因此,切勿忽視這一點。
三、運用下列應試技巧
1.審視標題
試題中有的文章有標題,有的沒有,擬題人是有所考慮的,畫龍點睛,龍就活了。標題是文章的高度凝聚。它能給我們啟發和想像,想像文章的內容和走向。這樣做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能提高做題的效率。
2.快速瀏覽全文,掌握全貌
如果時間緊,至少要快速通讀全文,尤其是首位兩段。再把標題和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全文的梗概便一目瞭然了。
3.細讀文後的題目
細讀文後的題目的目的在於審視這些題目是針對什麼提出的。若文章短可先讀短文,後看文後題目;若文章長,為了能迅速抓住要點,可以顛倒過來,先瀏覽題目,然後再讀文章,這樣就可以帶著問題去讀文章,能加深對要點的理解。
4.細讀文章,掌握短文細節
這次應細品,不可一晃而過。可邊讀邊用鉛筆做些標記,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即5個W:who,what,when,where,why)劃出來。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瞭然。經過這樣的處理,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便會胸有成竹,對事態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5.初選答案
一般短文都設有5個題目,對那些表層理解的題目可以斷然選定。對那些深層理解的題目,應再查閱原文,但絕不是簡單重讀,應找出依據,把所選答案代入文章,再確定正誤。在選擇答案時,對文章和選擇題中的詞語應結合上下文思考其確切意思,切忌望文生義,做出錯誤的判斷。
6.復讀全文,核對答案
要用全文的主題思想統率各思考題,研究其內在的聯系和邏輯關系,並依次審核那些未獲解答的題,對照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理解無誤。
7.不可忽視的三個行之有效的技巧
(1)瞻前顧後
對一具體問題不要局限於一詞一事,而應從短文整體考慮,從主線向外擴展,打開思路,前後上下對照。這樣,可減少“鑽牛角尖”和“繁瑣分析”。而且,在中考試題中,即使是事實和細節題,也是“圍繞或用以說明主旨和大意”的。
(2)首尾突破
大多數短文,尤其是新聞報道或議論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觀點;而結尾部分常是結局或結論。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結尾也往往是點睛之筆或值得玩味之處。因此,抓住首尾往往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3)先易後難
即先做淺層易答之題,再做深層或復雜的或尚存疑惑之題,各個擊破。這樣,既可減輕心理壓力,有了已完成的易題的.內容作襯墊,有時還從中得到可喜的啟示。
(4)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並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加標題等)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於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像,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
四、找准考查的切入點
1.文章的話題
即文章所涉及的中心內容。話題往往可以用很少的幾個詞加以概括,通常具體反映在文章的題目或一段短文的小標題上。這類問題的目的在於考查學生略讀文章、領會文章大意的能力。
2.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是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的。不少文章一開頭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題,如新聞報導就是這樣。第一小段通常是故事的概括,這一段往往表達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常常貫穿於全文。要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生必須具備歸納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文章的細節
一篇文章必須通過許多細節來進一步解釋和闡明主題,體現中心思想。弄懂了這些細節,有助於理解全文,也是歸納、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學生必須根據命題人的不同要求,或掃讀或細讀文章,以獲得某些特定信息或准確地尋找所需要的細節。
4.文章的寓意
要求學生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去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這層意思通常不是很明確地表達出來,而是隱含在文章之中。
5.文章的結論
一篇文章通常會提出或涉及某些問題,並引出答案或結論。文章的結論並不是在文中明確展現出來,常常需要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通過推斷去獲得。
6.生詞詞義
檢測學生對生詞詞義的判斷能力,在中考試題上屬高層次的閱讀理解題。理解詞義是做閱讀理解題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略過某些生詞,是發展閱讀能力的重要技巧之一。對於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只要他不妨礙對文章的理解,可利用上下文、詞形構造、詞的搭配等語言知識去猜測、體會其意義。
;㈨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作為一名執教畢業班多年的英語教師,我發現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英語閱讀在英語測試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補全短文還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學生有很好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強與否決定著英語考試的成敗;另一方面,閱讀是在英語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四種基本技能之一。北京市特級教師王英民說過:「不會閱讀就不會學英語,閱讀是基礎,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很好的聽力,沒有閱讀,就更談不上寫作。」英語閱讀能提高讀者的認識能力,從而促進其他三種技能(聽、說和寫)能力的提高。閱讀也能使人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但是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著困難,不知道正確的閱讀方法。本篇文章將從三個方面出發,主要闡述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增長語言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注意哪些閱讀技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一、盡可能多的記憶英語單詞,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單詞,英語短文閱讀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是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和保證。在農村中學,由於受到特定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學生在記憶單詞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尤其現行的牛津英語的教材詞彙量擴大了不少,記憶的難度就更大了。記憶單詞的方法有很多種,在教學中我經常使用的有以下幾種: 1.詞彙表「八到」記憶法 這是中學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將生詞表和人的器官相結合:眼裡看到、心裡想到、手裡寫到、嘴裡拿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學生在記憶時不要偷懶,一定要邊記邊比劃,把各個器官充分調動起來。這種方法使學生把目標詞彙與自己的大腦神經聯系,易記憶深刻,印象持久。 2.分類記憶法 即分析單詞的形態,將所要記得單詞根據其義、形、音進行分類。例如,按音標的拼讀規則記憶單詞,按詞性變化記憶單詞,按同音記憶單詞,教師還可教給學生關於英語詞根和詞綴的知識等;通過詞根加前綴或後綴可派生出新的單詞,將兩個或更多的詞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單詞。 3.聯想記憶法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記憶要依靠聯想,而聯想則是新舊正式建立聯系的產物。」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記憶的秘訣就是根據我們想記住的各種材料來進行各種各樣的聯想,而這些聯想就成了各種資料的釣鉤,萬一資料沉沒腦海,我們就可以通過聯想這樣的釣鉤將資料鉤出來。」充分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自己的想像力,使所要記憶的英語單詞,生動、形象和具體化,使生詞與熟詞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從而達到以舊帶新,快速記憶的目的。 除了記憶生詞表內的詞彙外,學生對於課外的詞彙尤其是熱門詞彙、新詞彙要知道意思。在閱讀材料時,常常會出現一些最新詞彙和縮寫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響對全文的理解。 二、 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剛開始時,由於受各種原因的影響,學生對英語文章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負擔和畏難情緒。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訓練,一日一篇短文,用「蠶食」的方式來逐步訓練學生。在選材時,文章體裁多樣化,涉及面要廣,趣聞性要強。除了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教師還應該收集一些與學生水平相當、難度不太大、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感興趣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訓練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關於西方國家風土人情、節日禮儀等方面的文章,還可以使用關於外國校園生活、笑話、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學生讀後,要求他們做一定的習題,或寫出內容概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訓練他們的口語、書寫能力。 在學生的英語閱讀達到一定水平後,教師可結合考試常見的閱讀題型,如說明文、科普文章等,讓其練習。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要鼓勵他們認真思考,推敲,要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舉辦一些英語閱讀競賽,提供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三、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明確目的,提高做題正確率 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相關的信息,目的不同,題目要求不同,我們閱讀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幾點: 1.如若學生只想知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意思,只需要瀏覽或略讀即可 在閱讀時,重點讀文章的首句(段)和末句(段)。因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思或事情的結果大都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的。 2.如若學生想對文章的具體細節進行了解,就要進行精讀 逐句逐段進行閱讀,了解事件發生的開始、經過、結果,這對於掌握具體事實的細節有很大的幫助。 3.如果篇幅過大,故事性不強,時間又有限,學生可根據訓練題目來進行有目的的選讀 4.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熟悉或不認識的生詞,影響理解 若是不重要的詞彙,要求他們可以不要理會,若影響文章的理解,學生們可以結合上下文進行推敲、猜測。用這種方法,有時可以幫助文
㈩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是什麼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是如下:
一、名詞形式變化
名詞的形式變化主要有單數、復數、所有格的變化。例如: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ving at school,the (child) houses are all far from schoo,由students一詞可以判斷出橫線處應填復數,且作為houses的定語,所以應用其所有格形式,故答案為child的復合變化形式—— 復數的所有格children』s。
二、動詞形式變化
動詞的形式變化比較多,有謂語的變化(時態、語態、語氣),有非謂語的變化(不定式、動名詞、現在分詞、過去分詞)。
例如:A talk (give) tomorrow is written by Professor Zhang.句中的is written是整句的謂語,所以橫線所在的動詞應當用作非謂語。從tomorrow可以看出,報告是「將來」作的,故用不定式;且報告是give動作的承受者,故可以判斷出橫線所在處用give的不定式被動式——to be given。
三、代詞形式變化
代詞形式變化通常是與人稱變化有關的三大類五小類,即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物主代詞(形容詞性和名詞性)、反身代詞。另外還有幾個不定代詞的形式變化,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
四、形容詞、副詞比較級變化
英語中大部分形容詞和表方式的副詞都有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等的變化。構成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方式,或通過加後綴一er和.est,或在詞前加more/less和most/least,且形容詞的最高級還要冠以the。
五、並列連詞和從句引導詞
從句是此題型最為常見的一個方向,主要檢測學生對三大從句引導詞的掌握程度。若兩個句子(即兩個主謂結構)之間沒有連詞,也沒有分號或句號,一定是填並列連詞but,and,or,或so連接並列的句子或從屬連詞(連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和狀語從句的)。